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文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巨人的花园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
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一、粗读感知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 朗读本段。
初中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学会运用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搜集资料等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现状。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案例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 教学难点:(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落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学新课:(1)教师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三个层次。
(2)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教师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例。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及其效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调查周围生物的多样性,记录不同物种的特点。
(2)学生展示调查成果,分享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谈谈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小论文。
2. 制定一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计划,践行低碳生活。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初中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秋天的怀念》。
这四篇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3)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生字词、文学常识等。
2. 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课文内容,提高理解能力。
3. 实践法:用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课文解析: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精髓。
5. 文学常识讲解: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6.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学重点:1.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
2.积累关键性词句,培养细心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1.理清文章的结构线索。
2.掌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3.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1.字词以及作者的学习结合《点拨》,以学生自学教师检测为主。
2.重点内容的复习以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为主,找出薄弱环节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有目的的复习。
教学内容:一、字词(注意音、形、意)《背影》簌簌赋闲琐屑妥帖惦记栅栏交卸狼藉颓唐游逛晶莹祸不单行惨淡踌躇触目惊心不能自已嘱托蹒跚《慈母情深》祈祷桀骜不驯惴惴不安咕哝作坊数落干瘪濡湿怂恿毡絮竹篾龟裂虎视眈眈攥着怪诞褐色震耳欲聋疲竭疥疮无地自容失魂落魄号啕内疚耽误《父母的心》濑户受雇一模一样衣衫褴褛感慨万千酬谢失魂落魄无精打采冷酷无情鳞次栉比绽放络绎不绝揣摩根深蒂固干涸垣古不变如数奉还引人注目《金色花》匿笑沐浴膝上花瓣祷告嗅觉二、作者朱自清梁晓声川端康成泰戈尔三、重点内容《背影》1、《背影》的行文线索:背影2、全文共出现了几次“背影”,表达了怎样的中心?3、文章开头就提到“背影”,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祸不单行”指的是哪些事情?作者写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5、怎样理解文中的两个“聪明”?6、阅读第5自然段,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7、作者使用了那些动词描写父亲买橘子?有何作用?8、怎么理解“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9、文中“我”几次流泪,原因各是什么?《慈母情深》1、本文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有什么联系?写这些事情时,写法有什么不同?2、文章第2自然段、第23自然段、第55和57自然段的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3、“搂”这个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多次,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4、“葛里高利” 为什么对母子两人的态度前后判若两人?5、第72自然段作者那样描写有什么好处?6、文中四个“立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7、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表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父母的心》1、故事中的父母换了几次孩子?当时这对父母各是什么表情?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2、为何这对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说明了什么?3、“父母的心”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小说结尾财主夫人的话?《金色花》1、泰戈尔为何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2、全文写了“我”和母亲的几次嬉戏?分别是什么?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3、诗中的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母亲?四、文体知识散文散文诗第二篇: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第三单元的生字词。
第三单元(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拼读和运用。
2. 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语文园地:通过学习语文园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光盘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字典、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歌曲等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三单元2. 课时:共5课时3.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生字词学习- 第二课时:课文内容学习- 第三课时:语文园地学习- 第四课时: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第五课时: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生字词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朗读和默读能力提高- 教学难点: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三年级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爱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秋天的雨》、《延安,我把你追寻》、《读不完的大书》和《花钟》。
课文内容涵盖了秋天的景象、革命传统教育、大自然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
2. 生字词:本单元的生字词有“秋、雨、伞、清凉、追求、奇花、睡眠”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课文中的难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
2. 通过分角色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生字词,并能在句子中熟练运用。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3.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4. 学生表现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具备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秋天的雨》和生字词学习。
2. 第二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和生字词学习。
3. 第三周:学习《读不完的大书》和生字词学习。
4. 第四周:学习《花钟》和生字词学习。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第三单元作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中的一种事物,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使文章条理清晰。
3.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
如何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生动有趣,避免平淡的叙述。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超级有趣的大自然王国。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就像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里面藏着无数的宝贝呢!比如说,像小伞一样的蘑菇,会唱歌的小鸟,还有那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
那今天啊,咱们就从这个魔法盒里挑出一个宝贝,把它好好地描写一番,让别人看了咱们的作文,就好像也看到了这个宝贝一样。
2. 展示一些大自然中美丽事物的图片,如花朵、大树、蝴蝶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观察与讨论(15分钟)1. 选择一个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如说向日葵吧。
那咱们现在就像侦探一样,仔仔细细地观察它。
首先看看它的样子,向日葵的花盘大大的,就像一个圆圆的大盘子,而且这个盘子里还装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瓜子呢,就像一群小娃娃挤在一个屋子里。
再看看它的颜色,向日葵的花瓣金黄金黄的,就像太阳公公洒下的金色光芒。
还有它的茎,直直的,像个小士兵一样,挺拔地站在那里,支撑着大大的花盘。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大自然事物,像我们观察向日葵一样,从样子、颜色、习性等方面去观察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花朵、树叶、昆虫等不同的事物。
老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听听同学们的讨论,适当地给予一些小提示,比如说:“你们看看那片树叶,它的边缘像什么呀?是像小锯齿呢,还是像弯弯的小月牙?”(三)写作指导(15分钟)1. 写作顺序。
同学们,咱们观察好了事物,那怎么把它写下来呢?这就像我们搭积木一样,得有个顺序。
三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个人备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学科第三单元个人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3)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讨论的能力。
(3)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秋天的雨》、《公园里的花》、《古诗两首》、《小书包》。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生活中细微事物的观察,还有古诗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2. 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筛选出每篇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集中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会用所学词语造句。
(3)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
(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知识。
五、教学课时安排1. 课时分配:(1)课文《秋天的雨》:2课时(2)课文《公园里的花》:2课时(3)课文《古诗两首》:1课时(4)课文《小书包》:2课时(5)生字词、写作手法等拓展内容:1课时2. 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学习课文《秋天的雨》、《公园里的花》。
(2)第二周:学习课文《古诗两首》、《小书包》。
(3)第三周:生字词、写作手法等拓展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教师:周婷婷辅备教师:梁兰香、覃艺、黄春妹、黄雪文、潘彩燕、石光达)单元学习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4.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分气球”和“分两组做游戏”两个活动构成。
“分气球”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分两组做游戏”,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
课时安排:3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