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之高二政治上册唯物论与辩证法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知识点一、唯物论知识点。

1. 世界的物质性。

-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2.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规律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 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客观的,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辩证法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别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办法论】要求我们看咨询题办情况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讲”。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进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办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别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进展。

【办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能够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别开辟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办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以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妨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具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全然没有别依靠于身边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办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咨询题,对事物的联系举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咨询题。

高二上唯物论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唯物论知识点归纳

高二上唯物论知识点归纳本文将对高二上学期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唯物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在介绍每个知识点时,我将按照逻辑顺序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个基本的对立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的东西,是世界的根本。

唯心主义则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事物是由矛盾运动推动发展的。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部分,它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唯物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论上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4.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形而上学是指以片面、静止、孤立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法。

辩证法则强调寻求事物内部的矛盾,关注事物的全面、动态和相互联系的方面。

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泉劳动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通过劳动,人类创造出物质财富,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7.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式,它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各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

8. 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取得政权后,通过改革和革命的手段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

它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9. 阶级斗争和阶级本能阶级斗争是唯物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认为社会是由各种利益相对立的阶级构成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阶级本能是指阶级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捍卫。

10.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了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规律。

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

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

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高二政治上册考点归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考点梳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具体的联系有: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二、事物因果联系的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有果必有因。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自觉性。

(注意其侧重点)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处于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都会引起一定的结果,有因必有果。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以提高行动的预见性。

(注意其侧重点)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包含两个小原理):(★)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高于局部,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的地位。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树立全局观念)(注意侧重点在“整体”重要性)2.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变化,有时甚至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搞好局部,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注意其侧重点在“不能忽视局部”)(2)发展的观点一、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二、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注:可以分为两个小原理)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但首先要重视内因,其次也不能忽视外因。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政治唯物论知识点归纳总结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它从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出发,强调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在高二政治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本文将对高二政治课程中的唯物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唯物论的基本概念1. 唯物论的含义:唯物论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2. 唯物论的历史渊源:唯物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代哲学家,如伊壁鸠鲁等。

而较为系统的唯物论体系则出现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3.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论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强调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

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1. 唯物辩证法的含义: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和永恒运动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 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事物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由于存在矛盾,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3. 普遍联系规律:事物之间不存在孤立的联系,一切事物都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

4. 永恒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永恒运动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而存在。

三、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是基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它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强调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矛盾。

2.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承袭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3. 实践基础与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社会主义的彻底改造。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知识点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要尊重事物的固有联系,不能肆意抹杀、破坏事物的固有联系。

3.人们可以(应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具有多样性,应全面地认识与事物有关的各种联系。

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5.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立足整体,搞好局部。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⑴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相互联系、密不可分:①相互依赖: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①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②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高二政治哲学重点知识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高考政 治唯物主 义与辩证法基础知识速记

高考政 治唯物主 义与辩证法基础知识速记

高考政治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基础知识速记在高考政治中,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分析问题以及应对考试都具有关键意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它让我们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世界。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思维方式。

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破坏。

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固步自封。

比如,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

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精髓。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意味着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则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我们要根据学科的特殊性来制定学习策略。

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辨证唯物论

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辨证唯物论

高二政治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辨证唯
物论
第一课:辨证唯物论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还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随心所欲的做法,违背自然的客观性。

必然遭到自然的惩罚。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

3、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对错误倾向:反对从主观出发。

4、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思想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
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事物,还能够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达到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上册唯物论与辩证法知识点归纳
问答题归类:
1.上述材料体现了辨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回答唯物论
2.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回答辩证法
3.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回答唯物论和辩证法
4.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的辨证的观点?回答唯物论与辩证法
一.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要改造自然,变革社会,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

4.[规律是客观的] 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
(一)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联系具有普遍性] 原理: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任何事物外部相互联系,整个事物
是一种联系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要用虚构
的联系去代替真实的联系
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件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因果联系] 原理:引起和别引起的关系特点:先行后续
方法论: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提高自觉性和预
见性
4.[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原理:整体是统一体、全过程;部分是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地位: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
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联系:两者不可分割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两者相互影响:整体影响部分
部分影响整体,特别是关键部分会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同时搞好局部,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发展: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新代替旧的过程
1.[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运动: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方法论:离开运动谈物质是机械的唯物主义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任何事物都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方法论:不要离开运动谈静止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预见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
观相符合。

4.[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原理: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的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利的外因起推动作用
不利的外因起延缓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
个人成长——要重视内因
不能忽视外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外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外因:对外开放
外阴要通过内因起作用
6.[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量变:事物在数量上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无质变无量变。

事物的发展是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来完成的。

方法论:要坚持适度原则(过犹不及)
要重视量的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学会优化结构(田忌赛马)
要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
7.[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原理:新事物总是要经历艰难曲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向前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方法论:对社会主义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对人生道路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不仅事物内部有矛盾,事物外部也有矛盾)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
2.[矛盾具有客观性]
原理:矛盾是一切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矛盾既不能被人为创造也不能被人为消灭,(盾时时都有,只是有时缓和有时被激化。


方法论: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3.[矛盾具有普遍性]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矛盾贯穿于每一个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两点论的含义:即我们要如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要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要分析两方面的对立,又
要分析两方面之间的统一。

4.[矛盾具有特殊性]
原理:指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做法:一刀切,一风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
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5.[共性与个性]——即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共性:指同类事物具有的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他对这类事物来讲可以叫矛盾的普遍性。

个性:指同类事物中各个事物所具有的,在状态、属性和变化发展规律方面的不同特点,也可以叫矛盾的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两者相互联结:共性包含于个性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无个性就无共性
个性也离不开共性,不包含共性是个性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个性——共性——个性的认识秩序,
解决问题时,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6.[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主次矛盾)]
“抓中心”、“找关键”、“抓重点”、“主线”、“着力点”、“首要任务”、“重中之重”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其他处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学会“弹钢琴法”。

7.[看问题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
“抓本质”、“总的来看”、“事物的性质”“要辨方向”“识大局”
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关系:两者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由取代支配地位的主要方面决定。

方法论: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8.[矛盾的不平衡性(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9.[矛盾的分析方法]
两分法、(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有不平衡性)
(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根本分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