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供液在钒电池储能系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_曹洪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正极: V02++2 H++e=VO”+H20
V o=0.999 V(vs.NHE)
(1)
负极:V 2+一e=V”V o=一0.255 V(vs.NHE)
(2)(2】
式中:vo为氧化还原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势。从
1998年,UNSW与Pinnacle矿业公司合作,并将专利权 转授予该公司。表1为UNSW主持的钒电池项目。
之后,UNSW仍然继续钒电池的基础研究并申请了胶体
表1 UNSW主持的钒电池项目 Tab.1 VEB projects established by UNSW
合作方 泰国石膏制品公司(Thai GypsumProductCo.,lad)
1989年,住友电]Z(SEI)的电站调峰用60 kw级钒电池建 成。运行5年,循环周期达1 819次。
1991年,研究钒电池溶液与碳电极之间的反应,电极材料 有GRC(graphite reinforcement carbon)和两种碳纤维(GF.20 and BW.309),研究证明BW.309最佳,并有多份关于钒电池 结构和溶液制备的专利问世[19】。
1993年,三菱化工(Mitsubishi Chemical Corp)从UNSW 获得许可,1994年,开发光伏系统用钒电池储能系统。50 kW× 50 h的(单个电堆为2 kW、10 kWh)钒电池系统建成,电流密 度为100 mA/crn2时可以1.2 kW/cna2的功率密度输出[20l。
1997年,横滨大学开展钒电池隔膜商业化的研究。离子 交换膜采用交联技术得到好的性能。钒电池电流效率达 93.5‰电压效率达87.7%,总效率达82%12”。
钒电池的储能应用案例

钒电池的储能应用案例钒电池是一种储能技术,可以用于多种应用领域。
以下是十个以钒电池为储能应用案例的例子:1. 电网储能:钒电池可以用于电网储能系统,储存电网的过剩电能,以便在高峰时段释放出来供应给用户,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太阳能储能:钒电池可以与太阳能发电系统配套使用,将白天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供给夜间或阴天使用,消除能源供需不平衡问题。
3. 风能储能:钒电池可以与风能发电系统结合,将风力发电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平衡风能发电的不稳定性,确保电能的连续供应。
4. 储能电站:钒电池可以用于建设储能电站,作为备用电源或紧急电源,以应对电力系统的突发故障或停电情况。
5. 电动汽车充电站:钒电池可以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提供稳定的电能供应,缓解电网负荷压力,同时提高充电效率和速度。
6. 工业应用:钒电池可以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储能需求,如电动叉车、起重机等设备的能量储存和释放,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约能源。
7. 农村电网改造:钒电池可以用于农村电网的改造,解决农村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用电质量和生活条件。
8. 偏远地区供电:钒电池可以用于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解决传统电力输送困难的问题,提高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可靠性。
9. 城市微网:钒电池可以用于建设城市微网,实现分布式能源供应和管理,提高城市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10. 移动能源储备:钒电池可以用于移动能源储备,如船舶、车载能源储备系统,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满足移动设备的能量需求。
以上是以钒电池为储能应用案例的十个例子。
钒电池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农村电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钒液流电池

钒液流电池2篇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基本原理、构造和工作机制、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
篇一:钒液流电池基本原理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可再充电的电池,其原理基于电化学反应。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不同,钒液流电池采用了液流设计,将电极分离,并通过液体中的离子交换完成电荷的传输。
它由两个电解液储存槽、阳极和阴极以及一根隔膜组成。
钒液流电池中的阳极和阴极材料分别是钒离子(V2+/V3+)和钒(V5+/V4+)的溶液。
两种溶液被分别储存在两个电解液储存槽中,并通过一根隔膜隔开。
在充电过程中,阳极中的钒离子被氧化为钒(V5+),而阴极中的钒(V4+)被还原为钒离子(V2+)。
这个氧化还原过程通过在两个电池储存槽之间流动的液体来完成。
钒液流电池的充放电过程是通过电极反应来实现的。
在充电过程中,外部电源通过阳极注入电子,这些电子进一步将钒(V2+)离子氧化成钒(V3+)离子。
在阴极上,钒(V4+)离子进一步被还原成钒离子(V5+)。
放电过程与充电过程相反,钒(V3+)离子还原为钒(V2+)离子,而钒(V5+)离子氧化为钒(V4+)离子。
钒液流电池的特点之一是可以通过增加电解液的储存量来提高电池的容量,从而扩展其使用时间。
另外,它的充放电效率高,可达到80%以上,远高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
此外,钒液流电池的循环寿命长,可达到数千次。
这使得它成为一种理想的长周期储能装置。
