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的耐药现状
合集下载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治疗方案、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 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认知和理解。
家庭支持
鼓励家庭成员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提供情 感和生活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遵守医嘱。
心理干预在感染治疗中价值
减轻焦虑和恐惧
通过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 减轻因感染和治疗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提高治疗信心
耐药性的危害
使原本有效的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增加治疗难度和成本,甚至 导致无药可用。
解决策略
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研发新型抗生素药物等。
04 非抗生素治疗方法探讨
免疫调节剂应用前景
1 2 3
免疫调节剂种类
包括细胞因子、抗体、疫苗等,通过激活或抑制 免疫系统来增强机体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抵抗能 力。
新型抗生素药物研发与应用
01
02
03
利奈唑胺
作为新一代恶唑烷酮类抗 生素,对多种耐药革兰氏 阳性球菌具有强效抗菌活 性。
达托霉素
环脂肽类抗生素,主要用 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的感 染。
替加环素
甘氨酰环素类抗生素,对 多种耐药菌有效,包括部 分革兰氏阳性球菌。
联合用药策略及优化方案
分类
主要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肠 球菌等。
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生物学特性
革兰氏阳性球菌一般具有较厚的细胞壁,无芽孢,多数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生长繁殖迅速。
致病机制
主要通过产生各种毒素和酶类,以及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方式导致疾病。如葡 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溶血素等,链球菌可产生透明质酸酶、链激酶等。
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目录
• 引言 • 革兰氏阳性球菌概述 • 抗生素治疗进展 • 非抗生素治疗方法探讨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政策
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02
耐药菌感染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长 期、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 物所导致。
耐药菌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耐药菌感染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和革兰氏阴 性菌感染。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耐药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 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等。
的联合使用策略。
02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可以发挥药物的
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03
需要对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的研究,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的优化使用
01
抗菌药物的优化使用是减少耐 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02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抗 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给药方案 。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抗击耐药菌感染 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针对不同种类的耐药菌,研究开发出具有高度选择 性、广谱抗菌活性、低毒性的新型抗菌药物。
03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 、基因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01
为了克服单一抗菌药物的局限性,可以采用抗菌药物
04
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 略
加强抗生素管理
限制抗生素处方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
医生应谨慎开具抗生素处方,仅在必 要时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
医疗机构应定期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估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抗生素分级管理
耐药菌感染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长 期、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 物所导致。
耐药菌感染的分类
根据病原菌的不同,耐药菌感染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和革兰氏阴 性菌感染。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
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耐药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肠杆菌科 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等。
的联合使用策略。
02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可以发挥药物的
协同作用,提高抗菌效果,并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03
需要对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
