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第1阶段练习题(字词)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2)答案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练习及答案

习题1:常用工具书·填空题: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东汉_许慎_编著的《说文解字》,共分为540部首,收9353单字,重文1163个;主要用于查检字的本义。
2.《_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释诂、释言、释训。
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其中提到两类词语需要研究,分别是字面生涩而义晦的词和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
4.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汉书•艺文志》,其后,较为完善的有《隋书•经籍志》等。
5.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经,史,子,集,四部目次;语言文字学属于四部之经部•小学类。
6.清代高邮王氏父子的四部重要文献分别是,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7.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主要有音序,部首和笔画,四角号码检字法。
8.王引之的《经传释词》、刘淇的《助字辨略》、杨树达的《词诠》和今人裴学海的《古书虚字集释》等都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
9.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经籍籑诂》;在此基础上,今人宗福邦等主编的一部汇辑从先秦至晚清的古籍文献中的注释材料的重要工具书是《故训汇纂》。
10.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训诂专书是刘熙的《.释名》。
11.第一部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汉代扬雄的《方言》,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目前该书最新、最详的校释本是华学诚著《扬雄方言校释汇证》。
12.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称为“十三经”,它们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13.唐代学者陆德明撰写的一部用于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著作是《.经典释文》,后世治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者,均十分推崇此书。
20XX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汇校本,即黄焯《经典释文汇校》。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

古代汉语考试题库答案《古代汉语》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2分,共4分)1、()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同一民族语言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不是两种语言。
A、现代汉语B、古白话 c、文言 D、方言答案:A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 A、方言 B、古方言 c、白话 D、古白话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学习古代汉语的基本目的是()A、认识古代汉字,阅读古代文言作品B、增进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 c、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D、理解古文,通晓所阐发的思想 E、发展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答案:BcE2、从语言学的要求来说,学习、研究古代汉语可以()A、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B、正确地吸收“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 c、提高运用和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 D、进一步研究汉语发展史 E、获得古代汉语的系统知识,使感性认识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阶段答案:ABc三、判断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答案:正确2、文言产生于先秦两汉时期,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加工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 1 -语,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依照这种书面语所写的作品中的语言。
答案:错误,文言产生于先秦。
3、古白话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通俗的,接近口语的书面语,是文言与口语差距越大的产物。
答案:正确第二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目前汉语字典排列汉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按音序排列,二是(),三是按号码排列。
A、部首B、笔画 c、部首和笔画 D、体例和释义答案:c2、()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全书按部首排列,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一般字典上查不到的字,在它上面可以查到。
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古代汉语模拟题1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1、汉字的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等阶段。
