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及对策
基层麻醉半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科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现将基层麻醉科半年度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麻醉技术:半年来,麻醉科共完成各类麻醉手术500余例,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2. 人才培养:针对基层麻醉医师缺乏专业培训的现状,麻醉科积极开展内部培训,提高医师的业务水平。
目前,科室医师已基本掌握各类麻醉技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3. 学术交流:半年来,麻醉科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
同时,邀请上级医院专家进行授课,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学习机会。
二、工作亮点1. 麻醉安全管理:麻醉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安全。
半年来,未发生麻醉意外和医疗纠纷。
2. 技术创新:针对基层麻醉科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麻醉科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提高麻醉质量。
如采用新型麻醉药物、优化麻醉方案等。
3. 患者满意度:半年来,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
麻醉科医师以患者为中心,耐心沟通,确保患者知情同意,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存在问题1. 人力资源不足:基层麻醉科人员配备相对较少,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2. 设备更新滞后:部分麻醉设备老化,影响麻醉质量。
3. 学术交流受限:受地域限制,基层麻醉科在学术交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四、改进措施1.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引进人才、内部培养等方式,提高基层麻醉科人力资源水平。
2. 加大设备投入: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更新麻醉设备,提高麻醉质量。
3. 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加上级医院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
总之,基层麻醉科在半年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麻醉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麻醉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麻醉科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领域,它主要负责为手术患者以及其他需要进行疼痛控制的患者提供全身和局部麻醉。
然而,在麻醉科领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麻醉科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麻醉科设备和技术的滞后麻醉科的发展离不开设备和技术的支持,然而现实情况是,麻醉科在某些地区和医疗机构中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比如手术安全性不高、麻醉效果不佳等。
我们需要提出以下建议:1. 医疗机构应加大对麻醉设备和技术的投入,及时更新和升级设备,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
2. 麻醉科医生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麻醉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麻醉药物的滥用和管理不善麻醉药物是麻醉科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护人员存在滥用麻醉药物的现象,这不仅威胁到患者的安全,也损害了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
另一些医疗机构对麻醉药物的管理不善,导致麻醉药物的使用和存储存在安全隐患。
我们需要提出以下建议:1.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麻醉药物管理制度,加强对麻醉药物的监管和控制。
2. 麻醉科医生要加强对麻醉药物的科学使用和管理,杜绝滥用现象的发生。
三、麻醉前评估不够全面麻醉前评估是麻醉科医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特点,为手术的麻醉和镇痛提供指导。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医生在麻醉前评估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评估不够全面。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麻醉科医生要加强对麻醉前评估的重视,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
2. 医疗机构应提供完善的麻醉前评估流程和指南,规范医生的评估行为。
四、麻醉科宣传和教育不足麻醉科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然而公众对麻醉科的认知和了解度相对较低。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一些误解和偏见的存在,甚至对麻醉科的需求和重要性产生不必要的怀疑。
为了提高公众对麻醉科的认知度和理解度,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麻醉科医生要积极参与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麻醉科的相关知识。
基层麻醉科室短板工作总结

基层麻醉科室短板工作总结
在医院的麻醉科室,基层医生们肩负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麻醉的重要任务。
然而,基层麻醉科室也存在着一些短板工作,需要及时总结和改进。
首先,基层麻醉科室在人员配置上存在短板。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一些基层麻醉科室的医生人手不足,导致工作压力大、工作效率低。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增加麻醉科室的医生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其次,基层麻醉科室在设备和设施方面也存在短板。
