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读书笔记5000字

合集下载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笔记(通用10篇)庄子读书笔记1人们说《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掩卷而沉思,庄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对心灵进行着一次次洗礼。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

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庄周梦蝶”讲述了庄子一个变为蝴蝶的梦。

在梦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与蝴蝶浑然一体,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还是庄周。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体现出了庄子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对世俗的思考,而飞向远方,不正是庄周的心解脱了尘世的束缚,飞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国度吗?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

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

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

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曾说过,一个人能不能达到彻悟,是与他的阅历及悟性是分不开的,而我只是凡人,我无法像庄子般成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项背。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

只有在心灵倍感疲倦与束缚时,静下心来,做一个让人梦魂牵绕的庄周的“蝴蝶梦”,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跟着庄子一起展开一次心灵的逍遥游……庄子读书笔记2经典书籍需要慢慢地读,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

老子庄子读书笔记

老子庄子读书笔记

老子庄子读书笔记【篇一: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笔记两千年前,那个充满绮丽、浪漫气息的瘦小老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曳尾涂中、鼓盆而歌、千金邀相??在他身上,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可发生。

他时常颠三倒四,也时常牙尖嘴利;他嬉笑怒骂,他物化成蝶。

因此,千年以后,有个更加浪漫的诗人吟出那旷古名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使后世人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庄周,老聃的继承人和道家的发扬光大者,给后世留下了太多值得深思和研究的精神遗产。

粗浅涉猎几分,略有所感,权且记下,聊以自慰。

纵观全书,我最喜欢的还是《逍遥游》。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

”不论庄子本意要表达什么,我第一印象就是其中的雄浑和磅礴的气势。

特别是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更是将之发扬光大。

但是,在此篇中,庄子着重讲述的是大与小的关系。

蜩与学鸠代表那些浅薄、目光短浅之辈,而大鹏就是有远大志向者的代表。

现实正是这样,那些伟大事业的执行者最初往往受世俗非议,因为他们的远大抱负并不为世人理解。

孙中山先生一生为革命东奔西走,但也饱受世人打击讥嘲,大鹏的南冥之行是很艰难的。

修养高者,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庄子传承老子思想的表现,即“无为”,不求名利,不求功业,这与儒家“出将入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无怪乎在汉帝求长生求道丹前道家不受帝王青睐。

至于后来道教兴起并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和帝王求长生不老有直接关系,但和道教一些思想的转变也有间接关系。

不禁我又想起了今天的少林,在释永信大师的带领下,“开疆拓土”,少林走向了世界。

很多人批判释永信大师离经叛道,有违佛家清净之道,将佛家推向了功利世俗的一面。

但我想,在今天这样物欲横流,世态炎凉的社会里,少林的师傅们是否要靠一点香客的香火钱度日?修行是否意味着终日饥肠辘辘?释大师将中国的佛家文化推向世界是否不当?在影视中出现少林僧侣真功夫,再一次将中华武术推向世界是否有错?让世界重新认识少林是否不对?我想,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辩证、清醒的答案,都需要斟酌推敲。

《庄子》的读书笔记

《庄子》的读书笔记

《庄子》的读书笔记《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这部著作充满了寓言、故事和哲学思考,是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一、追求自由与真实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放纵,而是内心的解脱。

人们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摆脱名利的诱惑,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让我深感震撼。

二、顺应自然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认为万物皆有其道,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控制。

这种顺应自然的思想,让我意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与自然共同发展。

三、人生的意义庄子对于人生的意义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人生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不是过分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

这种思想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让我意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四、寓言与故事《庄子》中充满了寓言和故事,这些故事往往以寓言的形式来表达哲学思想。

这些寓言故事既富有想象力,又充满智慧,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启发。

五、对后世的影响庄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也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影响。

这种影响让我意识到《庄子》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哲学思想本身,更在于其对后世文化和思想的贡献。

总之,《庄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不仅对庄子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我相信,《庄子》将继续影响着后人,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

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庄子心得读书笔记6篇_庄子心得读后感2020-10-21庄子倡导的自在没有是随心所欲的团体主义,于丹教师讲自在要有一把尺子,要有公道,做人要有底线,这才干够做到这个天下下行为的守则。

上面是xx带来的庄子的心患上念书条记,欢送观赏。

往常一走进书店,你会发明对于怎么样面临波折、若何为人办事之类的册本屈指可数。

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册本投合了现今庞大社会下人们的口胃,赐与了人们那种须要的了解以及须要的心灵慰籍。