的研究,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的优化使用
01
抗菌药物的优化使用是减少耐 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02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抗 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和给药方案 。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01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抗击耐药菌感染 的重要手段之一。
02
针对不同种类的耐药菌,研究开发出具有高度选择 性、广谱抗菌活性、低毒性的新型抗菌药物。
03
新型抗菌药物的研究涉及到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 、基因工程等多种技术手段。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01
为了克服单一抗菌药物的局限性,可以采用抗菌药物
04
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 略
加强抗生素管理
限制抗生素处方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
医生应谨慎开具抗生素处方,仅在必 要时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 。
医疗机构应定期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 ,评估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抗生素分级管理
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状况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ຫໍສະໝຸດ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第 2 2卷
第 5期
20 0 7年 9月 JMo .bMe . 12 , . .et2 0 dI d Vo. 2 No 5S p. 0 7 a
2 7
R OC曲 线 图
为 1 O 的交叉 点 最近 的界点 , 确定 出胸腹 腔 积 O 可 液、 脑脊 液 AD 的测定 对 结核 病 具有 最佳 诊 断 价 A 值 的界 点值 分别 为 2 O和 1 I 如 根据新 确定 的 4U/ 。 界点 值来 判 断 阳性 , A 在胸 腹 腔 积 液 中诊 断 结 AD
定差异 。 参考文 献 :
[] 刘 彦 轩 , 1 郭盛 菊 . 苷 脱 氨 酶 测 定 对 良恶 性 胸 腹 水 的 腺 鉴 别 诊 断 价值 [ ] 中 国误 诊 学 杂 志 ,055 4 : J. 2 0 , ( )
6 — 6 . 52 53
性 , 脑脊 液 中 S 则 偏 低 而
图 2 ADA 在 脑 脊 液 中 诊 断 结 核 病 的 ROC 曲线
AD 广泛 分布 于淋 巴细胞 、 细胞 等有核 细胞 中 , A 红 但 各种 细胞 内 A DA 含 量各 不相 同 , 巴细胞 中活 淋
3 讨论
从 以上 结果 可见 , 统 的结核 抗 体试 验 、 传
涂片查 结核 杆 菌诊断 结 核病 的 阳性 率 分别 为 1 9
究。
[] 邱 丽华 , 学 东 , 国利 , . 测 脑 脊 液 诊 断结 核 性 2 王 刘 等 检
通 过绘 制 RO 曲线 , 先 可发 现 AD 在 胸 C 首 A
和病 毒 性 脑 膜 炎 [] J.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0 3 2 ( ) 2 0 ,4 3 :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第 2 2卷
第 5期
20 0 7年 9月 JMo .bMe . 12 , . .et2 0 dI d Vo. 2 No 5S p. 0 7 a
2 7
R OC曲 线 图
为 1 O 的交叉 点 最近 的界点 , 确定 出胸腹 腔 积 O 可 液、 脑脊 液 AD 的测定 对 结核 病 具有 最佳 诊 断 价 A 值 的界 点值 分别 为 2 O和 1 I 如 根据新 确定 的 4U/ 。 界点 值来 判 断 阳性 , A 在胸 腹 腔 积 液 中诊 断 结 AD
定差异 。 参考文 献 :
[] 刘 彦 轩 , 1 郭盛 菊 . 苷 脱 氨 酶 测 定 对 良恶 性 胸 腹 水 的 腺 鉴 别 诊 断 价值 [ ] 中 国误 诊 学 杂 志 ,055 4 : J. 2 0 , ( )
6 — 6 . 52 53
性 , 脑脊 液 中 S 则 偏 低 而
图 2 ADA 在 脑 脊 液 中 诊 断 结 核 病 的 ROC 曲线
AD 广泛 分布 于淋 巴细胞 、 细胞 等有核 细胞 中 , A 红 但 各种 细胞 内 A DA 含 量各 不相 同 , 巴细胞 中活 淋
3 讨论
从 以上 结果 可见 , 统 的结核 抗 体试 验 、 传
涂片查 结核 杆 菌诊断 结 核病 的 阳性 率 分别 为 1 9
究。
[] 邱 丽华 , 学 东 , 国利 , . 测 脑 脊 液 诊 断结 核 性 2 王 刘 等 检
通 过绘 制 RO 曲线 , 先 可发 现 AD 在 胸 C 首 A
和病 毒 性 脑 膜 炎 [] J.泰 山 医 学 院 学 报 ,0 3 2 ( ) 2 0 ,4 3 :
外科革兰氏阳性球菌的耐药现状及合理用药(061125邢台)

外科病原菌的分布状况及抗菌药物耐药性探析
————屈玲等(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大学学报,2006,4(4):60~61
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株,%) 抗生素
厄他培南 氨苄西林 环丙沙星 红霉素 呋喃妥因
肠球菌 R% 100 25.0 50.0 91.7 25.0
抗生素
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 替考拉宁 万古霉素
----(引自:马越,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2,18(3)185-187)
4、 出现了死亡率较高的万古霉素耐药肠 球菌(VRE)感染;
上海中山医院对临床分离的769株肠球菌进行了耐药 性分析,显示肠球菌对下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庆大霉素95.8%、林可霉素94.4%、复方新诺明92.2%、苯 唑西林85.2%、环丙沙星52.7%、利福平61.4%、头孢曲松 68.0%、红霉素68.8%、青霉素23.2%、氨苄西林17.6%、
金葡菌、肠杆菌属 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
术后(1年后)人造瓣膜心内膜炎 链球菌、葡萄球菌属 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ⅩⅩⅢ ——心胸大血管外科感染的防治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撰写协作组
心内膜炎应用抗生素的目标性治疗
致病菌
MSSA MRSA 表皮葡萄球菌
在美国上市仅一年多,就己经发现有数株抗药性细菌了。
因此,人类要想遏制细菌耐药情况的进一步恶化,
唯有全社会来重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虽然目前的
情况很严峻,但是我们仍要坚信胜利是属于人类的.只
要我们努力地去研究.相信人类会战胜超级耐药细菌!
