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生态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
建筑知识:中庭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建筑知识:中庭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中庭是指建于建筑物中央或靠近中央的露天平台,是建筑中常见的设计元素。
中庭设计可以为建筑赋予空间感、光线感和空气感,并且对于建筑的能源消耗和室内环境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庭设计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中庭设计的作用1.提高空气质量中庭能够增加自然通风量和空气流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含量。
与传统建筑相比,中庭式建筑因其开放的结构与良好的室内气流,室内空气会更加清新。
2.提高采光效果中庭设计的良好开阔性可以增加建筑内部的采光面积,提高建筑内部采光效果,减少对居住者视觉造成的影响。
3.提高室内舒适度中庭设计可以为建筑赋予更加舒适的空间感和氛围感,使人更加愿意在其中停留。
对于冬季,中庭可以有效储存太阳能,增加室内温度,降低采暖费用;而夏季则可以通过喷水、风扇等手段调节室内温度,提高室内舒适度。
二、中庭设计的类型1.室内中庭室内中庭通常为建筑物内部的空间,通过中庭设计,可以在建筑中创造出整体的空间感。
室内中庭通过较高的天窗、开放式的空间构造以及天然植物的搭配,可以为建筑内部带来更自然、更舒适的氛围感。
2.室外中庭室外中庭是指建筑外部的露天平台,可以为建筑增加自然元素的装饰,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同时,中庭的开放式设计也能为建筑带来更加舒适的室外环境,打破城市建筑之间的封闭性。
3.中庭花园中庭花园的设计更加强调自然和生态的元素,通常以花卉、树木等植物作为主要设计元素,营造出更加自然、浓郁的氛围。
通过中庭花园的设计,可以为建筑内部赋予更为温馨、亲切的氛围。
三、中庭设计的实例1.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生态、文化、科技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内部有一个充满动态感的“幸存世界”中庭。
中庭内布置一些悬浮式的景物与仿真植物,使人在走动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亲近自然的感觉。
2.北京四合院文化博物馆北京四合院文化博物馆内部也有一个中庭。
室内中庭的设计充分利用了传统四合院室内庭院的设计理念,将室内庭院改进为使用钢结构框架,打通了原有的老房子。
建筑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开题报告

建筑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建筑中庭是现代建筑中常见的构造形式,其为建筑增加了一个含有绿植的空间,能够强化建筑的环境质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和全年通风与采光性能,同时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被动式生态设计是指通过利用环境自身的力量来降低环境负荷,提升建筑的环境质量并达成节能减排的目的。
被动式生态设计在建筑中庭中的实践应用,不仅能够实现生态、环保的建筑理念,还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
因此,基于建筑中庭的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建筑中庭在被动式生态设计中的策略应用,具体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建筑中庭设计对环境的影响与作用;(2)归纳总结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的主要策略;(3)通过案例分析,探究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实践应用;(4)提出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优化和发展建议。
3.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归纳和分析,获取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相关信息。
(2)案例研究:选取多个成功案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分析其设计思路、主要策略和实现效果。
(3)实地考察:前往相关建筑中庭实地调研,获取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应用实例,并进行实测和实地数据收集。
4.预期结果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探究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主要策略、实践应用和优化建议,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于建筑中庭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为建筑环境设计师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预期结果如下:(1)总结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主要思路及优缺点,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2)分析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应用实例,探究其实现效果,并总结其设计思路和实践经验。
(3)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中庭被动式生态设计策略的优化和发展建议。
