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分析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分析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分析【摘要】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

文章通过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进行分析,揭示了其现状、影响因素、关键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的效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指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品质,还能增加植被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加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工作,优化技术手段,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关键技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建议、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公路安全性、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中,边坡植被的恢复工作并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研究边坡植被恢复措施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分析、关键技术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生态效益分析等内容,通过系统地分析这些方面,可以更好地指导公路边坡植被恢复工作的开展,提高恢复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

1.2 研究意义公路边坡是公路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植被恢复对于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植被恢复,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景观质量,还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增强坡面的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研究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的意义在于推动公路工程生态化建设,为实现“绿色公路”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措施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入探讨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相关技术和效益分析,对于促进公路工程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随着我国公路网络的逐渐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边坡支护问题。

公路设计标准的不断提升以及汽车载重量的不断增加都要求公路边坡具有很强的稳定,借此达到现代公路运输与行车要求。

本文主要对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边坡支护;施工技术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工程建设发展的速度也日新月异,不仅促进了我国建筑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与此同时,边坡稳定问题也层出不穷,影响着工程建设的发展,也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因此边坡防护问题能否得到较好的解决至关重要。

一、边坡失稳机理的研究边坡失稳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究其根本,是指由于自然地质灾害等因素导致的坡体变形、内应力和强度以及地质环境的变化。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通常是指地下水位升高,地表土层浸泡、连续降雨等自然因素,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偶然施加负荷过大,致使坡体完成后承受压力过大(如整坡过程中的爆破震动,地震等引起的震动)导致失稳等外在人为因素。

内因主要包括:边坡土质的力学性质(如容重,粘聚力、摩擦角、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其主要表现是地表质地较软的结构层在地表的蠕动作用下产生变形和位移。

而在我国发生的大型边坡事故中,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地形面貌的改变而导致的。

其中边坡失稳导致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下,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发生滑坡现象的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段式”,即位移——拉裂——切断。

我国已有数位专家对坡体滑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以及论述,目前对于一般边坡失稳的潜在滑动面搜索、滑动力和阻滑力的研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在边坡的侵蚀方面,由于缺少有力的考察证据,还存在着很大的未知等待去被发掘与探讨。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高速公路在现代交通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连接城市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其中“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边坡是高速公路路基的一部分,它的稳定性、美观性和环境保护都直接影响到公路的安全性和形象,因此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问题分析1. 边坡稳定性差由于地质条件、气候、人为因素等影响,部分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较差,存在滑坡、塌方等问题,威胁到行车安全。

2. 边坡造型不美观边坡在建设和维护中往往不受重视,导致边坡造型不美观,影响了路段整体的景观效果。

3. 边坡环境保护薄弱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边坡环境保护工作薄弱,导致土壤侵蚀、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突出,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1. 保障行车安全稳定的边坡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对边坡进行综合治理可以有效地预防滑坡塌方等问题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系数。

2. 提升景观效果美观的边坡不仅可以美化高速公路路段的环境,还可以提升驾驶人员的出行体验,增加路段的景观吸引力。

边坡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植被破坏等环境问题,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加强地质勘察和评估在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之初,应充分重视边坡地质情况,对边坡的地质勘察和评估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在合适的地质条件下进行路基和边坡的设计和施工。

2. 采取有效的边坡防护措施针对边坡稳定性差的问题,可以采取加固、护坡、护岸等措施,增强边坡的抗震、抗滑、抗冲能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3. 进行植被绿化适时进行边坡绿化工作,通过植被的引入来保护土壤,抑制土壤侵蚀,美化边坡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 强化管理与监测加强对高速公路边坡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建立定期巡视、定点观测和定量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边坡问题,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3、养护管理
3、养护管理
公路边坡的生态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加强养护管理。具体来说,应 该定期浇水、施肥、修剪植物,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边坡 的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实例分析
四、实例分析
以某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与生态恢复为例,该高速公路经过山区,边坡面积较 大,且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工程采用了综合防护和 生态恢复的措施。具体流程如下:
内容摘要
尽管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研究成果未 能充分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导致实际应用效果不佳;二是缺乏系统 性的研究方法,难以全面评价边坡生态恢复及景观重建的效果。
内容摘要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收集高速公路边坡的地质、气候、土壤等基础 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其次,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植被恢复和土 壤改良方案,并进行实施。最后,对实施前后边坡的生态和景观指标进行监测和 评估,比较分析效果。
1、边坡处理
1、边坡处理
首先对边坡进行加固和稳定处理,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该工程采用了锚 杆加固和喷射混凝土等措施,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
2、植物防护
2、植物防护
在加固处理后的边坡上种植植物,以防止水土流失。该工程采用了紫穗槐、 胡枝子等当地适生植物,采用行间混交的方式进行种植。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采用了喷播技术进行种植。
六、结论与展望
总之,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解决高速公路边 坡生态环境问题,为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迅速扩张,边坡生态破坏和景观失调问 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及景观重 建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及景观重建的背景和 意义,综述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法,分析结果,探讨结论,以期为相关实践提 供参考。

