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负重前行,方得始终

作文主题训练-------负重前行,方得始终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论语·泰伯》)一则寓言说:每个人生而背负大木头前行。
但总有人会觉得行路背负大木头太沉太辛苦,就不断将大木头削减至更短更小,行路也更轻松。
直到有一天,遇到了凭自身力量无法跨越的沟壑,那些一如既往负大木头前行的人将大木头搭在沟壑上而有了桥,从而继续前行;而停在原地垂头丧气、追悔莫及的,正是之前那些不断削减大木头以致无法搭桥的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针对负重和减重、前行和止步等谈谈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以上漫画,给你什么启示或引发你什么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有人赞成米兰·昆德拉的观点,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应该负重前行;也有人反对他的观点,认为包袱过重,会压弯脊梁。
针对以上讨论,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符合文体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4.作文材料一:谁是英雄?有人说是四川凉山,负重前行,勇救大火,英勇牺牲的31名消防战士:有人说是誓死捍卫祖国领土,赤胆忠诚,“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某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某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有人说是严重疫情下的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外卖小哥等。
2015年高考作文预测:承担起生命之重

2.中间三段分别引用事例中人物诗或话,概括段落中心,接着列举事例阐述。有的段落联系当下现实,正反对比。结尾将敬业精神上升高度,再现论点,展望敬业的美好前景,令人振奋。
敬业,会让麻烦变得简单态度执着。对工作有热爱,便不会因为量的大小,环境的好坏,待遇的高低,级别的落差,而失去严谨的态度。只要充满兴趣,就会对它有热爱,有温度,进而形成一种本能。当年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带领工友们,在荒漠的大庆,沼泽地带,在恶劣的艰苦的环境中,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从此,让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中国当代工人的榜样,多少年来,铁人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由此看来,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满怀热情地干好工作,就能干出成就来,态度决定一切,看似麻烦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执着。
敬业,会让麻烦变得简单态度执着。对工作有热爱,便不会因为量的大小,环境的好坏,待遇的高低,级别的落差,而失去严谨的态度。只要充满兴趣,就会对它有热爱,有温度,进而形成一种本能。当年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带领工友们,在荒漠的大庆,沼泽地带,在恶劣的艰苦的环境中,打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从此,让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成为中国当代工人的榜样,多少年来,铁人精神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由此看来,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满怀热情地干好工作,就能干出成就来,态度决定一切,看似麻烦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执着。
高考励志小故事_最坚强高考女孩

高考励志小故事_最坚强高考女孩高考生都很忙,但是也应该抽时间看一些高考励志短篇的小故事,激励自己。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高考励志小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励志小故事篇1:最坚强高考女孩近年来,我对每年的高考早已经不大关心了,因为孙子早已毕业去读研了,小孙女开学后仅有八周课后,就开始自己找接收单位啦!所以对每年的高考就不大关心了。
可是当我晚饭后,习惯坐在阳台躺椅上,戴上老花镜看当天报纸时,头版头条,大黑字体刊登出——肖丽梦圆大学只差10天的标题。
小字标题,告诉我:身患绝症顽强抗争,被网友赞为“最坚强高考女孩”;因癌症恶化抢救无效,27日晚不幸逝世。
