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9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9张ppt)
注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生产力 水平原始社会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按生产关系中国原始社 会组织可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良渚古城
(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 录
内单以城填面充积莫约角3山0平0万台平的工方程米为,例外,城30约万平63方0米万的平平 方台,米估。计古需城用和20水0万利立系方统米的总土量方超。过按1照0历00史万学立家 方许倬米云。的通分过析庞,大一般的农工业程社量会,,可劳动以力看如出果当投时入社到 会正常怎生样产的工发作展以程外,度每?年超过了3个月,就会严重
影响社会运行。那么假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就 需要动员6000人连续工作,这6000人的组织、管理
和万给人公养计共又算权需,要 人力大口的量动出的员现社占会可资用源劳支动持力。的如1/果10以,使那用么1莫 角山—工—程即统需治有者10的万强人大为劳的动调力动储、备组基织础能。 力
-李伟:《寻找中国之始》,《三联生活周刊》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
1.以时空观念为指导,了解中国境内石器时代不同阶段的代 表性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通过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及其史料,认识从传说时代到国 家产生的发展趋势,体会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历史必然性。 3.了解夏商周三代的基本史实,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产生之间的 关系及早期国家的特征。
目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从部落到国家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2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32张ppt)
新 知 讲 授 ▲
9
▲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姜寨聚落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也差别不 大,反映了尚未贫富分化的母系氏族公社状况。姜寨聚落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新 知 讲 授 ▲
新 知 讲 授 ▲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中国史前文化遗址和古人类遗址分布图
12
新 知1、三皇五帝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授▲
黄帝华夏族的传说
炎帝黄帝
炎黄部落联盟
华夏人文始祖
帝尧
颛顼
三皇
帝 舜
帝喾
14
早期国家最高权力继承制度变化 尧 舜 禹 启禅让制 世袭制“公天下” “家天下”
10
新 知 讲 授▲农业文明的诞生——新石器时代和原始农耕远古时代的传说——先民集体记忆(没有文字的文明智慧)考古发现的社会组织——社会等级和政治实体(国家特征的雏形)
11
1.多元一体,中原核心(1)从“满天星走向“中原核心”①满天星斗一新石器时代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②中原核心——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较高水平。2.源远流长(1)历史久远的旧石器文明遗存,为中华文明定深厚根基。(2)悠久深厚新石器文明遗存,推进中华文明起步。(3)数千年古国历史,促成中华文明形成。
文明产生个距今约5000年
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
神话传说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
距今约170万年约70-20万年约1万年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元谋人 北京人
早期国家个
宗法制 分封制
内外服制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16张ppt)
第一城”。 良渚“神徽”像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 ·查普曼,在近期的一场讲座中,向台下近千名学生分享、解读中国神话故事,并不 下十次用激情的语调总结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中华民族特征。在他的情绪带动下,现场氛围一直热血高涨。
钻木取火 VS 普罗米修斯偷火种:他说:" 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
化核心,你就会发现,只有两个字:抗争!假如有一座山挡在你的门前,你是选择搬家还是挖隧道?显而易见,搬家 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在中国的故事里,他们却把山搬开了!可惜,这样的精神内核,我们的神话里却不存在,我们的 神话是听从神的安排。"
中华民族精神信仰: 只有中国人的神话里有敢于挑战太阳神的故事:有一个人因为太阳太热,就去追太阳,想要把太阳摘下来。当然,最 后他累死了——我听到很多人在笑,这太遗憾了,因为你们笑这个人不自量力,正是证明了你们没有挑战困难的意识。 祖先崇拜! 但是中国的神话里,人们把他当做英雄来传颂,因为他敢于和看起来难以战胜的力量作斗争。
石器时代的“百花齐放”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 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 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 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 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 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长知识: 如何测定古遗址年代?
1、C-14测定法(5万年 以内) 2、古地磁法+化石地层
旧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共性特征: 距今约1万年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新石器时代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 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 春期拔牙的习俗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统编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新石器 时代早期
新石器 时代晚期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良渚文化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谷物 手工业
粟(小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稻
彩绘陶器 蛋壳黑陶
养蚕缫丝技术 精美玉器
精美玉器
社会形态
母系 氏族社会
父系 氏族社会
社会特征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贫富分化 私有制 阶级分化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新知讲解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概念解析: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以前,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后后到约2000年前,以打磨结合的方 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旧石器时代石器
新石器时代石器
新知讲解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距今70万一 20万年前
距今约170万 年前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合作探究
原始人类遗址分 布的特点是什么?
我国已知远古人类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 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 足,更适合人类生存。黄河、长江是中华 民族的母亲河。
合作探究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
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 在破解之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 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 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 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 十三人。
——《荀子·儒效》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备注
夏国家:夏、商、西周
朝代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灭亡时间
备注


