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营业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ppt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ppt

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为免 税收入,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4。
公益性捐赠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150536.9×12%=85.572(万元)
2008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536.9+24.4+132-45+934+85.572=708.872 分
2008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708.872×25%=177.218元)
分) (2)从利润的角度看,选择第三方案是有利的。(1分) 原因是收入的增长超过税收的增长。(1分)
例题2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住宅楼一幢,面积为8000平方 米。该住宅楼项目应分摊的土地成本为600万元,房 屋开发成本1260万元,期间费用为土地成本和开发成 本的10%(假设和企业所得税允许扣除的期间费用相 等),其他可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费用共计200万元。 普通标准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每平方米4125元,收入为 3300万元(4125×8000)。
假定降价额为x,则 收入总额为5600-x, 扣除项目金额为(2500+750)×120%+325+(5600-
x)×5.5% =4533-5.5%x, 增值额为1067-94.5% 只要满足(1067—94.5%x)÷(4533—5.5%x)<20%的条
件,就免予征税。 可以测算出x至少应大于171.66万元 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司想通过降价来获得免税利益,则售
则至少还要增加102.82万元的投入。 同样道理,公司增加投入也是有数额限制的,其幅度应该介予
102.82万元~320.1万元之间。一旦追加成本超越了这个区间 范围,势必与筹划初衷背道而驰。
总结
锦程公司无论是选择让利销售还是增加成本的方法都是 一举两得的:既是一种促销手段,又可以达到免于纳税 的目的。

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案例分析1. 引言纳税筹划是企业合法合规降低税负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企业能够降低纳税额度,提高经营效益。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纳税筹划策略实现税务优化。

2. 案例背景某公司是一家规模较大的制造业企业,主要经营钢铁产品销售。

根据公司财务报表,税务部门发现该公司在纳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优化纳税筹划,减少税负,税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紧密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纳税筹划方案。

3. 案例分析3.1. 分阶段纳税根据相关法规,企业应根据实际销售情况进行税款缴纳。

然而,该公司在过去一直采用一次性缴纳税款的方式,导致税负较高。

为了优化纳税筹划,税务部门建议将税款均匀分摊到每个销售阶段,防止一次性集中缴纳。

这样一来,公司可以分散税负,减少短期内的税款压力。

3.2. 地区利润调整该公司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不同地区的销售利润差异。

为了降低整体税负,税务部门建议调整利润分配策略。

对于利润较高的地区,将一局部利润调整至利润较低的地区。

这样一来,可以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实现减税优化。

3.3. 合理利用优惠政策针对该公司主要经营的钢铁产品,税务部门研究了相关优惠政策,并提出了合理利用的建议。

根据政策规定,该公司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享受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通过合理把握政策,该公司能够及时申请享受优惠政策,降低税负。

4. 税务效益分析4.1. 税负降低通过分阶段纳税策略,该公司成功降低了短期内的税负压力。

实施该策略后,公司不再需要一次性集中缴纳大额税款,有效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

4.2. 利润优化通过地区利润调整,该公司成功平衡了不同地区的销售利润,防止了出现税负过高的情况。

此举不仅降低了税负,还提高了公司整体利润水平。

4.3. 节约本钱合理利用优惠政策,该公司成功减少了税费支出,从而降低了实际纳税本钱。

通过及时申请享受优惠政策,该公司有效节约了本钱,提高了盈利能力。

5. 总结通过本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纳税筹划是企业降低税负、优化盈利的重要手段。

案例分析 -- 营业税税收筹划――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可筹划

案例分析 -- 营业税税收筹划――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可筹划

案例分析 -- 营业税税收筹划――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也可筹划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中国税收在线点击数:253 更新时间:2009-07-07案例:四川省成都市某甲单位采用预收款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给乙单位,合计转让收入100万元。

1999年7月12日,甲单位收到乙单位支付的预收款40万元。

1999年10月18日,甲单位又收到乙单位支付的预收款20万元。

1999年11月21日,甲单位与乙单位结算,甲单位开具销售发票,共计价款100万元,但乙单位由于特殊情况尚有20万元尚未支付给甲单位。

但由于甲单位是采用预收款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因此,第一笔收入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第一次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即为1999年7月12日;第二笔收入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1999年10月18日。

由于税法中还规定了营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凭据的当天,因此第三笔收入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1999年11月21日。

7月份应纳营业税为40×5%=2万元10月份应纳营业税为20×5%=1万元11月份应纳营业税为(100-40-20)×5%=2万元1999年11月份甲乙双方结算后,尽管甲单位尚有20万元价款未收到,但由于此项收入已经结算,取得了索取营业收入的凭证,因此计税时并未将此20万元从甲方营业额中扣除。

