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学期第十五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笔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笔记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笔记。
一、汉通西域
西域:指今天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汉朝和西域的相互关系,为后来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创造了条件。
同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二、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今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从安息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罗马),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起点是广东的徐闻、合浦(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东),到达大秦。
丝绸之路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了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丝 绸 之 路
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廓、 今新疆地区,远往西亚, 再转运到欧洲 过马来半岛,穿过 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 沿岸,最远抵达印度洋的印度 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影响:沟通中西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 文明的交流
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张 骞 通 西 域
西域:西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 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 的地方,称为西域 目的:准备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出使: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 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 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影响:促进了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 超 经 营 西 域
时间: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 束缚和奴役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影响: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 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初一(上)历史第15课知识点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的发明: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最早的纸:西汉的麻纸)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1)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2)特点:质量高、价格便宜。
(3)意义:有利于文化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二、医学:
朝代:东汉末年
著作:《伤寒杂病论》
1、医圣----地位: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称号:医圣
《伤寒杂病论》的内容:
①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
②提出“ 治未病 ”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2、华佗①擅长用针灸、汤药治病,实施外科手术。
②发明麻沸散,
③创编五禽戏。
1、作者:司马迁 朝代:西汉 体裁:纪传体通史
2、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3、地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评价《史记》:
(1)史学成就:《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文学成就:《史记》文笔优美,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区别道家与道教:道家是学派,创立于春秋;道教是宗教,创立于东汉。
两汉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初一历史上册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讲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各民族的 多样性和差异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 流与合作,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语言特点
词汇丰富,语法结构复杂,表达力强。
匈奴的宗教信仰
01
02
03
萨满教
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和祖先,通过萨满祭司与 神灵沟通。
祭祀活动
定期举行祭祀仪式,祈求 神灵保佑族人平安、丰收。
信仰禁忌
遵循严格的信仰禁忌,如 禁止猎杀怀孕动物、禁止 砍伐神树等。
匈奴的艺术成就
01
02
03
04
音乐舞蹈
擅长吹奏乐器和舞蹈,具有独 特的民族风格和韵律。
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匈奴在与中原王朝的交往中,吸收了 中原文化的先进元素,如汉字、儒家 思想等,形成了独特的匈奴文化。
05
结论与启示
对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反思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既有对抗也有合作。 双方之间的战争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 也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汉朝为了维护边疆安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筑 长城、派遣军队戍边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 制了匈奴的南下侵扰。
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匈奴的西迁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欧洲的民族迁徙和文化变革。
匈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游牧文化的传承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游牧 特色,如骑马、射箭、游牧生活等,这些文 化传统在后来的游牧民族中得到了传承。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匈奴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பைடு நூலகம்成部分,对 现代文化产生了影响,如在文学、艺术、影 视等领域中经常出现匈奴题材的作品。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 解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和亲公主的地位、权力等,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双方 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七上历史第15课笔记

七上历史第15课笔记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匈奴。
匈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匈奴的起源和迁徙匈奴起源于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最初是一支较小的游牧部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匈奴逐渐发展壮大,与中国形成了接触和冲突。
公元前3世纪中叶,匈奴的首领单于威胁到中国的北方边境,中国朝廷为了安抚匈奴,开始实行朝贡体制,向其提供物质供给。
公元前1世纪,由于匈奴内部政治动荡和领导人的能力下降,匈奴的地位开始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汉朝的统治者积极采取了对外扩张的政策,试图彻底摧毁匈奴,以确保边境的安全。
这导致了汉匈之战的爆发,中国以其强大的军力成功击败了匈奴,同时在边境上筑起了长城。
二、匈奴的社会和文化匈奴社会以游牧为基础,他们通常居住在帐篷中,每个部落有自己的首领。
匈奴人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养殖牲畜,以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匈奴人善于骑射,箭术出众,是著名的骑兵民族。
匈奴的社会结构相对松散,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单于作为匈奴的国家首领,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但在匈奴的内部,也存在着世家贵族和战争将领等不同的阶层。
匈奴的文化不如中国那么发达,但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和文学形式。
匈奴的艺术品以动物形象为主题,特别是马,他们以精湛的工艺制作了很多精美的马具和装饰品。
匈奴的文学作品大多呈现出民族特色,反映了他们的历史和生活方式。
三、匈奴对中国的影响匈奴与中国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匈奴的入侵和威胁迫使中国加强了边境的防御工事,这促使了长城的建造。
长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防线之一,保护了中国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匈奴与中国的贸易交往有助于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匈奴游牧民族的兴盛,使得中国商品的需求大增,双方通过贸易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匈奴的艺术和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的艺术和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匈奴的题材和形象,匈奴的文化元素渐渐融入到中国的艺术创作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共31张PPT)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造纸术的制作流程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洗涤 切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浸灰水
④蒸煮 造纸术的发明
⑥打浆
⑧
⑤舂(chōng)捣
晒
纸
⑦抄纸 ⑨揭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12世纪
公元4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3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16世纪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的改进
东汉时,宦官蔡伦部吉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
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
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张仲景和华佗
张仲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著作
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 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 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 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张仲景和华佗
