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模拟卷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试卷B(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统计学试卷B (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10分。
(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产品质量的检查应该采用( )。
A.重点调查的方法;B.典型调查的方法;C.普查的方法;D.抽样检验的方法;2.我国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经常性抽样调查;B.必要的统计报表;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等;D.周期性普查;3.某商场销售额2004年与2003年相比为120%,同期价格水平下降2%,则该商场销售量指数为( )A.133%; B.122.4%; C.122%; D.118%;4.在具有报告期实际商品流转额和几种商品价格的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要确定价格的平均变动,应该使用( )指数。
A.综合;B.加权算术平均;C.加权调和平均;D.可变构成;5.复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 )A. 11≤≤-R ;B. 1≤≤∞-R ;C.10≤≤R ;D.∞≤≤-R 1;6.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允许抽样平均误差比原来扩大2倍,则样本容量( )。
A.扩大为原来的4倍B. 扩大为原来的2倍C.缩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D. 缩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7.在长期趋势分析中,如果被研究现象的各年逐期增长量大致相同,则该现象可拟合( )模型。
A.直线; B.二次曲线; C.指数曲线; D.双曲线;8.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下列指标中呈下降趋势的有:(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全员劳动生产率;D.投资率9.下列指标中,反映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几何平均数;B.决定系数;C.变异系数;D.回归系数;10.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不重复抽样误差( )A. 大于重复抽样误差;B. 小于重复抽样误差C. 等于重复抽样误差;D. 与重复抽样误差何者更大无法判定二、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1. 常见的离散型分布有:( )A.正态分布B.二项分布C.t 分布D.F 分布E.卡方分布2.下列定理中,哪两个属于统计推断的数理基础( )。
管理统计学期末模拟试题四带答案

7-18 在总体()X N ~,80202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样本,问样本平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差的绝对值大于3的概率是多少?7-19 对某机器生产的滚动轴承随机抽取196个样本,测得直径的均值为0.826厘米,样本标准差0.042厘米,求这批轴承均值的95%与99%的置信区间。
7-20 设正态总体的方差σ2为已知,问要抽取的样本容量n 应为多大,才能使总体均值μ的置信度为0.95的置信区间的长不大于L 。
7-21 有人在估计总体均值时要求在置信度为99%的条件下保证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均值之间的误差不超过标准差的25%。
问应抽取多少样本?第八章 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8-1 什么是假设检验?其具体的步骤有哪些?8-2 假设检验中显著性水平的含义是什么?它与置信度水平有何不同?8-3 举例说明在指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假设检验的接受区域和拒绝区域分别指什么?8-4 假设检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几种?第I 类错误和第II 类错误各是什么?8-5 什么是单边假设检验?什么是左侧检验?什么是右侧检验?各在什么条件下使用?8-6 什么是双边假设检验?在什么条件下使用?8-7 某灯泡厂生产的灯泡的平均寿命是1120小时,现从一批新生产的灯泡中抽取8个样本,测得其平均寿命为1070小时,样本方差S 2=1092(小时2),试检验灯泡的平均寿命有无变化(α=0.05和α=0.01)?8-8 为降低贷款风险,某银行内部规定要求平均每笔贷款数额不能超过120万元。
随着经济发展,贷款规模有增大趋势。
现从一个n=144的样本测得平均贷款额为128.1万元,S=45万元,用α=0.01的显著水平检验贷款的平均规模是否明显超过120万元。
8-9 正常人的脉搏平均为72次/分,今对某种疾病患者10人测得其脉搏为54 63 65 77 70 64 69 72 62 71(次/分)设患者的脉搏次数服从正态分布,试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下检验患者与正常人在脉搏上有无显著差异?8-10 从A市的16名学生测得其智商的平均值为107,样本标准差为10,而B 市的16名学生测得智商的平均值为112,标准差为8,问在下这两组学生的智商有无显著差别?8-11 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方法选取样本时,如果要使抽样平均误差降低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
管理统计学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

统计学试卷A(含答案及评分标准)1分共10分。
(请将唯一正确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
A.产业分类; B.职工人数; C.增加值; D.固定资产;2.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 .全部人口; B.每个人; C.全部人口数; D.每户家庭;467—20008.A.9A.10.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答案包含1至5项,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 从使用价值角度看,GDP包括()A.中间产品; B.消费品; C.库存增加;D.固定资产投资; E. 净出口;2.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的主要区别是:A. 无需知道总体参数;B. 检验结论更可靠;C. 无需设定总体为何种分布;D.不需要太多的样本观测值;E. 无需计算统计量;3.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 ( ) A. 22R R ≤ ; B. 102≤≤R ; C. 有时小于0;D. 比2R 更适合作为衡量多元现行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E. 2R =1-∑---∑)1/()()/(22n Y Y k n e t t ; 4.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通过方差的比较,可检验各因子水平下的均值是否相等。