我读过很多这方面的书,却总感到空泛有趣,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患上》。

这本书实践上是于丹对于《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存心地研讨《庄子》,经过解读庄子中短小干练的寓言故事,分离古代社会的各种景象,按部就班的领导咱们用庄子的思惟来指点人生,以为人生最紧张的是要有一种年夜地步:感知已经心,恬淡心态,符合天然,逾越利碌功名以及自我,清闲患上自由。

这是一种超抱负的地步,需求咱们不时反不雅心坎,需求年夜醒悟才干领会失掉。

于丹的《庄子心患上》深化浅出,令人着迷,让我正在享用念书这个进程的同时,也对于本人的人生停止了考虑,实在是对于心灵的一次浸礼。

于丹正在书中将庄子的地步以及目光出现给咱们,教咱们正在这个纷纷杂乱的情况中,该当用心智、感悟、清闲、看患上开的心态往面临糊口,如许才干飘逸与豁然。

可是如今的人们,也包含我本人,谁能具有如许的心态呢?咱们经常被功名好处所牵绊,没有晓得本人心坎真正需求的是甚么,迷苍茫茫,深谋远虑,正在奔走繁忙了一天以后,即便终极失掉了本人想要的工具,心坎天下却仍然充实,觉没有到半点高兴。

正在任务、糊口中,常常被大事所困,与方圆的人也不免有些小疙瘩、小磨擦。

可细细想来,其启事不过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偶然乃至只是为了逞临时之快。

正在这个时分,咱们需求质询本人的心,能否真的有须要逼迫本人做一些不肯意、烦懑乐的工作?咱们该当苏醒地认知本人的心坎,从头看法以及审阅本人,和睦别人攀比,没有效仿他人的行动,没有自觉的跟随盛行,试着用庄子的年夜地步来指引本人,逾越一切的富贵荣华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地步,具有安康的人生心态以及高兴的糊口形态。

庄子心得的读书笔记(优秀10篇)

庄子心得的读书笔记(优秀10篇)

庄子心得的读书笔记(优秀10篇)庄子心得的读书笔记篇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无鬼》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很笃厚。

庄子和惠子的关系就是如此。

庄子过惠子墓的时候,他给随从的人讲了个奇怪而不可思议的故事:楚地有个人,鼻子给弄了点白色垩土。

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

怪就怪在这人没去擦,而是跑到一个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给他拿砍掉那块大小厚薄象苍蝇翅膀的垩土。

更奇怪的是那个木匠,没象常人那样叫他擦掉垩土,却真的随手拿起斧头砍去,那斧头虎虎生风,从那人的鼻尖擦过,垩土被砍掉了。

他站在当地儿,脸不变色心不跳,鼻子完好无损。

这是怎样的一种奇景?!这是怎样的一种际遇啊!人世间难得有这么个胆子大的,难得有这么个技术高的。

没有那斧子当前不眨眼的气度,谁敢砍?怕是斧子还没砍下,人已战栗觳觫了吧?没有那高水平的技艺,谁敢站在那等着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稳,也会给那没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许脑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这俩人竟然就搭档配合得这么高妙。

所以,当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垩土时,他再也发挥不出如此高的技艺了。

庄子为什么要讲这么个故事呢?他自己给我们点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思是说,从惠子死后,自己没有谈话的对手了,没有谁可以说话了。

真的是没有说话的人了吗?他这不是正在给人家讲故事么?其实,他是在哀叹,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对手,心中万分悲凉罢了。

人世间类似的哀痛我们常会看到,远到春秋战国时期,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复再弹,纵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谁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们的那个人没了,我们的知心话又该说给谁听呢?纵使说了,又有谁能懂呢?虽然庄子和惠子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两人在一起时喜欢互相批评和争辩,但是这相争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

庄子读书笔记庄子读书笔记3篇《庄子》一书,“寓言十九。

”庄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机趣横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伦比,更是因为如此,才构造了一个瑰丽的艺术境界。

读庄子这本书读者有什么样的体会呢?今天小编整理了庄子的读后感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读书笔记篇一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

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

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

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

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的精神很博大,说实话严格领会庄子的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庄子的思想似乎在天边飘荡,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社会上拼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似乎也在飘荡,但是,不知道怎么飘荡,不知道飘到那里去,这件事情应该谁都解决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问自己。

