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崆峒·走进平凉”系列报道之庄浪精神感召下的生态经济观-论文

合集下载

平凉“精神扶贫”弘扬文明新风

平凉“精神扶贫”弘扬文明新风

程示 范 点 建设 的 内容 之一 。
脱 贫 动 力 的路 径 ,从 思 想 引领 、舆
据 了解 ,平凉市依托 8个 “百
近年来 ,平凉市通过整合 “道
论 引 导 、价 值 引 领 、文 明创 建 、文 姓宣讲 团”及广大基层 干部 ,组建 德讲 堂”、乡村舞 台 、村级 文 化 中
艺 润 心 、文 化 惠 民 、科 普 培 训 、人 各具特色 的“精神扶贫”宣讲小分 心 、农 家书屋 等阵地资源 ,指导村
为小家为大家 ,搞好卫生人人夸 黎 明 即起 洒 扫庭 院 ,垃 圾 袋装 投 放 人箱 太 阳起 山垃 圾人 箱 ,太 阳落 山垃 圾 清光 心要净化 ,屋要亮化 ,路要 硬化 ,山要绿 化 ,村要 美 化 崇 尚科学 ,抑制迷信 ,移风易俗 ,破除陋习 要想情绪好 ,卫生先搞好 美丽村落是咱家,农村不 比城里差 家 有一 老是 个宝 ,要知 人 人都 要 老 一 村一品 ,一乡一业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村有主导产业 ,户有致富门路 选 好一 个 人 ,振 兴 一个 村
的文 化节 目。” 平 凉 市各 县 (区 )普 遍 组 建 了
红色文艺轻骑 、新时代文艺小分 队等文艺宣传队伍 ,创排 了一批 精 准 扶 贫 题 材 的 快板 、小 品 、小 戏 等文艺节 目,并在农村巡 回演 出。 结 合 “深 人 生 活 、扎 根 人 民 ”主 题 实践活动 ,持续开展 了千台大戏 进乡镇巡演 ,常态化开展文艺院 团赴 贫 困村 慰 问演 出。
2018年 5月 22 日,在 灵 台县 婚 姻 ,决 定 跟 着 陇原 妹 外 出 培 训 启 动 仪 式 在 草 峰 镇 举 行 ,这 标 志
西屯镇 物资交流会期 间举 办的群 创业 的故事。《招娣》批判了“谁家 着 崆 峒 区 2018年 送 文 化 下 基 层

平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平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启示
择 , 是实 现西 部社 会 、 济 和环境 协调 发展 的最 佳 也 经
石油 资源 勘探 开发 和转 化增 值 , 做大 做强 原煤 生产 、
火力 发 电 、 化工 、 煤 石油 化工 产业 , 实现 捆 绑式开 发 、

途径 。作 为 甘肃 省 唯 一 人 选 “ 家 级 生 态 示 范 区 ” 国
济发展 方式 ,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的必 由之 路 。平 凉 市 实 立 足实 际 , 创新 思路 , 循环 经 济 的发 展理 念 融人 工 将
业、 农业 和服务业 , 逐步 形成 了覆 盖全 面 的循环 经 济
第三 , 开展节能降耗 , 提高资源利用率。平凉发
电公 司 、 柏煤 矿 、 新 泾川恒 兴果 汁厂 等 6户企业 制 定
其次 , 发展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 实施开
发关 联性 强 的项 目和产 品 , 成装 备制 造产 业集 群 。 形 近年来 , 凉 市通过 产权 制度 改革 和产 品结 构调 整 , 平
成部分。在过去 , 经济发展 水平低 , 产业结 构不合
理, 资源 、 能源 利用 方式 落后 , 资 源短 缺 , 土 流失 水 水 严重 , 生态 环境 脆 弱 等 瓶 颈 问题 一度 制 约 着 平 凉 市
循 环经 济是 传统农 业 向现代 农业 转 变 的必 然选
择 。平 凉市 坚持 推行 清 洁 生 产 , 高 能 源 和 资 源利 提
用水 平 , 有效 防治 环境 污染 。围绕 “ 凉 红 牛 ” “ 平 、 平 凉 金果 ” 药 材 、 菜 等 产 业 , 、 蔬 发展 农 副 产 品 循 环 经 济产 业链 , 加快 精 深 加 工 和 系列 产 品开 发 。通 过 发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崆峒教育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崆峒教育