边坡生态绿化的现状与发展

边坡生态绿化的现状与发展

边坡生态绿化的现状与发展边坡是高速公路破坏最严重的地方,由于有些边坡较陡,雨水的冲刷会造成边坡水土的大量流失。

因此,边坡绿化其首要功能是生态防护,保护路基,稳定边坡,恢复边坡的自然生态。

公路边坡防护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

工程防护多为钢筋、水泥组成的刚性防护;植物防护则为柔性防护,工程防护是植被防护的基础,两类防护形式是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起到永久防护、美观耐用的目的,而且能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1 边坡绿化布置原则边坡植物防护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

一般应选择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覆盖度好、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草本或木本植物。

边坡以种植草本地被为主,根据不同地段的实际情况,采用丛植、列植等绿化模式,尽量做到乔、灌、花、草搭配,形成不同景观的植物群落。

边坡生态防护植物配置技术原则是采用以水土保持为主,兼具生态景观效果边坡防护要考虑对整个植被进行逐步恢复,应以林草植物为主进行生态模式配置,有利于固土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高速公路边坡景观和行车效果,有利行车安全。

以适应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尊重自然、正视自然、保护自然、恢复自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达到四季常绿并可体现有当地特色的景观效果;同时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坚持生物多样性,多科属结合,乔、灌、草结合,营建乔、灌、草结合的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景观群落,有效增加绿量和绿叶面积,挖掘单位面积上的潜在生态力,提高叶面积指数,整个绿化沿线注意立体空间上的线条变化和节奏感。

但应在考虑气候、土壤、立地类型的基础上,优先选择耐干旱、耐瘠薄、抗污染、观赏性强的树种及草坪地被植物,既能适应当地土地条件,又能满足公路绿化的要求,达到功能、艺术、科学的统一。

在路堑边坡(上边坡)应考虑采用不同草种或草灌混栽技术,一年生草本(或越年生)与多年生草本搭配,再混栽一定比例的灌木或小型乔木。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公路建设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公路边坡支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是指在公路边坡工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支护结构到如今的复杂工程体系。

在过去,常见的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包括挡土墙、挡石墙和护坡网等。

这些技术主要依靠结构的稳定性来保护公路边坡。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经验的积累,新的公路边坡支护技术不断涌现。

现代公路边坡支护技术注重综合治理,既要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又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

例如,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植被成为边坡支护的一部分,既美化了环境,又加强了边坡的稳定性。

此外,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也为公路边坡支护技术提供了更多选择。

一种新型的公路边坡支护技术是钢丝网箱技术。

这种技术采用了钢丝网箱作为挡土结构,可以有效地抵抗边坡的滑坡和塌方。

钢丝网箱由高强度的钢丝编织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压和抗拉强度。

钢丝网箱还可以与植被结合使用,形成生态护坡体系。

此外,钢丝网箱支护技术施工简便,成本相对较低。

另一种值得关注的公路边坡支护技术是土工格栅技术。

土工格栅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网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

土工格栅可以用于边坡的加固和土壤的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土工格栅技术施工简单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和土质条件。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将越来越多样化和智能化。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边坡的整体治理,以提高公路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公路边坡支护技术在解决公路边坡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公路边坡防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公路边坡防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探讨

我国公路边坡防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探讨进入到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公路边坡也随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作为公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公路边坡的防护工作对降低自然因素对工程的损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公路工程的安全使用都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随着城镇居民交通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公路边坡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了。