二、G+球菌感染的耐药现状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G+球菌多重耐药球菌
五年攻关!
医院感染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 环 境 、 往 孕 产 史 、 病 史 、 否 双 胎 等 情 况 , 确计 算 孕 周 , 既 疾 是 正
[ ] 宋 文 龄 , 景 辉 . 前 筛 查 唐 氏 综 合 征 的 应 用 价 值 [ ] 中 国 实 用 6 孙 产 J.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0 72 ( )9 4 20 ,2 7 :4 .
的概 率 很 低 , 不 能完 全 排 除 这 种 异 常 或 其 他 异 常 的 可 能 性 , 并
我 国 目前 的 经 济 情 况 及 成 本 因 素 , 孕 中 期 母 体 血 清 AF 和 对 P
F e-HC 检测 是 产 前 筛 查 的 重要 措施 。我 国 自 1 9 re l f G 9 8年 开 始 逐 步 推 广 应 用 AF P和 F e一HC 联 合 进 行 孕 中期 D re8 G S筛 查 。 在 产 前 筛 查 中 , P和 F e-HC 是 D AF re  ̄ G S最 优 化 的 血 清 指 标 , 不 仅 能 检 出 目标 疾 病 胎 儿 , 能 检 出 其 他 出 生 缺 陷 。有 报 道 显 也 示 , 妇 孕 中期 血 清 AF 孕 P和 F e-HC 测 定 值 明 显 减 低 和 升 re1 G 3
[ ] 刘 晓曦 , 侠 , 芳 . 分 国家 产 前 筛 查 政 策 的 比 较 及 启 示 [ ] 中 7 徐 王 部 J.
国初 级 卫 生 保 健 ,0 0 72 )2 —0 2 1 , (4 :83. [ ] 陈 英 耀 . 国 出 生 缺 陷 的 疾 病 负 担 和 预 防 策 略 的 经 济 学 评 价 8 中
筛 查 高 风 险 , 需 要 进 一 步 检查 以 明 确 诊 断 。因 此 , 好 筛 则 做
[ ] 宋 文 龄 , 景 辉 . 前 筛 查 唐 氏 综 合 征 的 应 用 价 值 [ ] 中 国 实 用 6 孙 产 J.
妇 科 与 产 科 杂 志 ,0 72 ( )9 4 20 ,2 7 :4 .
的概 率 很 低 , 不 能完 全 排 除 这 种 异 常 或 其 他 异 常 的 可 能 性 , 并
我 国 目前 的 经 济 情 况 及 成 本 因 素 , 孕 中 期 母 体 血 清 AF 和 对 P
F e-HC 检测 是 产 前 筛 查 的 重要 措施 。我 国 自 1 9 re l f G 9 8年 开 始 逐 步 推 广 应 用 AF P和 F e一HC 联 合 进 行 孕 中期 D re8 G S筛 查 。 在 产 前 筛 查 中 , P和 F e-HC 是 D AF re  ̄ G S最 优 化 的 血 清 指 标 , 不 仅 能 检 出 目标 疾 病 胎 儿 , 能 检 出 其 他 出 生 缺 陷 。有 报 道 显 也 示 , 妇 孕 中期 血 清 AF 孕 P和 F e-HC 测 定 值 明 显 减 低 和 升 re1 G 3
[ ] 刘 晓曦 , 侠 , 芳 . 分 国家 产 前 筛 查 政 策 的 比 较 及 启 示 [ ] 中 7 徐 王 部 J.
