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及其化合物
主族金属-铅及其化合物(解析版)

系列二 主族金属专题4 铅及其化合物一、铅单质(1)铅是密度很大、熔点很低的软金属,平常呈暗灰色,新切开的铅表面有金属光泽,这是因为Pb 在常温时可以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切开后与氧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铅保护膜:2Pb+O 2+CO 2=====Pb 2(OH)2CO 3。
(2)Pb 与稀盐酸可以缓慢反应,但因生成难溶的PbCl 2覆盖反应物而使反应终止:Pb+2HCl=PbCl 2↓+H 2↑,由于此种特性,工厂或实验室常用它做耐酸反应器的衬里和制存或输送酸液的管道设备;加热条件下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氢气Pb+4HCl(浓)=====△H 2[PbCl 4]+H 2↑;在氧气存在时可以溶于醋酸,生成弱电解质Pb(CH 3COO)2:2Pb+4CH 3COOH+O 2=====2Pb(CH 3COO)2 +2H 2O ;铅还溶于稀硝酸中,生成易溶的Pb(NO 3)2:3Pb + 8HNO 3(稀)=====3Pb(NO 3)2 + 2NO ↑+4H 2O ,由于Pb(NO 3)2难溶于浓HNO 3,故在配制Pb(NO 3)2溶液时,应该用稀HNO 3。
二、铅的氧化物(1)PbO 俗称“密陀僧”,难溶于水,两性偏碱,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PbO+2HCl=====PbCl 2+H 2O ; PbO+2NaOH+H 2O=====Na 2[Pb(OH)4](2)Pb 3O 4,又名铅丹,可以认为是铅酸铅Pb 2(△)Pb (△)O 4,其组成可由下面的实验加以说明:Pb 3O 4+4HNO 3=====2Pb(NO 3)2+PbO 2↓(棕黑)+2H 2O(3)PbO 2是一种溶于水的两性氧化物,其酸性强于碱性;具有强氧化性,可与浓盐酸反应生氯气:PbO 2+4HCl=====△PbCl 2+Cl 2↑+2H 2O ;可以将Mn 2+氧化为MnO 4-,5PbO 2+2Mn 2++4H +=====5Pb 2++2MnO 4-+2H 2O三、铅的其他化合物(1)Pb(CH 3COO)2有甜味,俗称“铅糖”,易溶于水,难离解,毒性大。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1.铅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铅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见表1。
铅及其化合物的基本信息2.铅及其化合物的酸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1原理空气中气溶胶态铅及其化合物(包括铅尘和铅烟等)用微孔滤膜采集,酸消解后,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283.3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进行定量。
2.2仪器2.2.1微孔滤膜,孔径0.8μm。
2.2.2大采样夹,滤料直径为37mm或40mm。
2.2.3小采样夹,滤料直径为25mm。
2.2.4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为0L/min~2L/min和0L/min~10L/min。
2.2.5烧杯,50mL。
2.2.6控温电热器。
2.2.7具塞刻度试管,5mL。
2.2.8容量瓶,50mL。
2.2.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
2.3试剂2.3.1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
2.3.2消解液:1体积高氯酸(ρ20=1.67g/mL)与9体积硝酸(ρ20=1.42g/mL)混合。
2.3.3硝酸溶液,1%(体积分数)。
2.3.4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稀释国家认可的铅标准溶液成100.0μg/mL标准应用液。
2.4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2.4.1现场采样按照GBZ159执行。
2.4.2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大采样夹,以5.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
2.4.3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用装好微孔滤膜的小采样夹,以1.0L/min流量采集2h~8h空气样品。
2.4.4采样后,打开采样夹,取出微孔滤膜,接尘面朝里对折两次,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纸袋中,置清洁容器内运输和保存。
样品在室温下可长期保存。
2.4.5样品空白:在采样点,打开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立即取出滤膜,放入清洁的塑料袋或纸袋中,然后同样品一起运输、保存和测定。
每批次样品不少于2个样品空白。
2.5分析步骤2.5.1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微孔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消解液,盖上表面皿,在控温电热器上200℃左右缓缓消解至溶液近干为止。
高中化学知识点:铅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知识点:铅及其化合物
铅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Pb,原子序数为82。
铅及其化合物在高中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铅及其化合物相关的知识点。
1. 铅的性质
- 铅是一种重金属,在常温下为银白色固体。
- 铅的熔点相对较低,为327.5摄氏度,熔化时会呈现出特殊的冷却效应。
- 铅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延性,可以被锤击和拉伸成薄片。
- 铅是一种较稳定的金属,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2. 铅的化合物
铅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化合物及其性质:
2.1 氧化铅(PbO)
- 氧化铅是一种黄色固体,也被称为黄铅矿或铬铅矿。
- 氧化铅可用作涂料和陶瓷的原料,也可用于铅酸蓄电池的正极材料。
2.2 亚硝酸铅(Pb(NO2)2)
- 亚硝酸铅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常用于制备其他铅化合物。
- 亚硝酸铅具有强氧化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可用作氧化剂。
2.3 硫酸铅(PbSO4)
- 硫酸铅是一种白色固体,常见于铅酸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 硫酸铅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盐,常用于定性分析实验中。
2.4 乙酸铅(Pb(C2H3O2)2)
- 乙酸铅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常用于石油加工过程中的催化剂。
- 乙酸铅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需注意安全。
以上是关于高中化学中铅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学习铅的性质和常见化合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元素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铅及其化合物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应急处理
防护措施
铅(Pb)为灰白色质软的重金属,切削面有光
泽,在空气中能迅速生成氧化膜 。
加热
400℃以上时就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
中氧化并凝集成铅烟。
金属铅不溶于水,可
溶于硝酸溶液和热浓硫酸。
熔点:327℃
沸点:1620℃。
(1)急救处理,口服不久者,立即用清水洗胃或用1%硫酸镁或硫酸钠洗胃,以形成难溶性铅而防止大量吸收,洗胃后并
给50%硫酸镁溶液40mL导泻。
亦可给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
(2)对症及支持疗法,腹绞痛发作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l 0mL缓慢静注或用阿托品0.5〜1.0mg 肌肉注射。
同时给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中毒较重时注意防治肝、肾功能损伤。
工作场所存在铅及其化合物,对身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铅及其化合物Lead and its compounds
标准限值:PC -TWA 铅尘0.05mg /m ³,铅烟0.03mg /m ³
戴防护手套注意通风
戴防尘口罩
密闭作业,局部抽风排毒,佩戴防尘口罩。
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当心中毒24小时举报电话: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 区卫生监督所:。
铅的基本及化合物的特性

