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第二章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课时1)
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课件:第二章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1)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 桌面\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2007.03.19\第 一课时光的反射\漫反射.swf
2、入射光线是平行光线,反射光线却向各个不同 的方向传播。也就是说入射光线朝一个方向入射, 反射光线向不同的方向传播。
1.引入课题 2.光的反射现象 3.几个基本概念 4.探究反射时的规律 5.光路的可逆性 6.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光反射的应用 8.巩固练习 9.小结
第2页
封面
结束
1.引入课题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思考1 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像太阳、电灯、蜡烛等会发光的 物体,而看不到许多不会发光的物体?
第3页
返回
2.光的反射现象
镜子
光射在任何 物体表面时, 有一部分被 反射出去的 现象叫做光 的反射
第4页
返回
3.几个基本概念
法线 ON N 入射光线 AO A 反射光线 OB B
入射角i
反射角 r
i
M
r
M′
平面镜 MM′
O 入射点 O
第5页
下页
3.几个基本概念
入射光线:(AO)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接触点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且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第9页
请在框内输 入数据
上页
下页
4.探究反射时的规律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同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法线居中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角相等 注意:(1)法线是镜面的垂线,也是两线的角平分线。 (2)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 (3)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也为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课时)光的反射 教学课件

()
A.甲的记录准确些
B.乙的记录准确些
C.甲、乙记录的成绩相同,都准确 D.无法判断哪位计时员的记录准确
4、在无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
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5、 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
课前小测:
1、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
A.太阳 B.烛焰
C.萤火虫 D.电影屏幕
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
作的是( )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3、在100米赛跑中,甲计时员是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的,而乙计
时员从听到发令枪声开始计时,他们记录的是同一位运动员的成绩,则
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 体能发生_光___的__反___射__ 的缘故。
白天太阳光 晚上灯光
1、如果你站在亮处能看清暗处的 “蛇 ”吗?为什么?
站在亮处不能看清暗处的物体。因为没有 光照射到暗处的物体上,物体无法反射光, 所以眼睛接收不到光而不能看清。
能力提升——数据处理:
实验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 法线(同侧、两侧)
入射角
反射角
三、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A
N
B
αβ
O
(三线共面) (法线居中) (两角相等)
浙教版科学七级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 课件共17张

你的猜想:……
依据:……
二、新知讲解
改变入射角 i,多做几次实验:
次数
入射角 i 反射角r
1
2
3
...
分析与论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新知讲解
(三)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角相等 光路可逆
二、新知讲解
光线 垂直入射时,情况怎样? 反射角 = 入射角 = 0°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它将被 垂直反射 出去。
二、新知讲解
(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平行光线 射到 光滑表面上,反射光会平行射出,这种反射叫 镜面反射。
平 面 镜
二、新知讲解
(2)平行光线射到粗糙 表面上,反射光线会 射向不同方向,这种反射叫 漫反射。
三、典例分析
3.一束激光自左边与水平面成 40°角的方向射来,现要利用平面
镜把这束激光沿水平方向向右反射出去,则平面镜与水平面间的
夹角应为( B )
A .10 ° C . 40°
B . 20 ° D . 80 °
N A
M
B
O
M'
三、典例分析
4.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 20°角时,反射角也是 20°
光的反射 。
提出问题: 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吗?
一点,两角,三线
法线
N
光 路
反射光线 反射角 入射角
入射光线
介
r
i
绍
入射点 O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2.5《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反射定律,能从众多的光现象中辨识出光的反射现象。
2.在实验探究中能主动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现象作出总结。
3.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难点1.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玻璃板、激光笔、纸板、量角器等。
课程导入问:你们为什么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如看到蜡烛的光焰、电灯等。
问:那么,白天或夜里灯光下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夜里或暗室里就看不到物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演示:用手电筒让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并反射到天花板。
我们之所以能看到那些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这些物体能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缘故。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光的反射现象。
新知讲解一、光的反射⑴在实验暗室中,用改装过的手电射出一束光,照在平面镜上。
移动镜子,看看能将室内的其他物体照亮吗?⑵将光照在不发光的物体上,我们能看到物体了吗?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教师简述:光是客观存在的,光线是指光通过的路线,可以用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演示:如图1,把装置沿ON 线剪成甲乙两半,再用胶带把剪开处粘在一起,使接缝与镜面成垂直且位于镜面中心。
将甲固定在镜面上(用胶带纸粘),乙转至与甲有一定角度处。
打开改装的手电筒,发出一束窄光,沿甲面45°处照射在镜面O 点上。
观察反射光线所在的位置。
转动纸板乙,直到甲乙两板在同一平面时才能在乙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如图2)教师: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和ON 线在同一平面上。
将实验图画在黑板面上。
教师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边画边讲解方法,按作图顺序介绍名称:镜面M ,入射光线AO ,入射点O ,法线ON ,入射角∠AON ,反射光线OB ,反射角∠BON 。
在讲述法线时,首先说明法线不是光线,实际是不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设的—条线。
第5节 光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内嵌视频,共23张PPT) 初中物理浙教版七年级下课件