2、许慎的《说文解字》给会意字下的定义是“,,是也。
”3、古国名“单于”,读音为。
4、在“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句中,“城”的意思。
5、训诂方法主要有、、等。
6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一句中,“书”的语法特点是。
7、在“具食与乐,延霁云坐”句中,“延”的意思是。
8、“汤”在古代专指,这个意义在成语“赴汤蹈火”中还保存着。
9、在“太后之色少解”句中,“少”的词性是,意思。
10、在“从左右,皆肘之”句中,“肘”的语法特点是,意思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四体二用”2、异体字3、偏义复词4、破读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每小题1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行不义,必自毙2、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3、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4、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5、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6、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7、姜氏欲之,焉辟害。
8、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9、故不能推车而及。
10、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四、分析下列句子中特殊的语法特点(每小题2分,共20 分)1、焉用亡郑以倍邻。
2、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3、驴不胜怒,蹄之。
4、孟尝君客我。
5、夫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6、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7、城陷而虏。
8、姜氏何厌之有?9、时充国七十余,上老之。
10、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 分)1、举例说明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2、辨析下列句子中同义词的差别:(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我见相如,必辱之。
3、举例说明训诂术语“谓”和“谓之”的区别。
4、举例说明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六、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4分)韩厥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与师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最新古代汉语第1阶段练习题(字词)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一、二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联系。
2、小篆是()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实行()的政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战国时期秦国文字为基础,并参照(),进行简化、规范,制订了一套标准字体来统一全国的文字。
3、“说文”四大家:段玉裁的()、朱骏声的()、()的《说文义证》、王筠的《》和《说文例释》。
4、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编著的(),宋代徐铉等校定。
全文分为()篇。
加目录和自叙共()篇,共()卷,分为()部首,共收()单字;重文字()个。
5、词义引申的方式据“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可分为:()、()。
二、单向选择题1.下列各组字,全部都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眉高舂 B.息牧臭C.星莫从 D.亦祝折2.下列各组字,全部属于义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A.佞赢徒 B.胜修颖C.弑旗疆 D.随赖衷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假借字的一句是()A.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B.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C.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D.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4.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A.污——污 B.秋——秌 C.达——达 D.岳——岳5.“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中的“亲戚”词义发展成今义,词义变化属于()A.词义范围缩小B.词义范围扩大C.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D.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为褒义6.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双声联绵词的一组是()A.饥馑伶俐仓促 B.玄黄憔悴从容C.狐狸参差忐忑 D.流连踌躇仿佛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一句是()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4