一些基层麻醉科室的设备老化,设施陈旧,严重影响了医生们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设备和设施的更新和维护力度,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此外,基层麻醉科室在医疗技术和知识更新方面也存在短板。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麻醉技术和知识层出不穷,医生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医疗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医生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总之,基层麻醉科室的短板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及时总结,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基层麻醉科室的工作水平能够不断提高,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麻醉科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麻醉科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问题概述麻醉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其主要职责是为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麻醉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也会对医院的声誉和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问题分析1. 麻醉药品管理不规范在一些医院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导致麻醉药品被滥用或流失。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剂量不准确、药物混用等情况,这都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
2. 麻醉设备维护不到位由于设备维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或出现故障。
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对患者产生极大的风险。
3. 麻醉操作规范不统一由于麻醉操作规范不统一,导致不同医生在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品和剂量存在差异。
这不仅会影响手术效果,还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4. 麻醉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医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性增大,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了威胁。
三、整改措施1. 加强药品管理(1)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药品使用安全可控。
(2)对所有进入麻醉科室的药品进行严格审核和登记,防止流失或被滥用。
(3)建立完善的药物配送系统和库存管理制度,确保药物使用量合理、剂量准确。
2. 加强设备维护(1)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
(2)加强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能水平和工作质量。
3. 统一麻醉操作规范(1)制定统一的麻醉操作规范,确保医生在手术中使用的药品和剂量一致。
(2)加强医生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3)建立严格的手术记录制度,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记录。
4. 提高技术水平(1)加强科室内部交流和学习,提高医生专业技能水平。
(2)定期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科室整体技术水平。
2024年医院麻醉科总结

____年医院麻醉科总结医院麻醉科是现代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之一,其主要负责为手术患者提供麻醉服务,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痛苦,并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模式的改革,____年医院麻醉科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文将对____年医院麻醉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总结分析。
____年医院麻醉科的发展现状1. 技术水平提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院麻醉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尤其是新型麻醉药物的研制和应用,使麻醉手术更加安全可靠,并且对患者的恢复期影响较小。
2. 专业队伍建设:医院麻醉科的专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麻醉医师团队逐渐增多,人员结构也趋向年轻化和专业化。
临床经验丰富和专业技术精湛的麻醉医生成为医院麻醉科的核心力量。
3. 临床实践与科研相结合:医院麻醉科的临床实践与科研相结合,促进了麻醉学科的快速发展。
麻醉科医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临床试验,推动麻醉学理论的不断更新和实践经验的总结。
4. 全面质量管理:现代医院对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麻醉科也不例外。
____年的医院麻醉科将进一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估体系,严把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____年医院麻醉科的发展趋势1. 多模式麻醉管理: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手术种类的增多,麻醉管理模式也将更加多样化。
____年的医院麻醉科将注重个体化麻醉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和个人差异,进行多模式麻醉管理,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2. 麻醉监测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麻醉监测技术是医院麻醉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____年医院麻醉科将加大对麻醉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监测设备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保证麻醉操作的安全性和精准性。
3. 麻醉科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医院麻醉科的管理工作繁杂,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支持。
____年的医院麻醉科将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患者信息、麻醉操作记录、药物使用情况等的自动化、集中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麻醉科分析和总结

麻醉科分析和总结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麻醉科在临床诊疗和手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麻醉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手术的成功。
本文将对麻醉科的现状、发展趋势、技术要点和挑战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现状1. 麻醉药物的发展:近年来,新型麻醉药物不断涌现,如短效吸入麻醉药、非吸入麻醉药、肌松药等,为麻醉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随着药物研发的深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更安全、更有效的麻醉药物问世。
2. 麻醉技术的发展: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普及,如纤维支气管镜、超声等,麻醉科医生的操作更加精准,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等技术的发展,使得麻醉科医生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3. 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现代麻醉科对患者的生理状态监测更加严密,如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电图等,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同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麻醉监测设备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
