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
合集下载
第9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2013

氮和钾对玉米产量和断茎的影响
施 K2 O量 0 6 12 0 6 12 不施氮 100 305 247 9 4 4 施氮6kg/亩 产量(kg/亩) 140 485 510 断茎率(%) 57 3 4 59 8 4 159 497 539 施氮12kg/亩
资料来源:Schulte, Proc. Wisconsin Fert. And Aglime Conf., p. 58 (1975).
钾离子穿梭运输硝酸根离子和苹果酸根离子的模式图
(八)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抗旱
抗高温 抗寒 抗病 抗盐 抗倒伏 ……………
?
+K -K
1. 抗旱性
★ 增加钾离子的浓度
,提高细胞的渗透势
使细胞膜透性保
★ 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 ,
持稳定
★ 气孔的开闭随植物的生理需要而调节自如 ★ 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冠比,增强作物吸水
第九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 养及钾肥
主要内容
土壤中的钾素及其转化(了解)
植物的钾素营养(掌握)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掌握)
钾肥的合理分配和施用(掌握)
第一节 土壤钾素营养
土壤中钾的含量 土壤中钾的分布和演替 土壤中钾的形态与有效性 土壤中钾素的转化
一、土壤中的钾素含量
水稻
2. 形态
离子态为主
以水溶性无机盐存在细胞中
以钾离子态吸附在原生质膜表面 并不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3. 分布
钾在植物体内具有较大的移动性, 随植物生长中心转移而转移,即再 利用率高。 主要分布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和 组织中,如幼芽、幼叶、根尖等。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 促进光合作用,提高CO2同化率
原因:
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钾
主要内容
要求
植物的钾素营养
了解
(掌握钾素的失调症状及其原因)
土壤中的钾素及其转化
了解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
掌握
钾肥的合理施用
掌握
第一节 植物的钾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钾的质量分数、形态与分布
1.质量分数
植物体内钾含量(K2O)一般为植株干重 的l%~5%,是植物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作物的茎杆中含量较高。 钾在体内的浓度比NO3--N、磷酸离子高 几十倍至百余倍,比外界钾离子高几倍至几 十倍。
第四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 钾肥 施用
钾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 且是肥料三要素之一。许多植物需钾量都很大,就 矿质营养元素而言,它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
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
和改进品质均有明显的作用。所以钾又称为品质 元素。
近二十年来,在中国的南北方,都有缺钾现象 出现。因此,钾营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供钾对大豆生长、根瘤和固氮活性的影响
───────────────────────
处理 地上部重量 单株根瘤数 单株根瘤重 固氮酶活性
(g/株)
(g)
(g)
───────────────────────
-K
9.05
54.7
3.0
86.9
+K 12.50
60.8
3.9
109.9
───────────────────────
钾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的运输, 这不仅能消除光合产物在叶部累积而抑制 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还能使各组织生长 发育良好。
(四)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氮素吸收
主要内容
要求
植物的钾素营养
了解
(掌握钾素的失调症状及其原因)
土壤中的钾素及其转化
了解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其施用
