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大纲

合集下载

内科护理学考试大纲

内科护理学考试大纲

《内科护理学》考试大纲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1)咳嗽与咳痰的性质、护理。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概念、临床类型、护理。

(3)咯血的常见原因、咯血量分度。

2.肺部感染性疾病(1)肺炎概述:病因及分类、护理。

(2)几种常见感染性肺炎(肺炎球菌肺炎、草兰阴性杆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抗生素的选择。

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表现、护理。

4.肺结核: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分类、化疗原则、常用的药物及不良反应、消毒、结核病的预防控制。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6.支气管哮喘: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8.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

9.自发性气胸:概念、临床类型、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健康指导。

10.呼吸衰竭:概念、分类、临床表现、治疗要点。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1.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1)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概念、表现、护理。

(2)心源性水肿的发生机制、特点及护理。

(3)几种常见胸痛特点的比较。

(4)心源性晕厥、阿斯综合征的概念。

2.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的概念(2)慢性心力衰竭: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

(3)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抢救配合与护理。

3.心律失常:分类,常见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功过速、扑动与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4.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护理。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概述:冠心病的概念、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分型。

(2)稳定型心绞痛: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

(3)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代码:_____学分:_____总学时:_____理论学时:_____实践学时:_____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研究内科疾病患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预防、康复和健康教育知识。

3、了解内科护理学的新进展和新技术。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护理评价。

2、能正确进行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操作,如吸氧、吸痰、心电监护等。

3、能对内科常见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

4、具有观察病情变化、识别病情危急信号和配合医生进行抢救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树立关爱患者、尊重生命的职业态度。

2、培养严谨、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1、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概要(1)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2)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1)肺炎患者的护理掌握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炎患者进行护理。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护理服务。

(3)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了解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以下是一份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的示例: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课程代码:MED344学分:3前置课程:基础护理学课程简介: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学生将学习和掌握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和实践。

课程目标:1. 理解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 掌握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

3. 了解常见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护理判断能力。

5. 提高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内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成人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病理生理学3. 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伦理要求4. 成人内科护理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方法,包括体温测量、血压测量、心电图监测等5. 常见成人内科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护理计划,包括心脏病、肺病、消化系统疾病等6. 成人内科紧急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措施7. 成人内科护理的病人安全和质量管理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临床实践:学生将通过临床实践教学,参与到真实的内科病房或诊所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的护理操作和护理计划制定。

3. 小组讨论和演练: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护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互动和案例分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护理思维和判断能力。

评估方式:1. 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测评。

2. 临床实践考核:对学生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3. 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参与度: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进行评价。

4. 期末论文或项目报告:学生将撰写一份关于成人内科护理的论文或完成一个相关的护理项目。

备注:本大纲仅供参考,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Teaching Syllabus for Medical Nursing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教学大纲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护理学》第二版教材,按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和目的,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护理人才,适应新世纪护理发展的大趋势而制定的。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强。

主要内容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程的教学可分为系统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系统学习包括课堂讲授和配合课堂教学进行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阶段要求学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通过实施对内科病人的整体护理,将学得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毕业时,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其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配合抢救能力。

二、考核方式考试课。

闭卷。

理论考试成绩占70%,操作考试成绩占30%。

三、学时分配表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绪论 2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肺源2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概述 4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2喘肺部感染性疾病 4 气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慢性阻塞性肺病 2 呼吸衰竭 4支气管哮喘 3 动脉血气标本采集方法、血2气分析仪使用法、纤支镜检查术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3 呼吸肌功能锻炼方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有2效咳嗽、胸部扣击、窒息抢救护理、体位引流护理、各种雾化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3肺结核 3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护理 2 气胸 3 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2使用及护理呼吸衰竭 3循环系统概述 3心力衰竭 4心律失常 5心瓣膜病 3 、冠心病 6高血压病 3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护理 3消化系统概述 3胃炎 2消化性溃疡 4炎症性肠病 2 心电图机使用法、多参数监4护仪使用法、除颤仪使用法肝硬化 4原发性肝癌 3肝性脑病 3急性胰腺炎 2上消化道出血 4泌尿系统概述 3慢性肾小球肾炎 3 血糖测试仪、诺和灵笔使用2法肾病综合征 3 饮食计算和胰岛素注射方法 2 尿路感染 2慢性肾衰 3血液系统概述 3缺铁性贫血 2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白血病 4甲亢 3糖尿病 3总计120 16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2、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内容。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学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6学时含见习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泌尿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三节肾小球疾病概述
第四节肾小球肾炎见习14:肾小球肾炎1学时
第五节肾病综合症见习15:肾病综合症1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临床见习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4学时含见习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见习23:脑血管疾病2学时
第四节 运动障碍疾病见习24:运动障碍疾病1学时
第五节 发作性疾病见习25:发作性疾病1学时
熟悉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晕厥的概念;熟悉心衰的病因;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有关检查及治疗要点;熟悉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要点;熟悉风湿性心瓣膜病的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熟悉心绞痛、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和治疗要点;熟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和治疗要点;熟悉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教学方法:学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及板书结合教学
教学形式:课堂讲含见习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第四节甲状腺疾病见习20:甲状腺疾病2学时
第七节糖尿病见习21:糖尿病2学时
第九节肥胖症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掌握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和保健指导;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的主要内容;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掌握透析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掌握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尿常规检查、治疗和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保健指导健康教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内科护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内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旨在培养护理学生具备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工作。