一、填空 <30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1、公元100年,著名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汉字学的创建.2、所谓"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它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构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被称为"字原",今人或称其为"字素"、"汉字构件".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4、汉字改革从甲午战争之后研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王照《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增订合声简字谱》、《重订合声简字谱》.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汉字神授说;汉字西来说;汉字自源说.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在距今10000年至5500年前后,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个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在距今5500年至4000年前后,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8、商代文字指的是公元前1600---前1046年间商代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金文.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与缣帛上面的文字.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小篆是秦朝制定的标准文字,它是在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减得多.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在同一处写的文字,大小完全一致,字的外形呈长方形,汉字的方块型特征基本形成.13、今文字属于符号表意文字;主要特点是形体已经与它所表示的那个词所代表的事物形象脱离了关系,而仅仅作为该意义的符号而存在.14、今文字的发展主要是字体的变化.15、今文字字体的种类有主要是隶书和楷书,另外还有两种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16、隶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把篆书圆转绵长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17、秦代的官方标准文字是小篆;汉代官方标准文字是隶书.18、东汉隶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形体益加方正,笔画更为匀称,且增加了波势和挑法.即运笔时横、捺等笔画有如波浪起伏之状,某些笔画在收笔时,作向上挑起状.19、和隶书相比,楷书的不同之处主要在笔势方面.楷书取消了波势挑法,变隶书的慢弯为硬勾.此外,字的整体形状也由隶书的扁平变为正方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每题5分,共50分>1、为什么说汉字学萌芽于先秦,主要依据是什么?答:早在先秦时期,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汉字的思考,他们对于汉字的本质、起源与功能提出了自己说法.如《周易〃系辞下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周礼》提出了‚六书‛的类别名目.《左传》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的说法,《韩非子》也说‚古者,仓颉之造字也,自环者为私,背私为公‛.这个时期还对文字进行了收集整理和规范,周宣王时,太史籀撰写了《史籀篇》.主要依据是文献的记载.2、谁创造了"部首","部首"的含义、作用是什么,对后世有什么影响?答:部首是许慎创造的.《说文解字》按照具有相同偏旁的原则对所收字进行了归类,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为一类,这样的类,许慎叫它作‚部‛,每部字取它们所共有的偏旁作为该部字的部目,同时又是该部字的首字,故名之曰部首.许慎用汉字部首系统建立了整个汉字形意系统,解释部首之间、部首与汉字之间、各个汉字之间的系统关系,为人们学习研究汉字构筑了一种优秀的范式.《说文解字》用部首编排单字的方法为辞书编纂创造了一种优秀的编排体例,一直沿用至今.3、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是怎样形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汉字子母相生、父子相联的理论由郑樵率先提出,而后经过戴侗等人的传承和不断完善,最后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组织严密的汉字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整字是由一些基本字〔即基本部件〕通过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这种组合,不仅是多方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这种理论还认为,在字与字的产生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次第相生的关系,一些字是产生另一些字的基础,另一些字是在这些字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全部汉字就可以通过它们的组合与相生关系,排列出一个系统的谱系,成为一个相互联系、次第相生的有机统一体.这种理论符合汉字的实际情况,符合现代系统论的思想,从而把汉字结构理论推向了符合现代科学规范的高度.用系统方法来研究汉字系统,比现代学者使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汉字早了七百多年.这在汉字学史乃至语言学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4、从唐代起,"《说文》学"流传至今的代表性的著作有哪些,最负盛名的是什么?答:从唐代起,就有学者从各个角度对《说文》进行研究,有研究其所收字者,有进行文字校订者,有注释者,还有研究其体例者,等等,从而形成了一个‚说文学‛流派.流传至今的代表性著作有:〔1〕南唐末徐锴《说文解字系传》;〔2〕宋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3〕明赵頤光《说文长笺》;〔4〕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5〕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6〕王筠的《说文解字句读》、《说文释例》等等,其中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最负盛名.5、简述戴侗《六书故》的特点和贡献.