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铅污染修复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但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不断威胁着我国水资源和人类身体健康。
文章讨论了地下水污染来源及其带来的危害,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阐述了其原理、优缺点和应用。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污染来源;修复技术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然而地表水体污染和地表水资源紧缺两大水问题导致人类对于地下水的需求增加,许多地方直接开发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约70%的人口在饮用地下水[1]。
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污染难发现、难恢复等特点,2022年,我国1890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Ⅴ类水质点位占比为22.4%。
相较于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起步较晚,且地下水污染修复又是一项复杂工程,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污染问题难以解决,还会增加污染程度,导致更大面积的污染。
若采用被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农业生产,不仅会影响作物产量,还会破坏土壤结构。
当公众长期直接或者间接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接触污染物,即使是少量污染物,也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探究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掌握高效的修复技术显得及其重要。
1地下水污染来源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水环境发生变化,从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主要污染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来源。
自然界本身就存在有害物质,因此地下水水体中污染物含量也受其天然背景值的影响。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农资使用等。
就工业活动而言,主要是废水、废气、废渣排放。
工业废水具有量大、组成成分复杂的特点,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直接进入地下水;另一方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烟尘等进入大气环境中,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在降雨、自然循环的作用下,通过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入地下水水体中[2];而废渣在堆放过程中会产生渗滤液,存在随降雨进入水体或直接渗入水体的风险。
《2024年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研究》范文

《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环境领域内备受关注的问题。
其中,土壤与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食物安全,也带来了重大的环境生态问题。
针对此问题,研究出高效、低成本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并探讨这一领域的新技术,以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的现状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等。
这些重金属如铅、汞、镉等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积累,不仅对农作物产生毒害,影响食品安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
三、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
这些方法在修复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如修复成本高、修复周期长、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等。
因此,研发出更为高效、低成本的修复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四、一体化修复新技术研究针对传统修复技术的局限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修复新技术。
该技术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土壤与地下水协同治理:该技术通过一体化治理系统,同时对土壤和地下水进行治理,实现了双重效果的同步实现。
2. 多技术联合应用:结合物理修复的土壤剥离、化学修复的稳定化和生物修复的生物积累等多种技术,实现了一体化协同效应。
3. 低成本高效率:该技术采用了高效的重金属离子提取剂和微生物群落,实现了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快速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
4. 防止二次污染:该技术采用了环保型的修复材料和工艺,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问题。
五、实验研究与结果分析本研究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一体化修复新技术在去除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的不当,地下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地下水污染不仅影响了水质的安全,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领域,涉及到地质学、水文学、地下水动力学、环境工程等多个学科。
其中,地下水采样分析技术是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地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进行精确测量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方面,生物修复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修复方式,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资源来降解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修复技术不仅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能够还原地下水的自然生态平衡,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修复方式。
另外,化学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也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化学氧化、原位氧化还原、吸附等技术能够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不仅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还包括大规模的田间试验和工程应用。
通过对不同地质环境和污染类型的研究,可以为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此外,工程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到土壤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污染物的输移规律等复杂因素,为地下水污染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然而,地下水污染的治理远未结束,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力度,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一、地下水污染概述地下水是人类生活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地下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质量的改变,受污染的地下水往往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地下水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研究和实践地下水污染灾害的修复技术。
