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莲明心志,爱廉表真情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以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清廉文化

以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清廉文化《校园清廉文化之莲文化篇一》在校园的一角,有一方小小的池塘,那里面种满了莲花。
每次经过那里,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清廉的小世界,这里的莲文化,就像一阵清风,在校园里轻轻吹拂着。
我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对清廉这个词没什么概念。
就觉得那是大人们在官场或者社会上才要讲究的东西。
可是,当我看到校园里的莲花,我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莲花,它就那么静静地站在水里,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诗句真不是盖的。
你看那淤泥,黑乎乎、脏兮兮的,可莲花呢?就从那里面冒出来,身上没有一点淤泥的脏污,白的像雪,粉的像霞。
我就想啊,这莲花怎么这么牛呢?也许它就像那些在校园里坚守清廉的老师一样吧。
我们的班主任,那就是一朵“莲花”。
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的家长想给班主任送点礼物,希望能给自家孩子换个好座位。
我当时想,这事儿说不定就成了,毕竟大家都知道社会上有这种风气。
可是班主任呢,直接就拒绝了。
他说:“在这个教室里,每个座位都是公平的,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宝贝,我可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就破坏了公平。
”当时我就觉得,哇塞,班主任好酷。
这就像莲花,不管周围有多少诱惑,它都不会改变自己纯净的本质。
但是,有时候我也会想,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真的能做到像莲花这样清廉吗?在校园里,也许大家还比较单纯,可是到了社会上呢?会不会就被那些所谓的“淤泥”给染黑了呢?我觉得可能会有很多人抵挡不住诱惑。
可是再看看校园里的莲文化宣传,那些关于清廉的故事、标语,又让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
学校经常会组织一些关于莲文化和清廉的活动。
有一次是让我们以莲花为主题画手抄报。
我当时就画了一朵大大的莲花,旁边写着“清廉如莲,洁白一生”。
在画的时候,我就想,这莲花要是能说话,它肯定会告诉我们,做人就得像它一样,清清白白的。
校园里的莲文化,就像一盏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让我们知道清廉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
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它的深刻含义,但就像莲花从小小的花苞慢慢长成盛开的花朵一样,我们也在慢慢成长,慢慢懂得清廉的价值。
有哪些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

有哪些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有哪些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的内容,具体内容: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往往作为廉洁的象征,那么你知道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希望你会喜欢!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1. 上联:品质如荷莲...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往往作为廉洁的象征,那么你知道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希望你会喜欢!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1. 上联:品质如荷莲,出污泥永洁下联:作风似竹子,持节气常青2. 上联:群言似秤砣,予贪廉定位下联:党纪如绳墨,为泾渭分流3. 上联:日劳夕省,为政常思己过下联:身体力行,逢难莫怨民非4. 上联:天行健,君子以廉洁为纲下联:地势坤,君子以奉公为要5. 上联:也有偏心!偏爱一身正气下联:岂无私欲?私藏两袖清风6. 上联:一身正气,勤政廉政国正下联:两袖清风,手净心净民敬7. 上联:尘世纷繁,灯红酒绿由他侈下联:冰怀淡定,月白风清似我廉8. 上联:垂首凝思,从政经年节欲否下联:扪心自问,为官半辈慎独乎9. 上联:从政以廉,守住心中一片绿下联:爱民胜己,换来任上万家春10. 上联:法重如山,执政无贪身外物下联:情深似海,为民不滥手中权11. 上联:腐耻廉荣,权利于身双刃剑下联:风清气正,口碑载誉万年名12. 上联:肝胆照人,铁面敢将铜作镜下联:锤镰励志,丹心何惧浪淘沙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1. 上联:国法如炉,长鼓清风溶腐铁下联:民心似笔,精研翰墨写廉碑2. 上联:果是尚康,自来明月胸间照下联:若真寡欲,常有清泉心上流3. 上联:行贿无门,党性乃金能抗腐下联:鉴清有术,民心是秤可称廉4. 上联:皓月鉴怀,从政须遵三尺律下联:清风拂袖,为官莫恋四知金5. 上联:衡秤为凭,公私两字掂轻重下联:阳光见证,泾渭双流辨浊清6. 上联:理政尚廉,当夜却金心不昧下联:为官知耻,临行留犊德长馨7. 上联:立党为公,万丈豪情辉日月下联:亲民执政,一腔热血铸春秋8. 上联:立品修身,万亩心田无杂草下联:播仁种德,一池荷叶有馨香9. 上联:廉洁做官,清风品德千秋颂下联:光明执政,朗月情操万众歌10. 上联:廉为官本,长传一盏星星火下联:民是国基,撑起九州湛湛天11. 