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 新课标

高考语文复习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 新课标

“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 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活用。 高考命题主要通过选择题(实词理解题)和翻译题的方式考查词 类活用。
技巧点拨
一、文言句式解题技法 1.要熟记各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比照例句的特征对号入座。 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特殊句式的例子,当碰到类似的句子时,调动知识 储备,加以核对即可确定。 2.抓住标志性词语。文言句式往往在形式上有一些标志,如 判断句的判断词;宾语前置往往出现在否定句、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 的前提下,或有提宾标志;被动句中表被动的介词等等。 3.分析句子结构。文言句式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和现代汉 语语法不同。通过分析其结构,很容易看出不同之处,从而确定是哪 种类型的句式。 4.翻译句子。当不能直接确定句子的类型时,可以先进行翻 译,然后把翻译出来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通过词语在文言句子中 和现代汉语句子中的不同位置,即可确定为哪种类型的句子。
二、词类活用解题技法
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又与现代 文语法结构有着传承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分析语法结构规 律来求得词语的词性,即——位置定性法。当一个词语出现 在了它在正常情况下不能出现的位置上,就要判断它是否是 活用。
1.主语(宾语)。主语(宾语)一般都由名词、代词充 当。当动词、形容词处在主语的位置上,就要活用。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位于动词“事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陆波【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不同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

“句式”属于语法范畴,“不同的用法”指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

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这样一些相异的部分。

【考点透析】(一)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项脊轩志》)3、“……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对否定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游褒禅山记》)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鼓”“刃”前面有“能、欲”,都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做状语
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使动用法是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词了。如: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
“勤民”是“使民劳累”,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如:
四、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江苏高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 培养学生结合文意理解和文言翻译的能力。

一、考点阐释:江苏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考查点:主要结合文意(指阅读)的理解和文句翻译(指做题)进行考查。

3、说明:在实际考查中除五种句式和用法外,另外还涉及到“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二、江苏高考近年来文言翻译中涉及的句式和用法:(一)2009年: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1“急”,状语后置(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2 “踪迹”,名词用作动词(追踪觅迹)。

(2)方罢巡抚家居,独闻(之)而异之。

○1省略句,省“之”(听到这件事)○2 “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惊奇)○3被动句:“罢”,被罢官。

(3)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于明之亡无补”,状语后置“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的作用。

(二)2010年: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敛(之)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1省略句,省“之”(她)。

○2 状语后置句,“以嫁时之衣殓”。

○3主谓倒装,“吾贫甚矣”(我的贫穷超乎寻常)。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1使动用法,“使其心累”。

○2 判断句,“者……也”。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1“皆”表判断。

○2 “耶”表反问。

(三)2011年: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1省略句:○A省略主语(陈公弼)○B 省谓语“有”——勒巫为浓者(有)七十余家。

○2 定语后置句:毁数百区淫祠。

(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1省略句》身居(于)前行。

○2 紧缩复句:命令士兵把弓箭拉满,但不要射出。

21版: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1版: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固定句式等。

文言句式在文言文阅读中不单独命题,都在文言翻译中考查,因为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语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练掌握,会成为文言文阅读的障碍,直接的影响是译错句子,间接的会造成曲解文意,影响其他题目作答,复习的方式是根据课本中的典型例句抽取规律,然后迁移应用,因此基础还是熟悉课本。

本部分将细致讲解各种句式特点及相关辨析技巧,并借助课文中熟悉的例句帮助理解和掌握,为解答翻译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类型1:判断句【知识点拨】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见下表: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辨析技法】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不同,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做谓语,直接对主语做出判断。

那么,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究竟有哪些特征呢?1.名词性成分做谓语。

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主要特征,也是一个句子要成为判断句必不可少的条件。

2.“……者,……也”“……者”“……也”“……者也”的结构形式。

如《鸿门宴》中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等。

3.“是”做主语。

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用判断动词“为”“乃”等表示判断。

如《鸿门宴》中的“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等。

【即练即悟】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刘备,天下枭雄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汝是大家子解析A项,“……者,……也”表判断的判断句;B项,无标志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是”表判断的判断句。

