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卷)出版
生态向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及其路径选择

生态向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及其路径选择◎李慧明 王 敏内容提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自然延展,更是中国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生态(气候)危机而作出的积极回应和庄严承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涉及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个向度的系统工程。
随着传统发展范式危机和气候变化危机影响的日益加剧,生态向度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统工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将越来越突出,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其他向度越来越具有限制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
中国需要更加长远的战略考量和更加坚定的大国担当,可以按照“1—2—3”路线图从生态向度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立足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基础,通过加强与美欧的气候和绿色合作以及建设绿色“一带一路”两条国际合作路径,通过全面落实《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积极参与全球性生态环境(气候)治理三条全球路径,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加坚实的生态基础。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位一体”路径 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向度〔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2)07-0023-12一、引言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冷战结束前后至今大部分时间里为世人所熟悉的世界已经大致结束,或者至少正在结束”。
①2020年至今仍在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以及2022年2月发生的俄乌冲突,更加加速了这种变化,使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突出。
当前,权力政治、国家中心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回潮,②“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焦虑的一个“世界之问”。
对此,中国提出的应对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基于当前现实世界日益命运与共的实际状况而提出的一个凝聚各国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方法,也是一个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治理新态势与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研究”(20AZD105)①时殷弘:《全球化的内在紧张、急剧变化和应对战略》,《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公务员(国考)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著名科学家,科学史家普赖提出:如果K代表参与某一专业领域的人数,那么这个数字的平方根大致等于这个领域做出一半贡献的排名前的那部分人的人数。
A.某国出版协会统计来了本国的期刊,发现与经济有关的期刊大约有150种,所有与经济有关的科研论文中,有一半发表在其中的13种期刊上B.某县具有20农业人口,统计发现,过去一年全县的粮食总产量中,大约一粮食产量是由450位左右的种粮大户贡献的C.某组织统计过去一年全世界公开举办的音乐会的演奏曲目,发现所有演奏曲目是由大约250位作曲家完成的,其中大约一半的曲目来自于16位作曲家D.某销售者奢侈品的网站过去一年的访问量为10万人次,但去年全部的销售额中,大约一半的销售额是由其中大约300位固定客户提供的【答案】 C2、当前,我国正处在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制定并正在实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
____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争取与我国实力相____的国际话语权,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
A.营造___一致B.维护___对应C.构建___适应D.创造___匹配【答案】 D3、本地杂草野花由于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对当地气候和土质都有极好的适应性,根本不需要过多额外的养护。
而且,与属于外来物种的人工草坪相比,本地杂草野花还有一个就是生态安全。
A.选择优势B.淘汰好处C.洗礼有点D.进化长处【答案】 A4、一游人匀速在小路上散步,从第1棵树走到第12棵树用了11分钟,如果这个游人走了25分钟,应走到第几棵树?()A.26B.23C.28D.30【答案】 A5、两同学需托运行李。
托运收费标准为10公斤以下6元/公斤,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略低一些。
已知甲乙两人托运费分别为109. 5元、78元,甲的行李比乙重了50%。
那么,超出10公斤部分每公斤收费标准比10公斤以内的低了多少元?()A.1.5 元B.2. 5 元C.3. 5 元D.4. 5 元【答案】 A6、某超市购入每瓶200毫升和500毫升两种规格的淋浴露各若干箱,200毫升淋浴露每箱20瓶,500毫升淋浴露每箱12瓶,定价分别为14元/瓶和25元/瓶。
对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见解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关键词:国家安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摘要;我国的安全战略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安定国内环境与和平,稳定周边和亚太地区环境;反对霸权和强权主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经济新秩序。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比较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危机是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下,中国周边的国家正蠢蠢欲动;机遇是把握好和周边国家的尺度,就能使中国的利益最大化。
