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C51单片机智能小车设计分析_叶伟慧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小车一、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越来越普及,但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危及了人们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探险、排爆等危险场合工作的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生产中运输小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汽车已经不再只是拥有四个轮子的交通工具,人们更加希望汽车作为日常生活以及工作范围的一种延伸。
所以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发展是必须的,智能小车是一个集坏境感知、规划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的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二、设计总框图三、硬件电路设计STC89C51单片机系统八路红外传感器L298N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总体设计框图L7805是我们最常用到的稳压芯片,本设计中采用7节5号干电池进行供电,电容C2、C3对输入到L7805前的直流电进行滤波,之后输入到L7805,经其稳压后输出5V直流电,给单片机供电。
稳压电路2、八路红外传感器模块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红外对管对黑线及障碍物进行检测;此模块拥有两个LM324放大器和两个74HC14D,当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物体上的反射光被接收管接收到时会产生不同幅度的电压,经由模块的LM324芯片进行信号放大,之后输入到74HC14D进行高低电平的转换。
小车在行驶过程中红外管不断地向外发射红外线,当红外光遇到白色地面时发生漫发射,反射光被接收管接收,模块输出低电平;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线被吸收,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此时模块输出高电平;单片机通过程序控制不断检测模块输出引脚的高低电平从而实现信号的检测。
小车的避障原理与此类似,当红外管不断发出红外线,而在距小车前方6cm无障碍物时,红外线不发生反射,此时接收管接收不到反射光,模块输出低电平;当小车前方6cm内有障碍物时,红外管发出的红外线将会被反射回来,接收管接受到反射光,模块输出高电平。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报告

本人保证自写文档,文档不足之处请谅解目录一、设计的目的------------------1二、设计的模块------------------1三、程序的流程------------------6四、元器件清单------------------8五、成品的制作------------------8六、注意事项--------------------9七、设计的总结------------------9设计的目的智能遥控车地目的主要突出在智能与遥控上,遥控意思明显就是通过某种控制手段使得小车能够实现由控制者控制前进后退等操作;智能可以体现为功能上的智能化。
本作的目的是实现控制小车移动时对前方所存在的威胁进行报警提醒。
设计的模块此次设计的硬件电路模块大致为五大类,分别是51单片机最小系统模块、电源模块、电机工作驱动模块、超声波报警系统模块、无线控制发射接收模块。
下图为硬件电路框图:1、单片机最小系统此模块式是本设计的控制核心模块,单片机最小系统由三部分组成:STC89C52芯片部分、复位部分(由按键开关、极性电容、10K电阻组成)、晶振部分(由12M石英晶振、两个30PF的瓷片电容组成)。
主要起程序的输入与控制、程序的复位、时间频率控制的作用。
2、无线控制模块本设计的无线控制模块是由编码芯片PT2262和解码芯片PT2272组成的电路模块组成,工作方式是编码芯片PT2262 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 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3、电机驱动模块本设计是采用了L298N电机驱动模块来驱动减速电机工作;L298N是ST公司生产的一种高电压、大电流电机驱动芯片。
该芯片采用15脚封装。
主要特点是:工作电压高,最高工作电压可达46V;输出电流大,瞬间峰值电流可达3A,持续工作电流为2A;额定功率25W。
基于51单片机的寻迹小车设计报告

寻迹小车摘要:以C8051F单片机作为微空机器,设计出一种寻迹小车,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黑带信号,利用单片机输出PWM脉冲控制两组直流电机正反转和转动的速度,使小车沿着还带行走。
关键词:寻迹,检测,传出信号。
1.方案论证与选择1.1电机驱动芯片的选择方案一:采用内部集成H桥式芯片L298驱动电路。
方案二:采用分立元件的H桥驱动电路。
由于采用内部集成H桥式芯片每一组PWM波用来控制一个电机的速度,而另外两个I/O口可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比较简单,电路也很简单,一个芯片内包含有8个功率管,这样简化了电路的复杂性,所以采用方案一。
1.2传感器的选择方案一:采用发光二极管发光,用光敏二极管接收。
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可见光照射到黑带时,光线被黑带接收,光敏二极管检测到信号,呈现高阻抗,使输出端为低电平。
当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可见光照射到地面时,它发出的可见光反射回来被光敏二极管检测到时,起阻抗迅速降低,此时输出端为高电平。
但是由于光敏二极管受环境中可见光影响较大,电路中的电压不太稳定。
