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具稳定性分析报告
MSA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表

NO:
量具名称: 萬用表 量具编号: 97030501 量測過程: 工作電流及最高壓力測試
基准件名称: 電壓供應器 测量参数: 電壓 参数规格: DC13.4~13.6V
测量日期: 2009.08.16 测量人员: 施梅文
1、用三坐标测量仪确定样件基准值(测量5次,取平均值): 测量次数 1 2 3 4 5 测量值 13.5 13.5 13.48 13.48 13.51 基准值=
åX =
5
13.4940 13.4 13.6
参数规格上限: 参数规格下限:
2、评价人测量样件10次,取平均值: 序号 X1 X2 X3 X4 X5 3、偏倚计算: 偏倚 = 测量平均值-基准值 = -0.0010 实测值 13.47 13.49 13.48 13.5 13.5 序号 X6 X7 X8 X9 X10 实测值 13.51 13.5 13.5 13.5 13.48 测量平均值:
X =
åX
i =1
10
i
10
= 13.493
4、偏倚占过程变差(公差)的百分比计算: 偏倚% = 100× (偏倚/过程变差(公差)) = 准值
备注:偏倚百分比在10%以內是可接受.
制定:
审核: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
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
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量具偏倚报告

目 录
• 引言 • 量具介绍 • 偏倚的检测和评估 • 偏倚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 •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报告的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报告旨在评估量具的偏倚程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工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量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科学研究的 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量具进行偏倚评估是必要的。
定期维护量具
制定量具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校准和 维护,确保量具状态良好。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 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
控制环境因素
建立稳定的测量环境,如温度、湿度 控制,减少环境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纠正措施的效果评估
对比测试
通过对比纠正措施实施前后的测量结果,评 估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以 上 是 参 考 文 献 的 引 用 格 式 和 要 求 以 及 引 用 方 式 的 示 例 , 通 过 规 范 地 引 用 参 考 文 献 , 可 以 增 加 报 告 的 可 信 度和说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建议加强测量工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测试,以确保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操 作者之间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
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 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测量工具的发展 和应用。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和要求
引用格式
采用统一的引用格式,如APA、 MLA等,以便于文献的引用和比较。
引用要求
确保引用的文献准确、完整,包括作者、年份、文章标题、刊物名称、卷号、期号等必要信息。
参考文献的引用方式和示例
MSA分析报告(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XXX 公司 计量型MSA 分析报告日 期:实 施 人: 评 价 人:仪器名称: 仪器编号:分析结论: 合格不合格 审 核:批 准:2017年2月23日陈秋凤、雷丽花、欧阳丽敏张志超数显卡尺(中间检验)XXX计量型MSA分析报告目录稳定性………………………………………………………………………………………1偏倚………………………………………………………………………………………4线性………………………………………………………………………………………7重复性和再现性………………………………………………………………………………………9备注: 对于有条件接收的项目应阐述接受原因.第一节稳定性分析1.1 稳定性概述在经过一段长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即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变化。
1.2 试验方案2017 年02 月份,随机抽取一常见印制板样品,让中间检验员工每天的早上及晚上分别使用数显卡尺对样品外形尺寸测量5次/组,共测量25组数据,并将每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1。
1.3 数据收集表1 稳定性分析数据收集记录表1.4 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1.4.1 不允许有超出控制限的点;1.4.2 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1.4.3 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1.4.4 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1.4.5 连续3点有2点距中心的距离大于两个标准差;1.4.6 连续5点中有4点距离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1.4.7 连续15点排列在中心线的一个标准差范围内;1.4.8 连续8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一个标准差。
1.5 数据分析图1 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Xbar-R控制图从图1 Minitab生成Xbar-R控制图可知,没有控制点超出稳定性可接受判定标准,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1.6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判定对中间检验_数显卡尺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稳定性可接受。
MSA管理办法

文件会签/ 审批记录文件修订记录1.目的本程序文件针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与管理,使测量系统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过程输出所测得的数据有效.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和测试设备,亦适用于其它客户及本公司内部要求。
3.定义3。
1测量过程:是指给具体实体或系统赋值的过程。
3。
2 测量系统:是指操作、零件、评价人、测量工具、设备的集合(整个获取测量结果的过程)。
3。
3 MSA:全称为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对测量体系进行分析的过程.3。
4 分辨率:是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又称最小刻度读数。
3。
5 测量系统的术语与评价参数3。
5。
1偏倚:是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3。
5。
2线性:是指测量设备在正常工作量程内偏倚的变化量;3。
5。
3稳定性:是指经过一段长期时间下,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
3。
5.4重复性(设备EV):是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3。
5。
5再现性(评价人AV):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3。
5。
6GR&R(测量设备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是指测量系统的可重复性与可再现性的联合估计值,英文全称为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3。
5.7分级数(ndc):是指覆盖预期的产品变差所用不重复的97%的置信区间的数量,其值等于零件变差除以GR&R再乘以一个系数(1。
41),用于判断测量体系分辨力是否可接受。
3。
6零件间变差(PV):由同一或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个的测量仪器,测量不同零件的同一特性时零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
7 评价人变差(AV):评价人方法间差异导致的变差。
3。
8 总变差(TV):是指过程中单个零件平均值的变差。
关于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的有关说明