答:戴侗的《六书故》是一部探究‚六书‛本义的著作,他把《说文》部首改造后,按义类归为九大类,每类又包括若干的部首.然后把所收字按义类编排.戴侗的贡献有:第一、开创了把《说文》部首按义类归纳为大类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人们更容易看到各有关部首在表义功能的方面的相互关系.第二、从《说文》部首中分析出了最小的表义构件与复合部件,建立了汉字表义最小部件系统.《六书故》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学者也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6、19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80年代,汉字学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答:⑴文字学的名称发生了变化.章太炎把研究文字的学问改称‚语言文字之学‛.⑵文字学与语言学分家.唐宋以来的‚文字之学‛,包含着音韵学和训诂学,学科混淆,界限不明,现代一些学者试图廓清文字学与语言学的界限,逐渐地把训诂学、音韵学从‚文字之学‛中分离出去,这时,才有了‚文字学‛这个名称,并用为研究文字的学科的专称.⑶文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传统的汉字学研究,一直都是以形音义俱全的汉字为对象的,汉字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近代的汉字学研究对象缩减为只限于字形.〔4〕研究领域的拓展.这一时期的汉字学研究领域拓展主要表现在古文字学的独立与汉字现代化的研究.7、简述古文字学的独立过程和集大成的著作.答: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古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缣帛文字.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我国自宋代以来,就有金石学的研究,金石学虽然涉与到古文字,但它以金石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古文字并未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与金文、陶文、玉石文字和简帛文字等材料的陆续发现,与学者治学方法的现代化,使它从金石学中独立出来,科学的古文字学得8、什么是刻划记号?汉字起源与刻划记号是什么关系?答: 刻划记号是古代刻划在某些实物上用来记事的符号.从古籍记载与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看,刻划记号是汉字的直接来源之一.刻划记号有多种,书契即是其中之一.书契符号最初用来计数或表达某种意义,后来与一定的言辞结合起来,有了固定的读音和写法,就演变成了文字.刻画符号还包括陶器符号.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在上面刻划或绘制一些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被当今的学术界称为‚陶器刻划符号‛.这种符号也是汉字的源头之一.9、什么是六国文字,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什么是六国文字〔见教材第47页〕;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什么结果?答:六国文字也称东土文字,又称古文或战国古文.战国时期文字变革产生了如下结果:第一,文字异形,即对同一个字,各国的写法各不相同.第二,文字的书写风格由西周时浑厚凝重趋向华丽纤巧.有的变为美术性的文字.第三,六国文字的出现严重地破坏了汉字书写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给各地的交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10、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哪几种趋势?答:古文字从商到秦的变化呈现出四种趋势.第一,纯表意字逐渐减少,表音字逐渐减少,形声字逐渐增多.个体文字的构成,逐渐向意音文字发展.用字中的假借字也在逐渐减少.第二,古文字个体字的内部构造,在不断地向1形〃1义〃1音的结构类型发展.第三,古文字的构形系统的有序性在不断的增强.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构件的构字率在不断的上升.基础构字部件率的上升,表明汉字的结构体系向着有序化发展.第四,汉字的形体逐渐固定.三、翻译下列古文1、答:往古的时侯,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2、答:《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符和义符组成文字,江河二字即属此例.第四叫会意,会意的含义是:比联起事理有关的字素,构成文字;掺合字素的意义,可以得知新字的字义或旨趋,武信二字即属此例.第五叫转注,转注的含义是:立一字为头、为根,创制类属字,类属字对根字的形音义有所承袭,与根字意义相通,考老二字即属此例.第六叫假借,假借的含义是:没有为某事某物造字,而按照某事某物的叫法,找一个同音字代表它,令长二字即属此例.3、答:表情与语言,表达了心中所想的东西,愤愤告诉其他人所想的,莫过于是语言.迷盖天下之事,记载的久远,能够映照记载古今之事,莫过于是书法.所以语言,是心声的表现;书法,是心画的表现.4、答: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虽说是两个独立的艺术体系,但绘画中的线条随物象而变化,书法中的线条随"字象"而变化,而书法是从表象脱离出来,绘画是从意象中脱离出来;绘画复杂,而汉字精炼.凡是象形物体都可以入画,不能入画就可以用书法描述.然而书法虽少但是却变化多端,所以绘画虽然复杂占用大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少;而书法虽然简单只占用少量篇幅,但是描绘的东西却很多.5、答: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必所有都是圣人所作,各地的人们,语言不同,名称不一,文字不通.圣人所做的只是,命上古乐官〔神瞽〕帮他辨认发音;命史官辨认文字,删改一些复杂错误的,归纳整理一下而已.一、填空<30分,错一处或回答不完整扣1分,不倒扣>1.六书‛的提法最早见于《周礼》.‚六书‛的名称始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名称的次序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借假.2.