掌握
钾肥的合理施用
掌握
第一节 植物的钾素营养
一、植物体内钾的质量分数、形态与分布
1.质量分数
植物体内钾含量(K2O)一般为植株干重 的l%~5%,是植物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作物的茎杆中含量较高。 钾在体内的浓度比NO3--N、磷酸离子高 几十倍至百余倍,比外界钾离子高几倍至几 十倍。
第四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 钾肥 施用
钾不仅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而 且是肥料三要素之一。许多植物需钾量都很大,就 矿质营养元素而言,它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
农业生产实践证明,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
和改进品质均有明显的作用。所以钾又称为品质 元素。
近二十年来,在中国的南北方,都有缺钾现象 出现。因此,钾营养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供钾对大豆生长、根瘤和固氮活性的影响
───────────────────────
处理 地上部重量 单株根瘤数 单株根瘤重 固氮酶活性
(g/株)
(g)
(g)
───────────────────────
-K
9.05
54.7
3.0
86.9
+K 12.50
60.8
3.9
109.9
───────────────────────
钾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的运输, 这不仅能消除光合产物在叶部累积而抑制 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还能使各组织生长 发育良好。
(四)促进氮素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氮素吸收
第四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施肥

**优施喜钾作物
豆科作物和油料对钾最敏感; 糖类作物(甜 菜、果品、瓜类) 经济作物(棉花、麻类、烟草) 禾本科作物肥效差(吸收矿物层间钾的能力强)
三、钾肥的种类与施用
◆氯化钾: 盐碱地或忌氯作物不宜; 不做种肥 ◆硫酸钾: 优施喜钾忌氯或喜钾喜硫作物
**四、施用技术与钾肥肥效
1、钾肥宜深施、早施和相对集中施用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钾矿资源:天然钾盐矿、含钾工业废弃物
钾肥原料 直接做肥料
钾矿的形成:古代海湾海水蒸发形成;内陆盐湖蒸发
我国钾矿资源严重缺乏,钾肥进口依赖度为70%。
钾矿资源储量最大的是俄罗斯和加拿大,其次是德国
钾 矿 资 源
** 一、硫酸钾 K2SO4
1、性质:
K2O:50%-52%; 化学中性、生理酸性; 易溶、速效;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外观粉末或者颗小粒) , 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
3、抗病
缺钾:可溶性糖含量、无机氮化合物增加, (N/K与真菌细菌病害) 钾促进可溶性糖转化为多糖及糖的聚合,增强细 胞表皮厚度,促进细胞木质化 有利于酚类化合物累积
钾素抗下列作物的病害:
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 小麦:赤霉病、锈病 棉花:红叶茎枯病 烟草:花叶病
4、抗高温
3、施用:
(1)可作基肥、追肥,不作种肥; 植物对盐的忍受能力: KH2PO4 > K2SO4 > KNO3 > KCl
(2)盐碱地慎用; (3)忌氯作物慎用;
(4)酸性土配施石灰。
三、草木灰
1、成分:
植物残体燃烧后的残留物
K2O:5%—10%;钙磷硅及微量元素 木灰:钙、磷、钾高 草灰:硅高
豆科作物和油料对钾最敏感; 糖类作物(甜 菜、果品、瓜类) 经济作物(棉花、麻类、烟草) 禾本科作物肥效差(吸收矿物层间钾的能力强)
三、钾肥的种类与施用
◆氯化钾: 盐碱地或忌氯作物不宜; 不做种肥 ◆硫酸钾: 优施喜钾忌氯或喜钾喜硫作物
**四、施用技术与钾肥肥效
1、钾肥宜深施、早施和相对集中施用
第二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钾矿资源:天然钾盐矿、含钾工业废弃物
钾肥原料 直接做肥料
钾矿的形成:古代海湾海水蒸发形成;内陆盐湖蒸发
我国钾矿资源严重缺乏,钾肥进口依赖度为70%。
钾矿资源储量最大的是俄罗斯和加拿大,其次是德国
钾 矿 资 源
** 一、硫酸钾 K2SO4
1、性质:
K2O:50%-52%; 化学中性、生理酸性; 易溶、速效; 白色或淡黄色晶体(外观粉末或者颗小粒) , 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
3、抗病
