吉林省枯季降水量分布规律分析
2008-2020年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特征分析

2008-2020年巴丹吉林沙漠降水特征分析采用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量0.1°网格数据集(1.0版),对巴丹吉林沙漠2008-2020年期间降水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降雨量、降雨频次为主要讨论对象,通过纵向的年代比较,以及横向的年内季节或者月份之间的比较两个方向进行概括。
分析过程中同时对降雨量分级处理,以及选取极端降雨个例分析其环流形势,力求对降雨特征详细说明,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巴丹吉林沙漠地区2008年-2020年年降雨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2、沙漠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各季节降雨总量差异明显。
3、巴丹吉林沙漠地区单天最大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与月降雨最大值分布、年降雨总量分布基本规律一致。
4、降雨量地理分布致符合西北少,东南多的规律。
而这与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相对应。
5、降雨量最大值基本分布在沙漠边缘地区。
6、降雨强度小的降雨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大,降雨强度大的降雨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小。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降雨,时空分布,个例分析1. 引言巴丹吉林沙漠(北纬39°30’~42°,东经98°30’~104°)以一居民点而得名,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合黎山、北大山以北、雅布赖山以西、西北为雅布赖山、拐子湖、古居延泽以南,黑河正义峡出山口、弱水东岸至古日乃湖以东,南北宽约354 km2,东西长约442 km,面积约为5.21万平方公里[1]。
其中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高大沙山和湖泊交错分布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2-4]。
巴丹吉林沙漠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气候极为干旱,年均温7~8℃,夏季高温酷热,最高温度可达38-43℃,平均气温25.3℃,光照强烈,是内蒙古自治区光照最充足、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冬季平均气温9.1℃,平均气温年较差达34.4℃,属典型的“冷沙漠”[5]。
集安站年降水量分析

量模比 系数差 积曲线 ( 见图 12 o , 由图 1 以看出 , 可 集安站
13 - 2 0 9 6 0 0年有 4段少雨期和 3段 多雨期 。每段 雨期的持
续 时间和 变化 过程 基本一 致 ,少雨 期持续 时间 约 6 7年 , ~ 多雨期 持续时 间约 5 7年 。 1 左右 为一 小周期 , 6 ~ 每 2年 在 4 年中约有 4个 。由图 2可 以看 出 ,集安 站现 有 资料 中 , 在 16 9 7年 出 现 最 高 点 , 99年 出现 最 低 点 ,同 时 反 应 出 13
见表 1 . 。
袭 1 集 安站各 年代平 均降水 量变化 比较 表
集安 站 不同频 率 ( : 0 P 5 %, = 5 P 9%) P 2 %, = 0 P 7 %, = 5 的 年降水 量及其 月分配 , 成果 见表 3 。
4 周 期 性 分 析
计算 和 绘制 了集 安站 五 年滑动 均值 过 程线 和年 降水
大 周期 。
( 转第 4 下 5页 )
・
3 ・ 3
21 第 1 00年 2期
225 左 岸 洪 水 ..
