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苏大
苏州大学校徽

苏州大学校徽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1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1982年,学校复名苏州大学。
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2016年,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7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截至2017年6月,苏州大学共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三大校区,占地面积3751亩,建筑面积162余万平方米。
设有24个学院(部),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
化学、物理学、材料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材料科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6175人,全日制硕士生9332人,在职专业学位硕士2891人,全日制博士生1601人,临床博士1593人,留学生2911人。
历史沿革苏州大学的最早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Soochow University),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
走进苏州大学

走进苏州大学8月29日为了观看在苏大博物馆展览的《太湖沉宝——古吴石器展》,我走进了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历史悠久,1900年建校,是我国创办最早的大学之一,也是江苏省最早的一所大学。
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拥有多项第一:第一家以西式教育方式办学的大学;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现存高校中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大学;第一家开设法学教育;第一家拥有学生话剧团体的大学。
建校110年以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
沿着校园的小路,来到了原东吴大学的门口,东吴大学远远望去,有一种古典、深寂之美。
茂盛的树木好像能把整个天空笼罩。
抬首仰望,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种自然之美所彰显的力量对人是有教育意义的,自然、人文、历史、艺术似乎已经巧妙地融为一体。
苏州大学博物馆开在马德体育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原体育馆的外观和框架,内部中段空间添加夹层,形成二层展区;后部保留原司马德游泳池并加以扩建,分为地下与地上三层,整个建筑风格与司马德体育馆和谐统一。
博物馆以《跨越百年的流芳》主题展览为主线,展现苏州大学百十年发展历程的实物展品,同时分为《艺苑菁华》、《文物荟萃》、《蓝白世界》、《东吴碑廊》等部分陈列具有吴文化地域特点的展品,涉及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字画、碑刻、蓝印花布等各类文物。
另外,博物馆还设有临时展厅,举办有特色的、专门性的临时展览。
全馆收藏有各类藏品千余件,其中中国创刊最早的大学学报《学桴》杂志、保存完整的越国原始瓷甬钟、明代吴门书派碑刻等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博物馆开馆后将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博物馆所展示的历史文物和当代馆藏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印证。
《百年学府文物菁华——苏州大学博物馆藏文物精粹》内容简介:柔风如丝,繁花似锦。
一年前的春天,苏州大学博物馆隆重开馆,一年后的今天,作品《百年学府文物菁华——苏州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完成并付梓。
苏州大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苏州大学的历史沿革;(2)掌握苏州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贡献;(3)了解苏州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苏州大学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识;(3)树立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苏州大学的历史沿革;2. 苏州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贡献;3. 苏州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苏州大学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苏州大学的历史吗?它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有哪些贡献?(二)新课讲授1. 苏州大学的历史沿革(1)介绍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2)讲解苏州大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各个时期的办学特色和重要事件;(3)展示苏州大学的发展成果,如校友、科研成果、学术地位等。
2. 苏州大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贡献(1)介绍苏州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特色;(2)讲解苏州大学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方面的举措;(3)展示苏州大学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3. 苏州大学在国内外的影响(1)介绍苏州大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展示苏州大学在世界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地位;(3)探讨苏州大学在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大学的历史、文化、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3. 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总结苏州大学的历史、文化、影响等方面的特点;2. 强调苏州大学在传承与创新、交流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对苏州大学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苏州大学校训

苏州大学校训
苏州大学创立于1882年,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和自然科学的发源地,苏大一直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自主思想和创新能力,努力塑造苏大的未来。
在一段漫长的历史铸就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相结合的苏大特色,源自于其学校校训视义正,用心谋之,让苏大更加显得有自己的特色,更加不可缺少。
“视义正,用心谋之”是苏大校训的精髓,源自孔子的“讲信修义,行行出状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苏大尊重人权、促进学术自由的价值观。
对广大师生而言,它给了我们明确的道德指导,让我们更加站立在道义高度,学校校训中蕴含的高尚思想,也支撑着苏大学子追求真理、阐释智慧的伟大事业。
苏大要求每一位学生都遵循校训的思想,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思维和行为追求真理、搜寻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拓展自我知识的领域。
苏大的校训鼓励学生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新的智慧,去挑战自我、追求进步,探索未知领域。
此外,苏大的校训也号召学生尊重他人,拥抱多样性,宽容他人,友善相处。
学校要求学生在讨论事物时,要尊重观点的正确性,而不是以权力来左右讨论的结果,激励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避免言行中滋生矛盾纷争。
苏大的校训,凝结了苏大的精神灵魂,因此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按照校训的精神行事,让“视义正,用心谋之”成为我们苏大学子的精
神家园。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要尊重学校的校训,充分发挥自身的本领,创造美好的未来。
苏州大学校史

