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教学设计方案

设计人:耿彩玲

新版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册教案

英语教学设计 年级 学科 授课人 学年度第学期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Period 1 Section A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和能力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quite a few, etc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②—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No, I didn’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3)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2)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in 1. 看幻灯片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Let Ss read the expressions. 2.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icture. Ask: What can you see? Say: Each picture shows something a person did in the past. 3.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 f 2. b 3. g 4. e 5. c 6. a 7. d III. Listening 1. 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3.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write numbers of the names in the right boxes of the picture. 4. Check the answers. IV.Pair work 1. Point out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2. Now work with a partner. Make your own conversation about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 3. Ss work in pairs. As they talk, move around the classroom and give any help . 4. Let some pairs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V. Listening 1. Tell Ss they will hear a conversation about three students’conversations.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3.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for the Ss to check “Yes, I

八年级生物上册-鱼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鱼》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无脊椎动物?什么是脊椎动物?我们平常吃的鱼属于哪一种?(课件第2页)二、合作探究 观看课件第3页,教师介绍: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占脊椎动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提问: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打开课件第4页)? (一)游泳 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 (二)呼吸 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 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 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 (三)总结鱼类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课件第6页的鲫鱼图片,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象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

人教版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字词

第一单元 一1溃kuì退 2泄xiè气 3督dū战 4业已yè yǐ 5摧cuī枯kū拉朽xiǔ 6锐ruì不可当dāng 7 要塞sài 二1颁bān发 2遗嘱yí zhǔ 3建树 4仲裁zhòng cái 5巨额é 三1凌líng空 2翘qiáo首 3酷似sì 4潇洒xiāo sǎ 5轻盈 yíng 6悄qiǎo然 7由衷zhōng 8新秀 9屏bǐng 息敛 liǎn声 10眼花缭liáo 乱 11如梦初醒 四1桅杆wéi gān 2浩瀚hàn 3娴xián熟 4咆哮páo xi ào 5紧绷bēng 6镌juān刻 7一丝不苟gǒu 8白手起家 9殚dān精竭jié虑lǜ 五初衷zhōng 杀戮 lù篡cuàn改抵赖 lài 妄图wàng 辱没 rǔ呓语 yì遁形 dùn 铭记 míng 彰显 zhāng 惨绝 人寰huán 振聋发聩kuì国殇shāng 第二单元 六《藤野先生》1挟xié 2樱yīnɡ花 3绯fēi红 4宛wǎ n如 5掌故 6落第 7畸jī形 8不逊xùn 9匿nì名 10诘 jié责 11呜呼 12教诲huì 13油光可鉴jiàn 14杳yǎo无消息 15抑扬顿挫yì 16正人君子 17深恶wù痛疾凄然 《回忆我的母亲》1佃diàn农 2劳碌lù 3私塾shú 4周济 5宽厚仁慈 6慰勉 7不辍chuò 8任劳任怨 9为富不仁 10 妯 娌zhóu li 八《列夫·托尔斯泰》1颊jiá 2黝yǒu黑 3粗糙cāo 4崎qí 岖 qū 5平庸yōnɡ 6滞zhì留 7愚yú钝 8器宇 9蒙昧 10酒肆 sì 11缰jiānɡ绳 12轩昂 13胆怯qiè 14藏污纳垢gòu 15鹤 立鸡群 16正襟jīn危坐 17诚惶诚恐 18入木三分 髭 zī髯 rán 绺 liǔ鬈 quán 禁锢gù侏儒 zhūrú锃亮zèng 鞘 qiào 涟涟 lián 盎然àng 九《美丽的颜色》1微妙 2燥zào热 3沥lì青 4骤zhòu雨 5 窒zhì息 6吹嘘xū 7荧yínɡ光 8筋疲力尽 9和颜悦色 踱步duó炽热chì猝然c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鱼》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鱼 一、教学设计思想 《鱼类》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鱼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并通过和鱼类的比较,得出鱼类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水产资源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本节课关于鲫鱼各种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 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鱼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 尝试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体会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鱼类特征。难点是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与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

