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必修1-3
修订版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化常识整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系列之高中课本(必修1-5)必修1《沁园春·长沙》1.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
2.⑴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词,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又名“长短句” ,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是配乐歌唱的,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他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
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不同的词牌,它的段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不同的规定。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
3.⑵词的分类:字数:小令:58字以内;中调:58~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烛之武,郑国大夫。
《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
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代学都有重要影响。
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代地理、历法时令、古代代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指多叙鬼神之事)。
《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代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
高中课本中的文化常识(必修一~必修五~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语文学案序号高三年级班教师学生4.5.: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老人。
燕侣喻凡庸之辈,燕子双栖,因以喻男女谐;天喜星属阳水(壬水),主缘订、喜庆及生育。
红鸾星与天喜星永远相对,所红鸾天喜以其所30岁女儿孟光结盗跖本来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在当时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盗跖便被比喻为邪恶的势力,“流贼”,而颜渊是孔子的徒弟,是他的弟子中最贤惠的一个,所以用他来比喻善良。
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气。
他因为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权贵,.三千人为正、偏将,五千人为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纶巾,古代用青丝带做的头巾,又名诸葛巾(但却是周瑜的穿戴),为古人;橹,船橹,放置于船尾的划水工具。
樯橹就是指船只、战船。
;元时的路,犹明清的府。
(即:上卿、中卿、下(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②古代官职名称。
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舍人从何处来。
,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砧上,故称“伏质”。
质,通“ 鑕”,砧板,亦泛指被处死。
"傧"。
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烹",是把人放进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
②缶是古代汉族的陶制乐器,③古人谦称自己。
②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③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后土皇天"。
;驸马:转指皇帝女婿。
①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
②指依靠婚姻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张衡得到了很多荣誉,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通才。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土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 )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2345文学常识(全)

1、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戴望舒: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为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
3、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
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4、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5、《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 多年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21 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 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6、《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 编。
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课本必修一、二、三之文学文化常识整理

课本必修一、二、三之文学文化常识整理【知识点击】新课标和2012年江苏的考试说明都强调学生要掌握一些文学文化方面的信息,多读一些经典,注意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我们学生从哪里去积累文学文化方面的信息呢?首先是我们的课本和读本,其次是教师的介绍,再次是自己的课外阅读。
本专题对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必修1、必修2和必修3作简要梳理。
1.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
古代作家中,重点了解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左氏春秋》的春秋时“鲁之君子”左丘明;主张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的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翟;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庄周;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战国诗人屈原;被后人尊为“史圣”的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以直谏敢言著称的、被唐太宗视为“镜子”的政治家魏征;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昌黎;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一再遭贬的“柳河东”;有“小杜”之称的“杜樊川”;为中国古代文学史贡献了两个杰出儿子的北宋散文家苏老泉;诗词文字画五项全能的东坡居士;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豪放派词人稼轩居士;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爱国诗人文山先生;在“举家食粥”的困境中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的芹溪居士。
现当代作家中,重点了解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的周树人;因创作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而获得“京味”作家称号、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舒庆春;以自身为蓝本创作《沉沦》的作者、创造社的发起人郁达夫;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散文体制和风格,被毛泽东称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朱自清;用小说构造心中的“湘西世界”,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的“京派小说家”沈从文;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一生经历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作品从内容到形式力求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的汪曾祺;作品大多取材于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孙树勋;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有6篇文章入选教材、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史铁生;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为我们提供《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精神食粮的曹文轩。
1-3《庖丁解牛》知识点总结+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一课《庖丁解牛》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文化常识1、从“庖丁”看先秦的一种命名方式庖丁是名字叫丁的厨师。
先秦时期有这样的习惯,把职业放在名字的前面来称呼人。
比如师旷就是名叫旷的琴师,优孟就是名叫孟的演员,弈秋就是名叫秋的棋手,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2、庄周其人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
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
文章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
3、庄子和《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
约成书于先秦时期,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庄子》除内八篇外都是后人所作。
4、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一般是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同层次的比较。
纵向对比是单个事物与过去某个时间的状态进行比较。
二、通假字1、砉然向然,向,同“响”。
2、技盖至此乎,盖,同“曷”,何,怎么。
3、批大郤,郤,同“隙”,空隙。
4、善刀而藏之,善,同“缮”,修治,此处为擦拭。
三、古今异义词1、所见无非牛者2、依乎天理3、因其固然4、技经肯綮之未尝5、虽然,每至于族6、吾见其难为7、视为止,行为迟四、一词多义1、乎①技盖至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疑问②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对象③而况大軱乎句末语气词,表感叹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而①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表转折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表递进③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转折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表转折⑤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表转折⑥提刀而立表修饰3、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替②吾见其难为动词,做,此处是下刀③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介词,因为④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介词,因为4、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另,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5、其①因其固然第三人称代词,它的,此处指牛体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代词,它,此处指骨节之间的缝隙③吾见其难为指示代词,那里,此处指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6、然①砉然向然拟声词词尾,(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的样子②奏刀騞然拟声词词尾,(插刀裂物的声音)……的样子③因其固然形容词词尾,(本来的)……的样子④虽然指示代词,这样⑤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戒惧)……的样子⑥謋然已解拟声词词尾,(迅速裂开的声音)……的样子7、之①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②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③臣之所好者道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④始臣之解牛之时第一个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第二个之,结构助词,的⑤三年之后音节助词,无实义⑥方今之时结构助词,的⑦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⑧今臣之刀十九年矣结构助词,的⑨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指示代词,这个,指宰牛这件事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良庖岁更刀②族庖月更刀2、形容词做名词①而刀刃者无厚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必修一文化常识

必修一文化常识1、《左传》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作,又名《》或《》。
是我国第一部。
2、春秋三传:《》、《》、《》3、《战国策》是一部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
经过汉代整理编辑,是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史记》全书共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
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
5、《二十四史》前四史:《》---司马迁,《》---班固,《》---范晔,《》---陈寿6、执事:。
7祖:。
8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9.中庶子:。
10.箕踞:。
11、参乘: 。
乘:12、按古代礼仪,君臣相对,君面南,臣面北;宾主相对,宾面东,主面西;长幼相对,长面东,幼面向。
宴席四面设座,最尊,次为,再次为,侍坐。
13、子: 。
足下:14、骑:。
必修一文化常识1、《左传》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
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是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4、《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6、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文学常识

必修1文学常识1、《雨巷》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诗人的领袖。
因成名作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2、《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现代著名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4《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
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左丘明另著有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字。
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则是西汉刘向编订,写的是战国历史,但不属于先秦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的《汉书》5《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6、《鸿门宴》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
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87),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原名周树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华盖集》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8、《小狗包弟》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灭亡》等,中篇小说《寒夜》等,以及散文集《随想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优美的汉字》(了解一下即可)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
“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
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奇妙的对联》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由骈文和律诗演变而来。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对联由上联、下联组成。
字数多少无规定,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形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协调,要求平仄相异。
平声舒缓,仄声短促,上联最后一字必为仄声,下联最后一字必为平声。
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必修二《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文中偏义:婆婆14.适:出嫁。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
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
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
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
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
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
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
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短歌行》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
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