上联:两袖清风,爱民勤政真君子下联:一身正气,拒贿法行大丈夫12. 上联:民不可欺,万众心头一杆秤下联:官非难做,一颗公字万般情13. 上联:民瘼长铭,襟宽不屑金钱梦下联:贪泉莫酌,欲寡恒存冰雪心14. 上联:莫笑竹疏,两袖清风标气节下联:别看梅瘦,一身正气着精神15. 上联:丕兴廉明,唯图美玉长莹亮下联:严惩腐败,只为滢溪久澈明关于莲花与廉洁励志的对联1. :笞恶挞朽张正义下联:反贪惩腐倡廉风2. 上联:功高不傲千人敬下联:权大无私万众夸3. 上联:敬师爱生教育盛下联:倡廉戒奢事业兴4. 上联:一身正气敢碰硬下联:两袖清风不染尘5. 上联:倡廉戒奢担道义下联:爱生敬业献丹心6. 上联:终身廉洁从教终身乐下联:一世奉献育人一世欢7. 上联:心系人民培三优学子下联:胸怀祖国育四有人才8. 上联:一颗赤心悬日月下联:两张铁面斥奸邪9. 上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10. 上联:心系教育处世公平似水下联:人思勤政为官廉洁如冰11. 上联:弘勤廉正气,清风两袖沁香远下联:育男女智慧,丹心一片映山红12. 上联:长把廉洁挂心空,自然洁身为玉。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内容汇编十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爱莲说》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插图,谈感受(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2、作者简介(齐读)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1、欣赏录音朗读。
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五、研读探究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陈寒英,深情演绎《莲在心 廉见行》原文

陈寒英,深情演绎《莲在心廉见行》原文陈寒英,深情演绎《莲在心廉见行》原文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莲以其清新自然之姿,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纯净的形象。
我爱莲“接天莲叶无穷碧”,绿之浩然正气涤荡心灵;我爱莲“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香之清雅脱俗沁人心脾;我爱莲“暴之烈日无改色,生於浊水不受污”,洁之自律清风教化世人。
“莲”花中君子,“廉”人之正品,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廉”从心开始,只有心中有敬畏,心中有法纪,心中有底线,廉政之风方成。
“莲”通“廉”,心连“心”,学“莲”之高洁,做正派、清廉、纯洁的人,是我们的必修课。
关于爱莲说心得作文5篇(最新)

爱莲说心得1随着岁月的交替,我已记不清是在初中,还是在高中学的《爱莲说》这篇文章,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晰的记得作者所写的关于莲花的描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记得当时我学完这篇文章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和作者濂溪先生(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我在不知不觉中有了一种很清高的个性,尽管这与我的外表格格不入,但是在我的骨子里,我真的很清高。
表现在生活中:我的择偶标准是不要有任何家庭背景,以免日后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我在工作中,对待我所不敬佩的领导(专横、跋扈…),我敢于当面说出“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夜晚点灯”的指桑骂槐的鬼话。
有时甚至对待个别领导的无理要求,我也敢断然拒绝。
正是由于这种个性的日益骄纵,使得我不得不离开了工作近二十年的心爱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正所谓作茧自缚,但我不后悔,因为我认为一个人与其在谎言中生存,不如在现实中找到解脱。
这就是我的为人处世个性。
我承认自己很失败,但是,我依然不会改变我的工作作风,我的做人原则,因为做错事的是他们,而不是我,这是我内心真诚的告白。
所以,我不后悔。
每一天,当清晨的.第一缕霞光照进我的书房,我早已经早早的坐在电脑前开始我新的旅程了。
现在,我很热衷于我的文字创作,因为在创作中,我的脑海中会不时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灵感,这让我很惊喜,尤其是当我看到有网友在看我的文章时,我的欣喜之情不溢言表,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此次有幸能勾起我回忆起《爱莲说》这篇文章的是一道名不见经转的一碟小菜,这道菜的设计者把萝卜片切成了莲花瓣的形状,尔后又把它在盘中摆成了莲花的形状,我惊叹于厨师的巧妙设计,更惊叹于它能勾起我尘封已久的回忆,因为在生活中,由于我是天生就对花情有独钟的人,所以当我当年学习完濂溪先生的《爱莲说》之后,我真的有一种和他产生共鸣的感觉。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篇1一、内容梳理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
2、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句式特点: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
二、重点字词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三、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中考试题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5、某市在确实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莲明心志,爱廉表真情莲,是中国文人骚客笔下的心爱之物,原因何在?这其中与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不无关系。
