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协议TS中文版

合集下载

3GPP协议TS中文版

3GPP协议TS中文版

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内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内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002中定义。

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 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 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 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 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006)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3GPP ETSI ts125.413中文规范

3GPP ETSI ts125.413中文规范

ETSI TS 125 413 V7.6.0 (2007-06)Technical Specification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UMTS);UTRAN Iu interface Radio Access NetworkApplication Part (RANAP) signalling(3GPP TS 25.413 version 7.6.0 Release 7)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Iu接口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IMT-DS FDD(WCDMA) System Iu Interfa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定义和缩略语 (1)4概述 (2)5 RANAP 业务 (3)6信令传送提供的业务 (3)7 RANAP的功能 (3)8 RANAP过程 (4)9 RANAP通信元素 (30)前言本通信参考性技术文件定义了IMT-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Iu接口的高层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的内容,它基于3GPP制定的Release-99(2000n年9月份版本)的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25.413 V3.3.0。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续合元、徐菲、盛蕾、徐京皓本参考性技术文件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Iu接口技术规范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IMT-DS FDD(WCDMA) System Iu Interfa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Radio Access Network Application Part1 范围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定义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资源网络(RNC)与核心网(CN)之间Lu接口高层无线接入网络应用部分(RANAP)。

3GPP协议中文版-002

3GPP协议中文版-002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 名语和缩略语 (2)4 层1概述 (3)4.1物理层与其它层的关系 (3)4.1.1 协议结构 (3)4.1.2 提供给上层的服务 (4)4.2 层1的一般描述 (4)4.2.1 多址接入 (4)4.2.2 信道编码和交织 (5)4.2.3 调制和扩频 (5)4.2.4 物理信道过程 (5)4.2.5 物理层测量 (5)4.2.6 物理层模块间的关系 (5)4.3 物理信道规范的文档结构 (6)4.3.1 概述 (6)4.3.2 TS 25.201:物理层-概括性描述 (6)4.3.3 TS 25.211:物理信道和传送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FDD) (6)4.3.4 TS 25.212:复用和信道编码(FDD) (6)4.3.5 TS 25.213:扩频和调制(FDD) (7)4.3.6 TS 25.214:物理层过程(FDD) (7)4.3.7 TS 25.215:物理层-测量(FDD) (7)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用于IMT-DS FDD(WCDMA)系统的无线接口的物理层部分,对该部分作了一个概要性的描述。

它也描述了物理层规范的文档结构,也就是TS 25.200系列。

本文基于 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具体对应于TS 25.201 V3.1.0。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提出。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由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归口。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深圳华为有限公司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徐京皓,徐菲卢义峰任伟李引新本参考性技术文件2001年1月首次发布。

本参考性技术文件委托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负责解释。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概述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Physical layer T echnicalSpecification: General description1 范围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介绍了IMT-DS FDD(WCDMA)系统的无线接口的物理层部分,同时也描述了物理层规范的文档结构,并为基本连接的要求定义了最小级的规范。

3gppts25[1].212中文规范(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复用与信道编码)