篇二:钒液流电池的应用领域钒液流电池在能源储存和分配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能源储存方面,钒液流电池可以用于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
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它可以存储大量的电能,并在需要时进行释放。
这使得可再生能源更加稳定和可靠,缓解了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问题。
此外,钒液流电池还可以用于电网备份和峰值调峰。
在电力系统中,峰值时段的需求通常很高,而非峰值时段的供应通常很低。
钒液流电池可以通过在峰值时段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以平衡供需差异。
钒液流电池应用实例

钒液流电池应用实例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基于钒离子在电化学反应中的可变价态进行储能和释能的电池。
它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较长的循环寿命和可靠的安全性,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储备和储能系统中。
以下是一些钒液流电池的应用实例:1. 可再生能源储备:钒液流电池可以用作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备系统。
通过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然后将电能储存到钒液流电池中,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电能供应给电网或家庭使用。
这种应用可以帮助平衡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间歇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高峰电力调峰:钒液流电池可以用作电力系统的调峰设备。
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钒液流电池可以释放储存的电能,为电网提供额外的电力供应,缓解电力系统的压力。
而在电力需求低谷期,钒液流电池可以吸收多余的电力进行充电,以便在下一个高峰期供应电力。
3. UPS备用电源:钒液流电池可以作为不间断电源(UPS)系统的备用电源。
在电网故障或断电情况下,钒液流电池可以迅速启动,为关键设备和系统提供可靠的备用电力,保证其正常运行。
4. 电动汽车充电站:钒液流电池可以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储能系统。
通过将电网的电能存储到钒液流电池中,然后在需要时将电能供应给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可以提高充电效率和充电速度,减轻对电网的负荷。
5. 微电网储能系统:钒液流电池可以用于微电网储能系统,用于在离网运行或故障情况下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通过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电能,并通过钒液流电池进行储存和释放,可以实现微电网的自给自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之,钒液流电池在能源储备和储能系统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支持,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的MATLAB仿真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的MATLAB仿真作者:赵珊董睿杨培新张献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3期摘要:针对储能系统中钒电池端电压及充放电控制模式变换对钒电池安全运行的影响。
钒电池是目前集环保、重复利用率高的新型储能方式,所以研究钒电池储能系统的控制问题也就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风电并网;储能;钒电池;功率控制;1 引言本论文利用功率解耦控制的方法研究,基于CLC型滤波器的背靠背的储能逆变为平台,研究了基于钒电池储能的光伏微电网并网运行的控制策略。
以仿真为实验平台来研究钒电池的充放电控制特性。
2 储能变流器的主电路图钒电池储能变流器包括有整流逆变功能的DC/AC的变流器,还有具有能量双向流动功能的DC/DC的变换器完成直流变换,并且能在不同的模式之间自由的切换,以达到对钒电池的快速有效的充放电控制功能。
钒电池储能控制系统能否高效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PWM变流器的控制,通过控制DC/DC变流器既可以准确控制钒电池输出的有功功率;控制网侧变流器DC/AC可以实现网侧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或功率因数调整控制,达到在升压模式与降压模式之间可以自由的切换,配合储能系统其余部分,安全可靠的将钒电池储存的能量回馈到电网和将电网的富裕的电能储存到钒电池中。
二、储能系统变流器的数学模型Buck-Boost电路中V1保持判断,V2以一定的占空比通断,则电路实现Boost功能。
反之,电路实现Buck功能。
无论电路实现的是Buck功能,还是Boost功能,其数学模型相似,只需考虑电流ib方向的不一致性。
下面仅讨论电路实现Boost功能时储能系统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当电路Boost实现功能,且V1保持关断、V2导通时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以下给出上述等效电路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D-Q坐标的旋转频率为交流系统频率,D轴与系统电压矢量重合,Q轴超前D轴90度。
式中:ib、id、iq、udc分别为储电池放电电流、交流侧电流矢量的D、Q轴分量、直流侧电压;md、mq分别为变流器的开关函数的D、Q轴分量;Lb、R、L、C分别为斩波电路低压侧电感、交流系统等效电阻、等效电感、变流器直流侧电容;ω、Esd分别为变流系统电压的角频率、交流系统电压矢量的D轴分量。