方案二:利用红线发射管发射红线,红外线二极管进行接收。
采用四组红外光敏耦合三极管发射和接收红外信号,外面课见光对接收的信号影响较小。
接收的红外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经过LM393进行比较,产生高电平或低电平输出,信号返回给C8051F单片机.方案三:采用光敏电阻接收可见光检测。
四组光敏电阻用于检测可见光信号。
当光敏电阻检测到黑带时,输出端为低电平,当光敏电阻没有检测到黑带时,输出端为高电平,信号返回给单片机,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向。
光敏电阻易受环境的影响,电压稳定性较差。
综上比较,本设计才用方案二。
2.硬件设计2.1元器件明细表:(1) C8051单片机×1(2) 298带散热片×1(3) 7805带散热片×2(4) TCR5000 ×8(5) LM393 ×4(6)定位器×9(7) 1602显示屏×1(8)开关×1(9)电容:470uF ×110uf ×2104 ×4(9)电阻:EN4007 ×8150Ω×125.1K ×8200Ω×1(10)发光二极管×11(11)三极管×1(12)蜂鸣器×1(13)其他:导线,排线,排针,杜邦头,杜邦针2.2单元电路设计:2.1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2.12驱动电路2.13寻迹电路2.14电源电路2.15显示屏电路2.16蜂鸣器电路2.17指示灯电路VDD +5150VSS3、软件设计主控芯片为C8051F120,编程由C语言实现,程序流程如下:4.系统测试4.1单元电路的检测:4.11驱动电路的检测5V、12V、接地分别接好,使能1使能2接口接5V,A口接5V,B口接地,C口接5V,D口接地,然后用万用电表测01和02,03和04的输出电压是否为12V(可有小偏差),然后交换A,B接口,测01和02,03和04的输出电压是否反向,最后断开使能1和使能2接口,测01和02,03和04的输出电压是否为0V.4.12寻迹电路的检测先把电路接通,用照相机观察TCRT5000是否发光,再把万用表调到20V档位,正接线柱接输出,负接线柱接负极,看电压表示数是否5V(可有小偏差),用白纸挡上四个TCRT5000后,看电压是否有明显变化,最好低电压为1V以下。
80C51单片机智能小车设计分析

首先分析计时精度 , 由于计时系统所采用的是新型显示芯 片 ,所 以其 理论误差 可以控制在 1sy以内;其次,采用 电机 / 轴光 电码盘检测技术进行测速系统 的设计 , 电机车和车轮轴 在 间采用 的是齿轮箱二级减速 , 比为 1 1 ; 变 / 6 车轮周长为 1 5 m 3m , 电机轴和光 电码盘是安装在一起 的,电机轴每转会产 生 2脉 冲 ,而 车轮则有 3 2个脉冲产生 ,使得测距理论精度可 以控制 在 1 5m / 2 4 2 m 4 5 m 3 m 3 = . 2 m < . m以内;最后 由于本设计采用 了 实际测量 与软件补偿 技术 , 以可 以将定位精度 的误差控制在 所 1m 0 m以内。
【 南建辉, 7 】 熊呜, 王军茹. S 5 MC 一 1单 片机 原理及应 用实例 f . M1 北京 :清华 大学 出版社 ,20 04
[ 者简介] 作 叶伟慧 ( 9 5 ),女,广东湛江人 ,硕士研 17 一 究生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信息技术系讲师 , 主要研 究方向: 嵌入式系统 。
参考文献: … 陈伯 时, 电力拖动 自动控 制 系统【 , M] 北京: 机械 x J -k出版 ,
社 , 0 2 4 0
图2 :小车前行与倒车的控制 电路 4 调速 。 . 在设计过程 中一共设计 了三种调速系统方案 ,即 串电阻调速系统 、 宽调速 系统 以及静止可控整流 系统 , 脉 经过 综合 比较后决 定采用 H型双极型可逆脉宽调速变换器实现小 车 的调速功 能, 并对小车 的前行 与后退进 行控 制。 工作过程 其 上文 已做 阐述 ,此处不再赘 述 。 三、软件 设计 对 于微机 控制系统而言, 在设计过程 中硬件 系统只是其中 部分,软件 系统的设计是另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 , 它的主要 内容就是如何根据每个生产对象的实际需要设计 出应用程序 。 具体的程序代码此处不做赘述 , 主要叙述一下程序的安装与维 护。软件 设计完成后便能够生成可执行文件 , 在测试 时点击可 执行文件程序就能正常运行 。 当系统设计完成并安装好各个功 能板卡驱动后 , 要及时进行系统备份 ,以便后续维护 软件 时更 方便 。 外,还要进行重 置功能的设 置,可 以使系统 的安全性 此 得到保证 ,如果系统启动 了重 置功 能,即可恢复到初 始状态 。 四 、系统测试 与性 能评估 在设计制作 完成 后着 重对数据 的精度进 行测试, 包括 计时 精度 以及测距精度和 定准 精度 , 对其 结果进 行分 析做 出如 下性 能评估 :
基于51单片机的循迹小车系统设计说明

基于51单片机的循迹小车系统设计摘要80C51单片机是一款八位单片机,他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
在生活中但凡涉及到自动控制的地方都会出现单片机的身影,单片机的应用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智能化,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这里介绍的是如何用AT89C52单片机来实现小车的循迹功能,该设计是结合科研项目而确定的设计类课题。
本系统以设计题目的要求为目的,采用AT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黑线,控制电动小汽车的自动循迹,快慢速行驶,以及自动停车,并可以自动记录时间、里程和速度,和寻光功能。
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非常简单,可靠性能很高。
实验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