甲方不得不在尚未收到价款时,就先行缴纳2万元的营业税,增加了甲方的税收负担。

从纳税筹划角度来讲,甲方在尚未收到全部价款时,不应与乙单位进行结算。

这样只有在乙单位支付20万预收款后,甲方在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才发生纳税义务,避免了提前负担税赋的不利情况。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规定。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对一些具体项目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规定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销售不动产时采用的预收款方式,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某企业为解决纳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分析和综合考虑,制定了一套有效的纳税筹划方案,通过合理的纳税规划,减少了企业的税负。

该企业在制定纳税筹划方案时,根据税法规定和政策导向,选择了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纳税方式。

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结合税法的规定,企业决定采用以一般人纳税方式纳税,以取代营业税纳税方式,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的税负。

该企业在纳税筹划方案中,重点关注了企业的减税优惠政策。

通过详细了解相关税收政策,企业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减税项目,比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等政策,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政策,有效减少了企业的税负。

该企业还针对不同税种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和调整。

通过分析企业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合理配置各种税收负担,避免了过多的重复纳税,同时确保了企业的合法合规,减少了企业的税负。

该企业还充分利用税收递延的政策,通过合理设置资金流动,延缓税收的支付,提前将资金用于发展和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该企业通过加强税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纳税行为,避免了税收风险和纳税风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税负。

通过以上纳税筹划方案的实施,该企业成功降低了税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将合理的纳税筹划融入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合法合规,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税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营业税纳税筹划实例

营业税纳税筹划实例

营业税纳税筹划实例现行营业税暂行条件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对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是否签订承包合同将划归营业税两个不同的税目。

建筑业适用的税率是3%,服务业适用的税率是5%.工程承包公司承包建筑安装工程业务,如果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有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则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均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如果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而只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等业务,则对工程公司的此项业务收入应按“服务业”5%的税率计征营业税。

例如:乙单位有一工程项目需找施工单位承建,在甲工程公司的努力下,由丙建筑公司与乙单位签订承建合同,合同金额为5000万元,另外乙单位付给甲公司劳务费50万元。

甲公司应纳营业税税额=50×5%=2.5(万元)乙公司应纳营业税税额=5000×3%=150(万元)两公司合计应纳营业税税额=2.56+150=152.5(万元)如果甲公司进行筹划,直接与乙单位签订合同,合同金额为5050万元,然后再将工程以5000万元转包给丙公司,则:甲公司应纳税额=(5050-5000)×3%=1.5(万元)乙公司应纳营业税税额=5000×3%=150(万元)两公司合计应纳营业税税额=1.5+150=151.5(万元)节税额=152.5-151.5=1(万元)经过纳税筹划后,可以节约营业税额15000元,但却增加了应交印花税3000元的支出。

因为按照印花税条例规定: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5000万元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双方都要按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印花税税率为0.3‰,计算交纳印花税,其应纳印花税额合计3000元,实际节税额为7000元。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

税收筹划案例分析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税收筹划已成为企业和个人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企业和个人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优化税务结构,减少税收支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税收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某制造企业 A 公司,年度销售额为 5000 万元,成本费用为 4000 万元,利润为 1000 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传统的纳税方式下,A 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1000×25% =250 万元。

然而,通过税收筹划,A 公司发现可以加大研发投入。

根据相关税收政策,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75%在税前摊销。

A 公司决定投入 500 万元用于研发,并将研发费用全部费用化。

这样,可在税前扣除的研发费用为 500 + 500×75% = 875 万元。

此时,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为 1000 875 = 125 万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 125×25% = 3125 万元。

通过这一税收筹划举措,A 公司节省了企业所得税 250 3125 =21875 万元,大大降低了税负,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案例二:个人所得税的筹划_____是一位高薪的企业高管,年薪为 200 万元。

按照正常的工资薪金所得纳税,适用税率高达 45%。

为了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_____与公司协商,将一部分薪酬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

根据税收政策,年终奖有单独的计税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享受相对较低的税率。

假设_____的年薪中有 60 万元作为年终奖发放。

年终奖的计税方式为:先将年终奖除以 12,得到的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计算应纳税额。

营业税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营业税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营业税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利用合作建房筹划
2004.03.02
合作建房是指一方提供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提供资金,双方合作,建造房屋。

根据税法规定,合作建房有两种方式,一是纯粹“以物易物”方式,而是成立“合营企业”方式。

两种方式又因具体情况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纳税义务。

这就给纳税人提供了税务筹划的机会。

例如,甲乙两企业合作建房,甲提供土地使用权,乙提供资金。

两企业约定,房屋建好后,双方均分。

完工后,经有关部门评估,该建筑物价值2000万元,甲乙各分得1000万元的房屋。

可见,甲企业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而拥有了部分新建房屋的所有权,应以转让无形资产税目计算营业税,其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营业额为1000万元,甲应纳的营业税为:1000万元×5%=50万元。