二、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目前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物理修复技术这三种类型。
1.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天然微生物或添加特定生物剂来处理地下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和重金属,生物修复解决了有机物污染废水的减量、降解和利用问题,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
然而,生物修复技术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处理过程的周期长,控制方法繁琐,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2.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化学物质对地下水进行基于化学反应的修复过程。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原位化学氧化法、还原法、吸附法、混凝法等。
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处理速率和强的适应性,但其弊端在于具有高成本和二次污染风险等问题。
3.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基于物理的原理来对地下水进行治理,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超滤、电渗等方法。
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周期短、操作简便,这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直接关系到污染地区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安全。
在实践中,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不同的地下水污染条件采取不同的修复技术。
在应用修复技术之前,研究人员需要进行指标检测和现场实验,推导修复技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从而保证修复效果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四、结论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各种因素,以实现对地下水污染的根治。
生物、化学和物理修复技术是当今地下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在后续的研究中,逐步建立修复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在不断完善和优化技术上取得更多的进展,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下水资源和环境。
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技术设备研究与应用

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技术设备研究与应用地下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重金属污染逐渐成为地下水面临的重要问题。
重金属污染地下水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和应用有效的治理技术设备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相关的前沿科技进展。
一、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治理技术1. 化学法:化学法是针对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最常用的治理技术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添加合适的化学试剂,使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吸附或络合,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常见的化学法包括沉淀法、吸附法和络合法等。
2. 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生物转化或吸附的方法。
生物法具有环保、低成本和高效的特点,常用的生物法包括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和电位差来实现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电化学法具有操作简单、控制方便和高效的特点,常见的电化学法包括电捕集、电凝聚和电析等。
二、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治理技术设备的研究进展1. 材料研究: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将关注点放在了新型材料的开发上,例如纳米材料、多孔吸附材料和活性炭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能够高效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2. 技术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治理技术设备也在不断改进。
例如,采用电化学技术的设备不断优化,提高了去除效率和稳定性;生物法中的微生物菌种筛选和改良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3. 联合治理:综合利用不同的治理技术设备,联合治理重金属污染地下水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例如,化学法和生物法的联合应用,既可以快速去除重金属离子,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和环境风险。
三、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治理技术设备的应用案例1. 北京市地下水污染治理项目:该项目使用了生物修复技术和电化学治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治理了北京市地下水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分析摘要:地下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污染,地下水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研究和应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至关重要。
本文对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应用分析,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情况。
同时,对未来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一、引言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地下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和应用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分类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三大类。
2.1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离、去除或转移,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常用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吸附、渗透、纳滤和电动力等。
