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物体的浮沉条件

合集下载

第1节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

第1节  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力就越大.
考点 2 阿基米德原理
1.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
的__重__力____.
2. 公式:F浮=___G__排___=_ρ_液__g_V_排__(6年5考) F浮表示浮力,单位为N ρ液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kg/m3
g是定值,单位为N/kg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单位为m3 3. 适用范围: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_气__体___.
中测量时示数是4 N,浸没在水中测量时示数是1 N,则
此时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___3___N,如果物块继续下沉,
此物块所受到的浮力__不__变____(选填“增大”、“减小”
或“不变”),已知水的密度为1×103 kg/m3,则物块
的密度为__1_._3_3_×__1_0_3__kg/m3.(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9题图(b)
(2)将合金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液体中(如图(a)乙、丙所示),比较图(a)甲、乙、丙 可知:__物__体__排__开__液__体__的__体__积__相__同__时__,__所__受__浮__力__与__液__体__的__密__度__有__关_____. (3)合金块的密度为ρ合金=____4____g/cm3. (4)若用此合金块制成一空心合金球,当合金球恰好悬浮于图丙所示液体中时,空 心部分的体积是___4_0_0___cm3.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1. 死海是著名的咸水湖,当人完全浸入海水时,人 受到的浮力___大__于___人受到的重力,所以人就会向 上浮起;当人漂浮在海面上时,人受到的浮力 __等__于____人受到的重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教材素材改编)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一、浮沉条件的基本原理物体的浮沉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上浮或下沉现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浸泡在液体或气体中时,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从而决定了物体的浮沉状态。

浮沉条件可以通过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大小来判断。

二、浮沉条件的判断1. 原理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时,物体会浮起;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其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2. 浮沉条件的判断标准浮沉条件的判断标准是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若浮力>Fg(物体的重力),则物体浮起;- 若浮力=Fg,则物体悬浮;- 若浮力<Fg,则物体下沉。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1. 船舶浮沉原理及应用船舶的浮力是通过船体的形状和空气或水的压力产生的。

船舶的浮力要大于其重力,才能保持浮起的状态。

根据浮沉原理,船舶设计时需要考虑船体的形状和重心位置,以保证船体具有足够的浮力,避免下沉事故的发生。

2. 水下潜艇的浮沉原理及应用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通过调整潜艇内外的水的重力和浮力的平衡来控制潜艇的浮沉状态。

通过控制潜艇内部的水的排放和注入,可以改变潜艇的浮力,从而实现浮起或下沉。

3. 石油钻井平台的浮沉原理及应用石油钻井平台需要在海洋中进行钻井作业,而钻井平台本身的重量较大。

为了保证钻井平台的浮起,可以在平台底部设置空腔,通过控制空腔内的水的排放和注入来调整平台的浮力,从而实现浮起或下沉。

4. 飞机的升降原理及应用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需要通过调整机翼的升力和重力的平衡来控制飞机的升降状态。

通过改变飞机机翼的角度和速度,可以改变机翼所受的气流压力,从而调整飞机的浮力,实现升降。

5. 气球的浮沉原理及应用气球的浮力是由于气球内部的气体比外部气体轻而产生的。

通过控制气球内部气体的体积和压力,可以调整气球的浮力,实现上升或下降。

四、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判断的,通过比较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

初中物理浮沉条件
1.上浮:
-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_浮`大于物体的重力`G`时(即`F_浮>G`),物体将会加速上升直至浮出水面或达到平衡状态(比如部分浸没的物体上浮至漂浮状态)。

2.漂浮:
-当物体完全或部分地浸没在液体中,若其所受浮力`F_浮`等于物体的重力`G`(即`F_浮=G`),物体将保持在液体表面上不动,形成稳定的漂浮状态。

3.悬浮:
-物体在液体内部,如果它受到的浮力仍然等于其重力`F_浮=G`,那么物体将在液体中保持静止,既不上升也不下降,处于任意深度的稳定悬浮状态。

4.下沉:
-当物体受到的浮力`F_浮`小于其重力`G`时(即`F_浮<G`),物体将会加速下沉,直到完全沉入液体底部或者由于其它因素(如容器底的阻挡)而停止。

浮力来源于阿基米德原理,即浸没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流体重量。

物体的密度和流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物体的浮沉行为:
-若物体的密度小于流体的密度,则物体会上浮。

