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的传统教育中,非理性 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 f) 1 把握教材内含的情感 因素,创设情境 。精心提炼数学 视 ,造成了种种缺陷 ,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 中蕴含的数学美 ,让学生充分感受 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 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 的一种 的美的世界 ,从而对数学学 习产生浓厚 的兴趣 ,激 发其学习 心理体验 ,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 向、启动 、调节和维持的作 情趣 。 如黄金分瓤熟学过程 中 ,通 过向学 生揭示 舞台上报幕员 用 ,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属于非智力 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 力 以下仅对数学教学巾的情感教学进行分析:
课堂教学 中要激发学生 的课 堂情绪 ,科 学调控4 分钟 ,正确 5 把握教学 。要注重数学课堂教学 中的情感 网素 ,培养学生学 习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率。
1激 陛。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 . (1 4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 的作用 ,利用教材中 出现的 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 ,产生相应情感。 趣 味题 、数 学小知识 、数学家的轶 闻趣事 ,激 发学生 的兴趣 2 鼓励性 。在教学过程 巾,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 和 自豪 感 。 . 生 的 暂 时性 积 极 情 感 给予 肯 定和 鼓 励 , 使 它转 变 为稳 定 的持 3 教师情感 的感染 。 “ . 教师要 注意 自身激情 的调控。教 久 的积 极 情感 ,进 而 对 知识 始 终 产 生 强烈 的欲 望 和追 求 。 师要善于调控 自己的情感 ,以此来 感染学生的情绪 。教 师必 3 转化 性 。在 达到情感 目标 以后 ,仍 需将学 生的激情 须用 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 ,引发学生的情感 ,通过师 . 转化为学生提高智力 因素 的内在动力 ,使教学达 到更好 的效

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内容摘要】: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用心去关怀被教育者,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给被教育者营造一个正确、正面积极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让学生在快乐轻松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教育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最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核心;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往往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视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轻松愉快的活动。

建构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着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着情感因素的影响,即是否具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浅谈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本文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原则的应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原则应用效果一、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激发性原则的应用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产生相应情感。

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

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积极思考。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

⑵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我们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

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

2、鼓励性原则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励,使它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成功地学习,成功地对各种疑难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孙常青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孙常青

浅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孙常青教师一般仅视传授知识、解决疑难为天职,而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有些教师,甚至有些资深教师,专业和业务水平都不错,课也讲得很认真,课堂组织能力也很好,而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有时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辛苦地去为学生加班加点,但尽管如此,教学效果却总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承认,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容易让人们忽视的恐怕就是情感效应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才会有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

学生只有对学知识产生了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充分认识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需求、愿望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而情感教育就是指兴趣、态度、思想、观念、价值以及独立思考、努力创新精神等良好个人品质的教育,这是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

我认为:它不但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又是提高教学效率颇为必要的条件。

而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便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必需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

二、掌握学生的情感特点并积极利用,发展学生智能情感教学是通过情感过程来实现的,而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我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并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数学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与认知过程是平行交替发展的,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把握好情感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字:情感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的主干课程,既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延伸,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和准备,既属于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又属于基础教育的中间过程,是小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桥梁,在基础教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所以,初中数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想学好数学不但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丰富的发散思维能力,还要具有刻苦的学习精神,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学生目标的培养、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都依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严密的知识传授过程是充满情感教育的方法。

只有在科学的教学过程和极富情感的课堂氛围中,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知、情相伴的认识过程,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识过程从察觉某种现象并愿意做出注意——做出需求的反应——对行为的满意欣赏——形成个性,人生观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同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

新课程的标准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穿以情知导,知情交融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现状长久以来,中国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双基,教师一般仅仅视解决疑难、传授知识为天职,这就形成了我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死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们对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由于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的意志品质得不到体现,积极情感得不到体验,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来组织,学生只消极参与。

虽然情感教育现在已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许多教师都没有真正的去领悟学习。

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笑, 微 笑地 走 进课 堂 , 微 笑 地 面对 学 生 , 微笑 地 回答 学生 , 微 笑 地 环 懂 得 的 观点 讲 出来 . 从不 同角 度进 行 分析 、 充 分说 理 、 取 长补 短 。 这
视 教 室里 的 每一 个学 生 . 自然 而然 学 生 会感 到 老 师 在关 心 他 们 。 自
兴趣 浓 了 . 就表 现 出 了积 极 的学 习动 机 。
二、 以情 感 为 主线 培 养学 生学 习数学 的 兴趣 1 . 动 之 以情 . 晓 之 以理 , 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教 师 的丰 富感 情 是搞 好 教 育 工作 的巨 大动 力 和 源泉 。教 师 的
良好 感 情状 态 . 会 使 学生 产 生 共鸣 . 受 到 潜 移默 化 的 影 响 。数学 教 师首 先 必须 忠 诚教 育 事业 , 热 爱学 生 , 热 爱 数学 , 以高 度 的责 任 感 、
在 中学 数 学 教 学 中 , 我 发 现 学生 在 学 习数 学 时 , 对 其 概念 、 理 及 时给予 肯 定性 评 价 . 激发 学 生学 习 数学 的兴 趣 。 论、 方法等, 有各 种 复杂 的内心 体 验 。 如果 顺利 完 成学 习任务 , 会 感 到满 意 、 愉 快 和欢 乐 ; 学习失败时 , 则 会感 到痛 苦 、 恐 惧 和 憎恨 ; 遇 不直 接 参 与数 学 的认 知 活动 , 但 对数 学 学 习起 着至 关 重要 作 用 。 因 重要 因 素 。
把 微笑 带 进课 堂 。 增 进师 生 的情 感 交流

