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小结及答案
五下科学答案

五下科学答案一、第一章:天气和季节1. 大气层的层次结构及特征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
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具有密度大、温度随高度下降的特点;平流层是紧邻对流层的一层,空气温度保持稳定;中间层是对流层和顶层之间的过渡层,温度逐渐上升;顶层位于中间层以上,是最上面的一层,温度保持相对稳定。
2. 大气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大气层温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
在对流层中,由于地面的太阳辐射,温度逐渐下降;而在平流层中,温度则保持相对稳定;在中间层中,温度又逐渐上升;在顶层中,温度再次趋于稳定。
3. 大气层的重要作用大气层对地球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球温暖;通过大气圈层的循环,把温度和湿度均匀分布在地球上;同时,大气层还承载着各种气象现象,如风、雨、雪等,为地球上的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第二章:观察天气1. 记录天气的方法记录天气可以通过观察气温、降水、云朵、风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
可使用温度计记录气温的变化;通过观察地面上是否有雨、雪、霜、露等来了解降水情况;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位置可以推测出不同的天气变化;通过向风筝或旗帜等物体的飞行方向可以了解风向。
2. 观察气象仪器的使用和意义气象仪器主要包括气温计、风速计、雨量计、气压计等。
这些仪器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观测和记录天气状况,有助于预测天气变化,提前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应对措施,对于农业、交通、气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天气变化的原因1. 温度变化的原因温度变化的原因有多种。
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地球的日照和地球自转造成的。
不同地区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气温有所差异;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也是导致温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2. 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过程:水蒸气的上升、冷却凝结和云滴的聚结。
当地面上的水受到太阳照射而蒸发,成为水蒸气后上升到高空,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温度逐渐下降,最终达到饱和状态,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体,形成云朵;在云朵中,小水滴或冰晶体通过碰撞、聚集形成了足够大的雨滴或雪花,最终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上。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 什么叫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叫做(机械)。
2、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他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3、机械按复杂与否可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叫做(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4、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举例说说假如没有机械,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答:(1)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钉钉子;(2)如果没有刀具,要切碎一些物品就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
6、比较一下古代工具与现代工具有什么异同?答:(1)相同点:都能帮助人们工作,降低工作难度,有的比较方便,有的能省力。
(2)不同点:古代工具比较简单,用自然界的现成材料加工而成,功能比较单一;现代工具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品种比较多。
2 怎样移动重物1、一根棍子,用它来(撬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杠杆”装置包括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用这种装置,人就能轻松地撬动重物,因为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
2、杠杆的三个点:利用杠杆工作时承受重力的店叫重点、支撑杠杆的点叫支点、人作用在杠杆上的点叫力点。
3、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
杆秤的提绳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4、杠杆的规律:(1)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这种杠杆节省体力、方便工作,但费时间。
如撬棍、铡刀、起子、开瓶器、指甲剪等。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这种杠杆节省时间、节省距离,但费力。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知识点总结1、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实心),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没有关系(即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的情况下,的物体的物体容易沉;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潜水艇的原理是靠实现上浮和下潜。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觉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的托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
7、当泡沫塑料块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8、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也就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
9、阿基米德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即:。
10、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时,会;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时,会。
1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
12、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当液体中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13、死海淹不死的原因是。
为什么叫死海?因为。
14、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
一般情况下,,其产生的。
,其产生的。
15、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在液体中;物体比同体积的液体轻,在液体中。
16、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所以。
17、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
18、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答:。
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在水中是沉的,()、()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实心物体,改变它们的()、(),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变。
2.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体积大小相同时,()容易浮,()容易沉。
轻重相同时,()容易浮,()容易沉。
科学五年级第一单元问题答案

1、阳和影子一、问题解答问题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问题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问题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问题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实验材料: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东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
2、太阳钟一、问题解答问题1、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3、昼夜交替一、问题解答问题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
问题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
4、看月亮一、问题解答问题1、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吗?答: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问题解答问题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吗?为什么?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上活动。
问题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上)第一部分:物质的分类一、杂物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这些物品有些是可以分类的,有些是杂乱无章的。
比如路边的堆放的垃圾,家庭垃圾桶里的垃圾等都是不可避免的。
二、物质的分类原则为了方便我们的观察和研究,人们就把物质按照自然属性、形态、用途等进行分类。
1、按自然属性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溶液。
其中,元素是化学上最基本的物质,无法再分解成其它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合成而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溶液是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在溶剂中均匀溶解而成的。
2、按形态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四大类: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
其中,固体的特征是形状不易变化,体积不易变化,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液体的特征是形状容易变化,体积不易变化,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的特征是形状和体积都容易变化,分子之间间隔较大;等离子体的特征是是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原子和分子流失电子形成的。
3、按用途分类物质可以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
例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原料、药品原料等等。
三、物质的循环利用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养成垃圾分类和回收的好习惯,遵守正确的物质循环利用规律,减少浪费和污染。
1、生物循环生命在地球上存在了很长时间,自然界中的生物会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生物循环是指物质从有机生命体中脱离出来,在自然界中的生物、土壤和空气中不断循环利用。
2、非生物循环非生物循环是指从非生命物质源头产生的废物,不断经过处理、利用,使其成为新的可用物质。
例如,汽车废料、家电废料等等。
四、材料的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选择正确的材料可以提高日常物品的使用寿命、防止危险性和节省资源。
当我们购买日用品时,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成本、安全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
总之,物质的分类既是一种理论,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人们通过对物质不断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并提高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
2、
3、
4、
5、一块橡皮在水中会沉,把这块橡皮切成原来的1/8
6、
浮。
4、潜水艇在水中既能在水面航行,也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个很大的压载舱,
第三课: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
2、
3、
4、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沉,而钢铁造的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铁块的体积小,在水中的排水量小,所以容易沉。
而钢铁制造的船能够
第四课:造一艘小船
1、
第五课:浮力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
2、它
3、
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形状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是不一样的,那么,它
5、
6、
7、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
小。
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1我们能够感受到浮力的存有,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3、
4
5
第七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1、
2、
3、
4、马铃薯在清水里会下沉,在浓盐水里会上浮,这说明不同的液体也能改变
物体的沉浮状态。
5、将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取一滴滴在铁片上加热后,我们发现变干后出现
6、“死海”能使人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里含有大量的盐。
第八课: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1
2
3、
4、
5、
6、
7、。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
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内容:
1.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通过太阳能,
我们可以获得光和热。
太阳能可以被用于发电、供暖和照明等方面。
2. 物体的天然和人工特征:物体的天然特征是指与生俱来的特性,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人工特征则是指人为工艺所添加的特性,如人造材料和调制的颜色。
3. 材料的可塑性:材料的可塑性指其改变形状的能力。
一些材
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加热、挤压或拉伸等方法改变其形状。
4.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
度与温度、压力和溶剂的种类有关。
5. 灭火器的使用:灭火器是用来扑灭火灾的工具。
常见的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
正确使用灭火器能够保证人们的安全。
这些知识点是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探究科学的奥秘。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心和脑