所以,做好公路工程中的边坡防护工作也就更加的重要了。

本文便对公路边坡产生的特点和种类、公路边坡的传统防护形式、公路边坡防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公路边坡防护工作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的我国公路工程中的边坡防护工作。

标签:公路边坡防护;存在问题;发展趋势1 公路边坡产生的特点和种类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而我国总面积中的70%左右都是丘陵和山地等所组成的山区地区,并且全国的总人口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是山区人口。

自从上个世纪我国建国以来,为了改变山区经济落后的现场,从而提高山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我国也已逐步的重视山区公路交通的建设工作,因为公路建筑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提高山区的经济水平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近些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大了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力度,公路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很多山区低于,由于公路建设工作要穿行与河谷和山区之间,所以就难免会出现一些边坡,而边坡的开挖工作,就会破坏原有的植被覆盖层,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大量出现,破坏了我国的生态平衡。

2 公路边坡的传统防护形式2.1 机械加固这是一种人工的防护技术,主要包括预应力锚杆加固法、注浆法、抗滑桩支挡法、以及挡土墙支挡法。

其中,预应力锚固加固法就是指利用孔壁与砂浆间的黏结力以及砂浆与锚杆之间的握固力,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式将锚杆与孔壁联结在一起,预应力也会慢慢的传到深部的稳固基岩处,从而起到防护边坡的作用;注浆法是指通过增加滑面的强度来提升滑面稳定性,从而起到稳固边坡的作用;抗滑装支挡法就是指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中插入桩,由于地层岩土具备较好的锚固作用,从而起到稳定滑坡并且平衡滑坡推力的作用;挡土墙支挡法主要是依靠挡土墙的自身重力来抵御滑坡推力的一种防护方法,而一般情况下只有土质边坡是采用挡土墙加固法的。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综合治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交通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建设必不可少。

然而,高速公路建设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高速公路路基边坡。

其环境综合治理已经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

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水土流失严重;二是植被覆盖不够;三是滑坡、塌方等灾害频发;四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植被覆盖由于高速公路路基边坡一般位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土壤薄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修复,提高植被覆盖率。

可以通过种植草坪、花卉、乔木等植物,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周围环境,促进土壤的固结,减少水土流失。

二、改善边坡结构,防止滑坡、塌方等灾害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结构也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一个因素。

为了防止发生滑坡、塌方等灾害,可以采取加固边坡、设置排水系统等措施。

加固边坡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灌浆、加固板等技术,使边坡更加稳固。

设置排水系统可以利用排水沟、管道等方式将边坡内的水导走,防止边坡因湿度过大而松动。

三、加强管理,控制污染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尘埃和废水等污染物。

因此,为了减少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

可以建立管护制度,定期监测边坡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四、加强公众教育,培养环保理念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环境问题不仅需要工程方的努力,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因此,应加强公众教育,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理念。

让公众意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人应该履行的公民责任。

总之,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环境问题给交通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修复、改善边坡结构、加强管理和加强公众教育等多种措施,才能实现对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环境的全面治理,建设出更加美好、安全、绿色的交通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2期2007年4月中南公路工程Central South H ighway EngineeringVol .32,No .2Ap r.,2007[收稿日期]2006—01—09[作者简介]贺红亮(1980—),男,湖南祁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边坡绿化研究工作。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贺红亮1,王 琼2,杨知建1,闫景彩1(1.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2.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中国北京 100083)[摘 要]植被护坡是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一种边坡治理方法。

阐述了植被护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根据公路边坡立地条件及特有的小气候,提出了目前主要的植被护坡形式、绿化材料选择的依据及一般原则,总结出植被护坡存在的问题和植被护坡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植被护坡;高等级公路;水土流失;植被[中图分类号]U 41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205(2007)02—0150—04Slope Veget ati on:Present Situati on and Its ProspectHE Hongli a ng 1,W ANG Q iong 2,YANG Zh iji a n 1,YAN J i n gca i1(1.College of Agr ono my HNAU ,Changsha,Hunan 410128,China; 2.Turf I nstitute,Beijing Forestry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 [Key words]sl ope vegetati on;high way;s oil and water l oss;vegetati on 高等级公路边坡绿化技术是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项新兴综合技术。

它是利用植被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是涉及岩土工程、恢复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工程技术。