3gppts25[1].212中文规范(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复用与信道编码)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复用与信道编码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Physical Layer Techinical Specification: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名词与缩略语 (2)3.1 定义 (2)3.2 符号 (2)3.3 缩略语 (3)4. 复用、信道编码和交织 (4)4.1 概述 (4)4.2 传输信道编码/复用 (4)4.2.1 CRC附加 (8)4.2.2 传输块的级联和码块分段 (9)4.2.3 信道编码 (10)4.2.4 无线帧尺寸均衡 (17)4.2.5 第一次交织 (18)4.2.6 无线帧分段 (20)4.2.7 速率匹配 (21)4.2.8 传输信道(TRCH)复用 (41)4.2.9 不连续发射(DTX)比特的插入 (42)4.2.10 物理信道的分段 (43)4.2.11 第二次交织 (44)4.2.12 物理信道的映射 (45)4.2.13 对不同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类型的限制 (46)4.2.14 不同传输信道到一个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的复用以及一个编码组合传输信道(CCTRCH)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47)4.3 传输格式检测 (49)4.3.1 盲传输格式检测 (49)4.3.2 基于传输格式组合标识(TFCI)的明确传输格式检测 (50)4.3.3 传输格式合并标志(TFCI)的编码 (50)4.3.4 在分裂模式中的传输格式组合标识(TFCI)的操作 (51)4.3.5 传输格式组合标识(TFCI)码字的映射 (53)4.4 压缩模式 (54)4.4.1 上行链路的帧结构 (54)4.4.2 下行链路帧结构的类型 (54)4.4.3减少传输时间的方法 (55)4.4.4 传输间隔位置 (55)附录A (信息): 盲传输检测 (57)A.1使用固定位置的盲传输格式检测 (57)A.1.1 使用接收功率比的盲传输格式检测 (57)A.1.2 使用CRC的盲传输格式检测 (58)附录B (信息): 压缩模式的等待时间 (61)B.1DL, UL 与DL+UL压缩模式的等待时间 (61)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用于描述IMT-DS FDD(WCDMA)系统的无线接口的物理层的编码与复用部分内容。

3GPP技术标准中文版

3GPP技术标准中文版

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翻译小组成员翻译的部分姓名俱乐部ID 电子邮件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5-9 孙扬 phaeton yang_sun_80@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9-11 赵建青 happyqq zjqqcc@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1-14 周翔babytunny babytunny@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马进xma 2003xm@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15-18 bluesnowing bluesnowing@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1-24 tonyhunter tonyhunter@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6-28,37 maggie maggiemail88@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29-32 caisongjin caisongjin@3GPP TS 25.401 V3.10.0 (2002-06) 33-36 陈华安 ny2k3d4c c_huaan@关于“移动通信俱乐部3G本土化研究组”移动通信俱乐部3G本土化研究组3G Research&Localization Group of Mobile Club,简称3G RLG.MC由移动通信俱乐部()发起成立的。