缺钾:可溶性糖含量、无机氮化合物增加, (N/K与真菌细菌病害) 钾促进可溶性糖转化为多糖及糖的聚合,增强细 胞表皮厚度,促进细胞木质化 有利于酚类化合物累积
钾素抗下列作物的病害:
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 小麦:赤霉病、锈病 棉花:红叶茎枯病 烟草:花叶病
4、抗高温
3、施用:
(1)可作基肥、追肥,不作种肥; 植物对盐的忍受能力: KH2PO4 > K2SO4 > KNO3 > KCl
(2)盐碱地慎用; (3)忌氯作物慎用;
(4)酸性土配施石灰。
三、草木灰
1、成分:
植物残体燃烧后的残留物
K2O:5%—10%;钙磷硅及微量元素 木灰:钙、磷、钾高 草灰:硅高
钾 施肥技巧与方法

钾的营养功能
(三)促进糖代谢
钾不足时, 植株内糖、 淀粉水解为单糖; 钾不足时 , 植株内糖 、 淀粉水解为单糖 ; 钾充足时, 活化了淀粉合成酶, 钾充足时 , 活化了淀粉合成酶 , 单糖向合 成蔗糖、淀粉方向进行。 成蔗糖、淀粉方向进行。 钾能促使糖类向聚合方向进行, 钾能促使糖类向聚合方向进行,对纤维的 合成有利。所以钾肥对棉、 合成有利。所以钾肥对棉、麻等纤维类作 物有重要的作用。 物有重要的作用。 钾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的运输, 钾还能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的运输, 这不仅能消除光合产物在叶部累积而抑制 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 光合作用的继续进行,还能使各组织生长 发育良好。 发育良好。
*单位为µmolC2H2/g根瘤/hr
86.9 109.9
(五)钾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
促进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钾离子以高浓度累积在细胞中, 因此, 钾离子以高浓度累积在细胞中 , 因此 , 细胞壁渗透压增大, 细胞壁渗透压增大 , 水分便从低浓度的土 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 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移动 , 直至 渗透压和膨压达到平衡为止。 渗透压和膨压达到平衡为止。 膨压是细胞扩张的动力, 膨压是细胞扩张的动力 , 它从细胞内为 细胞壁的延伸或细胞分裂提供必需的压力。 细胞壁的延伸或细胞分裂提供必需的压力 。
300 液泡 200 细胞质 度 K+ 浓 100
0 0 1 2 3 4 5 干物质含钾量(%) 干物质含钾量(
植物组织含钾量变化对细胞质 和液泡中钾浓度影响
2. 形态
钾在植物体内以离子形态、 钾在植物体内以离子形态、水溶性盐 离子形态 类或吸附在原生质表面等方式存在 等方式存在, 类或吸附在原生质表面等方式存在,而不 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是以有机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钾素营养和钾肥》课件

03
采用深施、条施、穴施等方法,将钾肥施在作物根系附近,以
提高肥效。
钾肥况,如株高、叶色、茎秆粗细等,可以初 步判断钾肥的施用效果。
测定土壤中钾的含量
在施肥前和施肥后测定土壤中钾的含量,可以了解钾肥对土壤中钾 含量的影响。
进行产量比较
通过比较施肥和不施肥的产量,可以了解钾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提高钾肥利用率的途径
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
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可以提高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平衡性 ,从而提高钾肥利用率。
改善土壤结构
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作 物吸收钾素营养。
推广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可以控制养分释放速度,延长养分供应时间,从而提高钾 肥利用率。
05
03
钾肥在农业生产中的 应用
提高作物产量
钾肥能够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 和养分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 ,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钾肥可以改善作物根系发育, 增强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 力,为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营 养条件。