国外一般把植被护坡定义为:“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

植物护坡主要依靠坡面植物的地下根系及地上茎叶的作用护坡,其功能性作用可概括为根系的力学效应和植被的水文效应[1]。

根系的力学效应分草本植物根系和木本类植物根系2种,主要体现在草本类植物根系的加筋作用和木本类植物垂直根系得锚固作用以及水平根系的支撑作用。

植物的水文效应应包括降雨截流、消弱溅蚀和抑制地表径流。

据有关资料,到2000年末我国铁路里程已达6.8万k m ,公路里程已达140.27万k m 。

根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260~300万k m ,其中高速公路达7.5万k m ,可见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是非常繁重的。

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地处山区或丘陵地区,公路、铁路、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等的大量建设,形成了和必将形成大量的边坡。

边坡的开挖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还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危害[2~4]。

公路边坡小气候复杂,限制因素多。

据Hursh C .R (1949)[5]的研究,裸露的公路边坡风速比林地大15倍,比草地大8倍。

风速大,风蚀往往严重,极其不利于水分保持。

另外,由于坡度大,土壤渗透性差等原因,边坡土壤对降水截流较小,这样一方面容易水土流失,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坡面土壤贫瘠,立地条件差,不利于植物生长。

本文就植被护坡的历史及现状作一概述,对其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以期对植被护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1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1.1 国外研究进展植被固坡实践的历史久远,但形成一门科学,还是近十年的事,直至今日甚至连一个很贴切的英文术语还没有形成,英文有称B i otechnique,B i oengi 2neering,Vegetati on 或Revegetati on 等,国内也有植被护坡、植被固坡、坡面生态工程等名称[6,7]。

在国际上专门以植物固坡为主题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于1994年9月在牛津举行。

在治理水土流失与边坡生态景观恢复实践中,以植被为主体的坡面生态工程逐渐发展起来。

所谓坡面生态工程或坡面生物工程指以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为目的的生物控制或生物建造工程[8],也指利用植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第2期贺红亮,等: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 控制的途径与手段。

随着人们对植被和侵蚀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对植被坡面保护作用的认识的不断加强,使植被越来越成为控制侵蚀和稳定斜坡的一个有效措施[9]。

植被护坡的历史源远流长。

最早有记载的植被护坡应用出现在1591年的中国[10]。

在如此久远的年代,柳树等已用于河岸边坡的加固与保护。

在17世纪,中国就利用植被护坡技术保护黄河河岸。

1633年,日本人采用铺草皮、栽树苗的方法治理荒坡,成为日本植被护坡的起源。

植被护坡的应用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如美国于l936年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的Angeles Crest公路边坡治理中就采用枝条篱墙(W attle fences)进行防护;植被护坡技术自20世纪30年代引入欧洲后得到迅速发展并在欧洲盛行。

在亚洲,日本一直都特别注重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其植被护坡几乎与公路建设同步发展。

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日本在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处于领先地位,这里有必要阐述一下植被护坡在日本的发展。

在日本,植被护坡被称为坡面绿化[6]。

二战结束后,日本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为其现代化坡面绿化提供了机会,发展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期间已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

1951年,川端勇作开发了采用外来草种的植生盘用于道路坡面,标志着以牧草类为代表的外来草种开始用于坡面绿化。

1958年4月日本开发了喷射种子法,而于1959年3月及9月在京都东山道路边坡的喷射试验中得到了确认。

到1960年从美国引进了喷播机,日本先进的液压喷播技术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0年代,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边坡绿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早期的日本大力推崇和倡导植草绿化、实施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公路绿化,并且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但是,单一性草皮植被会因土壤养分逐渐衰竭以及草坪品种退化等原因造成枯萎、斑秃,甚至出现大面积裸地,给以后的二次绿化造成更大的困难,另外,从植物根系的发达程度看,与木本植物类相比,草本植物的根系要细弱、短小,对土壤的固定能力较差,在待续降雨的季节里,同样会造成坡面坍塌。

有鉴于此,日本开始着手引种木本植物。

1.2 国内研究进展植被护坡技术在现代中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

尽管中国的应用目的与其它地区的并不完全相同,但采取的植被护坡原理与方法却是基本相同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植被护坡在中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其边坡绿化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处于初始的探索性阶段。