-若物体的密度等于流体的密度,则物体可以悬浮在流体中任意位置。

-若物体的密度大于流体的密度,则物体将会下沉。

4.1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解析版)

4.1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解析版)

一、物体浮沉的条件(1)从密度的角度。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下沉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在改变,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悬浮、漂浮、沉底时,物体可以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

漂浮:物体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另一部分在液面上方,此时浮力等于重力。

悬浮:物体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此时浮力也等于重力。

沉底:物体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浮力、支持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当ρ物<ρ液时,物体上浮后漂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2)从力的角度。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后漂浮(此时F浮=G物);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后沉底。

【温馨提示】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微点拨】如何调节浮力的大小:木头漂浮于水面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把树木挖成“空心”就成了独木舟,自身重力变小,可承载较多人,独木舟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

牙膏卷成一团,沉于水底,而“空心”的牙膏皮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空心”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采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

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①因为漂浮时,F浮=G,所以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江河行驶到大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液gV排,同一艘轮船从大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液减小,所以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③排水量: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因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不变。

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

物体的浮沉条件公式

物体的浮沉条件公式

物体的浮沉条件公式
物体的浮沉条件公式是指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浮或沉的条件所需满足的公式。

其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重量的大小,当浮力大于或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面上;当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沉在液面下。

公式:
物体所受重力 F = 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 m/ρ,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
物体所受浮力Fb = ρVg = m*g,由于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所以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当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达到浮沉的平衡状态。

实际应用场景:
1. 确定船只的载重量
船只在水中浮沉的条件与其中载重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浮沉条件公式,可以计算出船只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确定其所能够承载的最大载重量。

2. 设计生产浮式制氧机
浮式制氧机是一种利用泡沫材料制成的生产设备。

在制氧过程中,泡沫材料所受的浮力可以使设备在水面上浮起,从而减少了设备的重量,方便了运输和维护。

3. 分析在饱和盐水中的物体浮沉问题
在饱和盐水中,由于盐水的密度较大,物体所受的浮力也会随之变化。

通过浮沉条件公式,可以分析物体在饱和盐水中的浮沉情况,从而为海洋工程设计和船只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4. 水下机器人设计
水下机器人必须能够在水下环境中正常运行,同时要保证其不会沉没。

通过浮沉条件公式,可以确定水下机器人所需的浮力和重量,从而确定其结构和设计参数。

浮沉条件公式是液体和物体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基础,它在物理学、工程学和船舶水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实际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0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

