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教案(新)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新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二. 教学重点1.掌握“草”、“树”、“花”等生字的发音和书写2.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3.了解“草”的生长过程,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2.呈现出生命的奇妙、自然的奥妙。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创设“草地”情境,让学生感受自然世界的美好,引导学生想一想:“在草地上有哪些东西?”“草是怎么长的?”等问题。

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做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准备。

2. 学习环节2.1 新课呈现通过图片、生动的语言、word卡片等方式呈现,让学生初步感知草、树、花的特点,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并且,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草地,感受到自然世界的美。

2.2 学习新知•通过图片的形式,简单了解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学习相关生字。

•观察草的根、茎、叶,介绍草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草、树和花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每个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生命体验。

•阅读“小草”的故事,强调草的生命价值和绿色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发现每一个小草都有着自己奋斗成长的故事,学习到草坚韧的生存能力。

2.3 知识巩固•分角色朗读故事,让学生体会成长的艰辛和勇气。

•根据板书,书写生字,并口头读出来,提升学生的认知和记忆。

3. 拓展环节3.1 情景课堂通过导入,让学生的思考延伸到“物尽其用”的知识点,指导学生种菜,培养爱花、会种植的兴趣。

3.2 知识应用•小组互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草的生长观察实验,培养观察和探究能力。

•接下来,利用图片、生词找字等活动加深对于知识的巩固。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完成相关练习。

3.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4.能够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相关课文课件。

3.素材: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4.课堂布置: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课件和素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古诗词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习:教授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中生字词的造句练习。

4.拓展:分组让学生模仿古诗词写一首小作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的运用。

2.学习: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背诵:学生跟读古诗词,逐句背诵。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古诗词,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通过引入古诗词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加强练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古诗词的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24.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胯、拜、厨”等13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三篇精读课文,及《一个粗瓷大碗》一篇略读课文,展现了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

课文中的人物,既有成年人也有儿童,既有古代史学家也有近现代革命家,既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他们分别是:冷静机智的司马光,关爱、呵护儿童的列宁和天真诚实的男孩,对工作极其负责、勇于为革命献身的白求恩,不畏艰苦、以身作则、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赵一曼。

其中,《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语文要素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默读时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即带着问题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

《灰雀》要求默读时揣摩人物的心理;《手术台就是阵地》要求默读时思考课题的含义。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本单元的习作话题是“那次玩得真高兴”。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安排写一件事,要求把玩的过程相对完整地写下来,并表达出当时快乐的心情。

要素分解1.将“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

然后小组内或全班边交流边总结,最后通过“交流平台”进行方法的梳理与总结。

2.在动手写“那次玩得真高兴”之前,先安排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生活,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自己玩得真高兴的一件事。

交流的时候,大家边听边互相评议,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写下来。

让学生在体会到习作的快乐的同时,坚定信心——习作并不难。

第八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

(2分)(1)大(dàdài)夫说:“你的身体没什么大(dàdài)问题,休息几天就好了。

”(2)子弹(dàn tán)射到那种材料上又弹(dàn tán)了回来。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分数的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分数的认识》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2.分数的简单计算3.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编排特点1.合理确定认识分数的起点,逐步加深对分数的认识分数意义的理解是多维度的。

在分数概念的多个含义中,“部分-整体”概念处于基础地位。

因此,教材编排既考虑到分数概念的发展基础,又兼顾学生建构概念的认识特点,在本单元第一次认识分数时,借助几何直观和操作,从“一个物体作整体”到“多个物体作整体”,循序渐进地加深对分数所表达的“部分-整体”关系的认识。

而且所有内容的安排全部围绕这一基本含义展开,无论是比较大小还是简单的分数计算,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对分数含义的认识。

2.加强用分数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第3小节“分数的简单应用”。

安排了“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获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教学内容(例1),加深了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接着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的问题(例2),让学生利用刚刚掌握的“分数的含义”结合已有的整数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不仅沟通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

3.结合生活经验,借助直观和操作认识分数分数概念具有双重性,既有“数的特征”,也有“形的特征”。

只有从两个方面认识分数,才能很好地理解并掌握它的本质意义。

教材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等)、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等)等,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认识分数形的特征。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吵架之后,各自的心情怎样?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谁能来说一说?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师:通过初读课文,你们知道纸船和风筝分别是谁的吗?(纸船是松鼠的,风筝是小熊的。

)2.师:松鼠和小熊是好朋友,他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通过纸船和风筝,他们互相致意,互相祝福,成为了好朋友。

)3.师:他们是怎样互相祝福的?请你读一读课文中的相关段落。

4.师:松鼠和小熊拿到对方的礼物,看到上面的字后有什么反应?(乐坏了)如果你就是小熊或松鼠,第一次拿起纸船或风筝时,你会怎么想?5.师:你能把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6.师:可是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他们吵了一架,然后纸船和风筝还存在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1)你能把这句话读一读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2)读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惋惜、难过)7.师:你们难过,那小熊和松鼠怎样呢?(很难过)你从哪儿看出他们都很难过?和同桌交流交流,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