很遗憾我在此之前,并不知这件事,当我逐字逐句读完这条报道后,不由得眼眶湿润了.....后来我在网上查找有关此消息的线索,还好,找到了两条,第一条:据新华社贵阳7月19日专电19日上午,贵州大学校长郑强专程从贵阳来到遵义,将贵州大学2012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的手中——肖丽正式被贵州大学录取,大学梦终圆。
(她以554的分数,被录取到“文学院”)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肖丽的病床前,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发给肖丽的录取通知书是贵州大学2012年的第一份,他亲自送来,是以此鼓励肖丽更加坚强地与病魔抗争,鼓励青年人学习肖丽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精神。
郑强还承诺,开学后,他还会亲自来接肖丽到学校报到。
捧着校长亲自送来的录取通知书,肖丽开心地笑了。
这是喜讯啊!可是当我看到后续第二条报道:贵州“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去世!啊!真是肖丽大学梦难圆!新华社贵阳8月28日专电:贵州“最坚强高考女孩”肖丽,因癌症恶化抢救无效于27日晚去世。
2012年高考,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农家女孩肖丽在身患癌症、左腿高位截肢的情况下,坚持走进“一个人的考场”,并考出了超出贵州省文科一本线的好成绩,被网友称为“最坚强高考女孩”,并被网友推选为今年二季度“中国网事”感动人物。
7月19日,贵州大学校长亲自将贵州大学2012年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送到了肖丽的手中,并承诺开学时还会亲自来接她。
承受生命所必须承受之重

承受生命所必须承受之重游轮在海上航行,往往负有重量才能一帆风顺。
生命亦如此,只有承担起责任,才能彰显其精髓与内涵。
承受那些生命所必须承受的责任之重,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太多人沉沦于对金钱的追逐,忘记了自己作为社会一员应承担的责任。
在商业领域,随着毒奶粉、毒馒头、地沟油等问题食品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线中,人们从惶恐到平静,甚至笑言:“中国人的胃是铁打的!”。
然而,这却是一幕悲剧。
当人们对食品安全不再抱有希望、当市场经济以一种畸形状态运行时,中国的信用体系在不断崩溃。
只有当企业觉醒、意识到自己不负责任行为的危害、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这种局面才能被挽救。
在文化领域,还有多少人能像老一辈艺术家田华奶奶一样拥有人民艺术家的风骨,拥有对艺术最崇高的尊敬和呵护?还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样,在家中有四个癌症患者、生活极度拮据的情况下,87岁高龄了,为了观众的身体健康,宁愿去挣一千元的有偿报酬,而拒绝200万的医药代言,在如今浑浊的娱乐圈中,我想这种高洁的品质早已湮没在浮华和喧嚣之中。
所以,承担责任是个体生命价值能够实现的前提、是社会能够和谐运转的基础、是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的保证。
那些可爱的人、令人心生敬畏的人,无一不是弃掷利益、把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亦或是祖国的复兴作为责任担在肩头的人。
消防员战士为了抢救他人的生命,冲入火海,在生与死之间搏斗,他们义无反顾的奔赴是最令人动容的逆行背影。
边疆战士在风沙之间、在孤苦之中始终饱含对祖国的深切热爱,他们把祖国的安全担在肩头,奉献自己的青春、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坚守与伟大。
我们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所以责任的承担不可推脱。
河北保定学院15名学生十几年来扎根新疆且末县,为西北建设奉献力量;大学生村官陈林倾心付出,一心致富乡村,实现人生价值。
他们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现在的我们应为“中国之复兴而读书”,将来的我们应用行动建设祖国!承担责任,让我们的心态愈发沉稳,让我们脚步愈发坚定,让我们的目标愈发明确,让我们的斗志愈发昂扬。
高考作文预测范文:承担其生命之重_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预测范文:承担其生命之重高考作文预测范文:承担其生命之重生命之重在于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敬业便是承担起生命之重的支撑点。
诚然,承担重量总是不被人喜欢,甚至成为前行的累赘。
倘若卸去身上重量,生命便轻如蒲公英,随风逝去,毫无意义就不会快乐。
只有负重前行,才能走得更踏实,更稳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因此,敬业履责,请撑起行动的支点。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这诸葛孔明一生的真实写照。