2020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本节课从浮沉条件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强烈好奇心,从而进行知识的探究,真正做到发掘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浮力知识的应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在本节课之前,学生较扎实地掌握了浮力的基础知识,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力学知识,对学过的浮力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观察物体上浮、下沉的现象,寻求使物体上浮与下沉的方法.2.探究、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重点:用浮沉条件解释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各种浮沉现象.难点:归纳物体的浮沉条件.2课时(第1课时)通过实验,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处于不同状态时物体重力与所受浮力大小的比较,学会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所以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实验法、探究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乒乓球、铁块、橙子、西红柿、土豆、多媒体课件.课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57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入新课投影图片:唐诗《咏鹅》图片.同学们想过这幅图片里面蕴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吗?今天我们一块来研究一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二、进行新课(一)浮沉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浮沉现象.使学生了解各浮沉现象:上浮、下沉、悬浮.教师:将一乒乓球浸没于水中,松手,乒乓球将会怎样?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松手,观察乒乓球运动情况.教师点拨:像乒乓球这样往上运动的过程称作上浮,最后静止在水面上,称作漂浮.大家再看,将一铁块浸没在水中,松手,该铁块将会怎样?学生进行猜想,教师松手,观察铁块运动情况.教师点拨:重物往下运动最终静止在水底的这一过程称作下沉.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物体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教师引导:有这种情况,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悬浮”.悬浮的物体是浸没状态,同时它可以停留在液面下任何位置.师生共同分析悬浮和漂浮的异同之处.相似之处是: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各自所受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相等,是一对平衡力.重要区别是:(1)它们在液体中的位置不同,悬浮是物体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2)处于悬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与液体密度相等,其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处于漂浮状态的物体,其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其体积大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浮沉的各种现象:上浮、下沉、悬浮.)(二)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师出示一个橙子和一个西红柿,橙子比西红柿的体积大,如果同时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浮沉情况呢?学生大胆猜测,细心观察实现现象:橙子上浮,西红柿下沉.教师继续追问:橙子和西红柿都是水果,为什么浮沉情况却不同呢?【想想议议】物体的浮沉可仅由所受的浮力决定吗?观察发现:把一个体积更大的土豆放入水中,发现土豆下沉.提出问题:为什么土豆排开水的体积比橙子大,它却下沉了呢?到底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浸在液体中运动状态的改变也应和它的受力情况有关,而物体浸在液体中只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通过分析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可找到原因.甲乙丙丁(1)当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即F浮>G,则物体就上浮,如图甲.(2)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即F浮<G,物体就下沉,直到接触容器底部,如图乙.(3)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漂浮或悬浮)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液体中匀速上升或匀速下降);若静止在液面下任何位置,则有F浮=G,称为物体悬浮,如图丙.(4)当图甲中物体上浮后,露出水面,最终就成为漂浮,由于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重力也与浮力平衡,所以漂浮时,也有F浮=G,如图丁.学生总结规律:(1)物体上浮,F浮>G物;(2)物体悬浮,F浮=G物;(3)物体下沉,F浮<G物;议一议:分别将泡沫、铁块、木块、牙膏皮、小瓶、小西红柿放入水中,上浮的物体有哪些?下沉的物体有哪些?交流分析:一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你能否根据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物体的浮沉情况?学生自主推导: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液gV排,物体的重力G物=m物g=ρ物V物g,当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V物,当物体上浮F浮>G物,即ρ液gV排>ρ物V物g,即物体上浮ρ液>ρ物.同理:物体悬浮ρ液=ρ物;物体下沉ρ液<ρ物.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2.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3.物体下沉F浮<G物,ρ液<ρ物.(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现象,理论推导,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点训练】如图所示,一木块下面用细线系一铝块,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杯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木块及铝块()A.向上运动B.仍然静止C.向下运动D.向上、静止、向下运动都有可能【答案】B三、学以致用1.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所受浮力较大的物体是() A.小木块B.大石块C.一样大D.无法确定2.质量为100 g的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60 g水,则此物体将()A.浮在水面上B.悬浮在水中C.沉到容器底部D.无法判定3.有一质量为240 g,体积为300 cm3的实心物体,若将它先后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则该物体将(ρ酒=0.8×103 kg/m3)() A.上浮、下沉B.上浮、悬浮C.悬浮、上浮D.下沉、悬浮【答案】1.B 2.C 3.B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体会和经验?1.物体浮沉的条件.2.物体浮沉的现象.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上浮,F浮>G物,ρ液>ρ物2.物体悬浮,F浮=G物,ρ液=ρ物3.物体下沉,F浮<G物,ρ液<ρ物完成《红对勾·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或《红对勾·练吧》的相关练习.1.尽管本节课教师的讲解不少,但总体走的仍是归纳教学的思路.由于学生已有浮沉现象的经验性感受和认识,因而可于课前在经验知识基础上先进行浮沉现象的自助制作活动,教师在演示、分析各现象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浮沉条件,再应用于浮沉现象.这样的教学思路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2.学生头脑中有关浮沉现象的经验相当丰富,这些经验中,有些与当前要学习的知识是一致的,如铁钉在水中要下沉,木头在水中要上浮;而有些经验则与新知识并不完全一致,甚至是完全冲突的,如钢铁在水中总是要下沉的(由钢铁制成的轮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使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经验一体化,是今后教学过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食盐、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不同浓度的盐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1)把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鸡蛋下沉;(2)向水中撒入少许食盐,并轻轻搅拌,发现鸡蛋慢慢上升,停止加盐,鸡蛋悬浮在水中;(3)再继续加入食盐,发现鸡蛋继续上升,最后露出水面,漂浮在水面.师上述三种情况下,鸡蛋有几种状态?生:先下沉,接着开始上浮至悬浮(水中静止),后来又上浮至漂浮.