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1章 径流调节基本资料及水库特征4-6节
多年调节水库的计算有时历法和概率法

第二章 > 第六节 年调节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三、年调节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典型年法:
设计水平年 → 设计供水过程
历史来水资料 → 排频计算 → 频率曲线(如图)→ 实际代表年
设计保证率 → 查求Q设
同倍比放大 设计枯水年
计算设计V兴
Q
同频率放大
适用条件: a、无资料或资料不足的地区; b、精度要求不高时,如初步规划阶段。
土木水电学院
第二章 > 第四节 水库的水量损失
第四节 水库的水量损失
一、水库的蒸发损失 因兴建水库后,原有的陆面变成水面后增加
的蒸发损失。
W 1000 (E水 E陆 )FV
E水 E皿
E陆 E0 P0 R0
土木水电学院
第二章 > 第四节 水库的水量损失
二、水库的渗漏损失 (1)经过能透水的坝身以及闸门、水轮机等的渗 漏; (2)通过坝址及坝的两翼的渗漏; (3)通过库底渗向地下透水层或库外的渗漏。 渗漏系数:以一年或一月的渗漏损失相当于水 库蓄水容积的一定百分数计,估算采用如下初 步数值: (1)水文地质条件优良:0%-10%/年或0%-1%/月 (2)透水条件中等: 10%-20%/年或1%-1.5%/月 (3)水文地质条件差:20%-40%/年或1.5%-3%/月
V沙,总 TV沙,年
V沙,年
0W0 m (1 p)
土木水电学院
第二章 > 第五节 水库设计死水位的选择
三、保证水电站最低水头要求 死水位决定水电站的最低水头。死水位愈
高,电站出力愈大。同时死水位过高,会减少 水库的兴利库容,降低水库的调节能力。 四、其他要求
水产任务:养鱼对水深和水面的需求。 气候寒冷地区:结冰厚度。 水库生态需求。 应是上述计算中的最大值。
径流调节课程设计

径流调节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径流调节的基本概念,掌握径流的成因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径流调节的方法和措施,了解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径流调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径流调节数据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径流调节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合理径流调节方案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2. 增强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认识,激发学生关爱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八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合作意识逐步形成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可衡量,以便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径流调节的相关知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引言: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径流调节的概念及其在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中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2. 径流调节基础知识:- 径流的成因及影响因素- 径流调节的原理与方法- 径流调节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水资源调控3. 径流调节措施:- 人工调节措施:水库、湖泊、河道整治等- 生态调节措施:水土保持、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水资源调控措施4. 我国径流调节现状与趋势:- 我国径流调节的主要成就-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 我国水资源调控现状与趋势5. 实践活动:- 运用GIS分析径流调节数据- 小组合作设计径流调节方案- 分析评价不同径流调节措施的优缺点教材章节:第二章实践活动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系统组织相关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01-第1章 径流调节基本资料及水库特征1-3节

3)给水设计保证率 一般采用95%~99%
第二节 水库的设计标准和设计保证率