操作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媒体 鱼缸、鲫鱼(或其它常见的活鱼)、细线、木条、清水和冷白开水、一些水产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 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身边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课本的“身边事”进 行引入。也可以首先调查哪位学生家里养着鱼,请他 们描述一下鱼的生活,进而引入对鱼的生活进行探究 的主题。 回忆鱼的 生活有关的资 料,引发探究 的兴趣。 探究竟 本节的“探究竟”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以观察 为主,后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作用。“探究 竟”过程与“大家谈2”的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可 安排学生在“探究竟”的过程中,组内总结“鱼类适 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一)首先组织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观察鱼类的外 形,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并体会鱼的鳞片与体表的粘 滑特点,安排学生讨论鱼类在外形和结构特点上是怎 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观察鱼的 外形,认识鱼 的各部分结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基础知识 一、近代史概况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覆亡。 2、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国近代史的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4、中国为什么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剥削制度,综合国力衰弱。 二、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一)四次侵华战争及影响 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列强侵华罪行 1、洗劫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人民抗争: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洋枪队”,镇压;组成八国联军,镇压运动。 3、沙俄侵占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三)中国人民的反抗 1、人民群众:(1)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1899年至1900年,反帝爱国的运动。 2、爱国官兵:(1)禁烟运动:1839年,在虎门销烟,显示了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在虎门,英勇牺牲。(3)边疆地区危机:收复新疆。(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英勇战斗,壮烈牺牲。 (四)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火线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凶,__________为帮凶。 2、鸦片输入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门销烟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林则徐上书__________,请求严禁鸦片。 (2)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__________________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 (3)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_________,定为都城。 (4)中外反动势力勾结,成立_______________,由美国人________统领,在________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总( 1 )课时 第十一章 三角形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三角形的表示及根据“是否有边相等”对三角形进行的分类. 2.掌握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2—4,完成下列各题. 【自学反馈】 一、三角形 1.定义:由不在__同一条直线上__的三条线段首尾__顺次相接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关概念 如图,线段AB ,BC ,CA 是三角形的__边__,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顶点__,∠A ,∠B ,∠C 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__内角__,简称三角形的角. 3.表示方法: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__△ABC __”,读作“__三角形ABC __”. 二、三角形的分类 1.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相等__的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有两边__相等__的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__腰__,另一边叫做__底边__,两腰的夹角叫做__顶角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底角__. 3.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__不相等__的三角形. 4.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合作探究】 活动1 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概念 (1) 什么是三角形? 如图,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①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条边. ②角: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顶点:三角形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三角形的表示: 如图,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 2.找一找,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并把它们写下来. 活动2 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按角分类如下: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纯角三角形

《鱼》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精品教案)