3G RLG.MC致力于3G的本土化研究工作,工作方式是开放式的,非盈利目的的。

任何个人、组织均可参与3G RLG.MC。

3G RLG.MC最高纲领:成为中国最大的3G 研究社区和中文化团队,推进中国3G通信事业健康发展。

3GPPTS33.501中文版翻译《5G系统安全架构和过程》中文版翻译

3GPPTS33.501中文版翻译《5G系统安全架构和过程》中文版翻译

3GPPTS33.501中⽂版翻译《5G系统安全架构和过程》中⽂版翻译内容⽬录前⾔111 范围 (12)2 参考 (12)3 定义和缩写 (14)3.1 定义 (14)3.2 缩略语 (17)4 安全架构概述 (19)4.1 安全域 (19)4.2 5G核⼼⽹络周边的安全实体 (20)4.3 5G核⼼⽹络中的安全实体 (20)5 安全要求和功能 (20)5.1 ⼀般安全要求 (20)5.1.1 缓解和降低攻击请求 (20)5.1.2 ⾝份验证和授权 (20)5.1.3 与密钥相关的5GC和5G-RAN要求 (21)5.2 对UE的要求 (21)5.2.1 ⼀般 (21)5.2.2 ⽤户数据和信令数据机密性 (21)5.2.3 ⽤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完整性 (21)5.2.4 安全存储和处理⽤户凭据 (22)5.2.5 ⽤户隐私 (22)5.3 对gNB的要求 (23)5.3.1 ⼀般 (23)5.3.2 ⽤户数据和信令数据机密性 (23)5.3.3 ⽤户数据和信令数据完整性 (23)5.3.6 处理gNB的⽤户平⾯数据的要求 (24)5.3.7 处理gNB的控制平⾯数据的要求 (24)5.3.8 对gNB安全环境的要求 (25)5.3.9 gNB F1接⼝的要求 (25)5.3.10 gNB E1接⼝的要求 (25)5.4 对ng-eNB的要求 (25)5.5 对AMF的要求 (25)5.5.1 信令数据机密性 (25)5.5.2 信令数据完整性 (26)5.5.3 ⽤户隐私 (26)5.6 对SEAF的要求 (26)5.7 空缺 (26)5.8 对UDM的要求 (26)5.8.1 通⽤要求 (26)5.8.2 与UDM和SIDF相关的⽤户隐私相关要求 (26)5.8a 对AUSF的要求 (27)5.9 核⼼⽹络安全 (27)5.9.1 信任边界 (27)5.9.2 基于服务的体系结构的要求 (27)5.9.2.1 服务注册,发现和授权的安全要求 (27)5.9.2.2 NRF安全要求 (27)5.9.2.3 NEF安全要求 (27)5.9.3 e2e核⼼⽹互联安全的要求 (28)5.9.3.1 ⼀般 (28)5.9.3.2 安全边缘保护代理(SEPP)的要求 (28)5.9.3.3 保护属性 (29)5.10 可见性和可配置性 (29)5.11 算法要求和算法选择 (30)5.11.1 算法标识符值 (30)5.11.1.1 加密算法标识符值 (30)5.11.1.2 完整性算法标识符值 (30)5.11.2 算法选择的要求 (30)6 UE和5G⽹络功能之间的安全流程 (31)6.0 ⼀般 (31)6.1 主要⾝份验证和密钥协议 (31)6.1.1 认证框架 (31)6.1.1.1 ⼀般 (31)6.1.1.2 EAP框架 (32)6.1.1.3 锚点绑定到服务⽹络的粒度 (32)6.1.1.4 构建服务⽹络名称 (32)6.1.1.4.1 提供⽹络名称 (32)6.1.1.4.2 由UE构建服务⽹络名称 (33)6.1.1.4.3 由SEAF构建服务⽹络名称 (33)6.1.2 启动⾝份验证和选择⾝份验证⽅法 (33)6.1.3 验证流程 (34)6.1.3.1 EAP-AKA的认证流程 (34)6.1.3.2 5G AKA的认证流程 (37)6.1.3.2.0 5g AKA (37)6.1.3.2.1 空缺 (39)6.1.3.2.2 在SEAF或AUSF或两者中验证失败 (39)6.1.3.3 同步失败或MAC失败 (40)6.1.3.3.1 USIM中的同步失败或MAC失败 (40)6.1.3.3.2 归属⽹络中的同步故障恢复 (40)6.1.4 将增加的归属控制与后续流程联系起来 (40)6.1.4.1a 将⾝份验证确认链接到AMF的Nudm_UECM_Registration过程 (41)6.1.4.2 关于将认证确认链接到AMF的Nudm_UECM_Registration流程的指南 (42)6.2 密钥层次结构,密钥派⽣和分发⽅案 (42)6.2.1 密钥层次结构 (42)6.2.2 密钥推导和分配⽅案 (44)6.2.2.1 ⽹络实体中的密钥 (44)6.2.2.2 UE中的密钥 (46)6.2.3 处理与⽤户相关的密钥 (48)6.2.3.1 关密钥设定 (48)6.2.3.2 关密钥识别 (48)6.2.3.3 关密钥⽣命周期 (49)6.3 安全背景 (50)6.3.1 安全上下⽂的分布 (50)6.3.1.1 ⼀般 (50)6.3.1.2 在⼀个5G服务⽹络域内分配⽤户标识和安全数据 (50)。

