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部编九年级历史教材是九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教材,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部编九年级历史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秦朝和汉朝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始皇,即嬴政,统一六国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君主。

他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等,以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他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伟大的工程。

2. 汉朝的兴起汉高祖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建立了汉朝,并成为汉高祖。

汉朝时期,实行了很多有益的政策,如推行“恢复故业”政策,重用贤能之人,以及开创了科举制度等等。

3. 汉朝的辉煌汉朝时期,国力强盛,文化繁荣。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司马迁、杨修等等。

同时,还建立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交流与贸易。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是指三国魏、蜀、吴之间的鏖战。

其中,魏国以曹操为首,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建立了吴国政权。

2.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这段时期遭受了许多外族的侵扰。

其中,北方被匈奴、鲜卑、鲜族等游牧民族不断侵扰,南方则受到了交趾、琉球等岛民的威胁。

三、隋唐时期的繁荣1. 隋文帝的统一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北方和南方,恢复了两汉以来的鼎盛局面。

隋文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修筑大运河、实行均田制等等。

2. 唐太宗的治理唐太宗,即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废除均田制,恢复土地私有制,改革官制,加强对外援助等等。

这些政策使得唐朝的国力进一步增强。

3. 唐代的繁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发展迅猛,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峰。

丝绸、茶叶等商品贸易非常发达,唐朝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 宋朝的政治体制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但政治上却表现出许多弱点。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梳理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先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苏联解体
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八一九事件”加快苏联分裂,叶利钦控制全局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续表)
项目
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原因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其焦点集中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面临幕府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
①这一时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行发展,经济状况形成鲜明对照。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年被认为是暂时“休战”,这是由帝国主义掠夺本性决定的,而推动“休战”结束的是经济大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是帝国主义主导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新经济政策
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经济发展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等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启示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正义力量加强联合,必定战胜邪恶势力;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要用和平的方式而不是战争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成果用于战争会增加战争的残酷性,用于和平发展则能造福人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3)文化:①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②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九下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归纳如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的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生活处于食物匮乏、人口稀少的状态。

2.原始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逐渐发展为农耕和畜牧社会,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3.古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古代中国地大物博,具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河流、平原、高山、丘陵等。

4.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到历史时期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多个阶段。

第二单元:中华古国的形成与统一1.中华古国的形成:中华古国是指古代华夏族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华夏族的中心地区是黄河流域。

2.中华古国的发展阶段:中华古国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和东周四个阶段,其中西周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代表。

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它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

4.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1.中华古国的农业发展:中国古代农业发达,采用耕种方式,特别是晏子耕田等措施的推广,使中国农业水平迅速提升。

2.中华古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手工业包括丝绸、瓷器、铁器等,商业包括货币交换和市场交易等。

3.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的人文思想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4.中华古国的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较早,孔子创立了儒家教育,强调“仁者爱人”,提倡读书为官的风气。

第四单元: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华封建社会是指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封建化,以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为基础。

2.中华封建社会经济制度:中华封建社会以农耕经济为主,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契约制,生产关系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 三 四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 三  四课知识点总结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①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主要经过:①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主要经过:①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②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及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3.改革者: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4.主要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在内外交困(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1.异域风情• 1.1 文艺复兴与地理大发现• 1.2 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 1.3 地理大发现对世界的影响• 1.4 地理大发现对中国的影响2.文艺复兴• 2.1 文艺复兴的背景和特点• 2.2 文艺复兴的意义和影响• 2.3 文艺复兴对科学技术的贡献• 2.4 文艺复兴对欧洲艺术的影响• 2.5 文艺复兴与欧洲宗教改革第二章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1.封建社会的瓦解与新的社会阶级• 1.1 封建制度的瓦解• 1.2 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 1.3 乡村社会的变革• 1.4 城市社会的变革2.工商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1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2.2 工业革命的经济基础• 2.3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2.4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第三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旧中国与世界• 1.1 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1.2 西方列强的侵略• 1.3 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2.中国社会的变革• 2.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2.2 清朝政治改革的尝试与失败• 2.3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第四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1.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2.一战后的中国• 2.1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2.2 五四运动的影响• 2.3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的中期1.北洋政府的建立与军阀混战• 1.1 三民主义和北洋政府的建立• 1.2 军阀混战的原因和特点• 1.3 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影响2.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爆发• 2.1 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2.2 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全民族抗战• 2.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和战术•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败2.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的影响• 2.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 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推动•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第七章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 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1.3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社会主义建设• 2.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2.2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策• 2.3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异域风情与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一战后的中国、中国近代史的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以及新中国的诞生与社会主义建设等主要内容。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

2.背景: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主力:印度土兵;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4.意义:①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人民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结果)②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彼得一世。

3.时间:18世纪初。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三四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一二三四课知识点总结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①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主要经过:①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背景: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主要经过:①1857年,“子弹涂油事件”,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②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3.意义:①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及目的:18世纪初,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

3.改革者:彼得一世(或彼得大帝)4.主要内容:①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教育: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社会生活: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5.影响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弊: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阻碍。

二、废除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 背景:①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②在内外交困(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美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二、印度民族起义 1857—1859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遗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

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4、转折:两个法令的颁布 1862年9月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认真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5、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6、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1、原因:1 内因: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 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一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2、主要内容:1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影响: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开始:1、时间: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二、电力的广泛应用:1879年美国天才“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他在纽约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三、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1876年,德国人奥拓制造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研制汽油内燃机,德国的狄赛尔发明柴油内燃机,19世纪80年代本茨制成了汽车;1913年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了飞机。

四、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四、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普了人们的生活,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在经济发晨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目由资本主义向孳断资本主义过渡。

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増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1、人口的增长2、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法国和德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1910年,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4、城市化:19世纪中期,英国大部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

城市的公共卫生、供排水、照明、交通逐渐完善。

5、社会问题: 1 社会矛盾激化,资本家与工人的贫富差距加大。

2 化境污染●●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1、牛顿:①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②成就: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牛顿三定律。

③科学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达尔文:着有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4、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5、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成熟。

6、梵高: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7—1918.11一、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英、法、俄的三国协约和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的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

二、导火线: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三、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战时加入协约国集团四、经过:1、开始: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重大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3、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4、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五、影响: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战争中使用了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共死伤3000多万人。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美俄两个大国开始崛起。

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六、正确认识一战:1、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2、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3、目的: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一、背景和原因1、一次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经过1、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开辟新时代。

①建立苏维埃政府。

②颁布和平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力量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

③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次大战。

④组建红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10课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一、巴黎和会1、时间地点:1919年1月——6月法国巴黎2、与会国家:27个3、操纵国:英、法、美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4、主要内容:签署凡尔赛和约针对德国的主要内容: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十万;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波兰等国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5、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二、华盛顿会议1、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2、与会国家:9个3、操纵国:美、英、日4、原因: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尤为激烈。

5、主要内容:①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拒绝了中国提出的法权、关税、租界等合理要求。

九国公约阻止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6、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最终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之上,战后国际新秩序得以从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921年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允许出租土地,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

意义: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苏联的工业化: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8至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4、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开始,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2、苏联模式: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人:甘地。

内容: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

2、 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方式,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影响: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919年到1922年,为维护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由凯末尔领导民族解放运动。

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国民军战胜了协约国军,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为土耳其国家赢得了土耳其的主权和独立。

它是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民主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