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要求规范
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叶建军1,姜泉泉1,李㊀虎2,王冠海2(1.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68;2.中铁十六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084)[关键词]生态护坡;湿喷;植被混凝土;验收标准;评价[摘㊀要]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作为一种干喷技术,拥有喷层强度高和抗冲刷能力强的优点,但也存在空气污染程度高㊁回弹率大等缺点㊂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出了一种湿式喷播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伴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亟待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为边坡生态修复工程的验收提供参考㊂在遵循客观真实性㊁科学合理性㊁易操作性等原则下,借鉴已有的规范并总结现场施工经验,建立了一套分阶段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在工程中应用检验后发现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㊂[中图分类号]S157;X14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0-0941(2021)06-0027-04㊀㊀随着我国公路㊁铁路㊁机场㊁矿山及城镇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地区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㊂但是,大量削坡带来的各种地表结构破坏㊁水土流失㊁生态景观破坏㊁生态系统的退化等环境问题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中,追求恢复植被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1]㊂目前,我国针对岩质边坡的护坡技术主要有客土喷播技术㊁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㊁框格梁填土护坡技术㊁TBS植被护坡技术等,其中典型的是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2]㊂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应用面积超过500万m2㊂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作为一种干喷技术,拥有喷层强度高和抗冲刷能力强的优点,但也存在空气污染程度高㊁回弹率大等缺点㊂为了克服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缺点,叶建军等吸收了湿喷工艺的优点[3-4],通过改进原有施工工艺,优化基材配方,提出了一种湿式喷播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并成功应用于花马湖连通渠边坡生态护坡工程中[5]㊂伴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亟待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体系㊂为此,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㊂1㊀边坡验收原则及指标选取1.1㊀边坡验收原则边坡验收需要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①客观真实性㊂所有报送实验室检测的样品,均需按要求从工地现场随机取样,并且有第三方见证取样的过程,及时填写现场记录表并签字,以保证取样的真实性㊂②科学合理性㊂科学合理的指标参数能够反映边坡的恢复[基金项目]中铁十六局横向科研项目(4201/00324)效果,对良好生物环境的形成及生态环境的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若评价指标选取不当,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刻意追求短期恢复效果,忽略长期的生态效应[6]㊂因此,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选取最科学合理的边坡验收指标㊂③易操作性㊂验收指标种类繁多,但其中很多指标的测定比较复杂或缺乏代表性,所以指标的取样和检验方法均应遵循操作简单㊁方便获取且切实可行的原则,确保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㊂④时间相关性㊂验收过程并非仅存于施工结束后或施工过程中某个单独的阶段,而是存在于施工全过程,需按照施工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验收程序,各阶段验收资料务必完整,以保证验收环节的有效性和可靠性㊂1.2㊀边坡验收指标选取生态护坡施工质量验收指标要考虑施工工序和生态护坡的目的㊂不同施工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质量关注重点和质量指标㊂材料进场时应该验收材料和施工机械的质量;隐蔽工程结束时应该验收锚杆㊁铁丝网和清坡施工质量;喷射施工结束后应该关注喷层施工质量;整体施工结束后应该关注生态护坡的整体质量㊂生态护坡有4个方面的目的:生态修复㊁护坡㊁水土保持和景观重建㊂这4个目的出现在不同阶段的验收标准中,会以1 2个指标的形式体现㊂2㊀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材料验收锚杆㊁铁丝网㊁水泥㊁绿化添加剂和灌溉管材等进场前均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及产品检验合格证㊂为了进一步确保施工安全,满足结构要求,钢筋和水泥进场验收合格后,仍需随机抽样进行复检,具体验收标准参照㊃72㊃中国水土保持SWCC㊀2021年第6期GB50204 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GB175 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㊂机械设备的进场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至关重要的一步,应检查技术资料㊁安全装置㊁机容机貌㊁机体结构等是否符合要求,对不影响施工安全的问题应及时整改,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进行验收,验收合格方可进场,具体可参照GB50231 