3gppts25[1].304中文规范(系统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

3gppts25[1].304中文规范(系统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研究报告IMT-DS FDD(WCDMA)系统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IMT-DS FDD(WCDMA) System UE Procedures in Idle Mode and Procedures for Cell Reselectio in ConnectedMode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标准通信研究组印发目次前言....................................................................................................................................................................... I II1 范围 (2)2 引用标准 (2)3定义,符号和缩写 (2)3.1 定义 (2)3.2 缩写 (4)4空闲模式概述 (4)4.1 概述 (4)4.2 空闲模式下AS和NAS功能划分 (6)4.3 空闲模式下的服务类型 (7)5 过程描述 (8)5.1 PLMN 选择和重选择 (8)5.2 空闲模式下小区选择和重选 (8)5.2.1介绍 (8)5.2.2 空闲模式状态和状态转换 (9)5.2.3 小区选择过程 (11)5.2.4 立即小区评估过程 (13)5.2.5 正常驻留状态 (15)5.2.6 小区重选评估过程 (15)5.2.7 离开连接模式的小区选择 (20)5.2.8 任意小区选择 (20)5.2.9 驻留在任意小区 (20)5.3 小区接入限制 (20)5.3.1 UTRA 小区 (20)5.3.2 GSM小区 (22)5.4 RRC连接模式小区重选 (22)5.4.1 初始小区重选过程 (22)5.4.2 立即小区评估过程 (22)5.4.3 小区重选过程 (22)5.5 位置登记 (22)6 广播信息接收 (23)6.1系统信息接收 (23)6.2 空闲模式下小区广播 (23)7小区选择/重选的测量 (23)7.1 使用映射函数 (23)8 空闲模式寻呼和SCCPCH选择 (24)8.1 寻呼信道选择 (24)8.2 进入连接模式的SCCPCH选择 (24)8.3 不连续接收 (25)9 多点传送业务 (26)9.1 多点传送业务和DSCH状态框图 (26)9.1.1MT_Null 状态 (26)9.1.2MT_Monitor 状态 (27)9.1.3MT_Saving状态 (27)9.1.4MT_Active 状态 (27)10 过程举例 (27)10.1 NAS 发起的系统信息的改变 (27)10.2 NAS系统信息更新 (29)10.3 空闲模式下CN发起的寻呼 (30)10.4 PLMN 选择,自动模式,正常情况 (31)10.5 PLMN 重选,自动模式 (32)10.6 PLMN 重选,手动模式 (33)10.7 PLMN 选择,自动模式,未发现选择的PLMN (34)10.8 NAS控制的小区选择 (35)10.8.1接入层的执行 (35)10.8.2在非接入层(NAS)执行 (36)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研究报告主要用于定义IMT-2000 DS系统FDD模式(WCDMA)的空闲模式下UE过程与连接模式下小区重选过程的内容。

3gppts25[1].213中文规范(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扩频与调制)

3gppts25[1].213中文规范(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扩频与调制)

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物理层技术规范:扩频与调制IMT-DS FDD(WCDMA) System Radio Interface TechinicalSpecification: Spreading and Modulation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印发目次前言....................................................................................................................................................................... I II 1范围 (2)2引用标准 (2)3名词与缩略语 (2)3.1符号 (2)3.2缩写 (3)4上行链路扩频与调制 (3)4.1 概述 (3)4.2 扩频 (3)4.2.1 上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上行DPDCH/DPCCH) (3)4.2.2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5)4.2.2.1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前缀部分 (5)4.2.2.2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部分 (5)4.2.3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 (6)4.2.3.1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前缀部分 (6)4.2.3.2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消息部分 (6)4.3 码的产生和分配 (6)4.3.1 信道化码 (6)4.3.1.1 码定义 (6)4.3.1.2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CCH/DPDCH)的码分配 (7)4.3.1.3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消息部分码分配 (8)4.3.1.4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消息部分码分配 (8)4.3.1.5 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功率控制前缀的信道化码 (8)4.3.2 扰码 (8)4.3.2.1概述 (8)4.3.2.2 长扰码 (8)4.3.2.3 短扰码 (9)4.3.2.4 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CCH/DPDCH)扰码 (11)4.3.2.5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信道消息扰码 (11)4.3.2.6 PCPCH 消息部分扰码 (11)4.2.3.7物理公共分组信道(PCPCH)功率控制前缀扰码 (12)4.3.3 随机接入(PRACH)前缀码 (12)4.3.3.1 前缀码构成 (12)4.3.3.2 前缀扰码 (12)4.3.3.3 前缀特征码 (12)4.3.4 公共分组信道(PCPCH)前缀码 (13)4.3.4.1 接入前缀 (13)4.3.4.1.1 接入前缀码的构造 (13)4.3.4.1.2 接入前缀扰码 (13)4.3.4.1.3接入前缀特征码 (14)4.3.4.2 CD前缀 (14)4.3.4.2.1 CD前缀码的构造 (14)4.3.4.2.2 CD前缀扰码 (14)4.3.4.2.3 CD前缀特征码 (14)4.4 调制 (14)4.4.1 调制码片速率 (14)4.4.2 调制 (14)5 下行链路扩频和调制 (15)5.1 扩频 (15)5.2 码的产生和分配 (16)5.2.1 信道化码 (16)5.2.2 扰码 (17)5.2.3 同步码 (18)5.2.3.1 码的产生 (18)5.2.3.2 SSC码的分配 (19)5.3 调制 (21)5.3.1 调制码片速率 (21)5.3.2 下行链路 (21)附录A (信息): 广义的Golay 序列 (22)A.1 备选的Golay码产生方法 (22)前言本通信标准参考性技术文件主要用于IMT-DS FDD(WCDMA)系统无线接口的物理层的扩频与调制部分内容,它基于 3GPP制订的Release-99(2000年9月份版本)技术规范,TS 25.213 V3.3.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简述该文档描述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数字小区通信系统内用在无线接口的核心网协议流程。