历代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 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对亚洲各国, 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影响 很大。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 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 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出品的中 成药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 上。《伤寒杂病论》在日本甚至 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初一历史第15课笔记

初一历史第15课笔记初一历史第15课的主题是什么?初一历史第15课的主题是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这一课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在初一历史第15课中,主要讲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此外,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建筑和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四大发明是指什么?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重要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
这四项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世界的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有何影响?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它的出现使得书写和传播知识变得更加便捷和广泛。
通过造纸术,人们可以大规模地生产纸张,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成为可能。
这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知识的传承,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的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有何影响?火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火药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掌握爆炸和燃烧的力量,从而应用于军事、烟花爆竹等领域。
火药的发明推动了火器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技术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火药的燃烧原理也为后来的热能利用提供了基础。
指南针的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航海有何影响?指南针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的航海有着深远的影响。
指南针的出现使得航海者能够准确判断方向,避免迷失在海洋中。
这对于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指南针的应用使得航海技术得到了提升,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和交流的扩大。
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有何影响?印刷术的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通过印刷术,人们可以迅速、大规模地复制书籍和文献,使得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广泛和迅速。
印刷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建筑和思想等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发展?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华佗 司马迁 张角 张陵
成就
发明造纸术 改进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 麻沸散,五禽戏 《史记》(纪传体)
太平道教 五斗米道教
佛教传入中原
当堂检测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 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H7N9禽流感。在这方面,
四、道教和佛教
土生土长
1.道教
(1)道教起源及时间: 东汉末年,道教起源于我国;
(2)创始人: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3)道教就是道家学派。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学派是春秋末 期由老子创立的思想学派;道教在东汉 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
道教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事物与道教有关?
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 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 广泛用于欧洲。
3、什么时候,我国发明了纸?
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 甘肃天水等地多次发现 西汉时期的麻纸。这证 明西汉时期,人们已经 懂得造纸。 缺点:这种纸质地粗 糙,使用不便。
4、“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 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城隍庙
门神
桃符
2.佛教
(1)佛教起源:
古印度
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
(2)创始人:
还,传其旁有身(yuān)毒国,
一名天竺,始闻有浮屠之教。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魏书·释老志》
(3)佛教传入: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1、忠于祖国,百折不挠,好男儿志在 四方,不贪图安逸生活的精神。 2、沟通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 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交通 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 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 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 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促成了汉朝的兴盛。 价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 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 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 以利用。
目的
结果
苜蓿 葡萄 核桃
哈哈,你 知道这些 物品哪些 是我从西 域驮回来 的?哪些 是从中原 驮过去的 吗?
铁器
丝 绸 石榴
良种马
新疆自古以来就 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 部分!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
三、The silk road
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往西,经 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 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丝绸之路。
思考:该“招贤令”所招募 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任务?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
前138 前126
想一想:张骞第二次出 使西域的情况与第一次 有什么不同?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
第一次
时间
第二次
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友好关系 互派使节, 交往日趋频繁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 东西夹击匈奴 熟悉了西域的 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1、汉武帝时,谁前去应 招?他为什么毅然应招? 2、他一路上遇到了哪些 艰难险阻呢? 3、他完成了预定任务吗? 出使有什么成果呢?
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 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 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 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 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 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 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 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 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域的地理概念
玉门关
阳关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 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
匈奴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 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
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自学提示
阅读“张骞通西域”一目, 思考:
三是三位人物:张骞、班超、甘英。他们为中西 交通的开通、畅通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 献。
活动与探究
1、张骞、班超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张骞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功绩? 3、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 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 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4、班超与张骞相比,有哪些相同点?
当时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 途中经过哪些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广东Hale Waihona Puke 海印度孟加拉湾
中 南 半 岛
斯里兰卡
(广东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 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想一想:
为什么这条商路被成为“丝绸之路”?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你知道有关班 超的故事吗? 讲给大家听!
课堂小结: 用“一、二、三”三个数字来总结本课内容
一是一条古道,即东西方文明世界的交通要道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因中国丝织品在当时世人中 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使子孙备感自豪; 二是两件大事,一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张骞因其对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所做 西域都护;一件是公元166年,大秦使臣来东汉, 的不朽贡献而名垂青史,令人敬佩。 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