关于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的有关说明《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起草工作组倪育才丁跃清邓芸珊苗瑜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之一,它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表示计量标准所提供的标准量值的长期漂移的度量。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用经过规定的时间间隔后计量标准提供的量值所发生的变化来表示,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
计量标准通常由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组成,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
同时,在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稳定的测量对象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如果测量对象选择不当,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还可能会远大于计量标准自身的稳定性,因此,稳定性测量的前提是必须存在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稳定的被测对象。
当计量标准不存在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时,是不可能进行稳定性考核的,因此,《规范》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进行稳定性考核。
可以说,稳定性考核的关键是必须存在量值稳定的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被测对象。
为避免核查标准的性能发生变化,核查标准应该不作他用。
一、用于稳定性考核的核查标准的选择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给出的测量仪器的定义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而实物量具的定义是“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由此可见,所有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器具都属于测量仪器,而实物量具是测量仪器中特定的一类。
其特点是它们本身能提供一个或多个标准量值,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其形态不能发生变化。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其形态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实物量具所提供的标准量值一般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则不然,首先它们本身并不提供标准量值,实际上这类测量仪器的示值都是用实物量具通过校准得到的。
测量系统分析MSA(偏倚、线性、稳定性、GAA)

版本:8日期:2020.02.10量测系统分析作业系统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一,前言1.所谓『测量系统』是指用来对被测特性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
2.理想的量测系统应对所测量的任何产品,具有错误分类为零的概率的统计特性。
3.遗憾的是,具有这样理想的统计特性的测量系统几乎是不存在,但是过程管理却又一定要运用到量测系统。
为此,过程管理者不得不采用统计特性不太理想的测量系统。
4.因此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评估量测系统可接受程度,以便适切选用一个可以接受的量测系统。
二,进行MSA之前提量测系统包含设备、操作者与场地等之组成,各项操作上之不确定性造成量测结果的变异,在进行系统分析之前,必须进行必要之管制及监督和维持量测过程(包括设备、程序和操作者之技能),使其处于统计管制状态下,才能得到稳定可靠之评量结果,也能确保确实得到系统实际之量测能力。
在此同时,管理阶层有责任识别对数据的统计特性,也有责任确保用哪些特性作为选择一个测量系统的基础,以及测量它们的可接受方法。
在评价一个测量系统时需要确定三个基本问题,1)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吗?2)这种测量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在统计上保持一致?3)这些统计性能在预期范围内是否一致,并且用于过程分析或控制是否可接受?三,MSA方法选择量测系统分析就是评量其"再现性(Repeatability)"及"再生性(Reproducibility)"(Gage R&R)吗?Gage R&R可衡量提供一量测系统总和量测能力之统计指标,因此容易形成MSA=Gage R&R的看法,但这并非完全正确。
应依照量测系统用以测定质量特性之需求,决定所需要具备哪些可被接受之统计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五性一力":"五性"(1)偏移(Bias)(2)稳定性(Stability)(3)线性(Linearity)(4)再现性(Repeatability)(5)再生性(Reproducibility)"一力"(1)鉴别力/分辨力(Discrimination)四,MSA作业系统本量测系统分析(MSA)作业系统包含以下常用MSA方法,摘要说明重点如下:(1)偏移(Bias):指由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工具室或精密仪器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真值或基准值之间的偏差值。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4 稳定性

计算 X 控制图的相关参数
计算 R 控制图的相关参数
UCL=X+A2R LCL=X - A2R
UCL=D4R LCL= D3R
Mean=R LCL可以不考虑
-5-
第四章
稳定性
稳定性检查判断原则
-6-
第四章
稳定性
稳定性检查判断原则
-7-时间-2源自量 值时间-1稳定性
时间
-2-
第四章
稳定性
不稳定的可能原因
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 正常老化或退化 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锈蚀、清洁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 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 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 不同的测量方法─装置、安装、夹紧、技术 量具或零件变形 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 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
-3-
第四章
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流程:
决定要分析的测量系统
产品特性/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过程特性 针对样本使用更高精密度等级的仪器进行精密测 量十次,加以平均,做为参考值。 计算每一组的平均值/R值。 计算出平均值的平均值/R的平均值。 1.计算控制界限: A)平均值图:Xbarbar+-A2Rbar, Xbarbar B)R值图:D4Rbar, Rbar, D3Rbar 2.划出控制界限,将点子绘上 3.先检查R图,以判定重复性是否稳定。 4.再看Xbar图,以判定偏移是否稳定。 5.若控制图稳定,可以利用Xbarbar-标准值,进行偏差检 定,看是否有偏差。 6. 若控制图稳定,利用Rbar/d2来了解仪器的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