3)航运设计保证率 保证率频率法:统计年限中各年内高于和等于某一水位的天数占全年 天数的百分比。用各年该保证率的水位进行频率计 算,按表列保证率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综合历时曲线法:统计年限中各年内高于和等于某一水位的天数占总天 数的百分比。 航道等级 一~二 三~四 保证率频率法保证率 (%) 98~99 95~98 综合历时曲线法保证率 (%) ≥98 95~98
50~70 70~80
70~80 75~95
第二节 水库的设计标准和设计保证率
2)水力发电的设计保证率 根据水电站所在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系统中的水电容重的比重、 水电站规模及其在电力系统中作用、河川径流特性以及水库调节 程度等决定。 电力系统中水电容量的比重 (%) 水电站设计保证率(%) 25以下 80~90 25~50 90~95 50以上 95~98
第一章 径流调节基本资料及水库特征
• 径流调节:通过水库操作使来水过程适应需水过程的要求。
• 调节计算所需基本资料:
1.河川径流特性 2.用水部门的需水特性 3.水库特性
第一节 国民经济各用水部门的需水特性及要求
• 国民经济各用水部门在利用河川径流量方面有着多种形式:如居民及工业的给水,农 业的灌溉,水电站的发电,天然河道及渠化河道的通航与木材的浮运,鱼道和鱼塘的 操作,以及废水净化和水上游乐等。 用水的需要是随河流所在地区而不同。它主要取决于流域内的国民经济主要形式,工 矿、农业的分布及种类,水陆交通运输情况,动力经济状况,城市和居民点分布,洪 涝旱灾情等。因此,需要了解这些部门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才能定出流 域或水库地区各用水部门的当前和未来的用水需要。 由于水利措施非短期可建成,其服务年限也较久,故用水情况不是针对眼前情况,而 应当充分估计未来用水需要的增长水平,定出工程完工投入运用后若干年的需求水平 作为设计第一期工程的依据。同时,以工程运用更长一些年数后的需求水平作为设计 校核和作为假想远景发展的指导参考性数据。 用水的需要,虽然各部门各有特点,不尽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径流调节课程设计

径流调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径流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径流的定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掌握径流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水库调节、河道调节和地下水调节等;了解我国径流调节的主要措施和成效。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水库的兴利库容、设计河道调节方案等;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遥感等,进行径流调节的监测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径流调节对于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水资源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径流的定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介绍径流的概念、径流的来源和形成过程,分析径流的特点及其与降水、蒸发等因素的关系。
2.径流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水库调节、河道调节和地下水调节等径流调节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3.我国径流调节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介绍我国径流调节的历史和现状,分析我国在水库建设、河道治理和地下水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径流调节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一些典型的径流调节案例,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南水北调工程等,让学生学会从实际案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径流的定义、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径流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我国径流调节的主要措施和成效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径流调节案例,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水库调节、河道调节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径流调节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径流调节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径流调节