钾肥可以促进作物生殖生长, 增加果实数量和重量,提高作 物的经济价值。
改善作物品质
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改善 作物品质。
钾肥可以改善作物的口感和色泽,提 高作物的商品价值。
钾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合成,提高作物的营养价值。
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钾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盐碱等抗逆能力,使作物在 不良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
钾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氧化能力,减少作物受到氧化胁迫的伤害,延缓 作物衰老。
钾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虫能力,减少虫害对作物的侵害,提高作物产量 和品质。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2)

色或淡黄色或紫红色结晶,是溶于水的速效性钾 肥,是一种生理酸性肥料。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
在土壤溶液中钾呈离子状态,与土壤胶体 产生离子交换:
40
生理酸性盐: 植物吸收阳离子多于盐的其他
组分而使介质变酸的化合物, 如(NH4)2SO4, NH4Cl, K2SO4等。
生理碱性盐: 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盐的其他
38
3.速效性钾(植物可利用的钾)
占全钾的0.l%~2%,其中交换性钾占90%, 水溶性钾占l0%左右。
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
风化
风化
解吸
矿物态钾
缓效态钾 交换性钾 水溶性钾
晶格固定
吸附固定
分解 生物固定 分解
用
一、氯化钾(KCl)
(一)成分和性质:含K2O 60%左右,呈白
钾矿物的风化,特别对固定在粘土矿物晶层
上的钾的释放有好处,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
含量。如果水分不足会使K+的活度下降,降 低了K+的扩散。水分过多使通气不良,作物 吸钾能力受到抑制。
56
五、钾肥种类、施用方法与钾肥肥效
•
对忌氯作物如薯类、糖用作物、浆果类果树、
茶树等,施氯化钾效果不佳,并会影响品质;而对
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17
五、钾营养失调的症状
•
缺钾时,通常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
逐渐枯萎。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
块,但叶中部靠近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来的绿色。严重
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
禾谷类作物缺钾时,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
点,严重缺钾时新叶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然后枯黄,
8
• 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 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 成需要 Mg2+、K+作为活化剂。核酸的形成首先是核苷 酸的合成,它是由 5—磷酸核糖合成腺苷一磷酸 (AMP) 和鸟苷一磷酸 (GMP),这个过程的有关酶需要钾离子 激活。氨基酸活化后,由转移核糖核酸 (tRNA)将活化 的氨基酸带到核糖体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合 成多肽,这一过程需要Mg2+ 、K+。
(二)在土壤中的转化
在土壤溶液中钾呈离子状态,与土壤胶体 产生离子交换:
40
生理酸性盐: 植物吸收阳离子多于盐的其他
组分而使介质变酸的化合物, 如(NH4)2SO4, NH4Cl, K2SO4等。
生理碱性盐: 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盐的其他
38
3.速效性钾(植物可利用的钾)
占全钾的0.l%~2%,其中交换性钾占90%, 水溶性钾占l0%左右。
二、土壤中钾素的转化
风化
风化
解吸
矿物态钾
缓效态钾 交换性钾 水溶性钾
晶格固定
吸附固定
分解 生物固定 分解
用
一、氯化钾(KCl)
(一)成分和性质:含K2O 60%左右,呈白
钾矿物的风化,特别对固定在粘土矿物晶层
上的钾的释放有好处,增加了土壤速效钾的