甲企业进行了税务筹划,免交了这部分营业税。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甲企业以土地使用权、乙企业以货币资金合股成立合营企业,合作建房,房屋建成后双方采取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分配方式。

现行营业税法规定:以无形资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当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由于甲企业投入的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因此,无须缴纳营业税。

仅此一项,甲企业就少缴了50万元的税款。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是指通过合理的财务安排和税收政策的利用,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或个人的税负。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纳税筹划的案例分析。

在某市,一家公司经营了多年,税负逐年增加,为了减轻企业的税款负担,公司决定进行纳税筹划。

公司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和财务结构,发现自己在跨境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机会。

由于公司生产的某产品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而在国外市场需求较大,且毛利率较高。

公司决定通过设立子公司在国外进行生产和销售,将利润转移至国外,以减少在国内的税负。

为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税收结构,公司决定将在国外子公司的利润通过代理结算的方式转移到国内母公司,并在国外子公司扣减一些费用,从而进一步减少税负。

通过这样的操作,公司成功地将一部分利润转移至国外,减少了在国内的税款缴纳。

公司还积极利用国家税收政策的优惠政策。

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如果使用某种特殊设备,可以享受到较高的税收优惠政策。

公司在购买设备时选择了符合条件的设备,并及时向税务部门申请优惠政策,成功地减少了税款负担。

公司在纳税筹划过程中还注重合规性,严格按照税收政策的规定进行操作。

公司委托专业的税务机构对筹划方案进行审查和指导,并及时向税务部门进行报备,以确保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通过上述的纳税筹划,公司成功地减轻了税务负担,提高了盈利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纳税筹划需要遵守法律和税收政策的规定,同时还需要考虑适度和可持续的原则,不能为了逃避税负而违反法律和伦理道德。

纳税筹划应当是合理合法的行为,旨在合理利用税收政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营业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一、案例名称:酒店兼营行为的税收筹划
二、案例适用:“兼营行为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内容:
某集团下属的一个酒店是集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为一体的服务企业,该酒店是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4%,2004年7月份发生以下业务:
(1)客房部收取客房收入80000元;
(2)为某公司提供办公用房(每月作价6000元),条件是该公司为酒店提供价值相当的灯具和装饰画,合同期半年;
(3)集团公司召开会议,租用宾馆会议室、客房5天,租金作价10000元,酒店将其冲减应上交集团公司的管理费;
(4)餐饮部收取餐饮服务收入60000元,其中附设的外卖点销售烟酒、饮料收入20000元;
(5)洗衣房为旅客洗衣收费2000元,与客房部内部结算洗床被款10000元;
(6)一楼商品部出售百货收入90000元;
(7)二楼供外商合资企业经营游乐项目,合同规定客房按月固定收取收益50000元;
(8)代客预定飞机票、火车票手续费收入4000元;
(9)收取桑拿浴门票收入30000元;
(10)收取舞场门票收入20000元。

请问该酒店应如何进行核算可减轻税负?
案例二
一、案例名称:建筑业的税收筹划
二、案例适用:“建筑业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内容:
(1)建设单位A建造一栋商业大楼,以包工不包料的形式出包给施工企业B,工程总承包价为3000万元,另工程所用的主要材料由建设单位A供应,材料价款为2100万元。

价款结清后施工企业B应纳营业税额=(3000+2100)×3%=153(万元)。

如何进行税收筹划,使得企业B缴纳的营业税税负减少?
(2)安装企业B承包制造企业A设备的安装工程,经双方协商,设备由安装企业B 提供并负责安装,工程总价款为400万元(其中安装费60万元)。

价款结清后,B企业应纳营业税额=400×3%=12(万元)。

B企业应如何节税?
(3)建设单位A有一工程需找一施工单位承建。

在工程承包公司B的组织安排下,施工单位C承建了该项工程。

A与C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金额为425万元。

此外,C还支付给B公司25万元的服务费用。

此时工程承包公司B应纳营业税额=25×5%=1.25(万元)。

如何进行纳税筹划,使得B的税收负担减轻?
案例三
一、案例名称:从业务模式变换中寻找筹划空间
二、案例适用:“转让无形资产与销售不动产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内容:
东方集团是国内知名企业、“东方”已成为知名品牌,集团位于中原腹地,不断整合和优化电机研发、制造、销售的价值链,在国内拥有多家生产销售子公司、分公司及办事处。

现东方集团(文中称甲方)与沃马商贸公司(文中称乙方)就甲方拥有的一座商务大楼的经营租赁达成合作协议草案。

为了规避相关财税风险,更好地发挥资产的经营效益,集团聘请税务专家对该项目进行分析评价。

经过细致分析和实地调研,税务专家为东方集团设计了两个不同的纳税方案:
方案一:资产租赁经营方案。

甲乙双方签订资产租赁合同,在资产租赁经营合同中应严格界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具体条款安排如下:
(1)主体资产所涉及的合同价款为租赁收入,甲方按照租赁业务开具发票给乙方。