5.研究意义建筑中庭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空间形式,是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结合。
中庭建筑施工方案

中庭建筑施工方案中庭建筑是指位于建筑中心的一个或多个空间,其主要用途是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的、舒适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作为人们活动、交流和休闲的场所。
中庭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美观性,还可以提供自然光线和通风。
本文将探讨中庭建筑的施工方案,并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和想法。
首先,中庭建筑的施工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建筑设计的要求。
施工团队应该对建筑材料的选取和使用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例如,玻璃是中庭建筑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因为它可以提供良好的自然光线和视野。
施工团队应该选择质量好、透明度高和抗压力强的玻璃,以确保中庭建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中庭建筑的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结构和功能的要求。
中庭建筑的结构应该稳固耐用,能够承受各种自然条件和外力的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应该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例如使用钢结构或加厚构件,以保证中庭建筑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外,中庭建筑的功能也是施工方案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庭建筑在满足人们活动需求的同时,也应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施工团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配置空间,设置休闲区、绿化植物和水景等,以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和交流场所。
此外,中庭建筑的施工还可以考虑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例如独特的造型、智能化控制系统和绿色建筑技术,以提升中庭建筑的功能和美观度。
最后,中庭建筑的施工方案还需要注意细节和安全。
施工团队在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施工团队还应注重中庭建筑细节的质量控制,例如墙壁的涂装、地面的铺设和设备的安装等。
只有做到细致入微和安全可靠,中庭建筑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
总之,中庭建筑的施工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建筑设计要求、结构和功能的要求,以及细节和安全的问题。
施工团队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采取合适的材料和措施,以确保中庭建筑最终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也能够融入到室内外环境中,为人们创造一个宜人舒适的空间。
什么叫做中庭设计理念

什么叫做中庭设计理念
中庭设计理念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将建筑的中心空间设计得开放、通透、美观,成为建筑的焦点和核心。
下面我将从开放性、通透性和美观性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中庭设计理念。
首先,中庭设计要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中庭空间与周围环境相互沟通,形成流线清晰、通畅的空间布局。
一般来说,中庭设计采用开放式的设计风格,通过大面积的落地窗、玻璃幕墙以及天窗等设计手法,使室内与室外相连,打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增加了通风与自然采光,提供了良好的观赏和休憩环境。
其次,中庭设计要具有通透性。
通透性是指中庭空间的层次丰富,有层次感,使人在其中有探索的欲望。
中庭设计可以通过利用楼层跃板、楼梯、桥梁等构造方式,形成室内空间的垂直连接,使人在上下楼梯或行走时能够感受到空间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同时,中庭空间中的景观、装饰等元素也可以通过布局、色彩、材质等手法,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风格,增强中庭空间的层次感。
最后,中庭设计要具有美观性。
美观性是指中庭空间的整体外观和细节设计符合人们审美的标准。
中庭设计可以通过选用适当的材料、色彩和造型来打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中庭空间中的花草植物、水景、雕塑艺术等元素可以通过合理的摆放和组合,营造出宜人的环境氛围,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此外,中庭设计还应考虑到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和需求,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提供便利的交通流线和舒适的休憩空间。
总之,中庭设计理念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开放性、通透性和美观性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宜人的空间环境。
中庭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还可以为居住者提供舒适的生活体验。
建筑中庭设计探讨

2 中庭的热环境
