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说唱1

合集下载

说唱脸谱1

说唱脸谱1

• 此后,窦尔墩又在清皇陵马兰峪以北的风水禁地兴隆山,觅得 一处三面临水,一面绝壁耸天的险地,扎下了连环套营盘,继 续与清廷作对。后来,清太尉梁九公乘御赐金鞍玉辔追风赶月 千里驹到围场行猎。窦尔墩探知这一消息后,只身潜入御马厩, 用熏香熏倒守卫,用匕首杀门丁,盗走了御马。此举,使绿林 义士大受鼓舞,给了清廷又一沉重打击。彭朋因此再次被削职, 黄三泰也因受到牵连。窦尔墩终于报了李家店的一箭之仇。
金色猴王——孙悟空
• 悟空在第324岁,因阳寿已尽而大闹地府,销毁生死簿, 返回人间。阎王再复上报天庭,玉皇大帝欲捉拿悟空,太 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被召上天宫,被骗封为弼马温, 15日后知道原来这官只不过是个马夫,大怒,打出南天门。 回花果山时,凡间已经过了15年。独角鬼王前来投奔,建 议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孙悟空在此时广交朋友,结拜 七兄弟。 玉皇大帝知道孙悟空反下天宫,大怒,命李天 王派兵镇压,孙悟空打败巨灵神,哪吒三太子,天宫被迫 封其为齐天大圣。不料当上大圣后因蟠桃大会并为邀请齐 天大圣而怒,孙悟空反而偷吃蟠桃、偷盗仙酒,玉帝震怒, 命李天王再率十万天兵天将带十八架天罗地网,去拿下妖 猴,孙悟空打败九曜恶星,四大天王,使分身术战胜十万 天兵,因为此战,孙悟空名扬天下。
首页
画脸谱
• • • • • •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窦尔墩盗御马
• 窦尔墩是血性男儿,哪买他的帐。黄三泰栽了跟斗,恼羞成怒, 遂有在李家店比武较量一场恶斗。比武前双方曾商定,不得使 用暗器。黄三泰是个久闯江湖的老手,虽有君子协定,但他仍 暗器藏身。临阵双方交手数十合,黄渐觉气力不支,遂背弃盟 约,用“甩头”击窦。窦尔墩自恃武艺在身,没提防对方会暗 器伤人,遂被击中左膀,遭敌暗算。时清兵突至,窦尔墩率众 出逃,失弃了河间府。

民间音乐分类有民间歌曲

民间音乐分类有民间歌曲

1、民间音乐的分类有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民族器乐五个类别,其中戏曲音乐的水平代表着民间音乐的最高发展程度。

2、我国第一部歌唱理论著作《唱论》的产生,是对宋元时期声乐理论的总结。

3、我国文人音乐包括“琴乐”和“词乐”两个部分。

4、元代的琵琶曲“海青拿天鹅”则是我过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支手弹琵琶曲。

5、鼓子词:一种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的说唱形式。

6、诸宫调:宋代的大型说唱形式,创始人为汴京勾栏说唱艺人孔三传。

7、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部分,前者是戏曲形式,后者是古代的“艺术歌曲”。

8、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9、《唱论》:元代燕南芝菴著,是我国最早一部关于探索歌唱艺术的论著。

10、朱载堉发明的“新法密律”,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十二平均律”学说,也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乐律理论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

11、《山门六喜》这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流行于江苏地区用琵琶自弹自唱的曲牌体套曲。

12、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西藏藏族的《囊玛》和云南纳西族的《白沙细乐》则是各兄弟民族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歌舞音乐遗存的乐种。

13、弹词:是我国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一种说唱音乐。

(嘉庆年间的陈遇乾、俞秀山和同治年间的马如飞最具代表性。

14、四大唱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它们都产生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主要原因是在于这里是元末明初南北戏曲的汇集之处。

15、梆子腔:是戏曲音乐板腔体的首创剧种,即创立了戏曲音乐中板式变化的结构方法。

16、皮簧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以西皮与二簧为主要声腔。

17、西安鼓乐:长期流行于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大型器乐演奏形式。

西安鼓乐的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两种。

18、朱载堉“新法密律”的提出,彻底解决了我国乐律学史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黄钟还原”难题。

朱载堉提出的这个理论,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反映了我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领域中所据有的领先地位。

