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
有关弘扬古诗的歌曲

有关弘扬古诗的歌曲
弘扬古诗的歌曲有很多,它们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全新的方式传承和演绎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歌曲:
1. 《在水一方》:这首歌的歌词来源于《诗经·蒹葭》,经过邓丽君的演唱,成为了广为流传的经典名曲。
2. 《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歌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经过梁弘志的作曲和王菲的演唱,成为了中秋佳节常常响起的歌曲。
3. 《虞美人》:这首歌的歌词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经过多种不同版本的演唱,如邓丽君、费玉清等,都展现了其独特的韵味。
4. 《别亦难》: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歌曲旋律优美,表达了离别时的难舍之情。
5. 《月满西楼》:这首歌的歌词以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为创作蓝本,经过安雯的演唱,展现了古典女性的柔情与哀怨。
6. 《新贵妃醉酒》:这首歌将京剧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歌词中融入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素,展现了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
7. 《琵琶行》: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经过奇然、沈谧仁的演唱,以及徒有琴的作曲和编曲,将琵琶女的哀怨与诗人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8. 《山鬼》: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屈原的《九歌·山鬼》,经过winky诗的演唱和作曲编曲,以神秘而悠扬的旋律展现了山鬼的形象和情感。
这些歌曲都以不同的方式弘扬了古诗的魅力,让人们在欣赏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诗宋词与现代流行歌曲

用古代的唐诗宋词来改编成现代流行歌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
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但这些多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1000字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联系和区别,一直是文艺界的重要话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流行歌曲听起来很好听,但是歌词却不尽人意;而古诗词则看似高深莫测,却让人敬畏不已。
那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相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的区别。
流行歌曲通常是由流行文化的影响塑造而成,以情感、爱情、青春等为主题,歌词中常常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旋律简单易记,适合大众传唱和欣赏。
古典诗词则有着严谨的格律和韵律,借物抒情,往往以写景、咏史、雅俗共赏等为主题,运用的词汇和结构都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品味。
接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流行歌曲歌词和古典诗词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是表现手法。
流行歌曲往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情感,重视传达情感的直观性、真切性和共鸣性。
这些歌曲的主题包括爱情、友情、家庭、生活等等。
而古典诗词则是追求诗意和意境的表达,常常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景,以唤起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词通过意象、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同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次是词汇和韵律方面。
流行歌曲往往运用口语化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语,以便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在韵律上,流行歌曲不一定有固定的韵律结构,有的歌曲甚至没有完整的押韵。
而古典诗词则有着严格的格律和韵律,每一句话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古诗词的词汇也比较高雅,常常运用汉字的字义和音韵,从而形成多音和多义的表述方式,赋予诗词以音律和意味。
最后是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流行歌曲的词曲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爆发式的热点新闻或社会时事也成为当代流行歌曲的灵感来源。
而古诗词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时代背景。
古诗词往往通过借景抒怀而表现出思想情感,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综上所述,虽然流行歌曲歌词和古典诗词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现象。
有些流行歌曲也可以用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来评价,而古典诗词也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流行文化元素而获得新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