自己连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还能问出什么。

庄子的思想飘逸峻异,并没有说明我们该怎么做,不像孔子。

但是,感觉到是要让人站到一个特别高的高度看问题,我们在物理学的坐标常常是地球,但是,庄子的坐标可能定在了太空。

让人感觉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动。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很难解读,只能慢慢的从中一遍一遍体会,有些小说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庄子的小说感觉到看几十遍都闲少,庄子指明了大道,让人呆滞的思想有似乎变得有了点火光,我们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这种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读后感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阅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发。

书中庄子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印象深刻。

他认为,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过分干预和操纵事物的发展,让自然和宇宙的规律自行运作。

这种思想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学会放下过多的掌控欲,尊重自然和人性的规律,以更加平和、自然的方式生活。

庄子还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他的哲学观点。

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智慧,而且引人深思,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庄子》中的文字简洁而优美,表达了庄子对生命、自由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这本书,不仅让我在思想上得到启发,也让我在文学上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庄子》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著作。

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引导我更加关注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本书不仅适合哲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所有寻求内心宁静和生活智慧的人阅读。

关于庄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

关于庄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

关于庄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关于庄子读书笔记(通用5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庄子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读书笔记1孔子被人们称为圣人,把庄子称为神人。

一提到庄子,我们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小时候,曾在语文书上读过简化版的《鹏程万里》,却从没有真正感受过乘物以游心的逍遥,从没有真正感受过那种独于天地精神往来的淡泊。

上个世纪末,有一首歌叫做《潇洒走一回》,潇洒来去天地间,是少年人金色的憧憬,中年人的一声叹息,老年人不由自主想当年。

逍遥的脚步总是来去无踪,沿着中国千年的历史长河,顺流而上。

有武陵桃园,遗世而独立,自在悠闲。

再往前,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有庄子,也只有庄子。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嬉笑怒骂、了无拘囿。

庄子一生贫而不穷,家住陋巷,以织草鞋为生,有时甚至无米下锅,要向人借粮。

但是他却能随心所欲,自得其乐。

生不逢时,如之奈何?就是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断然拒绝了楚王送上门的相国之位。

自称宁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乌龟,也不愿意当供奉在庙堂上,受人尊敬的龟甲。

所以庄子选择了无为,敢于从容面对随之而来的寂寞和贫困,在天地间随心所欲,逍遥自在,达到心灵所追求的高度与境界。

《逍遥游》是全书的精髓,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游的状态。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看似逍遥,其实都是有所待,不自足。

一旦时不我与,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心灵顺应天地大道,跳出万物束缚,无物,无我,无功,无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逍遥自在。

看庄子的《逍遥游》,首先就要看一个大字。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读书笔记5000字【篇一:庄子_读书笔记】感受经典感悟人生——《庄子》读书笔记经过两千多年历史的洗涤与冲刷,先秦哲人为我们留下的智慧逐渐展露成经典,再逐渐延伸至远,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指引着我们心灵走向成熟与完美。

在众多经典之中,我最喜欢《庄子》的超脱豁达,毫不夸张地说,庄子本人就是一个经典与传奇,闪烁着无比巨大的魅力。

伟大的哲人大多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保持着豁达的心境,坚守者自己的原则,跨过那道坎,内心就明亮清澈了。

庄子也不例外,“家贫,故往贷与监河侯”(《庄子外物》),“衣大布而补之”(《庄子山木》),穿着带有补丁的粗布衣服,靠向人求贷以维持生计,但对于他所不屑的人物,绝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庄子对于魏王、曹商乃至惠子所悠游其中的世俗世界持强烈的抵制姿态,其傲在骨,本有机会进入名利场,但他断然拒绝了,认为好比是像祭祀牲畜一样,“衣以文秀,食以刍叔。

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庄子列御寇》),希望像神龟一样“宁生而曳尾于涂中”,辞去宰相一职,成为一个在污浊的世间还能保持自己精神取向和生活信念的人。

喜爱庄子,喜欢他的恣意与快乐,喜欢他的潇洒与坦然,喜欢他的率真与激情,更重要的是,他的处世态度教给我们很多。

在如今日益强调物质价值的时代,人们最容易失去的就是内心的平衡,面对物我关系、人际关系,常常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慌、焦虑与困惑,甚至不知道为何而活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以至反过来又影响了物我关系、人际关系的平衡。

儒家倡导建立大同和谐的社会秩序,可实践起来非常艰难,而庄子提出了另一种认识世界的参考系,他的洞察与感悟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启迪,帮我们找到了一扇审视生命及其意义的智慧的窗口。