铅的基本及化合物的特性一、铅的发现小史铅是人类较早提炼出来的金属之一。
公元前3000年埃及使用了铅制小人像,中国商代(公元前16-11世纪),铅就用于青铜器。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中含铅达99.75%。
我国的铅生产规模在解放初期相当小,现在已达到较高水平。
二、物理性质金属铅结晶属于等轴晶系,其物理性质方面的特点为硬度小、密度大、熔点低、沸点高、展性好、延性差、对电与热的传导性能差、高温下容易挥发、在液态下流动性大。
铅在空气中表面易氧化成铅膜,或碱式碳酸铅。
铅系两性金属,可和盐酸、硫酸作用生成盐类。
这些性质如表1-1。
铅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如下:温度(℃)620 710 820 960 1130 1290 1360 1415 1525蒸气压(kPa)1.33×10-4 1.33×10-3 1.33×10-2 1.33×10-1 1.33 6.7 13.3 38.5 101.3 可见在高温下铅的挥发程度很大,所以在火法炼铅过程中容易导致铅的挥发损失和环境污染,炼铅厂必须设置完善的收尘设备。
三、化学性质铅在完全干燥的常温空气中或在不含空气的水中,不发生任何化学变化;但在潮湿和含有CO2的空气中,则失去光泽而变成暗灰色,其表面被PbO2薄膜所覆盖,此膜慢慢地转变成碱性碳酸铅3PbCO3·Pb(OH)2。
铅在空气中加热熔化时,最初氧化成PbO2,温度升高时则氧化为PbO,继续加热到330~450℃形成的PbO氧化为Pb2O3,在450~470℃的温度范围内,则形成Pb3O4(即2PbO·PbO2,俗称铅丹)。
无论是Pb2O3或Pb3O4在高温下都会离解生成PbO,因此高温下惟一稳定的氧化物。
CO2在对铅的作用不大,浸没在水中(无空气)的铅很少腐蚀。
铅易溶于硝酸(HNO3)、硼氟酸(HBF4)、硅氟酸(H2SiF6)、醋酸(CH3COOH)及AgNO3等;盐酸与硫酸仅在常温下与铅的表面起作用而形成几乎是不溶解的PbCl2和PbSO4的表面膜。
铅及其化合物的产生过程

