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莉丽s201105041005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140629163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资源环境学院专硕研究生入学拟录取名单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全日制 胡斐南 107129114044901 涂坤
358 84 79.54 30 379.62 368.81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全日制 沈玉芳 107129165022977吴锁智 校内调剂 355 70 84.92 42 380.77 367.88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全日制 田海霞 107129162124900慕向利
环境工程
全日制 韩凤朋 107129114044841 王钰
353 78 80.89 44 381.68 367.34
环境工程
全日制 李志 107129162094847王文辉
335 69 89.11 54 397.82 366.41
环境工程
全日制 强虹 107129165024825翟海琪
334 78 86.11 47 398.82 366.41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全日制 高义民 107129134222957 王珂 校内调剂 354 70 81.54 39 369.12 361.56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全日制 和文祥 100199041216921朱小杰 外校调剂 325 78 89.15 26 397.46 361.23
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全日制 佘雕 107129162062791赵品烨 校内调剂 333 78 84.08 40 389.23 361.12
环境工程
全日制 吴海明 107129115314849李梦琪
313 87 87.89 50 419123104857贾鹏辉
316 87 88.32 30 410.45 363.22
环境工程
全日制 张增强 107129141224844 陈星
334 73 86.84 40 390.03 362.01
光催化与生物法直接耦合处理环丙沙星废水研究

现代经济信息362光催化与生物法直接耦合处理环丙沙星废水研究罗力莎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陈宇溪 吉林职业技术学院孙守晋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时 峥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 萌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石 超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李 莉 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摘要:本研究采用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术对典型抗生素废水环丙沙星(CIP)进行处理,考察该耦合技术对CIP 的降解能力。
结果表明:实验成功的建立了光催化与生物降解耦合体系,该体系对CIP 的降解能力及降解速率均优于其他体系,并且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活性。
光催化氧化及生物降解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地去除抗生素类废水。
关键词:光催化氧化;生物降解;降解;直接耦合中图分类号:X7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362-01环丙沙星是一种典型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人用与兽用抗菌药。
目前,该类抗生素在环境水体中被频繁检出,并因其对生物体存在的潜在威胁而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不能有效的去除CIP,高级氧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抗生素废水,但是处理费用高、矿化不彻底,甚至可能产生毒性更高、可生化性更差的中间产物[1]。
光催化氧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技术。
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可同时发生在一个反应器内,通过多孔载体实现对光催化剂的负载,同时该载体的多孔结构又对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
该技术实现了将光催化氧化与生物降解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同步运行。
一、光催化氧化-生物降解直接耦合体系的建立 反应器采用自制的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2],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Ag-TiO 2可见光光催化剂并将其负载于60 PPI 聚氨酯海绵上,活性污泥取自吉林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采用间歇培养方式。
采用一定的C : N : P 之比配制培养基,培养活性污泥2天,经过培养后的活性污泥定期加入一定浓度的CIP,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20天。
低强度超声波对高负荷厌氧氨氧化EGSB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化工进展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2024 年第 43 卷第 2 期低强度超声波对高负荷厌氧氨氧化EGSB 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杨杰源1,朱易春1,赖雅芬1,张超1,田帅2,谢颖1(1 江西理工大学赣州市流域污染模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2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研究了低强度超声波对厌氧氨氧化EGSB 反应器处理无机高氨氮废水的影响,考察了超声波处理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特征、胞外聚合物以及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可提高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脱氮效能,在进水氮负荷为6.03kg N/(m³·d)时,总氮去除率提高了11.40%,抵抗氮负荷冲击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周期性超声波辐照后,颗粒污泥粒径维持在1.0~1.5mm ,有利于改善传质效率,提升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活性和减少颗粒漂浮。
污泥EPS 总量有显著增加,其中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B-EPS )增加较为明显,有助于维持颗粒污泥的结构稳定性。
污泥表面官能团种类不变,但羟基、羧基、氨基等基团有所增多。
颗粒污泥的比厌氧氨氧化活性提高了33.2%,通过简化的Gompertz 方程模型发现超声组的厌氧氨氧化菌生长速率(0.0127d -1)高于对照组(0.0107d -1)。
高通量测序显示,超声波促进了厌氧氨氧化菌及其共生菌,其中Candidatus Brocadia 提升了22.03%。
同时严重抑制了部分反硝化细菌,使厌氧氨氧化菌的底物和生存空间更加充足。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波;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氮负荷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24)02-1098-11Effect of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on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high loadAnammox-EGSB reactorYANG Jieyuan 1,ZHU Yichun 1,LAI Yafen 1,ZHANG Chao 1,TIAN Shuai 2,XIE Ying 1(1 Ganzhou Key Laboratory of Basin Pollution Simulation and Control,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Abstract: The effect of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on the treatment of high-ammonia-nitrogen wastewater by Anammox-EGSB reactor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ultrasound treatment on the nitrogen removal performance of the reactor, characteristics of Anammox granular sludge, extracellular polymer and microbial flor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w intensity ultrasound could improve the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of Anammox reactor, and the nitrogen load of influent was 6.03kg N/(m³·d), the total nitrogen removal rate of ultrasonic group was increased by 11.40%, and the impact resistance of nitrogen load was also enhanced. After periodic ultrasonic irradiation, the particle size of granular sludge研究开发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23-0315收稿日期:2023-03-02;修改稿日期:2023-04-02。
污水厂生物除臭设施运行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1卷 第5期环境工程学报V o l .1,N o.52007年5月Ch i n ese Jour nal of Env iron m enta lEng ineeri n gM ay 2007污水厂生物除臭设施运行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李慧丽1张建新1张荣兵1崔希龙1文 洋1李 琳2*(1.北京排水集团清河污水处理厂,北京100085;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摘 要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恶臭气体产生,主要含硫化氢和氨等发臭物质。
这些臭味物质逸散到空气中,对污水处理厂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危害。
针对清河污水处理厂原有生物除臭设施除臭效率难以提高的问题,对气体收集系统和生物除臭滤池内的喷淋管路进行了改造,并更换了新型生物填料。
本研究对改造前后的除臭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硫化氢的平均去除率从改造前的3615%提高到6219%,最大去除率可以达到9612%;氨的去除率从2812%提高到接近100%。
臭味气体的处理效果随除臭滤池的温度、气体的相对湿度的升高而提高。