含量。如果水分不足会使K+的活度下降,降 低了K+的扩散。水分过多使通气不良,作物 吸钾能力受到抑制。
56
五、钾肥种类、施用方法与钾肥肥效
•
对忌氯作物如薯类、糖用作物、浆果类果树、
茶树等,施氯化钾效果不佳,并会影响品质;而对
钾通常被称为“品质元素” 17
五、钾营养失调的症状
•
缺钾时,通常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
逐渐枯萎。在叶片上往往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成为斑
块,但叶中部靠近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来的绿色。严重
缺钾时幼叶也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
禾谷类作物缺钾时,先在下部叶片上出现褐色斑
点,严重缺钾时新叶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然后枯黄,
8
• 促进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形成 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 成需要 Mg2+、K+作为活化剂。核酸的形成首先是核苷 酸的合成,它是由 5—磷酸核糖合成腺苷一磷酸 (AMP) 和鸟苷一磷酸 (GMP),这个过程的有关酶需要钾离子 激活。氨基酸活化后,由转移核糖核酸 (tRNA)将活化 的氨基酸带到核糖体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合 成多肽,这一过程需要Mg2+ 、K+。
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

•
大麦:生长矮小,抽穗少 而不正常;叶片 蓝绿色,老叶从叶尖到叶缘开始干枯,叶片 上出现条带。 在缺钾严重时,出现白斑状损伤。
玉米缺钾:节间短,叶片相对长,叶缘和叶 尖变褐,失绿黄化。根系差,不耐旱。
燕麦缺钾:叶片和茎呈蓝绿色;老叶从 叶尖开始坏死,枯萎、凋谢。
马铃薯缺钾:生长较矮,灌簇状;叶片蓝绿色、 叶脉间轻微的黄化,边沿烧焦状,叶面上有褐斑。
7.45
13.5 24.8 45.0
55
20 21 15
(3)增强作物抗盐性 Schleiff和Finck试验:使得小麦的耐盐能力由0.2% 提高到0.5% (4)增强作物抗倒伏能力
(5)增强作物对生理性病害的防治
在不良土壤环境中,钾可增强根系氧化力,减 少作物对铁、锰等元素的吸收,从而减轻其生理病 害,如青铜病。 钾对越南硫酸盐土中水稻铁的吸收和和青铜病的发生
主要农作物中钾的含量(彭克明,1987)
作物 小麦 部位 籽粒
含钾(K2O) 作物 %
0.61 水稻
部位 籽粒
含钾(K2O) %
0.30
茎秆 种子
茎秆
0.73 0.90
1.10 0.40 1.60 0.20 1.30
茎秆 块茎
叶片 跟 叶片 叶片 茎
0.90 2.28
1.81 2.13 5.01 4.10 2.80
磷酸钾用量 (克/盆) 0 1 2 3 水稻干重 (克/盆) 5.8 13.8 18.1 23.1 Fe含量 (ppm) 2070 1515 1450 1095 K+浓度(%) 0.25 0.90 1.20 1.30 青铜病发生 情况 严重 明显 明显 轻微
(6)增强作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施肥能减轻真菌、细菌和病毒性病害;也对虫害有一 定的作用。适量施钾一般可减少水稻的胡麻叶癍病、白
植物钾素营养及钾肥 共58页

标记叶的节 标记叶上部的叶和节
标记叶节以下的茎
占总标记物的%
+K
-K
54.3
95.4
14.3
3.9
9.7
0.6
1.9
0.1
20.1
0.04
5)钾可促进淀粉的合成
钾可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合成,抑制籽 粒中ABA活性,延长淀粉合成时间。
培养介质中钾浓度对水稻和大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Heaeder,1981)
( 3)转移酶类:丙酮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
其它:ATP酶等
K
全酶
酶蛋白 辅酶
K
4)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物的运输 (1)促进叶绿体合成
小麦灌浆期上部节间的叶绿素含量与供钾关系 (H.E.Haeder,1981)
日期
7月20日 7月25日 7月27日 7月31日 8月2日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鲜重)
8)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1)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钾充足时,吸水能力强,对蒸腾的调节能
请做好 上课准备
土壤与植物营养
西北农林科大 资源环境学院
李新平
土壤与植物营养