2009‘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㊂草种进场前需检查草种的质量合格报告,验收标准可参考GB/T2930 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㊂3㊀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施工验收3.1㊀清坡验收坡面的清理㊁放样工作,验收时可参考GB/T51351 2019‘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执行㊂3.2㊀锚杆和挂网验收锚杆和铁丝网施工结束后需进行隐蔽工程各项指标的验收,验收标准见表1(参照NB/T35082 2016‘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中干喷植被混凝土的验收标准,并对其参数偏差及检测表1㊀锚杆和挂网验收标准项目指标指标要求允许偏差检测方法评定方法锚杆抗拔力/kN㊀锚杆长度ɤ1m时抗拔力>35kN,长度>1m时抗拔力>50kN抗拔力试验位置/cm㊀按设计要求ʃ10钢尺测量锚孔孔径/mm㊀锚钉直径+5+2卡尺测量倾斜度/(ʎ)㊀与上坡面夹角ɤ75ʎɤ15现场测量锚杆插入深度/mm㊀设计长度-喷播基材厚度+20+50钢尺测量㊀取样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少于3根挂网网孔规格/cm㊀50ˑ50+20网间搭接宽度/cm㊀ȡ10钢尺测量网片距地面的距离㊀设计喷层厚度的2/3㊀每4m检查1处㊀注:验收结果在设计范围内为合格,超出偏差范围记为不合格㊂方法进一步改进)㊂有截水沟的此时一并验收,可参考GB50202 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NB/T35082 2016‘水电工程陡边坡植被混凝土生态修复技术规范“执行㊂此阶段的验收须在挂网结束后喷播开始前进行,以避免喷射植被混凝土覆盖坡面后导致验收无法进行㊂验收合格后需由施工单位负责人㊁工程技术人员㊁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分别在隐蔽工程验收单上签字,以备后续验收资料的整理归档;若验收结果不合格,应当返工并重新组织验收,直至达到验收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㊂3.3㊀湿喷植被混凝土施工验收首先筛出粒径小于0.8cm的土壤颗粒,将配方基材与水混合,利用喷播机械喷射至待修复边坡的表面形成基材层,为土壤贫瘠地区植物提供适生环境,施工过程见图1㊂喷播结束后进行各项指标的验收工作,为后续验收环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验收标准见表2㊂图1㊀湿喷植被混凝土施工过程湿喷植被混凝土施工阶段要注意基材用量和配合比的现场验收,若不符合要求应立即制止并及时改正㊂以下工作应由现场技术人员负责验收:有机质的用量为30 40kg/m3,其中草纤维长度为2 6cm(过短会导致基材黏结能力差,易脱落,起不到草纤维应有的加筋作用;过长易造成堵管);喷播分两层(基层和面层)表2㊀湿喷植被混凝土验收标准编号指标质量等级(评分)优(90 100分)良(80 89分)中(60 79分)差(0 59分)权重W评定方法1喷播厚度达标率/%>9590 9580 89<800.202网片裸露度/%<0.50.5 1.01.1 2.0>2.00.25㊀每1000m2随机抽取10个1mˑ1m的面积进行观测,计算指标,取平均值3收缩裂缝无裂缝少量微裂缝较多微裂缝大量裂缝0.154均匀程度无斑块少量小型斑块较多小型斑块大面积斑块0.155剥离状况无剥离少量剥离较多小块剥离大块剥离0.25㊀注:若同一指标在边坡不同区域出现多个质量等级时,按出现次数较多的等级进行评定,次数一样取较高级;施工方或甲方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定性指标做出进一步详细描述㊂下同㊂㊃82㊃中国水土保持SWCC㊀2021年第6期多次进行,每次的间隔时间至少应为30min,喷播前应留有5 10min的物料拌和时间;喷播前要检查料斗内各基质的黏稠度和均匀程度,可通过控制水的用量进行调节(黏稠度不足可能导致基材的流失,黏稠度过大则会产生堵管现象)㊂质量评分采用内插法进行计算㊂若有一项以上指标评为差㊁两项以上评为中,则不进行评分直接返工㊂喷播各项指标经检验评定后,对湿喷植被混凝土施工阶段进行整体质量评价,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等级划分,计算公式为PA=ðni=1WiXi(1)式中:PA为施工阶段的综合评分(该公式可用于其他阶段的验收);n为指标数量;Wi为第i个指标的权重;Xi为第i个指标的分值㊂结合表2可以看出,湿喷植被混凝土施工阶段验收指标中权重较大的为网片裸露度和剥离情况,权重均为0.25;其次为喷播厚度达标率,权重为0.20;再次为均匀程度和收缩裂缝,权重均为0.15㊂当PAȡ90分时,质量等级为优秀;PA介于80 89分时,质量等级为良好;PA介于60 79分时,质量等级为一般;PA<60分时,质量等级为差㊂完工阶段综合评分PB和竣工阶段综合评分PC的一些评价方法可参考此阶段做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业主自己制定㊂由于喷播基材的养分和状态会随时间的推移产生一定的变化,因此此项验收工作应在喷播结束后3天内完成,此时各类机械设备还未撤离现场,若发现有不达标的,可及时进行修补㊂同时,应避免在雨雪天气进行验收,以免积水冲刷导致坡面出现网片裸露和基材冲蚀剥离现象,影响验收结果㊂对于凹凸不平程度严重的岩质坡面,部分网片距坡体的距离较远,验收时有必要着重检验此类部位的网片裸露程度和喷播均匀程度㊂4㊀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的完工和竣工验收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养护期结束后的验收,一般为喷播结束后的2 3个月,称为完工验收,包括的项目为侵蚀程度㊁网片裸露度㊁植被覆盖率㊁病虫害发生率㊁土壤理化性质等;第二阶段为施工结束后6 12个月的验收,称为竣工验收,主要验收的项目为植物根系发达程度㊁景观协调程度㊁植被覆盖率和网片状况等[7]㊂下面对验收要求进行具体介绍㊂4.1㊀完工验收完工验收可以初步检验植物的生长状态及水土保持情况,为竣工验收提供保障,是实现生态修复效果的基础㊂验收标准见表3㊂表3㊀完工验收标准编号指标质量等级(评分)优(90 100分)良(80 89分)中(60 79分)差(0 59分)权重W评定方法1侵蚀程度㊀无沟蚀㊁冲刷和剥离㊀少量细小的沟蚀㊁冲刷和剥离㊀较多细小的沟蚀㊁冲刷和剥离㊀大量沟蚀㊁冲刷和剥离0.202收缩裂缝㊀无裂缝㊀少量微小裂缝㊀较多微小裂缝㊀大量裂缝0.20㊀目测或相机拍照PS处理3网片裸露度/%<0.50.5 1.01.1 2.0>2.00.154病虫害发病率/%<55 78 10>100.155植被覆盖率/%>9590 