关键词:80C51单片机;电动小车;pwm调速;光电检测;自动调速系统Car tracking system based on microcontrollerAbstract80C51 is a 8 bit single chip computer. Its easily using and multi-function suffer large users.In life, whenever it comes to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local microcontroller will appear figure, microcontroller applications in favor of product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t, and can improve productivity. Here is how to use AT89C52 microcontroller to achieve the car tracking feature, which is designed to determine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sign class topic. This system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subject for the purpose of usingAT89C52 microcontroller core, the use of infrared sensors to detect the black line on the road, the automatic tracking control of electric cars, fast low traffic speeds, as well as automatic parking, and can automatically record time , mileage and speed, and look for the light function.The circuit structure of the entire system is very simple, very high reliability. The test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hardware design and test results of the system analysis.Keywords:80C51 microcontroller; Electric car Pwm speed; A photodetector; Automatic Speed Control System.目录中文摘要 (I)外文摘要 (Ⅱ)1 绪论 (1)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 智能小车研究前景及功能 (3)1.3 国外的研究情况 (6)1.3.1 智能小车国外研究现状.........................1.3.2 智能小车国研究现状.........................1.4 本课题具体应用方面及场合2 智能循迹小车的方案设计2.1 智能小车的运行环境及行走路线 (7)2.1.1 智能小车的运行环境2.1.2 智能小车的运行路线2.2 主控芯片的选择与原理 (8)2.2.1 51单片机引脚与功能说明2.3 调速系统的设计 (8)2.3.1 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2.3.1.1 计算法2.3.1.2 调制法2.3.2 PWM调速的优点3 硬件电路的选择与搭建3.1 单片机的辅助电路3.1.1 时钟电路3.1.2 复位电路3.2 单片机控制模块的设计3.3 驱动模块的设计3.3.1 电机驱动芯片3.3.2 电机驱动模块3.4 循迹模块的制作与设计3.4.1 循迹传感器工作原理3.4.2 寻光电路分析3.4.3 循迹电路分析3.4.3.1 红外对管TCRT5003.4.3.2 电压比较器LM3243.5 各模块的组装与连接4 循迹小车的软件设计4.1 软件设计开发平台 (15)4.2 小车运动状态分析及三路算法的设计 (16)4.2.1 小车运动状态分析 (16)4.2.2 三路循迹算法设计 (17)4.3 软件设计流程图 (20)4.4 软件的调试 (24)4.4.1 设置和删除断点 (24)4.4.2 查看和修改寄存器的容 (26)4.4.3 观察和修改变量 (28)4.4.4 查看存储器区域结论 (44)参考文献 (45)致 (46)附录1 智能循迹小车原理图 (50)附录2 循迹程序附录3 外文参考文献(译文) (50)附录4 外文参考文献(原文)51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基于AT80C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

基于AT80C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设计摘要智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
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通过编程手段完成特定任务的小型化机器人,它具有制作成本低廉,电路结构简单,程序调试方便等优点。
由于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智能小车深受广大机器人爱好者以及高校学生的喜爱。
本系统以设计题目的要求为目的,采用80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障碍,控制电动小汽车的自动避障,快慢速行驶,以及自动停车,并可以自动记录时间、里程和速度。
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
实验测试结果基本满足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及软件的编写。