探究实践
活动 1. 把一面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竖直地立在
平面镜上,纸板由可以绕 ON 折转的 E、F 两块板组成, 纸板上的直线 ON 垂直于镜面。
2. 使 E、F 两板面处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 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过平面镜的反射,沿 着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红色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
到平面镜上,观察光传播方向的变化情况。
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有一部分光被平
光斑
面镜反射回来。
镜子
2. 试着移动平面镜,你能否使激光射到教室 里不同位置的物体上?
光的反射
通过平面镜反射,使激光射到教室里不同位置的物体上。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 象叫做光的反射。
探究实践
创设情境
山倒映在湖水中,一阵风吹过,波光粼粼;鱼在清澈的水里游动, 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这些景象与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关。
探究实践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东西呢?
湖面波光粼粼
桃红柳绿醉江南
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 才能看到这些物体。
探究实践
活动 1. 在桌面上放一面平面镜,将激光笔(或其他光源)发出的光束射
探究实践
讨论: 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什么?显示光路。 2.实验中“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的作用是什么? 使纸板上的直线 ON 垂直于镜面;使反射光线显示在纸板上。
3.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光反射 定律中哪项内容? 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4.实验中多次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找规律,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5.实验中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这样做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2.5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课时)课件

3.关于光的反射,正确的说法-----------( ) A、反射定律只适用于镜面反射。 B、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如果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 看到甲的眼睛
D、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界面的夹角。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一课时)
【活动1】动手试一试:给你一块平
面镜,把教室外的阳光引到教室内指
定的一面墙上。(如无太阳用激光笔 模拟太阳光)
1.用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射到平面 镜上,观察光是怎样传播的?
墙壁
2.移动平面镜,观察能否
光斑
使光照到教室里不同位置
上的物体?
镜子
【活动2】动手画一画:画出太阳光 从教室外经过平面镜,照射到教室内 墙上经过的路径。
1.入射光线和平面镜的反射面的夹角为30º时入 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A、30º B、60º C、100º D、 120º
2.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 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 的操作是------------------------------( )
二、基本概念及光路图 N 法线
A
B
反射角 入射角
αβ
平面镜镜面 O 入射点 1.入射光线(AO):射到界面上的光线 2.入 射 点 (O): 光线射到界面上的点 3.反射光线(OB):经过界面反射的光线 4.法线(ON): 通过入射点,垂直于界面的线(虚线) 5.入射角(∠α):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6.反射角(∠β): 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活动4】动手做一做:小组合作探究 光的反射定律
❖ 提出问题:(1)入射光线、法线、反 射光线之间存在什么位置关系?(相 交,是否共面?)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1课时)课件