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2篇

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2篇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第一篇)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容量储能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钒在不同氧化态之间的可逆转化。
这种电池可以在长周期内不断地进行充放电循环,具有高效能、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的优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
钒液流电池由两个电解槽和中间的钒离子液流组成。
每个电解槽都含有正负极板和电解液。
其中,正极板由高纯度钒合金组成,负极板则通常由碳材料构成。
电解液则是含有氧化钒离子(V5+)和还原钒离子(V2+)的硫酸溶液。
充电时,电流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同时氧化钒离子被还原成还原钒离子。
放电时,则是相反的过程。
在充电时,由外部电源供给的电流经过正极板,氧化钒离子在电解液中失去电荷,变成了还原钒离子。
与此同时,电子通过外部电路从负极板流向正极板,与还原钒离子结合,形成氧化钒离子。
这样,正极板上的氧化钒离子就得以储存电荷。
在放电时,正极板上的氧化钒离子再次与电子结合,形成还原钒离子,同时释放出储存的电荷。
与此同时,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流经过负极板,从还原钒离子中拿走电荷。
整个充放电过程中,钒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保持不变,这就是钒液流电池具有长寿命的原因之一。
由于钒液流电池采用钒离子液流,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钒离子的流动速度较慢,从而可以有效避免电解液中产生的浓度极化现象。
因此钒液流电池的充放电效率相当高,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很小。
总结一下,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钒在不同氧化态之间的可逆转化完成的。
在充电时,电流从正极板流向负极板,氧化钒离子被还原成还原钒离子;在放电时,则是相反的过程。
这种电池具有高效能、长寿命和高安全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储能方面。
钒液流电池工作原理(第二篇)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钒离子在电解液中的可逆转化。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钒液流电池的工作原理,并介绍其在可再生能源储存、电力调峰等领域的应用。
钒液流电池的核心是两个电解槽和中间的钒离子液流。
钒储能的前景和应用

钒储能的前景和应用钒电池(简称VRB)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存储装置,经过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应用验证,与目前市场中的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相比,具有大功率、长寿命、支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绿色无污染等明显技术优势,主要应用于再生能源并网发电、城市电网储能、远程供电、UPS系统、海岛应用等领域。
钒电池是能源存储技术的一次重大革命,有望突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成为储能系统的主要电池材料。
(钒电池的工艺流程)为何钒电池能改变未来储能电池格局?这是因为钒电池储能技术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突出特点,是用作太阳能、风能发电过程配套的优良储能装置,还可以用于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保障电网安全。
一、目前钒储能在世界上的应用举例除了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家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布局钒电池市场。
日本用于电站调峰和风力储能的钒电池发展迅速,大功率的钒电池储能系统已投入使用,并全力推进其商业化进程。
澳大利亚钒业公司正通过其子公司VSUN能源公司推进为澳大利亚住宅市场开发钒氧化还原流电池的计划。
在中国,钒电池产业虽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近两年的发展速度也不容易小觑。
由上海电气储能公司设计研发的国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公司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汕头智慧能源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常德10kW/60kWh液流储能系统等钒电池储能项目已实现并网。
2021年3月15日,北京普能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功签署一项框架协议,将在湖北省襄阳市部署一个100兆瓦(MW)太阳能光伏(PV)和100兆瓦(MW)/500兆瓦时(MWh)全钒液流电池集成电站项目。
该协议还包括建造首期年产50兆瓦及计划总产能达1000MW全钒液流电池VRB-ESS®的"吉瓦工厂"制造工厂,以及一个全钒液流电池智慧能源研发研究院。
丰宁全钒液流电池风储示范项目是目前河北省内规模最大、承德域内首个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项目建设规模2MW/8MWh,风电场项目规划装机容量100MW,采用单机容量为2.5MW的风力发电机组,共安装40台风电机组。
