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及骨肿瘤

合集下载

医学骨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骨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骨学知识点总结在医学骨学中,人们主要研究骨骼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疾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内容。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骨骼结构和功能、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关节疾病和骨肿瘤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骨骼结构和功能1. 骨骼的组成和结构骨骼主要由骨组织、软骨组织和韧带组织组成。

骨组织是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无机盐和有机物质组成。

无机盐主要是羟基磷灰石,它使得骨骼具有硬度和韧性;而有机物质主要是胶原蛋白,它使得骨骼具有弹性。

软骨组织主要分布在关节表面和呼吸道中,它具有减震和保护作用。

韧带组织连接骨骼和骨骼之间,它能够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保护关节结构。

2. 骨骼的生理功能骨骼的生理功能包括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造血、贮存矿物质和维持酸碱平衡。

通过骨骼的支撑作用,人体才能保持站立和运动;通过骨骼的保护作用,内脏器官才能避免外界伤害;通过骨骼的造血功能,人体才能维持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通过骨骼的贮存矿物质和维持酸碱平衡功能,人体才能保持骨骼的稳态和代谢平衡。

3. 骨骼的形态结构骨骼的形态结构包括骨骼的类型、骨骼的生长和发育、骨骼的关节和韧带。

常见的骨骼类型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与机体内分泌激素和营养物质有关,其中骨骼的生长板是骨骼生长的主要地方;骨骼的关节和韧带是人体关节活动的主要部位,它支撑关节和限制关节的活动范围。

二、骨质疏松症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它通常发生在老年人和女性。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骼质量下降和骨骼脆弱。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缺乏运动、药物不良反应和遗传因素等。

2.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骨密度测定和骨转化标记物检测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补充营养物质、促进骨代谢、调节内分泌激素和预防骨折等。

三、骨折愈合1. 骨折的定义和类型骨折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的过程,它可以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移位骨折和不移位骨折等。

骨科生物材料

骨科生物材料

骨科生物材料
骨科生物材料是指用于骨科治疗和修复的生物材料,它们可以用于骨折愈合、骨缺损修复、骨肿瘤治疗等领域。

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骨科生物材料的种类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骨科医学带来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和可能性。

首先,骨科生物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

天然材料包括骨膜、骨蜡、骨胶原等,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

人工合成材料则包括生物陶瓷、生物降解聚合物、金属材料等,它们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可以在骨科手术中起到支撑和修复的作用。

其次,骨科生物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骨折愈合中,可以利用生物陶瓷或者人工合成的骨蜡来填充骨折部位,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在骨缺损修复中,可以利用骨膜或者生物降解聚合物来修复骨缺损,恢复骨骼的完整性和功能。

在骨肿瘤治疗中,可以利用生物陶瓷或者金属材料来替代被切除的骨组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此外,骨科生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如何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减少排斥反应和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最新成果,开发出更加先进和有效的骨科生物材料,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的来说,骨科生物材料在骨科治疗和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骨缺损的修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恢复时间。

随着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相信骨科生物材料会在未来发展出更多的新应用和新可能性,为骨科医学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遇。

动物骨科学中的骨折修复与骨病治疗

动物骨科学中的骨折修复与骨病治疗

动物骨科学中的骨折修复与骨病治疗动物骨科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动物骨骼相关疾病的学科,其中骨折修复和骨病治疗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方面,以及常见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一、骨折修复骨折是动物骨科中常见的骨骼损伤,通常需要进行修复以促进骨骼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骨折修复可以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对于非移位或轻微移位的骨折,保守治疗是一个常见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固定和封闭疗法。

固定疗法通过外部固定器、石膏绷带等方法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而封闭疗法则通过保持骨折处的稳定,减少骨折断端的移位,使得骨折能够自行愈合。

2.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移位或复杂性骨折,手术治疗常常是必需的。

手术修复骨折可以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法。

内固定通过使用金属板、钉子或针来固定骨折断端,帮助骨折愈合。

而外固定则是通过外部装置来稳定骨折断端,通常在骨折愈合时去除。

二、骨病治疗除了骨折修复,动物骨科学也致力于研究和治疗各类骨病,包括骨质疏松、骨肿瘤等。

针对不同的骨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

1. 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疾病,主要特点是骨骼的密度降低,容易发生骨折等问题。

骨质疏松的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包括钙片、维生素D和双磷酸盐类药物,能够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的风险。

此外,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以及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能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

