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青岛版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

合集下载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

青岛小学科学五下《5.凸透镜》word教案 (1)

凸透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2. 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问题”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师:同学们都喜欢喜羊羊吗?同学们知道,喜羊羊虽然聪明,可是也很调皮。

一天,他伙同沸羊羊、懒洋洋将慢羊羊村长的眼镜给偷走了,以为这样慢羊羊村长就不能看书、没法给他们布置作业了。

慢羊羊村长可是一位智者啊,当然有办法应付这点小事了。

他找了一件法宝来看书。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师:咱一块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吧!(PPT:放大镜)师:原来是放大镜啊。

慢羊羊村长用放大镜看书一样看的很清楚。

他看见外面阳光很温暖,就想拿着放大镜出去看书。

然后,他就搬了把躺椅,躺在上面,在太阳光下,舒舒服服的用放大镜看书。

可是,一会儿后,书面上突然冒烟了,紧接着着火了,吓得慢羊羊丢下书,跳下躺椅就跑了,速度可一点儿也不像平时的呢!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相信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新授:(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师:老师将慢羊羊村长的放大镜带到课堂上来了,想近距离的认识它吗?有一个条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外形特点,能做到吗?快去1号材料袋中,只将放大镜取出来,仔细观察观察它吧。

学生分组观察放大镜师:谁来说一说放大镜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答出:放大镜由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镜片的特点是边缘薄、中间厚、透明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放大镜: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镜片特点:边缘薄、中间厚、透明师:人们根据放大镜镜片边缘薄、中间厚、透明的特点,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透镜。

(课件同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

课件同步: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二)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1、放大、聚光作用师:大家以前都玩过凸透镜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集合一下小组的智慧,一起玩一下凸透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凸透镜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凸透镜青岛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凸透镜青岛版题目: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凸透镜引言:本教案是针对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凸透镜一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

通过对凸透镜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实验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一、教学目标:1. 知道凸透镜的定义并能根据形状进行分类;2. 理解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3. 了解凸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进行凸透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的定义及分类;2. 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3. 凸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凸透镜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凸透镜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凸透镜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1. 解释凸透镜的定义:凸透镜是一种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呈园盘形。

2. 分类介绍不同形状的凸透镜:凸透镜根据形状可分为双凸透镜和平凸透镜。

第三步:特点和作用(15分钟)1. 讲解凸透镜的特点:凸透镜有两个面,即薄的中央面和厚的边缘面;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使平行光线会聚或发散。

2. 解释凸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可以增大物体的看得见的大小、变亮、成像等。

第四步:应用实例(15分钟)1. 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例子,如显微镜、老花镜等,并让他们尝试举出更多的例子。

2. 讨论凸透镜在工业中的应用,如摄影、放大器等,并给予适当的解释。

第五步:凸透镜实验(30分钟)1. 设计实验流程,要求学生准备好凸透镜、光源、白纸等实验器材。

2. 学生依次进行实验:将凸透镜固定在支架上,用光源发射平行光线,观察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现象。

3. 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总结规律。

第六步:概念总结(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提问,总结课堂上所学的关于凸透镜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以及课堂上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透镜》精品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透镜》精品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凸透镜》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学生通过对凸透镜的研究,进行定理观测,初步认识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学习测量它的焦距和放大倍数。

3、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是怎样成像的。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特点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准备: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玻璃瓶、透明玻璃碟教学过程:一、导入孩子们,你们爱玩吗?在生活中你们玩过放大镜吗?那对放大镜有哪些认识呢?给同学们介绍介绍好吗?生纷纷举手说他们了解的放大镜。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放大聚光成像的特点。

二、展示新课活动一导入:我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那想不想验证一下呢?从同学们的表情中我知道同学们都想验证一下,那我们开始实验吧!1、制定方案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材料袋中提供的材料进行验证。

如果是晴天,做验证凸透镜具有聚光作用时可以在室外,如果是阴天就利用实验材料。

2、实施探究在做实验室老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记录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在放大和聚光是否一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凸透镜的放大和聚光作用。

活动二导入:孩子们,刚才你们对发现的放大和聚光作用进行了验证,那你们想不想验证成像作用呢?进入活动.1、提出问题①凸透镜成像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②成的像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2、制定方案各小组商量制定方案,进行分工。

3、实施探究①记录做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发现。

②注意安全。

4、展示交流①学生交流探究发现②部分小组可能实验效果不明显,找出原因,并再次进行试验。

5、总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拓展延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凸透镜的认识和老师准备的材料,制作凸透镜,先制作,再进行比赛,并对自己制作的凸透镜进行今天这节课我们做的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案本课将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为此,需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实验材料,如光学实验盒、放大镜、滴管、盛水的玻璃杯等。

同时,本课还提供了一个实验记录表,以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猜想和发现。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将了解凸透镜的种类和功能特点,探究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将有助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并体验科学的乐趣。

由于学生对于凸透镜的命名可能存在一些陌生,因此本课将从放大镜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作用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了一个猜谜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接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认识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最后,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制作能力。