国家安全战略是从国家和国际的高度筹划和知道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方略。
国家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政治军事、外交、外交科技、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战略都应受其指导并与之协调。
我国的国家的安全战略的特点是内向型、防御性、和平型的。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目标是:维护国家领土。
主权的完整和统一;维护海洋权益。
维护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稳定周边和亚太地区环境。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
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的国家安全的特点就决定了中国的国家的对外政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也不会欺侮别人,中国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国来干扰中国的内政。
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可以说是,卫主权,求和平,保稳定,谋合作,促发展。
卫主权是中国不容许任人、任何事而动摇的决心,国家领主和主权完整是一个国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主权和领土不完整的国家定然会被其他国家不耻,也没有资本和其他国家进行平等交易与交流。
求和平,保稳定,谋合作和促发展是中国现在最需要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了几百年,他们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一个饱和,可中国不同,中国改革开放60余年,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现在也是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可以好好发展的和平环境,以求可以缩小和西方国家的差距,所以中国尽量要是自己国家内部政局稳定,国家周边环境稳定,和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保持一个合作的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2024届高三九省联考解析)安徽省联考2024届高三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年1月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高考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
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代汉宇的书写形式。
据此可见(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2.史载:“路温舒字长君,钜东里人也.太守行县,见而异之,署决曹史。
又受《春秋》大义。
举孝廉,为山邑丞。
”与此描述相对应的选官制度( )A.有制举和常举两种方式B.对明经的推选无固定时间C.为秦汉政权选拔了人才D.主要考察品德才能和家世3.北宋初年,“交趾、海南诸国连岁人贡,通关市,商人岁乘舶贩易外国物,自三佛齐、勃混城,犀、象、香药珍异之物充盈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
命逊为香药库使以主之,岁得钱五十万贯”。
这表明,当时( )A.海外贸易增加了政府收入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边境贸易提高了朝廷税收D.商人经济实力雄厚4.明朝成化年间,休宁知县颁布的《教民条约》写道:“父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夫和而妻柔,此民之乘彝而家道之所由昌也。
”宗法族谱之设,所以别族类、明亲疏,古人敦本深源之意也。
据此可知,《教民条约》的颁行意在( )A.以法家思想主导地方治理B.借助封建礼仪强化等级C.用儒家伦理完善邻保制度D.依托宗亲关系教化乡里5.1861年1月,突诉等人在奏折中陈述:“近年来临事使探,往往得自传闻,未能详确,办理难期妥协。
三、“国家安全学”参考文献

三、“国家安全学”参考文献1、徐国光、刘跃进主编:《国家安全学基础》,内部印行,2002年版。
2、但彦铮:《国家安全学》,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3、子杉:《国家安全选择与安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安全观的演变与重构》,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2月第2版。
4、布赞:《新安全论》,朱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胡惠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版6、吴庆荣:《国家安全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7、金钿主编:《国家安全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
8、夏保成:《国家安全论》,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9、李少军:《国际安全警示录》,北京,金城出版社,1997年版。
10、桑松森主编:《外国间谍情报战》,金城出版社,1996年9月版。
11、李竹、吴庆荣:《国家安全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2、罗祥意、陈尤文:《国家安全行政管理》,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13、国家安全部法制办公室:《国家安全有关法规选编》,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年版。
14、沈伟烈、陆俊元、孙建军:《国家安全地理》,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15、刘廷友:《国家安全行政领导管窥》,北京,时事出版社,1999年。
16、李良栋等主编:《新编政治学原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4月版。
17、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版。
18、阎学通:《中国国家利益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9、(德)贝克•哈贝马斯等著,王学东等译,《全球化与政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3月。
20、倪建民:《国家安全——中国的安全空间与21世纪的国略选择》(上下册),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版。
21、朱阳明主编:《亚太安全战略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版。
22、王逸舟主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3、勒希民主编:《国际安全与安全战略》,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版。