加 里 宁说 过 : “ 再 也 没有 任 何人 像 孩 子 的眼 睛 能捕 捉 一 切 最 细 微 的 事 物 。” 教 师 的一 言 一 行 、 一举 一动 , 都 会 增 进 师 生 的情 感 交 流, 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 激 发学 生 的积 极 思维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情感教育

主体 地 位 , 为 这 有 助 于 学 生 的 身 心 健 康 , 助 于 培 养 积 极 因 有 健 康 的心 理 情 绪 , 助 于 提 高 学 习 效 果 . 数 学 课 堂 上 教 师 有 在 要 摒 弃 唯 我 独 尊 的思 想 , 鼓 励 学 生 自由 表 达 或 提 出 异 议 , 要
学生 进 行 情 感 投 资 , 自己 真 挚 的爱 , 进 师 生 间 的情 感 交 以 增 流 , 起 学 生 对 师 长 的 爱 , 而 将 这 种 爱 延 伸 为 对 其 所 教 学 唤 进 科 的好 感 , 终 借 助 好 感 培 养 学 生 对 该 学 科 的兴 趣 , 所 谓 最 正

重 要 内容 . 学 实 践 证 明 ,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 人 情 感 因 教 在 融

情 感 教 育 的 定 义
素 , 激 活课 堂 , 获 取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高 质 量 、 效率 . 能 能 高 四 、 数 学 教 学 中 实 施 情 感 教 育 的 方 法 途 径 在 1 .建 立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成 为 学 生 成 长 的 “ 动器 ” 驱 . 3 .诱 发 学 生 乐 学 情 感
激 发 学 生 情 感 是 促 进 学 生 主 动 、 极 、 效 学 习 的 重 要 积 有 方 面 . 感 总 是 与 情 境 相 伴 随 , 设 情 境 是 教 师 根 据 教 材 内 情 创
没有 情 感 , 有 爱 , 同池 塘 没 有 水 一 样 . 有 水 , 不 成 其 没 如 没 就
“ 若 变 成 孩 子 , 有 奇 迹 出现 : 生 立 刻 成 为朋 友 , 校 瞬 您 便 师 学 间成 为乐 园. ”
三 、 数 学 教 学 中实 施 情 感 教 育 的 重 要 意 义 在 我 国著 名 教 育 家 夏 丐尊 先 生 说 过 这样 一 段 话 : 教 育 之 “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下:
首先,要遵循爱的原则。

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理念和实践,表达真挚的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把握他们在学习中做出的努力和付出,特别是对学生的特殊需要和困难的关心。

此外,还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原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规划学习过程,并遵守学习时间表,让学生在有效管理学习工作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学习成果。

其次,要以赏为主,把奖励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取得的成就提供有效的激励和支持。

同时,要给予有效的惩罚,以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情感,促使他们的责任心和道德修养得到充分发展。

最后,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数学研究是一个科学活动,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从科学角度考虑数学研究,让学生对科学和数学知识更有深刻的理解,从而把数学从一个抽象的、虚无的学科变成一个活跃的、有实用价值的实践学科。

总的来说,应用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在情感教育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地引导,才能培养优秀的个性,调节个性能力,从而为更好地学习数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

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非理性的、非逻辑的情感因素未给予应有的重视,造成了种种缺陷,给实施素质教育设置了许多障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许多教师辛辛苦苦却事与愿违──成绩不尽人意;真正喜欢数学的学生很少,数学“尖子”并不愿意报考数学专业;学生学了数学知识以后无处可用,无处能用…。

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和深思.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视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全面注重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水乳交融,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从而使数学教学成为令学生真正向往的积极愉快的活动。

现结合笔者几年来的实践探索,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四条基本原则的应用。

二、情感教育原则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⒈激发性原则的应用
利用创设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作用于学生心境来唤起学生的内部需要,产生相应情感。

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思维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没有认识的需要就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

认识需要常来自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有的是学生似乎熟悉但又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去积极思考。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学习的乐趣。

如在教《圆的定义》时提出: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的?能作成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吗?使学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趣;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先给学生讲故事: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

他是怎样测算出塔高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情绪很高。

⑵挖掘知识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从本质上讲,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蕴含在知识本身之中的,我们
必须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知识本身的魅力比分数和考试的刺激更吸引人,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更持久、更深刻的强大动力。

如讲《等比级数求和》时,给学生讲故事: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

西萨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

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

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多数认为太低了。

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8446744078709551615粒≈527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2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总产量。

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

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

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把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个性和特长,陶冶品质和情操。

数学活动课一般可分为三个小组:①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标,内容有游戏、故事会、板报、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猜数学谜语、实地测量、知识讲座、趣味数学竞赛活动(多解比赛、速算比赛、抢答比赛、最优解比赛等)和学习方法介绍等;②竞赛小组:为参加各级数学竞赛而设,以培养数学尖子为目标,内容有专题讲座、模拟竞赛;
③补课小组:专为后进生补缺补漏而设,以转化差生为目的,内容主要有缺漏知识补习兼有学习目的性教育、学法指导、双基比赛等。

⒉鼓励性原则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产生的暂时性积极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励,使它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积极情感,进而对知识始终产生强烈的欲望和追求。

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成功地学习,成功地对各种疑难的解决,从而使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获得满足,并体验到认识活动的快乐情境,使即时兴趣向稳定兴趣转化。

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多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成功的机会。

学生成功的体验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要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和解题的思路、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要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当初发现定理的场所,启发学生联系有关知识,通过一番思考,归纳总结,猜出规律。

不管是定理的结论,还是其证明方法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出来。

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

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

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最大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