只从跟先主桃源结义,他就把自己交给了兴复汉室的大业。
他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北定中原;为完成统一大业,他其次率军征讨蛮邦,七擒孟获,保卫蜀国边境的稳定;临死之前在五丈原,他还用计吓跑了司马懿,为稳定了军心,赢得了时间。
他夙兴夜寐,承担起了生命的责任和重量,尽职尽责,使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支撑和延续,他的敬业精神和卓着的英名千古流芳。
“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服务人民与社会而履职的信念。
在腐朽的晚清王朝,西方列强把中国当做一只任意宰割的羔羊,用害人的鸦片,掠夺我真金白银。
睿智的林则徐认识到西方列强的野心,他要忠于和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虎门销烟,严禁烟土,对西方列强给予沉重的打击。
但他也因此得罪1 / 3了列强,腐败王朝媚外屈膝,被流放贬谪到伊犁。
他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幸而哀叹,而是兴修水利工程,修筑了着名的坎儿井,滋养着千秋万代的子孙。
他把自己融入了国家与民族,担起脊梁的责任。
祖国强大是他的大业,人民乐业是他的职责。
他的精神和品行被代代传颂,成为忠贞爱国,尽职尽责的典范。
“成功的秘诀是勤奋。
”“文坛祖母”谢婉莹女士如是说。
以创作为业,他的敬业便是以爱回报社会。
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又如大海。
他爱玫瑰,不仅爱玫瑰的色、香、味,更爱它坚硬的刺和它自己的风骨;她爱猫,爱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爱生活。
它在属于自己一角的天空,默默的散发着光和热,温暖滋润着每一颗心灵,教会人们如何去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的人出一份心力,既不宏大,亦不卑微。
高考作文写作:新时代,我们仍需要负重前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新时代,我们仍需要负重前行(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米兰・昆德拉认为,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
最沉重的负担把我们压得越贴近天地,我们就越能真实地感受生活。
材料二:一艘货船卸货后返航时,突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
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装满水负重的船在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领下安全返航。
材料三:华为自2018年1月份以来接遭受了包括来自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许多不公平对待,任正非表示,华为今天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公司已经准备了十几年,并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地来应对这个局面。
眼前的困境让华为更要坚持走创新之路,突围而出,华为从未在世界上这么有名,应为这个广告宣传付钱。
面对今天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乐学善学审题限制性1.材料内容的限制。
题目由三则材料构成,材料一主要从思辨的角度来阐释人因重负而能真实地感受生活;材料二主要从故事的角度阐释船因重负在风暴中安全返航;材料三主要从现实的层面阐释华为未雨绸缪,敢于负重,突出重围。
三则材料从三个角度阐释重负的积极作用,由小到大,从个人到社会,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材料内容是第一位的,是后续立意行文的基础和前提,观点的生发和支撑都不应离开材料内容的范畴。
2.任务指令的限制。
“面对今天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你有何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作为任务指令,即要求考生首先聚焦“今天时代发展”和“自己将来的人生选择”这两个方面与上述材料反复提到的“重负”之间的关系,这将是审题立意的出发点,也是“据此”的意义所在;其次,要以“感想”的形式来体现,即感触和想法必须在行文中得到明确体现;最后,还应关注连词“和”,其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两个对象都需要在行文中得以体现,缺一不可。
2024高考作文押题----生命的意义;坚守初心;各有其用,生命兼美

2024高考作文押题----生命的意义;坚守初心;各有其用,生命兼美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探界者”钟扬》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命的意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命题作文题。