民间小戏

民间小戏

民间小戏的主要源头 ——民间歌舞与民间说唱
• 1、是从民间歌舞发展而来。 • 以歌为主的民间小戏来源于民歌,大多是吸取了民歌的曲 调与唱词,再增加人物,扩充情节,发展为小戏剧,如晋 中秧歌《偷南瓜》、《卖元宵》,陕北秧歌《秃子尿床》, 晋北二人台《走西口》等,都是在原来民歌的基础上虚构 角色,增添细节,构成了曲折离奇、动人心弦的戏曲剧目。 • 以舞为主的小戏,往往是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加 工,扩展戏路,搬演出来。如山西“左权小花戏”最初的 形态是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社火时,站在原地边舞边 唱,目的是祈祷娱神;到了明末清初增添了简单的故事情 节,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小调,使之初具小花戏的雏形。
民间戏曲的生存现状
(一)大量民间戏曲剧种灭亡 解放初期,我国的民间戏曲剧中有道情剧、高山剧、 皮影戏、黄梅戏、花鼓戏、老腔、弦子戏、越调、藏戏、 维吾尔族剧、梆子戏等300多种,但到现在有超过半数 的剧种或者已经彻底消亡,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存在着, 只剩下残留在时代天幕上一个依稀的背影。 (二)喜欢戏曲的人数正在减少 据调查,在农村,近四成的人喜欢在休闲时间看娱 乐综艺节目;近三成的人喜欢小品等节目;只有四分之 一的人喜欢看戏曲节目,而这个比例在青年人中下降到 了3%左右。
浙江绍兴社戏
四月初八浴佛节
庙会
七月十五中元 节演出目连戏
八月十五演中秋戏
民间戏曲的历史发展
先秦:民间流行“傩”与“腊”等既有宗教性,又具有生产 性的习俗。 傩仪 ——盛行于商周。周人认为自然的运转与人事的吉凶息 息相通,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 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恶。
腊祭——“腊”是古代的一
民间小戏与岁礼节俗
丰富多彩的民间戏曲活跃在南北城乡,经历了 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 与岁礼节俗的关系甚为密切。 岁时节日演戏至今仍为南北各地普遍传承的习 惯,无论是宗教性节日、生产性节日、年节或其他 文娱性节日,都少不了演戏。如正月十五的“上元 戏”,四月初八的“浴佛戏”等。 民间戏曲与人生礼仪也密切相关。旧中国开堂 祭祖,或修订族谱,或遇族人高中、升迁、荣归、 赐匾、立坊等,皆迎班演戏。每逢新春团拜、祖师 诞日,乃至婚丧嫁娶都要演戏庆祝。

汉族1

汉族1

宋代官服
•明代汉服
历经蒙古帝国元朝的野蛮统 治,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上 全面倒退。蒙元末,中国经济与 社会陷入彻底崩溃和混乱。为重 塑礼仪与民族自尊心,明朝复国 以后,十分重视整顿和恢复服饰 制度,很快丢弃了蒙元少数民族 服度,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全 面恢复了汉族服饰的特点。明代 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是华 夏近古服饰艺术的典范,当今中 国戏曲服装的款式纹彩,多采自 明代服饰。明代的章服衣冠更趋 豪奢,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化 内涵更加丰富
魏晋衫裙
魏晋杂裾服
•隋唐汉服
• 唐代,官吏除穿圆领窄袖袍 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场合, 如祭祀典礼时仍穿礼服。礼 服的样式,多承袭隋朝旧制, 头戴介帻或笼冠,身穿对襟 大袖衫,下着围裳、玉佩组 绶等。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 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 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 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 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 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 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 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 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宋代音乐
• 宋代戏曲音乐主要有杂剧音乐和南戏音 乐。杂音乐吸收了歌舞大曲、北方说唱音 乐、民间小唱等音乐因素形成。南戏音乐 则以当时南方民间流行的小曲、歌谣为主, 吸收流行词调和歌舞大曲的音乐形成。此 外,还有民间“路歧人”表演的说唱音乐 《陶真》(农村)、《崖词》(都市)。
元、明、清---戏剧
女式曲裾
男式直裾
•秦代、汉代的汉服
• 秦代汉服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 为曲裾和直裾两种,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秦代男女日 常生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大,都是大襟窄袖,不同之 处是男子的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而妇女腰间 只以丝带系扎。 •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今天,占据绝大 多数的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以汉朝的名字命名的。 从这一时期开始,平民开始穿着精织服饰。汉代曲裾深 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 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袖有宽窄两式, 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 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 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另外,汉代 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 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陕西顺口溜大全

陕西顺口溜大全

陕西顺口溜大全
陕西顺口溜大全
陕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间说唱艺术,其中顺口溜是一种表现形式,被誉为陕西说唱的代表。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陕西顺口溜:
1. 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