4. 疼痛管理:麻醉科在疼痛管理方面具有专业优势,通过对疼痛机制的研究,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疼痛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二、发展趋势1. 精准麻醉: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未来麻醉科将实现根据患者的基因特点进行精准麻醉,降低麻醉风险。
2. 舒适医疗:麻醉科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通过优化麻醉方案、提高麻醉技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
3. 加速康复:麻醉科将积极参与到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中,通过优化麻醉方案、疼痛管理等措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4. 跨学科合作:麻醉科将与手术科室、重症医学科等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技术要点1. 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应用:麻醉科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合理选择麻醉药物,确保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麻醉技术的应用:麻醉科医生需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技术,如全身麻醉、区域麻醉、神经阻滞等,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3. 疼痛治疗:麻醉科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疼痛治疗方案。
麻醉科医疗质量分析报告

麻醉科医疗质量分析报告麻醉科作为医院中至关重要的科室之一,其医疗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效果。
为了不断提高麻醉科的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对麻醉科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本报告将对麻醉科的医疗质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一、麻醉科的基本情况麻醉科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麻醉医师、麻醉护士和技术人员。
科室配备了先进的麻醉设备和监测仪器,能够满足各类手术的麻醉需求。
近年来,麻醉科承担了大量的手术麻醉任务,涵盖了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多个科室的手术。
二、医疗质量评估指标1、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对一定时间段内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
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麻醉质量越高。
2、麻醉苏醒时间观察患者在手术后从麻醉状态恢复清醒的时间,苏醒时间越短且平稳,表明麻醉效果越理想。
3、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对麻醉过程的满意度,包括麻醉前的沟通、麻醉中的舒适度和麻醉后的疼痛管理等方面。
4、医疗文书质量检查麻醉记录单、术前访视记录、术后随访记录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完整性和准确性。
5、麻醉操作规范执行情况评估麻醉医师在麻醉操作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流程,如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麻醉插管技术等。
三、医疗质量现状分析1、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仍存在个别案例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低血压导致的器官缺血等。
经过分析,部分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手术的复杂性以及麻醉医师的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有关。
2、麻醉苏醒时间大部分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较为合理,但仍有少数患者出现苏醒延迟的情况。
这可能与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手术时间过长等因素有关。
3、患者满意度患者对麻醉科的满意度较高,尤其对麻醉医师的术前沟通和麻醉中的关怀给予了充分肯定。
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是怎样的

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是怎样的(夹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乐山614100)新医改政策的发展使得地方基层医院都成立了麻醉组委会,对麻醉科的情况进行监督。
但是当前基层医院麻醉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还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基层医院麻醉科的工作现状分析 1.1 医院领导重视度不足基层医院中麻醉科是独立的科室,但是在办公室的设置中,设置单独麻醉科办公室的医院非常少,麻醉准备室、恢复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不完善。
基层医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麻醉工作的重视度不足,认为麻醉科仅是一个医技科室,所以在科室建设和配套设施上仍然没有达到标准。
1.2 麻醉设备简单通过对基层医院设备建设情况来看,在设施的建设上比较落后,在麻醉机、监护仪等方面的建设中没有达到每间手术室都配备一套的标准,而且血气分析、创血流动力学等设备没有普及,这种情况下会影响麻醉师在手术中处理方案的制定,使微创腹腔镜手术以及一些危重患者手术受到限制。
1.3 麻醉科人员设置不足基层医院在麻醉科室的设置中与二级学科麻醉人员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别,基层医院麻醉科医生的学历相对比较低,人员构成不科学,无法实现分级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会使基层麻醉师的工作状态紧张,存在安全隐患。
1.4 麻醉核心制度执行不到位通过对基层医院核心制度建设情况来看,制度的执行力、知晓率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基层医院的监管力度不足,这是因为医院医务科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弊端,经常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1.5 麻醉科知识更新速度缓慢从医学学科的发展情况来看,基层医院麻醉科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慢,导致很多手术禁区无法突破。
而医学的发展对麻醉要求不断提升,基层医院知识落后,更新速度慢等问题,必然会导致很多医疗问题无法有效解决,比如当前大医院普及的超声穿刺也无法进行。
