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教学教案-文档资料
高一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打开智慧之门》

总第一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第一单元打开智慧之门【单元导读】【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计划】第一周晨读(30分钟)课堂安排(45分钟)课下作业(每天30分钟)星期一无课。
收阅学生导学案(周末自学《劝学》第一课时,完成1-5题);集体备课。
完成《新课堂》预习导学3。
星期二学生交流订正1-5题答案;课堂检测自学成果,完成第6题,讨论解决同学答案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它疑难问题。
完成《新课堂》巩固导练4、5、6、7。
星期三背诵《劝学》默写《劝学》,《劝学》第二课时自学阅读“文苑撷英”并完同学们经过中考的洗礼,迈进了新的人生阶段——高中,在这里将面对新的生活与学习。
面对新的生活,如何开启这扇门呢,对于“新人”来说就是要不断地学习,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积跬步而至千里。
应当如何学习呢,学习中遇到问题该怎么办呢?答案便是从师而问之。
师为何?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可以是我们的老师、同学、父母、朋友,更可以是1.掌握《劝学》《师说》中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熟读并口头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背诵、准确默写这两篇文章。
2. 理解“学习”的意义,重视“学习”的态度;理解韩愈阐明的“师道”观念和“尊师重教”的观点,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研读课文,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
2、组内讨论,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成果展示并深入探究。
成相关任务。
星期四无课。
收学生导学案,二次批阅;集体备课。
完成《新课堂》拓展导练部分。
星期五交流“文苑撷英”阅读感受;作文写作。
(90分钟)双休日自学《师说》,完成1-7和13题;阅读“专题阅读导学案一”上的文章,写好读书笔记。
第二周晨读(30分钟)课堂安排(45分钟)课下作业(30分钟)星期一无课。
收阅学生的导学案,集体备课完成10-12题。
星期二学生交流订正1-7题答案;课堂检测自学成果,完成第8题,讨论解决同学答案存在的问题;探究其它疑难问题。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写作开启智慧之门课件鲁人版必修1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
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周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
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
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
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
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柳欧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
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
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 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 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 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 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提示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
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
说的“荡气回肠”,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
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
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这是一则比喻型的材料作文,也可看做寓意型的作文。材料中的水和 岸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由此及彼,由物到人,巧妙地产
生联想,恰当选准角度,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关键。
夏虫鸣。而波光潋滟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
开启“智慧之门”

开启“智慧之门”——浅谈小学语文课导入的有效教学开启课堂教学的“智慧之门”,让导入有针对性、铺垫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新颖性,让孩子的童心“飞扬”起来,使学生想学乐学,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使导入成为语文课堂美丽的旋律,成为语文课堂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出教师独具魅力的导入艺术。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导入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一、导入有针对性,能满足学生听课的需要。
导入是为了学生关注新的学习内容,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不能因为情节吸引人就不加选择的拿来作为课堂导入。
那么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选择的课堂导入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我们的课堂导入就要有针对性、有目的性。
导入的问题过于浅白,导入的内容过于平淡化、大众化,甚至忽视导入的作用,不易诱发学生产生新问题,难以促成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性学习,都会影响导入的效果。
如教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我这样设计的:(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生:“植物”的“植”右边“直”的五、六、七画那三个一横都是红色,与其它笔画的颜色不一样。
师:你们真棒!老师为了强调“植”字右边的“直”里是三横而不是两横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我们细心的同学发现了。
希望你们以后别把它写错了。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自读课文后,细心的同学们同样也会发现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短短的一个情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中许多孩子观察不仔细,教师通过采用不同颜色进行书写,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色彩对比,增强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有铺垫性,能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
巴甫洛夫说过:“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
”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识搭桥铺路,做好有效的铺垫。
这种导入的特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_高三语文教案_模板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_高三语文教案_模板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概览:埃德加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利用外物,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仅要虚心从师,勤学好问,而且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创新,使学习的天地成为自己探究和创造的乐园;不仅要热爱读书,善于读书,而且要增强审美意识,能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对象,来欣赏自己学习的所有科目,享受学习,享受读书,享受诗一般的人生。
只有使读书与学习成为伴随自己一生的习惯,使审美与创造成为自己的生命要素,才是从根本意义上开启了智慧之门,才是真正为自己的一生打下了一个精神的底子,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充满着芬芳,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世界绚烂多姿,才能使高中学段真正成为人生道路上一段充满温馨、饱含惊喜、令人百感交集的旅程。
《劝学》是告诉大家要“学”,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学习是重要的,又因为学习是必要的。
怎么学习呢?要有好的方法、态度,进一步说,就是要积累,要坚持,要专心。
《师说》告诉大家要“问”。
文本首先明确“被问的主体”——师的角色,指出其重要作用。
随后,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与择师的态度与标准。
然后,通过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士大夫与百工),立驳毕现。
然后阐述“新的”师生关系,以及.写作缘起。
至于读本《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赵鑫珊),则论述了数理学与美学的关系,提出“从美学角度去研究数理科学”的“劝学”主张,就连思路也和古老的《劝学》一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仍然没有摆脱“劝学”的意图,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与目的,然后指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最后,你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作者的观点——“读书的真艺术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就拿起书来读”。
这样,作者就达到了“劝”大家要“艺术的读书”的目的。
【推荐】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单元写作开启智慧之门课件鲁人版必修1

