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辅导:强制性脊柱炎的中医疗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关于《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直性脊椎炎炎一般发病是较为藏匿的,初期可无一切临床表现,一些患者在刚开始的情况下可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全身病症,像困乏或是削瘦、长期性或中断低烧、厌食、轻度贫血哪些的状况。
因为病况比较轻,患者大多数不可以初期发觉,有可能会促使病况耽误,可是病人一旦诊断了也不要担心,这儿介绍一下这一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椎炎炎的方式给大伙儿,实际效果還是非常好的。
中药熏洗泡敷医治强直性脊椎炎炎的方式,中药材中医外治中,熏洗泡敷治疗法对强直性脊椎炎炎有与众不同的功效。
具备副作用小,老少咸宜的优势。
要是秘方科学研究,实际操作恰当,有时候能够获得出乎意料的实际效果。
常见强直性脊椎炎炎熏洗泡敷秘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番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玫瑰花、川芎、羌活、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蜀椒、艾草叶等多种多样中草药材构成,具备温经通脉、化结、活血祛瘀、祛寒止疼、祛风去湿、舒筋活络强骨等功效,可以说源头治理,对强直性脊椎炎炎具备与众不同的功效。
(1)治疗方法:1)将强直性脊椎炎炎熏洗泡敷方药用价值冷水清洗后沙挎包好;2)加冷水适当(2000~3000Ml),侵泡30~60分钟,慢火煎沸30分钟;3)滤掉药水,可加食用醋适当(100~500ml),再炸沸就可以;4)熏:乘热熏痘患,有条件者可将药水用电子烟雾化器加温做雾化熏伤处。
20~30分钟;5)洗泡:待药水稍柔和后(约45~50℃上下),侵泡或清洗痘患。
20~30分钟;把握温度,防止烫伤。
一般以部分皮肤通红、有风感传输和骨节有溫暖轻松感为适当。
留意工作温度,留意保暧,防止受凉。
可輔助神灯直射;若有全身反映,比如有发热感等,提醒药品穴位敷贴消化吸收较多,可停医治,隔日再用;皮肤有溃破处禁止使用。
对药品产生过敏症状禁止使用;此方法以能承受为度,对比较严重虚弱者谨慎使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和骨关节疼痛、僵硬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中医学中,强直性脊柱炎被称为“脊多黄病”,并认为该病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入侵体内而致。
随着中医药的逐渐成为一种常用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中医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以下是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的进展。
中医病证辨析强直性脊柱炎是中医学中的“脊多黄病”,主要病机是风寒湿邪犯入经络,阻塞气血不畅所致。
依据中医病证辨析的原则,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分为多种中医证型。
临床上常见的证型有寒湿证型、痹证型、血瘀证型、肝肾不足证型等。
针对不同证型,中医药使用不同的药物组方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用中药治疗,根据病人的不同证型,选择不同的中药组方,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中药包括巴豆、钩藤、秦艽、车前子、紫苏、穿心莲等。
2. 针灸治疗3. 推拿按摩治疗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来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
推拿按摩可以放松患者的肌肉,减轻疼痛和僵硬感。
常用的推拿操作包括擦、拍、揉、压等。
4. 中医体育锻炼治疗中医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和自愈能力。
中医体育锻炼主要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
这些锻炼方法可以促进脊柱和骨关节的活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
总之,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由于其疗效显著、安全无害,已逐渐成为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是在使用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中药的剂量和服用时间,以及针灸和按摩的操作方法,以保证中医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主要表现为脊柱和骨盆部位的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念是“疏通经络、祛风化湿、活血止痛、调节气血”,通过针刺、推拿、草药等方式,调节人体的生理机能,改善疾病的病理状态,达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目的。
根据中医理论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与湿邪、风邪、火邪等外邪入侵人体,郁滞经络而成。
针刺、推拿、按摩等手法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驱散体内的湿邪、风邪、火邪等有害物质,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例如针刺“气海”、“肝俞”等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减轻脊柱的疼痛和僵硬感。
推拿、按摩“足三里”、“人中”等穴位可使肌肉放松,减轻肌肉的疲劳和疼痛。
中药治疗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草药可以根据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症状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祛风化湿、活血止痛、调节气血的功效。
例如金胶散、消炎止痛片等常见中药方剂都有很好的消炎镇痛、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的病情。