1.2!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及其基本特性
!一"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径流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流量1!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水体积称为流量$以 *(%.计!根据某一 断面各个时刻=测得的流量 9$可绘得流量过程线 9/S"=#!各个时刻的流量是指该时刻 的瞬时流量!此外$还可以求得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及多年平均流量值!
行方法是通过实测样本资料来间接推求"估计$径流年际变化的总体统计规律的%这种方
法就是频率计算法%
水利工程的设计数据!通常用频率计算并根据设计频率而求得的%对应设计数据的
频率称为设计频率%设计频率和设计数值都反映设计标准%各类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标准
是由国家制定规范来规定的%
"#$频率计算的基本概念&
#$随机变量%为了认识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必须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在科学试验中!
要研究径流的变化规律"首先必须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地表面上!地表面下及大气层中#由于太阳辐射热及地球 引力的作用"地球上各部分的水分不断地相互转换#地球表面的水受到太阳辐射热的作 用蒸发变为水汽"被气流带到空中"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成水"以降水形式落到地面"降落 到地面的水"一部分蒸发"另一部分汇入河道流至海洋"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水 循环#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特性"因为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以固体!液体和气体 三种形态出现"因而使水分在循环过程中有转移!交换的可能#外因是太阳辐射热和地球 引力#太阳辐射热是地表热能的主要源泉"它促使冰雪融化!水分蒸发!空气流动等"因而 是水分循环的动力&地球引力是促使地面水流流归海洋的动力#除此而外"水循环路线的 构成和性质"流域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情况"对水循环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一章基本资料

§1 基本资料1.1、水文分析1.11、年径流澜沧江径流补给主要来源以降雨为主,融雪占少部分。
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与降水年内分配相似,枯、汛期分明,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6月~10月),上、中、下游各水文站汛期径流均占年径流量的70%以上,其中又以7~9月为最大。
多年平均流量925m3/s,年径流总量292亿m31.12、洪水澜沧江流域的洪水,除昌都以上流域在汛初至6月上中旬有部分融雪外,主要由暴雨形成。
流域全年均有暴雨发生,但主要出现在6月~9月,上游区9月下旬后雨季基本结束,中下游地区雨季结束较晚,10月~11月仍有较大暴雨出现,但次数较少。
暴雨呈多中心分布,在地区上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
不同频率的入库洪水流量见表1。
表1 各频率洪水成果表频率(%) 0.01 0.02 0.05 0.1 0.2 0.5 1 2 5 10 20 50Qm16000 15000 13700 12700 11600 10400 9310 8300 6950 5930 4890 3500 1.13、泥沙澜沧江水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汛期(6~9月)沙量占年沙量的94.9%。
天然情况下坝址泥沙特征值见表2。
表2 DHQ坝址泥沙特征值表名称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悬移质沙量(万t)多年平均流量(m3/s)多年平均输沙率(kg/s)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多年平均推移质沙量 (万t)多年平均总输沙量(万t)DHQ 92600 2548 925 808 0.874 76.44 2625 当上游规划梯级黄登电站建成后,对泥沙有较大的拦蓄作用,DHQ坝址入库沙量会有所减少,经计算,黄登水库的多年平均拦沙率约为54%,则多年平均排沙比为46%,有约1141万t悬移质泥沙排入下游。