2. 骨肿瘤治疗骨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来控制和治疗骨肿瘤。

放疗则通过使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防止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而化疗则是使用药物来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常常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综上所述,动物骨科学中的骨折修复和骨病治疗是为了帮助动物骨骼科学家和兽医确诊和治疗与骨骼相关的疾病。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情况,骨折修复和骨病治疗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RNA m^(6)A甲基化修饰参与及调控骨科相关疾病

RNA m^(6)A甲基化修饰参与及调控骨科相关疾病

4236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25卷|第26期|2021年9月RNA m 6A 甲基化修饰参与及调控骨科相关疾病陈伟坚1,张罡瑜2,林天烨2,梁 笃1,王海彬3文题释义:m 6A :是指发生在RNA 腺嘌呤N6位点上的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修饰模式,m 6A 修饰在转录后水平上调控RNA 翻译、可变剪切、转运、定位和降解等,是真核生物mRNA 中最丰富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调控各种细胞的分化、修复、侵袭和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表观遗传修饰:指不依赖于DNA 序列变化而引起基因表达改变的可遗传性修饰,主要包括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体重塑和非编码RNA 调控等,随着RNA 甲基化及乙酰化的深入研究,扩展了其内涵。

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RNA 、DNA 及组蛋白修饰)广泛参与人体各系统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摘要背景: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和骨肉瘤细胞等均可检测到m 6A 修饰的存在,m 6A 修饰可通过调控细胞RNA 水平的甲基化,影响相关基因的mRNA 和(或)非编码RNA 的翻译等过程,从而激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凋亡及DNA 损伤修复等,进而调控骨骼发育、关节退变、骨折愈合及骨肿瘤的发生、发展等生理病理过程。

目的:总结近年来m 6A 修饰在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骨科疾病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作用机制,为开发骨科相关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提供启发。

方法:以中文关键词“N6-甲基腺嘌呤,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骨科疾病”检索CNKI 数据库,以英文关键词“m 6A ,osteoporosis ,osteoarthritis ,orthopedic disease ”检索PubMed 数据库,全网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6月有关m 6A 修饰在骨科疾病中研究成果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最后选定61篇文献进行综述。

骨科的项目课题

骨科的项目课题

骨科的项目课题涉及多个方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研究领域和主题:
骨折愈合:研究骨折愈合的机制,寻找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和药物。

骨肿瘤:研究骨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骨肿瘤的诊疗水平。

脊柱外科:研究脊柱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探讨脊柱外科手术的最佳方法和技巧。

关节外科:研究关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探讨关节外科手术的最佳方法和技巧。

运动医学:研究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探讨运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

骨质疏松症:研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骨科生物材料:研究骨科生物材料的性质、应用和效果,探讨骨科生物材料的最佳选择和使用方法。

骨科康复:研究骨科疾病的康复方法、技巧和效果,探讨骨科康复的最佳方案。

骨科机器人手术:研究骨科机器人手术的原理、方法和效果,探讨骨科机器人手术的最佳应用场景。

骨科影像学:研究骨科影像学的技术和应用,探讨骨科影像学的最佳诊断方法。

以上仅是一些可能的骨科项目课题,具体的研究方向和主题应根据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研究。

骨科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骨科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骨科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骨科病理概述骨科病理学是研究骨和关节疾病的一门学科,包括了骨折、骨肿瘤、骨关节感染、骨关节畸形、骨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骨科病理学在骨科临床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骨折1. 骨折的定义和分类骨折是指骨折裂面的完整性丧失,根据骨折部位和骨折造成的影响,分为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以及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2. 骨折的病理生理骨折预示和骨折愈合是骨科病理学的重要内容。

骨折预示是指预防骨折的措施和方法,骨折愈合是指骨折发生后,骨折断端的愈合过程。

三、骨肿瘤1. 骨肿瘤的分类根据肿瘤细胞的组织学特点,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骨肿瘤和继发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又可分为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2. 骨肿瘤的病理表现骨肿瘤的病理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和全身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浸润性以及肿瘤内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3. 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诊断骨肿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骨肿瘤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四、骨关节感染1. 骨关节感染的病因和病原学骨关节感染的病因包括继发性感染和原发性感染,病原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2. 骨关节感染的病理生理骨关节感染的病理生理包括感染的部位、炎症病变的特点、局部病变和全身感染表现。

3. 骨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骨关节感染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要根据感染病原和病变程度进行抗生素治疗和手术治疗。

五、骨关节畸形1. 骨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骨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先天畸形、后天畸形和骨折愈合后遗留的畸形。