除了基本的中医疗法外,还有许多辅助治疗方式,如艾灸、拔罐、理疗、氧疗等,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例如,艾灸可以改善疼痛、缓解僵硬感;拔罐则可以刺激穴位,加速气血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理疗可以温暖和放松肌肉、抚平关节,减轻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肌肉拉伤或神经保护机制的僵硬。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在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但是应也被警惕的是中医治疗具备不可替代性,并不能替代现代医学,应当尊重现代医学,把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佳治疗结果。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很多人被这个强直性脊柱炎疾病困扰多年,感觉症状确实难受,但是知道这种疾病的控制难度大,所以说很多人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都会放弃了治疗,其实放弃治疗对疾病的影响很大的,虽然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感觉不到明确的效果,但是自己完全不治疗的话疾病会加重,疼痛的现象也会加重,那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疗法有哪些?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依据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表现,应属中医学中“腰痛”,“痹症”,“脊强”等病的范畴。
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与该病相似的记载。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开合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偻是指脊背弯曲的意思。
脊柱为督脉循行之处,故也有人认为该病属督脉之病。
如《灵枢·经脉篇》说:“督脉之别……实则脊强。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气,饮食不节等诸多因素有关。
当病程日久,邪气闭阻,血行不畅,多出现血瘀之症状。
临床常见寒湿痹阻,湿热痹阻,肾气亏虚,瘀血阻络证候。
寒湿痹阻证以腰骶冷痛,沉重,恶风寒,舌淡苔白,脉弦紧为主证,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乌头汤合肾着汤加减,常用药有制川乌,桂枝,黄芪,茯苓,白术,干姜等。
湿热痹阻证以腰骶疼痛,伴发热,膝,踝等外周关节肿痛,或见目赤肿痛,口渴,舌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为主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用四妙丸加减,常用药有苍术,薏苡仁,黄柏,牛膝,金银花,土茯苓等。
肾气亏虚证以腰部酸痛,足跟痛为主证,偏阴虚者多伴口干,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沉细;偏阳虚者伴精神疲惫,肢冷畏寒,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治宜补肾为主,方用青娥丸加减,偏阳虚者可与右归丸合用,偏阴虚者可与左归饮合用。
常用药有怀牛膝,杜仲,川断,补骨脂,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狗脊等。
治疗这个强直性脊柱炎疾病的时候要是想要选择中医来治疗,那么上面我们介绍的这么多中医疗法大家都是可以选择的,不过要看自己的疾病到底适合哪种疗法,这样对症的治疗,自己的强直性脊柱炎才能改善得更好,面对这种疾病做治疗期间合理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中药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中药治疗一、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中医对本病的认识第一节:病因中医认为本病大多是由于寒湿外袭,湿热浸淫,跌打损伤,淤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骨脉失养所致。
l 风湿寒邪外袭:由于久居湿冷之地,或冒雨涉水,劳汗当风,衣着湿冷,或气候剧变,冷热交错而致风湿寒之邪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致本病。
l 湿热浸淫:关节湿热行令,或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或寒湿蕴积日久,郁而化热,湿热之邪浸淫经脉,痹阻气血,筋骨失养而致本病。
l 淤血阻络:跌仆挫伤,损及腰背,淤血内停,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养而致。
l 肾精亏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方式不节以致肾精亏损,筋骨失养而发本病。
综上所述,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筋骨失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湿热浸淫,淤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则是造成本病发生的基本病历因素。
或者说,体内原有的肾精亏虚是最主要的致病内因,而风、寒、湿、热、邪、老、伤等是致病外因。
内外交合,导致经脉阻滞、内毒沉积后可引发肿痛等症状;邪气内盛导致组织的异常增生症状;而经脉长期阻滞致使筋骨失养则导致软骨、滑膜等组织的坏死和脊柱、关节等器官强直,丧失正常的功能。
第二节:早期的发病过程2.1足太阳膀胱经与早期下行性 AS部分AS患者起初从眼部出现症状(大部分不是非常严重,可以忍受,没有就医,即使就医也不会怀疑到AS),然后依次出现颈部、胸椎、腰椎病变,再向骨盆、下肢发展,可一直到足部。
这种发展过程,与足太阳膀胱经脉主干的走向是一致的。
让我们先看看这条经脉的资料:足太阳膀胱经脉。
【循行】《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1)。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2),循肩膊(3),挟脊(4)抵腰中,入循膂(5),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 6 ),循脾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7)之后,循京骨(8)至小指外侧。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是比较隐匿的,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开始的时候可表现为轻度的全身症状,像乏力或者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什么的现象。
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有可能会使得病情延误,但是患者一旦确诊了也不要担心,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给大家,效果还是不错的。
中药熏洗泡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中药外治中,熏洗泡敷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独特的疗效。
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的优点。
只要配方科学,操作得当,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常用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红花、当归、川芎、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川椒、艾叶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温经通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驱风除湿、舒筋强骨等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1)治疗方法:1)将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方药用清水洗净后沙布包好;2)加清水适量(2000~3000ml),浸泡30~60分钟,文火煎沸30分钟;3)滤出药液,可加食醋适量(100~500ml),再煎沸即可;4)熏:乘热熏患部,有条件者可将药液用雾化器加热雾化熏患处。