因此,DHQ坝址入库悬移质输沙量为黄登的排沙量加上区间悬移质沙量,为1208万t;入库推移质输沙量即为区间推移质输沙量,为2.0万t;总输沙量为1210万t,50年坝前泥沙淤积高程为1404.28m。
径流调节原理与作用 -回复

径流调节原理与作用-回复径流调节是指通过一系列技术和工程措施,对降水过程中形成的径流进行调整和控制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和减轻洪水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
径流调节在水利工程和治理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径流调节原理和作用的问题。
第一步:了解径流的形成原理径流是指降水经过入渗和蒸发之后,在地表流动形成的表层水流。
大气降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土壤蓄水层入渗后补给地下水,另一部分则形成径流并流入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地表水体中。
径流的形成与降水强度、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等因素有关。
第二步:了解径流调节的原理径流调节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建立水库、水闸、堤防和河道疏浚等工程设施,改变水的流向、速度和数量,以达到控制洪水、补给地下水和供水等目的。
具体原理如下:1. 水库调节:水库是一种人工储存降水的设施,通常由堤防围护而成。
当降水较少时,水库可以积蓄来水,补给地下水和供应上游的灌溉用水。
当降水较多时,水库可以缓冲水流的峰值,减少洪水泛滥的可能。
2. 水闸调节:水闸是一种控制水流通行和水位高低的设备,通常由水闸门、水闸孔和泄水道等部分组成。
水闸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闸门,调节河流或渠道的水位和流量,以达到减少洪水、蓄水灌溉和供水的目的。
3. 堤防保护:堤防是一种类似于水闸的设施,主要用于控制河流的水位和流量。
堤防通常沿河道两岸修筑,可以防止河流的洪水越界泛滥,保护沿岸居民、农田和城市设施免受洪水的侵袭。
4. 河道疏浚:由于泥沙的淤积和河道的河床上升,河流的容水量将会减小,容易造成洪水灾害。
为了增加河流的流量,需要进行河道的疏浚工作,即引导河流的水流和泥沙,使河道恢复原有的容量。
第三步:了解径流调节的作用径流调节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洪水灾害:洪水是造成重大灾害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径流调节工程通过调整降水的径流量和流速,可以减少洪水发生的概率和洪水的峰值,保护沿岸居民和农田免受洪水的侵袭。
径流调节名词解释

径流调节名词解释径流调节是指用于防洪、灌溉和供水的工程中,运用控制性的闸坝、机电排灌站等进行拦洪、削峰、错峰,以调节来水量的措施。
即用工程措施将降雨或河道流量经常维持在所需水平的稳定状态。
径流调节是实现各种工程水利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
运用控制性的闸坝、机电排灌站等进行拦洪、削峰、错峰,以调节来水量的措施。
即用工程措施将降雨或河道流量经常维持在所需水平的稳定状态。
径流调节是保证各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
它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满足防洪、灌溉、航运及发电的需要。
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和城市水源地开发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水库的调节性能是指水库能够按照调度规程要求而使其运行状态(如水位、水量)具有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性的特性。
通过调节,改变其某些运行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调控性。
根据设计洪水在时间上的分布状况可将流域分为均匀、不均匀和非均匀三类。
水库调节容积在时间上的变化关系称为流域的非均匀性,它主要取决于水库群的布局和水库与河道的连接方式。
水库调节容积的时空变化会引起库区下游河段的径流和下泄流量在时间上产生变化。
另外,由于水库调节容积随时间而变化,因此引起的库区水量转化在时间上也呈现出不均匀性。
上述两方面的非均匀性和时间上的变化都将影响到工程的运行情况。
为了保证水库在设计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工程效益,必须对各种运行方式和工程运行参数进行精心调节,使之达到尽可能小的非均匀性和尽可能小的时间变化,以保证水库的充分利用。