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陕西著名的面条——裤带面。

裤带面是陕西的一种传统面食,它的长度和宽度都比普通的面条要大得多,因此被称为“裤带面”。

2. 华山论剑,陕西好汉。

华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陕西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句顺口溜说的是陕西男儿英勇善战,敢于挑战困难和危险,就像华山一样,是中国男儿中的豪杰。

3. 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陕西著名的旅游景点。

这句顺口溜说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雄伟壮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4. 长安一片月,百里见红灯。

长安是陕西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市之一。

这句顺口溜说的是在长安,每当夜幕降临,就能看到明亮的红灯,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和繁荣。

5. 陕西八大怪,馍馍像锅盖。

馍馍是陕西的一种传统食品,它的形状和大小都类似于锅盖,因此被称为“馍馍像锅盖”。

6. 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西安的土窝窝。

秦川是指陕西的中部地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地区之一。

这句顺口溜说的是八百里秦川虽然肥沃,但是比不上西安的土窝窝,因为西安的土地更加肥沃,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以上是一些著名的陕西顺口溜,它们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陕西的文化和历史,展现了陕西男儿的英勇和豪放。

民间说唱艺术:妙趣横生

民间说唱艺术:妙趣横生

民间说唱艺术:妙趣横生摘要:民间说唱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民间说唱艺术的起源、特点、表现形式、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展现了其妙趣横生的魅力。

一、引言民间说唱艺术是一种源于民间、流传广泛的传统艺术形式,它以口头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讲述故事、描绘人物、抒发情感等方式,传达着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

这种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起源与特点民间说唱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艺术形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口头说唱、即兴表演、幽默诙谐、寓教于乐等。

口头说唱使得表演者能够灵活应对现场观众的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即兴表演则需要表演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幽默诙谐则是民间说唱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它通过轻松幽默的方式传达着生活中的智慧和道理;寓教于乐则是民间说唱艺术的本质特点,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引导观众思考人生、传承文化。

三、表现形式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相声、快板、评书、绕口令等。

相声是以对口相声形式为主的民间说唱艺术,它通过两人的诙谐对白和表演,传达着生活智慧和人情世故;快板则是以节奏明快、语言简洁为主要特点的民间说唱形式,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评书则是以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艺术形式,它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着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绕口令则是民间说唱艺术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发音拗口、节奏明快的语言游戏,锻炼了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准确性。

四、传承与发展民间说唱艺术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许多传统艺术形式逐渐消失,而民间说唱艺术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传承。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

(9)昆曲的伴奏与散曲
南北昆曲主要伴奏乐器均为曲笛,助以鼓板
和三弦、琵琶、月琴、二胡等弦乐器。 (10)昆曲的装饰唱法 常用的有“叠腔”、“带腔”、“挑腔”等。
欣赏
《游园》片段
(二)高腔与川剧
1、高腔概说
根据清代李调元《雨林夜话》有文“弋腔始
弋阳,即今高腔。”一般认为,高腔的老祖 宗是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 (1)高腔音乐的结构形式属曲牌联套体所用 曲牌大多从南北曲沿袭而来。 高腔音乐流传中有“改调歌之”的特点,南 北曲牌的原有风貌已所剩无几。
川剧,顾名思义,它的主要流传地区是四川及蜀文 化辐射地带西南地区。
川剧的行当分:生、旦、净、末、丑、杂等六大类。
川剧分四个流派:川西派、资阳河派、川北派、川 东派。
川剧剧目丰富,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数不清的 三、列国之说”。
川剧继承和保留了大量明清的传统剧目,有南戏中 的“荆、刘、拜、杀”,以及“五袍”、“四柱”。
五、戏曲四大声腔及其艺术特点
(一)昆腔与昆剧
1、昆腔概说与昆剧 昆腔的老祖宗—昆山腔,诞生于元末明初,
是永嘉杂剧从浙江温州传至江苏昆山一带与 当地方言土语及民间曲调相融合而产生的一 个新品种。 魏良辅、梁辰鱼
2、昆剧概述
昆剧是只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昆剧的产生,

(四)戏曲唱腔的结构形式
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
体两种。 曲牌体:又称曲牌联缀体和曲牌联套体,属 于套曲结构,一出戏由若干组套曲构成。 板腔体:又叫板式体变化,以一对上下句为 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奏、节拍对比的作用, 以不同板式的联结和变化作为音乐结构的基 本手段,并配合腔调上的各种变化。