9585 89<850.30㊀每1000m2随机抽取10个1mˑ1m的面积进行观测,计算指标含量,取平均值㊀㊀完工验收是对坡面恢复效果的初步评价,需要考虑植被覆盖率及侵蚀程度㊁裂缝等指标是否满足要求㊂同时,为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①合理灌溉,根据植被水分变化调整灌溉方式和灌溉量,避免坡面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②科学施肥,控制肥料用量,避免植物因缺少或过多吸收某种微量元素而引发病害;③尽量采取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方式进行养护㊂若出现网片大面积裸露㊁大量植物未长出㊁大范围叶片有斑块和枯黄等现象,则不进行评分,直接返工㊂4.2㊀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工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㊂植物经过半年到一年的生长,各项指标已基本稳定,此阶段的验收要检查生态护坡的整体和长期效果,以充分发挥工程投资效果,最终实现生态护坡的所有目标㊂因此,验收标准选择4个方面都兼顾的指标,见表4㊂竣工验收是检验工程长期恢复效果的一项重要工作,此阶段验收的植被覆盖率更侧重于植被的整体覆盖率,对于某些局部小范围覆盖不均情况,采用取平均㊃92㊃叶建军等: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值的方式进行验收;当网片大面积裸露㊁破损和脱落时,不进行质量等级评分,须直接返工,在选取验收样方时应排除此类区域;植物由于生长季节差异造成的丰富度或密度不均,在验收中也同样视为合格㊂表4㊀竣工验收标准编号指标质量等级(评分)优(90 100分)良(80 89分)中(60 79分)差(0 59分)权重W评定方法1㊀景观协调性㊀很好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㊀较好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㊀可以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㊀与周边极不相容0.152㊀网片㊁锚杆状况/%㊀脱落㊁破损㊁裸露率<0.5㊀脱落㊁破损㊁裸露率0.5 1㊀脱落㊁破损㊁裸露率1.1 1.5㊀脱落㊁破损㊁裸露率>1.50.20㊀每1000m2随机选取10个1mˑ1m的样方进行观测,测算指标,取平均值3㊀剩余基材厚度/cm㊀>8㊀7 8㊀6 6.9㊀<60.204㊀植被覆盖率/%㊀>95㊀90 95㊀85 89㊀<850.255㊀物种丰富度/种㊀>8㊀6 8㊀3 5㊀<30.20㊀㊀通过施工阶段与竣工阶段验收时最小喷播厚度的比较(图2)可以看出,岩质边坡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风蚀㊁雨蚀等作用,喷播基材的厚度一般会有所下降㊂但由于植被的保土作用及对坡面侵蚀的削弱作用[8],基材厚度的下降幅度一般为0.1 2cm㊂由于基材厚度还与当地降水量和边坡坡度有关,因此实际工程竣工验收的厚度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灵活把握㊂图2㊀岩质边坡湿喷植被混凝土喷播厚度5㊀结㊀语(1)笔者提出了湿喷植被混凝土的验收标准和质量要求,旨在规范施工过程,提高施工质量,为相关建设人员提供理论指导㊂该标准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具有可行性,可为湿喷植被混凝土验收行业规范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㊂(2)多数的质量评价或验收标准更侧重于从施工结束后植被的观感和景观美学的角度进行评价,而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工作,从而导致一些 快节奏 的绿化效果,无法真正实现长久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验收结果缺乏可信度㊂笔者从施工各阶段提出质量验收标准,涉及施工全过程质量的把控,具有可靠性㊂(3)笔者提出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的验收标准是在阅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部分基材配比和防护效果的室内试验而得,并经过工程实践的证实,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宜广泛推广㊂(4)笔者提出的湿喷植被混凝土的验收标准的建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避免其他因素(如对大宗材料如土壤㊁有机质等的处理方式,养护的时间㊁频次㊁方式,以及不同验收人对定性指标的主观评判差异等)对验收质量造成的影响,因此还有待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完善㊂[参考文献][1]赵冰琴,夏振尧,许文年,等.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2):130-137.[2]许文年,叶建军,周明涛,等.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若干问题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04,35(10):50-52.[3]叶建军,陈阳阳.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CN110521503A[P].2019-12-03.[4]NAM⁃CHOONK.Thestudyontheselectionofrevegetationmethodsonweatheredgranitecut⁃soilslopes[J].JournaloftheKoreaSocietyofEnvironmentalRestorationTechnology,2016,19(2):121-135.[5]叶建军,陈阳阳,黄涛.湿喷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技术在水渠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228-234.[6]朱兆华,赖涛,陈晓蓉,等.受损边坡生态修复工艺选择㊁目标群落设计与效果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3):78-83.[7]郭声波,叶建军.边坡防护植被混凝土的施工及验收[J].国外建材科技,2006,27(3):53-56.[8]王太平,杨晓明.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2):230-234.[作者简介]叶建军(1974 ),男,湖北英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生态护坡㊁屋顶绿化及绿色拆除爆破研究㊂[收稿日期]2021-01-16(责任编辑㊀徐素霞)㊃03㊃中国水土保持SWCC㊀2021年第6期。