2024北京东城区初三(上)期末道法试卷及答案

2024北京东城初三(上)期末道德与法治2024.1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教育ID 号____________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举行。
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参会。
此次会议围绕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智库交流、廉洁丝路、地方合作、海洋合作等议题平行举办6场专题论坛,取得丰硕成果,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增添了新动力。
A.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B.“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C.金砖国家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2.九年级(1)班时评小组查找到以下资料。
A.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B.知识创新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C.科技创新要追求原创、拒绝模仿 D.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3.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显著。
某村晒出“三本账”。
增产账增效账增收账A.政府应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B.农业追求高速度,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促高产C.该村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D.我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
完成4、5题。
4.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靠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企业在这里诞生,第一个万元户村在这里出现。
深圳逐渐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
在新形势下,深圳又提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发展定位,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深圳的发展说明①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③大幅度引进外资,解决了我国发展的卡点与瓶颈问题④全面创新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我国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应用极有可能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使产业和经济竞争的赛场发生转换,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
一、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布局和积极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更多国家和人民,推动全球范围平衡发展。
具有全球视野,就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要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提高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要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合作建设面向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联盟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机遇和平台。
要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规则制定能力。
具有全球视野,就要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
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在实现重大突破的历史关口。
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为了更好运用知识的创造以造福人类,各国应该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而不是搞知识封锁,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
二、强化县域创新基础条件支撑加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推动县域创新创业平台优化整合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加大对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园区建设的支持。
鼓励全国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各类创新平台深入县域开展科技成果应用示范、转化推广,推动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向县域开放。
试论国家安全学的对象, 任务和学科性质

试论国家安全学的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刘跃进摘要:国家安全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实用型政治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安全本身、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及活动四个方面。
它的基本任务是全方位、系统性地研究和探讨国家安全及其相关对象的客观状态、本质、规律,探寻合理的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战略,服务和指导国家安全活动。
关键词: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研究任务1998年,在一本内部刊物发表的题为《为国家安全立言———“国家安全学”构想》的文章中,我们首次提出了建立国家安全学的主张。
几年来,本人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文章,对国家安全学研究对象、任务及学科性质等问题的看法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以推动国家安全学及国家安全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讲,国家安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从总体上也可称其为“国家安全环境”)、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国家安全保障四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学研究的首要对象,也可以说是核心对象。