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许慎.3.四体二用说‛是清代著名学者戴震提出的,他认为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4.陈梦家‚三书说‛的名目是象形、假借、形声.5.表意字就是指所概括的意义所创造的字.6.合体象形是学者段玉裁提出来的,他把象形字又分成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7.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早期的图画文字,是从图画中脱胎出来的,跟图画相比,它的线条简单.8.指事字的根本特点是指出一些不易用象形表示的较为抽象的.9.会意字是把几个相关的字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字.10.根据造字所用部件形体的特点,会意字可以分同形字重复组成的和不同形字组成的会意字.11.按会意字表示整字意义的方式,会意可以分为相关字组成的画式会意字和主体与器官组成的会意字两类12.会意字与指事字的区别是会意字都是合体字,指事字都是独体字.13.表音字是用字表示语音,通过语音表达字义的字,‚六书‛中称为假借字.14.假借字本来没有为它造的专字,把所要表示的意义托付给表示别的意义的同音字.15.假借的原则是语音上有联系.16.意声字是字形既表意又表音的字,也就是‚六书‛中的形声字.17.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18.字形结构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19.字形构成包含的要素有整字内部的各级部件在组成整字时的组合方式.20.汉字字形的构件指构成汉字字形的材料,特点是笔画<线条>和部件.21.汉字形体结构方式指汉字构件组成整字的组合方式,这种方式包括的要素有:空间位臵关系,组合的层级关系.22.汉字字形的循变指字的形体遵循着原来的基础和造字意图的变化.23.汉字字形的讹变指字的形体在演变过程中脱离了原来形体基础与造字意图.24.汉字字形的分化指一个整字分化为几个不同的整字了. 25.汉字形体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方面是从个人字的制作者、使用者对字形的需求的角度来考察;一方面是从社会因素对字形的制约的角度来考察.26.书写的要求对汉字形体变化产生了的影响有使字体从图画形转变为笔画形;使字形趋于省简.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最早对‚六书‛含义作出解释的是谁,怎么解释的?〕答:最早对‚六书‛作出解释的是许慎.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2、班固、郑玄、许慎所说‚六书‛的异同是什么,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从名称上看,象形、转注、假借三家是共同的;班固说的‚象事‛,郑玄是‚处事‛,许慎是‚指事‛;班固说的‚象意‛,郑玄、许慎都是‚会意‛;班固的‚象声‛,郑玄是‚谐声‛,许慎是‚形声‛.需要注意三点:第一,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中的‚象‛是象征的意思,许慎‚象形‛中的‚象‛是相像的意思.名称虽然一样,但内涵不同.第二,‚象事‛与‚指事‛,‚象意‛与‚会意‛,前者概括性强,后者具体而明确.概括性强,包容度就大;具体而明确,包容度就小,因此后世有研究者认为‚六书‛并不能概括汉字的所有类型,在对一些字的类型分析上也出现了种种分歧.第三,在排列顺序上,班固的排列由具体到抽象,似乎更符合汉字产生的逻辑发展.3、为什么说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答: 班固所说的‚造字之本‛是指造字的理据,‚六书‛是根据造字的理据而把汉字分为六种类型.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本‛是指事字,本义是树根.引申为根源,根本、根据等,但没有方法的意思.第二,‚六书‛是汉字教学的内容.4、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答:象形字最主要的特征是字形与其所代表的事物的形状具有一致性,因而表意具有直观性,可以使人见形而知义.象形字的局限性是很难用这种方法来表示抽象的概念.5、为什么今文字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答:假借的原则是借字和被借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虽然借用同音字来表达词语的意义很方便,但因为它无法区别同音词,如果毫无节制地大量使用,势必削弱文字的功能,因此在汉字体系中,假借字所占的比例很小.6、举例说明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几个方面?答:意声字的意符与本义之间的关系灵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同一个意符,在不同的字中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例如:‚口‛作意符,可以表示这样几种不同的意义:〔1〕与口有关的器官:嘴、喙、吻〔嘴边〕、喉;〔2〕与口有关的行为:含、叫、吞、吐、吸、吹、吮、咬;〔3〕象声词:呱、啾、哗、呼、啦;〔4〕与语言有关的事情:命、令、召、告、唯、咨.第二、同一类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意符来表示.例如:表示建筑物或其局部可以用‚宀‛,如:室、宅、宇;可以用‚广‛,如:庙、庑、廊;还可以用‚户‛,如:房、扃、扉;也可以用‚尸‛,如屋、层.表示器皿,可以用‚缶‛,如:缸、罐、罂;可以用‚瓦‛,如:瓶、瓮、瓯;也可以用‚皿‛,如:盆、盂、盎.表示行走,可以用‚辶‛,如:返、还、追;可以用‚走‛,如:赶、赴、趣;可以用‚彳‛,如:往、徐、循;可以用‚足‛,如:跟、跑、跳;可以用‚止‛,如:步、前、歱;还可以用‚行‛.7、字形的内部功能有哪些?答:字形的内部功能是指字的形体对字音、字义的作用,字形的内部功能有:1、成与显示文字.在文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中,字形是唯一的物理要素,它是字音字义的代表者和承载着,如果没有字形,就无所谓字音字义.因而,字形的首要功能就是形成并显示文字.2、表现字音字义.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但是字音、字义不是直接显示出来的,它们的出现,是由字形来表现的.3、区分文字.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不同的文字标示着不同的音义,这些不同,主要字形来区分.8、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有什么区别?