受传统硬质结构工程防护的长期影响以及我国高等级公路的特殊性,使得高等级公路的边坡绿化进展很慢[11]。

高等级公路边坡立地条件恶劣,但如能选择好种植材料并辅以科学的播种技术、合理的管理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土木工程,便可营造绿色边坡。

就植物材料选择而言,有最初单纯引入外来草本植被类型发展到开始研究使用本地乡土植物及探索野生物种的驯化[12];由草种单播到多个草种混播[13];由单一草皮植被类型发展到乔、灌、草、藤、花共同配置的立体防护。

在公路边坡绿化工程中立足于当地野生资源利用方面,国内研究较少,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绿化高速公路边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的边坡绿化草种主要选用引进草种,且种类较少,不适应多种地形条件草种的要求,并且由于一些引进草种的生态适应性差而导致已绿化的公路边坡植被退化。

草本植被见效快、景观好,但成本较高,系统稳定性差,管护的继续投入较大。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本植物根系较浅,抗拉强度较小,固坡护坡效果较差;易衰退,且衰退后二次植被很困难。

而灌木对水、肥的需求少,适应性强,生命长久,系统稳定。

绿荫遮盖的坡面,可以抵御暴风雨的溅蚀及面蚀;茂盛的枝条,大大减缓了风蚀的强度。

以灌木为主进行绿化,所形成的生态群落较稳定,效果好。

灌木的成活和生长过程中,对干旱、风沙等的抗逆性强,因此,特别适用于西部干旱地区的边坡,也在公路边坡绿化、边坡坡脚等绿化方面,灌木具有特别的优势[14]。

在某些发达国家已开始重视灌木的护坡作用,如日本对灌木护坡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灌木在边坡防护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而我国目前灌木在边坡防护中应用还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推广[15]。

2 高速公路植被护坡的主要形式[16,17]①灌木护坡。

灌木根系发达,绿期长,适应性强,在边坡上栽种一种灌木或多种灌木,成活后的灌木群因有其强大的根系可有效地稳定边坡,防止水流冲刷,一般常用的护坡灌木有沙棘、紫穗槐、枸杞、胡枝子、野蔷薇、荆条、沙枣(灌木化栽植),火炬树(灌木化栽植),华北珍珠梅、黄刺玫、丁香、小叶女151 中南公路工程32卷贞、红叶小檗、火棘、白刺花等。

在边坡栽植一种灌木或多种灌木混栽,栽种后的灌木群落可以有效的稳固边坡,防止水土流失。

②草坪绿化边坡。

在整个坡面上平铺草皮,铺设时由坡脚向上,块与块之间的竖缝应错接,根据边坡陡度等情况,每块草皮钉2~4个竹尖或木尖桩,木尖桩最好使用新砍伐的带皮柳梢,其长度一般为20~30c m,直径为2~3c m,尖桩与坡面垂直。

③地被植物和草坪混栽绿化边坡。

在边坡种植各种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采用人工种植或机械喷植方法,如湿式喷播技术、客土喷播技术,挂网植草等。

可用于绿化的草坪及地被植物种类很多,在应用时要尽量选用适合当地的种植,一般常用的有高羊茅,早熟禾,野牛草,狗牙根,结缕草,碱茅,无芒雀麦,莎草,冰草,三叶草,野豌豆,紫花苜蓿,小冠花,地锦,葛藤,沙打旺等。

④草灌混栽护坡。

在边坡混合种植灌木、草坪及其他地被植物,从而达到对边坡的防护目的,是较普遍采用的方式,此方式较单纯灌木护坡或单纯草坪护坡有许多优点。

采取灌木护坡,由于灌木生长初期与草本植物相比生长缓慢,快速覆盖地表能力较差,往往不能很好的起到拦蓄坡面地表径流,减轻侵蚀作用;单纯采用草坪护坡,因草本植物生长年限较灌木短,持久护坡能力差;采用草灌混载护坡则可取长补短,兼具两种方式的优点,弥补两种方式的缺点,是较理想的植物防护方式。

⑤乔灌结合护坡。

在一些特殊路段采取乔木、灌木混栽的方式护坡,如在山区的一些路段坡面较长,坡度很陡,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容易发生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在这些地段的边坡采取乔灌结合护坡,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护坡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对公路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