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内科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知识,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措施和护理常规,掌握内科疾病的护理技能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1.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肺部疾病(2)心血管系统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泌尿系统疾病(5)内分泌系统疾病(6)神经系统疾病2.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析(1)常见症状的分析和护理(2)病情观察与评估(3)病程记录和报告的撰写3.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常见检查方法的理论与操作技巧(2)药物治疗的原理与应用技巧(3)特殊治疗方法的应用与评估4.内科护理常规与护理措施(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2)常用护理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3)床位和病房环境的管理与护理(4)病人营养与饮食护理(5)排泄与分泌物护理5.内科护理技能与操作(1)静脉输液和输血(2)造口、尿管、胃管等管路与护理(3)药物的计算与给药(4)护理常规操作技巧、包扎与换药等(5)病人转移与卧位的改变(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全面了解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安排实际护理操作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内科护理技能,熟悉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措施。

3.讨论与研讨:组织讨论与研讨活动,鼓励学生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理论考核:通过闭卷考试等方式,对学生对内科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2.实践能力考核:通过实际操作考核、模拟病例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内科护理实践能力进行评估。

3.综合评价: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最终成绩。

(五)参考教材2.王玲,王立娜。

《内科护理》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教学大纲内科护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课程名称:内科护理2.学时安排:总学时80学时,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40学时3.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4.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护理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内科疾病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1.神经内科护理2.心血管内科护理3.呼吸内科护理4.消化内科护理5.内分泌内科护理6.泌尿内科护理7.血液内科护理8.感染内科护理9.肿瘤内科护理10.康复内科护理2.内科护理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1.患者体格检查2.小儿内科患者护理3.药物给予与管理4.病情观察与记录5.静脉输液操作6.高压氧舱使用与维护7.特殊设备操作与护理8.病情沟通与心理疏导9.临终关怀三、教学方法1.理论课程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2.实验课程采用模拟护理实验、操作演示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3.实习实践环节,将学生送往内科病房,由指定的医护人员进行实际护理操作。

四、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2.参考书: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实验操作等,占总成绩30%;2.期末考核:统一组织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占总成绩70%。

六、实验实习安排1.实验室配备常见的内科疾病护理模拟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2.学生将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实习时间,进入内科病房进行实际护理操作;3.各实习病房将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培训。

七、教学质量保障1.定期组织教学经验交流会议,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2.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3.监督学生实习实践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内科护理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以上为《内科护理》教学大纲,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具体规定。

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

《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一、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一1.实验目的(1)能对支喘、支扩、肺炎等典型病例进行护理评估;(2)能简单阅读肺炎病人的胸片;(3)分析患者护理诊断;(4)能提出护理措施,学会休克肺的护理。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患者3.实验内容支喘、支扩、肺炎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临床分组见习,指导教师简要讲解患者病情,学生收集典型患者资料,集中讨论。

5.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二1.实验目的(1)能正确评估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等病人;(2)分析讨论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分析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4)能对慢阻肺病人给出健康指导,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训练;(5)学习氧疗护理。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患者3.实验内容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指导教师带队,临床分组见习,收集典型患者资料并讨论。

5.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三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一6.实验目的(1)学会评估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判断病情;(2)了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结果;(3)学会分析提出高血压、冠心病病人的护理诊断;(4)分析给出护理措施;(5)能对高血压、冠心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7.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患者8.实验内容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病人护理9.实验方法临床分组见习,指导教师简要讲解患者病情,学生收集典型患者资料,集中讨论。

10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四循环系统疾病护理二1.实验目的(1)能对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进行护理评估;(2)能分析患者护理诊断;(3)能根据心功能分级对患者指导活动与休息;(4)能对风心病患者给出健康教育。

2.实验器材与对象血压计,听诊器,患者3.实验内容心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护理4.实验方法临床分组见习,指导教师简要讲解患者病情,学生收集典型患者资料,集中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护理学(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本章学时数2学时(二)教学要求了解:1.内科护理学与相关学科发展.2.内科护理学对社会的需求和适应。