《鱼》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课标分析: 1.课标要求学生会概述脊椎动物中鱼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言下之意,首先学生要学会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次,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最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人类与鱼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本节课以深圳教育云为辅助手段,通过构建概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落实课标,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鱼的观察,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学情分析: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鱼比较熟悉,部分同学可能会有养鱼经验。学生平常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张开闭合,但是常常忽视鳃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2.就能力储备而言,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具有一定合作学习和探究的经验。 3.从情感态度上来看,学生对直观、有趣的视频、图片资料、探究实验尤其感兴趣,容易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7.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教学难点】 鱼的呼吸与运动。 四、教学方法 互联教学助手、课堂上实验操作,小组讨论与展示,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课前给学生发放自学导航,让学生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大概了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起到一个预习的作用。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如:蚯蚓、虾、蝴蝶等。(原生动物、腔肠动物、 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都是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如:蛇、鱼、麻雀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类都是脊椎动物) 3、观察鱼的外形,找出其特征和作用: 4、 、 (1)水流经鳃的途径是:水背鳍(1片) 尾鳍(1片) 臀鳍 (1片) 腹鳍(2片) 胸鳍(2片) 1、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2、体型呈梭形(流线型),外表覆盖鳞片,鳞 片上有粘液。这两个特征的作用:有利于减少 水对鱼自己身身体的阻力,便于在水中游泳。 3、鱼体的背面为深灰黑色,腹面为白色,不易于被敌害发现。 4、鱼的运动器官是鳍。其胸鳍和腹鳍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尾鳍有掌握前进方向的作用;侧线(感觉器官)有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躯干和尾部尾鳍的摆动提供了前进的 动力; 5、以上的特征有利于鱼在水中游泳、获取食 物和防御敌害;动物形态结构均与生活环境相 适应。 侧线(两侧2条) 鳃盖 鳃丝 鳃丝 口 鳃丝 鳃盖后缘 (2)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开闭合,这是鱼在呼吸和摄食,鱼吸收的是溶解 在水中的氧气。 (3)活鱼鳃丝呈鲜红色,是因为鳃丝内部密布大量的毛细血管。在鳃丝被进行 气体交换,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与流入的水相比,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鱼 的呼吸器官是鳃。 5、鱼类共同的特征:体表被鳞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 游泳。 6、其它水生动物:(认识辨别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 外。例如:海葵、海蛰、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靠贝壳来保护自己的身体的动物。例如:乌贼(贝壳退化)、章鱼(贝 壳退化),扇贝,河蚌,蛾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例如:水蚤、蟹类、虾类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新闻两则 ●教学目标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 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 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 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 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八年级生物 《鱼》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一个类群,教学中比较容易得到实物,便于学生观察。之前,学生在对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学习过程中,有了“观察蚯蚓”、“观察蝗虫”两个实验的探究方法和经验,所以,对于“观察鲫鱼的形态、结构”实验活动应该可以顺利完成,并总结归纳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3、关注鱼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合理利用和保护。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培养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建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的生活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说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课时]1课时 [教学辅助材料]鱼的骨骼标本,6条鲫鱼及保鲜盒,黑墨水及注射器,有关课程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年年有余”的剪纸图片 导入:年年有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不陌生,几乎所有和传统习俗有关的节日都会提到年年有余,取的就是鱼字的谐音。 2、展示“女子饭团吞鱼刺,食道化脓丢了命”新闻

提问:我们在生活中应注意细节,那么鱼刺属于鱼的什么结构? 总结:鱼刺是鱼骨骼的一部分。 二、教学引导及点拨 1、展示鱼的骨骼标本及鱼的骨骼图片 引导:在骨骼之中有一条纵穿全身的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在图片中用红色箭头指示) 总结:除鱼类外,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在身体内都有脊柱称之为脊椎动物。(板书脊椎动物) 提示:还有一类动物,如蚯蚓,体内无脊柱,称之为无脊椎动物。(板书无脊椎动物) 2、应用指导:生活中,肉中有骨头的动物都具有骨骼,一般都为脊椎动物。 提问:鸡是不是脊椎动物?鱿鱼是不是脊椎动物? 3、总结:我们之前学习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个代表--鱼类。 板书“鱼” 老师讲解:我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江河湖泊,因此,鱼的种类十分丰富。 4、图片展示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 概括:鱼的主要特征: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5、观察与思考:指导实验 展示实验要求 ①观察鲫鱼游动时的运动部位(当鱼前进时,哪些部位在摆动?当鱼转向时,哪些部位在摆动?) ②观察鲫鱼呼吸时,口和鳃盖后缘的张合(口和鳃盖后缘是同时张合,还是交替张合?) ③尝试在鱼口前滴黑墨水,观察水流方向。 讨论: (1)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对鱼的水生生活有什么意义? (2)有人说鱼只靠鳍进行运动,这种说法全面吗?