生态护坡 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 技术规程

生态护坡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技术规程生态护坡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技术规程包括以下内容:1.术语和符号:这部分内容中,会明确给出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相关的术语以及与生态护岸相关的术语。
同时也会对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的符号进行定义。
2.分类: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可以根据其结构形式和用途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坡式、墙式、板桩式等。
每种类型的护岸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特点。
3.材料与制品:这部分内容会详细描述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所使用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预制混凝土板、连接件、锚固件等。
这些材料和制品都需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设计:设计是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建造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会详细描述如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设计,包括结构形式、尺寸、强度等。
同时也会提供设计示例和设计规范。
5.施工:施工是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建造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
会详细描述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基础处理、安装预制混凝土板、连接件和锚固件的安装等。
同时也会提供施工示例和施工规范。
6.检验:检验是确保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建造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这部分内容中,会详细描述检验流程和注意事项,包括外观检验、尺寸检验、强度检验等。
同时也会提供检验示例和检验规范。
7.维护与保养: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这部分内容中,会详细描述维护和保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定期检查、清洗、防锈等。
总的来说,生态护坡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技术规程旨在规范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护岸的设计、施工、检验和维护保养行为,确保其建造质量和使用效果。
制定:审核:批准:。
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案

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案一、施工方案概述护坡工程是为了保护土地、防止土壤侵蚀、促进植被生长等目的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生态混凝土护坡是一种新型的护坡方式,结合了绿化和混凝土工程的优势,能够实现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态混凝土护坡施工方案,包括基础处理、混凝土浇筑、植物覆盖等内容。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1.现场勘测:对护坡需要施工的区域进行勘测,确定护坡的坡度、长度和宽度等参数,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2.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立围挡,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保护环境。
3.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生态混凝土、水泥、石子等材料,并进行质量检验。
三、基础处理1.基础清理:清除基础上的杂物、石块等,保持基础表面的平整。
2.基础处理: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采用钢筋网铺设或注入加固剂等方式,提高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四、混凝土浇筑1.混凝土配比:根据设计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配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模板安装:根据护坡的形状和尺寸,安装模板,确保混凝土能够顺利浇筑并保持理想的形状。
3.混凝土浇筑:采用机械浇筑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植物覆盖1.土壤调整:根据植物的需求,在混凝土表面铺设适宜的土壤,进行土壤的调整和改良,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植物选用: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如防护性良好、较为耐旱的草坪、灌木等植物。
3.植物种植:在调整好的土壤上进行植物的种植,保证植物的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提高植物的生长率和存活率。
4.养护管理:对种植的植物进行适时的浇水、修剪等养护管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健康状态。