为此,对臭味气体的负荷、流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在温度>20e 、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生物除臭滤池能够有比较理想的处理效果。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生物除臭技术 生物滤池 恶臭(臭味)气体中图分类号 70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08(2007)05-0025-06Perfor mance of a bi ofilter treati ng odors i n a se wage treat m ent plantL iH uili 1Zhang Jianx in 1Zhang Rongb i n g 1Cu iX il o ng 1W en Yang 1L iL i n2(1.Q i nghe Se w age T reat m ent P l an t of B eiji ng Drai n age Group C o .,L t d.,Be iji ng 100085;2.Researc h Cen ter of E co -E nvironm ental Sciences ,Ch i nese Acad e my of Sci en ces ,Beiji ng 100085)Abst ract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processes pr oduce odours ,such as hydr ogen su lfide ,a mm on i a ,w hich can cause a nuisance to adjacent popu lati o ns and contri b ute si g nificantl y to at m ospheric pollution .A series a lterati o ns w ere adopt to i m prove the e li m i n ation capac ity o f the b i o filter i n Q inghe Se w age Treat m ent Plan.t The odors co-l lecti o n syste m s and spray syste m w ere altered ,and the fillm aterials i n t h e biofilter w ere rep laced .Results de m-onstrated that the average re m oval efficiency of hydrogen sulfurw as i m proved fro m 3615%to 6219%,and m ax-i m um o f 9612%w as achieved .The average re m oval efficiency o f a mmonia w as i n creased fro m 2812%to 100%.The eli m ina ti o n capacities o f odors i n creased w ith the increasing o f te mperature and RH.The eli m ination capac-i ties o f odors genera ted fro m grid and the effect factors of l o adi n g ,p H,re lative hum idity (RH )and te mperature i n the biofilter w ere investiga ted .The biofilter could re m ove odors e ffecti v ely when the te m perature w as above 20e and RH w as over 80%.K ey w ords w aste w ater treat m ent plan;t b i o log ica l treat m en;t b i o filter ;odor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238050)收稿日期:2006-07-06;修订日期:2007-03-20作者简介:李慧丽(1979~),女,学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污水处理与恶臭气体治理。
初始pH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的影响

第5卷第11期环境工程学报Vol.5,No.112011年11月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ov .2011初始pH 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的影响研究陈垚1,2周健2甘春娟3栗静静2(1.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2.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3.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重庆401121)摘要以超高盐(盐度7%,以NaCl 计)高磷榨菜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 值对磷酸盐还原进程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初始pH 值对磷酸盐还原除磷效能影响显著。
初始pH 为8时,磷酸盐还原除磷率达到最高,平均值为65.45%。
同时,初始pH 值还会影响污泥中活性磷的形成以及基体对磷化氢的吸附。
此外,偏碱性有利于磷形态转化,且BD-P (主要是一些可溶性的、还原性强的、带有Fe-P 化合物的集合)含量的高低调控着生物膜内间隙水中溶解态可反应性磷(DRP )和可还原水溶态磷(RSP )含量,最终决定着磷酸盐还原进程。
随着初始pH 值的升高,污泥对磷化氢的吸附能力降低导致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MBP )含量不断减少。
关键词榨菜废水初始pH 值磷酸盐还原磷形态结合态磷化氢中图分类号X7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08(2011)11-2428-05Effect of initial pH value on phosphorus removal of phosphate reductionChen Yao 1,2Zhou Jian 2Gan Chunjuan 3Li Jingjing 2(1.School of River and Ocean Engineer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s Eco-Environ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China ;3.T.L.Lin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hina )Co.Ltd.,Chongqing 401121,China )Abstract Effect of initial pH value on phosphate reduction process was studied in treating hypersaline (sa-linity ,7%,measured by NaCl )and high-phosphorus pickled mustard tube wastewater.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otably significant effect of initial pH value on phosphate removal.Phosphate removal rate achieves the topwhen initial pH value is about 8,and the mean is 65.45%.Meanwhile ,initial pH value has influence on forma-tion of active phosphorus in sludge and adsorption of matrix to phosphine.Furthermore ,near alkaline condition is beneficial to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orus forms ,and BD-P controls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reactivity phosphorusand reductive solube phosphorus in interstitial water of biofilm ,ultimately ,determines the process of phosphate reduction.The drop of adsorption capacity of sludge to phosphine with the rise of initial pH value results in con-tinuous reduction of matrix bound phosphine content in sludge.Key words pickled mustard tube wastewater ;initial pH value ;phosphate reduction ;phosphorus forms ;matrix bound phosphine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引进人才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315-004)收稿日期:2010-07-04;修订日期:2010-08-27作者简介:陈垚(1983 ),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研究工作。
2014同济大学研究生录取

2014年同济大学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本科院校本科专业拟录取院系备注备注2 101559黄秋桐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564褚莹莉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567陈帅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568任杰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584肖建刚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590方冰清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06刘毅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12李海滨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18谢磊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628孙皓宇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31毕清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33蔡亮亮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639王建东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645徐莉莉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58寿梦婕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660魏雪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081584吴凯凡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曾文波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陈蒋狄浙江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陈志炜中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邓子诚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杜丹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方苗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郭二飞河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何子芳新疆大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贺婷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洪万领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李娟济南大