新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同庆初中教学设计 (导学模式)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第一章勾股定理 §1.1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的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难点:勾股定理的发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 出示投影1 (章前的图文 p1)教师道白: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并结合课本p5谈一谈,讲述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投影2 (书中的P2 图1—2)并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直接发问: 3、图1—2中,A,B,C 之间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形成共识,教师板书,A+B=C,接着提出图1—1中的A.B,C 的关系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4)提问: 1、图1—3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图1—4中,A,B,C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的正方形面积。 三、议一议 1、图1—1、1— 2、1— 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2、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 在同学的交流基础上,老师板书: 直角三角形边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 那么2 2c 2 a= + b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3、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这里的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只的是屏幕的款吗?那他指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错例辨析: △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2 24 2 c=25 = 3+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 △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 (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2 2 2c a= +,题目中并为 b 交待C 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2、练习P7 §1.1 1 六、作业 课本P7 §1.1 2、3、4 §1.1 探索勾股定理(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拼图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是正确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掌握勾股定理和他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熟练运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面积证勾股定理 教学过程

人教版最新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二单元字词

第一单元 一1溃kuì退 2泄xia气 3督dū战 4业已ya yǐ 5摧cuī枯k ū拉朽xiǔ 6锐ruì不可当dāng 二1颁bān发 2遗嘱yí zhǔ 3建树 4仲裁zh?ng cái 5巨额? 三1凌líng空 2翘qiáo首 3酷似sì 4潇洒xiāo sǎ 5轻盈yí ng 6悄qiǎo然 7由衷zhōng 8新秀 9屏bǐng 息敛li ǎn声 10眼花缭liáo 乱 11如梦初醒 四1桅杆w?i gān 2浩瀚hàn 3娴xián熟 4咆哮páo xiào 5紧绷bēng 6镌juān刻 7一丝不苟gǒu 8白手起家 9殚d ān精竭ji?虑lǜ 第二单元 五《藤野先生》1挟xi? 2樱yīnɡ花 3绯fēi红 4宛wǎn 如 5掌故 6落第 7畸jī形 8不逊xùn 9匿nì名 10诘ji? 责 11呜呼凄然 12教诲huì 13油光可鉴jiàn 14杳yǎo无消 息 15抑扬顿挫 16正人君子 17深恶wù痛绝 六《回忆我的母亲》 1佃diàn农 2劳碌lù 3私塾shú 4周济 5 宽厚仁慈 6慰勉 7不辍chu? 8任劳任怨 9为富不仁

七《列夫·托尔斯泰》1颊jiá 2黝yǒu黑 3粗糙cāo 4崎qí岖 5平庸yōnɡ 6滞zhì留 7愚yú钝 8器宇 9蒙昧 10酒肆s ì 11缰jiānɡ绳 12轩昂 13胆怯qia 14藏污纳垢g?u 15鹤立鸡群 16正襟jīn危坐 17诚惶诚恐 18入木三分 八《美丽的颜色》1微妙 2燥zào热 3沥lì青 4骤zh?u雨5窒zhì息 6吹嘘xū 7荧yínɡ光 8筋疲力尽 9和颜悦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想一想、议一议”中,呈现了鲫鱼的骨骼图,引导学生观察鲫鱼的脊柱和组成脊柱的一节节脊椎骨,使学生先对脊柱的概念有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思考自己所了解的动物哪些是有脊柱的?哪些是没有脊柱的?从而将动物分为两个类群: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教材在正文中首先介绍了鱼的多样性,以增加学生对于鱼的感性认识,教材设计了一副对开页的大图,呈现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淡水鱼和海水鱼,并以鲢鱼为例,介绍鱼的基本结构。 本节在“观察和思考”中设计一个活动和一个实验,分别探究鱼鳍的作用和鱼是如何进行呼吸的,由此总结出鱼的主要特征。 关于鱼与人类的关系,教材不仅从鱼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的层面介绍,而且还在鱼文化方面涉及,让学生不仅体会到鱼的实用价值,还丰富人类的精神境界,此外,教材还结合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鱼类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方法与过程 1.通过学生观看“鱼的外形和运动”视频,体会鱼的身体结构是与水中说生活相适应的。 2.通过观察“鱼的呼吸”理解鱼鳃在鱼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五、设计思路 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更要注重探究过程和处理信息的科学方法,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探究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科学观