2.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利用化学反应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达到修复的效果。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络合沉淀和气溶胶化学等。
2.3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吸附和转化,达到修复的目标。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生物固化等。
三、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分析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将分别介绍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情况。
3.1 物理修复技术的应用物理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复领域。
吸附技术因其具有简单、高效和经济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地下水污染修复项目。
电动力技术则适用于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可达到较高的去污效率。
3.2 化学修复技术的应用化学修复技术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技术通过添加氧化剂和还原剂,将污染物质进行氧化、还原转化,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浓度。
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

污染地下水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一、前言地下水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污染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下水的污染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修复污染的地下水,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地下水污染原因1. 工业、农业和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染工业、农业和城市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其中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进入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中的化学污染。
2. 自然因素造成的污染地下水来源于自然界的雨水和融水,当大气中的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时,也会引起地下水的污染。
3. 错误的管理和使用地下水在农业上,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就是一例。
这些化合物通常会渗入土壤,然后进入地下水。
三、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也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物质。
其中包括厌氧处理、生物滤池、蒸馏和活性碳过滤等方法,最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复环节。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对有害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包括自然氧化还原(自然氧化还原),人工通气(add oxygen tothe structure)和氧化剂注入等方法。
3.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通过物理手段将有害污染物质从地下水中提取出来,达到修复地下水的目的。
包括气提液抽(air-lift pumping)、土壤气相提取等方法。
四、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在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等方面都有应用。
其中,厌氧处理广泛应用于工业场所和不被污染的土地,而生物滤池适用于城市水处理以及切尾部分。
蒸馏和活性碳过滤等技术主要适用于家庭用水和饮用水方面。
2.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小型水体污染控制等方面有很广泛的实际应用。
氧化还原剂注入法是最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位于美国和日本不同地区的地下水修复实验。
地下水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水井 ,用水泵将受 污染的地下水抽提至地上的处理设备进行 处理 ,
张妍等研究 黄河下游引黄灌 区地下水重金属 污染水平 以及 健 出水根据 当地实际的地质 情况进行排放 ,通常适用于处理高强度 、
康风 险评价 ,调查鲁 、豫两省 11种 重金 属元素 (Ba、cd、cr、cu、 突发性或污染晕埋藏深 的场地 。该技 术处理 周期 短 、效 果好 ,但
乔晓辉等对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 污染分 布特征 ,研究 区地 下 水 pH为 5.4-9.4,平均为 7.721,Fe含量超标严重 ,平均高于 GB5749—2006标 准 300p ̄g/L;Se、Cr含 量部分 地区出现超标 ,超标 率 分布为 3.54%和 1.77%。张兆吉等的研究也发现 ,华北平原地 区 有 7.6%的地下水遭受重金属污染 ,其 中砷 、铅等重金属呈点状分
号人 ,领导与同志们却偏偏把这份责任重大的工作 与标准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确保给水工程可
交给你 ,那么这就是一份 比山还重的信任 ,比山还 以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 ,并且全面的掌握施工的
重的嘱托与希望 ,每当想起这一点 ,我的责任心便 成本费用和各方面 的造价 ,避免 出现造价不合理
是所有素质 中最为基础与关键的素质 ,因为有素质 程施工人员的保护伞 ,我真心的希望这条船能载着
意识 ,业务不熟 ,你就会 自觉去学 ,原则你会 自觉 大家平安一生 ,我真心希望这条船能为大家提供一
去坚持 ,同样 ,你还会 自觉地为了公司与全体员工 生的福利保障,我也真心地希望无论谁在 自来水公
综上所述 ,通过对给水工程成立 内部工程审
工程审计工作说 白一点就是为公 司为大家审 计科 的必要性 、审计人员具备 的职业素质 、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gress on Technology for Pb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第 31 卷 第 2 期 2008 年 2 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Vol. 31 NO.2 F e b . 第 32100卷8
地下水铅污染修复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姜楠, 王鹤立 *, 廉新颖
( 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3)
抽出处理法是目前应用很普遍的一种方法, 将已 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抽取至地面后, 对其进行净化处 理, 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该方法的特点是: 一 方面可以防止受污染的地下水向周围迁移; 另一方面 抽取出来的地下水可以在地面得到合适的处理净化, 然后重新注入地下水或用作其他用途, 从而减轻地下 水和土壤的污染程度[4]。
PRB 技术无需外加动力, 节省地面空间, 比抽取 技 术 更 为 经 济 、便 捷 。 不 过 该 技 术 本 身 也 存 在 一 些 问 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 PRB 不可能保证把“污染斑 块 ”中 扩 散 出 来 的 污 染 物 完 全 按 处 理 的 要 求 予 以 拦 截 和 捕 捉 ; 其 次 , 随 着 有 毒 金 属 、盐 和 生 物 活 性 物 质 在 PRB 中不断地沉积和积累, PRB 会逐渐失去其活性, 所以需要定期地更换反应介质, 并将其作为有害废弃 物加以处置; 另外, 确定反应介质在多长时间范围内 对有毒金属的固定作用仍然有效, 弄清哪些环境条件 可能发生改变, 导致这些被固定的有毒金属重新活化 也都是需要被考虑的问题。 3.2 原位生物修复
JIANG Nan, WANG He- li*, LIAN Xin- ying