国初 级 卫 生 保 健 ,0 0 72 )2 —0 2 1 , (4 :83. [ ] 陈 英 耀 . 国 出 生 缺 陷 的 疾 病 负 担 和 预 防 策 略 的 经 济 学 评 价 8 中
筛 查 高 风 险 , 需 要 进 一 步 检查 以 明 确 诊 断 。因 此 , 好 筛 则 做
我国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的耐药现状

1993~2001年院内肺部感染分离的肠球菌对临 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46~248
抗 生素
青 霉 素
氨 苄 西 林
万
庆
古
大
霉
霉
素
素
阿
氧
环
米
氟
丙
氨苄西林
卡 星
沙 星
沙 星
/ 舒巴坦
亚 胺 培 南
粪肠球菌 21.4 18.5 7.1 84.3 75.7 62.9 58.6 14.3
---- (引自:江西医学检查 2002,20(4):27-228)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
86.99%。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7):549-550)
解放军总医院1995-1999年临床分离的CNS中,
MRCNS从67.3%增至74.2%。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年-2001年临
125(10.51)
2002 112(30.94)
217(59.94)
33(9.12)
362(30.45)
2003 169(31.07)
326(59.93)
49(9.00)
544(45.75)
合计 428(36.00)
648(54.50)
113(9.5)
1189(100.00)
2164例新生儿肺炎需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院中最为严重,在经济落后地区MRSA的 分离率相对较低。
据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报道:
1999~2000年北京和河北地区临床分离 金葡菌中MRSA分别为: 北京地区59.2%(161/272), 河北地区39.9%(105/263)。
我国细菌耐药问题的现状和防控策略

Ke y wo r d s : b a c t e r i a l r e s i s t a n c e ; a n t i b i o t i c s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 c o n t r o l s fa t e g y
a n d r e v e a l s t h e s e r i o u s d a ma g e b e i n g c a u s e d t o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 f o o d s a f e y, t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1 e n v i r o n me n t . a n d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摘要 :细 菌耐药危机 日趋严 峻, 已经 成为全球范 围内的重大 公共 安全 问题,严重危害人类 、动物 的健康和生态环 境。本文总 结了我 国各领域细 菌耐 药问题的现状 ,分析 了加剧细菌 耐药性的直接原因 ,揭示 了细菌耐药 问题对 国民健康 、食 品安全、生 态 环 境 、 经 济 发 展 等 可 能造 成 的 危 害 ,整 理 了我 国 目前 开 展 的 防 控 行 动 以及 取 得 的主 要 成 果 ,最 后 针 对 我 国 细 菌 耐 药 防 控 在 耐药监测 、抗生素监管 、危 害风 险评估、人才 队伍建设等方 面的不足,提出 了多领域合作 、多部 门联 防联控 的细 菌耐药防控 策 略。 关键 词 :细 菌 耐 药 ;抗 生 素 ;可 持 续 发展 ; 防 控 策 略 中图分类号 :R 一 1 文献标识码 :A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B u r n S u r g e r y , C h a n g h a i Ho s p i t a l , t h e S e c o n d Mi l i t a y r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C h i n a )
a n d r e v e a l s t h e s e r i o u s d a ma g e b e i n g c a u s e d t o p u b l i c h e a l t h , f o o d s a f e y, t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1 e n v i r o n me n t . a n d e c o n o m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
摘要 :细 菌耐药危机 日趋严 峻, 已经 成为全球范 围内的重大 公共 安全 问题,严重危害人类 、动物 的健康和生态环 境。本文总 结了我 国各领域细 菌耐 药问题的现状 ,分析 了加剧细菌 耐药性的直接原因 ,揭示 了细菌耐药 问题对 国民健康 、食 品安全、生 态 环 境 、 经 济 发 展 等 可 能造 成 的 危 害 ,整 理 了我 国 目前 开 展 的 防 控 行 动 以及 取 得 的主 要 成 果 ,最 后 针 对 我 国 细 菌 耐 药 防 控 在 耐药监测 、抗生素监管 、危 害风 险评估、人才 队伍建设等方 面的不足,提出 了多领域合作 、多部 门联 防联控 的细 菌耐药防控 策 略。 关键 词 :细 菌 耐 药 ;抗 生 素 ;可 持 续 发展 ; 防 控 策 略 中图分类号 :R 一 1 文献标识码 :A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B u r n S u r g e r y , C h a n g h a i Ho s p i t a l , t h e S e c o n d Mi l i t a y r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C h i n a )
革兰氏阳性球菌耐药现状及防治对策(2012湖南)

专家警告:MRSA在美国每年致死的人数可能超过艾滋病!
2013-6-7 5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建立.
中国统计数据
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 药性已居世界首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 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 右,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菌药滥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文思指出:“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 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 和心血管疾病。”
2013-6-7 7
资源有限,研发费用昂贵:
一种抗菌新药研发费用10亿美元以上,
周期10年,而新一代耐药菌产生只要2年!
