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

地理实习报告集合5篇地理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实习时间:__年8月1日至__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
沿途认识植物。
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
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
土壤植物综合实习。
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
森林覆盖率达76.6%。
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
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
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菊科。
⑨、胡桐树:胡桐科。
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
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用途:观赏。
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
用途:材用。
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
用途:观赏。
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
用途:观赏及药用。
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篇本文目录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科学本科大学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前言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s=subtitle>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野外实习报告(2) | 返回目录一.实习目的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地点:xx省xx地区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xx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xx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xx 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xx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s=subtitle>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地理野外实习报告(4) | 返回目录前言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xx年5月13日至xx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xx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xx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xx海底世界、xx 银滩、xx老街、xx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0篇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10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湿地和漓江上游猫儿山的调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二、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第十八周20__年6月15日,实习动员以及实习准备——了解本次实习是主要任务注意事项;20__年6月20日(星期三),猫儿山调查,于下午三点左右驱车返校,20__年6月21日(星期四),会仙湿地调查,早上八点半乘车出的出发,于中午12点左右返校;20__年6月22日—20__年6月24日,在校书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成果3.1猫儿山简介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距兴安县55公里路程,离桂林市区81公里路程。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
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
因山顶峰酷形似蹲伏的猫儿而得名。
猫儿山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铁杉,水源涵养林。
1976年秋,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
整个保护区地势呈葫芦形,中部高,四周低,向东南倾斜。
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为山间盆地,其余均是山峦连绵的峰丛地带。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条江的发源地,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
发源于此的河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
实习内容:3.11:当天十一点左右,自猫儿山景区经乌龟江,往山上观察,行至海拔约500m处返回从山脚往山上观察,发现猫儿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盖,山顶处,可观察到覆盖的植物比较低矮。
沿途经过乌龟江,水清澈见底,无明显的污染,表明水质较好,河床中发育鹅卵石,并可见明显的阶地。
途中,可见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交错生长,蝴蝶等昆虫易见。
沿途裸露的岩石为花岗岩,并发育有落水洞。
从山脚至山上海拔约500m处,由于人工竹林的覆盖以及高差不足,难以观察到植被的分布规律。
地理实习报告(4篇)