答: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字形结构仅是字的形体组合,而字的结构则是字的音义组合.第二,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所含的结构单位层次不同.字形结构具有三级单位,即:笔画〔或线条〕、部件、整字;字的结构只有两级单位,即:部件和整字.第三,人们研究字形结构与字的结构的角度和目的不同.对于字形结构的研究,仅仅限于字的形体,这种研究,有助于人们掌握汉字的构形规律,可以应用于书写,帮助人们科学地安排字的间架结构,使书写过程合理,所写的文字美观.对于整字字形切分出来的部件可以用作检字部首.对于字形结构的切分,也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的需要.第三节、字形的变化9、字形感知活动的要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答:对字形的感知要求字形要容易识别,即容易看清楚字形的形状.这就要求文字必须具有一定的清晰度.要清晰,就要做到,一,字不宜笔画太多,写得不易过小.如果字形过于繁富,写得过小,就不容易看清.第二,部件的分布要相对地集中,这就使汉字形成了二维结构的块形文字.第三,字形之间的区别度要明显.10、心理需求对字形变化有哪些作用?〕答:人的心理需求就对字形的变化作用有:1、美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字形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是审美对象,人们的审美要求推动着字形不断的变化.2、类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人们的认知心理总希望把事物归类,以便有规律可循,变难为易.这种心理投射到字形上,就产生了字的类化.例如同化就是类化的一种表现.另外,一些字出于表意需要也会发生类化.3、异化心理对字形变化的作用.人们也总是喜欢表新立异,显示个性.这种心理投射到文字中,就导致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书体.三、说明下列各字的构造类型鼎:本体象形;皿:本体象形;须:烘托象形;本:加体指事;朱:加体指事;森::同体会意;睡:字义会意;劣:字义会意;储:形声字〔左意右声〕;四、说明下列字的意符合声符警:〔从言,敬声.〕珑:〔从玉,龙声.〕颗:〔从页,果声.〕都:〔从邑,者声.〕完:〔从宀,元声.〕窘:〔从穴,君声.〕基:〔从土,其声.〕常:〔从巾,尚声.〕忝:〔从心,天声.〕徒:〔从辵chuò,土声.〕、Array古代汉语专题作业3一、填空1、给汉字注音法有:反切法、直音法、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法2、‚反切注音:是用两个汉字给另外一个汉字标注读音;反切字和被反切字的字音关系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3、异读字形成的原因是异读字是通用假借、古今字、外来语以与古书注解相治,再有‚破读‚渐致4、汉字的讹音有不含标准的异音;讹变的字音5、根据字的义项生成次序与生产关系,多义字的字义可以分为6、字义的变化方式主要有假借、分化、简化、异体7、字的假借义是假借字所表示的本字的意义8、字义变化方式主要有假借、分化、简化、异体9、字义的分化与一般的引申的区别是引申是一个词词义的发展,是历时的、纵向的分化,是一个字产生引申义后,为原字义造一个分别字或为引申义造一个分别字.10、字义的更替是指后代给已有的词语新的含义.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同音字?同音字有几类,有什么作用?答: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而形体、意义不同的一组字.同音字又可分为基本同音字与完全。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

东北师范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忧者,农夫也。
”中的第⼀个“夫”的词性是. 语⽓词. 副词. 连词. 代词正确答案:2. “从左右,皆肘之。
”中“肘”字的特殊⽤法是. 名词⽤作动词. 名词的意动⽤法. 动词的使动⽤法. 名词做状语正确答案:3. 有些词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的语法功能,具有了另⼀类词的功能,这种⽤法是. 使动⽤法. 宾语前置. 词类活⽤. 意动⽤法正确答案:4. “宣⼦⽥于⾸⼭,舍于翳桑。
”中“舍”的⽂中义是. 停留. 舍弃. 住宿. 房舍正确答案:5. “君⼦不以⾔举⼈,不以⼈废⾔。
”⾥的“以”字的词性和意义是. 连词,为了. 连词,因为. 介词,因为. 介词,为了正确答案:. 形声. 象形. 会意正确答案:7. “故远⼈不服,则修⽂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特殊⽤法是. 为动⽤法. 使动⽤法. 意动⽤法. 对动⽤法正确答案:8. 西汉后期古⽂经学家认为《左传》解释(). 《春秋》. 《⾕梁传》. 《国语》. 《公⽺传》正确答案:9. “四体不勤,五⾕不分,孰为夫⼦?”中“勤”的⽂中义是. 勤劳. 劳苦. 安逸. 勤奋正确答案:10. “或谓之⽈:‘是⾮君⼦之道也。
’”中“或”的词性是. 选择连词. 肯定性⽆定代词. 否定性⽆定代词. 副词正确答案:古代汉语(1)16秋在线作业1⼆、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1. 古汉语中可以⽤作状语的名词有()()()(). 普通名词. 专有名词. ⽅位名词. 时间名词. ⼤⼈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君⼦不以⾔举⼈,不以⼈废⾔。
. 吾道⼀以贯之。
. 斧⽄以时⼊⼭林。
正确答案:3. 下列句⼦中的“然”是词尾的是()()()(). 虎以为然. ⾂诚见其必然者也. 威王勃然怒⽈. 梁王安得晏然⽽已乎正确答案:4. 下列句⼦中,有倒装情况的是. 王⽈:“若是其甚与?”. “亦太甚矣,先⽣之⾔也!”. 孟尝君就国于薛。
古代汉语课堂练习(上)

省略
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主语、谓 语、宾语等成分,需要结合上
下文理解。
倒装
古代汉语中存在倒装句,如宾 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增加了 句子的复杂性和理解难度。
虚词
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使用非常频 繁,如之、者、所等,它们在 句子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
01
02
03
单音节词
古代汉语中大多数词汇是 单音节词,即一个字代表 一个词。
古文修辞手法解析
比喻与象征
借代与夸张
解析古文中常见的比喻和象征修辞手 法,让学生了解其表达效果和运用方 式。
解析古文中常见的借代和夸张修辞手 法,让学生了解其修辞特点和表达效 果。
对偶与排比
