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领会晏子的外交智慧。

2.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晏子使楚》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晏子吗?对他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晏子使楚》,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通过举例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领会晏子的外交智慧。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和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外交技巧。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2)家长协助学生检查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生字卡、课文朗读磁带。

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1.老师讲述“周总理机智应对美国记者维护祖国尊严”的故事。

一次,周总理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

记者见桌上放着一支派克牌钢笔,便不怀好意地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笑了笑说:“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

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绝,哪知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生产的这支笔。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引入课题,板题、读题、解题。

二、检查预习。

(一)小老师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末访侮辱囚楚赔罪吩咐晏子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并画下来。

3.指名朗读带生字的句子。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并做到“四不”。

(三)评议,相机正音。

如:瞅了瞅严肃临淄淮南柑橘枳(四)同桌相互检测读文情况,相互正音。

三、感知文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

3.用上生字卡中的部分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练习写字。

1.师指导写“矮”字。

2.学生练写。

五、作业。

1.练习写好其他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类似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说一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爱国的人?边读边画记重点的句段,还可以在旁边写批注。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教案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教案

《晏子使楚》优秀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晏子形象特点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晏子的背景知识。

(2)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查阅资料等方式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形象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情景。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晏子的小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晏子形象特点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5. 学生写一篇关于晏子的小短文的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故事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以晏子使楚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文化传承:通过讲解晏子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晏子的智慧和外交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内涵。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晏子的忠诚、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晏子使楚》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篇,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前往楚国的故事。

晏子在楚国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外交技巧,通过他的努力,齐楚两国建立了友好关系。

2.2 教学重点: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晏子的智慧和外交技巧的分析。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2.3 教学难点: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内涵。

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晏子和其他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表演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3.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晏子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内涵的分析。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引出《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4.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3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晏子和其他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表演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4.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晏子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内涵的分析。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最新-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

最新-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1、揭题:板书:晏子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使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

)2、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⑴ 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⑴ 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⑴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⑴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

)3、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⑴ 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课件)⑴ 自由朗读这句话,⑴ (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⑴ 明确推理过程:① 推理性填空: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多篇)《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多篇)《晏子使楚》教案四篇

《晏子使楚》教案四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一、情感激励(板书课题)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

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

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

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⑴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

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

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2、出示黑板: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语文教案:《晏子使楚》2

小学优秀语文教案:《晏子使楚》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成语“晏子使楚”及相关词汇。

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培养阅读习惯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友谊、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特点。

学生能够运用成语“晏子使楚”及相关词汇进行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成语“晏子使楚”的内涵和用法。

学生能够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

学生能够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晏子使楚》文本或故事书。

相关成语卡片或黑板。

参考资料或图片。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座位安排便于小组讨论和互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相关成语“晏子使楚”引起学生兴趣。

简要介绍晏子和楚国的背景知识。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晏子使楚》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回答相关问题,检验阅读理解能力。

4.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心理和情感变化。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口头表达。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和互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

5.2 评价内容学生对《晏子使楚》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成语“晏子使楚”的运用和词汇掌握情况。

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学习成语“晏子使楚”学生通过成语卡片或黑板上的书写,学习成语“晏子使楚”的写法和含义。

学生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精选《晏子使楚》教案4篇

精选《晏子使楚》教案4篇

There is nothing to complain about, every step today is to pay for every choice befor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精选《晏子使楚》教案4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2.学习晏子机智勇敢,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3.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流畅翻译全文。

2.学习文中人物的艺术性语言。

预习导学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补充完整。

《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是后人假托晏婴的名义所作。

这部书多侧面地记叙了晏婴的言行和政治活动,突出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品格。

晏婴,字仲 ,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

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2.《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3.文中哪一句话将故事推向了高潮?“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一句把故事推向了高潮。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酒酣(hān) 吏二缚一人诣王(fù)橘生淮南则为橘(jú)(huái) 寡人反取病焉(guǎ) (yān)5.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图示。

《晏子使楚》教案篇2【教学设计说明】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训练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处的聪明和机智。

二、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动画片。

2、刚才动画片里,出现了哪些历史人物?动画片说的是一个什么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九课晏子使楚。

(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3、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①、因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所以(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
②、引导学生说说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的。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③、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告诉我们了,找出来。


④、结局: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换个说法,体会双重否定)
(二)、训练理解句子含义知经过
1、一个要侮辱晏子显显威风,一个要挫败楚王,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5自燃段,用找出晏子是怎样挫败楚王三次侮辱,维护齐国尊严三个重点句。

2、交流:(用幻灯出示几个重点句)
A、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学习交流:
①、齐读句子
②、晏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楚王关了城门,叫他钻洞)。

楚王为什么这么做?(要侮辱晏子身材矮小。

板书:身材矮小)
那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③、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习题二⑴。

(板书:是个狗国)
④、晏子真了不起,以牙还牙,胜了楚王,谁能把晏子这话读一读。

有感情地练读晏子所说的话。

⑤、师引读,生读晏子的话。

(师故意漏读只好二字)
⑥、讨论:为什么只好二字不能漏?请在只好吩咐下这样小黑点,我们等会还要学习。

B、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学习交流。

C、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学习交流:
⑴、请同学们按刚才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句话含义的方法:
①晏子为什么说这话?②楚王这么说是侮辱晏子什么?③晏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⑵、理解句子的含义。

要求学生谁想好了,就把含义写到黑板上。

⑶、评议:句子含义谁理解得好?请含义理解最好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上等国上等人
下等国下等人是下等国
最不中用最下等国
⑷、完成课后练习题二(2)。

(生板书:不中用,是下等国)
⑸、晏子真是好口才,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又一次挫败了楚王,请大家练读第4自然段,等会请你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练读评议)
⑹、分角色朗读。

⑺、请在楚王只好陪着笑下面加上小黑点,楚王是不想笑也得笑,笑得多么勉强,多么,多么无可奈何!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楚王不肯善罢甘休,一计不成是又生又一计,第三次较量又开始了。

D、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学习交流,分角色表演。

(三)、拓展:
1、周总理的故事。

2、搜集与尊严有关的格言。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既锻炼了我们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也读懂了课文,见识了一位才智过人,热爱祖国的人才晏子。

真可谓: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卫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