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

以上这些特征表明,将芗曲说唱划归为鼓书类和牌子曲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因而,两分法虽然使得说唱音乐的分类简洁明了,但是这种分类法却不能涵盖我国说唱音乐的所有种类,因而有待进一步修正。
二、我国说唱音乐分类宜采用三分法
笔者认为说根据说唱音乐的历史沿革、传承流变以及存见曲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我国说唱音乐可以分为三类,即鼓书类、曲牌类和杂曲类。(下文中为了论述方便,笔者将其称为“三分法”)吴文科在他的《中国曲艺通论》中,按照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将说唱艺术分为说书类、唱曲类、和谐谑类三种,[16]并将其中的唱曲类划分为鼓曲类、牌子曲类和杂曲类。他为说唱艺术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我们研究说唱音乐分类有一定的参照价值。吴文科的分类旨在从宏观上对所有的说唱曲种进行分类,其关注点不仅仅限于音乐,分类侧重的是“审美创造的功能特点”。吴文科的分类,并不完全适合于音乐学教学和研究。比如,他将笔者分类当中的“鼓书类”曲种,按照“说”和“唱”所占的比重的不同,分别归到了说书类、唱曲类当中了。我们研究说唱音乐的形态特征时,关注的是其音乐部分,因而音乐特点相同的曲种,无论其“唱”的部分在实际作品当中所占比重是大是小都不宜进行这种分割。而且,说唱艺术发展的实际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这种分割有时会给分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笔者所熟悉的乐亭大鼓,其现状是既有以说为主的长篇书目,又有以唱为主的中短篇书目,并没有沿着单一路线发展。按照吴文科的分类,就要将乐亭大鼓这一说唱曲种,划归到两个大的类别当中了,即分别划归到说书类和唱曲类的鼓曲类当中。这样的划分也违背了说唱音乐分类的原则,并且对于我们音乐学教学和科研而言,也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笔者的分类中,对于吴文科分类当中的所提出的说书、唱曲、谐谑三种“审美创造功能特点”不做严格的区分,而着重以历史渊源和音乐特征为依据来进行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民间说唱第一节民间说唱概说三、民间说唱的历史源流重点:了解民间说唱的起源、发展过程。

难点:传统民间说唱繁荣与衰落的历史原因。

内容回顾:一、民间说唱的概念二、民间说唱的分类本讲内容:三、(汉族)民间说唱的的历史源流教学方法:讲授与板书一、萌芽:先秦两汉时期1、先秦秦倡优表演我国民间说唱历史悠久,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

先秦时期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可以说是民间说唱最早的萌芽,《礼记》、《国语》、《左传》都有记载,《史记·滑稽列传》中专门记载了优孟、优旃、淳于髡三位俳优善于调笑,用戏谑的形式向统治者进谏,最终被君王所接受,带有一定的滑稽表演的因素。

例:优孟的故事。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已节人,《乐》已发和,《书》以导事,《诗》已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臵酒后宫,招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帣(juàn) 韝(gōu)蘜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chì)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以讽谏焉。

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

宗室臵酒,髡尝在侧。

(译文):孔子说:‚六经对于治理国家来讲,作用是相同的。

《礼》是用来规范人的生活方式的,《乐》是用来促进人们和谐团结的,《书》是用来记述往古事迹和典章制度的,《诗》是用来抒情达意的,《易》是用来窥探天地万物的神奇变化的,《春秋》是用来通晓微言大义、衡量是非曲直的。

‛太史公说:‚世上的道理广阔无垠,难道不伟大么!言谈话语果能稍稍切中事理,也是能排解不少纷扰的。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

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

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

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

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

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臵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

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

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

假如朋友间交游,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

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没有时间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

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

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淳于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

威王说:‚好。

‛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

齐王宗室设臵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在淳于髡之后一百多年,楚国出了个优孟。

优孟生卒年待考。

春秋时期楚国宫廷艺人。

以优伶为业,名孟,故得名。

荆州人。

从小善辩,擅长表演,常谈笑讽谏时事。

优孟本来是楚国的艺人,身材高大,富有辩才,经常用谈笑的方式委婉地劝谏。

楚庄王有一匹好马,楚庄王非常喜欢它,经常给马穿上绫罗绸缎,把它安臵在华丽的宫殿里,专门给它准备了一张床作卧席,拿枣脯喂养它。

马的生活水平过于优越,肥胖得不得了,生病死了。

楚庄王非常伤心,命令大臣为死马治丧,准备用棺椁装殓,按大夫的葬礼规格来安葬它。

庄王身边的大臣觉得这事太过分,争着劝谏,不同意这样做。

庄王大怒,下令说:‚如果再有胆大敢为为葬马的事情进谏的,立刻处死!‛优孟听说了,就走进宫殿大门,仰天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的。

