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形近字积累【部编版七下第14课】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3.小茅屋的主人为过路人准备了哪些必需品?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具有怎样的品质?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

《驿路梨花》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4课】

《驿路梨花》读读写写、多音字形近字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4课】

《驿路梨花》生字词填空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4课】
一、课后读读写写:
驿.路陡峭.露.宿
闲修莹.折.损
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露:露.
折:折.
宿:住宿.一宿.星宿.
菌:细菌.菌.子
形近字:
陡.峭徒.然
桥梁.高粱.
竹篾.蔑.视
修葺.鹿茸.
辨.别花瓣.
晶莹.萤.火虫荧.光
参考答案
一、课后读读写写:
寨.káng驿.路yì迷茫.máng陡峭.qiào露.宿lù
竹.闲yōu修葺莹.yíng折.损zhé
二、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露:露.宿
折:折.损
宿:住宿.sù一宿.xiǔ星宿.xiù菌:细菌.jūn菌.子jùn
形近字:
陡.峭dǒu徒.然tú
桥梁.liáng高粱.liang
竹篾.miè蔑.视miè
修葺.qì鹿茸.róng
辨.别biàn花瓣.bàn
晶莹.yíng萤.火虫yíng荧.光yíng。

七下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知识点

七下第四单元《驿路梨花》知识点

13.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文学常识】1.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

江西萍乡人。

作品有《鹿衔草》《边塞烽火》《芦笙恋歌》等。

2.驿路:又叫驿道,是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者休息的驿站。

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内容思想】1.小说通过发生在哀牢山深处一所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再现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歌颂了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2.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晚一早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维护的过程来看,课文采用的是倒叙。

3.文章思路:发现小茅屋——投宿小茅屋——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修葺小茅屋——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4.按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列表如下:十多年前:解放军战士路过建小茅屋十多年前的第二天以后:梨花姑娘常常来照料小茅屋前几年梨花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上个月:瑶族老人借住暮色中到第二天早晨:“我们”路过住宿,修屋5.“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发生了几次误会?作者设置了几个悬念?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表达效果: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6.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到小说的最后,通过哈尼族小姑娘,我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深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继续帮助过路人,并且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接管了小茅屋;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心存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

14.驿路梨花

14.驿路梨花

个社会人与人之间将变得冷漠,甚至残酷。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13.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3 分) A.麂 子(jì ) . 撵 走(niǎn) . 露 宿(lò u) .
B.喷 香(pēn) 晶莹 (yí ng) 悠 闲(yōu) . . . C.寨 子(zhà i) 恍 惚(huǎng) 撵 走(niǎn) . . . D.驿 路(yì ) 陡 峭(zǒu) 修葺 (qì ) . . .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7.仿写句子。(4 分)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 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
爬山一样。山路上的登者所攀过的地方, 有时是平缓坡地,有时是陡峭高崖。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坚定的信仰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善的象征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成就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16.第②段和第③段所列举的都是修鞋必备的材料和工具,作者 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 分)
点出鞋摊的普通,修鞋工作的平凡。
四清导航
四清导航
17.结尾“我重新看了这补鞋匠一眼”“又向玻璃窗子里面不谢 的花看了一眼”,这两眼之间有何关联?(4 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彭荆风,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195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

与人合写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与《芦笙恋歌》,“文革”后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鹿衔草》,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等。

二、背景资料《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

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三、理解词义1.修葺:修理房屋。

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2.折损:因过分尊重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3.驿路: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4.迷茫:广阔而看不清楚。

5.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6.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7.延伸:延长伸展。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9):写“我”和老余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

第二部分(10—12):“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是谁。

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第四部分(28—37):写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引用诗句点题。

五、问题归纳1.开篇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挨”“延伸”“消失”由近及远,描写出了山峦的层叠和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文“小屋”的出现作铺垫。

2.“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驿路梨花》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章选⾃1977年11⽉27⽇《光明⽇报》,⽂体为⼩说。

⽂章共37个⾃然段,称呼为第⼀⼈称。

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现本⽂⼊选⼈教社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教材第14课。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4课《驿路梨花》课⽂原⽂ ⼭,好⼤的⼭啊!起伏的青⼭⼀座挨⼀座,延伸到远⽅,消失在迷茫的暮⾊中。

这是哀牢⼭南段的处。

这么陡峭的⼭,这么茂密的树林,⾛上⼀天,路上也难得遇见⼏个⼈。

⼣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中露宿了。

同⾏⽼余是在边境地区⽣活过多年的⼈。

正⾛着,他突然指着前⾯叫了起来:“看,梨花!” ⽩⾊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梨树林啊! ⽼余说:“这⾥有梨树,前边就会有⼈家。