六、工程验收在护坡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对护坡的施工质量和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护坡工程的合格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
七、安全措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植被砼护坡绿化一般施工方案

植被砼护坡绿化一般施工方案一、前言植被砼护坡绿化是一种结合了植物种植和砼护坡技术的绿化方式,旨在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坡面的保护,实现环境改善和生态效益。
本文将介绍植被砼护坡绿化的一般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点以及施工后的养护工作。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材料准备在进行植被砼护坡绿化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植被种子、砼护坡板、土壤改良剂等。
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设计方案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植被砼护坡绿化的设计方案,包括植被种类选择、坡度和坡面结构设计等内容。
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符合环境保护和美化要求。
三、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要点1. 基层处理在进行植被砼护坡绿化施工之前,应对坡面进行基层处理,确保坡面平整、无杂草和杂物。
可以进行除草和清理工作,提高植被种子的生长环境。
2. 砼护坡施工首先进行砼护坡板的铺设,确保板面平整、无缝隙。
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注意控制浇筑质量,避免出现裂缝或渗漏现象。
3. 植被种植在砼护坡板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植被种植工作。
按照设计方案要求选择适当的植被种子,进行均匀撒播和覆盖,加强养护管理,促进植被生长。
四、施工后的养护工作1. 定期浇水植被种植后需要定期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植物生长。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或种植初期,需增加浇水频次。
2. 定期修剪定期对植被进行修剪,保持植被整洁、有序生长。
及时清除枯枝败叶,促进植被健康生长。
五、总结植被砼护坡绿化是一种有效的绿化方式,可以改善环境、提升景观价值。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施工养护,可以实现植被砼护坡绿化的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施工方案可以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推动植被砼护坡绿化事业的发展。
混凝土护坡设计规范要求

混凝土护坡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护坡设计规范要求目录:1. 混凝土护坡的概述2. 设计规范要求的重要性3. 混凝土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4. 设计规范要求的详细内容4.1 护坡的尺寸和坡度要求4.2 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4.3 护坡的稳定性要求4.4 护坡表面处理的要求4.5 护坡与周边环境的要求5. 结论6. 我的观点和理解1. 混凝土护坡的概述混凝土护坡是道路、铁路、河流、堤坝等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防护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边坡的稳定和防止土壤侵蚀。
混凝土护坡通过设置具有较大抗滑能力和抗冲刷能力的混凝土结构来解决边坡问题,并确保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2. 设计规范要求的重要性设计规范要求对于混凝土护坡设计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规范是由相关专业机构或政府制定的,经过大量实践和研究的总结,旨在确保混凝土护坡的结构和性能符合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要求。
遵循设计规范要求不仅可以确保混凝土护坡的安全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维修和保养成本,降低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混凝土护坡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混凝土护坡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结构安全:确保混凝土护坡在承受荷载、水压和温度变化等力学作用下保持稳定,并具有足够的抗滑和抗冲刷能力。
- 经济合理:在满足安全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材料和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
- 环保可持续:选用环保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确保护坡结构的持久性和寿命。
- 空间合理利用: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周边环境条件,合理设置护坡的尺寸、坡度和形式,充分利用可用空间。
4. 设计规范要求的详细内容4.1 护坡的尺寸和坡度要求混凝土护坡的尺寸和坡度是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护坡的稳定性和功能。
一般而言,护坡高度和坡度的选择应根据土壤性质、降雨情况、坡面的草被情况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4.2 混凝土配合比的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护坡设计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现浇混凝土植被护坡施工工法_1