前2070年
前1600年
聚族而居《夏小正》


前1600年
(多次迁移)殷
前1046年
炮烙之刑牧野之战
西周
周武王
前1046年
镐京
前771年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二、 国家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夏、商、西周
A、神话传说B、 史书记载 C、考古发掘 D 、学者推断
对点练习1、考古专家对某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研究后,认为当时阶级分化明显。下列能够为此 结论提供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农作物和牲畜遗骸B、 比较大的氏族公共活动场所C、制陶场和公共墓地D、墓葬大小和随葬品差异悬殊
二、国家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夏、商、西周三皇五帝传说时代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三皇 颛顼 帝尧
北京人
元谋人
时代
大致时间
区分标准
生活方式
文化遗存
社会组织
旧石器 时代
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
打制
渔猎采集群居用火
元谋人 北京人
原始人群
母系氏 族
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前—约5000年前
打磨结合
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南稻北粟),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养蚕缫丝
早中期: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
三、制度的起源与发展西周——分封制
燕河封功臣姜商封周公子伯禽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分封制与宗法制 A、分封制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1)分封制与宗法制 B、宗法制
周天子的王位谁来继承?
大儿子——妾所生 二儿子——妻所生 三女儿——妾所生 四儿子——妻所生
嫡长子继承制
三、商和西周
2、西周 1)分封制与宗法制 ——互为表里 B、宗法制
龙山文化蛋
原粟始、农彩壳业陶陶
母系氏 族社会
种水植稻.缫饲丝养
良渚文化玉琮
磨制石器
代晚 期
红山 龙山 良渚
黑陶、玉 器、祭坛、
神庙
父系氏 族社会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思考点”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 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 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 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商和西周
三、商和西周
1、商(BC1600年,汤建商) 1)盘庚迁殷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离散
——《尚书·盘庚篇》
“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
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
定于殷,亦称商殷或殷朝。
三、商和西周
骨上的文字 占卜记录——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B、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青铜时代)
3)国家机构 中央:设尹(相)及各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
内服:王畿地区——直接控制 外服:周边方国和部落——间接控制
三、商和西周 2、西周(BC1046年,周武王建,定都镐京)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间接 (3)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
2.商和西周的政治
项目
商朝
西周
政权 (1)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建立 (2)人物:汤
(2)人物:周武王
统治 概况
(1)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 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 事务官 (2)地方:内外服制
(1)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与宗法制相互补 充。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解决了统治 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2)“共和行政”: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 ”→周公、召公共同执政 (3)灭亡:公元前771年
一、石器时代——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阶段分期 代表遗址 分布位置 工具
生活
文化特点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
——1万年
丁村人
新时期时代早期 贾湖遗址
(距今约1万年 前)
兴隆洼遗址
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7000 大汶口文化
—5000年
河姆渡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二、从部落到国家
地域
炎黄部落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成为文化融合的中心 ——部落大融合加速了文明社会的到来
三皇
神话色彩浓重(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
黄帝
颛顼
帝喾


特点
炎黄部落联盟
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 国林立“万邦”时代(陶寺遗址)
华夏始祖
宫殿、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4“教材知识”改编)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 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5张PPT)

家,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物,而井田制属国有制,排除C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