2 基层麻醉科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正视麻醉科的重要作用麻醉学的发展使得麻醉业务不再仅服务于手术室,术前评估、重症监护、急救复苏等工作中也开始依赖于麻醉技术,随着医院麻醉技术的发展,地位不断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已经成为了外科治疗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它的使用与管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我国的麻醉科在1989年被改为临床科室,其管理工作与二级学科的标准相同。
麻醉技术具有鲜明的安全、无痛的特点,受到很多人的追捧。
与此同时,麻醉技术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医疗的质量,可以说麻醉技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基层医院的麻醉科与普通的二级学科也有明显的不同,从事麻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大部分都不是专业人员,而只是普通的初级人员[1]。
这使得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管理与运作都存在着漏洞,也不利于开展与麻醉有关的科研工作。
采取正确的措施填补这些漏洞才能促进我国基层医院麻醉科更好地发展。
麻醉学的发展历史麻醉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1阶段是麻醉学的萌发阶段,我国的麻醉历史十分悠久,使用全麻的时间早于欧美等国家。
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医疗中就使用了麻醉的方法,后来华佗又研究出了“麻沸散”,这也是记录最早的全麻药物。
亚洲人是最早使用麻醉性物质的,但是早期的麻醉都很原始,科学性较差。
第2阶段是1846-1940年,被称为近代麻醉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化工迅速发展,医学科学也有了很大进步。
在这个时期出现和合成了许多新麻药,其中很多对现在的麻醉学发展都有借鉴意义。
吸入全麻药、局部麻醉药、静脉全麻药的广泛应用是近代麻醉的主要标志,近代麻醉学的开端是吸入全麻药氧化亚氮、乙醚和氯仿。
这些药物基本上满足了麻醉的需求,但是在安全方面还存在较大风险。
第3阶段是现代麻醉的发展时期。
现代麻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与许多临床医学挂钩,而且麻醉学也有了详细的分化,涉及心血管、儿科、神经科等多个部门[2]。
在理论方面,现代麻醉的知识理论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基层医院麻醉科室存在的问题麻醉科受重视程度低:虽然对麻醉科的要求与二级学科相同,但医院的领导人普遍不重视麻醉科。
在基层医院中,大概有1/4的麻醉科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准备室、恢复室等基础科室。
不重视麻醉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领导人的工作观念还未转变,做不到与时俱进。
他们一直不认为麻醉科是一个临床科室,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医技科室。
麻醉设备落后和陈旧:与其他临床科室比起来,麻醉科室缺少配套的设备。
基层医院的资金本就不足,目前并不是所有基层医院都能配备麻醉机、监护仪等基础设施,更达不到具备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设备的要求。
如果不能对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合理、有限的检测,医生就很难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这在重大手术中对患者是十分危险的。
监管制度不完善:很多基层医院都没有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这会导致监管制度的效用下降和执行力度严重不足。
麻醉科有着不同于手术操作的任务与要求,所以应该严格按照本科室的规范进行操作。
基层医院在麻醉科护士的编制上有很大不足,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麻醉科的护士与手术科的护士混编。
针对基层医院麻醉科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改进措施完善监管制度,增大监管力度:麻醉科是一个不能与其他科混淆的科室,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这也表示它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和运作。
带头管理麻醉科工作的人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专业技术必须过硬。
整个麻醉科室若要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协调发展,就有必要施行管理负责制。
麻醉工作又有很大的专业性特点,所以对待这项工作一定不能马虎,在质量的把控方面不能有丝毫差错。
从整体上看,完善监管制度需要对医院的麻醉科进行全面的检查,监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这样才能保证完成高质量的麻醉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及对策任海燕611330成都市大邑县妇幼保健院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4.2摘要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基层医院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本文重点探讨目前基层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减少不安全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基层医院;麻醉科;解决措施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esthesia department in primary hospitalRen Haiyan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Dayi County,Chengdu City611330Abstract At present,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generally raised,and the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conditions are gettinghigher and higher.There are many hidden dangers in primary hospital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anesthesia in primary hospital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so as to reduce the emergence of hidden dangers.Key words Primary hospital;Anesthesia department;Solving measures(下转第8页)论著·社区用药指导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工作,减少麻醉事故的发生[3]。
改变医院领导人的观念,充分认识麻醉科的重要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麻醉工作早已不再局限于手术室中,麻醉工作涉及医疗的方方面面。
各个科室对麻醉的依赖度也大大提高,术前评估、急救、疼痛治疗等都离不开麻醉工作。
麻醉科在基层医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发展关乎整个医院的正常运作,也是支撑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力量,但同时它也是发展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提高对麻醉科的认识很有必要,基层医院的领导们要改变对麻醉科的传统认识,采取推进麻醉科发展的多种措施。