该文以区区119字,描绘了莲之高洁、脱俗、洁身自好的志趣和美好情操,寄予的却是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折射出对贪图富贵、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章,一起看莲那卓尔不群的窈窕风姿。
资料助读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汉族,北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开山鼻祖。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
成年后曾任公职,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
离职后在江西创办濂溪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因而自号“濂溪先生”。
他研究《周易》,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多方吸收了道家、佛家的思想精华,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代表作有《爱莲说》、《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写作背景周敦颐酷爱白莲。
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周敦颐任南康知军,在星子开凿爱莲池,盛夏之夜,莲花怒放,香气袭人,美不胜收。
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参经悟道,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年以后,周敦颐因年迈体弱辞官而去。
1179年朱熹调任南康知军,满怀对周敦颐的仰慕,重修爱莲池,建立爱莲堂,并从周的晚辈那儿得到周敦颐《爱莲说》的墨迹,请人刻之于石立在池边,该文因而得以广为流传。
美点赏读作为一篇优秀的散文小品,《爱莲说》借助冰清玉洁的莲花表述心志,寄寓情感,言简意丰,脍炙人口。
具体分析,本文有以下美点:一、结构之美本文虽短,仅119字,但结构却极为严谨。
文章以一个“爱”字贯穿,开篇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总起全文,然后以菊和牡丹作为衬托,引出所爱之物“莲”;接着作者具体展现莲的清姿素容,说明了爱的原因,并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充分的依据;接着作者以花喻人,点明莲的内涵,即以君子比拟,点明莲的象征意义;最后以对“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社会现象的感慨收束,慨叹有德之人甚少,追名逐利的世风浓厚。
全文步步推进,以“莲”为主线,菊、牡丹衬托,变化中见精巧,结构十分严谨,很能显示作者构思的匠心。
二、形象之美作为一种花卉,莲有其清雅不俗的外形特点。
为更好地说明莲在心中的地位,作者工笔细描莲的风姿,展现了莲之千古形象。
作品先从莲的生长环境写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接着再写莲的干、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确定莲的外形特点和仪态;最后以花香渲染,“香远益清”点明了莲花的内在美。
短短七句话,作者就将莲的清姿素容描绘得宛如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不仅为下文议论做好铺垫,更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营造了清雅韵致的意境。
三、意蕴之美作品脍炙人口,不仅美在荷花的外形,更美在作品有深刻的意蕴。
作者描写莲花,并赋于莲花以君子的形象,写莲花就是赞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香远益清”,正像那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卓然自立、德惠远布的君子。
作者句句描写莲,实际上是句句写君子,赞美君子的高尚品格。
作者就是通过借对莲花性状的叙写与评论,借花喻人,阐述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另外,作者爱莲之“独”,也折射出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日盛,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不与之同流合污的志向,而这,正是本文艺术魅力之所在。
四、手法之美作品最典型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
“物”自然指“莲”,“志”,即君子。
君子的品格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但用莲一比,便把君子的品格具体化、形象化了。
这样写,既形象又含蓄,盎然有趣。
另外,文章还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作者为突出莲的形象,还用菊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的主题得以加深,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
在语言上,作品文笔洗练,骈散结合,读起来顿挫有致,朗朗上口,也是作品能长久流传的原因。
知识把握1.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作动词。