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李松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林思琪中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孙兵妹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孙丹丹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直接攻博第1页,共55页陶志龙重庆大学建筑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万亭亭青岛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王慧如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徐斌华东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杨杰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杨子海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尹军重庆大学建筑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周小龙武汉理工大学金属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型101131高飒同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直接攻博101138陈天懿同济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直接攻博101146李泉同济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直接攻博101165张书航同济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直接攻博101168梅骁同济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专业学位101191胡凤鸣同济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直接攻博101936王思遥同济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直接攻博103495陈雷同济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103503王洁同济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付冬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专业学位胡一帆武汉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王月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王子轩武汉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张帅东北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张奕戈兰州交通大学测绘工程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学术型101551熊峰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1894钱亦宸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301林梦迪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10张博文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15张佳雯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25羿莉同济大学信息安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26朱蕾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38刘宇翔同济大学信息安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351鄂世嘉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357王子剑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373周劼人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第2页,共55页102374吴健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389肖政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91张霖同济大学信息安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394王学宽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426张嘉懿同济大学信息安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438郭楠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439陈沛秋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440杨阳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442徐伟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444胡长武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455张越兵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456谭正同济大学信息安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464卢远鹏同济大学信息安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476崔含泽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479马如飞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509贾鸿雁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22程飞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524邹永昌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527杨冬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34江伟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43张健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546文艺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548刘蕾敏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50陈鑫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553李梧桐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555牛丽凡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76田梦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87王继民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88舒芋钧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89蒋飞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92陈丽丽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596刘爽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601瞿昕宇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604李佳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第3页,共55页102608袁逸超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610彭玲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614杨凌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616张杰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622乐超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624朱威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625韩新承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634艾建勇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653徐寻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667潘云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673王香伟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675孙旭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677翟瑜博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684张有华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692章浩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702吴桐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支教团102723汪洋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724吉方成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735刘志刚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750郭孟强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759李佳潞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760程立雪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763张世博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770王森博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774宁珍妮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787田治仁同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2794宋凯同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2823吴宏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2827陈小双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3228杜明晓同济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103736王全同济大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7025蓝姝婷同济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082785曹秋实同济