B.方差比较之前应消除自由度的影响。
2.总体3.样本4.P 值检验5.EXCEL20分(每小题答题最多不超过280字,超过扣分)1.答:时期指标是反映一段时期内现象总水平的总量指标。
(1分)其主要特点是:(1)可加性。
(2)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属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1.5分)。
时点指标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状态的总量指标。
(1分)其特点是:(1)不可加性。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一般没有直接关系。
(1.5分)2.将顾客按男、女、老、少分为四组,分析其需求,这种分组方法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1)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2)进行总产值变动的因素分析。
(3分布双一、1.错;2.错;3.对;4.错;5.错;6.对;7.对;8.错;9.错;10.错;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不准确、遗漏要点或过于啰嗦酌情扣分。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 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2.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则 ( B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C.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D. 无法判断3.一个统计总体 ( C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 D )A. 绝对数B. 相对数C. 平均数D. 文字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A.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B. 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C. 统计预测和统计D. 统计服务和统计监督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B )A. 普查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抽样调查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依习惯上规定 ( C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 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8.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产情况()的企业。
( D )A. 较好B. 中等C. 较差D. 好、中、差9.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性别职工人数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中学小学文盲半文盲男女合计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 A )A. 性别B. 男、女C. 文化程度D. 性别和文化程度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 B )A. 小于1B. 等于1C. 大于1D. 不等于111.已知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其相关系数可能为 ( C )A. 0.1B. 0.9C. -0.9D. -0.112.在完成了构造与评价一个回归模型之后,我们可以 ( D ) A. 估计未来所需样本的容量 B. 计算相关系数和可决系数C. 以给定的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D. 以给定自变量的值估计因变量的值13.回归直线方程,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则 ( A )A. 可以根据x推断yB. 可以根据y推断xC. 不能推断D. 可以互相推断14. 设总体X服从正态分布,未知。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A)三种;(B)五种;(C)七种;(D)九种。
4.矩估计法是用什么来估计总体矩?(A)A)样本矩;(B)样本均值;(C)样本方差;(D)样本标准差。
5.判断估计优劣的标准有哪些?(D)A)无偏性;(B)最小方差性;(C)一致估计性;(D)以上都是。
6.什么是测量的信度?(A)A)多次测量的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B)测量结果的准确性;(C)测量结果的可靠性;(D)测量结果的精度。
7.什么叫做总体?(A)A)所研究对象的全体;(B)样本中的元素;(C)数据的类别;(D)数据测度的方法。
8.什么叫做个体?(B)A)数据的类别;(B)总体中的元素;(C)所研究对象的全体;(D)样本中的元素。
9.什么叫做简单随机样本?(C)A)所有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不均等;(B)随机抽样中产生的一组随机变量X;(C)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D)抽样时需要考虑样本的分层结构。
10.什么是统计量?(D)A)未知参数的随机变量;(B)总体的元素;(C)样本的元素;(D)不含未知参数的随机变量的函数。
14.从某厂生产的彩电中任取9台测得平均寿命为15万小时,样本标准差为0.05小时。
现在要检验这批彩电的寿命均值是否为16万小时。
假设H0为寿命均值为16万小时,H1为寿命均值大于16万小时。
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得到t值为-60,查表得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t分布的临界值为1.833.因为t值小于临界值,所以接受H0,即这批彩电的寿命均值为16万小时。
15.设某因素有S个水平,它们均服从正态分布,即N(μ,σ)。
其中,Xij表示第i个水平的第j个个体。
现在要检验假设H0:μ1=μ2=…=μs,即不同水平的总体均值相同,H1为至少有两个水平的总体均值不同。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计算出SST、SSA和SSE,然后代入公式F=(SSA/(s-1))/(SSE/(n-s))中计算F值。