关键词:智能小车;单片机;超声波检测;PWM调速AbstractAs a new product of modern society, intelligence is the trend in future development. It can work in some specific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mode which sets in advance. Dispensing with behavior adjustment management,but it can achieve the expected,even higher goal.Smart car is a means through programming specific tasks to complete the iniaturi -zation of the robot, it has produced low-cost, circuit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conveni -ent debugging. Because of its highly interesting, intelligent robot car enthusiasts, as well as by the broad masses of college students love.This system regards the request of the topic, adopting 80C51 for controlling core, super sonic sensor for test the hinder. It can run in a high and a low speed or stop automatically. It also can record the time, distance and the speed automaticall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hole system is simple, the function is dependable. Experiment test result basically satisfy the request, this text emphasizes introduced the hardware system designs and the write of program.Key words:smart car;single chip computer;ultrasound detector;PWM speed adjusting目录1 引言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1.3 设计要求 (1)2 总体方案设计 (3)2.1整体方案的设计思想 (3)2.2 总体设计框图 (3)2.3各模块分析选择 (3)2.3.1小车部分分析 (3)2.3.2 控制芯片的分析选择 (4)2.3.3电机驱动模块的分析与选择 (5)2.3.4避障模块的分析与选择 (5)2.3.5电源分析与选择 (6)2.3.6智能小车最后方案 (6)3系统单元电路的设计 (7)3.1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设计 (7)3.1.1 STC89C52单片机基本结构简介 (7)3.1.2 单片机时钟震荡电路 (10)3.1.3 单片机复位电路 (10)3.2 显示模块的设计 (12)3.3 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13)3.3.1智能小车驱动电机的要求 (13)3.3.2直流电机调速原理 (14)3.3.3 L298N双H桥直流电机驱动芯片简介 (15)3.4 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 (18)3.4.1模块特点 (18)3.4.2主要技术参数 (19)3.4.3模块实物图 (19)3.4.4基本工作原理 (19)3.4.5超声波测距模块与单片机相连的接线方法 (20)3.4.6超声波时序图 (20)3.4.7 超声波测距原理及系统组成 (21)3.4.8超声波检测电路 (21)3.5速度检测模块 (22)3.6 电源模块的设计 (27)4 软件设计 (25)4.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25)4.2 显示子程序设计及流程图 (26)4.3测距子程序设计与流程 (27)4.4按键改变占空比程序设计 (28)5“看门狗”技术 (30)6 软件的简单介绍 (32)6.1 Keil软件简介 (32)6.2 STC_ISP_V480的简介 (32)7 总结 (34)致谢 (35)参考文献 (36)附录A 作品实物图 (37)附录B 总程序 (37)1 引言1.1 课题背景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机器人。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设计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课题名称—基于51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_ 电气工程系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及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年11 月19 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开始越来越普及,各种高科技也广泛应用于智能小车和机器人玩具制造领域,使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样化。
智能小车是一个多种高薪技术的集成体,它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可以涉及到当今许多前沿领域的技术。
整个小车平台主要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无线遥控实现前进后退和转向行驶,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实现小车的自适应巡航、避障等功能。
设计采用对比选择,模块独立,综合处理的研究方法。
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出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对比方案优劣选出最优方案进行设计。
从电机车体,最小系统到无线遥控,红外线对管的自动寻迹再到红外线自动避障和语音控制,完成各模块设计。