第 0 章 绪论 第一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植物营养基本理论 第四章 化学肥料与施肥 第五章 微肥与复合肥 第六章 有机肥
第四章 化学肥料与施肥
1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2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3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作物 大麦 水稻
KCI浓度(摩尔)
0 0.1 0 0.1
ADP生成量(毫 微摩尔)
53.4 72.3 37.5 51.1
相对量(%)
100 135 100 136
钾对小麦籽粒中ABA含量、灌浆期和粒重的影响 (Haeder,1981)
标记叶节以下的茎
占总标记物的%
+K
-K
54.3
95.4
14.3
3.9
9.7
0.6
1.9
0.1
20.1
0.04
5)钾可促进淀粉的合成
钾可提高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合成,抑制籽 粒中ABA活性,延长淀粉合成时间。
培养介质中钾浓度对水稻和大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Heaeder,1981)
( 3)转移酶类:丙酮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
其它:ATP酶等
K
全酶
酶蛋白 辅酶
K
4)促进光合作用和同化物的运输 (1)促进叶绿体合成
小麦灌浆期上部节间的叶绿素含量与供钾关系 (H.E.Haeder,1981)
日期
7月20日 7月25日 7月27日 7月31日 8月2日
叶绿素含量(毫克/克鲜重)
8)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1)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钾充足时,吸水能力强,对蒸腾的调节能
请做好 上课准备
土壤与植物营养
西北农林科大 资源环境学院
李新平
土壤与植物营养
第 0 章 绪论 第一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植物营养基本理论 第四章 化学肥料与施肥 第五章 微肥与复合肥 第六章 有机肥
第四章 化学肥料与施肥
1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2 植物的磷素营养与磷肥 3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作物 大麦 水稻
KCI浓度(摩尔)
0 0.1 0 0.1
ADP生成量(毫 微摩尔)
53.4 72.3 37.5 51.1
相对量(%)
100 135 100 136
钾对小麦籽粒中ABA含量、灌浆期和粒重的影响 (Haeder,198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大田作物钾的营养诊断指标
作 物
小 麦 玉 米 棉 花 大 豆
指
缺 低 <1.0 1.1-1.5 0.39-1.30 3.07 0.29-0.44 -
标
中 高 1.51-3.0 3.0-5.5 刚抽穗前的上部叶片 1.46-5.80 叶片,抽雄期最下穗轴下第一叶 >3.20 叶片,无叶柄,苗龄45天 1.11-4.45 第二叶柄
窑灰钾肥
是水泥工业的副产品,含K2O 8-10%。高达 20%以上,还含有CaO 35-40%及镁、硅、硫和多 种微量元素,呈灰褐色粉末,强碱性反应,吸湿性 强,易结块。其中90%以上的钾素是以K2SO4与 KCl形态存在,1-5%以硫酸钾和硅酸钾形态存 在.,5%的为矿物态钾。
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宜作种肥,施用期间最 好与湿土拌混,防粉末飞扬,不能与铵态氮肥和腐 熟有机肥以及水溶性磷肥混合使用。
(三) 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 改善能量代谢
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 酶和丙酮酸激酶均需K+和Mg2+离 子作活化剂。植物正常呼吸作用, 其末端氧化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四) 增强植物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 1、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钾能使体内糖类向聚合方向转变, 对棉麻等纤维类作物有其特殊意义, 钾充足时,光合产物转运加快。
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 的器官和组织中,禾谷类作 物中茎叶>籽粒。在体内有 较大的移动性,随作物生长, 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 位转移,再利用率高,缺乏 症也从老叶开始发生。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 促进酶的活化