整个课程需要1个课时。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项实验,探究凸透镜有成像的规律。

请你们先准备好一个凸透镜、一个白纸、一个小灯泡和一根细竹签。

把小灯泡放在一边,把竹签放在另一边,然后用手持凸透镜对着小灯泡,让光线通过凸透镜,最后在白纸上形成一个像。

同学们可以试着调整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2)同学们开始实验,有些同学发现,当凸透镜和白纸的距离增加时,像会变得更小,而当距离减小时,像会变得更大。

还有些同学发现,当调整凸透镜和小灯泡的距离时,像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3)教师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调整距离会改变像的大小和位置呢?同学们可以尝试用手指代替竹签,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经过探究,同学们发现,像的大小和位置与凸透镜和物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小,像就越大;距离越大,像就越小;像的位置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4)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凸透镜有成像的规律,即距离越小,像就越大;距离越大,像就越小;像的位置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凸透镜》

(整理)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凸透镜》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凸透镜》教学设计课型:实验课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透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通过观察\试验,探究到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能与他人交换意见,懂得交流与探讨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和想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

教学重难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准备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放大镜、玻璃、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老朋友登场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出示玻璃)这位老朋友,就在你的桌上,谁来说说它的特点?(学生描述对玻璃片的原先经验:透明的、平的、圆的)(二)认识凸透镜的特点、结构:1、了解凸透镜的外形特征:1)想认识新朋友吗?有个条件,观察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外形的不同点,行吗?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4)原来它们都是透明的啊!(板书:透明)这位新朋友的外形还有边缘薄,中间厚或是中间凸出来的特点,这一点也记录下来。

(板书:边缘薄中间厚凸)5)小结:像这种边缘薄,中间厚的镜片,我们叫它“凸透镜”。

(板书“镜”)。

2、认识放大镜的构造:谁来谈谈放大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的?(镜片、镜框、镜柄)(三)寻找凸透镜的作用:1、利用放大镜观察:1)让我们用这把凸透镜,研究一下它能做些什么吧!2)学生观察:3)学生汇报:板书:放大、聚光4)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2、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出示凸透镜、纸屏、蜡烛,把这三种器材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纸屏上发现凸透镜的秘密。

实验提示:1、像的大小可以变化吗?2、观察蜡烛、凸透镜、纸屏之间的距离变化,所发生的现象。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在实验中适时地针对每组的不同问题进行适时地指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凸透镜 青岛版(六年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5、凸透镜    青岛版(六年制)
(2)、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学生一般会回答:①火柴头被点燃了。②蚂蚁、小虫被晒死了。③纸被烧冒烟了,纸被烧出一个小洞。)
(3)师生小结: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成一个亮点,在这个点上集中了太阳的光和热,温度很高,所以能使火柴燃烧。因为老花眼镜也是凸透镜,因此不能用它去看太阳或其他强光源,以防烧伤眼睛。(师板书聚光)
活动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1、认识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1)组织学生拿着凸透镜、火柴和直尺到室外阳光强的地方玩凸透镜。(一部分学生用凸透镜自由玩,一部分学生不用凸透镜,直接将火柴放到阳光下晒,然后再交换做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如凸透镜面要和阳光垂直,调节镜面到火柴头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手拿放大镜不要晃动等。也可让学生边玩边研究怎样玩才能达到以上几个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4)总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师板书成像)
4、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师:刚才的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大有小,引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请各小组继续研究。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供给学生下面表格,让学生边实验边填写。
附表格:
(二)猜想假设
凸透镜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根据
活动一、玩一玩放大镜1、观察桌面上的放大镜,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师: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放大镜和老花眼镜都是凸透镜。(板书课题)
3、提出问题:你还在哪里见过凸透镜呢?(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里、放映机里、有的铅笔头上也有等)
5、凸透镜
编委
审稿
使用人
使用时间
教材简析:
本课从观察放大镜入手,首先完成放大镜到凸透镜名称的变化,再以探究凸透镜有什么作用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镜片的特点及凸透镜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凸透镜》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凸透镜》教案 青岛版

凸透镜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放大镜吗?有什么发现?2 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二、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三.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

(提示:注意安全,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用凸透镜、蜡烛、纸屏实验,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分组实验:找一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汇报实验结果:(利用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7学生教师总结凸透镜作用(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8讨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9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

凸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四.联系生活,认识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学生讨论交流。

放大镜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等。

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

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学生制作土照相机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板书设计:5.凸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透明的镜片凸透镜的作用:放大、聚光、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距纸屏近,距蜡烛远缩小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放大课后反思:。

5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 .《凸透镜》 教学设计

5青岛版《科学》六制五年级下册 .《凸透镜》 教学设计

5.《凸透镜》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凸透镜》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下册《我们怎么看到物体》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放大镜的特点,认识凸透镜,通过探究光在穿过凸透镜时发生的折射现象,认识凸透镜的作用,重点探究凸透镜的原理和成像规律,进而根据特点制作凸透镜。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问题“凸透镜有什么秘密?”激发探究欲望,需要准备一些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我们观察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放大镜,发现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活动二“凸透镜有什么作用?”通过在阳光下、透过凸透镜看书等活动,探究凸透镜有聚光、放大的作用;接下来通过蜡烛、纸屏、凸透镜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探究凸透镜具有成倒像的作用。