东北 水 利水 电
防 汛抗 旱
表 2 察 尔森水 库溃坝洪 水淹 没范 围及 人 口统计 成果表
洪水从跑水 口向两岸 跑水 后 , 由于 洮儿 河下游地 形复 杂 , 山前坡地 , 有 平原 及沼 泽湿地 等 , 不能 再采用 洪水 在河
13— 15 99 9O年 为 平 水 期 . 5 1 0年 至 17 9 93年 为 多 水 期 ,
3 降水 量 年 内分 配
由于集安 站所 处地理 位置 和气候条 件所致 , 该站降 水 量年 内分 配 不均 , 计算 多年 平均 各 月降 水 量 占年 降水 量 经 的百分 比可 知 , 水量主 要 集 中在汛期 6 9月 , 降 — 占年降 水 量的 7 . 22 %。枯季 1 3月 、 1 1 — 1— 2月降水量较少 ,占年降
吉林省暴雨统计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关键词 : 暴雨统计参数; 分 布规律 ; 吉林省 中图法分类号 : P 4 2 6 . 6 2 : P 3 3 3 .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2 6 4( 2 0 1 7) 0 1 — 9 2 - 0 3
1 自然 地 理
最大 3 0 d 。
研 究探 讨 j S t u e l l e s a J 1 d D i s c l l s s i 0 n s
V o 1 . 2 7 N O . 1 F e b . 2 0 1 7 I 第2 7 卷 第1 期2 0 1 7 年0 2 J
吉林省暴 雨统 计参数 空 间分布 规律分析
根据选 用的 3 0 8 处 雨量站 的逐 日降水量统 计表 , 按日
吉林 省 位于 东 北地 区 中部 , 属 温 带大 陆性 季 风 气候 滑 动 、 连续 累计分 别计 算 出年 平均最大 3 d 、 最大 7 d 、 最火 区, 地貌 形态差异 明显 。 吉 林省地势 由东南 向西北倾斜 , 呈 3 0 d 暴 雨量 , 各历时暴雨多年平均采 用算 术平均法计算 。
9 2 CHI N A F L OOD & DR OU GH T MAN A GEME NT
第2 7 卷 第1 期2 0 ] 7 年0 2 N j V o ] . 2 7 N O , 1 F e b . 2 0 1 7
S t u d i e s a n d D i s c u s s i o n s} 研 究 探讨
全 省选 取实测资料 系列超过 3 0 年的雨量站 3 0 8 处, 共 资料 年数 。 计1 5 4 5 9 站年 。 资料 系列起于 1 9 5 6 年, 止于 2 0 1 0 年。 其中, 2 _ 2 _ 3偏 态系数 C 的确定 松花江 l 7 9 处、 辽河 4 8 处、 图们江 4 5 处、 鸭绿 江 3 l 处、 绥芬 采 用吉林 省一 直应 用的 经验数 : 最大2 4 h和 最大 3 d
降水成因及其分布

水多;西部背风 ,降水少.7月:盛行西南风,西部为迎风地区,印度洋
受地形抬升,多降水;东部为背风地区,降水少.
例3图中M、N两 地降水资料(单位: 毫米).根据图表信 息,分析M、N两地 降水季节分配的差 异,并简述M地降 水季节分配的原因.
No Image
M地降水冬季多于夏季,N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M地位于本州岛西 部日本海沿岸,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湿,加上地形抬升,形成地 形雨,降水丰富,而夏季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一、降水的条件:
① 空气 饱和 时,气温继续下降. ② 有足够的 凝结核 . ③ 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示意图
二、降水的的类型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多出现在 赤道地区,其他地区的夏季午后也常出现.例如:赤道地区全年都 以对流雨为主,我国夏季的午后也常会出现.
响的因素是 D
A. 河流 B. 湖泊 C. 城市 D. 山脉
降水主要考点
1、降水的特点; 2、分析降水特点的成因.
1、降水的特点应该怎么回答
降 水
降水总量的多少;
的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特 点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此考点除考查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规律外,常常更多地考查气温 和降水的局部特殊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地形:等降水量线闭合,数值外高内低,多为内陆盆 地;数值外低内高,多为山地.
祈连山的影响
吐鲁番盆地的影响
海南岛地形的影响
城市雨岛效应:等降水量线越往城市中心,数值越 大.
