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江苏启东市第一中学 沈卫琴
摘要:进入到 21 世纪,我国教育教学 模式也开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教育部门 也因此专门发布了文件,并明确要求高中 各学科知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核心素养。一直以来,高中语文都是领头 学科,如果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有意 识地将流行音乐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结 合在一起,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审美情趣、 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以及学习能力都将 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 相结合
1.加强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比较。 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不仅体现为课堂教学中流行音乐的播放, 还在于将二者进行有效且充分的比较。借 此教学机会,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也将得 到有效提高。 以台湾歌手周传雄所演唱的《寂寞沙 洲冷》为例,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和苏轼 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这首诗词有着很 多相似之处。比如,《寂寞沙洲冷》中借鉴 了词中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一句子。当然,有相似性也有一些差异 性,较为突出的就是情感方面,即苏轼的 词主要表达的是自己谪居黄州时的孤苦 之情;而周传雄的歌曲表达则是现代都 市人情感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以及内心的 感伤。 由于古典诗词产生的时代,创作的背 景都比较特殊,因此,相关的遣词造句等 内容也具有诸多讲究,而时下的流行歌 曲,无论是从歌词角度,还是情感表达方 面,都显得更加朴实。如果高中生长期处 于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他们对于流行音乐 以及古典诗词也将会产生更多新的认识。 2“. 听”的方式导入古典诗词教学。 虽然很多的高中学生不会唱流行音 乐,但是他们却很喜欢听,为此,教师在导 入教学课堂中,可以事先引导学生听一些 比较流行的音乐。 比如,在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 难别亦难)》这首诗的时候,则可以引导学 生听一听徐小凤所演唱的《别亦难》;又比 如,教学李煜的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 了》这一诗词的时候,就可以伴奏邓丽君 的《几多愁》等相关音乐。当然,考虑到受 众群体的实际年龄,教师最好应用现代的 流行音乐,比如,王菲演唱的现代版《明月 几时有》就可以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诗词教学结合在一起。总之,通过 这样的教学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 学生将会更容易沉醉于诗词之中。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在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可以尝试与流行歌曲相结合的探索教学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
可以通过选择与古诗词主题相近或者受到启发的流行歌曲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选取一首表达爱情的古诗词,然后对比展示一首表达爱情的流行歌曲,引导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
通过听歌、读诗、写感悟的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文化的关联。
可以结合流行歌曲的曲调、节奏和歌词与古诗词的韵律、格律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中的声调与韵脚,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格律知识。
这种对比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其朗诵和背诵的技巧。
可以通过创作与流行歌曲风格相似的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让学生参考一些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风格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运用古代诗词的语言特点来创作与之相对应的古诗词。
通过这样的创作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方式,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水平。
可以利用流行歌曲的MV和歌词视频来辅助教学。
通过欣赏流行歌曲的MV,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与图像的结合,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知。
通过观看流行歌曲的歌词视频,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歌词的含义和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手、音乐家相关的资料和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现代艺人在音乐创作中对古代诗词的借鉴和融入,以及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随着时代的变迁,流行歌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而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中,如何将流行歌曲与古诗词进行探究和教学,成为了一个新的教学研究课题。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流行歌曲的分析,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
由于
流行歌曲的歌词和古诗词存在着相似性和共通性,所以通过歌词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古诗词,并且更好地体会到古诗词的美感和深意。
通过流行歌曲搭配古诗词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诗词知识面,并且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其次,通过流行歌曲与古诗词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体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流行歌曲
作为当代音乐的代表,其歌词和旋律都受到了当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而古诗词作为
中国文化的瑰宝,其诗意和艺术表现力也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文化。
将两者进行结合,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程,增强其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最后,通过流行歌曲与古诗词的探究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的审
美价值。
流行歌曲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对于青少年学生有着特别的吸引力,而古诗词则体现
着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厚重。
将两者进行对比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的时代性和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其文学修养和文学素养。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中,通过流行歌曲与古诗词的结合探究教学,既能引导
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古诗词,又能引领他们感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程,更加细致而深入
地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

如何将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一、当今流行音乐与语文诗词教学结合的现状这是一个文化多元和流行元素泛滥的时代,各种文化相互交织。
“流行文化和流行文化的传播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背景之一,并日益成为学校教育所无法忽略的重要资源。
”这体现了流行文化对如今学校教育的影响。
中学生作为流行文化的主要接受人群,流行元素对其的影响是巨大的。
流行音乐以饱含情感的语句、通俗易学的唱腔,很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为学生所接受。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完全是一首优美的诗歌,将之运用于古典诗词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是极为有利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我国的古典诗词,并更易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在2005年的“教研在线”中,大多数教师也对此持肯定态度,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表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流行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开始将其运用于教学。