在科学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的崆峒教育诗言志。

志大则气吞山河,力擎万钧;志纯则意蕴深厚,绵延无疆;志高则波澜壮阔,彪炳史章。

纵观崆峒区近五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变化,让人不禁进入了诗的画意。

论潜能,1999年实现两基之后,留给崆峒区的是4000多万元的教育债务和跨世纪教育腾飞的梦想。

论实力,静宁高考的辉煌和庄浪赶超一流的精神始终是较难逾越的标尺。

论基础,作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21世纪初,城区学校校舍依然破烂,城区学生入学难成为市民关注和评说的焦点,几所市直学校支撑着平凉市城区教育好看的一面。

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办。

新世纪初,崆峒区的党政领导在压力与动力中进入了深层次的思考。

犹如田忌赛马,行业竞争中最紧要的是发挥自己的长处。

犹如“木桶理论”,最短的木板决定着木桶容量的大小。

2002年,崆峒区对全区基础教育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研论证,对制约该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和实质性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讨。

他们深深体会到,崆峒区与全市教育先进县相比,其核心竞争优势就是教育规模、教育资源和教育现代化手段,而支撑这个优势的基础就是教育内涵的拓展和科学管理机制的创新。

“每年都有一所新学校建成,每年师德师风建设都有新举措,每年课程改革都有新进步,每年教育质量都有新突破”。

这是原崆峒区区委书记、现市委副书记张军利在崆峒区教育发展方面的总体构想。

时隔五载,这一项项构想已经变成了现实。

除农村外,2004年动迁完成新民路小学整校新建;2005年动迁完成平凉三中整校新建;2006年整合完成平凉六中、平凉七中两校新建;2007年,辟址新建完成崆峒区实验小学(三里塬小学),动迁完成西郊小学、平凉五中两校新建;2008年在实施五大重点建设工程的基础上,整校新建上寺台小学,新建平凉十中和崆峒区职教中心的计划已付诸实施。

出台“三名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崆峒区教师“十不准”》、《教师行为规范》;实施“铸师魂、树师德、强师表、延师学、练师能、安师心、励师志”七师行动,促进了教师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吴叔玲、王国秀、牛旭峰、孙世斌、潘虹、张君盛、徐文广、海强、王静平等一批国家级优特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脱颖而出,引领崆峒区教育界比奉献、讲学习、勤钻研、厚爱严教、创新进取良好风尚得以很快形成。

关于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思考

关于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思考

关于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思考摘要:平凉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最早的“养生文化”发祥地之一。

面对养生休闲正成为新时期大众旅游需求的产业发展新态势,积极发展养生产业,平凉市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以此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提升平凉城市形象、大胆创新休闲项目、打造品牌、发展老年养生产业等措施,把平凉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养生之地·宜居之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平凉;养生文化;养生之地;宜居之地“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

简单地说,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

综合其意,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都市的喧嚣和高度工业化的消费环境,使得人们在自然生态和人文情感上需要得到慰藉,“休闲”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更成为人们调理身心、保持健康、求得长寿的途径。

平凉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是发展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本文笔者针对当前平凉发展养生产业的优势条件,提出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的主要对策措施,以求抛砖引玉,共同打造“养生平凉”这张新名片。

一、平凉市建设“养生平凉·宜居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一)气候舒适温和平凉市的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

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湿润区。

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年均气温7.4——0.1℃,年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总时数2144—2380小时,无霜期156—188天[2]。

特别是崆峒山、太统山、十万大峡谷、关山、田家沟等林区是发展避暑休闲养生产业的理想之地。

(二)植被覆盖率高平凉市境内天然林面积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3%,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5个,植物种类共51科84属254种,野生动物31种[3]。

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崆峒山大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院系:地理与城乡规划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42班学号:20姓名:梁红伟2017年6月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民众休闲娱乐的选择,国内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