苏州大学校史
1896年孙乐文(David L. Anderson)开学堂于苏州宫巷,名中西书院。
1899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与孙乐文议定改设一大学堂。
1900年5月13日,监理公会组织董事会;议设之大学以孙乐文为校长。
苏州博习书院与中西书院合并,并于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兴建。
1901年3月22日,大学堂正式开学,名东吴大学堂。
监理会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之名向美国田纳西州政府注册。
1904年增设医科。
1905年招收大学本科学生。
1906年东吴学报出刊(此为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
)
1907年颁授中国第一个文学士(B.A.)学位。
1908年7月28日,美国田纳西州政府准更名为Soochow University。
1909年颁授三个医学士(M.D.)学位,后未继续。
1910年增设神学科。
住宿组;与国立故宫博物院签订学术合作协议书。
1998年1月,苏州大学钱培德校长来访,并签订「学术合作计划协议书」。
4月,日本明海大学与本校缔盟为姊妹校。
7月,教务处夜间教务
组更名为综合教务组;城中校区第五大楼开工。
8月,政治学系成
立博士班;办理廿六教学单位之「学系自我评鉴」。
1999年3月,与大直高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书。
8月,哲学系及信息科学系成立硕士班;原商学院经济、会计、企业管理及商用数学四系
进修学士班转型为商学院商学进修学士班。
2000年3月,举行建校百年庆祝典礼及各项庆祝活动,交通部邮政总局发行东吴大学建校百年纪念邮票。
苏州大学校园风景。
苏州大学考研常见问题汇总-苏大考研早知道!-报考苏大这些考研常识你得提前知晓!苏大历年研究生学费是多少

苏州大学考研常见问题汇总——苏大考研早知道!关于考研,你或许会有这些疑惑:暑假来了,该如何复习?硕士报名及现场确认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硕士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有何区别,不甚了解?学校、专业该怎么选?学硕与专硕又有什么不同?(要知道,专业硕士是在09年之后才有的,学硕和专硕有一定的差别,总结起来就是学硕用于学术研究,专硕更适用于实践在工作中。
)等等这些问题,东吴苏大考研网()都为有需要的你做了解答。
考研是场持久战,亦是一场信息战,了解各种考研资讯与考研常识,是考研成功必不可少的准备之一。
本网站还有更详细的关于苏大你想知道的各种信息,例如:苏州大学有几个校区,地址在何处?苏州大学的重点学科是什么,排名如何?跨考艺术专硕应该具备的报考条件?苏大历年研究生学费及各类奖学金的情况等等。
欲知更多苏州大学考研真题答案,请点击进入【苏大考研真题答案】,也可报名(苏大考研辅导班),考研成功,快人一步!【先睹为快】一、历届考研新手常问的5大问题答疑1.跨专业考生该何时开始准备考研?一方面要看你想跨的专业的难易程度,以及和你本科专业的关联性大小;另一方面要看你对要报考的专业的专业课基础如何。
如果你跨的专业和你本科专业或者第二学位有一定的关联性,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课基础,这样的话,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时间是较充裕的;但是如果你报考的专业跨度较大,而且之前又没有接触过报考专业,那就意味着专业课基础薄弱或者零基础,那么就要尽早的着手专业课的复习。
如果报考的专业难度较大的话,建议找专业机构进行辅导,以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成功的几率。
2.没过四六级对考研有影响吗?如何平衡考研和四六级?没有很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过四六级不是考研的硬指标。
但是过四级又是很多高校拿到毕业证的要求之一,过了六级对研究生学习和后期的就业还是有较大便利的,所以还是建议在本科期间尽量把四六级考过。
考研英语和四六级英语在考试模式和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又是相通、互不冲突的。
苏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苏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苏州大学培训心得体会【一】走进苏州大学已有两个星期了,这两个星期我深深地被苏大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深刻体会了苏大“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校训的丰富内涵。
苏州大学结合苏州当地社会经济情况不仅为我们安排了涵盖面宽、知识内容丰富、开拓视野、拓展思维的理论课程,而且还带领我们深入基层学习苏州的发展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一、课程内容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期间,一方面聆听了知名教授们的授课。
课堂上,教授们渊博的知识、全新的观念、精湛的学术、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深吸引我们,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苏州开放型经济的探索与启示》、《深度互动的中美关系》、《提高服务效能,打造高效服务品牌》、《变革中的全球社会保障》、《领导思维与领导艺术》等讲座。
另一方面,还参观了苏州基层社区(如金溏社区、绿园社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我们详细了解了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
我感到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启发很多,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二、充分认识到我县与苏南地区的差距通过考察学习,我认为苏州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苏州人善于学习创新。
从苏州发展的历程看,苏州的发展经历了从乡村企业到招商引资到加快经济转型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看到了苏州人的不断学习与创新,向无锡学习乡镇经济经验,向上海学习产业型经济经验,正是苏州人的学习与创新创造了苏州今天的成就。
苏州的基层基础建设让我感触很深,通过观摩金塘、绿园社区,发现其基础建设真正做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服务群众。
我县的基层基础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苏州比起来还存在的一定差距,基础工作开展的不扎实,服务群众的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与苏州相比有一种“形似神不似”的感觉;虽然也建立了相关的服务站、服务中心,但是还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或者说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服务特殊人群的设施不齐全。
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2篇)