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107046薛少杰同济大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第4页,共55页蔡伟天津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陈梦婷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媒体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陈清坤大连海事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陈文杰厦门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陈肖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陈晓青大连海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陈张莉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成茵瑛东南大学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董观利河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范桥青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方芳浙江中医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方岚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费凡东华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冯婷婷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付悦风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干梦迪浙江工商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龚凯学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何冲中国矿业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胡潇潇南京师范大学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黄逸伟兰州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姜立立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晋雅茹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蓝功文吉林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黎海清浙江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李秋涛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李效伦山东科技大学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刘潇然东北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直接攻博刘泽琴浙江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陆思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信息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陆王延浙江工业大学网络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罗来源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马思远长安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缪惠宇东南大学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宁静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第5页,共55页舒露丝浙江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司媛媛兰州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苏斌东北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孙尚迪四川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汤玉娇湖南大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唐可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童杰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王慕将浙江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王峤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王忠岳东华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相奇丹河南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肖凯麟华南理工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肖培培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徐晨剑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徐开发武汉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徐林薇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徐杨浙江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徐梓源华东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严佩珺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杨滨华南京师范大学自动化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杨宇恒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杨智豪华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俞鹤程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俞一云浙江工业大学数字媒体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张辉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张玲兵东北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张鹏浩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张瑞华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张申旭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张艳丽合肥工业大学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赵国旗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周亮俊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周晴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周撷璇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第6页,共55页朱革浙江工业大学网络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朱乐浩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术型纵金榜安徽大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学位101581杨立媛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104023蒋静芬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104026晏妮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专业学位104027蔡葵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104047高佳琪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专业学位104049潘成芳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专业学位104061杨茂艳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104066宋丹丹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104071蒋亦秋同济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093790王思聪同济大学应用化学法学院学术型102276 王頔同济大学车辆工程法学院学术型103883陈琦同济大学德语法学院学术型104203朱宇桥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管理法学院学术型104408王一同济大学表演法学院学术型方超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院专业学位费静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行政系行政管理专业法学院专业学位郭中敏安徽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院专业学位杭丹维华中师范大学法学与经济学交叉培养实验法学院专业学位吉诗婧宁夏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养)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法学院专业学位李丽芳武汉大学 历史学院世界历史实验班法学院专业学位李琳虹厦门大学 法学院法学法学院学术型李哲炜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刘柳妤南开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钮琪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法学院专业学位秦煜人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法学院专业学位唐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商务英语、金融(双学位)法学院学术型万乔松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法学院学术型第7页,共55页王凡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法学院专业学位夏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谢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法学法学院学术型谢文惠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院学术型杨琴新疆大学法学法学院学术型杨曦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法学系法学法学院学术型殷婧中山大学预防医学法学院学术型元柳芸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 