提示
返回
技法指要
授之以渔得,心有灵犀通
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 的论证方法。用这种方法论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这 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可以 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说明他们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不能将 他们比喻成能使别人干净起来,可他们自己却像越来越脏的抹布、扫帚, 这样运用比喻法,叫“引喻失义”,应当注意。
提示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 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 说的“荡气回肠”,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 腹之间流转激荡吗?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 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所谓韩 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便是韩苏柳欧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 学养之差异,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点拨 这是一则比喻型的材料作文,也可看做寓意型的作文。材料中的水和 岸是相互制约,又互相依存的关系。由此及彼,由物到人,巧妙地产 生联想,恰当选准角度,是写好这篇材料作文的关键。 按照审题的步骤,可这样抓关键,定角度:材料中的水与岸原来是什 么关系?水为什么要冲垮堤岸?冲垮堤岸后的结果如何? 这样一找原因,看结果,写作的角度便很明显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 重点语句,角度可定为:(1)和谐创造美好;(2)相互制约与依存;(3)自 由与约束;(4)生存的价值纸上得来浅,绝知要躬行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水在轻轻地流,岸静静地偎在旁边,一切是那样的和谐美好。 水厌倦了岸的围困,想要寻找没有约束的自由,冲垮了堤岸。水没 有得到自由,却失去了生命,而岸没有了水,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 定立意,运用比喻论证方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开启智慧大门思维教案

开启智慧大门思维教案开启智慧大门——思维教案在这个数字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创新思维的能力显得异常重要。
因此我们急需一种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思想训练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兴的智慧教育模式,那就是“思维教案教育模式”。
一、什么是思维教案?思维教案是一种旨在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长的创新教育方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而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思维教案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拓展思维,以及实践操作等方式,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主动性。
二、思维教案的特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思维教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创新和思考能力,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倡导科学探究思维教案是尝试新事物的探索和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创新的可能性,鼓励学生思考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集中思维思维教案鼓励学习方式变得更加集中,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的目标,以及有效利用时间。
4、多样化学习模式思维教案不将学习方式强加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质,明确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这将促进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运用他们的资源,以及发现他们的创新理念。
三、思维教案的实施过程思维教案实施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思维教案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
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需求,在灵活运用教育工具的同时,发掘创新教育模式的潜力和可能性;学生需积极参与和探究,发掘新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思维教案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四、思维教案的优势1、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思维教案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探究和创新。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激发自己的想象力,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2、培养学生成长性品格思维教案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方法,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材分析:开启智慧大门

教材分析:开启智慧大门引言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教材则是教育实施的核心载体。
一本好的教材不仅应该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开启他们的智慧大门。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教材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从教材设计、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教材设计1. 激发兴趣:教材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内容可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融入丰富多彩的案例、故事和图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2. 培养思维:教材设计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思辨训练。
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3. 融合跨学科知识:教材设计可以融合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思维碰撞。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结构,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开启智慧的大门。
二、内容设置1. 知识前沿:教材内容应包含一些前沿性的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和研究成果。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开启他们对未知领域的向往和探索。
2. 实践应用:教材内容设置可以注重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连接和应用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3. 多元视角:教材内容设置应该具有多元化的视角和观点。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全面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开启智慧之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
2. 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验、调研和项目设计等方式深入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开启智慧之门。
3. 个性化辅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第1课推开智慧门