xx有限公司现浇混凝土植被护坡施日期:现浇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绿化施工工法1前言现浇绿化混凝土新技术的原理是由碎石、水泥、水与特殊元素配伍,并采用特殊的设备制作而成。
它的空隙高达25%-35%,其抗压强度在5-8n/mm2左右,适应根系3mm 左右的各种草本及水生植物生长,由于它的表面具有分布均匀,均为Ф2.5cm、深6-10cm 空洞,因此在内部能储存一定量的营养土及水分,能使植物生长更为理想。
由于其表面产生的孔洞及高孔隙率,使得植草的根系穿透孔隙后扎入土中,使护坡起到一定的瞄固左右,使植被得到更充分的养分,根系更加发达,更大程度提高抗冲刷能力。
而且草根对绿化混凝土不会产生膨胀破坏作用。
该技术的高透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
而在自然河提护坡上使用,能使陆地与水体自然连接,有利于植物、鱼类、昆虫等生物生息、生长,更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被人踩踏死亡。
绿化混凝土底部采用特殊方法而产生分布均匀的小柱子像钉子一样牢牢扎入土中,使护坡更牢固,充分体现了该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
2工法特点生态混凝土是采用特定的混凝土配方和种子配方,对河道边坡进行浇植防护和绿化。
它是涉及护坡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硅酸盐化学、园艺学和环境生态等多学科的综合环保技术。
生态混凝土根据边坡地理位置、边坡角度、土壤性质、绿化要求等来确定水泥、土、腐植质、保水剂、混凝土绿化添加剂及混合植绿种子的组成比例。
混合植绿种子是采用冷季型草种和暖季型草种根据生物生长特性混合优选而成的。
生态混凝土护坡绿化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护坡防护与绿化问题。
3适用范围河道边坡、岩石护坡、山体边坡等各种植生条件差的工程4工艺原理生态混凝土边坡防护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土现浇技术,并结合土工合成材料,配合植物自身生长能力,造就具有耐降雨冲刷、牢固且透气、与自然表土相近的生长基础。
生态混凝土主要用于护坡坡面和硬质喷植土地等绿化困难的地带,使其得以恢复自然生态保护环境和景观美化为目的的绿化成为可能。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标准

1 总则1.0.1为了使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规范化,实现边坡防护和绿化两大功能,特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工程的材料、设计、施工及验收要求。
1.0.3附属分项工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
1.0.4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工程施工期间,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现行有关施工及环境方面的相关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175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7908 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6142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北京市园林局)3 术语下列术语适用本标准。
3.0.1 边坡复绿通过人工手段和自然力的作用,在裸露的岩石边坡上,先营造出供植物长久生长的基质,前期通过先锋植物的生长,达到稳定边坡、保持水土和改善生长环境的目的,后期本土植物逐渐入侵和定居,自然生态逐渐恢复的过程。
3.0.2 工程绿化岩石边坡绿化引出了工程绿化的概念。
岩石边坡绿化,必须把人工基质附着在岩石坡面上,建设人工基质是一项建筑工程,附着在岩石坡面上的基质,要有附着力,才稳定,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抵抗冲刷。
稳定而抗冲刷、不流失,坡面才能永久绿化。
不同于园林绿化重在绿化种草,而是重在基质工程的建设,尔后植草绿化,故叫工程绿化。
3.0.3 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是将水泥、生植土、混凝土绿化添加剂、腐殖质等与植绿种子均匀混合喷射到工程坡面,形成一层人工基质,厚约10㎝,有一定强度,不龟裂,抗冲刷,稳定的附着在坡面上,植物能在此基质上正常生长,特别适用于劣质土边坡、岩石边坡及混凝土边坡的复绿工程。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要求规范

实用标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lope Protection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Concrete(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ICS 01.140 A 19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 42/ T —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鸿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涛、谢秋琪、宋利平、袁玲、朱剑峰、袁乐、朱光耀、刘畅。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公路、铁路、环保等工程中以植被生态混凝土为材料的0~70°边坡修复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2549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T 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CJJ/T 340-2016 绿化种植土壤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SL 176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 23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标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lope Protection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Concrete(征求意见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ICS 01.140 A 19DB42湖北省地方标准DB 42/ T —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鸿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宏涛、谢秋琪、宋利平、袁玲、朱剑峰、袁乐、朱光耀、刘畅。