4-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二--词类活用汇总

4-第三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二--词类活用汇总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一种语 言现象,它是指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 了它原来的词性或用法。即把用作甲类的词,当做乙类的 词来用。
词类活用的特点是临时性、语境性,离开了特定的语 言环境,活用义就消失了。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 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 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偶尔涉及数词的 活用。具体见下表:
A.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凶.其身 C.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庶几全. 其乐而远其病也
解析:选__C__ A项,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兴,取悦。 B项,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祸殃,祸害。 C项,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轻微,看轻, 轻视。D项,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美, 保全。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 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 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
.
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 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 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 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一、名词用作状语 有时名词放在谓语前面,表示对谓语的修饰、限制,
这时名词往往活用作状语。
常见类型 ①表比喻
译释 像……一样
例句
相应成语
天下[云]集 [响]应, 赢粮而[景] 从 。 风起云涌
②表态度 当成……一样 吾得[兄]事 之
常见类型 译释 ③表工具 用……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C句的“以”在“鸡”前,
D句的“以”在“五百金”前。
2017/10/2 25
7、下列省略句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C A. 郑穆公使视客馆 B.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C.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D. 扬州城下,进退不由
2017/10/2
26
7、下列省略句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同类的一项是
A. 郑穆公使(“使者”“官员”“人”之类的名词)视客
2017/10/2
20
指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村民)见渔人,乃大惊,问 (渔人)所从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 (渔人)具答之。(村民)便要(渔人)还家, 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 设酒杀鸡作食。” 记》) ◇注意:不同的主语要翻译出来。
2、省略谓语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
2017/10/2 11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3、( B )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明天一早犒劳士兵,为(我)打败刘 D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邦的军队!”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朱)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高考题) 答: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恨,所 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2017/10/2 13
2.用副词“乃”“即”“则”“皆” “诚 ” “特”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①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017/10/2 14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①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③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知识要点]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用法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知识点解说]1、判断句现代汉浯中,主要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形式在文言文中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等少数例句。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两大类。

一是“……者,……也”式及其变体。

所谓“变体”,即单用“者”或“也”。

逗号可以省略不用。

一是用“乃”“为”“则”“即”“诚”“非”“素”等表示判断。

《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史记.项羽本纪》:梁父即楚将项燕。

《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捕蛇者说》:非死,则徙尔。

《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

2.被动句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表示,还有不含“被”字的“被动句”。

这两种形式在古代汉语中同样存在。

如“忠而被滂”,“兵挫地削”均见《屈原列传》。

但大量的被动句是以下几种形式。

①“……于……”《廉颇蔺相如列传》:而君幸于赵王。

②“……见……”《荆轲刺秦王》: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受……于”《赤壁之战》: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为……”《促织》: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⑤“为……所……”,“为所”《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之积威所劫《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这种“为所”式可看作是“为”后宾语的省略。

3.疑问句现代汉语多借疑问词疑问代词、疑问副词、疑问语气词表示疑问,还可以借否定词表示,如“您同意不?”古代汉语疑问句的构成方式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使用的疑问词和否定副词的具体语言形式却几乎完全不同。

另外,由于标点符号的作用,现代汉语的疑问句,也可以完全不用以上两类虚词。

如:明天要下雨,你还来?但在古代汉语中,由于没有标点助力,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学点探究分析]重点宾语前置句判断句意动用法使动用法难点省略句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学习方法技巧]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特殊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具体情况见附表。

在复习文言句式时,首先要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理解、掌握文言句式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倒装句式,它的特点是句子的某个成分不在它应在的位置上,为明确句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句子排列顺序,将这些成分复位。

其次要分类记忆,举一反三。

平时记一些典型的例句,需用某种句式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这样比死记硬背定义、术语,效果要好得多。

判断一个词有没有活用,要结合句意来分析。

首先,看它用一般的意义去理解是否通顺,如果不通就可能是活用,如“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按“生活”来解释就讲不通,这里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其次看词性有没有变化,有变化的就是活用。

如“凡吏于土者”,这里的“吏”带了补语,而“吏”作为名词是不能带补语的,因此“吏”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只能作动词讲。

第三,看词语的意思有没有增加,如果增加了就是活用。

如“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就要解释为“像犬一样”,这里的“犬”就是名词作状语。

【能力升级捷径】例 1 在下列各句后面的括号里,补出画线部分所省略的词语(1988年高考题)①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②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③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④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思维技巧这是一道考查句子成分省略的试题,要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省略句的五种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可以用省略句的五种情况对四个句子逐一检视。

