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作业
《孙权劝学》作业设计

《孙权劝学》作业设计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卿.(qīng)邪.(yé)孰.(shú)遂.(suì)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蒙乃.始就学()3、解释下列成语。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4.解释加点词的古今意思非复.吴下阿蒙!古义今义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5、填空《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北宋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
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6、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②孙权劝导吕蒙学习的方法是什么?③孙权劝学的成果怎么样?④这则历史故事有何深刻意义?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7.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8.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第4课《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4课《孙权劝学》分层作业1.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刮目相待(gèng)B.肃遂拜蒙母(shuì)C.卿今者才略(liáo)D.孰若孤(shú)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言多务,孰若孤C.士别三日,既更刮目相待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指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
4.对下面各句的对话语气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语重心长,谆谆告诫的语气)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习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责怪的语气)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C.及.鲁肃过寻阳(才)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7.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B.蒙乃.始就学/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水路草木之.花D.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学而.时习之8.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表示陈述的语气,可译为“罢了”C.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若孤:谁像我(事务多)?反问语气。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9.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敬称、爱称和谦称。
下列对相关称谓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一句中,“大兄”是对兄长的敬称。
孙权劝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作业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下(语文)学科作业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张咏①劝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
”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①张咏:宋朝初年名臣。
②准:寇准,宋初宰相。
③学术:学问。
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
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谓.其僚属曰()(2)及.准出陕()
(3)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4)准莫.谕其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
(2)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8.本文和《孙权劝学》的主旨都是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时练《孙权劝学》 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4.孙权劝学》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2.下列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或以钱币乞之B.孰若孤若毒之乎C.及鲁肃过寻阳人恒过,然后能改D.见往事耳有时见日3.对下列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是()A.刮目相待(睁大眼睛)仰之弥高(更加)B.锲而不舍(刻)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C.迥乎不同(差得远)锋芒毕露(完全)D.当涂掌事(当道,当权)平沙无垠(边际)4.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A.“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句是环境描写,描写了戈壁滩上恶劣的气候条件,突出了环境的艰苦,对表现邓稼先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烘托作用。
B.“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C.“鲁迅先生还是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我再吃几个吗?’”从这个细节描写中,我们体会到鲁迅的生活很拮据,经常吃不饱。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相声的关键在于创作。
现在专门进行相声创作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的。
随着文艺的多元化发展,其他艺术门类规模逐渐变大,相声创作人员却在分流,__________A.因为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远远多于看相声的,相声创作的酬金也低于电视剧和小品,所以有的改行写小品了,有的写电视剧了。
B.因为相声创作的酬金低于电视剧和小品,看电视剧和小品的人又远远多于看相声的,所以有的改行写电视剧了,有的写小品了。
初中语文统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统编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第一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一、基础积累)1.文学常识填空。
⑴《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_________主编的一部多卷本_________体史书,共_________卷,历时19年完成。
内容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_________评价,目的是______的描述警示后人。
⑵孙权(182年~252年),字_________,_________(今浙江富阳)人,生于下邳(今江苏徐州市邳州)。
_________时代_________的建立者。
建安十三年和_________联合,大败_________于赤壁。
⑶吕蒙(178~219年),字_________,_________(今安徽阜南东南)人,_________时期_________国著名军事家。
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
2.古文名句默写。
⑴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⑶孙权劝吕蒙要加强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⑷鲁肃评价吕蒙的才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⑸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初,权谓吕蒙曰初:___________。
谓……曰:___________。
⑵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
⑶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经:___________。
⑷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___________。
往事:___________。
⑸卿言多务,孰若孤?孰: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
⑹自以为大有所益以为:___________。
益:___________。
⑺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4 孙权劝学作业

课堂8分钟 第一单元 4 孙权劝学
第一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基础巩固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_推__托_____以:_用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_古__时__王__侯__的__自__称___
治经:_研__究__儒__家__经__典___ 博士: _专__掌__经__学__传__授__的__学__官_ (3)但当涉猎 但:__只__,_只__是___ (4)即更刮目相待 更:_另__,_另__外___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_知__晓__事__情__
第一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展现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又进一步告诉
人们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
示例:“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两句诗让我明白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 要勤奋,要珍惜和利用一切时间,只有不怕艰苦,才能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第一单元
基础巩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课文理解
第一单元
基础巩固 课文理解
课文理解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人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评价一个人不能仅凭印象,要用《孙权劝学》 中“____士__别__三__日_______,___即__更__刮__目__相__待____”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 (用原文填空)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星期天作业《孙权劝学》

七年级语文星期天作业———《孙权劝学》姓名班级一基础知识1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卿.()邪.()孰.()遂.()(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意思是()(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卿.今当涂..: )..掌事(卿.:)(当涂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务:..)孤常..)..读书我,(孤.:)(常:见往事..耳(见:往事:耳:)蒙乃.始就学(乃:)及.鲁肃过.寻阳(及:)(过:)卿今者才略..(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非复:)即更.刮目相待(更:)大兄..之晚乎(大兄:)(见事:)..何见事(4)古今异义治经为博士..(古义:今义:)见往事..耳(古义:今义:)但.当涉猎(古义:今义:)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2 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朝代)()(作者)编纂的一部(),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
(2)成语“”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3)成语“”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这一成语的意思是:二阅读理解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 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4 孙权是如何劝说吕蒙的?(用原文回答)5 文中哪句话表明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6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7 根据文意,说明文中三个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孙权劝学(第一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时练习: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一、资料助读。
1.关于作者。
二、顺读课文2.方法指导。
读出节奏的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疏通文意1.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号、古今意思相同的词等;删(删除):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补(增补):省略的成分;换(替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代汉语;调(调整语序):如倒装句。
2.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等到。
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更:重新。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朝代)(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4.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4.翻译下列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四、梳理梗概,指导背诵1.梳理梗概:这篇短文如果分成两个部分,应该怎样分,每一部分的段意如何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第一课时作业
学生姓名:家长签字:
一、文学常识及文意梳理
1.司马光(1019-1086),字(),()时期政治家,史学家。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3.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诗》《_____》《_____》《春秋》等书。
4.故事情节:孙权劝学→()→鲁肃赞学
二、重点词语练习
1.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意思是:
(2)卿今当涂掌事【】通【】,意思是:
2.请给加点字注音: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解释重点词语
初:谓……曰:当涂:掌事:
辞:多务:欲:治经:
但:涉猎:见往事:孰:
就:及:过:见事:
4.解释下列虚词:
“而”:结友而别()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以我酌油知之()何陋之有()“乃”:蒙乃始就学()家祭无忘告乃翁()乃不知有汉()“以”:自以为大有所益()蒙辞以军中多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今义:孤单孤独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今义:学位名称
(3)见往事
..耳古义:今义:过去的事情
(4)即更.刮目相待古义:今义:更加
6.一词多义
当:(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3)木兰当.户织
见:(1)见.往事耳(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理解下列句子的语气并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气: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释义: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语气: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释义:
(3)“卿言多务,孰若孤?”
语气: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释义: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语气:亲近,关心,期望的语气。
释义: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语气: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释义: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语气: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