(3)入射角(∠α):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反射角(∠β):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N B
αβ O 反射光路图
活动2: 那么,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1)把一面平面镜 M 放在水平桌 面上,再把一块硬纸板竖直地立在 平面镜上,纸板由可以绕 ON 折转 的 E、F 两块板组成,纸板上的直 线 ON 垂直于镜面。
第 2次 45º
第 3次 60º
反射角
30º
45º
60º
(6)关于光的反射,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__同__一____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法__线_____两侧;反射 角___等__于___入射角。这就是反射定律。
3、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 的反射定律。 概括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B )
A. 绕ON前后转动板E
B. 绕ON前后转动板F
C. 绕CD一起转动纸板E和F
D. 绕O点转动入射光线OA
C
D
2. 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 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 B.玻璃幕墙的“反光”现象就是漫反射形成的; C. 形成漫反射的部分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光照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
一、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 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 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反射和折射》PPT课件(第1课时)

A.0°
B.40°
C.50°
D.100°
2.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屏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
的,其目的是 ( D )
A.不反射光
B.能吸收光
C.发生镜面反射
D.发生漫反射
3.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 B.光照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 C.形成漫反射的部分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玻璃幕墙的“反光”现象就是漫反射形成的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1课时
一、光的反射 平时我们看见物体是因为什么呢?
我们能看到这些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射入眼睛。
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东西呢?
能够看到书本、桌子等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照到书本、桌子 上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才能看到这些物体。
活动
1. 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 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reflection)。
入射 光线
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
反射 光线
问题: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活动
2. 光的反射定律
法线 N
入射角 反射角
O 入射点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两线分居)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谢谢观看
3. 光路具有可逆性 如果得到的反射光恰巧是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这就说 明光路具有可逆性。
思考与讨论
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照射到表面光滑的物体上时发生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光照射到粗糙表面的物体上时发生的反射称为漫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
4.实像和虚像
(1)实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由实际光
线会聚而成的像,实像可以在屏幕上呈现出来,能使照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光屏不能接收 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 虚像,所以人离镜 5 米,像离镜也应是 5 米;当人远离镜 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 【答案】 (1)茶色 (2)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虚 (4)5 不变
科学广场
城市光污染——玻璃幕墙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建筑物装饰在我国骤然兴起, 许多商厦、办公楼纷纷安装了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无框架, 采用的是镀膜玻璃,玻璃可根据需要镀成蓝色、茶色或其 他颜色。它表面光滑、明亮,具有较强的聚光和反光效果, 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增添了建筑物的豪 华与气派。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里成虚像,像和物体到平 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 镜面垂直。
5.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成像。
重要提示
1.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 要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或反射角。不能说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 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时,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 这时入射角为 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 D.水平向左移动
【解析】 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 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 射中目标,故 A 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 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 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故 B 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右 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 目标,故 C 不符合题意;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 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相机底片感光。
(2)虚像是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实际光线没有会 聚而是发生了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所成 的像。因为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人们总觉得这些发散光线 似乎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由于虚像不是实际光 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在屏幕上呈现出来,也不能使照相机底 片感光。
科学 七年级 下册 ZJ
教学课件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课时1)
知识要点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 面反射回来。
2.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3.光的反射类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两者都遵循光的反射 定律。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例 2】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 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高 为 7 厘米,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 前 10 厘米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烛 焰高 2 厘米。 (1)最好选用____(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 (2)选取 A、B 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 (3)在利用蜡烛 B 确定出蜡烛 A 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 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 A 的 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实”或“虚”)像。
反思
全面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 验要点,明确每个操作步骤的目的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 实验结论。
谢谢欣赏!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 1.7 米的人,站在镜前 5 米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米,当他远离 平面镜时,像的大小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1)无色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 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
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 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支蜡烛相同
• 然而,高层建筑装上镀膜玻璃后,其反光 率为15%~38%,刺眼的光束足以破坏人 眼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影响人的视力。
同时它还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把
无处不在的太阳光反射出去成为无数个小
太阳。因此,现在许多发达国家严禁建筑 物安装玻璃幕墙。
解题指导
【例 1】 如图 2.5-1,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