根据F分布表,查找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时的临界值Fα。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管理统计学≥练习题一、填空题1. 什么叫做总体: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什么叫做个体:总体中的元素。
2. 试述简单随机样本:随机抽样中产生的一组随机变量n X X X ,,21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
3. 常用的综合抽样方法有: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系统抽样4. 统计量:不含未知参数的随机变量12,,n X X X 的函数。
5. 总体未知参数的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估计方法。
6. 数据测度的类别有比率级,间距级,序次级,名义级,数据。
7. 当n 充分大时近似地服从均值为μ标准差为的正态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8. 测量的信度:多次测量的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9. 设12n x x x 是正态分布2(,)N μσ的样本观察值,则2,μσ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1??i x x n μ==∑,221?()ix x nσ=-∑。
10. 设n X X X ,,21是正态分布),(2σμN 的样本,则2,σμ的极大不显然估计量为:1?i X X n μ==∑,221?()i X X nσ=-∑11. 设n X X X ,,21是正态分布),(2σμN 的样本,1?i X X nμ==∑是参数μ的无偏估计,但221?()i X X n σ=-∑不是2σ的无偏估计。
12. 普查:收集有限总体中每个个体的有关指标值。
抽样调查:在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所了解的局部信息来推断总体的信息。
13.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1)电话访谈(2)邮件访谈(3)人员访谈(4)电子邮件访谈(5)网络问卷和BBS 等其他电子方式的访谈。
14. 矩估计法:用样本矩来估计总体矩。
15. 判断估计优劣的标准无偏性,最小方差性,一致估计性。
16. 设X 为测量变量,T 为变量X 的真值,S 为系统偏误,R 为随机偏误,则=X T S R ++。
若0=R ,多次测量一个结果都是不变的,则这个测量结果是完全可信的;反之,R 越大,这个变量的测量越不可信。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4套)及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为了了解城乡居民家庭收支基本情况,以作为研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依据,需要进行一次专门调查,最为合适的调查组织形式是()。
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2、对于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统计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标志④可以有多个统计指标3、统计工作各环节中处于基础环节的工作阶段是()。
①统计设计②统计调查③统计整理④统计分析4、标准差指标的表现形式属于()。
①平均指标②比较相对指标③总量指标④强度相对指标5、对统计分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①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②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③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④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6、某公司2009年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计划比上年同期提高6.5%,实际执行结果:超额完成计划3.3%,2009年四季度主营业务利润实际比上年同期增长()。
① 10% ② 6.5% ③ 3.2% ④ 3.0%7、通过调查几个主要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生产情况,就可以判断全国汽车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
①抽样调查②重点调查③典型调查④普查8、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起根本作用的是()。
①权数所在组标志值水平的高低②权数的绝对量大小③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④总体单位数多少9、若按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分组,其中第一组是200以下,第二组是200—400,第三组是400—600,第四组是600以上,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 200在第一组② 400在第二组③ 600在第四组④ 600可以在第三组,也可以在第四组10、若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同,宜拟合()。
①直线趋势方程②二次曲线方程③指数曲线方程④抛物线趋势方程11、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
①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②总体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③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大④总体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12、统计误差中的登记性误差()。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统计学原理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所有工人为总体,则“工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B、标志值 D、质量指标2、在变量数列中,若标志值较小的组而权数大时,计算出来的平均数()A、近标志值较大的一组B、接近标志值较小的一组C、不受次数影响D、仅受标志值的影响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则()A、众数为零B、众数就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值C、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D、众数就是当中那一组的变量值4、某企业产品产量增长30%,价格降低30%,则总产值()A、增长B、不变C、无法判断D、下降5、已知某厂甲产品的产量和生产成本与直线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总成本为3万元,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0.6万元,则成本总额对产品产量的回归方程为()(4分)A、Yc=6+0.24X