20~30分钟;5)洗泡:待药液稍温和后(约45~50℃左右),浸泡或擦洗患部。
20~30分钟;掌握水温,以防烫伤。
一般以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感传导和关节有温暖轻松感为适度。
注意环境温度,注意保暧,以防受寒。
可辅助神灯照射;如有全身反应,例如有发热感等,提示药物透皮吸收较多,可停治疗,次日再用;皮肤有破溃处禁用。
对药物发生过敏者禁用;此法以能耐受为度,对严重虚弱者慎用。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配合推拿按摩和功能锻炼效果更佳。
用毛巾浸泡药水,趁热取出,稍加拧干,敷于患处。
温度以能耐受不会烫伤为度,用二条毛巾交替,20~30分钟;结束后,将患处擦干,避风2小时。
每日一至二次,保留洗熏液及药袋回锅,供下次使用,一般药液可重复用2~3天。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脊柱和骨盆周围关节的炎症,最终导致脊柱和关节的僵硬和变形。
目前,虽然西医药物和物理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中医治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先进的治疗进展。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一、中医诊疗思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思路是调畅气血、活络关节、理顺经络。
这一思路与西医治疗的基本理念相通,都是通过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但是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表现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这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特优势所在。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药治疗的关键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配伍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包括天麻、川芎、当归、红花、乳香、没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从而改善炎症反应,减轻疼痛,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药治疗还可以调整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减轻药物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三、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也有着良好的效果。
通过针灸可以调畅经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炎症、减轻疼痛,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尤其是针灸的局部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直接作用于疾病部位,起到迅速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
而且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传统疗法,通过按摩局部穴位和关节,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舒缓肌肉和筋骨,缓解疼痛和僵硬。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中医治疗中,推拿按摩常常与针灸配合使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五、运动疗法中医强调“动而通之”,即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增强体质。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患者常出现腰背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注重整体调理,以温通络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结合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首先,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手段。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络通窍、祛风除湿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肾俞、大椎、肺俞等,针刺后结合艾灸或灸疗,可以起到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僵硬感。
其次,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手法包括拨、捏、按、揉等,结合适当的力度和频率进行推拿按摩,可以改善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功能。
另外,中药熏洗也是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温通络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当归、独活、细辛等,将其煎煮后,用于熏洗患者的腰背部和骶髂关节,可以渗透到皮肤和肌肉组织,起到温通经络、祛风除湿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中药熏洗等,这些方法均以温通络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腰背部的疼痛和僵硬感,恢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功能。
当然,在进行中医治疗时,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中医养生的原则,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心情舒畅,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分期制宜
强直性脊柱炎在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
就其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转归上必有其规律性(共性),但反映到每一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身上,由于先天禀赋、后天的居住环境、饮食营养、发病诱因及体质类型之不同,又各有特点(个性),因此临床治疗时既要针对每个病人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又要针对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的发病机制及其疾病发展规律进行辨病治疗,分期制宜。