地理实习报告(4篇)第1篇:地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本次野外实习目的地为西藏林芝,并实地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土壤分布,水文景观,植被变化,以及气候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实习目的和要求:1巩固已学课程,掌握主要自然地理要素.2学会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其他地质工具的使用.3重点学会野外工作资料的收集,记录,样品采集.4掌握已学过的野外地理素描和剖面的绘制首发.(一)实习时间:7月13日(二)实习地点:日多温泉(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实习内容: 海拔:经度:纬度:1 向南倾复的逆冲断裂组合.2 拉萨河古地貌构造, 植被地带性变化.(五)实习总结:从拉萨的高山草甸到日多的灌木丛,及低矮乔木.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空气饱和水汽压下降,空气中湿度增加.(一)实习时间:7月13日(二)实习地点:米拉山口(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实习内容: 海拔:5023经度:29°49ˊ6〞纬度:96°20ˊ6〞1观察到有大漂砾和冰川活动痕迹,冰川作用明显.2 山顶荒漠化现象,随海拔升高,雪线随之上升.3 植被为矮生灌木,高山草甸.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毛毡土.(五)实习总结:米拉山口作为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由于人类活动,其荒漠化现象日渐严重,由于海拔升高,地貌风景特殊,旅游业得以发展,也是环境变化的一个因素.(一)实习时间:7月13日(二)实习地点:巴松错(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实习内容: 海拔:5023经度:29°49ˊ6〞纬度:96°20ˊ6〞1巴松错性质:地质灾害,为堰塞湖.2.3 植被为矮生灌木,高山草甸.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毛毡土.(五)实习总结:米拉山口作为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由于人类活动,其荒漠化现象日渐严重,由于海拔升高,地貌风景特殊,旅游业得以发展,也是环境变化的一个因素.第2篇:地理实习报告地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

地理的实习报告范文五篇地理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
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
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
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的如下: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南京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实习报告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报告人:冯祥龙 学号:2010131123一、 实习目的1、 学会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整体特征的方法;2、 印证地理要素的区域分布规律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3、 学会分析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4、 增强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
二、 实习时间及相关内容2012年8月15日2012年8月19 日8月15日,实习动员大会及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8月16日,牙克石、免渡河方向。
8月17日——18日,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方向。
8月19日,海拉尔——红花尔基。
三、 实习人员带队老师:杜卫红、张慧平、任宾宾2010级地理科学班全体同学(附第一小组成员:钟元龙、赵明锋、侯荣、黄金玲、门清清、冯祥龙)四、 实习区概况呼伦贝尔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在东经115°31′——126°04′,北纬47°05′——53°20′之间。
土地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
东西630公里,南北700公里,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
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
地形特点:呼伦贝尔市有三大地形区:大兴安岭山地、岭西呼伦贝尔高平原、岭东河谷平原。
大兴安岭东部为嫩江西岸河谷冲积平原,是大兴安岭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为200米~650米,是呼伦贝尔市的商品粮基地。
呼伦贝尔境内的大兴安岭山地长达700千米,宽约200一450千米,海拔500米一1500米,植被主要为兴安落叶松和山杨、白桦林,覆盖度高达68%以上,是呼伦贝尔市的林业基地。
呼伦贝尔高平原海拔600米一800米,是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属温带草原景观,为呼伦贝尔市的牧业基地。
气候特点:以大兴安岭为分界线,岭东地区为季风气候区,岭西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岭东1.5。
C ,岭西-0.7。
C ;年平均降水量岭东493mm ,岭上395mm ,岭西304.5mm 。
气候总体特征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温差、日温差都较大。
植被分布:植被分布由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的分布依年降水量决定,岭东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多分布森林(针叶林混交林)——大兴安岭林区,岭西地区为半干旱地区,多分布为半干旱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
五、实习内容2012年8月16日到8月19日,我们进行了为期4天的呼伦贝尔野外自然地理实习调查工作。
调查的范围涉及海拉尔区、牙克石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
最东端到达大兴安岭腹地——牙克石市东南处301国首南侧1km处的山包上,最西端到达新巴尔虎右旗,最南端到鄂温克族自治旗红花尔基。
图1(实习路线图)主要实习地点:考察地点1:牙克石东南301国道1253公里处南侧大约1公里处山包顶部以及两坡,山顶海拔812m,北纬49.15度,东经120.84度。
天气:晴转多云。
由表可以得出:建群种为渐狭早熟禾,优势种为百里香,伴生种为唐松草。
并且从海拉尔河谷到山顶的植物垂直分布规律明显。
(2)山包阴坡剖面调查:灰色森林土(弱淋溶土)01号剖面共分为六层:O层,3——0厘米,为枯枝落叶层。
A层,0——20厘米,黑棕色(7.5YR2/2),粉黏土,团粒结构、大量根系,大量大孔隙,疏松,湿润。
E层,20——33厘米,暗棕(7.5YR3/4),粉黏土,团粒结构、大量根系,大量小孔隙,较疏松,湿润。
B层,33-45厘米,棕(7.5YR4/4),粉黏土,小块状结构,湿润,散,中量细小孔隙。
C层,45——55厘米,母质层,黄棕(10YR5/8),小到中块状,紧,少量细小孔隙。
母质为花岗岩的风化物。
R层,55厘米以下,为基岩群落类型为白桦林,树种主要有白桦、落叶松。
在中下坡位做了20*20的样方,随机调查植被覆盖的类型。
样方内建群种为白桦树,伴生种为落叶松,林下植物有地榆、麻花头、乌头、龙胆等。