主要描述了无线接口上的流程(参考接口Um或Uu,参考跑3GPP 24.002或3GPP 23.002)比如呼叫控制CC, 移动性管理MM,和会话管理SM。

文中每当提及"further study"或"FS"或"FFS"的地方表示本文不会对相应的内容作标准阐述。

这些流程都是按照无线接口的控制信道上交换的信令定义的。

控制信道在3GPP 44.003和3GPP 25.301中描述。

该协议的功能性描述和流程,以及其他层和实体间的交互将在3GPP 24.007中描述。

1.3 层3流程的结构可以用“积木”法来描述层3的流程。

基础的积木是三个子层的协议控制实体提供的“基本流程”,这些子层是无线资源管理RRM,移动性管理MM和连接管理CM。

1.5 在A/Gb模式下逻辑信道的使用逻辑信道在3GPP 45.002中定义。

下述的这些控制信道都是承载信令信息或指定类型的用户分组数据:1) 广播控制信道BCCH:下行,用来广播小区独有信息2) 同步信道SCH:下行,用来广播同步信息和BSS标识信息3) 寻呼信道PCH:下行,用来发送寻呼给MS4) 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行,用来请求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5) 接入允许信道AGCH:下行,用来分配一条专用控制信道DCCH6)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双向7) 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双向,和一条业务信道TCH关联8) 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双向,和一条SDCCH或者TCH关联9) 小区广播信道CBCH:下行,用作非点对点短消息传输10) 指示信道NCH:下行,用来通知用户VBS呼叫或VGCS呼叫信令层2定义了两个服务接入点,以SAPI划分(详见3GPP 44.006)1) SAPI0:支持包括用户消息的信令信息的传输2) SAPI3:支持用户短消息的传输层3根据每条消息进行SAP的选择,以及逻辑控制信道的选择,L2操作模式(确认模式AM,非确认模式UM或随机接入)的选择。