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

优孟哭涕着回答说:‚宝马是大王的心爱之物,理应厚葬。

堂堂楚国,地大物博,国富民强,有什么要求办不到?大王却只用大夫的规格安葬它,太薄待它了。

我建议用君王的规格来安葬它。

‛庄王忙问:‚那怎么办好呢?‛优孟回答:‚用雕木的美玉做棺材,用最上等的梓木做外椁,拿樟木等贵重木材作装饰,再派几千名士兵挖掘坟墓,老人和孩子背土筑坟,然后,让齐国和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祭,韩国和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

安葬完毕之后,再为它建立祠庙,用猪、牛、羊各一千头的太牢礼来祭祀它,并且安排一个一万户的城邑进行供奉。

诸侯各国如果听说大王这样厚待马匹,肯定会影响很深刻,都会知道大王把人看得很低贱,却把马看得很重。

‛庄王说:‚哎呀!我怎么竟然错到这种地步!现在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让我用对待六畜的方式来埋葬它。

用土找做外椁,用铜锅做棺材,用姜和枣来调味,在加进木兰,用稻草作祭品,火光做衣服,把它埋葬在人们的肠胃里。

‛庄王同意,于是就派人把马交给主管膳食的太官,并且告诫大臣们,让他们不要宣传庄王原先的打算。

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个贤人,很看重他。

孙叔敖病重快要去世的时候,,嘱咐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没有了依靠,说不定会贫困,如果那样的话,你就去拜见优孟,只要你说是孙叔敖的儿子就可以了他会帮你。

‛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穷困潦倒,不得不靠给人背柴度日。

有一天,他遇到了优孟,就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

父亲要去世的时候,嘱咐我贫困的时候拜见您。

‛优孟打量了他一番,说:‚你别出远门。

等我消息。

‛随即,优孟回家,命人缝制了类似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给自己穿戴上,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

一年多以后,优孟简直活像孙叔敖,连楚王和他左右的大臣们都分辨不出来。

庄王举行酒宴,优孟穿戴一番,上前敬酒祝寿。

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复活了,要任命他为宰相。

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商量,三天以后再来就任宰相。

‛三天以后,优孟来了。

庄王问:‚你妻子说了些什么?‛优孟答:‚我妻子不同意,她说楚国宰相不值得做。

孙叔敖身为宰相,忠诚廉洁,所以楚王才得以称霸。

现在他死了,他儿子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穷得靠背柴维身。

像孙叔敖那样,还不如自杀。

‛庄王感到惭愧,向优孟道歉,马上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的四百户封给他,用来供奉孙叔敖的祭祀,后来传了时代都没有断绝。

2、汉代滑稽艺人例①1957年在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了汉代‚说书俑‛一件,1979年又在扬州邗江胡场一号西汉木椁墓中出土了木质‚说书俑‛两件,这几件说书俑神态逼肖,风趣形象,表明汉代在保留滑稽表演的同时已逐步向说书艺术迈进。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或侏儒导俑。

汉代由侏儒演出“倡优戏”,犹如现代各类表演中的逗乐角色,最早的记载见于墨子《耕柱篇》“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

《国语·楚语》说“史不失书,朦不失诵。

”是说古代的史官用文字写史,而“垄茅”双目失明,善于记诵,以传诵说史或持鼓说唱史诗,所以“垄茅”又称“垄史”,后来变成普及历史知识的民间艺人。

汉代的俳优表演有说,有唱,有乐,有曲辞,他们以聪敏机智的口才,演唱史诗和民间传说,或用滑稽讽刺的语言讥讽社会上事物和达官贵人。

说唱俑席地而坐,头戴软小冠,并以长巾围绕一匝,前额上打一花结。

上身光赤,下身著长裤,赤脚,额前布满皱纹皱,眯缝双眼,活泼诙谐憨厚之态。

说唱俑左臂抱一扁鼓,翘起的右脚,扬起的握着鼓椎的右手,都着意表现出一位神采飞扬的说书人的滑稽形象。

这个说唱俑的表演仿佛已经进入了高潮,他得意忘形,表情夸张,竟不自觉地手舞足蹈起来汉朝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使表演艺术发生重大变化,百戏的盛况,突出体现了新时代蓬勃向上的社会风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