热 环 境 是 建 筑 物 理 环 境 的 主 要 组 成 部 分 , 响建 筑 室 内热 环 境 状 况 的 因 素 包 括 影 空 气 温 度 、 湿 度 、 太 阳 辐 射 、 风 速等 。 人 们 生 活 和 工 作 大 部 分 时 间在 室 内 , 内 环 室 境 与 人 体 关 系 密 切 。 中 庭 是 一 个 室 内 空 间 , 般 有 玻 璃 的 围 护 面 , 以 让 阳 光 进 一 可 入 。 中庭 若 设 计 不 合 理 , 会 出 现 酷 暑 难 就 耐 、 寒 冬 难 熬 的情 况 。 中庭 的 形 式 决 定 了 两 种 自然 现 象 : 温 室 效 应 和烟 囱效 应 。这 两种 效应 的存 在 可 使 中 庭 舒 适 , 能 使 中庭 不 舒 适 。 也 2 1 烟 囱效 应 . 由于 建 筑 室 内外 空 气 温 度 差 而 产 生 使 室 内 气 流 上升 的 推 动 力 , 成 中 庭 内 气 流 形 运 动 , 种 效 应 叫 “ 囱 效应 ” 这 烟 。 冬 季 室 内 温 度 高 于 室 外 , 烟 囱 效 应 在 作 用 下 , 空 气从 较低 层部 分 的 门窗 渗 入 , 冷 从 较 高 层 部 分 的 门 窗 渗 出的 空 气 将 室 内热 量 带 出室 外 , 这样 使室 内热 负荷 增 加 ; 季 夏 室 外 气 温 较 高 , 时 室 内空 气 的 流 动 方 向 此 是 向下 的 , 成 与 冬季 相 反 的 “ 烟 囱 效 形 倒 应 , 断 将室 外 的热 量 带 入 室 内 , 冷 负 荷 不 使 增 加 ; 是 在 夏 季 的 晚 上 往 往 当 室 内 空 气 但 温 度 高 于 室 外 , 囱 效 应 则 又 不 断 将 室 内 烟 的热量带 出室外 。 针 对 烟 囱 效 应 中 庭 设 计 中可 采 取 的措 施: ( ) 夏 季 可 充分 利 用 自然 通 风 。 白天 1在 关 闭 换 气 口 , 少 摄 取 外 界 的 热 量 及 室 内 减 冷 空 气 向 室 外 的 散 失 晚 上 通 过 安 装 于 顶 部 的 可开 启 的天 窗 或 者 其 它 可 调 节 的遮 阳 格 栅 等 装 置 , 用 烟 囱 效 应 形 成 的 自然 通 利 风 排 除 室 内余 热 , 少 夏 季 空 调 费 用 。 减 () 风 渗 透 是 冬 季 热 量 散 失 的一 个主 2冷 要 途 径 , 加 强 顶 棚 玻 璃嵌 缝 的 密 闭性 ; 应 开
中庭设计

中庭——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中庭通常是指建筑内部的庭院空间,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
中庭的应用可解决地下建筑固有的一些问题,诸如不良的心理反应、外部形象与特征不明显、观景与自然光线的限制、方向感差等。
人类早期的建筑形态是简单的,单个的构筑物形成了内外两个空间层次,伴随着最初的都市集镇形式的出现,便逐渐产生了庭院这一构筑。
在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功能内容日趋复杂的过程中,庭院空间起到了良好的空间组合作用。
庭院作为建筑群落的组合方式,很自然地出现了广场这一空间形式。
建筑的高密度和建筑规模的扩展,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使许多开敞空间受到大气污染和噪声的影响,失去了作为交往和停留的公共场所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现代的结构技术和建筑材料,建筑师创造性地将外部空间的一部分活动内容,包含在一个有维护而免受外部气候环境影响的空间中,这样就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形式——中庭。
中庭空间被用来提供与自然相近相通的环境,同时又隔开了自然带来的不利条件,在建筑空间组合关系中可以起某种枢纽作用。
在建筑处理上,中庭空间努力强调一种开敞的感受,中庭设计注重自然元素的引入和利用,诸如阳光空气水和植物等,以及安静舒适的休息停留场所的营造,成为中庭空间设计中重要的考虑对象,中庭的设计意图,主要是提供一个免受气候影响而令人怡悦的开敞环境。
环绕中庭的墙面可以是建筑外部立面的直接延续。
如果在地面的铺装,喷泉雕塑的设置中,突出表达为外部广场的形式特征,使人的细微感受与外部广场体验相同,传统广场所富含的文化底蕴,就可以在中庭空间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再现。
案例:1.Genzyme Center Cambridge,Massachusetts,USAGenzyme Center 的基地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内一块被研究机构所包围的废弃工业用地。
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生态设计

新材料的应用
研发和利用新型的生态建筑材料,提高中庭的保温、隔热性能, 降低能耗。
雨水收集与利用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植物灌溉、清洁等用途, 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自然通风与采光
利用建筑设计和生态技术,实现中庭的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人工 通风和照明带来的能耗。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改善微气候
改善通风
中庭的设计可以促进空气的自然 流动,增强室内通风,有助于改 善室内空气质量。
降低噪音
中庭的设计可以利用植物、水景 等元素吸收和反射噪音,降低室 内噪音水平。
营造舒适环境
通过合理的中庭设计,可以营造 出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提高人 们的生活质量。
节能减排
节能建筑
中庭的设计可以与节能建筑相结合,通过自 然采光、通风和采暖等手段,减少对人工能 源的依赖,降低建筑能耗。
不断提高,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生态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02
中庭作为气候缓冲区的优 势
调节温度
降低室内温度
中庭的设计能够有效地遮挡夏季的直射阳光,减 少室内热量的吸收,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保温作用
在冬季,中庭的设计可以利用阳光进行自然采暖, 减少对人工采暖的依赖,提高室内温度。
温度缓冲