试论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在原文配曲式的古典诗词歌曲中,最有名的是邓丽君《淡淡幽情》的专辑,这专辑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 ,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 ,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全是唐宋诗词上配曲的,典雅动听,引人入胜,广为传颂,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的极品. 《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专辑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足见其魅力.另外,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和《春江花月夜》等等,广受欢迎,其魅力及影响毫不亚于邓丽君《淡淡幽情》. 歌诗本一家,"粗通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 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杨海明)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只是,如果没有很好的古典知识基础和灵感,技巧,创作激情等条件,使用这种方式创造出好的作品是有难度的.取用不当,则主题不好控制; 运用得少或不妙,则与一般的流行歌曲难有异同, 有标"旧"立异之嫌,而且对改变流行歌曲平俗的状况和文化格调的提高也没有多大好处.如欲运用, 则应该是古今雅俗之间的融洽生辉,应该努力发挥古典诗词词句在歌词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以点带面,以一胜百,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以下徐雯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白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徐雯—《梅花三弄》) 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刘海波的《人面桃花》,白雪的《声声慢》,AGIN 乐队的《烽火扬州路》,陈明的《回首灯火阑珊处有你》,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 《月梦》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 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 《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所需,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营养中健壮成长.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 以致一般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这类作品在言词上,句式上,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这类的作品很多,不乏成功之作,例如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 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如李叔同的《送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首《送别》是现代人的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这首婉约词风很浓的《送别》,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凄美柔婉,唱出了一种痴情,一种哀怨,一种无奈,一种眷恋,音律和谐优美,它的言语,意象,无不体现了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发展,有巧夺天工之妙.再来看看一首《转弯》: 天苍苍/路漫漫/人在人海里流着浪/风在飞/心在盼/爱在爱情里靠个岸/夜夜夜里高唱/唱尽人情冷暖世情如霜/深深深情几许/如果一刀能够化作两断/就让一切在这地方松绑/峰已回路已转/此情何苦枉断肠(吴奇隆《转弯》) 不论何炅"醉了红颜/也罢/断了琴弦//问天涯/放了天下/也罢/送给人家" 的《看穿》,还是胡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再回首/却闻笑传醉梦中/笑叹智穷不知今况/终成空"的《逍遥叹》;不论黄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涛尽红尘俗世几多娇"的《沧海一声笑》,还是吴品醇"古往今来又一春/百花怒放燕争鸣/独杯空照月无影/留得残烛待天明"的《忆长安》,展现的都是优雅深淳的歌词文化享受, 古韵今吟,耐人寻味. 这给了我们启示,借助流行歌曲"流行"的翅膀,古典诗词也可以像流行歌曲一样广泛流传开来, 甚至可以比网络上很多低俗,庸俗的流行歌曲更为流行.它在与流行歌曲的恰当相融中,可以用古典诗词的"优雅"融合流行歌曲的"流行",骏马配英雄,必定能成为文化的草原上最活跃最美丽的风景. 四,融合的意义流行歌曲除了是抒情,娱乐的工具,还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抒情偏颇,放纵娱乐的话,必然给青少年造成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管你是男女老幼,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情愿还是不情愿,你的耳朵都无法拒绝它在你周围每个角落萦绕,或多或少,或重或轻,无所不在的流行歌曲甚至会影响一代人的情趣,思维和生活方式. 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是能够影响宇宙的一种力量",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我国近代学者蔡元培,王光祈等人,则力倡"美育"与"乐教".实践证明,"寓教于乐"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教学思想.流行歌曲内容广泛,兼容并包,无所不有.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看到追星一族为歌手疯狂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歌曲的巨大作用力.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传唱不已的流行歌曲无疑是他们培养情趣,学习模仿,认识社会的途径.正因如此,才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音乐人站出来抵制庸俗的歌曲,呼吁提高流行歌曲品质. 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入选台湾小学一年级教材,因为他的歌词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外, 他的《上海1943》入选某小学教材, 《蜗牛》入选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 《爱在西元前》成为台湾高中联招历史考题, 《发如雪》台湾某学校语文考题,还有台湾某大学生用"周杰伦现象"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此外,他的歌还入选到日本日中通信社出版的《通过唱歌记住中国话》的汉语学习教材中. 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前贤圣者的名文佳作自然是流行歌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贵素材宝库.五千年的辉煌,五千年古典文化的精华,在古诗词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或者可以说,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内蕴的取用,继承和发扬,是二十一世纪喧扰中的流行歌曲在内容上一次"超凡脱俗","返璞归真"式的进步."唐诗中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宋词里轻巧尖新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元曲苍茫寥廊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明清文艺中的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构成中国文化史中优美的旋律."①(葛金平《流行歌曲歌词创作源泉--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方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无穷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方文山大师的词不仅音律美,还以传统诗歌的创作方法,用意象形成意境,用蒙太奇打破时空界限, 扩大表现生活的容量,雅俗共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创造了《菊花台》, 《青花瓷》《威廉古堡》等都是雅俗共赏的杰作.他的作品大受欢迎且常年不衰,还有个原因是富有, 意蕴,意味无穷.这些正是当下的流行歌曲远远不及的地方. 最后,在意蕴上.意蕴是指歌词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或者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某种主旨,也包括歌词中的意象,意境等.意蕴丰富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人以人生的启示,隽永的回味和诗意的美的感受.古典诗词中的"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黄河落日圆",是千古壮观的意境. 写情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木兰花张先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牛希济春山烟欲收, 天淡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 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 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 处处连芳草。
适合古诗的歌

适合古诗的歌
有一些歌曲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同时以古诗为歌词,创造出既充满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音乐作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适合古诗的歌曲,它们以古典文学为灵感,打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1.《离人愁》-莫文蔚
歌词选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诗,以古风曲调表达了离愁别绪的深沉情感。
2.《静夜思》-陈慧娴
歌词源自唐代杜牧的《静夜思》诗,陈慧娴的演唱将古老的文字注入了现代的情感。
3.《春风十里》-邓紫棋
歌词取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邓紫棋的独特音乐风格为这首歌注入了现代流行的元素。
4.《江南》-林俊杰
歌词灵感来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江南》以江南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5.《青玉案·元夕》-许嵩
歌词取材自唐代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通过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表达了对传统文学的致敬。
这些歌曲巧妙地将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作品。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声歌曲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声歌曲
有很多美声歌曲采用了中国古典诗词作为歌词,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这些歌曲通常以悠扬的旋律、深沉的唱腔和古典的文学表达形式为特点。
以下是一些知名的美声歌曲,其歌词取自中国古典诗词:
1.《长恨歌》- 王菲:
•歌词取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王菲演绎的版本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情感表达而著称。
2.《静夜思》- 林宥嘉:
•林宥嘉的版本中使用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部分诗句,以其温柔的嗓音和感人的演绎引起关注。
3.《浪淘沙》- 范晓萱:
•歌词取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这首歌以范晓萱的清澈嗓音和舒缓的曲调演绎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诗意。
4.《青花瓷》- 周杰伦:
•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声,但这首歌的歌词取自元代白朴的《青玉案·元夕》。
周杰伦通过这首流行歌曲成功地将
古典诗意融入当代流行音乐。
5.《千年等一回》- 田馥甄:
•歌词取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田馥甄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情感表达演绎了这首美丽的歌曲。
这些歌曲展示了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并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
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