市中心的雨岛效应
中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分布图
等降水量线与 山脉走向平行
等降水量线闭合
早期洪水预警的临界降雨分析

随着降雨预 报和监测 的能 力的显著进 步 , 目 前高 分辨率的数字气象预报模型 、 雨监测 多普 暴
勒 天 气 雷 达 等 正 在 不 断 扩 大 应 用 。 研 究 暴 雨 洪 对
含水 量过程 。 另一种是观测数据 , 即在 实际 观测
即在暴雨过 程 中, 超过 了 比较关键 的降雨强 度和
持 续 时 间 的值 。
建 立雨量计 监测站 ,不仅 条件 困难 而且 成本很
高, 因此 以前防治 山地丘 陵区发生的暴雨 洪水及
其 引发 的地 质灾 害 极 其 困难 。
利用贝叶斯方法推求早期洪水预 警临界降雨 量采 用的 资料有 两种 , 一种是 人造数 据 , 即由随 机过程生成 10 年 的降水量过 程 , 00 通过降雨径流
流暴雨 山洪 灾害行之有效的非工程措施 . 对减轻 这些灾害造成 的破坏起到积极作 用。
的早期洪水预警临界降雨量。在利 用这种方法推
算 确定临界 降雨量的 计算过 程 中关键是 估计 确 定所研究流域的土壤湿度 。根据流域前 期土壤含
水量 的大小将流域分为三类 ,一是干旱 地 区, 二
贝叶斯 方法反 推 早期 洪水 预 警临界 降 雨量 时, 无论 是利 用人造数 据还是 观测数 据 , 中降 其 雨量均 是指一 个流域 或 区域 某 一时段 的面 平均
降水量 。因此在 临界 降雨量的实际应 用中 , 需要
用雨 量站 网来观测 并估计 可能 导致洪 水 或泥 石 流等 山地 灾害发生的流域 内的平均降雨量。常用
的雨 量 计 只 是 对 单 个点 的 测 量 , 能 代 表 附 近 的 不 其 它 地 方 , 其 是 存 在 对 流 雨 的 山 区 , 在 山 区 尤 而
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山区季节性缺水问题的原因分析
气候原因
山区的年降水量年际间差异较大,并且枯水年的出现频率较丰水年更为频繁,年内的四季降水量分配较为不均衡,大部分降水都发生在夏季,而春、秋、冬季降水量则较少,这一降水状况造成了山区夏季多出现暴雨,而春秋冬季则出现干旱问题。
这一点导致山区用水大部分时候呈短缺状态,即使有较为丰富的年降水量也难以解决用水短缺的问题。
地形原因
山区的地形较为复杂,常有起伏的山峦以及纵横的沟壑,由于高差和坡度都较大的地形,降水很容易会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表的量较小。
由于山地的裸露地表面积较大,入渗率较低,且由于多为顺坡种植,雨水流失的速度较快。
因此地形所造成的问题是山区水资源入渗率低一级流失速度快,地下水供给不足。
地质原因
玄武岩山丘区的岩溶发育状况不理想,入渗率较低,在山区内的降水大多停留在地表,渗入地表的降水量较少。
而下奥陶纪的泥质灰岩以及白云质灰岩在阳光以及风雨的侵蚀下,岩溶发育状况较为良好,大部分以浅层水为主。
中奥灰岩的岩溶发育较好,那么地下水储藏状况就较为良好。
还有其他种类的地质状况,在此就不做全面的分析。
总的来说,山区的地质状况对于地下水存储有较大的影响,整体的地
下水资源可利用量较小,不能满足山区的用水需求。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

商务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3.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概念和种类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并介绍不同种类的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
2. 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3. 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4. 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课程将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实地调查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老师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介绍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老师向学生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以及雨、雪、雾、露、霜、霈、冰雹等不同种类的降水。
3. 掌握降水量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降水量与地球环境、气候要素、季节等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气候带的降水规律。
4. 掌握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老师通过讲解和地图分析,让学生了解降水分布与地球环境、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气候成因等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分析不同区域的降水分布规律。
5. 实地调查降水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到校园和社区内进行降水调查,收集降水量、降水时间、降水种类等数据,并分析、总结数据信息。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并掌握降水量、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和规律,并培养学生现场观察、调查和分析能力。
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地图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降水及其影响因素和规律,并提高他们的现场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吉林省干旱时空分布规律

1 基 础 资 料
为 全 面分析 吉 林 省干旱 时空分 布 规律 , 对全 省 的地理 、 候 、 气 干旱 灾 害 、 文 、 水 水资 源利 用、 利 工 水
由于 降 水 量 时 间分 配 不 均 ,导 致 农作 物 生 长
期 间降 水 与 需水 存 在 矛 盾 , 得 农 作 物 在 中、 部 使 西
易旱季节 , 其余 1 县( ) 6 市 以春夏连旱为易旱季节。
西 部各 县 ( )发 生 连 季 旱 的频 率 为 5 .% 市 96 ~ 6.%, 部 各 县 ( ) 2 . 5.%, 部 各 县 92 中 市 为 31 38 东 % ̄
( ) 2 .% 4 .%。 市 为 88 ~ 23
[ 要] 摘 空分布规律 , 并对 19 — 0 0年及 9 0 20
2 0 — 0 8年 。 00 2 0 两个时间段 的旱 情旱 灾特 点作 了比较和 分析。 [ 关键词 ] 干旱 ; 时空分布 ; 吉林省 [ 中图分类号】 V15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32 旱 灾易 发 类型 区 空 间分布 .