在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都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其中一些景区的开发不尽人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更有甚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升级。

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既要求我们要有探索性,又要正确认识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好这些问题,促进景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

人们对旅游业的消费需求也在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

但同时,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管理等都还处于摸索和成长阶段,旅游企业和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和关注,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地引导和控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旅游景区的开发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崆峒山景区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一、崆峒区旅游业概况地理位置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

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境内平阳高速、天平高速、302省道贯穿全境,宝中铁路连接周边各省市。

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

崆峒区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著名景名崆峒区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

庄浪县接续播绿惠民生

庄浪县接续播绿惠民生

庄浪县接续播绿惠民生作者:李顺民郑霞来源:《甘肃林业》 2020年第3期李顺民郑霞阳春时节,从空中俯瞰庄浪大地,层层梯田犹如飘带,蜿蜒舞向云端。

一条条飘带,被划分成一块块田字方格,其间镶嵌着一点点翠绿。

横成行,竖成列,斜成线,宛如一针一针织就的缎带,为黄土沟壑披上绿装。

这个春天,庄浪县干部群众以气吞山河的豪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登山爬坡,撸起袖子,植树造林,新植10万亩林木,推进绿色富县、绿色富民,推进生态建设为老百姓释放滚滚红利。

全域植绿每年春天的造林绿化热潮,展现了庄浪县当年梯田建设规模化施工的壮阔情景。

行走在庄浪土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不论您身处哪个方位,映入眼帘的总是造林植绿的大干场景,每个乡镇都有各自造林的“大战场”,而且乡镇之间鼓起劲头比着干,给人留下全域推进植绿的深刻印象。

沿着水洛河逐流而下,到了朱店镇朱河村,抬头仰望,只见山间旗帜漫卷,人影攒动,正与群众并肩植树的朱店镇党委副书记文宏伟介绍:“这就是我们镇今年规划建设的造林绿化区域。

”去年秋季,朱店镇在朱河村面山规划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将长尾沟、柳家沟、贾河沟3条沟道规划为生态造林区域,将地势平坦、避风向阳的地块规划为苹果园。

目前,该镇栽植生态林6500亩,新植苹果园3500亩。

造林绿化区域新建的砂化道路上,一辆辆水罐车运水上山浇灌新苗。

朱店镇在朱河村面山造林绿化区域建成砂化道路8.24公里。

造林绿化工程建在哪里,道路贯通到哪里。

多年来,在造林绿化的同时,庄浪县配套建成梯田产业道路,便于产业发展。

庄浪县苹果老产区阳川镇,今春大手笔造林,在大湾村、李湾村、台咀村3个村的面山区域连片建成生态林5000亩、苹果幼园6000亩。

空中俯望其造林战场,从山脚抬升到山顶,每一块土地整整齐齐地栽上了苗木,不可谓不壮观。

今年,庄浪县规划生态造林和经济造林共10.3万多亩,目前已经全部栽植完成。

全民造林半个世纪前的梯田建设中,庄浪儿女崇尚科学施工。

岁月沧桑话平凉 (人文072班赵文龙)

岁月沧桑话平凉 (人文072班赵文龙)