掌握:1.内科护理学的内容。

2. 内科护理学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内容1.内科护理学的性质与内容。

2.内科护理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

3.内科护理学人员的角色作用及要求。

4.评判性思维在内科护理学中应用。

5.学习内科护理学的方法。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本章学时数20学时(二)教学要求了解:1. 本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

2. 本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要点。

3. 本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

4.本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分类(分型)。

掌握:1.本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2.本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概述知识要点:1.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呼吸系统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知识要点:1.咳嗽与咳痰的护理。

2.肺源性呼吸困难的护理。

3.咯血的护理。

第三节急性呼吸道感染知识要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4.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5.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6.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第四节肺部感染性疾病知识要点:1.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评价、保健指导。

第五节肺脓肿知识要点:1.肺脓肿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肺脓肿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肺脓肿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第六节支气管扩张知识要点:1.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支气管扩张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支气管扩张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七节肺结核知识要点:1.肺结核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肺结核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 肺结核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八节支气管哮喘知识要点:1.支气管哮喘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支气管哮喘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支气管哮喘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九节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要点:1.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十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知识要点: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十一节肺血栓塞症知识要点:1.肺血栓塞症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肺血栓塞症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肺血栓塞症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第十二节原发性支气管癌知识要点:1.原发性支气管癌的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原发性支气管癌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和治疗要点。

3.原发性支气管癌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十三节胸膜疾病知识要点:1. 胸腔积液的概念、胸腔内液体循环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 胸腔积液的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 胸腔积液的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4. 气胸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要点。

5. 气胸的治疗要点、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第十四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知识要点: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实验室及其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第十五节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知识要点:1.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概念、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4.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5. 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用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健康指导及预后。

第十六节机械通气知识要点:1. 机械通气的概念、适应症和禁忌症、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2. 机械通气的实施、撤离、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本章学时数:20 学时(二)教学要求了解:1.本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2.本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掌握:1.本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2.本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临床分类(分型)。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知识要点:1.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心血管疾病的分类、心血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知识要点:1.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心源性晕厥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

2.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心源性晕厥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心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和心源性晕厥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第三节心力衰竭知识要点:1.心力衰竭的概念。

2.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诱发因素、代偿机制、临床表现。

3.慢性心功能不全基本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4.慢性心功能不全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保健指导、预后。

5.急性心功能不全基本病因、诱发因素、代偿机制、临床表现。

6.急性心功能不全基本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7.急性心功能不全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预期目标、护理措施、评价、保健指导、预后。

第四节心律失常知识要点:1.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各种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

2.心电图特点、治疗要点、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第五节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知识要点:1.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第六节心脏瓣膜病知识要点:1.心脏瓣膜病概念、病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心脏瓣膜病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心脏瓣膜病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知识要点: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念、病因、临床分型。

2.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八节原发性高血压知识要点:1.原发性高血压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2.原发性高血压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原发性高血压常用护理诊断和措施、保健指导。

第九节病毒性心肌炎知识要点:1.病毒性心肌炎概念、病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病毒性心肌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十节心肌病知识要点:1.心肌病病人概念、病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病毒性心肌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十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知识要点:1.感染性心内膜炎概念、病因、临床表现。

2.感染性心内膜炎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感染性心内膜炎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十二节心包疾病知识要点:1.心包疾病病人概念、病因、临床分型、临床表现。

2.心包疾病病人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心包疾病病人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十三节循环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知识要点:1.循环系统常见诊疗技术及护理。

2.心脏起搏器的功能及类型、适应症、方法及护理、起搏器的使用治疗。

3.心脏电复律适应症与禁忌证、电复律种类与能量选择、同步电复律的护理。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一)本章学时数:6学时(二)教学要求了解:1.本系统常见疾病病人的概念、临床表现、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2.本系统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措施。

掌解:1.本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2.本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临床分类。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知识要点:1.消化疾病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2.消化系统疾病病因与常见病种。

3.消化系统疾病护理评估。

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知识要点:1.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常见症状体征概念、临床表现。

2.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

第三节胃食管反流病知识要点:1.胃食管反流病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2.胃食管反流病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四节胃炎知识要点:1.胃炎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分类、临床表现。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胃炎的常用护理诊断措施、保健指导、预后。

第五节消化性溃疡知识要点:1. 消化性溃疡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2. 消化性溃疡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

3. 消化性溃疡护理评估、常用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评价、保健指导、预后。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PBL、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多媒体理论精讲、案例分析讨论、角色扮演以及课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为辅,完成内科护理学理论部分的学习,将课内课外学习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

五、考核方式1.本课程理论部分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以“1+X+Y”方式进行成绩评定,加强过程性考核,突出对学生综合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考核方式包括闭卷理论考核、情景案例综合考核、实践考核等。

2.本课程考核采取“1+X+Y”模式,期末考核形式为闭卷考试,课程总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40%和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