根 据 旱灾 等 级标 准 ( 表 1 ,96 20 见 )15- 07年 , 全省 4 县( ) 8个 市 中,1 县 ( ) 发 严 重 干旱 , 2个 市 易
1 1个 县 ( ) 严 重 以上 干 旱 高 发 区 , 市 为 1县 ( ) 市 为
夏秋及春 夏秋等连季旱。
西部 发 生春 旱 的频 率 约 为 9 %,夏早 6%, 0 0 秋 早 4 %; 0 中部发 生 春 早 的频 率约 为 4 %, 5 夏早 4%, 5 秋 旱 3%;东 部 发 生 春 旱 的 频 率 约 为 4 %,夏 旱 0 0 5%, 旱 2%。吉林 省 共有 3 县 ( ) 5 秋 5 2个 市 以夏早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作 处 理 ,作为 一般 点据 ,参 加 了适线 。在 适线 过 程 中 ,C v数 值 基 本 没 作 太 大 调 整 。根 据 多年 经 验 C/ v白城 、松 原均 采用 2 5 sC . ,其它 地 区均
采 用 2 0 .。
4 。2一4 。8 区 问 ,东 西 长 约 7 0 m,南 北 宽 O 5 61 5k
9 % 、9 枯 季降 水量值 等 ;代 表站 的选 择遵 循 7 8
了实 测数 据 满 足 可靠 性 、一致 性 、代 表性 要 求 , 选用 了 10个 雨量 站作 为代 表 站 ;吉 林 省枯季பைடு நூலகம்降 3
水量 特征 值见 表 1 。
2 枯 季 降水 量 分 析
2 1 资料选 用 和插 补延 长 。 .
数值 ,是 先采 用矩 法计 算 ,再根 据适 线进 行 调整
确定 。适 线 时照顾 了大 多 数点据 ,主要 按平 、枯 水 年 的点据趋 势 定线 。对 系列 中 的特大 、特 小值
邻 黑龙 江 ,南 连辽 宁 ,西与 内蒙 古相 接 ,东南 与
朝 鲜 隔 江相 望 。在 东 经 1 13 1 1 1 2 。 8一 3 。 9,北 纬
( .吉林 省 水文 实验研 究所 ,吉林 长春 1 0 3 ; 1 3 0 3 2 .四平 水文 水资 源勘 测局 ,吉林 四平 1 6 0 ) 3 0 0
[ 摘要] 本文对 吉林省枯季降水量 系列进行 了深入的分析 ,通过对全省枯 季降水量的研 究计 算,提 出了吉林省枯 季降水
量 时 空 分布 规 律 。
3 吉林 省 枯 季 降水 量 时 空分 布 规 律
3 1 地 域 分布 . 受地 形 影响 ,山区 的迎风 坡大 于背 风坡 ,距 海 洋近 、水 汽来 源充 沛 的地 区大 于距海 洋远 、水
全 省共选 用 2 O年 以上 数 据 系 列 2 9个雨 量 4 站 1 2 05 7站 年 资 料 ,其 中 4 5年 系 列 以 上 资 料 1 9站 , 占总数 的 8 ;插补 延 长 12 0站 年 资 8 1 0
1 9 —
一
维普资讯
吉林 水利
吉林省 枯季 降水量 分布 规律 分析
徐 立 萍等 2 0 0 8年 4月
降水 量 约 占全 年 降 水 总量 1 一 2 。变 差 系 5 8
10 4 mm 左 右 。根 据 地 貌 特 征 ,东 部 长 白 山 区主
枯 季 降水量 统 计 参 数 为 :均 值 Xc 、变 差 系
受季 节性 影响 ,吉林 省 枯季 降水 量较 少 ,且
数 C ,采 用矩 法公 式计 算 。 v