岁月沧桑话平凉中文摘要:在陇原东部,有一处万山纠结,奇峰秀岭成阵,山河娇美如画的地方,那就是甘肃平凉。

在这里,泾河与胭脂河从崆峒山前后峡的层峦叠嶂建冲出,在龙尾山前汇合,从川道蜿蜒东去。

叶脉状的支流,又将流域南北塬的黄土层切割成沟壑残塬,境西六盘山屏障高耸,南有太统雄峙,境内塬川峰岭梁峁沟谷纵横交错,扭结起伏,群山到此结穴,灵气独钟。

河山形胜,蔚为大观,平凉人民就在这里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今天的业绩。

关键词:平凉政权境内人民平凉市境,曾几经沧海桑田的变化,直到六千七百万年千的地质新生代,山川平原才最后布列完成,天设地造,美轮美奂。

更兼黄土层厚达百米,胶结良好,矿质养分丰富,成为植物生长,动物繁衍和人类生活的良好地域。

从境内的数十处旧石器遗址和五百处新石器遗址中可以看出,自公元千十万年前到五千年前,境内遍布人类活动的足迹。

从出土的仰韶.马家窑.寺洼.齐家文化各种生产工具和陶器.礼器用品来看,先民已经定居生活。

境内各处河谷,甚至崆峒山顶都有新石器时期文物出土,尤以庙底寺山.下甲.峡门.苏家台.龙尾. 安国东沟文化层堆积最厚。

安国东沟还被考古界定为“寺洼文化安国式”。

他的陶器器形在两耳与口沿相连处呈马鞍型。

器形特别,极富创造精神。

黄帝时代,平凉(崆峒)最为文明发达的氏族方国。

辖大夏、莎车、乌氏等十二戎国,黄帝曾两赴崆峒,问道于广成子。

境内至今遗有与黄帝有关的地名十余处,如十万沟、倒回沟、轩辕谷、问道宫、问道处、望驾山、玄鹤洞等,就是这位以兽皮命名的人,从西向东发展,问道于崆峒氏的智者广成子,而后雄视天下,威服炎帝、诛杀蚩尤,号令诸侯而一统华夏。

《括地志》引抱朴子内篇云:“黄帝西冗中黄子受九品之方。

过空桐从广成子受自然之经”。

《史记》载:“东至于海而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鸡头山又写做笔篶头山,属今崆峒山中之一峰,其上原有轩辕庙,山之南半又仙人隐修的洞窟,1990年,载中台搞基建时发现新石器遗址一处,时间约在四千年至五千年前,恰与黄帝同时。

庄浪水平梯田建成的经济学研究

庄浪水平梯田建成的经济学研究

庄浪水平梯田建成的经济学研究作者:薛邦成来源:《祖国》2019年第16期经济就是指价值的不断创造、转化与实现;人们从事的经济活动就是通过不断创造、转化、实现价值,尽量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

通俗地说,经济就是对物资的管理即对人们生产、使用、处理、分配一切物资这一整体动态现象的总称。

这一概念从微观角度理解可以指一个家庭的家务管理,从宏观角度理解,是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

在这一动态整体中,包括着人们的生产、存、交换、分配、消费的各项活动,其中生产是这一动态的基础,消费是这一动态的终点。

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的生产、交换、储存、分配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相互关系及其整个社会大生产运动规律的科学。

庄浪水平梯田的价值是这样创造、转化和实现的。

1、节省人力蓄力。

山地坡地,用牛去耕种,站立不稳,比较费力;用马、驴或骡子驮草运粮食,由于地不平,走路忽高忽低,负荷比较重,出现许多翻滚现象,牲口身体受损,粮油蔬菜受损;人走山地坡地,身体要傾斜,甚至出现滑动情况,那么人再背上东西、担上东西,耕地种地收割,既要考虑如何站稳,也要保证东西的安全。

做成平地以后,这一切都被克服了,人或牲畜走路感觉比较稳健,不会滑倒,不会翻滚,背负多么重的东西等无论做什么,都比较轻松,人力蓄力比原来节省较多。

2、集雨抗旱。

干旱是庄浪县主要的自然灾害。

由于本县地处内陆,季风气候影响的西部边缘,年降水量仅有489毫米,而蒸发量为1310毫米,所以,干旱几乎年年都出现,91%的年份的不同季节有不同程度的干旱。

原来的坡地陡地,即使下些雨,水都跑光了,土被冲走了,肥料和化肥被冲走了,甚至种的粮油都冲走了!这样,原本少雨的山区显得旱上加旱;好不容易积淀的比较肥沃的土壤被冲走,粮油种子怎么发芽生根开花结果;促进和帮助植物生长的肥料或化肥难以保持在植物的周围或根部地下,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做成水平梯田以后,土地是平的,甚至都是反坡梯田,即地边比较高,中间和地的最里面,比较低,这样,下雨后,水土肥料保持得比较好,不会流失,而且保持比较长久的湿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