1.6 控制流程概览1.6.1 流程列表以下是本文涵盖的流程列表:a) 第四章描述的移动性管理基础流程移动性管理公共流程(4.3节):- TMSI重分配流程(4.3.1)- 鉴权流程(4.3.2)- 标识流程(4.3.3)- IMSI去激活流程(4.3.4)- 终止流程(4.3.5)- MM消息流程(4.3.6)移动性管理专有流程(4.4节):- 位置区更新流程(4.4.1)- 周期性更新(4.4.2)- IMSI附着流程(4.4.3)- 通用的位置更新流程(4.4)连接控制子层提供的服务:- 移动性管理连接建立(4.5.1)- 移动性管理连接信息传输阶段(4.5.2)- 移动性管理连接释放(4.5.3)GPRS专有移动性管理流程(4.7)- GPRS激活流程(4.7.3)- GPRS去激活流程(4.7.4)- GPRS路由去更新流程(4.7.5)GPRS公共移动性管理流程(4.7节)- GPRS P-TMSI重分配流程(4.7.6)- GPRS鉴权和加密流程(4.7.7)- GPRS标识流程(4.7.8)- GPRS消息流程(4.7.12)b) 第五章描述了电路交换域呼叫控制包含的以下几处流程:移动主呼的建立(5.2.1)移动被呼的建立(5.2.2)活动状态中的信令流程(5.3)- 用户通知流程(5.3.1)- 呼叫重定位(5.3.2)- DTMF协议控制流程(5.5.7)- 呼叫进行中变更(5.3.4)话机发起呼叫释放(5.4.3)网络发起呼叫释放(5.4.4)多发流程:- 带内信号音和通知(5.5.1)- 状态获取流程(5.5.3)- 呼叫重建立流程(5.5.4)d) 第六章描述了会话管理的基本流程:GPRS会话管理流程(6.1)节- PDP上下文激活(6.1.1)- PDP上下文修改(6.1.2)- PDP上下文去激活(6.1.3)这些基本流程可以联合起来形成综合流程,这样的例子放在第七章描述。

本文的这个部分只是提供实际操作的指导。

第八章描述了各种出错情况下的动作和为保证以后协议升级的兼容性提供规则。

1.7 实际操作的应用文中这些流程在终端上的应用取决于终端支持的服务和功能。

1.7.1 VGCS和VBSVGCS和VBS只用在GSM only模式。

对于支持VGCS和VBS的终端,文中会通过判断语句对支持该服务的终端进行专门描述,如果必要,也会给出不支持该服务的终端的行为进行描述。

对于VGCS和VBS,可能存在以下的终端操作:- 支持VBS接听- 支持VBS的发起- 支持VGCS的接听- 支持VGCS的通话(包括了VGCS接听)- 支持VGCS呼叫的发起(包括了VGCS通话)除了专门提到的联合流程,本文还支持所有可能的联合。

1.7.2 GPRS1.7.2.1 GSM的分组业务(GSM only)对于支持GPRS的终端,通篇在描述某个只适用于GPRS的流程时会有专门的标示,如有必要也会描述不支持的终端将有何行为。

一个支持GPRS的MS可以属于以下三种操作模式的一种:- MS操作模式A (MS已附着到PS和CS域,且支持同时操作CS和PS业务)- MS操作模式B (MS已附着到PS和CS域,但同时只能操作一种CS/PS业务)- MS操作模式C (MS已只附着到PS域)MS的操作模式取决于MS附着的服务,是只有GPRS服务呢还是GPRS,非GPRS服务都有,以及MS是否可以同时操作GPRS和其他GSM服务。

可以操作GPRS服务的MS称为GPRS MS。

请注意对于GPRS MS,本文中描述的GMM流程可能不支持于VGCS,VBS和GPRS的联合。

可能的交互尚未研究。

1.7.2.2 UMTS的分组业务(UMTS only)附着到PS域的MS可以在以下一种MS操作模式下工作:- PS/CS操作模式- PS操作模式本文中这两种操作模式并没有任何不同。

使用的是MS操作模式A和MS操作模式C来代替。

在网络操作模式I和II(详见3GPP 23.060)中,工作在PS/CS操作模式的MS和处于操作模式A的GPRS MS使用相同的流程,除非明确指出了是GSM only或者UMTS only。

在网络操作模式I和II中,工作在PS模式的MS和操作模式C的MS使用相同的流程,除非明确指出了GSM only或UMTS only。

2. 参考文献以下文档提供了本文中使用到的引用文字和段落。

2.1 定义和缩略语对于本文,缩略语可参考文档3GPP 231.905.2.1.1 随机值文中很多地方提到了某些值采用“随机”值,当然在一直指定范围,或者更通用的是一些统计分部值中进行选择。