(2)为了保证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完整性,甲方向乙方收取资产经营押金,并约定所委托资产的维修费用(包括对房屋、电梯、供电设施定期安全检查,电梯、房屋主体结构、给排水设施等维修费用)由乙方负担。

为了便利操作,甲乙双方就维修费设立定额制。

(3)为了保证资产的合理使用,所委托经营资产的物业费应由乙方负担。

乙方还须承担经营期内的水、电、空调、通讯及而产生的费用,并按单如期缴纳。

(4)出于管理的需要,甲方派驻管理人员协助乙方对委托经营资产进行管理,由乙方负担该派驻管理人员的办公费用及相关费用。

(5)甲方拥有大楼顶部部分广告位所有权,但甲方对外出租大楼顶部部分广告位时,须征求乙方意见。

乙方有权提出有偿使用该部分广告位,并享有优先权,所需费用双方协商确定。

凡涉及该广告位有偿使用的,须另行签订独立协议约定。

(6)甲方人员对乙方在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为乙方提供劳务或其他帮助的,乙方应以劳务费或佣金的形式支付相关报酬。

反之,乙方人员对甲方在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为甲方提供劳务或其他帮助的,甲方也应以劳务费或佣金的形式支付相关报酬。

(7)甲乙双方在资产委托经营中出现争议的,可以友好协商途径,并可通过调整交易价款和交易条件的办法予以解决。

若确实无法协商解决的,可以诉诸法律。

方案二:内部承包经营模式
甲方在项目前期运作的基础上,对于不动产物业部分进行剥离,注册成立一家独立运作的商业公司,然后对该商业公司采取内部承包经营方式,即签订内部承包经营合同,并使出包方收取的承包费同时符合以下3个条件:(1)承包方以出包方名义对外经营,由出包方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2)承包方的经营收支全部纳入出包方的财务会计核算;(3)出包方与承包方的利益分配是以出包方的利润为基础。

最后经过运作,乙方经过一定程序后成为承包方。

要求:(1)试对上述两个方案进行评析;
(2)站在东方集团的角度,该如何对上述方案作出选择?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案?
案例四
一、案例名称:捆绑式销售巧纳税多获利
二、案例适用:“销售方式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内容:
每一个流通领域的小老板都想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销售业绩,同时还希望尽可能多的减少纳税负担。

赵源是广州的一家服装品牌店的小老板,闲时总爱到广州各大商场“游逛”,以调查各个商场服装的销售情况和促销手段。

2005年11月,赵源在中华广场手机专卖区又见到某大型
移动电信公司“1元购机”活动,该电信公司打出了“1元手机+1年话费=话费同等价值手机”的广告语,只要是该公司的银卡以上用户在预存话费后,可以最低1元的价格购机。

赵源使用的手机通信网络正是该运营商的,频频使用手机联络业务的他早已经是该移动电信公司的“金卡”用户,预缴话费又能获得低价手机这么超值的活动吸引了赵源的眼光。

当时赵源看中了一部索尼爱立信S700C,其市场价格为3967元,金卡用户预存3720元话费后可以1元购买,购机预存的话费分12个月平均返还,每月必须消费310元,如果当月消费不足,仍按规定金额收取。

以市场价九折的价格买下该手机,又可以获得与手机价格相当的话费,可谓是手机、话费两兼得,而赵源一个月的手机费远远要超过该规定数额,这便十分划算。

在调查市场的同时,赵源又买下一部超值手机,他心里十分愉悦。

但是,赵源在买下该手机后又想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何该电信移动公司要采用捆绑式的销售方式来促进销售?精明的商家肯定会计算好促销时的得失,但商家的算盘是怎么打的呢?
(1)试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帮助赵源释疑解难。

(2)服装品牌店的老板赵源,是否能够采用该移动电信公司销售的手段,对其服装实行“买一送一”,对需缴纳的增值税进行筹划呢?
案例五
一、案例名称:融资租赁期满、设备所有权不转让可能节税
二、案例适用:“租赁业计税依据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内容:
甲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一般纳税人),兼营融资租赁业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2003年1月份,甲公司按照乙公司所要求的规格、型号、性能等条件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是500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

(营业税率5%,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7%、教育费附加3%)。

方案1:租期10年,租赁期满后,设备的所有权归乙公司,租金总额1 000万元,乙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方案2:租期8年,租赁期满,甲公司将设备收回,假定收回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200万元。

租金总额800万元,乙公司于每年年初支付租金100万元。

试分析:该企业(甲公司)选择哪种方案可以降低营业税税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