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 。据统计,吉林省枯季
[ 收稿 1 3期] 2 0 —0 —0 08 2 3 [ 作者简介]徐 立萍 ( 90 ,女 , 18 一) 吉林农安人 ,水文 与水责 源专业 ,现从事水文 实验研 究。
维普资讯
第 4期 ( 3 1 ) 第 1期
[ 章 编 号 ] 1 0 -8 6 ( 0 8 0-0 90 文 0 92 4 2 0 ) 40 1 -3
吉 林
水
利
20 0 8年 4月
吉 林 省 枯 季 降水 量 分 布 规 律 分 析
徐立萍 ,赵伟国。
最 小 ,占多年 平均 降水量 的 1 。见 图 1 5 。
3 2 时 程 分 布 .
行 统计 , 即每年 1 1月 到次 年 5月 作 为水 文 年 的 枯 水期 ;插 补方 法 采用相 关 系数 法 、 同倍 比缩 放 法 、多 年 均值法 和 临站 同期 引用 法等 。
2 2 枯 季 降 水 量 系 列 统 计 参 数 的 分 析 确 定 .
约 6 0 m,总面 积 为 1 . 4万 k 。处 于半 干旱 0k 87 m2
半 湿 润地 区,东西 部水 文气 象条 件差 距较 大 ,东 部地 区 山地 丘 陵 地 带 ,高 山林 立 、地 势 起 伏 较 大 ,西部 地 区属 松嫩平 原 ,界 河较 多 ,流域 分水 岭界 限不 明显 。地势 呈东 南 向西北 递 降趋 势 ,大
存 在 明显 差距 。见 表 2 。
左 右 ,长 白山 脉 的 迎 风 坡 降 水 量 在 2 0 0 mm 以
料 ,占总 数 的 1 。资 料 系 列 按 照 水 文 年 度 进 1
汽 条件 差 的地 区 。吉林省 东南 部 降水量 大 ,西部 降水量 小 。 白山 、通 化 降水量 较 大 ,枯 季 多年平 均降 水 量 占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的 2 一 2 ,白 5 7 城松原 降水 量较 小 ,但松 原枯 季 多年 平均 降水 量
数C 最小值 为 0 1 ,出现在 白山地 区 ;最大 值 .3 为 0 5 ,出现 在 白城 地 区 ,说 明东 部 地 区 降 水 .9
要是龙 岗山脉和威 虎岭 以东 的山地 ( 拔高 程为 海
8 0m一1O 0 ,枯季 多 年 平 均降 水 量 1 0 0 0 m) 9 mm
量 年际变 化小 ,西部 地 区变化 大 ,各 月降水量 也
黑 山 以东 是 长 白 山山地 的 中山 、低 山 、丘 陵 ,地 域广 阔 ,大 黑 山 以西 是平 原 台地 、湖泊 洼地 、草
甸草 原 、沼 泽湿 地 、沙地 和盐 碱地 。
枯 季 降水 量 特 征 值 包 括 :均 值 Xc v值 、 、C
不 同 保 证 率 7 、 8 、 8 、 9 、 9 、 5 O 5 O 5
[ 键词 ] 古 林 省 }枯 季 降 水 量 1分 布 规 律 关 [ 图分 类 号] P 3 . 中 321
[ 献 标 识 码] B 文
分析 思路 :枯 季 降水 统 计 参 数 变差 系 数 C v
1 自然 地 理
吉 林省 位 于东北 地 区 中部 ,东临 俄罗斯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