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2篇)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2篇)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篇1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_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来到_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_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
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_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
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
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_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
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_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
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_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
_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_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_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
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_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
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习,才能考上我们_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篇2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_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在这里停驻,梦想从这里起飞
越入眼帘的最初映像,一种挺拔,一种高度,伴着我的梦度过了四年最美的韶光,今天,她依旧伫立如初,仿佛一切又回到了那个盛开的初夏。
那一天,早早的赶车,拖着重重的行李来到了这所美丽的校园“苏州大学”。
驻足凝望的瞬间,一切对于我这个大一新生的乳孩都是那么的新奇,这里便是我另一个梦想的起点,即使无法预知未来会有怎样的考验,砰然跳动的心告诉自己,路就在前方,我会勇敢的踏出每一步。
“敬文图书馆”----------东区的象征之一。
每每走上她的台阶,仿佛迎面就是扑鼻的油墨香,眼前浮现的就是学子埋头的身影,加快自己的脚步,找到熟悉的靠窗位子,熟悉的学姐,依旧捧着厚厚的考研书。
两人相视一笑,我也翻开书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一直到晚上大叔来关灯才舍不得的整理书包离开。
这是东教楼,坐落于东区的东南角,大学四年的主要课程都是在这里上的。
在文成楼还没有装空调的时候,这里一直是大家首选的自习基地,冬暖夏凉的优势、设备齐全的多媒体,为她赚了不少人气。
我独喜欢她的台阶,一层一层向上,每级不会很高,走着特别舒服,每次都会想到孩童时期和伙伴们玩的游戏,你一级我一级的往上爬。
也会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最高的地方,俯望远方,感慨时光流逝,且行且止,其实小伙伴们还一直都在,都在心里留存着最美的笑脸。
文成楼,与东教楼遥相对望,是另一个学子聚集的地方,一楼二楼的通宵教室一直是最抢手的教室,临近考试,这里就是我们的半个家。
温柔可爱的文成公主带领着她的喵喵军团也时时出没在文成各个教室,陪着学子一同上课,一同自习,曾经还作为苏大学术猫上过扬子晚报,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是苏大的另一个传奇。
时间长了,对这里的一切都会渐渐的熟悉,偶尔在周末会邀上舍友,大家蹬着自行车,一行人开心的来到欧尚超市购物。
超市就在学校的东面,非常方便。
有时一个馋嘴的舍友提议就地晚餐,兴致一起,也管不上喊了一星期的减肥计划,七拼八凑仅剩的零钱也会让我们吃到撑。
是的,就是有这样一群可爱的姑娘们,在苏大的日子我一直都没感到孤单过。
一直都很喜欢这个清静的地方,找一处石凳坐下,偶尔看见跳动的鱼儿浮出水面,张望岸上的新奇。
刚来的时候正直初夏,满池的荷花好似个个袅娜的舞蹈家,红衫绿裙,还燥热一份清凉,还悸动一片安宁,看着她们,心情也会舒坦。
傍晚牵着心爱的人儿漫步池畔,荷塘映月,缭绕的银晖是懵懂爱恋最好的装饰品。
独爱南门外阿姨的鸡蛋饼,“只要香菜不加葱,对吧姑娘”阿姨几乎记住了每一个常客的口味,有时吃鸡蛋饼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看着阿姨娴熟的动作、忙碌的身影,习惯看着阿姨咧嘴的笑容,确定今天她生意挺好的。
比起食堂,这里更受同学的欢迎,如果明天就要离开,除了东区的一切,这里是我最舍不得的地方。
蛋饼的味道早已在舌苔最敏感的部位留下印记,或甜或辣,或酸或咸,总之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都说东区不会搬走,因为有我们的财经科学馆,商院的标志建筑,MBA研究中心,是老师、辅导员、领导办公的地方。
熟悉的二楼一直都是部门活动、重大会议的举办地。
像一位年迈的老人,书写了商院走过的点点滴滴,荣誉、成功、喜悦、奋斗、艰辛……
不得不提的东区操场也曾留下过我们的欢声笑语。
每次的健康体测,我们会很焦躁的无所适从。
每次的运动会,我们又会欢呼雀跃的为自己学院的运动员加油。
这里是体院学子的露天教室,是饭后散步的绝佳场所,是傍晚看星星的浪漫
境地,是……
连接东区和本部的东吴桥是每天必经的路途。
第一次走上东吴桥觉得它长的不可思议,渐渐的就像习惯大学生活,习惯苏大,习惯东区一样,我习惯了每天把他走一遍,在我的记忆中一直都有“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站在桥下看你”般意境,偶尔拂动桥岸的垂柳,感动着生命的勃发,那便是永恒的象征。
找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品一杯咖啡,在冬日的午后聊谈未来,这样的惬意不是只有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桥段,“彼岸书吧”就可以提供这种小资条件。
第一次来这里,是等朋友送一本书,后来只要有空,都会到这里小憩,阳光美美的,直照到了心窝。
凌云楼、敬文图书馆、南门、东教、东吴桥、文成……四年,用来了解苏大的所有,会嫌长;四年,用来记住苏大的所有,会嫌短。
四年后的我们终会离开,放任心扉,我们要说的有太多,太多的感动装满来时的旅行箱,轻轻的离开,不带走一片寂静和安详,挥一挥衣袖,携着梦想继续下一站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