通过调试检测各模块,得到正确的信号输出,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最后将各个调试成功的模块结合到小车的车体上,结合程序,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将各模块有效整合在一起,达到所预期的目标,完成最终设计与制作,能使小车在一定的环境中智能化运转。
关键字:智能小车,单片机,红外传感器。
目录第一章绪论......................................................................... -1 -1.1.1 智能循迹小车概述....................................................... -1 -1.1.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1.1.3 智能循迹小车智能循迹分类............................................... -2 -1.1.4 智能循迹小车的应用..................................................... -3 -第二章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TC80C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系统的设计

基于“STC80C51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系统的设计作者:罗礼进肖臣鸿刘星倪麒开闫飞旭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17期摘要:以STC80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集光、电、机、无线通信等技术为一体,运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制作一个可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智能车辆系统,具有感知环境、规划决策、自主识别路线进行行驶,可实现自主寻迹、自行避障。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循迹;避障中图分类号:TP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7-0172-02Abstract: To manufacture an intelligent vehicle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in a specific environment, the intelligent minicar takes the STC80C51 single chip as the control core, sets light, electric, mechanic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ies as one and applies detection technology, automatic control technolog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It can sense the environment, carry on the planning decision-making and the independent recognition route to carry on the traveling, simultaneously may realize the self seeking track, automatically avoids the barrier.Key words: STC80C51 single chip, tracking, obstacle avoidance1 概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与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智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车辆操控的智能化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其在交通运输、生产自动化、制造业、危险环境作业等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7期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软件开发设计— 182 —80C51单片机智能小车设计分析叶伟慧(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广东湛江 524094)摘要: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而智能小车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实际生活中智能小车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工作,因此有着得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玩具电动车上加装光电检测器,对小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测量,包括行驶的速度、所处的位置等,然后利用单片机处理测量所得的数据,最终根据实际的测量结果对小车进行智能控制。
关键词:80C51单片机;智能小车中图分类号:TP2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7-0182-02一、设计要求及系统原理 (一)设计要求 智能小车设计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具体功能:要将行车时间、里程数以及行车速度显示出来;可以自动寻迹、寻光并自动躲避障碍,还要能够程控实际的行驶速度,准确定位停车。