(3)山包阳坡剖面调查:土壤为草甸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剖面分为5层:O层,2——0厘米,为枯枝落叶层。
A层,0——28厘米,黑棕色(7.5YR2/2),粉砂壤,小团粒结构,潮,疏松,多量小空隙,新生体为少量钙结核,根系多量。
B1层,29——50厘米,棕色(7.5YR4/4),多粒质粉粘壤,小团块结构,潮润,较紧实,多量细小空隙,新生体有钙结核,少量根系。
B2层,50——80厘米,棕色(7.5YR4/4),黏土,小团块结构,潮润,紧实,新生体为钙的结核。
群落类型为草甸草原,优势种有地榆、贝加尔针茅考察地点2:扎罗木得附近,49.224°N,120.413°E,海拔664m。
土壤为黑钙土,剖面共分为3层:A、BA、B,质地全为粉粘土,结构为柱状,干,较紧实,新生体为钙的结核、假菌丝体。
A层,腐殖质层,0——70厘米。
质地为粉黏土,结构为柱状,干,较紧实BA层,过渡层,70——90厘米。
质地为粉黏土,结构为柱状,干,较紧实B层,沉积层,90厘米以下,有明显的石灰反应。
质地为粉黏土,结构为柱状,干,较紧实母质为第四纪沉积物。
群落类型为典型草原(退化而成),植被较低矮,稀疏。
考察地点3:陈巴尔虎旗301国道北侧1403公里处,呼和诺尔湖西北侧约2km处,49.2895°N,119.1409°E,海拔649m。
土壤剖面调查土壤为暗栗钙土,剖面分为四层:O层,1——0厘米,为草毡层。
A层,0——35厘米,黑棕(7.5YR2/2),粉黏土,团块状结构,润,较紧实,大量小孔隙,大量根系。
BA层,35——75厘米,灰黄(2.5YR2/2),粉黏土,片状结构,润,紧实,多量细小孔隙,新生体有钙的结核和假菌丝体,中量根系。
B层,75厘米以下,淡黄棕色(10YR7/6),粉黏土,片状结构,润,紧实,少量小孔隙,新生体有钙的结核和假菌丝体,中量根系。
群落类型为典型草原,样圆调查显示:建群种为针茅,优势种为羊草、糙隐子草,伴生种有麻花头、黄蒿、射干鸢尾、二裂萎菱菜、蘑菇等。
考察地点4:新巴尔虎右旗公路一侧,49.5031°N,117.2386°E,海拔654m。
土壤剖面调查土壤为典型栗钙土,剖面共分为五层:O层,1——0厘米,为草毡层。
A层,0——17厘米,黄棕(10YR4/3),壤黏土,小团块结构,润,紧实,新生体为钙结核,大量根系,滴盐酸石灰反应强烈。
BA层,17——33厘米,暗灰黄(2.5Y5/2),黏壤,小团块,润,紧实,大量小孔隙,新生体为钙结核,大量根系,强烈石灰反应。
C层不明显,母质为变质岩。
R层,33——65厘米,灰白(5Y7/1),砂壤,小块状,润,稍紧实,多量细小孔隙~细孔隙,新生体为钙结核和假菌丝体,盐酸反应强烈。
群落类型为典型草原,建群种为克氏针茅。
考察地点5红花尔基附近植被土壤调查49.5031°N,119.8893°E,海拔776m。
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剖面分为四层:O层,0.5——0厘米,为草毡层。
A层,0——45厘米,黑棕(7.5YR2/2),粉黏土,小片状结构,润,紧实,中~大量细孔隙,中~大量根系。
BA层,45——85厘米,暗棕(7.5YR3/4),粉黏土,小~中块状结构,潮润,松,中量细小孔隙,少量根系。
B层,85厘米以下,淡棕(7.5YR5/6),粉黏土,小团块状结构,松,新生体为假菌丝体,中量根系。
C层母质为变质岩风化的坡积物。
群落类型为典型草原,建群种为羊草。
六、实习总结1.分析以上各考察点的数据,我们会发现随着经度位置的变化,各考察点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有着明显的不同。
由于大兴安岭的影响,以及降水的经向规律,从牙克石到新巴尔虎右旗降水量是逐减少,而钙积层的深度与年平均降水量有关,一般随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就造成了从牙克石东到新巴尔虎右旗土壤剖面的钙积层出现的深度是越来越浅,这一点从呼和诺尔和西旗的剖面对比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但是由于牙克石东的剖面是在一处山坡上,,而且坡度较大,达到了35°,再加上这里降水量相对较大,流水对土壤的侵蚀比较严重,所以这里的土层较薄母质层出现的层位较高(-45cm),钙积层出现的深度与呼和诺尔相同,但是厚度小很多,而且西旗和呼和诺尔的钙积层盐酸反应比牙克石东强烈,钙积层中碳酸钙的含量较高。
从图上还可以看出牙克石东的剖面上有一个介于腐殖层和钙积层的淋溶层,这也是由于这儿的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明显造成的,这是西旗和呼和诺尔所没有的。
由于钙积层深度和降水量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再其各自土壤上发育生长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在牙克石东,降水量充足,蒸发小(阴坡),钙积层深度深而且薄,植物可以获得较充足的水分,根系可以渗入地下甚至穿破钙积层汲取水分,所以在上面发育着白桦和落叶松的针阔混交林,林下植被也很丰富,各种灌木和草类都很繁盛,每年都可以产生大量的凋落物,所以它的有机质层较厚,达到3cm,腐殖质层颜色为黑棕色(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各层土壤都较湿润,疏松,最终在气候和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发育了灰色森林土(弱淋溶土)。
在呼和诺尔,由于降水量不足,钙积层出现层位较浅,且在腐殖层也有轻微的盐酸反应(碳酸钙没有完全下渗),植物不能获得充足的水分,根系也无法突破深厚的钙积层,因此在这里生长的是以针茅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植被高度和密度都不能和牙克石东相比,每年产生的凋落物也远比牙克石东要少,所以这的有机质层厚度只有1cm,但是草原土壤有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它具有暗沃表层。
这是草本植物生根的习性,有机质存储能力,草类生长以及腐解循环与地区水分状况独特组合的产物。
与森林土壤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积累于地表的凋落物不同,草原土壤的腐殖质主要来自草本植物在土层下大量根系和残体的分解,草本植物夏季生长繁盛,冬春季节,土壤冻结,地表潮湿,微生物活动微弱,死亡的有机质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年复一年腐殖质积累于土壤中,土壤表层颜色越来越黑,形成明显的暗色表层。
由于这里的土壤有深厚的钙积层和暗沃表层,所以在这里发育的是暗栗钙土。
在新巴尔虎右旗,降水量比呼和诺尔更少,钙积层出现深度更浅,因此在这里生长的是比针茅更为耐旱的克氏针茅为建群种的典型草原,植被高度和密度比呼和诺尔更小,因此其有机质层和呼和诺尔差不多,都是1cm,但是它的腐殖层厚度和颜色的深度都比呼和诺尔要小,所以在这里发育的是栗钙土。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气候(水分差异为主)和生物因素从东到西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也相应的大致沿经线呈南北延伸的带状变化(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此次调查看就是从牙克石东到新巴尔虎右旗依次分布着灰色森林土—暗栗钙土—栗钙土。
2.这次实习是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以土壤植被的考察为主,途中还穿插一些地质地貌、水文现象的考察,以下是我们此次实习看到的一些地质地貌、水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