在2009年8月,国家语委发出一则“古诗词尝试流行音乐包装”的消息,使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则消息的颁布正是受到了周杰伦《青花瓷》广受好评的影响,使得他们作出了要在古典诗词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的决定。
二、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一)运用流行歌曲中鲜活的语法现象在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鲜活的语法现象和生动的情景构造,像是“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这些歌词中包含着活用、倒装、比拟等语法。
利用流行歌曲中的语句来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虽然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着优美的语句,但是由于年代和写作手法上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对诗句进行语言分析时往往无从下手,而利用流行歌曲便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如我们在讲解杜甫《望岳》的时候,便可以借助流行歌曲来帮助学生去理解。
《望岳》开篇便用了问句“岱宗夫如何?”这样开篇点题,写出了作者初望泰山时高兴得无法形容和那种对泰山姿态的惊叹、仰慕之情,以问句的形式充分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然后经过一番揣摩和思索后,得出答案“齐鲁青未了”。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音乐在年轻人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传统的古诗词则作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高中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
如何将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是一项需要探索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流行歌曲的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流行歌曲通常具有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易于理解的歌词,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和喜欢这种形式的音乐。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古诗词主题相关的流行歌曲,播放给学生听。
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歌曲,学生可以增加对古诗词主题的了解,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流行歌曲的歌词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流行歌曲的歌词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学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诗意深远的流行歌曲,与学生一起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意象、主题等文学元素。
通过分析流行歌曲的歌词,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表达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古诗词与流行歌曲的对比来教授古诗词。
由于流行歌曲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与古诗词有所不同,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流行歌曲的歌词。
教师可以选择与古诗词主题相近的流行歌曲,将其歌词与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记忆古诗词。
教师可以通过流行歌曲与古诗词的结合来设计创意作业。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首流行歌曲,然后以这首歌曲的曲调和格律为基础,创作一首古诗词。
这样的创意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可以通过引入流行歌曲、分析流行歌曲的歌词、对比分析古诗词与流行歌曲、设计创意作业等方式实现。
这种探索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教案

课程(一)古典诗词直接配曲类歌曲一、导入新课:播放王菲演唱《明月几时有》问同学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好不好,美吗?你们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是谁吗?二、展示苏轼的《水调歌头》PPT分别展示邓丽君和杨小琳古典诗词歌曲专辑——《淡淡幽情》、《绿蓑衣》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歌曲,像邓丽君的专辑《淡淡幽情》,收录了12首,还有杨小琳的《绿蓑衣》中包含了十首。
教师问,这么多的诗歌,为什么上面展示的这些诗词会被谱曲传唱,进入流行乐坛?三、学生思考交流:1.为何现代流行歌曲能融入中国古典诗词的元素?2.什么样的古典诗词才能进入当代流行乐坛呢?(能够进入当代流行歌坛并为大多数听众所接受的,主要是那些抒发离情别恨和表现男女恋情之作。
)给同学们两分钟的讨论时间,同学们自由发表言论,带着问题进入对古典诗词的赏析。
下面,通过老师对三首词的简单讲解中,我们来探寻答案。
四、《水调歌头》赏析播放《水调歌头》朗诵音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原词和歌的不同体验。
作品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大醉”遣怀(仕途不顺)是主,“兼怀子由”是辅。
此词上片望月,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演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和调整。
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何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将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进行结合,逐渐在一些学校得到了尝试和推广。
通过将流行歌曲融入到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将流行歌曲引入到高中古诗词课堂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以往的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语言文字的解释和注解来讲解古诗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需求较强。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引起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而通过引入流行歌曲,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与流行歌曲相结合,例如通过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传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流行歌曲,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导,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而引入流行歌曲可以使古诗词教学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性,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分组选取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并且尝试用古诗词的形式进行创作,或者让学生用流行歌曲的曲调创作古诗词的歌词。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将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进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古诗词与当代生活进行联系。
传统的古诗词往往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很难将其与现代生活进行联系,从而使古诗词的学习显得有些枯燥和无趣。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

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对于高中古诗词的学习,大多数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意义。
针对这一情况,现开展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一、教学策略1. 拓宽学生视野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很少有机会引入流行歌曲的内容。
而流行歌曲中的许多歌词内容可以与古诗词相比较。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取流行歌曲,在学生的心中营造出一种舒适的音乐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2. 开展翻译与对比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先听取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再将其与一个相关的古诗词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对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更深刻地理解,并且对于现代文化的理解与接受也可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翻译其中的生词、难词和重点词汇,提高学生的中文翻译能力,同时提高其英文阅读能力。