材料引用了钟扬关于生命的意义的一段话,他认为生命终结不可怕,因为自己的探索之路有后来者延续,自己采集的种子也可能在几百年后完成很多人的梦想。
可见,钟扬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做正确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做有价值的事,做为国为民、造福人类的事。
的确,生命的结局都一样,最终都会走向消亡,但是生命的意义却各不相同。
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命,只是行尸走肉,几乎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告诉世界我来过,认真生活,努力活着,积极向上,这是普天之下芸芸众生最普遍的生命意义。
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勇于奉献,敢于探索,拼搏奋斗,服务人民,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为国为民、泽被后世的伟大事业中,这是生命价值的最大化,也是生命意义的最高境界,钟扬就属于这个层面。
人的生命长度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来拓展生命的宽度,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也是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应该思索和努力践行的问题。
文体要求写议论文,考生可以用层进式结构,谈生命意义由浅入深的几个层面。
或者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生命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理解,新时期的青年学生应该如何践行这种生命意义。
还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生命意义最佳的几种体现形式。
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立意:1.生命的意义在于如花般绽放。
2.人生最求不同,生命意义不同。
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生命能够承受之重作者:黄卫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7期摘要: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作品,二者对人生之苦难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在表现人对苦难的强大承受力上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本文以“生命的苦难”入手,比较两个主人公消解苦难的方式,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即索科洛夫一直在“抗争命运”,而福贵则持的是“顺从天命”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对两位进行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生命;活着;苦难;对比;启示[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02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代表作之一《一个人的遭遇》,描写了主人公安德烈·索科洛夫的卫国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小说文本由主人公的回忆与讲述构成,仿佛索科洛夫在与读者面对面地倾诉自己的不幸,小说的基调深沉有力,为读者营造了一种悲愤震撼的氛围。
《活着》的作者余华一向擅长描写“人生苦难”这类题材,文字平实,却字字力透纸背,穿透人心。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原是一个出身地主家庭的富贵少爷,但因其不务正业,日日吃喝玩乐,挥霍家财,最终家产被输得精光。
父亲因家世的败落而心灰意冷,意外从粪缸摔下而亡,母亲病重卧床不起,很快也撒手人寰,女儿凤霞因没钱治病而耽误了病情,不幸成了哑巴,儿子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血过多致死,妻子家珍因病不治而死,女儿成了家却因难产而死,女婿在工地上又被水泥板夹死。
最后竟连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也离他而去,那个叫苦根的孩子是因吃豆过量撑死的,倒不如说是被饿死的。
经历了这么多生命不可承受的苦难,福贵仍然选择了坚强地活着,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韧度。