一般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及骶髂关节的X线改变分为早期、中期及晚期,但又常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发展趋势及实验室指标(血沉、CRP、免疫球蛋白)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我们认为根据临床实际把强直性脊柱炎分为早期、活动期、缓解期三期,更有利于临床辨证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证候。
肾督亏虚、寒湿痹阻: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
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
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
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川续断、巴戟天、仙灵脾、杜仲、蜈蚣、青风藤、伸筋草、穿山龙。
肝肾阴虚、湿热痹阻:多见于活动期。
常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方药:知母、黄柏、怀牛膝、萆薢、木瓜、秦艽、土茯苓、忍冬藤、苦参、青风藤、穿山龙、半枝莲。
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多见于缓解期。
常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羸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
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方药:狗脊、山萸肉、白芍、青风藤、白芥子、莪术、土贝母、蜈蚣、僵蚕、穿山甲。
疗效显著的对药
我们在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强调在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选用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药物,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几组具有固定的配伍关系且疗效显著的对药,下面介绍一下临床常用的几组对药。
青风藤配穿山龙:青风藤辛苦温,入肝、脾,功能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兼能行痰;穿山龙苦、微寒,入肝、肺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并有祛痰止咳、凉血消痈的作用。
两药配伍辛开苦泄温通相须为用,共同起到祛风除湿,化痰祛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风寒湿热痹阻经络引起的腰背肢节疼痛,特别是对缓解晨僵有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青风藤主要成分为青风藤碱,青风藤碱具有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释放组织胺、抑制组织胺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及吗啡样镇痛作用有关,与抗组织胺药合用,不仅可增强镇痛作用,并能减轻其副作用。
由于青风藤具有促进组织胺释放的作用,部分病人服药初期常出现皮肤发痒,面部潮红,发热,皮疹,头晕,恶心等副作用。
穿山龙主要成分为薯蓣皂甙等多种甾体皂甙,在体内有类似甾体激素样的作用,可有效抑制过敏介质释放,具有明显的抗炎、止咳、平喘、祛痰的作用,与青风藤配伍不仅能增强青风藤的镇痛、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而且还能减轻其副作用。
土茯苓配土贝母: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
”土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脾经,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肿散结。
二者配伍功擅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结、通利关节,是治疗风湿热痹的要药良对,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或活动期,外周关节红肿热痛,
屈伸不利,风湿指标升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对于降低风湿指标,缓解外周关节肿胀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有良效。
狗脊配杜仲: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
”《别录》谓:“坚脊、利俛仰、女子伤中、关节重。
”杜仲甘、温;归肝、肾经。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
《神农本草经》云:“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
”说明本药不仅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而且还有利湿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
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
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证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
山萸肉配白芍:山萸肉性温味甘酸,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本品既能补肝肾之阴,又能温补肾阳,为一味平补阴阳的要药。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经,能平抑肝阳,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二者配伍,山萸肉补益肝肾治其本,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治其标,相须为用,标本兼治,是治疗肝肾亏虚所致腰背强痛不可多得的良药效对。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山茱萸总甙具有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
白芍提取物对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增生作用,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防治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二者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其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从而对强直性脊柱炎及类风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