解析古文中常见的对偶和排比修辞手 法,让学生了解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效 果。
03 古代汉语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引导学生分析篇章的结构,理解各段落之 间的逻辑关系,提高整体把握能力。
词汇与语法点解析
文化背景介绍
针对文中的重点词汇、语法结构进行深入 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表达方式与现 代汉语的差异。
结合古文内容,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涵与意义 。
古文翻译练习
直译与意译结合
在翻译过程中,引导学生 掌握直译与意译的技巧, 既忠实原文又表达流畅。
韵律等,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可以提高古文诗歌的创作水平。
03
掌握古文诗歌的语言特点
古文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句式工整等,通过练习
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提高古文诗歌的艺术价值。
05 古代汉语综合练习
古文阅读理解练习
选取经典古文篇章
篇章结构分析
从《左传》、《战国策》等经典文献中选 取适合学生水平的篇章,确保语言风格、 表达方式与时代背景的代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古代汉语》第一、二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汉字是属于()体系的文字,字形和意义有密切联系。
2、小篆是()推行的规范化字体。
秦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加强统治,实行()的政策,在李斯的主持下,以战国时期秦国文字为基础,并参照(),进行简化、规范,制订了一套标准字体来统一全国的文字。
3、“说文”四大家:段玉裁的()、朱骏声的()、()的《说文义证》、王筠的《》和《说文例释》。
4、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编著的(),宋代徐铉等校定。
全文分为()篇。
加目录和自叙共()篇,共()卷,分为()部首,共收()单字;重文字()个。
5、词义引申的方式据“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可分为:()、()。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各组字,全部都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眉高舂 B.息牧臭
C.星莫从 D.亦祝折
2.下列各组字,全部属于义符居于一角的一组是()A.佞赢徒 B.胜修颖
C.弑旗疆 D.随赖衷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假借字的一句是()A.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
B.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C.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D.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4.下列各组字,属于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异体字的一组是()A.污——污 B.秋——秌 C.达——达 D.岳——岳
5.“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中的“亲戚”词义发展成今义,词义变化属于()A.词义范围缩小
B.词义范围扩大
C.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D.词义感情色彩由贬义变为褒义
6.下列各组词中,全部属于双声联绵词的一组是()A.饥馑伶俐仓促 B.玄黄憔悴从容
C.狐狸参差忐忑 D.流连踌躇仿佛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复合词的一句是()A.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
B.王曰:“善哉!虽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
C.适莽苍
..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D.且陛下春秋
..高,法令无常。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B.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C.我君景公引.领西望。
D.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胜过)
B.不知戒,后必有恨.。
(怨恨)
C.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悬赏征求)
D.宣子骤,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杀害)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不属于同义连用的是()A.惟草木之零落
..兮,恐美人之迟暮。
B.昔秦国负恃
..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C.沛公则置车骑
..,脱身独骑。
D.单于愈益
..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商代的甲骨文是从我国已知最早成熟的文字体系。
2、符号判定为文字至少应具备这三个条件:是否具有系统性;是否与语言对应,是否能记录语言;字形结构是否稳定。
3、汉字是仓颉创制而成。
4、文字的基本要素是字形、字音、字义。
5、汉字古文字阶段指的是秦及秦以前的文字。
6、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是词的原始意义。
7、“月”:本义是“月亮”。
人们根据月亮运行的明晦圆缺这种周期现象,由此直接引申出“月份”表示时间的义项。
这是间接引申。
8、由本义直接派生出,引申义与本义发生直接的关系,就是直接引申。
9、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也是词义发展的一般趋势。
10、词义的引申方主要有三种式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间接引申又叫引申的引
申。
四、名词解释
1、文字:
2、甲骨文:
3、金文:
4、会意字:
5、词类活用
6、复音词
五、简答题:
1、汉字形体经历哪些演变过程?