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的材料、设计、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水利、公路、铁路、环保等工程中以植被生态混凝土为材料的0~70°边坡修复及其他生态修复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GB/T 159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736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25499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绿地灌溉水质GB/T 25993-2010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实验方法标准GB/T 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3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6142 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CJJ/T 340-2016 绿化种植土壤DL/T 5144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JGJ 52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SL 176 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 239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生态混凝土ecological concrete一种由集料、水泥、功能性添加剂和水组成,采用特殊工艺制作,具有生态系统功能,满足生物生存要求的多孔混凝土。
3.2植被生态混凝土vegetation ecological concrete植被生态混凝土是指具有孔隙结构、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又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生态混凝土及其制品。
3.3孔隙率void rate生态混凝土中孔隙体积与生态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比,孔隙包括相互连通的和不相通的所有微小空隙的总体积。
3.4有效孔隙率continuous void rate生态混凝土中相互连通的微小孔隙的总体积与生态混凝土总体积的百分比。
3.5抗压强度compression strength指外力施压力时的强度极限。
本标准中的生态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生态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3.6绿化覆盖率greening coverage生态混凝土上建植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边坡总面积的比值。
3.7透水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生态混凝土的水量。
4 材料4.1 原材料4.1.1 水泥4.1.1.1 应符合GB 175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4.1.1.2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4.1.2 集料应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料,碎石应符合GB/T 14685中Ⅱ类的规定,集料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集料的性能指标4.1.3 镀锌钢丝网镀锌钢丝直径:2~3mm ,镀锌钢丝间距:30~40mm。
4.1.4 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的规定。
4.1.5 矿物掺合料应符合GB/T 1596、GB/T 18046、GB/T 18736标准中粉煤灰、矿渣粉、硅灰掺合料的规定。
4.1.6 拌合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
4.1.7 植物营养液植物营养液为多元复合营养液,其中N、P、K重量百分比范围为0.1~0.5wt%。
4.1.8 植物养护用水应符合GB/T 25499的规定。
4.1.9 植物材料4.1.9.1 种子草本植物种子质量等级应不低于GB 6142中二级质量的规定。
4.1.9.2 植被植被宜选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茎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当地草种。
常见植物种类参见附录A。
4.2 植被生态混凝土4.2.1 工程性能植被生态混凝土的工程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植被生态混凝土工程性能4.2.2 生态性能植被生态混凝土的生态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植被生态混凝土生态性能5 设计5.1 一般规定5.1.1 施工坡面必须是安全稳定的,对欠稳定的或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边坡,需要用工程方法加固稳定之后再进行坡面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
坡面稳固措施应符合GB50330、GB 50286的规定。
5.1.2 边坡坡面防护应根据工程区域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材料来源及使用条件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处理措施。
5.1.3 临时防护措施应与永久防护措施相结合。
5.1.4 地下水和地表水较为丰富的边坡,应将边坡防护结合排水措施进行综合设计。