B Yc=6000+24XC、Yc=24+6000XD、Yc=2400+6X6、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情况下,如果抽样误差减少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必须()A、增加两倍B、增加到两倍C、增加四倍D、增加三倍7、抽样误差的大小()A、即可避免,也可控制B、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C、可避免,但无法控制D、无法避免,但可控制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增长速度大体相同,可以拟合()A、指数曲线B、抛物线C、直线D、无法判断9、若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4%,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则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A、96%B、126.96%C、101.56%D、125.4%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答案有选错的,该题无分;选择无错,但未选全的,每选对一个得0.5分,共10分)1、影响样本单位数的主要因素是()A、总体标志变异程度B、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C、极限误差的大小D、抽样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不同E、人力、物力、财力的可能条件2、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社会活动过程的均衡性B、社会生产的规模和水平C、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D、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3、在算术平均数中()A、算术平均数容易受极大值的影响B、调和平均数容易受到极小值的影响C、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中位数和众数不受极端值影响E、中位数易受极小值影响,众数易受极大值影响4、如果一个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综合指数为110%,其分子、分母之差为850万元,则可以说()A、平均说来,商品的销售量和价格上升了10%B、商品销售量增加了850万元C、商品销售额增加了10%D、商品销售量增加了10%E、由于商品销售量增加而使商品销售额增加了850万元5、某厂3位职工的工资分别为800元、1000元、1500元,则这里()A、有三个变量B、只有一个变量C、有三个变量值D、只有一个变量值E、既有变量,也有变量值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指标的数值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指标的数值不随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统计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某变量的取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10~20,第二组20~40,第三组为40~60,第四组为60~80,第五组为80以上。
习惯上规定()。
A)20在第一组,60在第四组B)20在第二组,80在第四组
C)4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D)60在第三组,80在第四组
2、设从均值为200、标准差为50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100的样本,用样本均值X 来估计总体均值,则正确的是()。
A)每一个X都是200;B)X的标准差是50;
C)X的数学期望是100;D)X的标准差是5。
3、下面关于假设检验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假设检验中如果结果拒绝了原假设,就说明备择假设一定是对的。
B)假设检验中如果接受了原假设,则原假设就一定是对的。
C)当拒绝原假设时,只能认为接受它的根据尚不充分,而不能认为它绝对错误。
D)假设检验中如果接受了原假设,则备择假设一定错误。
4、下列关于方差分析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检验若干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方法
B)检验若干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的一种统计方法。
C)只要有两个总体的均值不相等,就拒绝原假设。
D)F检验值等于平均组间方差除以平均组内方差。
5、离散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
A)平均差B)标准差
C)全距D)方差
6、某企业2006年1~4月初的商品库存额如下,(单位:万元)。
月份 1 2 3 4
月初库存额20 24 18 22
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为()。
A)(20+24+18+22)/4 B)(20+24+18)/3
C)(10+24+18+11)/3 D)(10+24+9)/3
7、上题中,如果把月初库存指标换成当月企业利润额,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额为()。
A)(20+24+18+22)/4 B)(20+24+18)/3
C)(10+24+18+11)/3 D)(10+24+9)/3
1
8、在关于H0:μ≥300,H1:μ<300的假设检验中,若抽样得到x=292,查表得到总体样本小于等于292的概率为0.03,则有()成立。
A)若设α=0.05,则接受H0 B. 若α=0.05,则拒绝H1
C)若设α=0.01,则接受H0 D. 若α=0.01,则接受H1
9、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A)严格的关系B)不严格的关系
C)任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D)有内在关系的,但不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
10、简单直线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可以表示()。
A)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数量关系
B)两个变量的相关方向
C)两个变量之间的计量单位
D)两个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
二、已知某单位职工的月收入的分组资料如下表:
请计算该单位职工的平均月收入是多少?(10分)
三、计算下列各题(每题7.5分,共15分)
1、某企业2006年的利润计划完成指标为97%,但是实际上还比上年增长了3%,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了多少?