钒电池技术在微电网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钒电池技术在微电网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张闻一;王松楠;张师;张会强
【期刊名称】《电气开关》
【年(卷),期】2015(053)001
【摘要】作为微电网研究领域的关键性技术,储能技术对微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经济与安全具性有重大影响.旨在为提高微电网的电能质量和稳定性,把一定容量的钒电池运用在微电网储能系统上.首先分析了目前多种储能技术的特性,介绍了钒电池的工作原理;其次建立了钒电池等效电路模型;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钒电池充放电特性进行仿真分析.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张闻一;王松楠;张师;张会强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珠海供电公司,广东珠海519003;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吉林132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1
【相关文献】
1.混合储能在微电网系统中的应用 [J], 张继红;王澎续;杨培宏
2.储能系统在微电网谐波抑制中的应用 [J], 冯尧;苑舜;董鹤楠;张佳斌
3.钒电池储能系统在城市微电网中的优化应用 [J], 莫青;马军;郭锦龙;王伟;李爱魁
4.多功能逆变器在微电网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J], 赵兴勇; 贺天云; 陈浩宇; 赵钰彬; 杨荣
5.微电网中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评《微电网储能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J], 孟垂懿;邹全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避免电堆系统中的漏电情况影响间歇供 液的实验结果[22], 我们将间歇供液方式运用于钒单 电池上。除此之外,还制作了一个与单电池结构、 材料相同的钒电池。此钒电池正负电解液、材料等 与钒单电池相同,但无外部电流回路,无离子穿过 交换膜, 不会产生极化现象。 其功能类似于传感器, 可以实时监控钒单电池的荷电状态(stage of charge, SOC) 并且检测钒单电池的开路电压,截面积只有 1 cm2。 2 个用于驱动电解液的蠕动泵由 Williams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所制造。在实验开 始前,为了校准流速,实验以不同的电压来输送 20mL 的电解液,并将此实验重复进行 5 次,最终 确定流速为(0.3610.002)mL/s。为实现间歇供液, 在蠕动泵电路中加入 PIC 单片机控制电路,并控制 PIC 单片机在不同工况下产生不同脉宽的方波来驱 动蠕动泵供液。泵工作时间与泵工作周期之比定义 为供液占空比, 4 种不同工况的供液占空比分别为 1、 2/3、 1/2、 以及 1/3, 泵持续供液的时间均为 10 s。 系统连接结构如图 1 所示。 瑞士万通(Metrohm) 电池测试平台 AUTOLAB PGSTAT302N 是经典的 PGSTAT30 的后继型号,是一款模块式、大电流的 电化学综合测试仪。此型号能够配置所有的功能模 块和外 部设 备,满 足各 种电化 学研 究需要 ,是 AUTOLAB 系列仪器中具有最优异性能的模块式电 化学工作站。数据采样周期、采样点数目、采样信 号源、测试时间等相关参数预先通过 Nova 软件在 计算机上进行设置。充放电过程中始终保持恒电流 充放电,大小为 1 A。作为传感器作用的钒电池电 压用 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数据采集卡和计 算机进行实时记录,此电压即为单个钒电池的开路 电压。
Autolab测试平台 开路 电压 + -
。 李伟等人在文献[21]中指出,
电解液流速的优化虽然可以使得钒电池效率提高, 但会引起泵损的增加。在保证钒电池充放电效率的 前提下,减少泵损,提高系统的整体输出效率显得 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间歇供液的方式减少泵能量的消耗, 并保持了钒电池充放电曲线基本不变。实验结果表 明当泵能量消耗减少超过 50%,钒电池充放电效率 只减少了 4.8 个百分点。因此采用这种控制策略来 供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钒电池系统的整体 效率。
1 实验系统及方案
1.1 实验设备的准备 本实验所用的钒电池由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 院清洁能源中心按照一定工艺流程制作。钒单电池 相关物理参数如表 1 所示。单电池由以下构成:质 子交换膜(Naifion 115 膜)、 石墨双极板、 碳毡(SGL, Sigracell GFD 4.6 EA)以及固定装置。 实验前碳毡在 400℃环境中进行 24h 的预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 活性和亲水性。实验开始前将 1.5mol/L 的 V4+分别 放在正负电解液储存罐中(正电解液 50 mL,负电解 液 25 mL)。先经恒电流 1A 充电,充电电压到达 1.65V 时进行恒电压充电,充电电流小于 0.05 A 后 结 束 充 电 。 在 正 电 解 液 储 存 罐 中 得 到 50mL 1.5 mol/L 的 V5+,在负电解中得到 25 mL 1.5 mol/L 的 V 。从正电解液中移出 25 mL 后,便得到标准 的正负电解液。经恒电流 1 A 完全放电之后,在正 负电解液中可得到 25 mL 1. /L 的 V+4、V+3。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Batch Operation in Vanadium Redox Battery System
CAO hong1, WANG ben1, LING chunyu2, HAN ming3