两者都讲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人生的劫难之后,依旧坚强地活下去,表现了普通人生命力的顽强,尽管他们平凡,但一直在最庸常的生活中证明着个体存在的意义,在背负着生活重荷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人性的美好。
但二者在“人生苦难”的表现方面有着不同之处,下面就针对这一点展开具体的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高考,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文/王君
准备写写学生时代的事。
还没有来得及调动回忆,往事就已如潮水在眼前涌动了。
而在风口浪尖上的,还是,依旧是1989年,我的高考岁月!
是,那是我为自己的生命颁发的第一个奥斯卡大奖。
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做关于高考的梦──热泪依旧在梦中汇成河流。
那是我的流金岁月,永志难忘。
进入高三的那年,我16岁。
一个长在底层工人家庭的孩子,16岁的我在许多方面已经相当懂事了:我乖巧地在从不和谐的父母之间周旋,保护和照顾着有心脏病的妈妈。
从11岁我便开始承担家务买菜做饭当小管家,精打细算地为经济拮据的家庭节约每一分钱。
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得力干将,是同学们的好班长……但这些并不能掩盖我依旧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现实。
当年的天真甚而愚蠢触目惊心: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习几乎完全处在无序的状态,成绩并不理想,但我居然却对自己的命运前途盲目乐观。
好朋友常提起一件往事,说是高考前,我还一本正经地鼓励因恐惧高考而终日忧心忡忡的他,我很认真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考不上大学!”多年以后,我一想到那次谈话就羞愧得无地自容。
也许,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残酷青春──青春之残酷,乃是因为年少轻狂心高气傲而久不自知。
但生活自有办法嘲笑你教育你。
1989年的高考像定时炸药一样准时爆炸。
我名落孙山。
这在我自己是意料之外,其实,却是在所有老师的预料之中。
当然,这是很久之后我才知道的事。
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高考几乎是当时年轻人的唯一康庄大道。
落榜,就意味着流落江湖。
而当时,江湖不像现在,处处都是出路。
同学们几乎全上了各种录取线,个个都有书可读了,包括那个被我“谆谆教导”过“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考不上大学”的同学。
只有我们少数几个,突然被大部队扔下了,被孤零零地留在了一个荒岛上,没有前途,更无退路,念天地之悠悠,却只能怆然而泪下了。
也就是那个时刻,我真正明白了“走投无路”这个成语的含义。
那一年,吵吵闹闹了一辈子的父母亲终于正式离婚。
母亲寄居在外婆家忙碌于自己也还混乱的家庭。
父亲的经济状况面临崩溃也已经好几年了。
他们都没有时间管我。
其实我从小到大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野丫头的状态,但在高考落榜的那天晚上,我却觉得自己所有的坚强全线崩溃,我没有勇气回到那个阴暗贫穷的家了。
我不敢也不愿意回家。
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李德远,躲到了胡卫东家。
我们都是落榜者,同病相怜。
当时胡卫东的家还在綦江城郊的两间破旧漏雨的黄泥房子中。
三个17岁的孩子突然就被早已经习惯了的校园抛了出来,生活的目标突然迷失,那农村里常见的摇摇欲
坠的黄泥房子便装不下我们的失落和茫然了。
那个时候还不时兴借酒消愁,我们也没有钱喝酒。
我只记得那个晚上饿了之后我们用白水煮了一些西红柿来吃。
没有鸡蛋,也没有油。
大家就这样相对无言不知所措。
天要亮的时候我们终于疲倦得合衣而睡了。
后半夜,狂风大作,我听到胡卫东家的房顶上茅草飞扬和瓦片落地的噼里啪啦声,心头空虚得一塌糊涂。
胡卫东的家早在90年代中期翻修成了新房了,上下三层,底下一层是专门用来喂猪的,在西部乡村的原野中,那是很气派很风光的房子。
但是,我却总也无法忘掉那个风雨大作的夜晚,那两间风雨飘摇中的小屋。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才猛然明白在生活面前我是多么虚弱和渺小,可是我却必须要独立面对人生了。
(名人名言)也就在那个晚上,我经历了至今我能意识到的最清晰最彻底的一次成长;;而以前的所有所有的苦难和当时的恐惧迷茫比较起来,都不值得一提。
第二天磨蹭着回到家,把成绩单给父亲看。
我低着头不说话。
父亲没有表情,长久,只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语文没有考好啊!”语文是我的强项,但89年的高考120分我只考了72分,刚刚及格。
然后父亲就下楼去了,没有对我的命运作出宣判,留下我在那间没有门窗没有电的屋子里默默流泪。
父亲其实已经为我安排好了路:他要我到他当时上班的县车队去当售票员。
我不敢埋怨父亲。
那几年家里因为拆迁建房负债累累。
后来房子建好后没有装修我们就住进去了。
房子没有窗户,没有电,甚至连墙壁都没有粉刷。
父亲为了节约几毛钱的菜钱,中午都要步行一