科学家研制抗菌药物的速度,赶不上抗菌 药物失效的速度!
2002 年~2006 年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 院3455例儿童血培养结果分析
2013-6-7
28
《海南医学》2006 年第17 卷第10 期
1996-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的变迁
2013-6-7
29
四川医学2005年9月第26卷(第9期)
2001-2006 年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 458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
68.2 59.8 63.9
65.6 64.6 65.1 62.3
75.3 80.3 82.9
82.2 82.2 71.9 77.0
40.0 62.8 70.1
72.0 87.0 88.3 6.6 7.4 21.5
34
2005-2008 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革兰阳性菌耐药变迁
年份
2005 2006
13.4% 12.2%
其他致病菌
2013-6-7 5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建立.
中国统计数据
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 药性已居世界首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 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 右,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菌药滥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文思指出:“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细菌耐药性是21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它对 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威胁绝不亚于艾滋病、癌症 和心血管疾病。”
2013-6-7 7
资源有限,研发费用昂贵:
一种抗菌新药研发费用10亿美元以上,
周期10年,而新一代耐药菌产生只要2年!
科学家研制抗菌药物的速度,赶不上抗菌 药物失效的速度!
2002 年~2006 年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 院3455例儿童血培养结果分析
2013-6-7
28
《海南医学》2006 年第17 卷第10 期
1996-2004年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种类的变迁
2013-6-7
29
四川医学2005年9月第26卷(第9期)
2001-2006 年云南省昆明市儿童医院 458 例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分析
68.2 59.8 63.9
65.6 64.6 65.1 62.3
75.3 80.3 82.9
82.2 82.2 71.9 77.0
40.0 62.8 70.1
72.0 87.0 88.3 6.6 7.4 21.5
34
2005-2008 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 革兰阳性菌耐药变迁
年份
2005 2006
13.4% 12.2%
其他致病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区13家医院2000年7月1日-2001
年6月30日年度内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 SE)中,MRSE占33.8%(51/151)。
------(引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泰中华医学杂志 2003.83(5)365-374)
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7年12月-1999
年12月两年间从临床分离出的353株凝固酶阳葡萄 球菌(CNS)中MRCNS占66.8%(256/353).
我国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的 耐药现状及合理用药
李忠思
一、微生物间的抗生现象与细菌 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间的抗生现象
自然界微生物
产生
具有
抗生素(抗生物质)
抑制自 身的功 能活动
杀灭其他 微生物
耐受和抵 御外来抗 生物质侵 入的能力
人类发现抗生素----化疗制剂
微生物 改变生物合成功能,
加强防御能力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对抗生素等 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62%。
---- (引自:中国全科医学研究,2002,3(2):34)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临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 83.8%。
---- (引自:中华综合医学, 2002,3(4);359-360)
肠球菌属的耐药现状
据国家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心的分析资料显示,我国 肠球菌耐药性比较严重。除对某些抗菌药固有耐药外, 对常规选用药物如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表现出高度耐药, 而耐药率分别为59.8%和63.3%,甚至出现对万古霉素耐 药的肠球菌(VRE),分离率为3.8%。
---- (引自海军总医院学报2000,13(4)239-242)
2000~2002年耐药菌株分离率比较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路娟等, 临床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4, 29(3):149~150
大肠埃希氏菌 克雷伯氏菌属细菌
MRSA (ESBLS)
(ESBLS)
125(10.51)
2002 112(30.94)
217(59.94)
33(9.12)
362(30.45)
2003 169(31.07)
326(59.93)
49(9.00)
544(45.75)
合计 428(36.00)
648(54.50)
113(9.5)
1189(100.00)
2164例新生儿肺炎需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7-329)
湖北地区11间医院1998年10月~1999年9月间 临床分离肠球菌中,庆大霉素高耐药株占 47.3%,链霉素高耐药株占56.0%,耐万古霉素 肠球菌(VRE)分离率为5.3%。
--------(引自:临床检验杂志 2000 . 18(4).225~226)
§ MRSA感染在药物治疗上相当困难!
医院获得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的 病原治疗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感染: 宜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可选:磷霉素,利福平,SMZ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联合,不宜单用!