扩大麻醉科专业人员队伍,增加储备力量:目前基层医院麻醉科室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学历较低、专业素养较差的人,要实现麻醉科的真正良好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打造。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内部的培训和教学,并且设定合理、科学的考核制度选拔专业素养较高的人。
另外,也要加强对基层地区的人才输送力度,这样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才能组建结构合理并且专业素质高的队伍。
更新医疗设备,保养好硬件设施:很多麻醉事故是由麻醉设备落后引起的,为了减少麻醉事故的发生,保护好并及时更新麻醉设备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目前基层医院的设备大部分都处于落后状态,麻醉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麻醉仪器和药物质量的好坏。
对于需要引进的新设备,基层医院也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尽量购买。
引进新仪器和装备的费用必然不会少,但医学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对仪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数据和信息是旧有的设备无法提供的。
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水平:要做好任何一种工作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但基层医院要特别强调的是提高管理的人性化水平。
人性化管理不同于以往的冷冰冰的规章制度,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在基层医院中,患者就是需要服务的对象,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满足患者的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合作。
在麻醉科的工作中,麻醉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十分有必要,有时患者所反映的信息比任何精密的仪器都有用。
发挥人文主义精神是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对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很大的作用。
总结随着医院等级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由于局限性而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麻醉科在基层医院的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点,各个科室对使用麻醉药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麻醉科在今后的医疗中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变基层医院的现状才能促使整个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4]。
所以,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推进基层医院的麻醉科室改革。
医院领导人、医生和医护人员都应该认识到麻醉科的重要性,麻醉科室发展得更好,才会为许多相关科室提供很多便利。
解决阻碍基层医院麻醉科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医疗服务的顺利开展,也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1]刘伟.加强质控网络建设,提高整体麻醉水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6,4(5):22-24.[2]朱琳琳.抓好质控管理降低麻醉风险[J].淮海医药,2013,25(4):378-379.[3]沈翔.浅谈二级医院麻醉科的建设与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4,6(9):163.[4]沈翔.浅谈基层医院麻醉科现代管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32):173.平缓释片联合氯沙坦或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
41例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
讨论作为慢性病中常见的高血压,大部分患者需长期药物维持治疗,目的是对血压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达到目标水平,这样不仅可以使心脑血管事件减少,也可以使死亡风险获得有效降低,一般来说要求血压<140/90mmHg。
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新的降压药在近40年来不断问世,其均通过了大型临床试验的科学评估。
目前在我国常用的一线降压药主要有5类,包括CCB(如“络活喜”)、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ARB(如“代文”)、利尿药(如常见的“氢氯噻嗪”和“速尿”)、ACEI(如“卡托普利”)等。
当高血压不严重时,对其治疗一般采用单一药物,并且从小剂量开始。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患者对某种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不良反应[2]。
当小剂量没有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时,则可增加剂量;另一种方法就是进行换药(对于老年患者的降压速度要缓慢)。
如果还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应考虑采用多药联合治疗。
如果单一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压,药物剂量的增加可能会造成患者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如ACEI 引起的咳嗽),这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身上都是成立的,这时就需要考虑进行联合治疗。
这是因为不同类别降压药在降压机制上存在协同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增加降压效果而并不令不良反应增加或仅是较小的增加[3]。
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2种的抗高血压药物进行小剂量的联合应用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联合用药也成为了目前控制血压的主流观念和方法,不必担心更多的不良反应会由于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而出现。
但应切记:联合用药时应选择不同种类的药物,因为同一种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不但达不到最佳的疗效,同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1]浏庆伟,姚海云.高血压病患者心态及心理护理后依从性改变的分析.山东医药,2010,45(16):70.[2]陈晓明,吴可贵,谢良地,等.门诊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压控制研究.高血压杂志,2010,9(4):342.[3]陈书忠,吕慎昌.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及降压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9):3-4.(上接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