针对上述技术要求,在设计思路方面可以以玩具电动车为基础,以80C51单片机为核心,在玩具电动车上加装光电、红外线、金属探测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等装置,从而实时测量电动小车的速度、位置以及运行状态等数据,单片机接收到这些测量数据后对其进行处理,再根据所检测到的各类数据对电动小车进行智能控制,最终实现智能化控制。
(二)系统原理 本文所提出的智能小车设计方案,其智能控制由80C51单片机来实现。
最开始的时候小车的启动与复位是手动操作来实现的,一旦小车在行驶经过规定的起始黑线时,由于车上设置有超声传感器以及红外光电传感器,这些装置会对小车进行检测。
80C51单片机会对小车进行控制,要求其记数、显示以及调速和避障;在行驶过程中,超声传感器的主任务是检测正前方方向,而左右侧方向则由红外光电传感器来完成,正是两类传感器的相互结合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实现系统的自动避障功能;采用双极式H 型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提高小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静态性能与动态性能,行驶时间与里程数采用动态共阴技术实现。
二、硬件设计 (一)直流调速系统利用脉冲宽度调制调速 在本设计中,利用晶闸管的直流斩波器和整流电路作为直流调速系统,其中晶闸管处于开关状态,相位无法对其实行控制,一旦晶闸管处于触发导通的状态,电动机上就会受到电源所加设的电压;如果晶闸管处于断开的状态,相应的直流电源与电动机的连接也会断开,这时电动机就会经过二极管续流,其两端几乎没有电压。
所谓的脉冲宽度调制简称为PWM,其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 的缩写,其只是对晶闸管的导通时间有所改变,并不会改变脉冲周期,所以其直流调速是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实现的。
此外,单片机对继电器的闭合加以控制,也可以实现脉宽调速,不过其会受到驱动能力的限制。
本设计中应用可逆脉冲宽度调制变换器,可以顺利地实现小车左转、右转的功能要求。
可逆脉冲宽度调制变换器结构式的类型包括T 型、H 型多种,本文采用由4个三极电力晶体管与4个续流二极管组成的桥式电路,即双极式H 型变换器,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变换器,其电路原理图如下图1所示: 图1:双极式H 型可逆脉冲宽度调制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 由上图1可以看出,共有两组4个电力晶体管的基极驱动电压,当VT1与VT4处于同步导通或切断的状态,则驱动电路中的Ub1与Ub4相等;当VT2与VT3处于同步动作时,则驱动电压Ub2、Ub3以及-Ub1则相等。
(二)80C51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80C51单片机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微处理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定时器与计数器、串行口中、并行I/O 口以及中断系统和特殊功能寄存器等,在单片机内有单一总线将这些器件连接起来,与传统的结构模式相比,80C51基本结构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采用特殊功能寄存器对各功能部件进行集中控制;此外,由于80C51内部包括ROM/ERPOM,因此其所构成的最小系统结构简单,且可靠性强。
(三)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进行光电检测,通过各类传感器测量小车的行车状态、位置以及避障等数据。
1.起始、终点、测障以及光线检测。
与可见光传感器相比,红外检测体现出可靠性强、反应速度快且定位精度高的优势,因此采用红外光电码盘检测方案。
本设计中检测路面起始点与终点就是通过反射式红外线光电传感器来实现的。
终点是一条宽约两公分的黑线,在检测时为了满足起始时的记数以及到达终点时的停电需要,把一套传感器沿着黑线置于小车的底盘上。
要满足系统识别障碍的功能,最重要的就是传感器的选择,可以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来实现。
本设计所采用的是T/R-40-12小型超声波传感器,该检测元件可以准确地探测到前方的障碍物,然后将超声波脉冲发送至探测目标,对其往返时间进行计算,最后判定出实际的距离。
光线跟踪功能是通过光敏三极管来实现的,该元件接收灯泡发出的光线,一旦其感受到光线的照射,c-e 间的阻值就会有所下降,检测电路输出高电平,LM393电压比较器以及74LS14施密特触发器对其进行整形后再发送至单片机控制。
2.行车方向的检测。
本设计中采用了反射接收原理,系统中配置了一对红外发射器和接收传感器。
其中用于检测行车方向的电路共包括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一外红外光敏三极管及其上拉电阻,此套装置贴近地面装设在小车的底盘前沿,在小车行进过程中,红外发光二极管会向物体发射出相应强度的红外线,当红外光敏三极管接收到其所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后导通,发射出一个电平跳变信号。
小车处于正常行驶状态,发射管将红外光同步发射至地面,此时白纸会将光线反射出来,接收管接收到光线后就会产生电平信号并输出;当智能小车行驶到黑线的位置时,黑线就会将发射端的光线完全吸收,则反射光线就不能被接收端接收到,这时传感器就会向80C51单片机发送低电平信号,由其进行处理。
80C51单片机内所包含的程序均是预先设计好的,当其接收到信号后会做出执行何种程序的判断,从而实现对小车行驶状态的控制。
假如需要小车前进,驱动轮直流电机就会正转进入减速区,此时80C51单片机就会控制进行脉冲宽度变频调速,脉冲调宽波形的占空比会被系统软件所改变,最终调速成功3.前行与倒车的控制。
在本系统中影响小车前行与倒车控制电路的主要因素即为桥式电路和继电器。
电桥上设置常开、常闭两组开关,其中电桥一端连接在电源上,另外一端连接在一个三极管上,假如导通三极管,就可以实现电桥的接机,此时电机电枢中就会有电流经过;假如未导通电极管,则电桥就处于浮空的状态,相应的也没有电流经过电机电枢。