关系之心和脑
心和大脑的关系是供需密不可分的功能关系。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负责人体的运动、感觉、语言、情绪等功能。
大脑的新陈代谢、功能活动需要血来支持,而心脏是负责供血的,所以心和脑之间关系是需求关系,互相间是密不可分的。
中医理论用“心主神明”概括了在大脑思维运行的过程中,心脏也同样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心与大脑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心隶属于火,主神明,有关思维以及认知类的功能归心。
但在具体器官上,脑同样具备思维功能,也同样可以影响到心。
当心功能正常时,通常我们精力更充沛,思维更敏捷,头脑更清晰,做事情更有效率。
当心功能出现异常时,除了有心脏本身的不适,还有可能出现失眠、健忘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患心脏疾病的概率要远大于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
与此同时,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高度的精神压力下患心脏疾病的概率也会显
著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一连 1、用线将下列事物和与其对应的改变物体在 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起来 钢铁造的轮船 改变物体的大小 淹不死人的湖 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 水 艇 改变液体的密度 2 56 8,下沉的 10 2、下列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1 ______ 34 7 9 。 是________ • ① 香油 ② 塑料瓶盖 ③ 硬币 ④蜂蜜 ⑤乒乓球 ⑥树叶 ⑦铁钉 ⑧木块 ⑨石块 ⑩泡沫板
选一选 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方向是—( A ) A向上 B向下 C 向左 2、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 C 浮力。 A大于 B 等于 C小于 3、将下面三种物体放入水中,其中 B 会下沉。 A带盖的空瓶 B 橡皮 C泡沫塑料 4、一块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后,它在 水中 。 A会沉 AB 会浮 C不沉也不浮 5、一枚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把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 回形针会 A 。 A沉 B 浮 C半沉半浮
7、除了盐水外,其他液体不能使马铃薯浮 起来。× 8、人能在“死海”的水面上漂浮,是因为 × 这个人太轻了。 9、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 的 × 10、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 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 10、如果一立方厘米的物体重一克,在水中 是沉的 × 11、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 中的沉浮。 √
• 想一想:
1、如左下图所示,一块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到了 浮力 和重力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 。
2、如右上图所示,找一个空瓶子,盖上盖子,让它浮在 水面上,往空瓶子里一次次地加水,小瓶子会慢慢 地 下沉 。这个实验说明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 相同的情况下, 越重 越容易沉。
3、如下图所示,用手把一块木块按入水中 后放手。刚松手时,木块受到的浮力 大于 重力。(填“大于” “小于”或“等 向上 于”)此时,木块会怎样运动? 最后, 浮在水面上 木块的位置会怎样? 这时,木 块受到的浮力 重力。(填“大 等于 于”“小于”“等于”)
第一单元 小结
填一: 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
体积
叫做排开水的量. 一
2.把船造得尽量大些,装载的货物就可能会 重、多 些.
3.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和受到的重 力 相等
4.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重约0.9克,1立方厘米的食用油 重约0.8克,将这块塑料块放入食用油中,塑料块会 沉 5.一块木块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为10N ,小明用3N 的 力把木块压入水中,刚好使木块在水中静止不动.这时木 块受到的浮力是 13N
判一判 1、木块在水中是浮的,把很多木块粘在一起,木块 就会沉。( × ) 2、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 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 ) 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 4、在油中上浮的物体在水中也一定会是上浮的。 (√) 5、测量水的浮力时,不应该将测力计浸在水中,以 免损坏测力计。( √ ) 6、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 的浓盐水轻。( √ )
• 6.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与它自身的大小和 轻重 无关. • 7.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 重量 来改变 沉浮的 • 8.一个物体在空气中测得的重力是7.5N, 放入水中以后测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 浮力是 2.5N • 9.砖块放入水中会沉,木块放入水中会浮, 橡皮放入水中会 沉 • 10.物体在液体中,重力大于浮力就 下沉 ,浮 力大于重力就 上浮 ,重力等于浮力就悬浮 。
6、把下列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B 。 A铜球 B干木球 C铁球 7、下列方法中,能使盐水中浮起的马铃薯下沉的方法是 C A加盐 B将马铃薯与泡沫塑料绑在一起 C加清水 8、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 C 。 A相同体积的铜砝码和水银一样重。B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重。C相 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9、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几个轻重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 现有的小球会沉,有的小球会浮。他把小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位同学做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 A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 形状 10、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上浮,放入乙水槽下沉。对此现象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C 。 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食用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