3. 结合音乐鉴赏通过音乐鉴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学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到两分钟的时间来配合流行歌曲的节奏,自由描写关于歌词的图画,增强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案例1. 在《墨》这首流行歌曲中穿插古诗词《登高》对于这首流行歌曲,《墨》其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极具画面感,与古诗词《登高》中的意境有所相似,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
同时,教师还可引入细心察听用唱和出刀和几首古诗词中的写法,增强学生的声音美感鉴赏和诗词欣赏与鉴赏能力。
对于这首流行歌曲《等待这一天》,其表达的情感主题是梦想与奋斗。
而古诗词《别董大》中所表达的内容则更凸显出时代变革与人生奋斗的乐观态度。
通过比较与对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人生价值与意义,增强其人生哲学的理解能力。
三、总结流行歌曲与高中古诗词课堂的探索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内化古诗词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歌曲中飞出的唐宋遗韵——浅谈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高二语文郭丽娟时间:2010-11-18导语设计:这段时间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走进这座流光溢彩的美的殿堂,我们能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倾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聆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出唐诗丰盛热烈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
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殿堂里,我们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虽说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流行感冒。
但是流行的歌曲绝对是我们每一位同学的最爱。
那一个同学起来说一下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同学回答问题)很多的流行歌曲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它是有品味、文质皆美的流行歌曲,扮演着人们抒情、娱乐、教育的重要角色,成了人们生活中不能或缺的精神食粮,形成了一道雅俗共赏的美丽风景。
歌曲与诗词本为一家,略懂文学史的人都知道,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用今天的眼光看,《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无疑是十足的古典诗词,是十足的雅文学的。
这是文学在历史发展中的结果。
“凡水井处,无不歌柳词”,当年俗气非凡的柳永的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发展,在今天也是雅词了。
古典诗词的词句和意蕴在流行歌曲中得到再现,使流行歌曲出现了雅俗共赏的新面貌。
这就构成了古典诗词的雅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俗交融的一道有时代意义的风景。
其中,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融合的作品是这道美丽风景线的最普遍、最精妙之处,雅俗之间,雅俗融合,雅俗共赏。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是如何融合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艺术享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融合的表现形式:一、诗词配曲式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词的《但愿人长久》,借着王菲唯美的唱风不胫而走,感动着无数的痴男怨女、游人浪子,在大江南北大为流行,广受称颂,成为传统中秋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已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
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水调歌头》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欣赏完了苏轼的《水调歌头》,让我们再一起聆听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
在诗词配曲这种形式中还有些比较流行的歌曲也广受欢迎,如罗文《满江红》、徐小凤《别亦难》、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童丽《月满西楼》等等。
歌诗本一家,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属于俗文化的一部分,至少是雅俗共赏。
古典诗词与音乐有扯不断的因缘关系,古词新唱,促进经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更使世人得以享受一种温馨、安宁、优雅的音乐文化大餐,带给人们的是与当今低俗的歌曲完全不同的听觉享受。
二、词句提取式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容易被广大词作者经意不经意地使用着。
每个歌曲作者肯定都或多或少的掌握着古典诗词中的名言经典等一些知识,只需要基本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构词成篇了。
古典诗词中的名句精粹部分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有着强大的文化辐射影响,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提取古典诗词中的精粹部分,特别是那些熟为人知的名言精句,恰当地穿插融合在歌词写作中,用来增强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扩大歌词内容的表现力。
这种提取方式通常在歌曲中具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听众也容易和乐于接受。
比如姜育恒的《梅花三弄》,便是一首不朽之作。
在听这首歌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首词。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雁丘词》)一双雁的贞烈感动了一个词人,一个词人的感慨问住了我们所有人。
这个词人就是元好问,他的感慨就是词作《雁丘词》。
这是一首咏物词。
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
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
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
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
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
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
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
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让我们细细聆听姜育恒的《梅花三弄》。
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那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梅花一弄断人肠/梅花二弄费思量/梅花三弄风波起/云烟深处水茫茫(姜育恒《梅花三弄》)不论是标题还是歌词中使用古典诗词的词句,这方面的例子都是非常多的,如黄安《新鸳鸯蝴蝶梦》、蔡琴《明月几时有》,李政《一剪梅》,张伯宏《床前明月光》等等,这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某些词句或其中某个著名词语,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种种丝丝缕缕、扯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例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心有灵犀/一点通体/只盼做鸳鸯不羡仙境/远隔地心/白头不离/如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艳柳绿/不如望你/谈着天下谁敢不识君/流水无情/佳人有意/不与你喝醉/难违天理(花儿乐队《鹊桥汇》)这首歌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着同一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汇合起来,构成回环不绝的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心心相通的意境,引人思绪入鹊桥,流连忘返。
歌词情意绵绵,音乐轻快流畅,《鹊桥汇》尽管有堆名句砌熟语之嫌,但其凭着轻快动听的乐曲,歌词借音乐的东风,传唱八方。
从这个角度说,古典诗词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流传"扩大影响,也不失为诗词与歌曲融合的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词句提取式可以让流行歌曲从古典诗词宝库中汲取所需,在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素材营养中健壮成长。
三、语言改造式这里的语言改造,主要是指具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作者以仿古的字词、意境、节律描述当代的情感、事件、意愿、审美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的气息,充满古典诗词的味道,以致一般不熟悉古典诗词的人难以分辨它是否来自古诗词。
这类作品在言词上、句式上、意蕴上、甚至内容上都与古典诗词的风格形神皆似,是古典诗词作品的现代形式的再现。
这类的作品很多,不乏成功之作,例如何炅的《看穿》、张晓松的《中华民谣》、陈涛的《英雄谁属》、吴奇隆的《转弯》、(晏菲《黄鹤楼(现代版)》)等等,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李叔同的《送别》,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首《送别》是现代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