5.1.5 草种的配合、播种量等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防护地点及施工方法确定。
5.1.6 护坡工程设计应具备与工程有关地区的水系分布、水域分布、河势演变和冲淤变化等资料。
5.2 配合比设计植被生态混凝土配合比为:集料1500~1700 :水泥250~300 :矿物掺合料30~50 :外加剂3~5:水50-80。
5.3 结构型式5.3.1 水利、公路、铁路、山体等边坡工程基础应稳定。
5.3.2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型式如表4。
表4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型式类别适应坡度 护坡结构型式水利工程(消落带)0~70° 坡面防护结构型式由下至上为:护脚、混凝土格构梁、坡顶。
坡面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为:植被、生态混凝土、无纺布及河沙、种植土、基础垫层、基底。
山体边坡 0~70° 公路、铁路边坡0~45°注:混凝土格构梁设计应符合GB 50010的规定。
5.3.3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剖面示意图如图1。
图1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剖面示意图说明:1—植被;2—生态混凝土;3—无纺布及河沙;4—种植土;5—基础垫层;6—基底;7—混凝土格构梁。
h1—生态混凝土厚度;h2—种植土厚度;h3—基础垫层厚度;h4—混凝土格构梁厚度。
5.3.4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结构型式应符合下列要求:a)水利工程(消落带)护坡工程基础垫层为水泥混凝土层,抗压强度应不低于C20,厚度h3应不小于150mm。
植被生态混凝土厚度h1为50~100mm;种植营养土厚度h2应不小于200mm;混凝土格构梁厚度h4应不小于300mm。
b)岩质边坡护坡基础垫层为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度应不小于100mm。
植被生态混凝土厚度h1为50~80mm;种植营养土厚度h1应不小于250mm;混凝土格构梁厚度h4应不小于300mm。
c)公路、铁路边坡护坡基础垫层为稳定土基层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厚度应不小于150mm。
植被生态混凝土厚度h1为50~80mm;种植营养土厚度h1应不小于200mm;混凝土格构梁厚度h4应不小于300mm。
d)种植营养土层压实度系数应不低于0.88,基础垫层压实度系数应不低于0.90。
6 施工6.1 一般规定6.1.1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条件,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应查勘施工现场,复核地下隐蔽设施的位置和标高。
6.1.2 施工前应解决水电供应、交通道路、搅拌和堆放场地,工棚、仓库和消防等设施。
施工现场应配备防雨、防潮的材料堆放场地,材料应分别按标识堆放,装卸和搬运时不得随意抛掷。
6.1.3 施工前应按规定对基层、排水系统进行检查验收,逐段核实边坡防护措施有效性,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面层施工。
6.1.4 在植被生态混凝土面层施工前,对边坡进行修整,清除边坡上的危石及不密实的松土。
6.1.5 坡面防护层应与坡面密贴结合,不得留有空隙。
6.1.6 在多雨地区或地下水发育地段,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应采取有效截、排水措施。
6.1.7 施工现场应配备施工所需的辅助设备、辅助材料、施工工具以及安全防护措施。
6.1.8 植被生态混凝土的生产可预制和现场浇筑。
6.2 施工流程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图2 植被生态混凝土护坡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6.3 搅拌与运输6.3.1 植被生态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机的容量根据工程量大小、施工进度、施工顺序和运输工具等参数选择。
搅拌地点距作业面运输时间不宜超过0.5h。
6.3.2 进入搅拌机的原材料应计量准确。
6.3.3 进入搅拌机的原料计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袋装水泥应抽查其袋重是否准确;b)每台班拌制前应精确测定集料中的含水率,根据集料的含水率,调整透水混凝土配比中的用水量,由施工现场实验确定施工配合比;c)透水混凝土原材料(按质量计)的允许误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水泥:±1%;集料:±2%;水:±1%;矿物掺合料:±1%;外加剂:±1%。
6.3.4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宜先将集料、水泥和50%用水量加入强制式搅拌机拌和2~3分钟,再加矿物掺合料、外加剂拌和,边搅拌边加入剩余用水量拌和2~3分钟,以便混料充分混合。
6.3.5 所有原材料都加入后搅拌2~3分钟,待浆体均匀包裹,即可出料。
6.3.6 生态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后,运至施工地点进行摊铺、压实直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由实验室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并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生态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至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6.4 摊铺、压实6.4.1 生态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以人工均匀摊铺,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摊铺厚度应考虑其摊铺系数。
施工时对边角处特别注意有无缺料现象,要及时补料进行人工压实。
6.4.2 生态混凝土宜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或采用平板振动器振动和专用滚压工具滚压。
用平板振动器振动时避免在一个位置上持续振动使用振动器振捣,采用专用低频振动压实机压实时应辅以人工补料及找平,人工找平时,施工人员应穿上减压鞋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