2018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总第1课时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A 1 (1a-2d)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anyone, anywhere, wonderful, quite a few, most, something, nothing, everyone, of course, myself, yourself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went to the mountains. ②—Where did Tina to on vacation? —She went to the beach. ③—Did you go with anyone? —Yes, I did./No, I didn’t. 2) 能了解以下语法: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3)一般过去时态的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否定回答。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一般过去时进行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假期去了什么旅行。 2) 掌握本课时出现的新词汇。 2. 教学难点: 1) 复合不定代词someone, anyone, something, anything等的用法。 2) yourself, myself等反身代词的用法。 三、教学过程 Ⅰ. Lead-in 1. 看动画片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Let Ss read the expressions. 2. Focus attention on the picture. Ask: What can you see? Say: Each picture shows something a person did in the past. Name each activity and ask students to repeat: Stayed at home, Went to mountains, went to New York City 6. Went to the beach, visited my uncle, visited museums, went to summer camp 3. Now, please match each phrase with one of the pictures next to the name of the activity,point to the sample answer. 4.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 f 2. b 3. g 4. e 5. c 6. a 7. d III. Listening 1. Point to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Unit1-2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38分) ( ) 1.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so I __________ read English books in the morning. A. often B. hardly ever C. never D. don’t A. always B. hardly ever C. usually D. almost ( ) 3. -______ do you go shopping with your mother? -Sometimes. A.How often B.How many C.How much D How old ( ) 4. My father tries _______ vegetables five times a week. A. eat B. eating C. to eat D. ate ( ) 5. If you want to be healthier, you must eat _____ junk food, I think. A. more B. less C. fewer D many ( ) 6. -What’s your favorite _________? -It’s CCTV 3. A. program B. sport C. food D. animal ( ) 7. -How often ___ ___ she exercise? -Twice a week. A. do B. does C. doing D. did ( ) 8. Is her lifestyle the same ______ yours or different? A. as B. in C. at D. to ( ) 9. _______ he is ill, _______ he goes to school. A. Although, but B. /, / C. /, although D. Although,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课件

第十一章三角形姓名年级性别教学课题三角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及三角形的分类 (2)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及三角的关系 (3)知道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4)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会计算三角形的边和角 重点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三边关系难点:三角三边关系的应用 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堂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导入阶段: 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并给与学生鼓励在学习上建立起信心并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里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授课阶段: 三角形 一、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 做三角形。 如右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A, ∠B,∠C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记作 “△ABC”。 180 AD BE CF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即: 边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即: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三、三角形的性质角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高线:AD BC于点D,如图 中线:点E是线段AC的中点,如图 线角平分线:直线是ACB的角平分线,如图 中位线:H、E分别是线段AB、AC的中点,如图 1 EH EH BC EH=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公式:面积:S= 1 2×底×高周长:C=a+b+c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优质课鱼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优质课 《鱼》教学设计 《鱼》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张秀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鱼》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张秀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鱼》教学设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张秀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二、教学重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四、教学准备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课件、鱼的骨骼标本、解剖盘、玻璃缸、活鲫鱼若干条、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小烧杯、吸管、一支毛笔。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类 第一单元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 第一框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P5 (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P6 (1)原因: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启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家庭,特别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了解、继承家庭的优良传统,学习家人的优良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框 我爱我家 1.我们为什么要爱自己的家?(我和家庭的关系) P8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2)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使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P9 (1)爱的特点:亲情是至深至纯的,无微不至的,永恒的,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母爱似水,温柔细腻,父爱如山,严格深沉。 (2)爱的原因(父母为什么要承担抚养教育子女的责任):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得自然流露,使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父母如果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是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P10 3.感受家庭温暖_ 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成长的保障,还是我们的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我们在家中感受到亲情和温暖,我们热爱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