中庭内的植物和水体等元素可以吸收和释放热量, 起到温度缓冲的作用,使室内温度更加稳定。
案例二:某住宅小区中庭设计
总结词
自然、休闲
详细描述
该住宅小区中庭设计以自然、休闲为主题,通过运用绿 植、水景和休闲设施,打造了一个宜人的公共空间。中 庭内种植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包括大型乔木、花卉和草 坪,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绿色屏障。中庭还设置了散步道 、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 好去处。此外,中庭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实现了对 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
校园中庭环境设计方案

校园中庭环境设计方案校园中庭环境设计方案700字为了创造更加美丽、舒适的校园环境,提高师生们的生活质量,我校计划对校园中庭进行环境设计。
下面是我们的设计方案。
一、景观设计:1. 栽培绿植:我们计划在中庭的角落和空地上栽培各种绿植,包括花草、灌木和小树。
这些绿植可以增加氧气含量,净化空气,创造出一个清新的氛围。
2. 水景设计:我们打算在中庭安装一个小型喷泉或者人工湖泊,增加校园的水景氛围。
水景可以给人们带来清凉和放松的感觉,也可以吸引一些鸟类和小动物来访,增加中庭的生物多样性。
3. 躺椅和休闲区:在中庭的一角,我们计划设置一些躺椅和休闲区,供师生们休息和放松。
这些座椅可以是木质的,也可以是铁质的,都要保证舒适性和安全性。
二、光线设计:1. 透明屋顶:为了让中庭更加明亮,我们打算使用透明材料搭建一块屋顶,使阳光可以透进来照射整个中庭。
这样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使用,节约能源,也能提供一个自然、舒适的光线环境。
2. 灯光设计:在适当的位置安装一些灯光设备,用于夜间照明。
我们计划使用节能灯具,可以调节亮度和颜色,让中庭在夜晚充满温馨的氛围。
三、交通设计:1. 步道设计:在中庭设置一些石板或者木质的步道,引导学生们有序地走动,避免影响到绿地的生长。
同时,也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便利。
2. 自行车停车场:我们计划设置一个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以鼓励学生们步行或者骑自行车来学校。
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也能节省学生们的时间。
四、功能设施:1. 亭子和休息区:在中庭的空地上建造一些亭子和休息区,供学生们用餐、自习或者休息。
这些区域可以设置一些桌椅和遮阳伞,让学生们在树荫下舒适地度过他们的时间。
2. 音乐播放设备:在中庭安装一些音乐播放设备,定时播放舒缓的音乐,为师生提供一个悦耳的背景音乐环境。
总之,我们的校园中庭环境设计方案旨在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环保的校园环境,提高师生的居住和学习体验。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和认可,共同营造一个宜居的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生态建筑中庭空间的设计
摘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都已经开始采用中庭空间的设计方式了,由于发展前景很好,所以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那么,本文就根据几种比较常见的、基本的中庭设计形式,分析了每一种中庭设计方式对于生态建筑内部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建筑;中庭;空间;设计。
中庭作为现在一种比较受欢迎的公共生态建筑的设计空间,已经在办公、科教、医疗等各种各样的公共生态建筑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所谓生态建筑,其理念是首先在西方被提出并得到快速的发展的,我们知道,中庭空间往往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这样非常有利于改善自然采光的条件,并促进室内的通风系统,这些都在生态效应方面被人们更广泛的所认识和接受了。
而且,中庭空间也不仅仅只是现代建筑才采用的室内的精彩演绎,同时它也是生态建筑里面所提到的重要的设计策略之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种各样的生态建筑研究都开始了,而且一些以“生态”为主要目的的中庭空间在很多城市都已经先后的落成。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实际的使用效果却往往是差强人意。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的很多建筑师对于中庭空间还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试验经验的,所以就导致他们对生态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技术复杂性的认识不是很足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生态建筑中中庭空间的主要设计形式
在国内外的很多生态建筑中,中庭空间一般都会被分为这样5种基本形式:1、接触式(Attached)、2、核心式(Core)、3、镶入式(Integrated)、4、线型式(Linear)、5、包围式(Envelope)。
具体的形式可以见图1.但是在现实的中庭设计当中,有的是采取了其中一种形式,但也有的是将其稍加变形,甚至有的是采用了几种基本形式的相互结合,所以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一个中庭设计划分为
某一类。
本文只是针对了比较常见的这5种最为基本的形式,来对这几种中庭设计对于生态建筑的内部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而对于几种形式的组合,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庭空间各种基本形式的综合作用。