蔓:生藤蔓;枝:长冗枝)2.重要句式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判断句,用“……者也”表判断〕3.重要词语(1)可爱者甚蕃(多)(2)亭亭净植(立)(3)濯清涟而不妖(洗涤)(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4.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试简要说明三次列举的不同作用。
5.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6.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7.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8.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什么?9.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写法呢?拓展阅读因为有了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成了君子表述心志、谦卑为人的代言词。
社会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做到这一点,还真是不容易。
不信?让我们来读读新版之《爱莲说》――爱莲说谢素军“爱莲说”是一幅图,挂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其寓意大家心知肚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单位一向的宗旨。
我要讲的故事便从这幅图开始。
我是八月份来的实习生,就在我来的那天,那幅“爱莲说”大概是年代久了,掉了下来。
恰好地上有水,所以,图毁了,墙上一下子空了一块。
我们是一个很民主的科室,虽是小问题,但科长还是很和蔼地征求大家意见。
我看了一眼墙壁,图掉下来的地方很怪异地显出白白的一块,与整个科室的颜色很不协调。
有人建议买个新图挂上,但像“爱莲说”那种图,如今的市场根本找不到了。
有人提议粉刷整个墙壁,科长反对,说工程太大,领导肯定不同意。
大家七嘴八舌,最终还是没能达成一致。
我仔细看过那空白的一块,图脱落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界限,那是灰尘铺盖与一尘不染的界限,图里图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在灯光照耀下,那块白色菱角摇晃颤抖,像是正在被周边的颜色吞没,倍显诡异。
爱莲说的脱落是小事情,按惯例,争论无果通常就是不了了之。
可是单位接到紧急通知,上级领导要下来视察,科长宣布几项重要工作后,大家便忙开了。
我是学美术的,我的任务是画一张本市旧城改造的结构图,科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画图很有讲究,有些原则必须遵守,不懂的地方跟小刘商量,说完便走了。
小刘其实不小,在我们科室年纪最大,据说已经待了十几年。
画图的时候我便开玩笑问他,刘叔,在科室待这么久不闷呀!他看我一眼,苦笑一下,说,赶紧画吧。
我怎么也不明白,城区那片历史遗迹为什么不在图上标明。
刘叔见我追问,甩了甩手很不耐烦,叫你怎么画就怎么画,年轻人问这么多干嘛!我是瞒着刘叔把所有该标的图标上去的,然后直接交给科长,老师曾教我们,做图来不得丝毫掺假,这是一个美术生最基本的人格。
你们一定认为我闯了大祸是吧!如果是那样,我心里或许还好受些。
领导视察那天,我亲眼看见自己那幅图挂在阅览室,科长正激情昂扬地介绍其中的细节,但我分明看见那些标记已被一扫而空。
领导走后,科长兴冲冲地在科室宣布,今天的工作很辛苦,很成功,局里要犒劳大家,晚上一起去新华大剧院放松一下,说完,便给大家发入场券。
入场券恰好少一张,科长抱歉地对我说,马上去找一张回来,然而,他却一去不复返。
我知道祸根就是那幅图,但我没想到,自那以后,科室的人好像都躲着我一样,不愿多跟我说话。
我觉得很委屈,常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发呆,看着墙上那白白的一块,只得安慰自己,实习就要结束了,再忍几天吧!关于爱莲说那幅图,如果只是这么结束,就不能称之为故事了。
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突然发现那块不协调的白色消失了,走近才发现,有人用灰尘刻意洒在上面,使整个墙壁变得和谐了。
这个办法的确简单奏效,只费吹灰之力便大功告成。
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只要认真观察,白的地方没有被彻底掩盖。
我决定用自己的方式结束这段实习生活。
那个晚上,我画了一幅图,它的名字叫爱莲说。
我把图挂在科室的那面墙上,悄然离去。
(摘自《天池小小说》,有删节)读后一思生活不是画画,图里图外完全是两个世界。
图里,是出淤泥而不染,图外,真实的生活里这句话却需要认真的琢磨、反复的思量。
“我”坚守职业道德,没能拿到生活的“入场券”,但我却没有丢下“我”的人格,因为我始终把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当作了自己的人生格言。
试想,小说意在批判怎样的社会现实?考题回放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且焉置土石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濯清涟而不妖水落而石出者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参考答案知识把握4.用菊和牡丹来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5.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6.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7.同:他们都有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8.莲,花之君子者也。
9.爱莲;托物言志。
拓展阅读示例如:批判表里不一、言不由衷的社会现实。
考题回放1.D2.C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