孔子希望以“中庸”求得和谐,目光总是停留在人类自身,约束个性,牺牲自我,以达成一致的共性。

“和谐”的前提是制约,可它的负面是统治者对生命和个性的漠视,造成人性的扭曲、人格的畸形,“和”的表面之下,是对名利的激烈的斗争。

政教合一的“人治”体制,使人们同腔同调,甚至面孔也一样,塑造国民内敛的性格,很难得到自由与快乐。

而庄子的目光从个体生命出发,触及整个人类,接着向宇宙自然延伸,然后又回到生命的,他获得深刻的感悟:完成了生命个体的和谐,才能实现人类的和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人自身的和谐体现生命遵循自然的最佳状态,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与人并生,万物与人为一,做到自身不与自然发生冲突,人必须为“真人”——充分呵护生命、张扬个性,不奴役和欺骗自己,懂得尊重万物,不轻视他人的价值,这样才能为创造人类的和谐提供必要的自然条件。

真、善,才能让人感觉到美,“谨修而身,慎守其真,还以物与人,则无所累矣”(《庄子渔父》)。

伪善的面具只能拉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它是对自然秩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恶人、不真的人必然反过来伤害自身。

人顺其自然,做诚实的人从而获得最大的善,使人际社会出现真正的和谐。

外界人际社会的和谐,还需要一颗开阔豁达的内心。

庄子用他那犀利的目光穿越千年,柔和地抚摸着人类的灵魂。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想让自己获得自由,但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总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约束,可有的人很快乐,有的人却郁郁寡欢,归根结底,是应为人的胸怀有“小大之辨”。

胸怀宽广,不计较眼前得失,才能驾驭好自己的心态,“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庄子逍遥游》),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目标,不被外界现实所禁锢,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自己所要追求的远大理想。

大,才能眼光放远,不为小事而牵绊。

那条最经典的北冥之琨,“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庄子逍遥游》),而同一片蓝天下,有鲲鹏展翅,也有蝉和斑鸠“抢榆枋而止”,终日碌碌无为。

还有那不知晦朔的朝菌,不知春秋的蟪蛄,他们人生的悲剧就在于自己的心胸太小,装不下天地。

心中装着天地,心里有着梦想,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怎样的挫折都不会放在眼里了,正所谓“君子通于道之为通,穷于道之为穷”(《庄子让王》),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传道的时候说:“只要有信念,可以让山走过来。

”偏偏有个人不以为然,非让穆罕默德演示。

穆罕默德面对大山,用命令的口吻说:“大山,过来——”可是,大山并没有走过来,于是,穆罕默德说:“如果山不到我这里来,那么我可以到山那里去……”只要内心豁达,心中装着大山,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对穆罕默德来说结局其实是一样的,大智慧来源于宽大的胸怀。

豁达的态度同时也能转化失败的感受,人生难免经历挫折,不过告诉自己,“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最长寿的彭祖却又是短命的。

在逆境中,豁达的态度才能带来客观的思考,换个角度天地变宽阔。

心胸开阔,个性率真是《庄子》中贯穿的精华,庄子反对那些所谓正人君子的“敛情抑性”的做法,人感情的外露释放是正常的,人们互相之间也要有宽广的胸怀去容纳他人。

该哭的时候就哭,改笑的时候就笑,生的时候与相爱的人水乳交融,爱人去世“鼓盆而歌”。

个人的情感行为,不能求同于某种模式,况且爱是没有模式的,“形莫若缘,情莫若率。

缘则不离,率则不劳;不离不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庄子山木》),只要感情率真,性情顺应自然,外在的表现就可以不必刻意追求,无论在哪里,彼此内心豁达无疑。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湖泊干涸的时候,原先在水中嬉戏的鱼都被搁浅在陆地上,它们要快干死了,相互之间吹出湿气呵护着,吐出唾沫湿润着,多么温暖感动,但它们并不希望这样,因为在它们看来,与其在干涸的陆地上垂死边缘处相亲相爱,还不如在江河湖海中各自快乐得游走,貌似相互忘却,却又彼此想念。

它们回归了自然,回归了真性,放下一切其它的包袱、威胁、条件,从此发自内心地真诚地思念。

拉开距离,才知道最本真的自己。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不必刻意去做些什么,自然而然地交往,清澈透明,君子之间的交情像水一样,小人之间的交情故意拉近,做作谄媚,甘饴如甜酒一样,可是,君子之间的交情虽然清淡但是亲切,小人之间的交情虽然甘甜但容易断绝,只是一种利交或势交。