图1 5种常见的生态建筑中庭设计方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采用不同的中庭空间设计类型,对于生态建筑内部的环境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中庭空间设计,由于其所处的位置的不同、朝向不同、以及时间段的不一样,同样其对生态建筑的内部环境的影响作用也会发生完全不同的变化。
1、接触式
中庭的位置不同,对建筑内部环境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南向中庭冬季温暖,东西向中庭夏季炎热,冬季温度介于南向和北向之间,而北向全年温度较低。
2、核心式
有利于改善建筑内部环境的采光和通风,但由于核心式中庭与内部其他空间接触面积较大,对于封闭式中庭,在夏季由于温室效应中庭温度过高,容易对周围空间造成不利影响; 在冬季夜间,大量的热量会从中庭流失,因而核心式中庭不利于室内热环境。
3、镶入式
镶入式中庭类似于接触式中庭,存在位置上的差异性,南向中庭仍然是冬夏的最有利选择,而且由于中庭与建筑内部空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中庭对内部空间的影响更加明显。
4、线型式
东西布置的线型式中庭空间,冬季较冷而夏季炎热,从而造成冬季建筑内部南北向空间热环境的极大差异,夏季造成整个建筑大量得热,在方案设计中应该避免采用。
南北布置的线型式中庭空间,冬季和夏季中庭内部的温度都相对较高,
但是在夏季可以利用南北向的穿堂风改善中庭的热环境。
5、包围式
中庭空间包围式中庭空间相当于把四种接触式中庭叠加在一起,中庭空间成为建筑内部环境的过渡区域,中庭空间已经不是单纯的建筑内部空间,其表现出的功能更类似于建筑的双层玻璃幕墙。
可以充分利用中庭空间来控制建筑内外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二、如何选择不同的中庭形式
那么在具体的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怎么样来选用这些中庭的形式呢?当然了,绝对不是可以随意决定的,要把它是和建筑的外部环境相关联起来选择。
因为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之下,就必须要根据各个不同的中庭的特点,来选择更加适合当地自然环境的中庭设计形式。
比如说,如果在高喊地区,在寒冷的环境之下,就可以通过以下这样两个方面的设计来提高中庭空间对于改善建筑内部温度环境的效果:
1、设计中要尽量的提高中庭的温度。
在寒冷的地区,中庭空间温度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外部的阳关向建筑内部的其他空间的热量传递,从而达到改善整体建筑的热环境的目的。
这个时候,中庭的形式就最好是采用南向的接触式中庭了,这样可以很好的来保证中庭在冬季的时候获得最为充足的太阳辐射,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包围式的中庭设计,这就是相当于为原来的建筑界面上增加了一个必要的过渡空间,这样可以减少建筑内部的热损失。
当然了,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采用东西向的接触式中庭或者是南北向的线型式中庭,但是这样的设计肯定会导致冬季其内部的温度要相对于以上的两种形式低一些,而且对于内部环境的改善作用也不会特别明显,这样的设计知识起到了内外过渡空间的作用而已。
2、增加中庭的空间和主体建筑的接触面积。
我们知道,如果在相同的温差之下,接触的面积越大,就同样可以来提高中庭空间向生态建筑内部空间的热量传递的量,这样就便于我们充分的利用中庭的温室效应。
但是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就是中庭空间的温度是要高于建筑内部的温
度的。
一般情况下,如果处于寒冷的环境之下,只有南向的中庭空间的温度是高于建筑内部空间的,而东西向的中庭空间,尤其是北向的中庭空间的内部温度一般都是低于建筑内部的温度的。
所以对于相同面积的中庭来说,镶入式的中庭设计的接触面积是要大于接触式的中庭设计的,所以在寒冷的环境之下,最为适宜的中庭设计就是南向的镶入式的中庭。
而在炎热的环境之下,则由于中庭的温室效应,如果任意地来设置中庭就会对建筑的内部环境造成特别大的不利影响,所以中庭在炎热的环境之下的作用只是需要改善内部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的中庭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1、中庭的设计要避免获得过多的太阳辐射。
这个时候,中庭的形式最好是采用内核式的中庭或者是北向的接触式的中庭设计,而这两种中庭形式可以保证在夏季获得更少的太阳辐射,从而可以有效的来减弱中庭内部的温室效应,也就降低了中庭的温度。
同时还要注意,对于内核式的中庭设计,面积最好不要过大,增加中庭的南北向面宽,减少东西向的面宽,这样也可以防止获得太多的太阳辐射,但是要尽量保持开放,这样能够利用中庭空间来通风降温。
2、利用中庭的设计来改善夏季的通风条件。
由于大部分的中庭空间是具有烟囱效应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来组织整个建筑内部结构的通风条件,这样也可以防止室内的热量聚集起来,能够更好的来改善建筑内部的热环境。
那么,核心式的中庭设计对于组织建筑的通风是最为有利的,而且位于建筑中部的中庭结构,可以很好的来作为整个建筑的一个排风口,它相对于建筑内部的其他位置,由于位于中部,可以减少气流的阻力,这样就更便于组织建筑内部气流了。
结束语
总之,在设置中庭空间时,必须要在节能、通风、改善室内微气候方面都做好考虑,使其实际效果最佳,它与我们在设计中所选用的技术措施的合理性与有
效性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当中,必须要首先深入的研究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后再来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够保证中庭空间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发挥良好的生态效能。
参考文献
[1] 萨克森·R.中庭建筑———开发与设计[M].戴复东,吴庐生,等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 石铁矛,李志明.约翰·波特曼[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雷涛.中庭空间生态设计策略的计算机模拟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