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视频)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29张PPT)

济。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C )
A.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C.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D.实现国家工业化
3.20世纪30年代,一位莫斯科居民通过信件与外国友人联系
时,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该填写的国名是 ( C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聂伯河上的大坝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看图识历史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田间用餐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合作探究二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 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 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 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苏联的办法”指什么?
农业集体化运动
这些办法在客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主学习
斯大林模式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 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1单元
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怎样的探索?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2张PPT)

影响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 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 经济稳步发展。
二 苏联的工业化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 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 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 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 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 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是什么?
5.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 积极作用,但也是苏联解体的根源, 其主要特征是( A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在各地组建了数 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 并没有明显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C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进行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仅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就实现 了从落后的农业国到强大的工业国的飞跃,彰 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联社会主义制 度建立的标志是( D ) A.苏联成立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在一次会
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 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
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
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 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 D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 B.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反革命的经济政策 C.新经济政策促进国内战争的胜利 D.新经济政策能加强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8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28张)
3、评价:
(1)积极: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 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 声誉。
(2)消极: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 价。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
3、评价
消极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启示(教训)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 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了解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 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是 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 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 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 联共产党执政。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 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1991年12 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 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 解体。
全称“沙皇俄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917年3月止
全称“苏维埃俄国” 1917年11月~1922年底止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底~1991年底止
1991年底—至今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4年列宁逝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接 力棒交到了斯大林手中。
新经济政策
损害了人民利益,不利于经 济长远发展、社会稳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能
满足民众的需求,于是列宁 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 探索。
一、俄国新经济政策
时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承认市场 1918-1921年
存 在 商 品 新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相结合 货币关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6张PPT)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 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 拄着拐杖走动了!”
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后退一步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危害: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了。”
1、“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形成标志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 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 引发农民骚乱。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
项目 农业 商业 工业 特征 影响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 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大力 发展商品生产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前进两步
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 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苏联的成立(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鲁吉亚 6. 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 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乌克兰 15.乌兹别克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下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5张PPT)

40
20
退一步,进两步!
0 1913
1921 1923 1925 工业总产量指数
1926
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请注意区别:
最初入盟的是俄 罗斯联邦、外高 加索联邦、乌克 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共有15个加 盟国。
2.时间: 3.目的: 4.内容:
1921年春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
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特点((除新加口粮余)强外援粮:,前国收全线允集家部)制上许对交多,经支种济经的济干并预存和(交;指固定导,税粮可后食交,换剩税)余粮可自留
大取消力自发由展贸商易 品经济
(否定商品和市场)
恢复自由贸易
(肯定商品和市场)
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众监督。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3.评价
(1)积极作用: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 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作用: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 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苏联解体
中国有没有学习过“苏联模式”?结果如何?
一五计划
中国有没有学习过“苏联模式”?结果如何?
一五计划
人民公社化运动
苏联粮票
中国粮票
中国有没有学习过“苏联模式”?结果如何?
一五计划
人民公社化运动 计划经济
我国什么时间突破斯大林模式?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工业总产量
二、苏联成立【列宁】
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古 —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今)
俄罗斯联邦
1922 1940 年苏联成立 年加入的有 1929年加入的有 1925 年加入的有 俄罗斯联邦 爱沙尼亚 哈萨克 乌兹别克 外高加索联邦 拉脱维亚 塔吉克 乌克兰 土库曼 立陶宛 吉尔吉斯 白俄罗斯 摩尔多瓦
商业
工业企业
特点:战时、共产主义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 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 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 了错误。”“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 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120 100 80 60 40 20 0 谷物产量
情景描绘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 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 且农民余粮必须上缴。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列宁】
1、背景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指出苏俄当时所面临的问题:
斯大林
二、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
1、两个五年计划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 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 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 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19张PPT)

列宁的贡献: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陈奕华
苏联的工业化
开始 目的 措施
1926年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8-1937年, 苏联先后完成 第一个、第二 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重点
特 在高度集中的指令 点 性计划下完成
材料一: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 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 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 工业落后的穷国 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材料二: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 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之而后快。 材料三: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 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 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 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 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苏联模式
评价 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 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 个拥有核武的强国。 ——丘吉尔 弊端: 1.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 2.品种少、质量差; 3.打击了农民积极性; 4.发展粗放,资源浪费; 5.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造成个人专 权;个人崇拜盛行。
所有制
特点 强制性经济统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陈奕华
新经济政策
作用 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 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 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 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 发展。 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是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开始;恢复经济,稳定政 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48张PPT)

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和国联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共 有16个加盟国。
请注意
区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2)时间: 1921年春
(3)内容: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实行自由贸易; ③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 营;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 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 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 之而后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苏联的 社会主 义建设(共48张P PT)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方面 实行余粮收集制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工业 国有化 方面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中小企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