生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 离子作为活化剂。钾所能活化的酶 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 和转移酶类,参与糖代谢,蛋白质 代谢与核酸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四. 钾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钾与脂肪代谢有关,油料作物施用钾肥,产 量与品质都能提高,纤维类作物、淀粉类作物等 需要较多的钾。
果树上,能提高果实中全糖量,还原型Vc和 改善糖酸比。然而植物对钾的吸收具有奢侈吸收 的特性,过量钾的供应,虽不易直接表现出中毒 症状,但可能影响各种离子间的平衡,抑制作物 对钙、镁的吸收,也浪费化肥用量。
3、减轻水稻受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改善水稻根部 “ 乙醇酸代谢途径”提高根系氧化力。使 水稻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还原性 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性物质量明显降低,防 止了土壤中H2S,有机酸及Fe2+的危害。
三、植物对钾的吸收利用
土壤钾离子主要通过扩散 途径迁移达到植物根表,然 后又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进入 根内。植物对钾的吸收还决 定于植物种类,其大致顺序 是:向日葵、荞麦、甜菜、 马铃薯、玉米>油菜、豆科作 物>禾谷类作物,介质中离子 组成亦影响植物对钾离子的 吸收。Ca2+促进、Rb+则降低, 高浓度下SO4=降低,Cl-则没
测定部位及时期
几种蔬菜作物钾的营养诊断指标
作 物
黄 瓜 番 茄 甘 蓝 马铃薯
指
缺
<3.0 1.8-2.5 2.5
标
低
3.7 2.50 2.7-3.0 2.7-3.3
中
4.4-4.9 2.50-4.9 3.5-4.0 4.0-5.0
高
>5.0 5.0 >4.0 >5.0
测定部位及时期 上部叶花期保护地 上部分枝叶结果期 第3、4叶片结球期 上部第4、5叶片孕蕾期
三、肥料配合与钾肥效
钾肥的增产效应与氮、磷(尤其 是氮)供应水平有关: 当土壤氮磷水平低,氮磷肥用量少时,配施钾 肥效果往往不明显; 氮磷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壤供钾水平低, 效果很好,但供钾水平高时,效果不稳定; 当氮肥用量很高,土壤严重缺钾时,效应很大, 配施甚为必要。 氮肥用量很高,但土壤钾丰富时,两者配合效 果不明显。 有机肥种类和施用水平是决定钾肥效果的又一 重要因素,有机肥施用量高时,配施钾肥的增产效果小, 尤其是秸秆还田。
由于CaCl2易流失,造成土壤板 结。 施用:能作基肥和追肥,由于 含有Cl-对忌氯作物如甘薯、马铃薯、 甘蔗、甜菜、柑桔、烟草、茶树、 葡萄不易施用,适宜作物有:大麦、 花生、玉米、水稻、高粱、小麦、 大豆、胡萝卜、芹菜、萝卜、菠菜、 棉花、黄麻等。
硫酸钾 K2SO4
含K2O 50-52% 易溶于水,吸湿性小, 久贮不易结块,属化 学中性,生理酸性肥 料,白色或黄色结晶, 长期施用易变酸和土 壤板结,也应配施石 灰(特别是酸性土壤) 和有机肥料。
第四章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我国长期以来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由此 每年土壤中钾素部分得到补充,加之土壤钾含量 较氮、磷丰富,故在以往施用钾肥较少。近年来, 由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高产品种的引 入和推广,氮磷用量的增加,以及有机肥用量的 减少,不少地区出现了缺钾症状。 我国开始大面积施用化学钾肥是在80年代以 后,80年代以前对化学钾肥只有小范围的田间试 验,尚无大面积应用,我国严重缺钾土壤(速效 钾为<50ppm)和一般缺钾土壤(速效钾5070ppm)总计已达3.4亿亩。
宜作基肥和追肥,还可作种肥和根外 追肥,适用范围较KCl广泛,但数量少,价 格高,应首先用于对氯敏感及喜硫作物上, 适宜作物为:菜豆、白菜、黄瓜、茄子、 辣椒、莴苣、洋葱、马铃薯、番茄、西瓜、 苹果、柑桔、葡萄、桃树、烟草、茶树等。
草木灰
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灰,其中含钙、钾较多, 磷次之.还有Mg、Fe及少量微量元素. 草木灰成分还与燃烧温度有关,过高形成硅酸钾, 呈灰白色,肥效较差;温度低时,成黑色,肥效较高. 草木灰钾的形态是K2CO3其次是K2SO4和KCl,均为 水溶性钾,草木灰中还含有CaO呈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 及腐熟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还可用 1%草木灰浸出液根外追肥,适于各种土壤,但盐碱地生 长的植物残灰,不宜再施于盐碱土壤中。