铅及其化合物的产生过程
铅及其化合物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过程:
1. 自然介入:铅及其化合物以自然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如矿石(如铅锌矿)中含有铅矿石,通过采矿和矿石熔炼等过程,铅及其化合物得以释放到环境中。
2. 工业活动:铅及其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汽车电池、涂料、塑料、建筑材料、陶瓷和化妆品等行业。
工业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矿石熔炼、燃煤、焚烧废物等活动释放到大气中。
3. 交通工具排放: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含有铅化合物,特别是老旧车辆使用含铅汽油时,尾气会释放大量的铅化合物到大气中。
4. 人为操作:铅及其化合物还可能由于暴露于含铅的产品、工作环境或其他铅源中而进入人体。
例如,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废弃物处理等过程中,人们可能暴露于含铅的材料或粉尘中;同时,铅污染的土壤、水源也会成为铅进入食物链的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铅及其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害,由于其毒性和积累性较强,应坚决控制和减少铅及其化合物的排放和使用,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铅MSDS

铅及化合物-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铅及其化合物1 编号编号:0052CA号:7439-92-1RTECS号:OF 7525000UN编号:1645EC编号:082-001-00-6IMDG规划页码:危险货物编号:2 名称中文名称:铅(无机);铅金属英文名称:Lead(Inorganic);Lead metal;Plumbum3 理化特性化学式:Pb原子量:207.2性状:柔软略带灰色白金属沸点:1740℃熔点:327.4℃,加热至400-500℃时即有相当多的铅烟逸出。
相对密度:11.34(20/4℃)蒸气压:0.24KPa(1.77mmHg1000℃)。
挥发性:溶解度: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
<闪点:自然温度:铅尘遇热或明火会着火,爆炸。
爆炸极限:油水分配系数:4 危险性加热时分解生成有毒烟雾。
为强氧化剂。
5 接触机会接触铅的职业有:铅矿开采,金属冶炼,溶铅,溶锡;蓄电池制造与修理;印刷行业;油漆颜料之生产与使用;焊接,造船;塑料制造,化工设备和管道的衬里,制造四乙基铅;陶瓷釉料,玻璃,景泰蓝,农药制造;制造合金,轴承合金,电缆包皮与接头,铅槽与铅屏蔽之修造;用于制造镇重物,如铅球等;军工生产等。
其它情况:服用含铅的中药偏方(如黑锡丹,密陀僧,樟丹或铅丹等)治疗癫痫等疾病,将铅白当成碱面或当成石膏而误食等。
可致急性或亚急性中毒。
长期使用铅壶或含铅之锡壶烫酒饮酒,儿童检食含铅的脱落油漆墙皮或啃咬含铅油漆漆过的玩具,亦可引起中毒,但一般不致急性中毒。
6 侵入途径急性中毒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途径。
大量吸入铅烟尘亦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无损伤的皮肤一般不吸收铅。
7 毒理毒性:引起急性中毒的是因铅的化合物不同而有差别。
醋酸铅一次口服中毒量为2~3g,致死量为50g;口服铬酸铅1g可致死;砷酸铅的经口MLD为1.4mg/kg。
亦有人报告一般铅化合物的经口量最小急性中毒剂量为5mg/kg。
《铅及其化合物》课件

例题精讲
(4)步骤Ⅲ中,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悬浊液中c(Cl-) = 1.0 mol·L-1, 则c(SO42-)=_________________[Ksp(PbSO4) = 1.6×10-8]。
例题精讲
从废旧铅蓄电池中回收的工艺流程为:
电解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阴极反应式为:2H+ + 2e- = H2↑ B.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pH明显增大 C.Na2PbCl4浓度下降后,在阴极区加入PbO,可实现 电解质溶液的再生使用 D.电路中通过4mol电子,阴极可得207g铅
程中可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生成,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该步骤需控制溶液的pH < 1.9,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于Ksp(PbS)< Ksp(PbCl2),PbS + 2HCl PbCl2 + H2S的反应程度很 小,加入FeCl3能增大反应程度的原因是:FeCl3与H2S发生反应:2Fe3+ + H2S = 2Fe2+ + S↓ + 2H+,H2S浓度减小,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步骤Ⅰ反应过程中可 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生成,该淡黄色固体为S,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S + 2Fe3+
谢谢 观看
THANK YOU
例题精讲
硫酸铅可用于铅蓄电池、纤维增重剂、涂料分析试剂。通常用方铅矿(主要成分 为PbS)生产硫酸铅。工艺流程如下:
例题精讲
例题精讲
(1)由于Ksp(PbS)﹤Ksp(PbCl2),PbS + 2HCl
PbCl2 + H2S的反应程度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警:119急救:12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2350
铅及其化合物
Lead and its compounds
可经呼吸道、胃肠道进入人体。主要损害神经、消化、造血系统。表现为口内有金属甜味,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减退、腹胀、腹绞痛、贫血等。
蓝灰色柔软金属,可溶于硝酸、盐酸。
当心中毒
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毒者及时脱离作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