个小时回家吃饭的。
我知道父亲这样安排实在也是因为走投无路了。
“不!”但是我用沉默回绝了父亲。
“我要复读!”我只用很不理直气壮地声音嗫嚅着,然后在父亲惶恐的目光中逃出了家门。
那个夏天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家对面的六角亭,我常常坐在亭的最高一层,呆呆地望着脚下的整个綦城,陷入无边无际的混乱的狂想。
补习费现在想来不算贵。
但在当时,对很多农村家庭和普通工人家庭而言,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也还是一笔颇沉重的负担。
姨姨真正走进我的生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在其他的文章中,我专门写过我的姨姨。
在89年的那个暑假,是姨姨的那句话“她要读就读,我给她付学费”改变了我的整个命运。
1989年的9月,我成了一名高四生,插班复读。
同学们的录取通知书还在陆陆续续地来,插班生一个一个地离开。
偶尔也有失落的时候,但我已经平静了下来,经历了整个暑假的梦魇之后,我已经能直面我的命运了。
我小心翼翼地揣着我的补习费,精打细算着每一天的生活,我心平气和地坐在90级的教室里,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
直到现在,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从1990年开始的。
从小到大,在老师和父母的眼中,我都是一个乖孩子,他们甚至还以为我是一个颇勤奋的孩子。
其实那只是一种假象。
我不仅不是聪明的孩子,也不是学习上很自觉的孩子。
特别是高一高二阶段,我几乎全是在莫名的忙碌中度过的。
那个时候,我热衷于社团活动和班级
管理,完全无法静心下来学习。
整个高中阶段,我的学业彻底荒废。
然而,90年的我,脱胎换骨,完全沉浸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中。
我婉拒了一切校园社交活动,把自己心灵世界封锁起来。
我把对生活的欲望降到了最低,夜以继日地学习,不知疲倦地学习,紧张而非常有规律地学习。
我争分夺秒地计算着把吃饭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精心计划着凌晨四点点起来抢占学校的洗衣槽洗衣服只为了能用最少的时间处理内务。
对每一天的支出我更是斤斤计较,两个周只吃一次肉,千方百计省下一点点钱买书……那是一段狂热地献身于高考的日子,是精神状态最昂扬,但心灵世界最宁静的日子。
学习成为了生命的唯一,我日日坐禅入定般投入拼搏,日子清亮明净。
这一年最苦最累,但那种要让分分秒秒都熠熠闪光的倔强,让1990年的每一分钟都在清贫的生活和单纯的追求中被提炼得溢彩流光。
当时特别喜欢一首诗,全诗已经记不全了,最后两句却经常响彻在耳边:
在不眠的静夜,
回想清泉的喷发……
就是吟诵着这样的诗歌,痛苦在人的坚决奋争面前变得渺小了。
痛苦成盐,化在生活中,成为了生命的钙。
而有了钙的18岁,意气风发。
那一年是啃着干馒头度过的,是点着煤油灯度过的,是日复一日熬更守夜度过的……但现在我翻看我90年的照片,清瘦但却身姿挺拔,神采飞扬。
回想18
岁的故事,居然也多是甜蜜,少有苦涩。
大概因为政治的原因,90年的高考形势更为惨烈。
我以班上前几名的成绩,也只上了专科线。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进入大学的心情。
90年9月,我走进了大学。
虽然是一所老家最次的大学,但因为有了1990年的历练,我如鱼得水,我的大学生活从一开始便与众不同──在当时大学生普遍懈怠慵懒的背景下,我坚持着以读“高四”的状态读完了大专,并且把这种状态带到了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于是,才有了今天不算太辜负生命的我。
二十多年很快就过去了,今天,人到中年了,应该更有权力对当初的任何一段生活作出评价。
回顾高考落榜和复读的经历,我依旧觉得笑多于哭,甜多于苦。
感谢高考,一棒让17岁的我从青春的虚幻中猛醒过来,逼着我清醒地面对自我。
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啊!高考是我青春时代的炼狱,在被锤炼的过程中,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真正的成长和强大:人,可以被击倒,但绝不可以被打败。
后来再读《老人与海》,那种深刻的共鸣让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感谢高考的残酷,把我从青春的虚荣和喧嚣中拯救了出来,让我回归了生命的真实和充实。
在最容易沉溺于浮华和浪漫的年龄,我被高考一掌打到了大地上,从此不恨不怨,孜孜不倦,日出而作,日落不休。
脸朝黄土背朝天是艰辛的,但是,也唯有这艰辛能把心灵的成长早早地赋予我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高考的落榜成就了我。
所以,虽然高考制度还有诸多诸多的不完善,虽然媒体的夸张和现在学子们的虚弱把高考描绘得如何如何的可怕,但我还是要说:即
使你不经历“黑色七月”(现在是黑色“六月”了),你也应该经历相似的人生洗礼;;这是生命能够承受之重!
而若干年后,蓦然回首,你一定会对你的“黑色高三”有意味深长的评价。
也许像我一样,永远感谢高考;;感谢所有的生命能够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