五.作物的钾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缺钾的主要特征:老叶和叶缘先发黄, 进而变褐,焦枯似烁烧状,叶片上出现褐 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 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 为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但不同作物上缺钾症状也有特殊性。
第二节 土壤中的钾素
2、增强蛋白质与核蛋白的合成
钾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 用。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均需要 钾作活化剂,钾能促进豆科植物根 瘤菌的固氮作用。
(五) 增强植物抗性
1、增强抗冻、抗旱抗盐的能力
防止脱水,使生物膜处于正常的液 晶态结构,维持稳定渗透性和生理活性, 因为,当钾供应充足时,膜内含有较高 的糖类和钾、铜等离子的浓度,增加对 水的束缚力,减少水分蒸腾,细胞就不 易脱水受冻、受旱。
二、作物种类与钾肥效应
油料作物、薯类与糖用作物、棉麻作物、 豆科作物、烟草、茶、桑、需钾量较多,果树 需钾量也多,禾谷类作物或禾本科牧草一般 需钾量较少 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差异,一般禾谷类作 物在分蘖-拔节期需钾肥较多,开花后期明 显下降,蔬菜如茄果类在花蕾期。对一般作 物来说,苗期对钾最为敏感,但与磷、氮相比 其临界期的出现要晚些。 因此应首先用于需钾量多,效应显著的作物(或品种)上。
(三) 土壤中钾的吸附: 粘土矿物、有机质。 (四) 钾的释放和淋失:
钾的释放即钾的有效化 过程,淹水、冻垡、晒土、 熏土等。钾的淋溶现象与气 候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有 关。
二. 土壤钾素平衡
作物残茬、厩肥 化学肥料 缓效性钾的矿物
土壤中有效钾
作物吸收 淋洗损失 径流损失(侵蚀损失) 固定简单,约95%是氯化钾,其它还 有硫酸钾、钾镁肥及草木灰和窑灰钾肥。
氯化钾: KCl
含K2O 60%左右呈白色或灰 黄色或紫红色结晶(Fe...)易溶于 水,肥效迅速,有吸湿性,久贮后会 结块,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能同土壤胶体上的阳 离子起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Ca2+Mg2++4KCl [土壤胶体]K++CaCl2+MgCl2
钾离子能促进酶促反应的可能原因是:
1、由于钾的存在,有利于酶蛋白与辅酶结 合形成全酶,使酶处于正常的活化状态; 2、钾离子水合度小,其水合离子的直径比 水合度大 的Li+ Na+要小的多,容易进 入酶的活化部位。
(二) 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K+能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 常结构,K+又能促进类囊体膜上质子 梯度的形成和光化磷酸化作用。ATP 的形成还能使氧化态辅酶Ⅱ(NADP+) 转变为还原态辅酶Ⅱ(NADPH),促进 CO2的同化。钾还能通过影响气孔的 开闭,调节CO2透入叶片和水分蒸腾 的速率。
第一节 钾的营养作用
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及其形态与分布
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一般都超过磷,例如 每生产500Kg稻谷需N 8.0-12.5Kg、磷(P2O5)3.05Kg、钾(K2O)7.0-15.5Kg。高产作物总钾的含量非 但超过磷,甚至超过氮。 与氮,磷不同,钾不是以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 而是以离子态、水溶性盐类或吸附在原生质表面上 等方式存在。
二、土壤中钾的转化
土壤中钾有下列平衡:
矿物态钾 缓效性钾 交换性钾
(原生矿物钾) (层间K+) (胶体K+)
水溶性钾
(溶液中K+)
有机体钾
(一) 矿物态钾的释放
氧化还原反应和螯合作用、环境因素、 温度、pH、螯合物等。
(二) 土壤中钾的固定
1. 钾的晶格固定: 是指溶液中的钾或吸附在土壤 胶体表面的交换性钾进入2:1型粘矿物如蛭石、 伊利石、蒙脱石的晶片层间转化为非交换性钾, 从而降低钾的有效性的现象 。 2. 生物固定: 指微生物吸收.这种固定是暂 时性的。
代换性钾:
它是受土壤胶粒负电荷的作用被吸附在 胶粒表面,当土壤溶液钾被吸收后,可以迅速进 入溶液进行补充,占速效钾总量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