(1.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Sichuan Province, China; 2.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Singapore 117576, 3.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 Temasek Polytechnic, Singapore 529757) ABSTRACT: Batch operation was realized in a full vanadium redox battery (VRB) by driving two pumps with pulsating current. By varying the constituent periods in different pulsating flow conditions under different duty cycles, the respective charge-discharge curves of the VRB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se charge/discharge curves, we deduce that, the current efficiency is unchanged; the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more than 50% in pumping energy can be achieved whilst suffering an energy efficiency loss of only 4.8% and voltage efficiency loss of only 5.1% in a 1/3 duty cycle. The pulsating fluid supply can save the pump’s energy consumption greatly, which otherwise cost around 9% of the discharge power as obtained from relevant external studies, while retaining basic performance of the VRB. Based on the results for the single cell, the data for pump energy consumption is chosen as the arbitrary standard. The estimated system efficiencies for a VRB stack are hence extrapolated and presented subsequently. 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output efficiency of VRBs is capable of reaching a maximum of 81.2% in a 2/3 duty cycle. KEY WORDS: vanadium redox battery; batch operation; duty cycle; system efficiency; pump 摘要:实验以脉冲驱动泵对单个全钒氧化还原电池 (vanadium redox battery,VRB)进行间歇供液。通过改变供 液占空比,得到不同工况下的 VRB 恒流充放电曲线,分析 这些充放电曲线可知:1)不同占空比供液时电流效率保持 不变;2)占空比 1/3 供液时,系统相对泵损减少超过 50%, 电压效率和单电池能量效率分别只下降 5.1 个百分点和 4.8 个百分点。实验采用间歇供液方式使 VRB 系统泵损大大降 低, 同时保持了钒电池的基本性能。 根据钒单电池实验结果, 和相关资料中系统泵损约占 VRB 系统放电能量的 9%,以 此数据作为泵损标准, 可推断出将间歇供液方式运用于钒电 堆系统时,VRB 系统预估输出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供液占 空比 2/3 时,VRB 系统输出效率最高,达到 81.2%。 关键词:钒氧化还原电池;间歇供液;占空比;系统效率; 泵
0 引言
地球环境的恶化和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 已经成为人类不能回避的现实。因此,未来能源不 仅需要保证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发展,还需要尽可 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钒 电池,vanadium redox batteries,VRBs),是一种新 型的化学能源,是 21 世纪解决大规模储能问题的 一种电池装置,在分布式发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1]。钒电池和其他液流电池相比较,最主要的优 点是其正负电解液分别储存于不同的储液罐中,正 负电解液不会交叉污染,因此理论上来讲钒电池具 有很长的使用寿命[2]。1984 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 士 大 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Marria 钒 Syallas-Kazacos 教授提出钒电池的概念[3-5]以来, 电池以其无污染、寿命长、能量效率高和维护简单 等优点,在风光发电,电网削峰填谷,以及偏远地 区供电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钒 电池充放电效率,大量工作者在电极[6-11]、电解液
2
中
国
电
机
工
程
学
报
第 36 卷
的。李蓓等人在文献[18]中分析了影响钒电池充放 电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效率和泵损之间的权衡需要 进一步研究。马相坤等人在文献[19]中指出,在充 电过程中使用较低流速来充电,在充电末期将流速 提高 3.5 倍。经过这样的实验处理,降低了电解液 在充电末期的浓差极化,提高了钒电池的充放电效 率。Ao Tang 等人通过仿真证明了在充放电过程之 中,即使改变了电解液流速,也可以保证预先设定 的化学计量值不变
[12-14]
以及交换膜[15-16]的研究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前研究整个钒电池系统效率的文献甚少,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