第三部分是自由活动,“做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特点,自己动手做一个凸透镜,可以在瓶中加入水试一试,也可以用水滴做一个,还可以用其他方法。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提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便利?”的问题,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有的同学平时也玩过凸透镜,所以对凸透镜有了简单了解,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

在技能方面,学生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成像实验中老师要做好指导。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以激发,而对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通过观察,发现凸透镜边缘薄、中间厚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制作凸透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凸透镜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2. 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问题”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
师:同学们都喜欢喜羊羊吗?同学们知道,喜羊羊虽然聪明,可是也很调皮。

一天,他伙同沸羊羊、懒洋洋将慢羊羊村长的眼镜给偷走了,以为这样慢羊羊村长就不能看书、没法给他们布置作业了。

慢羊羊村长可是一位智者啊,当然有办法应付这点小事了。

他找了一件法宝来看书。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师:咱一块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吧!
(PPT:放大镜)
师:原来是放大镜啊。

慢羊羊村长用放大镜看书一样看的很清楚。

他看见外面阳光很温暖,就想拿着放大镜出去看书。

然后,他就搬了把躺椅,躺在上面,在太阳光下,舒舒服服的用放大镜看书。

可是,一会儿后,书面上突然冒烟了,紧接着着火了,吓得慢羊羊丢下书,跳下躺椅就跑了,速度可一点儿也不像平时的呢!同学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相信经过这节课的探究之后,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新授:
(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师:老师将慢羊羊村长的放大镜带到课堂上来了,想近距离的认识它吗?有一个条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外形特点,能做到吗?快去1号材料袋中,只将放大镜取出来,仔细观察观察它吧。

学生分组观察放大镜
师:谁来说一说放大镜有哪些特点?
引导学生答出:放大镜由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
镜片的特点是边缘薄、中间厚、透明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放大镜: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
镜片特点:边缘薄、中间厚、透明
师:人们根据放大镜镜片边缘薄、中间厚、透明的特点,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透镜。

(课件同步)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

课件同步:凸透镜
板书课题:凸透镜
(二)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1、放大、聚光作用
师:大家以前都玩过凸透镜吧!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集合一下小组的智慧,一起玩一下凸透镜。

但是,玩的过程要注意思考:你们玩的过程中发现凸透镜都有哪些作用?
(板书:作用)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辅助材料,它们也在1号材料袋中,打开看看是什么吧?
生:激光灯
师:同学们在玩的时候要注意,一定不可以将激光灯通过凸透镜后直接对着眼睛,会损伤眼睛的。

好,开始动手“玩”一下吧!玩完之后将材料放回1号材料袋中。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们小组的收获?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放大
聚光
成像
师:(回答聚光的时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说明聚光后的那一点温度高,可以使火柴点燃或者烧死蚂蚁)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那你能不能根据刚才我们得到的结论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慢羊羊村长用放大镜看书会很清楚?
生答:放大作用
师:为什么慢羊羊村长在阳光下看书,书会被点燃?
生答
师:刚才同学们是用凸透镜直接去观察,或者是用两个激光灯来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现在,老师想用一个激光灯和凸透镜为同学们变一个小魔术。

2、激光灯演示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师:但是我需要一名小助手。

谁愿意来做我的小助手?
(请一位同学上前。


首先,我请助手将激光灯发出的光射在大屏幕的句号上。

好,保持这个姿势不要动。

魔术时间到了。

请看!变!(将放大镜放在激光灯与大屏幕之间)
师:看清楚了吗?再看一次!变!你看到了什么啊?
学生回答:光斑位置改变了。

师: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光是沿什么传播的?但是,光通过凸透镜之后,大屏幕上的光斑与激光灯射出的光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我们可以说:凸透镜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3、初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师:刚才在研究凸透镜的作用的时候呢,有许多同学提出了疑问:老师,放大镜不是放大作用吗?怎么我观察到的像是缩小的呢?老师,我通过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他怎么是倒立的呢?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疑问,我们接下来就重点研究一下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为了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好的研究这一作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他们就在2号材料袋中。

请打开2号材料袋,将材料取出后坐好。

注意,材料袋中有烧杯,小心,不要将烧杯打碎。

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材料。

师生一起介绍2号材料袋中的材料、作用及使用方法。

(重点强调使用火柴注意安全,火柴使用完后放在小烧杯中,介绍实验报告单的填写方法)
师:在同学们实验之前呢,老师想为同学们提一些建议,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温馨提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分组指导,
师:看到同学们实验得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发现。

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

其他小组要做好记录,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师:通过分析刚才同学们的实验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并板书规律: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像。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师: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学生回答交流。

四、课堂小结
其实呀,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并且凸透镜中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凸透镜应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更希望大家课后像牛顿一样,进一步开展研究,去探究更多的光学奥秘。

老师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道思考题,希望同学们可以课下思考一下,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动手实践一下:能不能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自己尝试着做一个望远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