” ⼀弯新⽉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着。

⼭间的夜风吹得⼈脸上凉凉的,梨花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上。

“快看,有⼈家了。

” ⼀座草顶、⽵篾泥墙的⼩屋出现在梨树林边。

屋⾥漆⿊,没有灯也没有⼈声。

这是什么⼈的房⼦呢? ⽼余打着电筒⾛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

⽩⽔门板上⽤⿊炭写着两个字:“请进!” 我们推开门进去。

⽕塘⾥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住过了。

⼀张简陋的⼤⽵床铺着厚厚的稻草。

倚在墙边的⼤⽵筒⾥装满了⽔,我尝了⼀⼝,⽔清凉可⼝。

我们⾛累了,决定在这⾥过夜。

⽼余⽤电筒在屋⾥上上下下扫射了⼀圈,⼜发现墙上写着⼏⾏粗⼤的字:“屋后边有⼲柴,梁上⽵筒⾥有⽶,有盐巴,有辣⼦。

” 我们开始烧⽕做饭。

温暖的⽕、喷⾹的⽶饭和滚热的洗脚⽔,把我们⾝上的疲劳、饥饿都撵⾛了。

我们躺在软软的⼲草铺上,对⼩茅屋的主⼈有说不尽的感激。

我问⽼余:“你猜这家主⼈是⼲什么的?”⽼余说:“可能是⼀位守⼭护林的⽼⼈。

” 正说着,门被推开了。

⼀个须眉花⽩的瑶族⽼⼈站在门前,⼿⾥提着⼀杆明⽕枪,肩上打着⼀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1.根据拼音写汉字。

荆jí(____)陡qiào(____)竹miè(____)简lòu(____)huǎnghū(______)ōugē(______)【答案】(1).棘(2).峭(3).篾(4).陋(5).恍惚(6).讴歌【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此题需要注意“峭”“篾”“讴”的偏旁不要写错。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晶莹迁陡茂密花瓣B.茸毛竹篾蔑视歌谣C.明枪夜幕恍忽拆损D.雷峰作楫陡峭挺好【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应为“迁徙”;C项应为“恍惚”“折损”;D项应为“雷锋”“作揖”。

故选B。

3.下面不全是同义词的一组是( )A.简陋—简单悠闲—安闲B.延伸—延长漫步—信步C.修葺—修缮茂密—茂盛D.照料—照看陡峭—倾斜【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能力。

同义词指的是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有许多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语。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时,有着细微的差别。

D项中“陡峭”与“倾斜”不是同义词。

“陡峭”指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倾斜”指的是(物体)向一边偏斜。

故选D。

4.“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指的是( )A.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

B.具有美好心灵的哈尼族小姑娘。

C.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D.语意双关,既指漫山遍野盛开的洁白的梨花,又指心灵美好的哈尼族小姑娘,更是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象征。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14、驿路梨花(彭荆风)

14、驿路梨花(彭荆风)

十四、驿路梨花(彭荆风)1、易读错的字彭荆(jīng)风驿(yì)路露(lù)宿四溢(yì)太阳寨(zhài)陡峭(qiào)茂(mào)密花瓣(bàn)瞪(dèng)眼竹篾(miè)漆(qī)黑火塘(táng)恍惚(huǎng hū)撵(niǎn)走瑶(yáo)族麂(jǐ)子蹦(bèng)开菌(jùn)子修葺(qì)蘑菇(mó gu)2、多音字āi (挨着) zháo (着急) zhāo(高着) lù(露宿)挨着着露ái (挨打) zhe (笑着) zhuó(着陆) lòu (露脸) sù(宿舍) pù(干草铺) quān (一圈) pèn (喷香)宿 xiǔ(一宿)铺圈 juān (圈鸡)喷xiù(星宿) pū(铺垫) juàn (猪圈) pēn (喷水) tí(提着) lèi(又累又饿) dìng (钉在) chù(到处)提累 léi (累赘)钉处dī(提防) lěi(成年累月) dīng (钉子) chǔ(处女) biàn (方便) xià(吓唬人) jiě(解放军) jùn (菌子)便吓解 jiè(押解)菌pián (便宜) hè(恐吓) xiè(浑身解数) jūn (细菌)shí(拾菌子) qí(好奇) zhé(折损) tǔ(吐着烟)拾奇折 shé(折了)吐shè(拾级) jī(奇数) zhē(折腾) tù(呕吐)3、形近字陡dǒu (陡峭)密mì(茂密)寨zhài (太阳寨)瓣bàn (花瓣)徒 tú(徒弟)赛 sài (比赛)徙xǐ(迁徙)蜜mì(甜蜜)塞sài (塞外)辫 biàn (小辫)辩biàn(辩论)篾miè(竹篾)漆qī(漆黑)塘táng (火塘)糖táng (糖块)辨biàn(辨别)蔑miè(诬蔑)膝xī(膝盖)搪táng (搪塞)稻dào (稻草)铺pù(床铺)溢yì(香气四溢)喷 pēn (喷香)蹈 dǎo (舞蹈)哺bǔ(哺育)隘ài (狭隘)滔tāo (滔滔)捕bǔ(逮捕)谥shì(谥号)愤fèn (愤怒)葺qì(修葺)猜cāi (猜测)瞪dèng (瞪眼)瑶yáo (瑶族)耸 sǒng (高耸)澄chéng(澄澈)谣 yáo (谣言)茸róng (茸毛)倩qiàn (倩影)蹬dēng (蹬车)摇yáo (摇动)辣là(辣子)端duān (端来)揣chuǎi(揣摩)莹yíng (晶莹)竦sǒng (竦峙)瑞ruì(瑞雪)萦yíng (萦绕)悚sǒng (震悚)湍tuān (湍急)踹chuài(踹一脚)茔yíng (坟茔)萤yíng(萤火虫)挨āi(后不挨寨)驿yì(驿路梨花)砍kǎn (砍柴)荧yíng(荧光屏)唉āi(唉声叹气)译yì(翻译)莺yīng (黄莺)埃āi(尘埃落定)释shì(解释)坎kǎn (坎坷)4、解词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