( School of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of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Ab st r act s: Pb as a major element in heavy metals that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the remediation methods in use include physical screening, extraction and in situ remediation. The later is mostly developed for time being, which includes PRB, bioremediation and 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 Major source and impact of Pb contamination were introduced, a number of benchmark projects related to control of lead pollution in groundwater were reviewed and future study was prospected as well. Key wor d s: groundwater; Pb contamination; heavy metal; in situ remediation
PRB 一般安装在地下蓄水层, 垂直于地下水流方 向, 防止污染羽状体扩散, 随着污染地下水流经此反应 设施, 污染物浓度降低。按照不同的去除机理可将PRB 分为: 化学沉淀反应格栅, 吸附反应格栅, 生物降解反 应格栅, 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格栅[12]。
Jame L. Conca 等[13]将 磷 酸 盐 诱 导 金 属 稳 定 法 应 用 于 PRB 中 处 理 高 浓 度 含 Pb、Zn、Cd、Cu 和 SO4 的 地下水, 反应媒介为一种源自鱼骨生物沉淀的磷灰 石 , 其 一 般 的 组 成 为 Ca10- XNaX( PO4) 6- X( CO3) X( OH) 2 ( x<1) 。研究表明, 依据金属、浓度和水化学环境, 磷灰 石 II 通过 4 个阶段作用于金属。第一阶段是磷灰石 II 持续提供少量但却充足的 PO43- 到溶液中, 以超过金属 磷酸盐固体的溶解限度。第二阶段是磷灰石 II 隔绝金 属。第三阶段是表面吸附。第四阶段是通过生物活动 导致化学改变而形成沉淀。
概括起来, 处理含铅地下水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 屏 蔽 法 、抽 出 处 理 法 和 原 位 修 复 法 。 其 中 原 位 修 复 法 是目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渗透反应格栅、 生物修复以及动电处理技术等。
1 物理屏蔽法
即在地下建立各种物理屏障, 将受污染水体圈闭 起来, 减少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提高铅的土壤环境 容量。具体措施为: 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 在受污染地区修建隔离墙, 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
半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环 境中有毒或潜在的有毒化学物, 特别是重金属, 对人 类和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些重金属中, 铅尤 为突出, 毒性相当大, 是著名的“五毒”之一。作为一种 有毒重金属, 铅主要来自于自然释放和人为释放, 又 称 自 然 源 和 人 为 源 。 自 然 源 是 指 火 山 爆 发 、森 林 火 灾 等自然现象释放到环境中的铅; 人为源则是指工业和 交通等方面的铅排放[1]。其中, 铅的人为排放是造成当 今世界铅污染的主要原因。例如, 矿石的开采和含铅 废物的持续排放导致了自然环境严重负担过重。在美 国, 含铅汽油的暴露已经被消除。而在许多国家, 汽油 中使用铅仍然成为主要的暴露源, 导致由于汽车尾气 排放的铅污染大量增加。燃烧含铅汽油中的铅落在路 上或路两侧, 散布于土壤、植物, 最终进入水源。铅可 对许多人体器官带来不良影响, 特别是对人的肺、肾 脏、生殖以及心血管系统。这些影响表现为智力下降、 肾损伤、不育、流产以及高血压, 还可引起铅脑病、腹 绞 痛 、多 性 神 经 炎 、溶 血 性 贫 血 等[2]。 对 于 铅 污 染 治 理 的研究, 由于目的和对象的不同, 发展起来的方法和
收稿日期: 2007- 07- 18; 修回 2007- 10- 2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0772159) ;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国金出[2006]3037 号) 作者简介: 姜楠( 1980- ) , 女,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水污染生物处理技术,( 电子信箱) joannajn@gmail.com; * 通讯作者, 教授, 博士, 从事环境科学与工 程教学与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为饮用水安全保障及水体污染控制技术,( 电话) 010- 82320679( 电子信箱) wangheli@cugb.edu.cn。
第2期
姜楠, 等 地下水铅污染修复技术应用与研究进展
57
到周围地区。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 应用也最为普遍。 为减少地表水的下渗, 还可以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 合成膜, 或在污染土壤下面铺一层水泥和石块混合层[3]。 物 理 屏 蔽 法 只 有 在 处 理 小 范 围 的 剧 毒 、难 降 解 污 染 物 时才可考虑的一种永久性封闭方法, 多数情况下, 它 只是在地下水污染治理初期, 被用作一种临时性的控 制方法。 2 抽出处理法
磷酸盐诱导金属稳定法应用磷灰石 II 可稳定很 多金属, 尤其是 Pb、U、Cd、Zn、Cu 和 Al。这种稳定功
环境科学与技术
58
第 31 卷
效来自于生成的金属磷灰石极低的溶度积, 例如, 磷 氯铅矿[Pb(5 PO4) 3Cl]的溶度积<10 ̄80。未参于反应的 磷灰石 II 的溶度积 Ksp≌10 ̄20, 这意味着磷灰石 II 将会在环境中持续很长时间而不引起磷酸盐过量。
受污染的含铅地下水抽出后的处理方法与地表 水的处理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 在受污染地下水的抽 出处理中, 井群系统的建立是关键, 井群系统要能控 制整个受污染水体的流动。处理后地下水的去向有两 个, 一是直接使用, 另一个则是用于回灌。用于回灌多 一些的原因是回灌一方面可稀释受污染水体, 冲洗含 水层; 另一方面还可加速地下水的循环流动, 从而缩 短地下水的修复时间。其运行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抽出法能有效地将污染区限制在抽出井上游。但
是其作为一种长期的地下水处理方法, 具有下列缺 点:( 1) 该方法只能限制污染的进一步扩散, 不能够现 场就地修复, 特别是当非水相液体出现时, 由于毛细 张力几乎不太可能通过泵抽的办法清除;( 2) 如果污染 源不采取其他的办法将其封闭, 当停止泵抽时, 在许 多情况下溶解的污染区又会形成, 这就意味着为了阻 止污染区的进一步扩大, 泵抽处理系统必须持续很长 时间, 经常要求几十年或几百年;( 3) 泵抽方法要求持 续的能量供给, 以确保地下水的抽出以及水处理系统 的运行, 同时还要求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与监测, 这样就使得该方法处理污染地下水非常昂贵;( 4) 地 下水的抽出和处理浪费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而且常 常 导 致 土 壤 结 构 破 坏 、土 壤 生 物 活 性 下 降 和 土 壤 肥 力 退化等。
3 原位修复法
3.1 渗透反应格栅 发达国家在治理含铅地下水的过程当中, 投入了
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发展原位修复技术, 使其成为当前 的主要发展方向。渗透反应格栅(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PRB) 便是其中的代表。按照美国环保局的定 义[10], PRB 是一个被动的反应材料的原位处理区, 这些 反应材料能够降解和滞留流经该墙体地下水的污染 组分, 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组分的目的。1989 年, 加拿大 滑铁卢大学通过大量的试验,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保 登( Borden) 成功地进行了该方法原位处理污染地下水 的现场演示。迄今为止, 在北美和欧洲很多 PRB 已经 进入商业运行阶段[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