其次,要与现代汉语对比,这样容易发现到底省略了什么。

答案:①句省略谓语“乐”,②句省主语“促织”,③句省介词“于”,④省主语“秦人”。

激活思维该题学生感到最为难的地方是不知从何处下手,或是抓住次要的而忽视了主要的,读懂原文,用有关知识来指导是做好这类题的关键。

例2 下列各句加点的文言词,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用法相同的是(1992年“三南”高考试题)A.齐桓公得管仲,有霸.诸侯之荣。

B.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山光悦鸣性,潭影空.人心思维技巧这是一道考查词类活用的题。

看一个词是不是活用,可以用一般的意义去理解它,如不通顺就是活用。

题干中的“绿”用一般的意义去解释是行不通的,只能解释为“使……绿”,这样理解,做题的思路就明晰了,表明在下面的选项中,要确认有一项是使动用法。

A、B、C三项虽然都是动词,但不是使动用法,只有D项的“空”才是使动。

答案D激活思维对于这类选择与例句相同的项的试题,最重要的是要读懂例句,只有把例句读懂了,才有一个选择的角度。

例3 下列各句中全有词类活用时一组是()①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

②明主立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者不得不官。

③贾(须贾,人名)有汤镬之罪,唯君死生之。

④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

⑤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故国士报之。

⑥其母死,(吴)起终不归,曾子薄之。

⑦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⑧翠鹄犀象,其处势非不远死也,而所以死者,惑于饵也。

A.①②③④⑤B.④⑤⑥⑦⑧C.①③⑤⑥⑦⑧D.②③⑤⑥⑦⑧思维技巧判断一个词有没有活用,要结合句意来分析。

首先,看它用一般的意义去理解是否通顺,如通顺就可能使活用。

如“皮面决眼”用“皮肤”的意思来释“皮”就讲不通。

其次,看词性有没有变化,有变化就是活用。

如名词带宾语或补语,如“皮面”;名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不官”;名词修饰动词,如“国士遇我”;形容词、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如“死生之”“薄之”“远死”。

第三,看词语的词意有没有增加,增加了就是活用。

如“官”——让他做官,“死生”一一使之死,使之生,“皮”一一剥皮,“皮面”即剥去面上的皮,“远死”一一远离死亡。

对于容易混淆的地方更应仔细分析,把自己的几种理解详加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据以上分析可知,答案应选D。

答案 D激活思维要做好该题,必须对文言词语的活用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否则选起来就不知从何处下手。

【综合能力测试5】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1.选出对宾语前置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①残贼公行,莫之或止②缚者曷为者也③豫州今欲何往④来何罪之有⑤君何以知燕王⑥某一人专心致至,唯弈秋之为听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⑧子何恃而往⑨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⑩唯才是举,臣得而用之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⑩B.①⑦/②③④⑤⑧⑨/⑥⑩C.①②⑦/③④⑤⑧/⑥⑨⑩D.①②⑦/③④⑤⑧⑨/⑥⑩2.与“日月逝矣,时不我与”宾语前置形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①我与尔诈,尔无我虞。

②“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③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④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

⑤夫秦何厌之有?⑥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A ①②④⑥B ①④⑥C ①②④⑤D ①②⑥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郤子至,请伐齐,①晋侯弗许;请以其私属,又弗许。

②(左师)曰:“日饮食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A.①句“晋侯弗许”、“又弗许”之后都省略了宾语B.①句“请以其私属”、“又弗许”前都承前省略了主语;②句“日饮食”前,第二个“日”字前也都省略了主语C.“郤子至”、“恃粥耳”之后都没有省略成分D.“请伐齐”、“恃粥耳”之前都省略了主语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A.①句“再”、“三”之后都承前省略了谓语B.②句“弃”后省略了宾语C.“一鼓”、“再”、“三”前省略了主语“齐师”D.③句动词“拜”之后省略了兼语“蔺相如”(或省略了代词“其”)5.选出为下列省略句正确补上省略词语的一项()洵阳腊月,江风苦寒。

(甲)岁暮鲜欢,夜长无睡。

(乙)引笔铺纸,悄然(丙)灯前(丁)念则书(戊),言无次第,勿以繁多为倦,且以(己)代一夕之话也。

甲乙丙丁戊己甲乙丙丁戊己A.我吾坐以矣此B.我我于有之之C.吾我在以焉其D.吾吾以因矣之6.选出为下列省略句正确补上省略词语的一项是()广出猎,(甲)见草中石,(乙)以为虎而射之,(丙)中石没镞,(丁)视之(戊)石也。