法学系法学(医药卫生方向)法学院学术型张亭亭郑州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院学术型张婷婷云南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院学术型赵梦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院专业学位钟恒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法学法学院学术型103443张洪瑞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53郑晨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55黄蝌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57韦海伦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59邓凯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72王轶婕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74马岑玲同济大学地质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75牛丽萍同济大学地球物理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77郑婷婷同济大学地球物理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79户盼盼同济大学地球物理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486郭颂同济大学地球物理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04周宇胜同济大学地球信息与科学技术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05商鼎会同济大学地球信息与科学技术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耿德祥吉林大学理科试验班(李四光地球物理班)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胡雪彬中南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黄梦雪厦门大学海洋化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第8页,共55页李默涵厦门大学海洋化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李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李勇德南京大学地球物理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吕璇南京大学地球化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直接攻博沈辛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王聪慧中山大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王鸿志吉林大学理科试验班(李四光地球物理班)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王儒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工科基地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杨程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姚炜琪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地质方向)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学术型101839钟新然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1951陆恺洲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35蔡沈明同济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39赵玉卿同济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60秦川同济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74金梦诗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75付江松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85徐承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103588李志炜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94黄沁怡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95赵嘉毅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598朱峰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3601王昊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102244戴伟同济大学车辆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102998俞丝依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103528张珊萍同济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103536薛康同济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103623胡寒同济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博陈祺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惠哲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李锦龙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周宇天津大学工程力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学术型103802董文雅同济大学应用化学化学系直接攻博第9页,共55页。
生活垃圾主要组分在回转窑内不同热解阶段的传热特性

2014年12月 CIESC JournalDecember 2014第65卷 第12期 化 工 学 报 V ol.65 No.12生活垃圾主要组分在回转窑内不同热解阶段的传热特性王欢1,尹丽洁1,陈德珍1,马晓波1,何品晶2(1同济大学热能与环境研究所,上海 200092; 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上海 200092)摘要:采用外热式回转窑,对生活垃圾主要组分[纸类、织物、生物质类(含厨余)]及除去惰性成分的垃圾在不同的升温速率和不同转速下热解过程中的传热特性进行研究,获得物料和内壁面之间的表观传热系数。
根据相近升温速率下热重分析结果将热解过程分为干燥阶段、热解预备阶段、剧烈热解阶段以及热解完成阶段4个阶段。
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燥阶段的表观传热系数最大,并随着温度升高而迅速减小,到水分蒸发完、进入热解预备阶段时降至最低。
在热解预备阶段的升温过程中,各物料表观传热系数随温度升高基本不变,具备最低稳定传热系数特征;在剧烈热解阶段,表观传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在热解完成阶段,表观传热系数再次减小。
回转窑转速和升温速率对表观传热系数的影响复杂,对不同物料的影响也不相同。
总体上在较低的加热速率(22±2)℃·min −1条件下,更高的回转窑转速(3 r ·min −1)对干燥末段和热解预备阶段的传热有抑制效果;当升温速率增加到(32±2)℃·min −1时,各种物料在对应热解段的表观传热系数均有增大的趋势,且热解总时间缩短;除生物质外,转速越高,在热解的不同阶段表观传热系数越大,在3 r ·min −1条件下热解预备阶段消失。
本研究为回转窑热解反应器的针对性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回转窑;热解;表观传热系数;四阶段 DOI :10.3969/j.issn.0438-1157.2014.12.010中图分类号:TQ 02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438—1157(2014)12—4716—10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SW and its typical components inrotary kiln at different pyrolysis stagesWANG Huan 1, YIN Lijie 1, CHEN Dezhen 1, MA Xiaobo 1, HE Pinjing 2(1Institute of Therm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Tongji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92,China ; 2Institute of Waste Treatment &Reclamation ,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Tongji University ,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component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MSWs), including paper, fabric and biomass and MSW without inert components during the pyrolysis process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an externally heated rotary-kiln pyrolyser at different heating rates and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t similar heating rate, the pyrolysis proces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moisture evaporation stage, pre-pyrolysis stage, violent pyrolysis stage and ending stage. In the moisture evaporation stage, apparen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ypical MSWs components and MSW without inert components were the highest but decreased rapidly till reaching a minimum. In the pre-pyrolysis stage, apparent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typical MSWs components and MSW without inert components changed little, having2014-04-14收到初稿,2014-08-04收到修改稿。
区域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能值分析方法

T h e E S I of Z h en gzh o u W
e a p a e ity 15 8 3 0 0 0 p e o p le , w h ie h d e m o n s t ra te t h a t t h is s y st e m 15 n o t su s t a in a b le . K e y w o rd s Z h en g zh ou
E m e r g y a n a ly s is f r s u s t a in a b le d e v e lo P m e n t a s s e s s m e n o t r e g io n a l w a t e r e e o lo g ie a l一 e o n o m ie s s y s t e m e
o f r s u st a in a b le d e v e lo P m e l t
system 15 s tu d ie d .