—摘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第33~35页
治疗MRSA感染的新型抗菌药
---- (引自:江西医学检查 2002,20(4):27-228)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
86.99%。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7):549-550)
解放军总医院1995-1999年临床分离的CNS中,
MRCNS从67.3%增至74.2%。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年-2001年临
MRSA占70.8%。
---- (引自:世界感染学杂志 2003,(1):47~48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中MRSA占
71.88%。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 (7):549~550)
天 津 第 四 医 院 烧 伤 病 房 从 临 床 分 离
的金葡菌中MRSA占83%。
耐药机理复杂: 细菌的泵出系统 -内酰胺酶的产生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靶位蛋白的改变(MRSA) (研究较多的是靶位蛋白的改变)
MRSA的耐药机制
已经证实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 要机制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内膜上诱导产生了一种 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赋予MRSA耐药性的遗 传决定子称为mec。PBP-2a由mecA基因编码产生。所 以,mecA基因是PBP-2a的编码基因(coding gene),也 称为PBP-2a的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是MRSA 的主要耐药因子。
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有同 质性(homogeneously)或异质性(heterogeneously) 耐药的区别。同质性耐药的菌株表现为所有细胞均 高度耐药,呈单一群体。异质性耐药则这种耐药菌 株的同一群体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耐药程度不同 的亚群,仅有极少数细胞(10-4 -10-7)对抗生素高 度耐药,大部分细胞则表现为低度耐药。降低培养 温度(37→30摄氏度)或改变培养条件,可能使高 度耐药细胞增加。据报道,绝大部分MRSA菌株是异 质性耐药表达的菌株。
MRSA耐药性的发展
自从60年代出现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以 来,现 在实际 上 MRSA 早 已不是 单纯对 甲氧西 林 (Methicillin)耐药的问题了,MRSA是一种多重耐药 菌株,它对头孢菌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 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6080%以上。
1993~2001年院内肺部感染分离的肠球菌对临 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46~248
抗 生 素
青 霉 素
氨 苄 西 林
万
庆
古
大
霉
霉
素
素
阿
氧
环
米
氟
丙
氨苄西林
卡
沙
沙
/ 舒巴坦
星
星
星
亚 胺 培 南
粪肠球菌 21.4 18.5 7.1 84.3 75.7 62.9 58.6 14.3
------- (引自:世界感染杂志 2001.1(4):303-306)
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
上海中山医院对临床分离的769株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 分析,结果显示:肠球菌对下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 为:庆大霉素95.8%、林可霉素94.4%、复方新诺明92.2%、 苯唑西林85.2%、环丙沙星52.7%、利副平61.4%、头孢曲 松68.0%、红霉素68.8%、青霉素23.2%、氨苄西林17.6%、 万古霉素3.0%。
---- (引自李家泰,中华医学杂志2003.3(5))
上海中山医院 1993年6月~1994年7月
临床分离金葡菌中MRSA占77.9% (134/172),其中80.6%(108/134)为 HAI。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6(2):114~116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中
而且,MRSA近来在国内外一些大医院的临床分 离金葡菌中所占比例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院内 感染病人中MRSA高达80%以上。
§ MRSA是多重耐药菌!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分离42株MRSA对下
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青霉素100.0%
红霉素95.2%
奈替米星42.9%
头孢哌酮/舒巴坦61.9%
龙灿 李先斌 黄彩芝等(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4):345~347转334
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多重耐药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12.9
屎肠球菌 81.0 66.7 33.3 90.5 85.7 81.0 85.7 61.9
57.1
鸟肠球菌 35.4 29.1 12.5 85.4 77.1 66.7 64.6 27.1
21.8
注:12例VREF感染病例死亡11例,其他的病死率为70%。
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
三、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
VRE的耐药机制
糖肽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以D-Ala-D-Ala为末 端的肽聚糖前体小肽特异性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 糖的延伸或/和交联,从而阻遏细胞壁的合成,最终导致细 菌细胞死亡。糖肽类抗生素对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阳性 菌具有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严重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 治疗,代表着对付这类难治性疾病的最后防线。
10
菌种 大肠埃希菌 绿脓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粪肠球菌 阴沟肠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分离株数 5723 4149 3302 3299 2349 1927 1697 1579 1389
759
百分比(%) 14.2 10.3 8.2 8.2 5.8 4.8 4.2 3.9 3.4
据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报道:
13家样本医院从2000年7月1日至2001年6 月30日从住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到238株金葡菌, MRSA占37.4%(89/238),其中医院获得性 感染(HAI)患者MRSA检出率为89.2% (33/37),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患者 MRSA检出率为30.2%(42/139)。
从已有的研究发现,肠球菌的糖肽耐药 表现型有5种,即VanA、VanB、VanC、VanD和 VanE型,前2种较多见, 为诱导性耐药表 型,VanA型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都具 有高水平耐药性,VanB型菌株对万古霉素具 有水平各异的耐药性且保持对替考拉宁的 敏感性。
年6月30日年度内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 SE)中,MRSE占33.8%(51/151)。
------(引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家泰中华医学杂志 2003.83(5)365-374)
武汉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997年12月-1999
年12月两年间从临床分离出的353株凝固酶阳葡萄 球菌(CNS)中MRCNS占66.8%(256/353).