8.师:后来松鼠和小熊怎么样了呢?他们和好了吗?(和好了)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提示:这些词语都是拟声词。

(板书:拟声词)(课件出示3)啪唰吱呀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1)读一读:自己自由读一读。

(2)想一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都和什么有关。

(3)读一读,填一填,读读所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课件出示4)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

哗啦哗啦,雨不停地下着。

鸟儿在树上叽叽喳喳不停地叫。

(三)书写提示板块三:书写提示1.看提示旁边的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6)左右结构的字“领、群、船、朗”是左右等宽,大致相等的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结构;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诗词;3.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作者的用意;4.能够完成相关的练习和作文。

二、教学内容1.课文《观鱼》;2.生字词:观察、晕黄、稠密、鲤鱼、哗哗声、凝视、剪影等;3.古诗词:《观沧海》;4.课堂练习及作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本单元的主题为文言文,首先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提醒学生区别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区别,以及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常见短语等。

2. 学习课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分析课文:通过分段的形式,逐个分析课文中的每一个段落,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

•学习古诗词:让学生学习与本课文相关的古诗词《观沧海》,并分析其中的用词、修辞手法和意义。

3. 课堂练习及作文•区分汉字: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分辨不同意思相同或者相似的汉字。

•填词: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充生字词,巩固词汇的学习。

•理解课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写作:让学生依据本课文的题材,写一篇与观察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路,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规范。

四、教学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课堂讨论: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课堂内容。

•作业批改:根据作业内容,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不要放弃重新改写迭代,不断强化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可以采用以下拓展方式:•学习更多的古诗词,如唐诗宋词等。

•学习更多的古代名著,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加深对古代汉语的理解。

•多读文言文,锻炼阅读能力,丰富文学知识。

六、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注意语文知识,如生字词、古诗词的学习,还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新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共有几天3篇

新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共有几天3篇

新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共有几天新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共有几天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一年有多少天。

2. 培养学生数数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用日历计算天数。

教学准备:1. 日历。

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介绍探究问题(5分钟)教师出示一本日历并问学生:“你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吗?”请学生先猜一猜,然后讨论他们的猜测。

Step 2: 探究与计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日历上的日期,并用数数的方式计算一年有多少天。

教师可以请学生用数电子计算器,也可以用手指数,只需确保学生能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Step 3: 温故知新(10分钟)教师问学生:“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请学生回答并梳理月份和天数的关系。

Step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教师收集所有数字卡片上的数字(1-31),并将它们放在桌上。

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月的天数,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来表示这个数字。

2. 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数字卡片,然后学生要将这张卡片放在黑板上表示这个月的天数。

请其他学生来检查答案是否正确。

3. 教师可进行多次练习,以巩固学生对每个月天数的记忆。

Step 5: 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一年有多少天,并强调每个月天数的记忆。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出一年的每个月份和天数,并找出一年中天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

备注:这是一个初步的教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新北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一共有几天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能够用元素阵列数球。

2. 能够用数球图形数球,并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用找规律法数球,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数球的方法:元素阵列数球、数球图形数球、找规律法数球。

2. 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小球模型。

2. 数球图形。

3. 桌子、操场等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加与减内容:(课本P97页,教参P131页)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计算的实际问题。

基本运算技能的练习,教师要把握好节奏,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区别对待不同学生。

本单元教材编排有以下特点。

1、教材创设了“捐书活动”“运白菜“买洗衣机”等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倡方法的多样性。

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较大的思考空间“买洗衣机”一节的第(2)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1台价格是62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并联系实际作出回答。

3郾注意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在解决每个问题前,教材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

在练习中安排了“500元能买回哪三种商品”“妈妈至少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第一课时捐书活动课题:捐书活动-三位数的连加运算(课本P97页,教参P135页)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发展学生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能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4、培养学生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正确的估算算式的结果。

2、合作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进行三位数连加的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了拓展大家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素质,薛城区内掀起了多读书、大阅读的热潮,区内各个小学也都举行了捐书活动。

师板书课题:捐书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临山小学的捐书情况。

师播放课件,展示临山小学的捐书情况。

年级数量/本一年级118二年级104三年级95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并列式解决(只列式不计算)A、让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说说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B、自主思考,能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解决。

只列式不计算。

C、班内反馈让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并说出如何列式解决,师有序的板书列式。

估计学生会出现的答案有:118+104+95 118+104 118+95 104+95 118-104 118-95 104-95118+104-95 118+95-104 104+95-118告诉学生后三个算式我们以后会学习,让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个算式和后面六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是三个数连加,后几个是两个数相加。