a s se s s m e l t
of R
E E S . A s a n e x a m P le , Z h e n g z h o u w a te r e e o lo g ie a l一 e o n o m ie s e
真 实贡献 的局 限性, 引入 生态经 济学 的能值 分析方 法, 以能值 为量纲核算 系统 的能量流 物质流及 货 币流, 建立 能值 指标体 系, 量化 评价系统发 展所 处 的阶段和程度, 为区域水 资源 生态经济系统可 持 续发 展评价提供新 的手段和方法. 郑州 市实例应 用显示, 郑州市水 资源 生态经济系统 能值 可持 续 指标 为 0.8 , 处于消 费型阶段, 水 资源 人 口承 载力为 83 万人, 远远低于实 际人 口数, 水 资源压力很 2 大, 郑州 市水资源 生态经 济系统 尚未进入可持续发 展阶段. 关键词 水 资源生 态经济 系统; 能值 分析; 可持续发 展评价; 郑州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II -
Abstract
Abstract
Pervaporation is governed by the solution–diffusion mechanism. Th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a membrane is mainly affected by membrane materials and surface property. For water permselective membrane, an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rates of water molecules within the membrane, in turn to improve the membrane performance. However, the reported contact angle of water on water-permselective pervaporation membranes is in the range of 30–80°.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flux and selectivity, it is crucia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urface hydrophilicity to a superhydrophilic level,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water contact angle of below 5°. In recent years, the induction of the inorganic particles into organic membranes of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to prepare the organic-inorganic superhydrophilic hybrid membranes have draw increasing attentions in many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organic materials with superhydrophilic potential into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membrane was propsed to construct the superhydrophilic hybrid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applications. In the first part, a superhydrophilic nanohybrid membran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in situ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TiO2) nanoparticles imbedded into polyelectrolyte complexes. The TiO2 precursor solution was dynamically filtered through a layer-by-layer-assembled poly(ethyleneimine)(PEI) /poly(acrylic acid)(PAA) multilayer under a specific pressure. Subsequently, ultraviolet radiation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hydrophilicity of the nanohybrid membranes via photoinduction of the superhydrophilic property of the TiO 2 nanoparticles. When the membranes were irradiated,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 decreased from 62° to 3°,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a superhydrophilic membrane surface. The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embrane for separating acohol/ water mixtures was investigated. The water content could be enriched from 5 wt% (in the feed) to 99.89 wt% (in the permeate) and the permeate flux was 865 g/(m2·h) in the pervaporation of the ethanol/water mixture. The superhydrophilic membranes also shows excellent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separation of other solvent/water mixtur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was beneficial for improving the pervaporation dehydration performance.
中文图书分类号:TQ028.8 密 学 校 代 级:公开 UDC:28 码:10005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MASTERAL DISSERTATION
论
文
题 目:超亲水有机-无机杂化膜的 组装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的研究
论 学 指
文
作 者:巩莉丽 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导
教 师:张国俊研究员
论 文 提 交 日 期 : 2014 年 6 月 22 日
Major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une, 2014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工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UDC:28 中文图书分类号:TQ028.8
学校代码:10005 学 密 号:S201105041 级:公开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题
目:
超亲水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组装及 其渗透汽化性能的研究 THE ASSEMBLY OF THE ORGANIC/
英 文 题 目:
INORGANIC HYBRID MEMBRANES WITH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AND THEIR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论 学 研 申 指 所 答
文 科 究 请 导 在 辩
作 专 方 学 教 单 日
者 : 巩莉丽 业 : 化学工程与技术 向 : 膜科学与化工分离技术 位 : 工学硕士 师 : 张国俊研究员 位 :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期 : 2014 年 5 月
授 予 学 位 单 位 : 北京工业大学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r Master Degree of Engineering
THE ASSEMBLY OF THE ORGANIC-INORGANIC HUBRID MEMBRANES WITH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AND THEIR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GONG LILI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ZHANG GUOJUN
- III -
北京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In the second part, a superhydrophilic hybrid membrane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CaCO3) imbedded in (PEI/PAA)n membranes, using spray self-assembly technique and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pervaporation. The results of SEM、EDX and XRD show that the calcite crystals, ith various shapes, relatively uniformly distribute within multilayers. The contact angle suggests that the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is obtained by adding 0.4 mol/L calcium chloride(CaCl2) and sodium carbonate(Na2CO3). The FTIR spectra illustrated that PAA could provide the basic skeleton for CaCO3 crystals, which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The appropriate conditions was selected as the addition of 0.4 mol/L CaCl2 and Na2CO3 into PEI and PAA solution, respectively and 20 spray cycles of the pre-coated PEI/PAA multilayer. Under the given conditions, the superhydrophilic hybrid membranes showed an excellent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with the permeate flux of 1317 g/(m2·h)and the water content in permeate of 98.8 wt%in the pervaporation of 95 wt% ethanol/water mixture, Compared with the organic membrane, the flux of (PEI/PAA)20/CaCO3 hybrid membrane has been enhanced four times at least. At the same time, the selectivity was maintained at a high level. These results further proved that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uperhydrophilic surface flux. Keywords: Organic-in; superhydrophilic; pervaporation; titanium dioxide (TiO2) nanoparticles; biomimetic mineralization; calcium carbonate; spray self-assembly; polyelectrolyt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memb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