我国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的 耐药现状及合理用药
李忠思
一、微生物间的抗生现象与细菌 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间的抗生现象
自然界微生物
产生
具有
抗生素(抗生物质)
抑制自 身的功 能活动
杀灭其他 微生物
耐受和抵 御外来抗 生物质侵 入的能力
人类发现抗生素----化疗制剂
微生物 改变生物合成功能,
加强防御能力
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对抗生素等 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62%。
---- (引自:中国全科医学研究,2002,3(2):34)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临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 83.8%。
---- (引自:中华综合医学, 2002,3(4);359-360)
肠球菌属的耐药现状
据国家细菌耐药性检测中心的分析资料显示,我国 肠球菌耐药性比较严重。除对某些抗菌药固有耐药外, 对常规选用药物如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表现出高度耐药, 而耐药率分别为59.8%和63.3%,甚至出现对万古霉素耐 药的肠球菌(VRE),分离率为3.8%。
---- (引自海军总医院学报2000,13(4)239-242)
2000~2002年耐药菌株分离率比较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路娟等, 临床细菌分布及耐药监测.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4, 29(3):149~150
大肠埃希氏菌 克雷伯氏菌属细菌
MRSA (ESBLS)
(ESBLS)
125(10.51)
2002 112(30.94)
217(59.94)
33(9.12)
362(30.45)
2003 169(31.07)
326(59.93)
49(9.00)
544(45.75)
合计 428(36.00)
648(54.50)
113(9.5)
1189(100.00)
2164例新生儿肺炎需氧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27-329)
湖北地区11间医院1998年10月~1999年9月间 临床分离肠球菌中,庆大霉素高耐药株占 47.3%,链霉素高耐药株占56.0%,耐万古霉素 肠球菌(VRE)分离率为5.3%。
--------(引自:临床检验杂志 2000 . 18(4).225~226)
§ MRSA感染在药物治疗上相当困难!
医院获得性肺炎、肺脓肿和脓胸的 病原治疗
甲氧西林耐药的金葡菌感染: 宜选: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可选:磷霉素,利福平,SMZ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 联合,不宜单用!