师:两个数相加的算式我们用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三个数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板书:三位数的连加运算让学生齐读算式118+104+95,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算式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师板书:建设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2、估算结果A、让学生独立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

B、班内反馈结果,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过程。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结果有:300、320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A、学生独立思考解决118+104+95的方法。

B、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要求:由组长组织,每位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做总结,并准备好汇报。

C、班内反馈对竖式,重点让学生说说计算的具体过程。

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计算结果正确,就给学生以鼓励、表扬。

师做小结:同学们通过思考,想出了很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真棒。

解决三位数连加算式我们可以脱式计算,可以用简便算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要注意,当脱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写结果,当用竖式计算时,我们要列竖式计算后再直接在算式后面写结果。

师板书:师板书:118+104+95=317(本)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1、解决“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A、提出并列式解决师:播放课件民族小学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让学生说出数学信息,并提出用连加运算解决的问题。

“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B、让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解决。

C、班内交流答案。

练一练:第1小题:用竖式计算第2小题:先估算,后笔算。

第3小题:让学生看清楚题目,后解答。

四、班内反馈总结1、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师做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的连加运算。

可以用不同的竖式计算,也可以脱式计算。

2、说说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五、作业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做一小调查,调查我校一、二、三年级各有多少学生,并计算出一共有多少学生。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运白菜(三个数连减)内容:(课本P99,教参P13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与交流。

(2)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1、算法的多样化。

2、在实践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复习简单的三个数连减的算式,并引导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及不同的口算方法。

二、探索新知指导学生观察课本99页中“运白菜”情境图中的内容。

1、理解图意,提出问题。

(1)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找到什么数学信息?(2)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学生:1、先自己独立思考。

2、把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与同桌交流一下。

3、谁愿意对大家说说你的问题?(3) 教师提出:原有白菜850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3、集体交流学会正确的方法,经历不同算法的交流,展示算法的多样化。

先让学生口述列式依据和思考过程。

学生可能会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名板演)(1)850—256—288(2)850—288—256(3)850—(256+288)(4)850—(288+256)其中(1)(2)和(3)、(4)两种方法是相同的。

并课件板演,让学生一步步计算出结果。

算出结果后引导学生小结:以上四种方法均是正确的。

其中(1)(2)两种方法用连续减的方法进行计算;(3)、(4)两种方法先求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求剩下多少棵。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位问题和退位问题,做到认真、细心。

板书:连减。

3、练习。

完成书本100页中的试一试练习。

第1小题:可以用不同的竖式计算,也可用脱式计算。

第2小题:列式有两种200-78-35 200-(78+35)第4小题:(1)、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2)、求出五天每天所行的里程。

(也有学生错误认为表上的读数就是当天的所行驶的里程。

(3)、把五天(实际4天)所行程相加起来。

或928-35=三、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在( )里打“√”错的打“×”并改正。

(共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计算错在哪里,再指名验证。

2、解决问题,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再列式计算,并鼓励用不同的方法。

3、过关计算。

三、小结让学生说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说说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通过这节课,教师指出解决问题时可以思考不同的方法。

第三课时课题:美丽的植物园处理课本85-86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美丽的植物园”中,综合复习前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决“植物园”的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美丽植物园”中渗透了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1、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综合复习前段时间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在“美丽植物园中”渗透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多媒体、情景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知道同学们都喜欢出去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到美丽的植物园去看看。

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植物园今天我们就在美丽的植物园中感受数学的奥秘。

二、植物园导游图1、观察导游图我们要去植物园要先规划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植物园导游图”,来设计旅游路线。

师投影出植物园导游图A、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B、在班内反馈。

找学生到讲台前来边指边说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2、解决问题A、解决第1小题“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让学生先思考第1问,学生独立找出答案后在班内反馈,找学生到讲台前边指路线边回答。

解决第2问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至少要走多少米”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求最短的距离是多少米?学生明白后独立思考,然后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阐明理由。

B、结决第2、3问题“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做多少米?”“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做多少米?”让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后,同位交流答案,要求说明理由,并相互判断。

在班内找学生反馈答案。

找学生到讲台前边指路线边回答。

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三、科技馆1、观察情景图师投影出科技馆情景图后,让学生说出这是什么地方-科技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解决问题A、求最大模型的高度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独立思考如何判断模型的高度。

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答案。

如果学生判断有困难,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

b、班内反馈答案。

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估计出来的。

模型大约高2米,因为模型的高度大约是笑笑身高2倍还少一些,所以是2米。

B、找出模型中的角让学生独立在图中找角。

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爱淘气指的那个模型中去寻找。

班内反馈时,让学生指出自己找到的角,并判断出是什么角。

全体师生共同判断。

四、植物种类统计表1、观察情景图,找出数学信息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后在班内反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解决课本第1小题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找出“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种类最少?相差多少?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班内反馈答案,师生共同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