真正的感情,心灵是贴近的,至于外在形式,顺其自然,才能持久。

《庄子》的经典,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率真超脱豁达,我们如果服从天地间的客观规律,体察事物中的客观规律,体察事物中的细微变化,将目光投向无穷的宇宙空间,那么还有什么能东西可以影响到自己呢?所以要想达到和谐的境界,就必须在精神上解放自己,由心而发,无欺无诈地与人相处,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享受到真正的幸福。

与智者庄子相遇,看他潇洒的身影,聆听他一篇篇轻松诙谐寓意丰富的寓言和故事,他的自在得意,他的大度情怀,他的幽默风趣都感染了我;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然的敬畏,对心灵的关照,犹如一盏盏明灯,在喧嚣中静静地闪烁,帮助我们从阴影中走出,开阔心胸走向真实的自我,按照事物的规律,去设立奋斗目标,去战胜挫折与困难。

历史选择留下来的东西都是经典的,智人与智慧,都是一块无穷的宝藏等待我们去发掘,《庄子》是这样,其他的经典也是这样,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永远绽放着璀璨夺目的光芒,美丽我们的心灵,照亮我们的人生。

【篇二:《庄子》读书笔记】《逍遥游》庄子首先想到的是宏大的生命形式,导标了超越生死和志向远大的象征。

”鲲鹏是这么一种生命形式,化则是生命活动的质的发展。

释德清在庄子内篇注中说,海运谓海气运动,以比喻圣人乘大气运以出世间,非等闲也。

”人是有限的存在,在空间时间上是有限的。

人总是不自觉的束缚在有限的时空里。

人要追求自由就要摆脱有限的希望,拥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永恒的时间。

”齐谐”是庄周用重言的形式强调表达这种生命境界的宏大。

鲜明的小大之辩使大鹏的形象高原雄伟。

”之二虫又何知”指它们不理解适性自然而为..”物适其性”,二虫与大鹏本质是区别的,向言二虫殊翼,故所至不同。

或者翱翔天地,或者毕志榆枋,不知所以然也。

“知效一官?征一国者”,是世俗社会中荣誉发达之人,即儒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宋荣子是身处世俗之中却能够认识意义的人。

列子则是超越了世俗却依然”有所待”的人。

像大鹏鸟或者是列字,这样的大的生命活动,依然没有绝对的自由,没有真正的逍遥游.庄子说的逍遥游是对社会无所企求的不为外物所待的。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守四海之外,”陈启天庄子浅说注,谓与天地精神往来。

”寄生万物之上,而神超六合之表。

故曰:游守四海之外。

这是一种至上的生命状态,连尧这样功名显赫的君王都向往不已.二惠子与庄子的对话是表达”大用”还是无用.的思想矛盾两则语言明显思想矛盾,第一则讲的是用大。

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其生命姿态不亚于大鹏之翱翔。

因此庄周指出惠子拙于用大.思想是对物适其性”的思想的批判。

因为治冻疮的药品,本性一样,用以生而已.用大.则建立不朽的功业,”可见小大在人之善用,不善用之异耳.”第二则讲的是无用。

是无功,无己.显然怎样才称的上是逍遥游,是用大还是无用,没有思想的结论,逍遥游说的是生的阔大情怀.所谓逍遥,是让心灵进入到一种自由的快乐的状态中去,忘记难以忘记的烦恼。

若即若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又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你不能完全的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无法逃避决定着必须要置身世界之中,无可奈何又驱使你超越世界。

逍遥游就是在无可奈何的命运中开展新的生命空间。

心是使人真正成为人的东西,才是游的根源。

庄子把无己看成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与你相对的东西,如何去消除呢?就是要去自己消除,对象自然就消除了,没有自我,一个一无所有的世界,可以自然的优游自在。

庄子与许由一样,不想成为富有天下的人,只想在天地之间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站在儒家立场上,我们可以轻易的批评庄子缺乏对世界的担当。

缺乏宇宙内事即自己分内事的道德自觉。

但是庄子的思想始终是立足于个人生命的,庄子并不反对有人可以选择享受权利,我们看到姑射之山,一个完全不同于世俗世界的另个世界,天子的世界是热闹拥挤的,但是神人的世界是独立而冷清的,就像神人不能承受世俗的浊重一样,俗人也难承受神人之轻,轻的感觉来自于剥离和舍弃,舍弃身体,欲望,心知,它是一种心造之境,.它自己选择过神人的生活,与世界格格不入,如肩吾所说,当他看到的是反应的惊恐,不近人情,这样的世界有可能吗?是的,因为是庄子心中真实的生命,与形体无关.形体固然不能脱离世界,只能背负沉重,心却可以轻灵,一尘不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