师回答正确.那鸡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四种状态(下沉、上浮、悬浮和漂浮)呢?这就是物体的浮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漂浮、上浮和下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师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前)各受到什么力?生:浮力、重力.师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为什么?生:相等.因为V排相等,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师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当物体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由此可见,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生:重力、浮力的大小关系.师回答正确,很棒!我们来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1)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减小到与重力G物相等时,即F浮=G蜡,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状态时,F浮=G蜡.(2)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物体下沉,最终沉底.板书: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1)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2)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F浮=G物.(3)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底.师我们比较一下蜡烛、水、铁块的密度大小关系.生: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师刚才,我们向水中加入食盐,发现鸡蛋上浮.向水中加入食盐,水的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大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就上浮.由此可见,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板书:从密度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2)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师下面请大家一起观察“盐水选种”的实验,并说说如何判断哪种稻谷米粒最饱满,为什么?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把稻谷撒入盐水烧杯中,一部分稻谷米粒沉入水底,一部分稻谷米粒漂浮在水面上.学生思考并回答:沉入底部的稻谷米粒最饱满,因为密度最大的稻谷沉入水底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浮在水面上的稻谷干瘪不合格,密度较小.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两个小球放入水中,A球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露在水面以上),B球下沉至容器底(对容器底有压力).已知A、B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所受浮力大于B球所受浮力B.A球密度大于B球密度C.A球的重力大于B球的重力D.A球所受浮力小于B球所受浮力解析:A球漂浮在水面上,B球沉入水底,显然,A球排开水的体积小于B 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球所受浮力小于B球所受浮力;又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A球所受浮力等于重力,而B球下沉,说明B球的重力大于它所受的浮力,故A球的重力小于B球的重力,从密度的角度,可知A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A球密度小于B球密度.答案:D知识点2 悬浮教师演示实验:将配制好的三杯不同浓度的盐水放在讲台上,各放入一个鸡蛋,其中一个鸡蛋漂浮、一个鸡蛋悬浮、一个鸡蛋下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1)所受浮力与重力的比较;(2)物体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漂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2)悬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鸡蛋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教师提示: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悬浮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3)下沉的鸡蛋,浮力小于重力,鸡蛋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教师强调:漂浮、悬浮是平衡状态,上浮、下沉是非平衡状态,沉底是平衡状态,但受到重力、容器底的支持力和浮力.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放入水中后,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下沉,位置如图所示,则( )A.F甲<F乙<F丙B.ρ甲>ρ乙>ρ丙C.V甲<V乙<V丙D.G甲=G乙=G丙解析:三个小球质量相等,则有G甲=G乙=G丙;甲球漂浮,有F甲=G甲,ρ甲<ρ水;乙球悬浮,有F乙=G乙,ρ乙=ρ水;丙球下沉,有F丙<G丙,ρ丙>ρ水.综上可得,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由于m甲=m乙=m丙,由ρ=m/V,可得V甲>V乙>V丙.答案:D【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即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是上浮、悬浮还是下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关系.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浮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通过加食盐改变水的密度实现鸡蛋由下沉变成上浮、悬浮,到漂浮在水面上这个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通过观察把体积相同的蜡块、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一个上浮,一个下沉.设问引导学生,将受力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理解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沉各种状态比较。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以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为题,我们将探讨物体浮沉的原理、条件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物体的浮沉原理物体的浮沉是由于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之间的平衡关系。

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而物体的重力是指物体本身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如果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则物体会下沉;如果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则物体会浮起。

二、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能够浮起的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

因此,物体的浮沉条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密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2. 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3. 物体的体积:物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4.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越小,浮力越大,物体浮起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物体浮沉的应用物体浮沉的原理和条件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1. 船只的浮沉:船只的设计和建造需要考虑到浮沉的原理和条件。

船只的结构和形状要能够确保船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得船只能够浮起在水面上。

同时,船只的体积要足够大,以增加浮力,使得船只能够承载更多的货物和乘客。

2. 潜水艇的浮沉:潜水艇可以通过控制舱内的浮力和重力来实现浮沉的控制。

当潜水艇想要浮起时,可以向外排放部分舱内的水,减小潜水艇的密度,使其受到的浮力增大,从而浮起;当潜水艇想要下潜时,可以向舱内注入水,增加潜水艇的密度,使其受到的浮力减小,从而下沉。

3. 气球的浮沉:气球是利用气体的浮力原理制作而成的。

气球内充满了比空气轻的气体,使得气球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从而使得气球能够浮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