—摘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第33~35页
治疗MRSA感染的新型抗菌药
---- (引自:江西医学检查 2002,20(4):27-228)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CNS中MRCNS占
86.99%。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7):549-550)
解放军总医院1995-1999年临床分离的CNS中,
MRCNS从67.3%增至74.2%。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年-2001年临
MRSA占70.8%。
---- (引自:世界感染学杂志 2003,(1):47~48
广东省人民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中MRSA占
71.88%。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 (7):549~550)
天 津 第 四 医 院 烧 伤 病 房 从 临 床 分 离
的金葡菌中MRSA占83%。
耐药机理复杂: 细菌的泵出系统 -内酰胺酶的产生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靶位蛋白的改变(MRSA) (研究较多的是靶位蛋白的改变)
MRSA的耐药机制
已经证实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 要机制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内膜上诱导产生了一种 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赋予MRSA耐药性的遗 传决定子称为mec。PBP-2a由mecA基因编码产生。所 以,mecA基因是PBP-2a的编码基因(coding gene),也 称为PBP-2a的结构基因(structure gene),是MRSA 的主要耐药因子。
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高度耐药性有同 质性(homogeneously)或异质性(heterogeneously) 耐药的区别。同质性耐药的菌株表现为所有细胞均 高度耐药,呈单一群体。异质性耐药则这种耐药菌 株的同一群体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耐药程度不同 的亚群,仅有极少数细胞(10-4 -10-7)对抗生素高 度耐药,大部分细胞则表现为低度耐药。降低培养 温度(37→30摄氏度)或改变培养条件,可能使高 度耐药细胞增加。据报道,绝大部分MRSA菌株是异 质性耐药表达的菌株。
MRSA耐药性的发展
自从60年代出现对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 以 来,现 在实际 上 MRSA 早 已不是 单纯对 甲氧西 林 (Methicillin)耐药的问题了,MRSA是一种多重耐药 菌株,它对头孢菌素、四环素类、氯霉素、红霉素、 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达6080%以上。
1993~2001年院内肺部感染分离的肠球菌对临 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46~248
抗 生 素
青 霉 素
氨 苄 西 林
万
庆
古
大
霉
霉
素
素
阿
氧
环
米
氟
丙
氨苄西林
卡
沙
沙
/ 舒巴坦
星
星
星
亚 胺 培 南
粪肠球菌 21.4 18.5 7.1 84.3 75.7 62.9 58.6 14.3
------- (引自:世界感染杂志 2001.1(4):303-306)
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
上海中山医院对临床分离的769株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 分析,结果显示:肠球菌对下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 为:庆大霉素95.8%、林可霉素94.4%、复方新诺明92.2%、 苯唑西林85.2%、环丙沙星52.7%、利副平61.4%、头孢曲 松68.0%、红霉素68.8%、青霉素23.2%、氨苄西林17.6%、 万古霉素3.0%。
---- (引自李家泰,中华医学杂志2003.3(5))
上海中山医院 1993年6月~1994年7月
临床分离金葡菌中MRSA占77.9% (134/172),其中80.6%(108/134)为 HAI。
---- (引自: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6,6(2):114~116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分离金葡菌中
而且,MRSA近来在国内外一些大医院的临床分 离金葡菌中所占比例呈迅速上升趋势,特别是在院内 感染病人中MRSA高达80%以上。
§ MRSA是多重耐药菌!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分离42株MRSA对下
列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
青霉素100.0%
红霉素95.2%
奈替米星42.9%
头孢哌酮/舒巴坦61.9%
龙灿 李先斌 黄彩芝等(湖南省儿童医院)。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4,3(4):345~347转334
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多重耐药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 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
12.9
屎肠球菌 81.0 66.7 33.3 90.5 85.7 81.0 85.7 61.9
57.1
鸟肠球菌 35.4 29.1 12.5 85.4 77.1 66.7 64.6 27.1
21.8
注:12例VREF感染病例死亡11例,其他的病死率为70%。
2002年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
三、多重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
VRE的耐药机制
糖肽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以D-Ala-D-Ala为末 端的肽聚糖前体小肽特异性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 糖的延伸或/和交联,从而阻遏细胞壁的合成,最终导致细 菌细胞死亡。糖肽类抗生素对几乎所有的革兰氏阳性 菌具有活性,在临床上用于严重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 治疗,代表着对付这类难治性疾病的最后防线。
10
菌种 大肠埃希菌 绿脓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鲍曼不动杆菌 粪肠球菌 阴沟肠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分离株数 5723 4149 3302 3299 2349 1927 1697 1579 1389
759
百分比(%) 14.2 10.3 8.2 8.2 5.8 4.8 4.2 3.9 3.4
据国家细菌耐药性监测中心报道:
13家样本医院从2000年7月1日至2001年6 月30日从住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到238株金葡菌, MRSA占37.4%(89/238),其中医院获得性 感染(HAI)患者MRSA检出率为89.2% (33/37),而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患者 MRSA检出率为30.2%(42/139)。
从已有的研究发现,肠球菌的糖肽耐药 表现型有5种,即VanA、VanB、VanC、VanD和 VanE型,前2种较多见, 为诱导性耐药表 型,VanA型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都具 有高水平耐药性,VanB型菌株对万古霉素具 有水平各异的耐药性且保持对替考拉宁的 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