在大流域进行分期蓄水后,水库的兴利库容会逐渐增大,此时若仍采用原设计的调度方式和参数进行运行,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将导致资金、物资的极大浪费;反之,若在大流域蓄水初期加强调节,充分发挥其效益,则可以缩短水库的兴利库容,减少资金、物资的投入,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蓄水初期的水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大型水库尤其是对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等有重大意义的水库,一般都设置有灵活可靠的径流调节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的蒸发损失是指由于水库兴建前后因蒸发量的不同,所造成 的水量 差值。 蒸发损失产生的原因:修建河流前,除原河道有水面蒸发外,整 个库区都是陆面蒸发,而建库以后,这部分面积由陆面面积变成水库 水面,其也由原来的陆面蒸发变成水面蒸发。由于水面蒸发比陆面蒸 发大,故产生了由陆面面积变为水面面积所增加的额外蒸发量。 △W=1000 (E水-E陆) Fv E水= ŋ E皿 式中 E皿——水面蒸发皿实测水面蒸发(mm) ŋ——水面蒸发皿折算系数,一般为0.65~0.80 ŋ—— 0.65~0.80 E水——水面蒸发(mm) E陆 = Eo=Po-Ro 式中 Po——闭合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mm) Ro——闭合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mm) Eo——闭合流域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mm) E陆——陆面蒸发(mm) Fv ——建库增加的水面面积,取计算时段始末的平均值。
第四节 水库的水量损失
水库建成以后,天然水流情况发生变化,削减 了洪峰,增加了枯水流量。同时,库区水位及库 边地下水位抬高,水面加宽,水深增大,流速减 小;库区内的水流挟沙、蒸发、渗漏、水温、水 质等水情亦起了变化。 当然,水库的水量也会产生了无益损失,如水 库蒸发损失、渗漏损失等。
一.水库的蒸发损失 水库的蒸发损失
二.枢纽范围内影响 水利枢纽为保持通航、鱼类回游、流筏而设有 升船设备、鱼道、筏道等,其作用是为保持拦 截河道的环境平衡。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2号平台开始施工的绿化 图案。当天,美化船闸工作在三峡工程永 久船闸1、2号平台全面展开,船闸试通航 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三.水库下游影响 水库下游影响
7.改变气候: 大面积水域的产生改变了自然面貌,使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甚至影响生态 平衡。 8.水温变化: 水为不良热导体,水库水温的变幅随水深而变小,水温也随水深增加而减 低。 9.水质变化: (1)、含盐量。水库上游来水经水库稀释,降低出水量的含盐度;在高 温、水浅地带,由于水面蒸发量大,致使含盐度升高。 (2)、肥力变化。水库蓄水后,库区内生物死亡,增加了水库内的肥料, 有利于水中小生物、微生物的繁殖,促进鱼类生长。如清库不彻底,过多植 物在库底分解,使水质变坏。带过多肥力的盐类水源入库,不利于水生物生 长。 10.泥沙淤积 使库容减少,降低效益,影响通航、发电。 11.卫生问题 库边周围形成了大面积浅水区,增加了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 •
• 自6月1日三峡工程截流蓄水以来,库区水位正在以每日3米的速度爬 高,到6月15日,水位线将达到135米。为防止沿江两岸垃圾、漂浮 物污染水体,阻塞大坝,影响蓄水发电,重庆团市委向全市青年志愿 者发起了“万人清漂”大行动。连日来,上万名志愿者日夜奔忙在长 江两岸上百个清漂点,清除江岸垃圾,打捞江面漂浮物。图为万州区 十七码头“清漂”现场。
第六节 水库的环境影响
建国以后,我国以建成大、中、小型 水库86000多座,总库容为4000多亿立 方米。这些水库在防洪、灌溉、发电、 航运、给水、水产、旅游等方面起到了 巨大的作用,但有些水库也给环境带来 了一些不利影响。在修建水库,注意经 济效益的同时,必须重视建库对环境的 影响,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在水库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各阶段,特 别是管理阶段,应经常调查和观测水库 对环境的影响,在提高水库效益的基础 上,防止水质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和美 化环境。
第五节 库区淹没、浸没和水库淤积 库区淹没、 一.库区淹没、浸没 库区淹没
淹没问题: 淹没问题:水库在修建时由于蓄水而造成一定范围的淹没,将使库区原有
耕地及建筑物被废弃,居民、工厂和交通线路被迫迁移改建,这就造成损失。
淹没损失和移民数量的多少,常常会限制水库工程的规模,甚至 会妨碍地形、地址和水资源利用条件的选择。
-多年平均含沙量(kg/ m3 ) W0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m3 ) m-库中泥沙沉积率(%),视库容的相对大小或水库 调节程度而定; P-淤积体的孔隙率 γ -泥沙颗粒的干容重( kg/ m3 )
0
ρ
α 当沙粒的干容重 =2.0~2.8,淤泥的孔隙率P=0.3~0.4 时,则 ρ w = 对悬移质泥沙: V (1 − P ) γ 对悬移质推移质以及塌岸存在时:
6月3日消息:三峡工程库区泥沙问题,日前经科 研工作者研究表明,该库区发电和通航中的泥沙 问题有望解决。 据介绍,三峡水库宜昌站年平均输沙量达五点 三亿吨,如泥沙问题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水库 防洪、发电效益的正常发挥,缩短水库的使用寿 命,而且可能影响长江黄金水道的畅通。 经科技工作者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泥沙问题 采用“蓄清排浑”的水库调度方式,借助工程建 筑物布置上采取的一系列排沙工程措施,配合恰 当的调度和辅助清淤,可以保证工程正常效益的 发挥。
1.泄水:为泄洪、发电和下游用水需向下游泄水,但由于水库中水的温度、泥 沙含量、溶解氧的分布,随水深而变化。各需水部门可从不同深度引水。 2.维持河道:若下游不需引水,水库也应该泄放一相当少的水量,维持河道 不干涸。 3.河道水温:水库的下泄水流多数来自水库深层,因而库下游相当长河水受 库水温的影响,夏季河水低于建库前,冬季高于建库前。 4.河床变化:水库泄水时可能破坏原有河道的冲淤平衡,发生新的冲淤变化。 5.干拓土地:水库控制了一般洪水,缩小了下游洪水经常的淹没范围,并促 使地下水位下降。原来不能耕种的沼泽地可以干拓成良田。
• 百万大移民 • 三峡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 北省、重庆市的20个县(市)。1991至1992年,长 江水利委员会会同库区各级地方政府,逐村挨户 进行了调查、丈量和统计。三峡水库淹没涉及城 市2座、县城11座、集镇116个;受淹没或淹没影 响的工矿企业1599家;水库淹没线以下共有耕地 2.45万公顷;淹没公路824.25公里,水电站9.22 万千瓦;淹没区房屋总面积为3459.6万平方米; 淹没区居住的总人口为84.41万人。考虑到建设期 间内的人口增长和二次搬迁等其他因素,三峡水 库移民安置的动态总人口将达110余万人。
水库淹没影响的问题: 水库淹没影响的问题:
(1)居民的迁移安置; (2)迁移或改建淹没区内的交通运输建筑物,如铁路、公路、通讯设备及输电 线路等; (3)迁移或重建淹没区内的工业企业; (4)重建水道上的建筑物,包括桥梁、河岸及港口建筑物; (5)排水系统、地下电线等等的重新安装; (6)森林的恢复; (7)用堤防保护耕地、贵重的矿藏以及游览圣地等; (8)蓄水前的库底清理等。
0 0
m
沙年
V
沙年
= (1 + α )
ρ w
0
0
m
(1 − P ) γ
+V
塌
V塌 -库岸平均年坍塌量( m3 ) α -推移质淤悬移质的比值
三、减少淤泥的措施 用设置死库容来接纳沉积的泥沙,虽是处理淤积问题 的普遍方法,却只是一种消极的途径,仅仅推迟了淤积严 重影响的日期而已。 为减少水库淤积,延长水库寿命,研究总结的主要经 验,一是减少沙源;二是控制和调度泥沙。其措施有: (1)水土保持。在上游流域面上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减 少水土流失。这是解决水库泥沙淤积的根本性措施。 (2)上游拦沙。在重要的水库上游和来沙较多的支流上 修建一些水坝,用以拦截泥沙。这种水库建成以后,在一 定时期内也起拦蓄洪水作用,后期被泥沙淤满后,可开辟 为耕地。 (3)合理运行,调水调沙。借助枢纽泄水建筑物控制库 水位及泄水时机,可以有效地调整库区淤积泥沙地分布, 甚至将大量泥沙直接或间接地排向下游。 分为水力排沙、水力冲刷和机械清淤三种。
高峡出平湖,最后水将淹到 175米此标记处 故居已消失在90米水下, 老农遥望故土时心情复杂
故土被淹,离家小鸟远眺三峡沧桑 变化
二、水库的淤积问题
1、水库的淤积年限 、
(1)水库淤积存在 )水库淤积存在:当河道上修建了壅水建筑物之后,随着库区 水位的抬升,水流的过水断面增大,水力坡度变缓,纵向流速和紊动 流速都大大地减少。原河道水流特性的这种改变,降低了水流挟沙能 力,也改变了原河道的泥沙运动条件,导致了部分悬移物质和推移物 质泥沙逐渐沉淀、淤积在水库中。 (2)影响水库淤积的主要因素 )影响水库淤积的主要因素:入库水流的含沙量及多少及年内 分配、水库形状、库区地形、地质特性以及水库的调度规则。 水库年限: (3 )水库年限 在水库设计时,估计可能的年限以便判断水库的寿命和是否值得兴 建。水库工作年限或寿命的衡量是着眼于水库淤积是否已相当程度上 影响到水库正常(设计)功能的发挥。严格来说所谓水库“寿命”应 指水库正常工作的年限,又称水库使用年限。
二.渗漏损失
建库之后由于水位抬高,水压力的增加,水库蓄水量的渗漏损失也 随之增大。 水库主要的几种渗漏损失: 水库主要的几种渗漏损失: 1)经过能透水的坝身,以及闸门、水轮机等的渗漏 2)通过坝址及坝的两翼渗漏 3)通过库底流向较低的透水层或库外的渗漏。 一般可按渗漏理论的达西公式估算渗漏的损失量。 若以一年或一月的渗漏损失相当于水库蓄水容积的一定百分数来估 时,则计算渗漏损失时初步采用数据: 1)水文地质条件良好0~10%/年或0~1%/月 2)透水性条件中等 10~20%/年或1.5~3%/月 3)水文地质条件较差20~40%/年或1.5~3%/月
2、泥沙淤积量计算 、 一般情况下特别在规划和初设阶段,常采用较简单的方法 来估算泥沙淤积量,即假定河流携带的泥沙有一部分沉 积在水库中,而且泥沙淤积呈水平状增长,计算水库使 用T年后的淤沙总容积: V 沙 总 = T V 沙年 年淤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