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
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
竹书纪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放尧于平阳。(放,流放)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 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 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
夏朝的统治
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传承方式: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国家机构: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称为“后”。中
姜寨遗址 地点:陕西临潼 生产:新石器、原始农耕 生活:聚族定居 社会:共同劳作平均分配,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原址模拟呈现的良渚古城遗址反山 王陵12号墓。
良渚文化玉钺
良渚文化玉琮
玉器在当时的良渚社会是高等级身份的体现物, 如象征神权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权的玉钺都只 出土于大型墓葬中,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专业化 的为贵族阶层服务的高端手工业。
国家机构: 商商王朝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管理: 内外服制
材料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材料二“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征,……尔尚辅余一人,
致天之罚。”
——《尚书·盘庚》
材料三 “殷道衰,诸侯或不至。殷复兴,诸侯归之。 ——《史记》
上述史料反映商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 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人。
——《荀子·儒效》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
西周分封,诚然有其巧妙之处,
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 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分封越多,
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这三个阶段 宗周越弱;时间越久,亲情越疏...终
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 究因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纷至沓
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 来,宗周灭亡,王纲解组,那一个庞
其势力于各处。
大的网络,一旦崩散。
——许倬云《说中国》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阅读两段材料,归纳分封制的优劣
商、西周政治制度的差异 内外服制:尚未打乱部族组织,外服时降时叛 分封制:以周王室为中心、统一的地方分权制
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高度集权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 周 不
仅 是 前
后 逐 次
2.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说商朝的历史是“信史”?
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现的妇玉好凤 墓及出土的象牙杯 文物 共出土随葬物品1928件。其中带有铭文的铜器190件,铸有“妇好”铭文的有109件。
龙骨(药材)—甲骨
“贞,登妇好三千, 登旅万,呼伐羌。”
译文大意:商王武丁命妻子妇好率三千人马及奴隶士兵一万人,去征 伐宿敌羌国。 这是甲骨文中记载的商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
2.问题探究: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国家
(1)国家的含义 国——國——或——域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 彩绘蟠龙纹陶盆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1)阅读以下两幅地图,比较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分 布特征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 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 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 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 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 与整合。
前221-1911年
——《帝中国国大通史农1业:、导畜论牧·商史业业前、》手工卷业、
谢谢观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国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3个阶段。 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诞生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也是奴隶制社会的 形成与繁荣时期。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三、商和西周
1.梳理脉络 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商的建立、文明成果与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政治制度及其灭亡
商与西周的经济(农业、手工业)
夏 商 周 之 关 系
并 存 的
三 个 部
族 集 团

更 替 的
王 朝 ,
而 且 是
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
夏 、 商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 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比较两张图,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社 会的墓葬有哪些区别, 这反映了什么现象的出现?
区别:墓葬规格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 现象: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中国即将迈入阶 级社会的门槛
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2)“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整理
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的方向发展”(“向心的花瓣
结构”),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二、国家产生
1.梳理脉络
(1)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在中国古代,我国历史的开端是在哪个阶段? 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启的继位有怎样的意义? 夏朝对中央与地方分别采取怎样的统治方式? (2)思考 有哪些资料可用于证实五帝后期与夏的历史? 这些资料是否足以证明武帝后期与夏的存在?
考古学与古史体系的时代对应关系
考古学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
传统史学的 古史体系 伏羲氏 燧人氏
神农氏
年代 距今5万-1.2万年 距今1.2万-7000年
社会形态 原始群、氏族 氏族、部落
主要经济生活方式 渔猎、采集
渔猎、农业、畜牧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时代 炎帝、黄帝 距今7000-5000年
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
3.问题探究二: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
炊具 礼器,等级地位的象征
政治权力的象征
青铜是权力的象征。——张光直《青铜时代》
材料一: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 征,……尔尚辅余一人,致天之罚(《尚书·盘庚》) 材料二:天其永命我于兹新邑(《尚书·盘庚》) 材料三: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 天之罚。(《尚书·牧誓》)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史前社会
1.梳理脉络 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 • 旧、新石器时代的划分标准与生产生活 • 旧石器时代:代表性的人类化石点遗址 • 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成果 • 原始社会发展的三大阶段
2.问题探究: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饕餮纹
沟通天地
占卜
重祭祀,尚鬼神 祭祀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机构(家国同构)
内外服 商商王王通直过接方管国辖首领间王接畿管之辖地 畿外之地
内外服制:松散联盟
内服(大邑商)
外服(四方)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 衰而定。外服以至外服以外的方国,其经济多较商落后,故而也不时进入王 畿抢掠。终商一代,与方国的战争十分频繁。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部落、酋邦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前期 颛顼、帝喾 距今5000-4500年 邦国的草创期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后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尧、舜、禹 夏、商、周
秦至清
距今4500-4000年
邦国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距今4000-2000多年
王国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商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