第1 课推开智慧门
——信息与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2)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
分析、归纳,理解事物及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关于信息的认识。
(2)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
(3)认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对自我发展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与信息、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1.信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信息
2.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和处理过程中,都要使用到信息技术
六、活动天地
畅想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
七、板书设计:
板推开智慧门
认识信息: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大量的信息
获取信息:眼、耳、鼻、口、手等
存储信息:
传递信息:加工和应用信息:
八、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
单元概览:
埃德加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过:“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不仅要以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而且要善于学习,利用外物,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仅要虚心从师,勤学好问,而且要学会独立思考,要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创新,使学习的天地成为自己探究和创造的乐园;不仅要热爱读书,善于读书,而且要增强审美意识,能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对象,来欣赏自己学习的所有科目,享受学习,享受读书,享受诗一般的人生。
只有使读书与学习成为伴随自己一生的习惯,使审美与创造成为自己的生命要素,才是从根本意义上开启了智慧之门,才是真正为自己的一生打下了一个精神的底子,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充满着芬芳,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世界绚烂多姿,才能使高中学段真正成为人生道路上一段充满温馨、饱含惊喜、令人百感交集的旅程。
《劝学》是告诉大家要“学”,为什么要学习呢?因为学习是重要的,又因为学习是必要的。
怎么学习呢?要有好的方法、态度,进一步说,就是要积累,要坚持,要专心。
《师说》告诉大家要“问”。
文本首先明确“被问的主
体”——师的角色,指出其重要作用。
随后,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与择师的态度与标准。
然后,通过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士大夫与百工),立驳毕现。
然后阐述“新的”师生关系,以及写作缘起。
至于读本《从美学角度看数理科学》(赵鑫珊),则论述了数理学与美学的关系,提出“从美学角度去研究数理科学”的“劝学”主张,就连思路也和古老的《劝学》一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仍然没有摆脱“劝学”的意图,明白无误的告诉大家读书的好处与目的,然后指出“风味或嗜好是阅读一切书籍的关键”。
最后,你自然而然的接受了作者的观点——“读书的真艺术就是有那种心情的时候就拿起书来读”。
这样,作者就达到了“劝”大家要“艺术的读书”的目的。
单元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文体,把握文章的语气和节奏,背诵《劝学》和《师说》
2.认识《劝学》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认识《师说》所表现出的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3.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并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了解通假字、古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4.正确认识数理科学与美学的关系,培养学习数理科学的浓厚兴趣。
5.充分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掌握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并能针对文章的主要观点展开讨论,提高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6.通过问卷调查等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7.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活动:
1.明确本单元的总体目标和相应篇目的学习目标。
2.每篇文言文都要先借助于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中出现的各种常见文言特殊句式,并进行翻译和背诵。
3.现代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文意和语句的含义,能够从整体入手,把握作品的主旨,正确理解并评价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态度。
4.学习制作文言词语卡片,编辑整理《劝学名言录》。
5.通过问卷调查等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劝学
《荀子》
?感悟课标新理念
▲课标理念感知
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12个文言常用实词: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
2.掌握积累4个文言常用实词:于、者、而、故。
3.掌握6个古汉语通假字: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
4.了解一些文言文特殊句法,如省略句、倒装句等。
5.学会用简单的文言或半文言写作简单的句段。
6.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目标重点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有的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道理。
2.文言实词的识记、理解;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目标难点
认识本文论述的学习的意义、作用、态度、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语言知识积累
[字词积累]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前瞻?预测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句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答案:B(A项“有”通“又”;C项“生”通“性”;D项“知”同“智”)
2.古今异义
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物肯动脑筋。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前瞻?预测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木直中绳,柔以为轮
答案:C(A土地方圆;B广博地学习;D以之为)
3.一词多义
学:①学不可以已(学习)
②其学甚博(学问、学识)
③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
闻: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听到)
②博闻强志(见闻、学识)
③不能称前时之闻(读wèn,声誉、名声)
望: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向远处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名望、声望)
④适冬之望日前后(月圆之时,指农历每月十五)
⑤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疾:①积劳成疾(疾病)
②声非加疾也(迅猛,快)
③(海瑞)素疾大户兼并(痛恨)
④ 庞涓恐其(孙膑)贤于已,疾之(通“嫉”,妒嫉)假:①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②乃悟前狼假寐(假装)
③汉人未可假大兵权(给予)
④是以时人多以书假余(借)
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②群响毕绝(终止、停止)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隔绝不通的)
④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⑤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⑥络绎不绝(间断)
⑦绝处逢生(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⑧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
功:①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
②事半功倍(功效)
③功成名就(功业)
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健的,强壮的)
②强驽之末(强劲的)
③外强中干(强大)
④赏赐百千强(有余)
⑤强人所难(勉强)
前瞻?预测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隔绝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省察
C.用心一也一:专一
D.声非加疾也疾:强
答案:A(绝,横渡)
4.词类活用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时间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前瞻?预测
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活用类别相同的一项是()
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稍稍宾客其父
答案:C(名词用作动词;A名词用作状语;B形容词用作动词;D名词的意动用法)
5.虚词的用法
于: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
②青,取之于蓝(介词,表所从)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
④受制于人(介词,表被动)
者:①假舟楫者(特指代词,……的人)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③子瑜者,(诸葛)亮兄谨也
而: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锲而不舍
⑥蟹六跪而二螯
故: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明知故犯
③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