转向电机软件设计开发 Computer CD Software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7期— 183 —由电桥的输出端来供电,电机的开断、转带可以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开闭来实现,从而对小车的前行与倒车进行控制。
下图2为小车前行与倒车的控制电路图:图2:小车前行与倒车的控制电路4.调速。
在设计过程中一共设计了三种调速系统方案,即串电阻调速系统、脉宽调速系统以及静止可控整流系统,经过综合比较后决定采用H 型双极型可逆脉宽调速变换器实现小车的调速功能,并对小车的前行与后退进行控制。
其工作过程上文已做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三、软件设计对于微机控制系统而言,在设计过程中硬件系统只是其中一部分,软件系统的设计是另外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根据每个生产对象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应用程序。
具体的程序代码此处不做赘述,主要叙述一下程序的安装与维护。
软件设计完成后便能够生成可执行文件,在测试时点击可执行文件程序就能正常运行。
当系统设计完成并安装好各个功能板卡驱动后,要及时进行系统备份,以便后续维护软件时更方便。
此外,还要进行重置功能的设置,可以使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保证,如果系统启动了重置功能,即可恢复到初始状态。
四、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在设计制作完成后着重对数据的精度进行测试,包括计时精度以及测距精度和定准精度,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如下性能评估:(上接第187页)它是GCC 的核心数据结构。
一颗TREE 是一个指针的类型,同时指向不同的类型。
通过查找符号表,确认了软件开发的可行性。
静态规则检查编译器的静态规则检查,包括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等。
1.分析词法:编译的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词法的分析,从左到右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读入源程序是它的任务之一,将源程序的字符扫描以及分解构成,这样才可以识别出单词。
单词有集体的含义,如;标识符,保留字,算符等等。
程序语言中的一系列的限定规则是静态语言,它是确定有哪些法的程序是合适的。
词法分析可以是独立的一遍,将它分离考虑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使编译程序结构简洁,有条理;二是大大提高编译的效率;三是增强编译程序的可移植性。
2.编译程序的核心部分就是语法的分析,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之上,将单词分解成为各种的短语,例如:程序,语法等。
自顶向下分析以及自底向上分析的语法分析是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确定分析,不确定分析是自顶向下的分析,自底向上的分析又包括了算符的优先分析以及LR 分析。
LR 分析法能够根据符号串以及向右的顺序查看的,并且确定唯一的分析器,动作是移进的方式归纳的,能惟一的确定句柄。
3.审查源程序的定义有没有错误,并且生成的阶段所收集的信息即为语义分析。
4.生成的中间代码:进行上述工作后,又得变成了内部的一种表现的形式,也就是中间语言或者是中间的代码。
这个系统的记号结构简单、含义明确,可以设计成很多样式。
它也得遵循两个原则:它是容易生成的;容易将它翻译成目标代码。
这就是静态规则检查的部分,他是程序化的,有条理的,为软件开发的安全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让C++语言的应用更加的完美与合理。
基于GCC 的C++静态分析器的应用的总结与展望C++语言的编程在如今这个时代,在航天的领域也得到了使用,而航天领域是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尤为重要的领域,这就要求了在航天领域编写的软件具有极其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以说,C++静态分析器在其中就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审查源代码,在其中发现不符合规则的一些代码,为软件的开发与实际应用把关,为程序员在逐步检查、修改代码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方便与依据,使得软件具有很高的严密性,这就是在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起到的作用。
同时,它又是以开源工具GCC 作为基础开发的代码审查软件,由于了GCC 的广泛使用,以及GCC 项目的成熟,保证工具的安全可行。
但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分析工具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一,这些规则的覆盖度是否能很好的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其二,存在着误报率,这就需要它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以内,保证工具的可靠性。
虽然有一些不足,可是C++静态分析器仍然是一个很好的测试工具。
四、结束语基于GCC 的C++静态分析器的开发与应用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们对C++语言编程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对GCC 这一开源编译器的充分认知的基础之上开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