2、单音词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3、简述古今词义的异同?
4、汉语“单音词”如何发展成“复音词”?
5、词的本义及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表意
2. 秦朝;书同文,车同轨;六国文字
3.《说文解字注》;《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句读》
4.许慎;《说文解字》;14;15;30;540;9353;1163. 5.直接引申,间接引申
二、选择题
(1b;2b;3c;4d;5a;6d;7d;8b;9b;10c)
三、判断题:
(1对;2对;3错;4对;5对;6对;7错;8对;9对;10对)
四、名词解释
1、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
2、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记录占卜问事信息的文字。
又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又因商代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西北郊的小屯村,是原商代后期的国都,古人常称为“殷墟”,故又叫“殷墟文字”。
3、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4、会意字:
许慎:“比类合宜,以见(xian)指撝。
”即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5、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数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的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
6、复音词:
复音词即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
包括复音的单纯词,以及复合式和附加式的复合词。
五、简答题
1、汉字形体经历哪些演变过程?
汉字形体演变经历如下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今草、狂草)——行书(行楷、行草)从甲骨文到今天使用的简体楷书,数千年间,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体态都发生过多次变化,尤其是体态方面的变化更为突出,形成了多种字体。
《说文解字·叙》说:“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在各种的字体中,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是有代表性的正式通用的字体。
2、单音词的概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单音词即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单音词的特点:
多义性。
一个单音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
灵活性。
古汉语单音词用法灵活与单音词的义项多、引申复杂及古人的表述习惯、语境等密切相关。
单音词在具体使用时常常得根据语境灵活的翻译成现代意。
能产性。
单音词义项多,每一个义项都可能与其他相关的单音词组成复音词,其构词能力很强。
3、简述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词义变化的大小看
古今词义基本未变。
这类词多为汉语的基本词汇,数量不多。
古今词义基本没有变化,现代汉语还在继续使用。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有些词,从形式上看,古今相同;从意义上看,古今毫无
关系或差异很大。
古今词义微殊。
同:古今词义有联系的一面;异,古今词义有区别的一面。
二)词义变化的结果看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有的色彩变化,有的程度深浅不同。
4、汉语“单音词”如何发展成“复音词”?
(1)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
如:石——石头,燕——燕子。
(2)以原单音词为一个语素,再加一个相关语素构成复音词。
或利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作语素,构成复音词。
如:道、路——道路,艰——艰难。
(3)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如:师——军队,伐——攻打。
5、词的本义及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即词本来的意义。
词在文献语言所使用的几个意义中作为引申派生起点的那个意义。
探求词的本义:
(1)分析字形,以形索义。
字是记录词的,词的外在表现就是字形。
汉字是表意文字,据义构形是最主要的造字方法。
尤其是早期的古文字形体为探求词的本义提供了有力条件。
分析字形以传统的“六书”理论为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其中前四类为造字法,后两类为用字法。
(2)查阅古书注解,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及字典辞书。
查阅古书注解和字典辞书是推断本义简便可行的办法。
有些词从形体上或字典辞书中都难以准确去把握它的本义时,可以从古书中的普遍用法去归纳其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