上邪——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小结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准确地说是与当代白话文 )的融合是自由的、灵活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 式,很多歌词都是同时兼合着几种形式,只要能 恰当好处地将古典的精华和现代的风格有机融合 ,最大限度满足大众的精神生活需要,传承积极 乐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思想的流行歌曲,都是值 得肯定的作品。
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传承模式主要有
一、诗词配曲式
二、词句提取式 三、语言改造式
四、意境化用式
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 调,又有当代的风格。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 《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 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 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 的精品。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陆游:《钗头凤》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红 酥亦作“ 红苏 ”形容红润柔腻 战歌送离人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语言改造式
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 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 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以致一般 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这类作品在 言词、句式、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 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例如李叔同的《送别》、 胡歌的《逍遥叹》和何炅的《看穿》等等
歌诗本一家,粗懂中国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 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 俗共赏,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姻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 词与流行音乐的融合,雅俗共赏,即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 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纯淳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 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古典诗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 现主题和意境,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而
诗词也可以藉音乐的帮助,广为流传 。
•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 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取 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
愿中华古诗词唱响神州!
就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词写一两百字 的赏析。(可以从修辞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青鸟殷勤为探看,辞去蓬莱无多路。 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泪始干 啊!相见难 啊!别亦难 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 借用春蚕到死才停 止吐丝,蜡烛烧尽 时才停止流泪,来 比喻男女之间的爱 情至死不渝。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寂寞沙洲冷
自你走后心憔悴 白色油桐风中纷飞 落花似人有情 这个季节 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 无端拨弄离人的眼泪 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 伤感一夜一夜 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 是慌乱占据了心扉 有花儿伴着蝴碟 孤燕可以双飞 夜深人静独徘徊 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 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 仍然捡尽寒枝不肯安歇 微带着后悔 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相见欢(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东风破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这首词流露了不加掩饰 的故国之思,表达了作 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词句改造式
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
离我远去不可留 今日乱我心多烦忧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表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 不可调和矛盾的心情,也是 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言。
明朝清风四飘流
——找修辞
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古风遗韵式
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中国风音乐,即在歌
曲中加入中国古代一些典故 作为创作背景,用现代的音 乐唱出古典的味道,诗意韵 味十足,处处散发着古典美 的气息。 周杰伦的《东风破》是中国 风的分水岭!中国风词风注 重语言的简洁、精炼及语境 的意用,用一些诗词文的化 用,通过汉语的一些修辞手 法,如比喻,借代等来以表 现歌曲的意境,如《千里之 外》、《青花瓷》等。
明月千里寄相思
夜色茫茫罩四周 天边新月如钩 回忆往事恍如梦 重寻梦境何处求 人隔千里路悠悠 未曾遥问心已愁 请明月代问候 思念的人儿泪常流 月色朦朦夜未尽 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光不明 伴我独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欲待遥问终无凭 请明月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为离情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自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 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 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泼墨的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学习目标
1.了解流行歌曲中运用古典诗词所营造的意境。
2.培养、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古典诗词VS流行歌曲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
——直接谱曲式
虞美人 (几多愁)
李煜
——抓诗眼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 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品意境
时光如水,月色朦胧, 荷香淡淡,萤火点点, 鱼儿欢快,荷塘静谧, 全诗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典诗词VS流行歌曲
传承
• 直接谱曲式 • 词句改造式 • 古风遗韵式
赏析:
抓诗眼
找修辞
品意境
小组合作赏析
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苏轼) 独上西楼——相见欢(李煜) 别亦难——无题(李商隐) 明月千里寄相思 送别 东风破 寂寞沙洲冷 青花瓷
镌刻好 每道眉间心上 画间透过思量 沾染了 墨色淌 千家文 都泛黄 夜静谧 窗纱微微亮 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 相思蔓上心扉 她眷恋 梨花泪 静画红妆等谁归 空留伊人徐徐憔悴 啊 胭脂香味 卷珠帘 是为谁 啊 不见高轩 夜月明 此时难为情 细雨落入初春的清晨 悄悄唤醒枝芽 听微风 耳畔响 叹流水兮落花伤 谁在烟云处琴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