国家安全是随着国家产生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存在和社会现象。
从古到今,国家安全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而且到了当代其发展变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其内容和形式都越来越丰富,问题越来越复杂。
时至今日,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国民安全、领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十个方面或十个要素。
国家安全包含的十个方面或十个要素并不是机械地被“综合”在一起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不断变化的,并且在动态联系中占据着各自不同的位置,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通过相互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安全系统。
不过应该承认,国家安全在当代所包括的内容完全可能不止这十个方面,同时人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安全进行不同的分析和分类,从不同的方面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作出不同的研究和解释,但无论再添加一些什么内容,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类,无论怎样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只能进一步说明国家安全本身内容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面性,说明其本身已经是一个需要运用复杂思维而进行复杂性研究的复杂社会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 范围内的收集、鉴别、比较工作” 化石 ,是从世界
政 治历 史范 围 内找 出的支持 下卷结 论的 “ 最硬 的证据 ” 。
( 平冈 ) 卷
7
上破 天 荒地 不得 不 面 临来 自 “ 面八 方” 的安 全压 力 并 因此 大 大改 变俄 罗斯原 有 的无 “ 四 北顾 之 忧 ”的 国
防 结构—— 这与 曾为 中 国安 全提 供 绝对保 障的 东海在被 拥 有 蒸 汽动 力和 远航 技 术 的西 方人征 服 后 所 引起 的 中 国安全 “ 院起 火” 中国海军 由此 出现 的情形 非常相 似 , 将给 中俄 战略合 作提供 更 为广 阔的 空间。 后 及 这
[ 】 C i u a d T eE h u t no v lp na 1 l D rn . h x a si fDe eo me tl 3 f o
S cas L so s rm C i J. nh ei oilm: esn o hn ]Mo tl R ve i f a[ y w, 19 (2. 9 01) [4 G uep ac .nel tas n e ri h oy 1 ] isp eV ca Itl c l a dt xs T er eu h Ma t
・
学 术信 息 ・
《 全球视野 中的 中国国家安全战 略 》( 中卷) 出版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学战略 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的 《 全球视野 中的 中国国家安全战略 》( 中卷) 00 于2 1 年9
月 由山 东人 民 出版 社 出版 。《 全球视 野 中的 中 国国家安 全战 略 》共三 卷 , 目前 已经 出版 了上 卷和 中卷 。该 书试 图通过 对 三 大地缘 政 治 中心 大 国运 用 国家 力量 的极 限和 底 线 的 经验性 研 究和 总 结 ,给准 确认 识 中国 国家力量 的存量 和 变量从 而制 定合 乎历 史规律 和 实际能 力的 中国国 家安全 战略提 供 “ 资治通 鉴”的 准备 。 书 中将 当代 世界 地缘 政 治体 系构 成的基 本特 征概 括 为 “ 一个 中心 、 两个基本 点 ”“ 个 中心” 就是 印度 洋 ,一 及 其 北岸 地 区 ,“ 个基本 点 ”就是 大西 洋及 其 两岸 地 区与 太平 洋及 其 两岸地 区。古今 大 国全球 争 霸的历 两 史逻辑 是 “ 两翼 ( 太平 洋、 大西 洋 )包抄 , 中心 ( 中亚 、印度 洋 )突破 ” 。上 卷研 究的是世 界地 缘政 治三 大 支点 的特征 和 差异 ,以及基 于这种 差异 的世 界 主要 国 家力量 彼 此 可达到 的极 限和 底 线 , 中卷 则是 对世 界 地缘 政 治 中心 区域 大 国博 弈的 历 史经验 以及 其 中大 国运 用 国 家战略 能 力 的极 限和底 线 的经 验 性研 究和 总结 。 中卷从 俄 罗斯 写到 印度 和 印度 洋 , 内容 分 三 个方 面 : )俄 罗斯 的地缘 政 治特征 ; 1 沙俄 帝 国和 苏联
[ 】 C rsHama , G a c v ru fr s [ . 1 hi 5 r n rmsi es sReomi m M】
L n o : h o i l t o k r a t o d n T eS c ai r esP r sW y, 1 8 . 9 3
( 责任 编辑 匡四 )
作者还就北极解冻的气候变化提出预警认为它将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破天荒地不得不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安全压力并因此大大改变俄罗斯原有的无北顾之忧的国防结构这与曾为中国安全提供绝对保障的东海在被拥有蒸汽动力和远航技术的西方人征服后所引起的中国安全后院起火及中国海军由此出现的情形非常相似这将给中俄战略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的兴亡经验及其 中反映出来的俄 罗斯介入尤其是强力介入世界事务力量的极限与底线。在篇幅分配上, 这部分是全书的重心。2 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特征及此间的大国博弈规律 。3 国家崛起 的非线性规律 , ) )
即世 界 性危 机也 是 大 国崛起 的 契机 。作 者 还就 北极 解 冻 的 气候 变化提 出预 警 ,认 为 它将 使俄 罗斯在 历 史
o eSaeC .nA n h ws c as o e . f h tt[ ] i n eS o t kS so n(d) t a ,
Ap r a h st a c[ ] L n o : i r a d p o c e oGrmsi . o d n Wr es n M t
Re d r u l h n o e ai eS cey L d, 1 8 , a e sP b i i gCo p r t o it t s v 9 2
同上 卷一样 , 中卷 只 用不 多的 篇幅 论述 “ 国国 家安 全观 的拓展 及 其世 界 意义 ” 中 ,而用 大量的 篇幅做 史料 收 集和历 史 经验 的 总结研 究 ,这 与作 者 的研 究方 法— — “ 的研 究方 法 多不 源 自国际 流行 的理 论 。而是 我
依 据被 人们 称 之 为 ‘ 常识 ’的经 验事 实”是 相 吻合 的 。作 者特 别提 醒读 者 “ 不仅 要 注意 本 书的观 点 ,而 且要 注意 能证 明本 书观 点形 成 的根 据及 其来 源” ,因此上 、中两卷是 为 下卷 “ 中国国 家安 全战略 ”研 究 “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