这样的情况只用在MS端。

对于处在相同环境下(包括相同厂家生产的相同型号的终端)是两个MS是有很低概率会选择相同值的,这会被考虑到。

甚至,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低概率事件,也会考虑到这两个终端下一个动作怎样辨别,就像它们前面的选择也不一样。

2.2.2 术语简述文中涉及到的术语简述如下:GSM security context GSM安全上下文是在GSM鉴权成功执行后建立的并存储在MS和网络侧。

它包含了GSM加密密钥和加密密钥序列号。

UMTS security context UMTS安全上下文是在UMTS鉴权成功执行后建立并存储在MS和网络侧。

包含了UMTS加密密钥,UMTS 完整性键,GSM加密密钥和加密蜜月序列号。

idle mode 空闲模式在此模式下,MS没有分配任何专用信道,监听CCCH和BCCHgroup receive mode 组接收模式(只适用于支持VGCS接听或VBS接听的MS)在此模式下,MS未分配专用信道,监听分配到小区的下行语音广播信道或语音组呼信道。

偶尔,MS还必须监听服务小区的BCCH。

dedicated mode 专用模式此模式下,MS至少分配了两条专用信道,只有一条是SACCHgroup transmit mode 组传输模式(只适用于支持VGCS通话的MS)在此模式下,语音组呼的MS被分配2条专用信道,其中一条是SACCH。

这些信道可以在一个时间分配给一个MS而在语音组呼中分配给不同的MS。

packet idle mode 分组空闲模式(只适用于支持GPRS的终端)此模式下,MS没有分配分组数据物理信道的无线资源,它监听PBCCH和PCCCH或者如果这些信道网络未提供的话,监听BCCH和CCCH。

packet tranfer mode 分组传输模式(只适用于支持GPRS的终端)此模式下,MS被分配了一条或多条分组数据物理信道上的无线资源用来传输LLC PDUmain DCCH 主DCCH在专用模式和组传输模式,只有两条信道用作DCCH,其一是SACCH,另一个是SDCCH 或FACCH。

这个SDCCH活FACCH被称作主DCCH。

信道被激活,是说它可以用作传输,尤其是对信令,至少有UI帧。

在SACCH上,无论何时被激活,必须保证L2帧的连续流传输。

TCH已连接,是当CS用户数据可以传输。

TCH在未激活时不可能已连接。

一个激活但未连接的TCH只用在信令传输,如DCCH。

主DCCH上的SAPI0数据链路称为主信令链路。

任何指定在该主信令链路上发送的消息都以确认模式发送,除非专门指出。

词组要建立一条链路是在数据链路上要建立多帧模式的缩略。

即使数据链路没有在相关信道激活后立刻建立,在其上发送UI帧也是可能的。

除非专门指出,一个数据链路层在没有信息域时建立完成。

信道集用来表示承载关联用户信息流的TCH,比如用来支持CS连接的多时隙配置,最后需要一起处理。

临时块流TBF是一个屋里连接,两个RR对等实体用来支持分组数据物理信道上LLC PDU 单向传输。

RLC/MAC块:一个RLC/MAC块是RLC/MAC实体间交互的数据单元,详见3GPP 44.060. GMM上下文:当GPRS附着流程成功完成后建立网络操作模式有三种网络操作模式I,II和III,详见3GPP 23.060网络操作模式会当做系统信息指出。

在正常的运营中,网络操作模式在一个路由区内的所有小区应该是相同的。

GPRS MS操作模式有三种GPRS MS操作模式A,B和C,详见3GPP 23.060RR连接:一条RR连接是两个RR或RRC对等实体用来支持上层信息流交换的专用CS域连接。

PS信令连接,是一个MS和CN分组域节点间对等的UMTS连接。

异系统变更,是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之间变换,比如GSM和UMTSGPRS:GSM和UMTS系统的分组业务标签GSM only表明该章节或段落的展示只针对GSM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