2. 骨关节畸形的病理生理骨关节畸形的病理生理包括畸形的形态、大小、位置、边界和畸形造成的功能障碍。

3. 骨关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骨关节畸形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需要根据畸形的类型和程度进行手术矫正或康复治疗。

六、骨关节炎1. 骨关节炎的分类骨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分析的基本要素及典型病例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诊断分析的基本要素及典型病例
大的软组织块,却只有小的骨破坏则表示骨质 是继发受侵犯。
以上内容是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素材, 应全面整体运用,不可以偏概全,不能根据某1、2 点便下判断,只有综合全面分析才可推导出正确结 论。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总结起来有以下7个方面: 1、生长特性:良性往往为膨胀性生长。恶性为侵袭浸润生长。 2、病变边界:良性边界清楚,有或无硬化边,骨皮质变薄。 恶性边界不清呈虫蚀状、渗透状,骨皮质有侵蚀破坏。 3、内部结构:有成骨者,良性可见有规则性和结构性骨小梁。 恶性为无结构之绒毛、棉团或云絮状高密度影(肿瘤骨)。有 软骨成分者,良性钙化软骨规则清晰,恶性表现为模糊、不规 则。 4、骨膜反应:良性一般无,有亦为连续性较光整。恶性为断 续性。 5、软组织情况:良性少有软组织块。恶性常有软组织块,边 界不清,其内可见肿瘤骨或软骨。 6、生长速度:良性慢(个别例外,动脉瘤样骨囊肿短期可发 展很大)。恶性者快。
鉴别诊断: 骨囊肿——多为长管骨,沿长轴生长, 无钙化;巨细胞瘤——多见于长骨骨骺闭合的 骨端。
内生软骨瘤(多发)
内生软骨瘤(单发)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临床表现与其它: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分单骨型和 多骨型,单骨占75%,多骨占25%;好发于青少年, 10~30岁多见,可恶变;股骨、胫骨、颌骨以及肋 骨好发,发生在负重骨的85%可伴发骨折。
后二者是生长迅速具侵袭浸润性生长特点的恶性 征象。骨髓炎也可出现此征,要注意区别。
地图样破坏(良性瘤)
虫蚀状、渗透状破坏(恶性瘤)
骨髓炎(渗透样破坏)
连续性骨膜反应
Langerhans肉芽肿
骨髓炎
断续性骨膜反应
骨肉瘤
放射性骨膜反应 尤文氏肉瘤
软组织:
有软组织肿块几乎恒定表明为侵袭性病变。 良性的软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有时也可出现小的软组织肿块,然而大的软组织块 可认为是恶性瘤的重要标志。

骨相关事件 判定标准

骨相关事件 判定标准

骨相关事件判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骨相关事件是指与骨骼或骨骼系统有关的各种事件和情况,包括骨折、骨裂、骨折愈合、骨质疏松、骨肿瘤等。

对于骨相关事件,合理的判定标准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骨相关事件的判定标准进行系统总结,希望能够为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骨折的判定标准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者疾病引起骨骼的完整性破坏。

判定一处骨折是否存在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常见的骨折判断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病人症状及体征等。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骨折诊断方法,判断骨折时需要注意骨折的位置、类型、角度、位移、骨端有无移位等情况。

在骨折判定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判断,如肿胀、疼痛、畸形等。

二、骨裂的判定标准骨裂是比骨折轻微的一种骨骼损伤。

在判定骨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患者的病史中可能会有直接外伤、扭伤等情况,体格检查可能会发现局部轻微肿胀、压痛等。

骨裂的确诊仍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扫描来观察是否有骨质的裂纹。

三、骨折愈合的判定标准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端愈合的过程,判定骨折是否愈合需要观察愈合时间、X线片愈合情况等。

正常情况下,骨折处在6-8周内可以基本愈合。

但是在判定骨折愈合时,仍需结合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

四、骨质疏松的判定标准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等。

对于骨质疏松的判定,通常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DXA检测)、骨质疏松相关病史询问、临床表现等综合评估。

五、骨肿瘤的判定标准骨肿瘤是一种罕见但危害巨大的疾病,其判定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组织活检等。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骨肿瘤的形态、位置、病灶周围组织受累情况,组织活检是确立诊断的关键步骤。

在骨相关事件的判定标准中,影像学检查是常用的判定方法,而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是重要的判定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血肿形成(数小时)
(1)血肿形成及其血液凝固。
(2)死骨形成:
A、死骨:无骨细胞的骨质。
B、形成过程:骨质、骨膜血管断裂。
C、死骨形态特点:
D、死骨结局:

2、纤维性骨痂形成(2~3周)
(1)骨痂:骨折区各类细胞增生,形成一团结构上
和来源上具复合性质的组织。 (2)形成过程: 骨膜增生反映 血肿机化 纤维性骨痂
软 骨 肉 瘤
(四)病理性骨折
1、概念:已有病变的骨,在通常不足以
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
骨折,或没有任何外力作用而
发生的自发性骨折。
2、原因 (1)骨的发育障碍 (2)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3)内分泌紊乱
(4)骨质疏松
3、后果:骨原病变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二、骨 肿 瘤
(一)概述
(二)骨软骨瘤
1、概述
(1)定义:发生在骨表面,表面覆以软骨帽 的疣状骨性隆起。 (2)发生率:居原发性骨肿瘤首位,占良性 骨肿瘤的1/3。

双核、多核、巨核、
核仁明显,基质透明。
B、分化差者: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像多见,基质
黏液样变。
3、临床病理联系
(1)局部疼痛及肿块。
(2)易复发,复发使恶性程度增加。
(四)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1、概述 (1)定义:血管、基质细胞和破骨细胞组成 的骨原发性 肿瘤。 (2)组织来源:未明。目前多认为来源于间 充质细胞。 (3)发病率:居原发性骨肿瘤第三位。 (4)好发年龄:青、中年。 (5)病因:外伤学说。
(4)组织学分级:依据基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

的数量及异型性分。
Ⅰ级:基质细胞少而疏松,大小、形态一致; Ⅱ级:基质细胞多而密集,由异型,有病理性 核分裂; Ⅲ级:基质细胞异型性明显,易见病理性核分裂。 3、临床病理联系:
(1)间歇性疼痛,压痛;
(2)X线片:多囊性或肥皂泡沫样改变。
(五)骨肉瘤(osteosarcoma)
外 周 型 软 骨 肉 瘤
胸 骨 巨 大 膨 胀 性 软 骨 肉 瘤
髂骨外周型软骨肉瘤典型放射线表现
股 骨 软 骨 肉 瘤
可 见 斑 点 状 钙 化 及 广 泛 皮 质 破 坏
软 骨 肉 瘤
股 骨 远 端 骨 巨 细 胞 瘤 放 射 线 表 现
大 体 表 现
细 胞 学 表 现
肿 瘤 位 于 干 骺 部 , 肿 瘤 大 部 被 限 制 在 骨 内 。
肿 瘤 位 于 干 骺 部 , 图 示 有 大 块 软 组 织 扩 散 。
细 的 互 络 成 网 的 骨 样 基 质
网 状 骨 样 基 质 有 大 量 钙 沉 积
成 纤 维 型
只 有 最 低 限 度 的 骨 形 成
富 含 梭 形 细 胞 的 类 型
伴 有 小 玫 瑰 花 样 结 构 的 骨 样 组 织
骨 肉 瘤
肿瘤细胞具多形性,可见核分裂,肿瘤细胞产生 骨样组织较多,有不同程度的钙化。
成 软 骨 细 胞 性 骨 肉 瘤
骨 肉 瘤
肿瘤细胞呈梭形,形成少量胶原纤维,其间可见不 规则索条状、片状骨样组织(箭头所示)。
骨巨细胞瘤Ⅰ级
骨巨细胞瘤Ⅱ级
骨巨细胞瘤Ⅲ级
软骨肉瘤Ⅰ级
软骨肉瘤Ⅱ级
软骨肉瘤Ⅲ级
(4)预后较差,有转移更差。
5、病因
目录二
死骨的陷窝空,骨边缘参差不齐。
大鼠长骨骨折愈合过程第7天。注意骨膜未受损与膜内骨形成。
大鼠长骨骨折愈合过程第7天,骨折处肉芽组织已渐渐被软骨取代, 髓腔内的死骨正被吸收。
大鼠长骨骨折愈合第3周。
大鼠长骨骨折愈合第3周,骨几乎已完全连接缺损处。 死骨碎片旁仍可见少量软骨。
股 骨 骨 软 骨 瘤 , 伴 分 叶 表 现 。
骨 软 骨 瘤
成 熟 的 骨 覆 盖 有 分 化 良 好 的 软 骨 帽 。
骨 软 骨 瘤
( 全 包 埋 表 现 )
成 熟 的 骨 覆 盖 有 分 化 良 好 的 软 骨 帽 。
股 骨 中 心 性 软 骨 肉 瘤
股 骨 中 心 性 软 骨 肉 瘤
(4)分型:
A、中央型:从骨髓发生,多见于
长管状骨。
B、周围型:从肿瘤表层出发,侵
犯周围,多见于扁骨。
(5)其他
2、病理变化 (1)肉眼观:

A、灰白色、半透明、分叶状 B、骨髓腔变大,骨皮质受累增厚 C、软组织受累 D、常有黏液变、出血、囊性变。
(2)光镜观: A、分化好者:肿瘤边缘瘤细胞异型、
c、异型骨母细胞和周围的肉瘤细胞有过渡;
d、钙化不均匀,无哈氏系统的板层结构。
3、临床病理联系
(1)局部症状:疼痛、肿胀; (2)血生化检查:AKP(碱性磷酸酶)增高; (3)X线检查:重要诊断价值。
4、扩散及预后: (1)局部扩展 (2)骨内跳跃性转移(skip matastasis)
(3)远处转移
4、骨痂改建或再塑(1年内) (1)概念:骨形骨痂按照生理要求及功能需要对 骨痂进行再塑,以适应功能需要的过程。 (2)方法 A、将编织骨改建为板层骨。 B、恢复皮质骨与髓腔的正常关系。 破骨细胞和骨母细胞共同完成。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健康状况 2、局部因素:局部血供、断端状态、 感染 3、治疗因素:固定、牵引、药物
2、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四肢长骨干骺端。
(2)肉眼观: 图
A、偏心性生长,形成菲薄骨壳; B、肿瘤和正常骨分界较清楚; C、肿瘤内原有骨质消失,有隔膜形成; D、切面灰红,质软而脆,常囊性变。
(3)光镜观:

A、肿瘤实质由单核基质细胞和 多核巨细胞组成;
B、间质血管丰富;
C、肿瘤无成骨现象;
1、概述 (1)定义: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 组织或骨组织的恶性肿瘤。
(2)发生率:居原发性肿瘤第二位;恶性首位。
(3)好发年龄:青少年。
(4)恶性程度高。
2、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四肢长骨、膝关节上下最多。 (2)肉眼观: A、梭形肿块,向内累及骨髓腔、向外破坏骨皮质。
B、切面多为五彩色,与肿瘤性骨质、软骨的含量
织愈近底层愈成熟。
C、基底部为松质骨。
3、临床病理联系
(1)局部肿块、疼痛、不适 (2)X线片:边界清楚骨性肿块。 (3)肿块迅速增大,应考虑恶变可能。
(三)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1、概述
(1)定义:软骨细胞发生、肿瘤性软骨细 胞及软骨基质、恶性。 (2)发病率:居原发性骨恶性肿瘤第二位。 (3)好发年龄:中、老年
骨折愈合及骨肿瘤
目 一、骨折愈合 录
(一)概念
二、骨肿瘤
(一)概述
(二)骨折愈合过程
(二)骨软骨瘤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三)软骨肉瘤
(四)病理性骨折
(四)骨巨细胞瘤
(五)骨肉瘤
一、骨 折 愈 合
(一)概念 1、骨折:骨组织连续性中断。 2、骨折愈合:骨折断端间发生的组织 修复反应过程。
(二)骨折愈合过程
及有无出血、坏死有关。
图C、可有CodmaFra bibliotek三角和放射状骨针。
(3)光镜观: 图
A、肉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奇形怪状;
B、肉瘤细胞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
或骨组织;
(附:肿瘤性骨质的光镜下特点) (4)组织学分型
(附):肿瘤性骨质的光镜下特点:
a、骨小梁形态、大小不一,排列紊乱;
b、骨母细胞有异型;
(3)好发年龄:青少年
(4)分型:单发、多发
(5)组织发生:不清
(6)病因:不明
2、病理变化 (1)好发部位:四肢长骨干骺端。 (2)肉眼观:大小不等,形状各异,隆起于

骨表面。分宽基和带蒂两种,
瘤体越大蒂越明显。
切面三层结构可分。
(3)光镜观:三层结构
A、表层纤维膜
B、中层软骨帽:软骨细胞及基质组

透明软骨区形成。
3、骨性骨痂形成(4~8周) (1)骨性骨痂:纤维性骨痂内的骨母细胞产生新骨质, 形成编织骨。
(2)形成过程: 纤维性骨痂 骨母细胞分泌产生类骨组织 钙盐沉着

软骨组织
编织骨
(3)骨性骨痂分类
A、外骨痂(external callus):骨外膜的成骨
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 形成编织骨。 B、内骨痂(internal callus):骨内膜细胞及 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 成编织骨。包绕于髓腔内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