(己)因复更射之,(庚)终不能复入石矣。

甲乙丙丁戊己庚甲乙丙丁戊己庚A.而便竟及为故然B.忽乃遂待则而竟C.乃广箭而是遂广D.广广箭广乃广箭7.把下列各句按表被动的方式不同予以分类。

A.被B.为所C.于D.无文字标志E.见F.为……所G.受H.为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与赵王()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⑤不拘于时,学于余()⑥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⑦余同系朱翁、余生、……皆不应重罚()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茅屋为秋风所破()⑩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下列句中“为”不表被动的一句是()A.数十年,竟为秦所灭B.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笑矣C.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D.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9.下列句中“于”表被动的是()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②能谤讥于市朝③请奉命求救于将军④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忠义暴于朝廷⑥于是秦王不择,为一击击⑦他日,见于王⑧万钟于我何加焉A.①④⑤B.①④⑦C.①⑤⑦D.①⑥⑧10.选出与“羁縻不得还”句式相同的一组()①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③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⑤为除不洁者,引入⑥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⑦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⑧鸡健进,逐退之⑨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⑩荆州之民附操者,退兵势耳A ①③④⑩B ②⑤⑥⑩C ③⑦⑧⑨D ⑤⑦⑨⑩11.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有哪些?选出正确的一项。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③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④臣是凡人⑤刘备天下袅雄⑥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⑦此天子气也⑧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⑨君乃亡赵走燕⑩是说也,人常疑之A.①③④⑥⑩B.①②④⑤⑦⑧C.②⑤⑥⑨⑩D.①③⑤⑦⑧⑨12.选出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①封公子为信陵君②何功之有哉?③赢兵为人马所蹈藉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⑤具告所欲死秦军状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⑦此五霸之伐也⑧何泣也?⑨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⑩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A.①⑦⑨/②⑧/③④⑥/⑤⑩B.①⑦⑨/②⑧/③⑥/④⑤⑩C.⑦⑨/②⑧/①③④⑥/⑤⑩D.⑦⑨/②④⑧/①③⑤⑥/⑩13.下列句式全是同类的一组()①遂为诸将所拥而行②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③上胡不法先王之法?④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⑥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⑦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⑧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代为?⑨若辈得无苦贫乎⑩文王之所辟风雨也A ①②⑤⑥B ③⑦⑧⑨C ①⑤⑥⑨D ④⑥⑧⑩14.从下列四组句中选出句式不同的一组()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余是以记之B.我,子瑜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其势弱于秦他日,见于王D.而如姬最幸江都围急15.选出句式相同的两句()A.古之人不余欺也B.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C.求人可使报秦者D.此余之所得也E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F 甚矣,汝之不惠16.下列四组句中选出句式不同的一组()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B.而狼未之知也微斯人,吾谁与归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赢乃夷门抱关者也D.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亚父受玉斗,置之地17.下列句式同类的一组()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秦,虎狼之国④环村居者皆为猪户⑤人马冻死者相望⑥喜而捕之,一鸣辄跃,行且速⑦何为而不成⑧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⑨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⑩大命将泛,莫之振救A ①⑥⑨B ②⑦⑩C ③④⑤D ②⑧⑩18.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组()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项工受璧,置之坐上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不然,籍何以至此?⑤臣之所好者,道也⑥见燕使咸阳宫⑦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⑧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⑨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⑩客何为者?A.①⑤⑩/②⑥⑦/③⑨/④⑧B.①⑤⑨/②⑥⑦/③⑧/④⑩C.①⑤⑨/②⑥/③⑦⑩/④⑧D.①⑨⑩/②③/⑤⑥⑦/④⑧参考答案:综合能力测试5l.B(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用“之,是”等助词帮助的宾语前置)2.B(都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3.C(“郤子至”后省略了宾语“朝”)4.C(泛指作战双方)5.B 6.D7.①C②E③H④F⑤C⑥A⑦D⑧B⑨F⑩A8.C 9.B10.A(①②③④⑥⑩被动句,⑤⑦⑧⑨陈述句)11.B12.A(判断句/宾语前置/被动句/状语后置)13.C(被动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