2、某企业单位产品成本增长速度为3%,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指标为95%,求计划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
四、某公司1~3月的销售计划数和实际完成数,及计划完成指标如下表:
请计算该公司1~3月的平均的销售计划完成指标是多少?(5分)
五、某次方差分析的结果,得到一张不完全的方差分析表如下。
(20分)
方差来源总离差方自由度平均离差方 F P值
组间 2 210 0.245
2
组内3836
总计29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此方差分析的原假设是什么?
2)补充完成上述方差分析表中的空白内容。
3)此方差分析共分成了几组?共有多少观察数据?
4)在检验的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各组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六、某企业生产和销售两种不同的产品。
每种产品在基期和报告期的销售量和销售单格分别如下表。
(20分)
计算:(1)两种产品的综合产值指数;
(2)两种产品的综合拉氏物价指数和帕氏物量指数;
(3)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产量和价格的变动对产值的影响。
《管理统计学》模拟试题标准答案
一、单选题
1、按照“上不包括的原则”来判断正确答案是:C
2、根据抽样分布的理论来判断:正确答案是:D
3、根据假设检验的原理及两类错误的发生情况,正确答案是:C
4、根据方差分析中假设的定义,正确答案是:B
5、根据离散指标的定义,正确答案是:C
6、根据时点数列求平均时的首尾折半法,正确答案是:C
7、由于利润是时期数列,所以正确答案是:B
8、只有在 =0.01时,0.03>0.01,样本落在接受区,接受H0,所以答案是:C
9、根据相关系数的定义,正确答案是:D
10、尽管A、C、D等几个选项也有点正确,但是最确切的是:B)两个变量的相关方向,B>0是正相关,B<0是负相关
二、
这是分组数列求平均问题,对于闭口组,用上下限的平均作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要用上限或下限加减相邻组距的一半得到组中值,再用加权平均的方法来计算总体的平
3
4
均值。
正确答案是:
(1500*10+2500*20+3500*25+5000*15+7000*5)/(10+20+25+15+5)
=262500/75=3500
三、
解:根据相对指标中的计划完成指标的定义,计划完成指标=实际数/计划数
1、根据题目:今年实际利润 / 今年计划利润=0.97
今年实际利润 / 上年实际利润=1.03
所以,今年计划利润 / 上年实际利润=1.03/0.97=1.062
因此,今年计划利润比上年增加6.2%。
2、根据题目可知:今年实际单位成本/上年实际单位成本=1.03
今年实际单位成本/今年计划单位成本=0.95
求计划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就是今年计划单位成本/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所以,答案是:1.03/0.95=1.084
由此可见,今年计划单位成本反而比上年实际单位成本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8.4%。
四、这是一个求相对数的平均数的问题。
求相对数的平均数不能直接用相对数求平均,而是要用原来的绝对数来求平均。
所以,要用三个月的实际的平均数除以三个月的计划的平均数来求。
结果是
三个月的实际平均数=(200+250+350)/3=800/3=266.7
三个月的计划平均数=(100+200+300)/3=200
所以,三个月平均计划完成指标是:266.7/200=133.3%
五、
这是方差分析题,主要考对方差分析表及其含义的理解。
1)原假设是:假设k H μμμ=== 210:
2)
方差来源 总离差方 自由度 平均离差方 F P 值
组间 420 2 210 1.48 0.245
组内 3836 27 142
总计 4256 29 ---- --- ---
3) 分为3组,共有观察值30个。
在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六、
(1)两种产品的综合产值指数=(500*300+800*750)/(450*200+650*500)=750000/41500=180.7%;
(2)两种产品的综合拉氏物价指数=(300*450+750*650)/(200*450+500*650)=622500/415000=150.0%
两种产品的综合帕氏物量指数=(500*300+800*750)/(450*300+650*750)
=750000/622500=120.5%
(3)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分析
从相对数分析:120.5%×150.0%=180.7%。
由于与基期相比,报告期的总产值增加了约80%,这是由于因物量因素增加了约20%,因物价的因素增加了约50%所引起的。
从绝对数方面分析:
750000-415000=(622500-415000)+(750000-622500)
33.5万=12.75万+20.75万
总产值增加了75-41.5=33.5万,这是由于产量因素使总产值增加了75-62.25=12.75万,而价格因素使总产值增加了62.25-41.5=20.75万。
5。